‘壹’ 藏语和印度语一样吗
不是,两种语言完全是两回事。 藏语属于汉藏语系,印地语属于印欧语系,两个语种完全是两家。 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两种语言文字都采用梵文字母书写。
‘贰’ 藏文、梵文、印度本土语言有什么区别
藏文就是吐蕃藏族人的语言文字,梵文就是最早印度藏传佛教盛兴时多用于经文的文字,现在很多藏族学生考研究生或者博士的宗教学科,就会考梵文,是宗教方面的,多用于经文,印度本土语言就很简单咯,他们自己的语言嘛。
‘叁’ 请问藏文跟梵文有没有区别
二者有很大区别
藏文(བོད་ཡིག),指藏族使用的藏语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适用地区主要有:中国境内的藏族人,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境内的一部分人。藏文属于音位文字类的元音附标文字,[1] 关于藏文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佛教学者认为是吐蕃时代公元7世纪由国王松赞干布派遣藏族语言学家吞弥·桑布扎到北印度学习梵文,回国后引用梵文字母创制的。但雍仲本教学者则认为藏文完全是从象雄文演变而来。
据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吐弥桑布扎等16人赴天竺(印度)求学、拜师。返藏后,仿梵文“兰扎体”,结合藏文声韵,创制藏文正楷字体,又根据“乌尔都体”创制藏文草书。但这一传统观点已受到许多学者的怀疑。他们以为创造藏文的并不是被人们一再颂扬的吐弥桑布扎,而可能在吐蕃(松赞干布时代)之前就有古代文字,是用来记录原始宗教经典的。甚至有的学者倾向于认为“藏文是依据象雄文创制的[2] ”。
藏文字母能一一地转写梵文字母。认为藏文改造自梵文者认为这种改造关系就是“能一一转写”的原因;而认为藏文自起自象雄文者则认为这种能力是藏人为了能不有损地诵读佛咒而改添定制的。不过,即便藏文字母能一一地转写梵文字母,藏、梵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文,藏文虽能毫不有损地复述出梵文的语音,却对其意思仍毫无办法,还是只能倚靠翻译。另外,在汉藏语系诸语中、同时也在中国各族文字中,藏文的历史长度、文献丰富程度都仅次于汉文。
梵文为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名称。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礼仪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来。
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
‘肆’ 印度藏族和中国藏族有什么区别
楼上说得对,民族不是由国家来区分的,但另一方面民族会在特定的国家环境中发生改变(例如住在中国的阿拉伯人在若干代之后演变为了回族)。补充一点:可能的差别是——
·印度的藏族有时包括一些藏印混血儿,中国的藏族有时包括一些汉藏混血儿。
·印度的藏族有时包括一些“普提亚”、夏尔巴等部落。
·印度的藏族有时会说英语,较西化;中国的藏族说藏语和嘉绒语等,更具东方色彩。
·印度的藏族不少采用了半西化名称(如“Baichung Bhutia”由本民族名称“Baichung”和印式族名“Bhutia”组成。注:“Bhutia”不是普提亚人的自称);而中国的藏族,如“阿沛·阿旺晋美”仍坚持古老的“氏族·名字”形式,没有氏族的直呼名字(如楼上“尼玛扎西”)。
‘伍’ 藏语与梵文的区别
藏语与梵文的区别:
1、分写方式不同:
梵文采用词式分写,词间空格;而藏文则采用音节分写,音节间加点号,没有采用词式分写。
2、语族不同:
梵语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3、用语,地区不同:
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性质的专门用语。 梵语是古代印度的标准书面语;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5个地区。
(5)藏语和印度话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藏文书写习惯:
藏文书写习惯为从左向右。字体分两大类,即“有头字”和“无头字”,是根据字体的不同形式而得名。有头字相当于楷书,常用于印刷、雕刻、正规文书等,无头字相当于行书,主要用于手写。无头字又可细分为“粗通”(tshugs-thung),意为“笔画短促”;
“粗仁”tshugs-rin),意为“笔画长”;“珠杂”(vbru-tsa),是一种笔画转折处棱角突出的行书字体。还有一种书写迅速、笔画简化的草写体,藏文叫“丘”(vkhyug),适合速记,其形体与印刷体差别甚大。卫藏地区盛行无头字,安多地区盛行有头字。
梵文拼写规则:
梵文从十二世纪开始使用天城体字母,每个辅音字母都含固定的短元音a音,辅音与其它元音拼写的时候,将元音符号分别写在字母的前面、后面、上面或者是下面。
表示纯辅音、鼻音或呼气音的时候使用符号表示。
当元音出现在单词前面的时候使用独立的元音字母。
每个梵文字母顶部都有一条横线,拼写的时候把字母连在一起。
‘陆’ 藏语和印度语有什么联系,想的好像。
印度所使用的语言很复杂,最主要的有两种,即乌尔都语和印地语,它们都属于印欧语系。而藏语则属于汉藏语系。因此印度语跟藏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它们之间没有相同之处。
‘柒’ 藏语的三大方言
藏语的三大方言是安多,康巴,卫藏。
松赞干布特派大臣屯米·桑布扎等16人赴天竺(印度)求学拜师,精研梵文和佛学。返藏后,屯米·桑布扎结合藏语音韵规律,吸取古藏文精华,经过整理和再创造,形成了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的藏文文字体系。
拉萨方言(西藏除昌都外)。
康巴方言(西藏昌都、青海玉树、四川甘孜、云南迪庆)。
安多方言(青海除玉树外、甘肃甘南州、甘肃华锐地区、四川阿坝州部分)。
藏语的历史演变:
上古语言学时期——古象雄文明时期,为古代藏族文明服务的象雄语言学。
在Legs bzhad rin bo chei gther mstod中和南喀诺布先生古代象雄和吐蕃文明史等资料中有介绍。后世传播的《brda sprod nyi shu bn pa》可以看作是这个语言研究传统的承继和发展。
‘捌’ 印度文字怎么看着跟藏文很像
藏语和印度语言的起源不一样,但是藏文是天城文发展来的,当初吐蕃建立后,西藏改信佛教,为了创立本民族文字,藏族依据天城文创立本民族文字,这样既可以书写本民族语言,也能适应翻译佛经的需求。
‘玖’ 藏语是不是印地语
不是,两种语言完全是两回事。 藏语属于汉藏语系,印地语属于印欧语系,两个语种完全是两家。 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两种语言文字都采用梵文字母书写。
‘拾’ 藏语和印度语有什么关系
藏语学习过印度语。
中古语言学时期——桑布扎文法时代:吐蕃梵语和藏语语法并行时期:这是藏族语言学家学习和靠拢古印度语言学,继而套用其理论和方法,建立符合藏语的规范文字和语法体系的阶段。
吞弥·桑布札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语言学着作和创制的新规范文字,是藏族语言学发展史上不朽的里程碑。
吞弥在印度学了13年,回国后专门安排在拉萨附近的玛茹宫,系统地分析、研究本族语言的语音系统和语用规则。
国王肯定提供了这些语言学家——吞弥和他的助手们——所需要的全部便利和服务。
通过筛选当时古印度的各种语言和文字,这位圣贤决定选择文字学和语法学高度发达、字母系统相当完善的古代印度文字做基础。
依据故地雅隆或者新址拉萨的中古藏语语音特点加以改造,去掉不需要的音素字母,增添几个新的音位字母,成功地“创制了一套基本上反映当时藏语语音面貌的拼音文字,用于记录藏语。
(10)藏语和印度话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近代语言学时期——早期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这是在记录和分析藏语言语事实的基础上,确立和巩固本土化现代语言学的尝试阶段。
以根登群培为代表。他在英国的亚洲皇家研究院服务起,接触并尝试把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引进藏学领域,对七世纪藏语语音系统、藏文的起源、断代复辅音特征、标准藏语的形成和书面优势、藏语方言的分布等进行初步和零星的分析。
以开拓本族语言研究的历史比较手法及共时语言描写,但因其早年逝世(杜永彬先生的着作,为不懂藏语藏文的读者了解这位西藏人文主义先驱的传奇故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确实值得一读),后无从者,故这个新领域的成就不及传统文法研究。
在迄今的1300年里,藏文经历了四次改革。此四次改革分别发生在公元7世纪、公元8世纪、公元8世纪和公元1070年。四次改革先后整理规范了藏文字和语法、统一了用词用语、确立藏文字的书写法。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促进藏语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国家和政府历时近20年的研究,于1987年制订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
1988年西藏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兼任领导。各地市均成立了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
与此同时,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于1997年获国际标准组织的通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