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边境士兵现在是什么状况
印度驻守在雪山之上的士兵们,现状实在是太惨了,能够从前方报道出来的视频画面当中看出前线士兵正在山区放哨,身上还绑住了一个绳子,就怕风雪太大把自己给吹下去。
能够看出气温,当时可能是在零下10多度左右,地面上的积雪也比较深,这看起来比我们想象的要恶劣的多。
利用了多种运输方式,比如陆路运输以及空路运输,这一次运输的物资完全足够,这些士兵们消耗4个月左右的时间。看来这一次准备好之后就不准备再继续撤军了,总体来说为了这一次的战争,印度可谓是做足了准备。但前提是印度这一次的判断是正确,否则想要退下来都难。
㈡ 印度军队的真实战斗力如何
根据我从书上看到的内容,我认为,印度人自古以来就是战五渣,而且不但如此,外来的曾经很能打的侵略者一旦在这片土地定居下来(英国人那种把印度当殖民地的除外),几代人之后也变成了战五渣。
下面按年代顺序介绍一下印度简史和各个时期印度军队战斗力分析:
1.印度河文明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比中国还要早得多,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本土文明是哈拉帕文化,因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故又称印度河文明,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1750年,居民一般被认为是达罗毗荼人(Dravidian),也有认为是其他民族,有出土文字,但还没有破译。
注:达罗毗荼人现在主要分布在印度南方,他们和北部的雅利安人后裔相比肤色更黑,个子更矮
这个文明早已消亡,消亡原因有人说是因自然灾害(比如洪水等),但更多的人认为是被外来入侵者灭亡,这入侵者就是着名的雅利安人。
2.吠陀文化
入侵者,也即从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创立了吠陀文化,使用梵语,通常意义上的古印度一般指的是这个时期。种姓制度也是这一时期出现,很可能是白皮肤的雅利安人为了保持自己的血统纯洁而创立的制度,这套制度几千年来在印度这片土地上超越了王朝和民族,得到了很好的实行,即便是几千年之后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影响和威力:现在高种姓的人一般肤色较白,相貌更类似欧洲白人,而低种姓的人一般肤色较黑。
但这些入侵者进入印度之后相当长时期之内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这期间有“十六雄国时期”,但都是内战,没什么能体现印度战斗力的史料,直到西方的亚历山大帝国入侵。
有人说印度人成功抵抗了亚历山大的侵略,这是不对的,当时的印度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并不能像打埃及波斯那样通过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胜利来取得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亚历山大本人在印度并没有失败,不但如此还打了一场着名的胜仗,海达斯佩斯河会战,但印度次大陆上的邦国林立,打败一个还有一个,而且每个国家都不大,毫无成就感。
最终亚历山大麾下的士兵全都厌倦了战争,亚历山大本人也不得不屈服,班师回朝,之后就因病去世了。
3.孔雀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在印度西北方留下了权力真空,旃陀罗笈多·孔雀因势而起,建立了孔雀帝国,在他的孙子阿育王手中,孔雀帝国的疆域达到历史上最大,几乎统一了印度全境,这应该是印度历史上武功最盛的时期,此前和此后,这片土地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领土上能超过孔雀王朝。
除了统一印度之外,孔雀帝国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了,据印度人说,孔雀王击败了西方入侵的塞琉古一世(亚历山大曾经的部将),但希腊人说,塞琉古胜利了,现代史学家一般认为双方对峙,没有决定性的战役,最终握手言和,从之后双方比较和睦的关系来看,这个观点应该比较符合事实。
4.贵霜王国
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就走向分裂,仅仅五十年之后,孔雀王朝末代王被大臣所杀,孔雀帝国灭亡。代之以巽迦王朝、甘婆王朝、安达罗王朝等朝代,这些帝国的疆域和之前孔雀帝国比起来只能算是偏居一隅(比如巽迦王朝疆域仅限于恒河流域),影响力也有限。
之后印度人迎来了又一个征服者,贵霜王国。
贵霜王国的建立者是在中国史书上赫赫有名的月氏人,就是那个被“匈奴人打得举族西迁,连国王头颅都被匈奴人做成饮酒器具,张骞出使西域试图联络夹击匈奴,但却发现其国人已经安顿下来不愿对匈奴复仇”的月氏人。
贵霜王国被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但其军队战斗力却十分可疑,这个所谓四大强国其含金量真的没多少,不但祖上曾被匈奴人欺凌,还因和亲问题和汉朝打过一仗,出兵七万,被班超所败,这事在中国史书上仅仅是提了一笔。
但就是这样一个战斗力可疑的贵霜王国在印度境内却是威震一方,很长的时期之内牢牢地控制着印度西北方。
4.笈多帝国
贵霜王国延续了300多年,但势力局限于印度西北方和中亚地区,从未统一过印度北方,其在印度境内的领土后来被笈多帝国吞并。
笈多帝国是印度本土王朝的又一个高峰,它统一了北印度,从疆域面积上来说,仅次于孔雀王朝,是一个空前繁盛的王朝,它是印度正统文化——印度教文化的全盛期,被一些民族主义历史学家称为印度的“黄金时代”,着名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就是在这一时期编成的。
笈多帝国的极盛时期是旃陀罗·笈多二世(即着名的超日王)时期,见图上疆域最大的时期。
但谈到军队战斗力,除了面对印度境内的对手之外,这个几乎统一印度的帝国也没多少拿得出手的,从帝国初期就始终面临西北方的??哒人的威胁,但和汉朝(灭了匈奴)唐朝(灭了突厥)甚至宋朝(勉强算是灭了辽吧)不同,笈多王朝始终没能消除这个大敌,超日王死后没多久,笈多帝国就因??哒人屡次入侵而走向崩溃。
??哒人,曾自称匈奴,西方史学家称之为“白匈奴”,和月氏人一样也是中国北方草原西迁南下的游牧民族,也和月氏人一样在印度境内打出了赫赫武功,最出名的战绩是公元500年进抵恒河流域,事实上终结了笈多王朝的统治。
5.戒日王朝
笈多王朝灭亡之后,印度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时期,期间最着名和疆域最大的帝国是戒日帝国,因其创立者戒日王而得名。
戒日王朝在印度历史上是一个短暂但非常重要的时期,戒日王在中国更是出名,因为唐僧(玄奘)取经就发生在他统治时期。
戒日帝国的极盛时期和疆域最广的时期是戒日王统治时期,但也仅仅统一了北印度而已。
至于这个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如何,有一段中国史书上默默无闻,最近才大放异彩的记载,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大概过程如下:
公元647年,王玄策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出使天竺。不料戒日王病逝,阿祖那趁乱篡位僭立,听说大唐使节来到,派人伏击唐使,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冒险逃脱,北上至尼泊尔,借得尼泊尔骑兵七千及吐蕃骑兵一千二百名,再入天竺,与阿祖那的数万大军展开激战,生擒阿祖那。
6.莫卧儿王朝
戒日王朝之后,印度长期分裂,期间,中亚的穆斯林屡次入侵北印度,在这里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基本征服并统治了北印度。
然后,伊斯兰教最大的一次入侵到来了,帖木儿帝国崩溃之后,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从此直到现代印度共和国建立,这片土地一直被入侵者所统治(严格说来雅利安人也是入侵者,这样算的话印度自从吠陀时代以来就一直是被入侵者所统治的)。
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穆斯林,而基础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着名的泰姬陵就是莫卧儿帝国时期建成的。
但入侵者进了印度就变弱的魔咒再次显灵,帝国极盛时期是是奥朗则布统治时期,但帝国的衰落也是从奥朗则布晚期开始的,他对南方的马拉塔帝国的征服从未成功,他死后没多久,马拉塔人便夺取了中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的头衔从那时起,至少在印度中部和南部,已经成为一个虚衔。
这张图实际上夸大了莫卧儿帝国的实际控制力,马拉塔人(图上为马腊塔人)仅仅是承认莫卧儿帝国的宗主权。
奥朗则布死后,莫卧儿帝国虽名义上统治印度,但实际上已是四分五裂,北方遭受着波斯人和阿富汗人的侵略,这两个强盗都曾攻入过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洗劫一番之后满载而归。
南方的马拉塔人也是越战越勇,大有取莫卧儿帝国而代之的架势,但是遇到了外来的强盗还是略逊一筹----1761年,在反抗阿富汗人入侵的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之中,马拉塔人遭到惨败。
7.英国殖民时期
莫卧儿帝国末期,又一批入侵者闯了进来,他们就是西方殖民者---葡萄牙人、法国人和最终成为这片土地主人的英国人。
这段历史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
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部征服了。
英国人征服印度的过程并无赫赫武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的规模你简直难以想象:
普拉西战役,参战双方分别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受法国人支持的孟加拉王公,英国人一方出动了900个英国士兵和2000个印度士兵,印度一方出动了一万五千骑兵和三万五千步兵,以及53尊法国东印度公司送给他们的大炮和40名法国炮手。
最终,英国人以死伤75人的代价(22人死亡,53人受伤),击溃了孟加拉的5万大军(死伤500余人)。
普拉西战役的胜利,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巨大利益,在孟加拉取得霸权。之后英国人又将矛头转向法国,并在随后的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中将法国的势力从印度彻底清除;自此,印度开始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大约有600个土邦。
8.印度共和国时期
现代印度的独立和统一过程,大家都比较熟悉,不是靠着武力而是靠着非暴力不合作,借着二战战后民族自决和帝国主义全面后退的东风,顺势而起,就连疆域都是继承了英国人殖民时期的遗产,比如印度南部和东北方的那几个邦,曼尼普尔、阿萨姆等历史上从未被印度有效统治过,今天依然有十分活跃的分离主义势力。
实际上我非常怀疑,若没有英国人的印巴分治方案,把除巴基斯坦之外的英属印度领土一箩筐地打包赠送给印度,印度能否统一都是个未解之谜。
之后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去参考其他回答。
=====
最终我用马克思他老人家的一段话来结尾:
“印度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得上历史的话。就是一次次被异族征服的历史。”
㈢ 阿富汗是如何入侵印度的
1747年,阿富汗的艾哈墨德·沙赫当选为王。他从1748年开始向印度进军。
被各种矛盾弄得四分五裂的莫卧儿帝国,得不到属国的援助,无力抵抗入侵者。1748年,艾哈默德·沙赫侵入旁遮普。1749年,他第2次入侵旁遮普,获得了大量战利品之后撤回。1751~1752年,艾哈默德·沙赫第3次侵入旁遮普,印度军战败,莫卧儿皇帝把旁遮普和木尔坦割让给阿富汗胜利者。1756~1757年,艾哈默德·沙赫第4次入侵,占领了拉合尔。至此他的目标就是德里,而该城竟毫无防御,甚至连一次小接触都没有就被占领。莫卧儿皇帝阿拉姆吉尔二世被废黜,阿富汗人到处杀戮和抢劫。
1757年夏,艾哈默德·沙赫带着价值1.2亿卢比的战利品返回阿富汗,留下他的儿子帖木儿“米尔帕”统治他在印度河以东的领地。
是时,印度南方的马拉塔人兴起,1758年,马拉塔人占领了德里,并出现在印度河东地方,把帖木儿“米尔帕”赶过印度河,并将拉合尔占领。艾哈默德·沙赫不甘心失败,1759年8月,又率兵4万越过印度河,重新占领了拉合尔。1760年1月,艾哈默德·沙赫击溃了北印度各个马拉塔人酋长的军队,再度占领了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1761年1月14日,在帕尼帕特附近,阿富汗军队同马拉塔军队进行一次决战,结果是马拉塔人大败,全军覆没。
但是,艾哈默德·沙赫也无力保持自己在印度的整个占领区,不得不撤回本国。他在德里尽可能榨取更多的金钱,在离开德里之前,扶植自己的傀儡——已故的阿拉姆吉尔二世之子沙阿拉姆为莫卧儿皇帝。
1765年,锡克教徒占领了旁遮普全境,把最后一批阿富汗驻军完全赶走。马拉塔人军事实力的损失,方便了英国人对印度的征服。
㈣ 阿富汗现状是怎么样的
阿富汗在战前更加落后。无论人均收入,还是整体经济,都被列入世界最贫困行列。在砸毁千年佛像的野蛮塔利班统治下,阿富汗人民几乎就是生活在中世纪。
2002年,阿富汗全国只有32英里的道路,其他都是烂泥路,现增至7,450英里,增幅233倍!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其他几个大城市的国际机场,使阿富汗跟世界接通;每天从阿富汗到杜拜的飞机就有7班。
㈤ 阿富汗是否被占领
8月15号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阿占领了阿富汗首都,阿富汗原政府总统逃亡。原在美国扶持下的阿富汗政府宣告瓦解。但是阿富汗并不算是实际意义的被占领。因为塔利班组织也是阿富汗原来政治派别的一部分,说到底他们还是阿富汗人,只是他们的做法过于极端,受到了当地人民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排挤,并且一直是西方国家重点打击的对象。这次他们夺得政权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94年,他们就曾经执政过阿富汗政府多年,只是后来被美国出兵推翻并扶植了现政府。让我们一起看看阿富汗这几十年的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政权的更替情况:
㈥ 印度军队给世人感觉很弱,他们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
虽然印度经济发展较慢,但他们的军事实力其实并不弱,到目前为止,印度军方已经有了1400架战机和155艘军舰以及130万的军队,特别在向俄罗斯购买武器之后,其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其实大家平常看到印度的那些奇葩新闻,只是印度的一面,印度作为亚洲范围的大国,其军事实力一直都不低,特别近几年经济卓越发展,其军事实力的增长,不可小觑。
我们尽管一直在笑话着,印度国产航母的艰难历程,时间跨越了十几年还没服役,可有一点要说,就是这个世界,这么多国家,印度这个国家在基础军事工业差的情况下,还能够造出航母来,这已经算不错了。
㈦ 阿富汗现状
现在阿富汗政府有十几万军警,但素质普遍较差,甚至还有许多文盲。不过阿富汗陆军特种部队的战力还是比较强的。如果美军在2014年按计划全部撤走,卡尔扎伊政府能否继续维持还是个未知数
㈧ 阿富汗现在还有战争吗
美国从阿富汗撤走军队后,阿富汗的局势并不会消停,而是可能很快发生新的战乱。首先阿富汗政府军与塔利班之间的战斗会加剧,由于阿政府军和塔利班都没有真正具备完全压倒对方的实力,因此往后政府军与塔利班之间的拉锯战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同时阿富汗实际上还存在着若干既不受阿富汗政府管制也不受塔利班约束的地方军阀势力,以前美军驻扎阿富汗时,这些军阀势力迫于美国的压力可能不得不表面上做出与塔利班作对的姿态;但美军撤出后,这些阿富汗地方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财富可能会展开相互混战。另外,在美军撤出后,已经在阿富汗一些地区成了气候的极端组织武装与阿富汗政府军、塔利班武装之间也会发生冲突,而且在某些地方这样的冲突可能还会很激烈。
㈨ 阿富汗灭亡了吗
不曾在阿富汗灭亡这一说法,只能说阿富汗发生了政权更迭,执政党派和领导人物改变,国家名字变了而已。
拜登总统宣布,他将结束美国军队在阿富汗的公开参与。这些行动始于2001年底,当时基地组织袭击了纽约的双子塔。20年来,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一直试图带来稳定与和平。这一努力失败了,现在所有这些部队都将回家。
现在主要反对派来自塔利班,这是一个主要由普什图人组成的组织,最初由巴基斯坦情报机构组织,目的是在俄罗斯军队被驱逐后控制阿富汗。最终,塔利班控制了该国75%的领土,并在喀布尔建立了政府。
20年来,塔利班一直在反击阿富汗政府、美国及其北约盟友。随着美国和北约的撤离,塔利班赢得了胜利。
第一副总统萨勒赫
不过被神学士推翻的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虽然流亡海外,但第一副总统萨勒赫(Amrullah Saleh)却在阿国北部的潘杰希尔(字面含义为“五狮”)山谷(Panjshir Valley)坚持抵抗,17日更依据《阿富汗宪法》第60条与67条宣布接任代理总统,强调“阿富汗不是越南”、“我们没有失去意志“,呼吁所有人加入抵抗行列。
阿富汗人面临着持续的战斗、经济下滑和对妇女的压迫。数千万阿富汗人民生活在战乱与恐惧之中,和平,在这片土地的和平依然遥遥无期.........
㈩ 印巴军队边界交火两名印度人员受伤有最新消息了吗
印巴战争(共三次,都是印度发动):起因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原英属地)时,“蒙巴顿方案”规定让克什米尔人自由选择归并印、巴一方或宣布独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从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严重不满。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战争。第一次战争胜负难分。第二次战争,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规军队也卷入冲突,印度军队于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攻占巴方控制线内的多处山岭。巴方在停火线南部反击,并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双方激烈的空战,巴基斯坦地面部队在坦克的配合下,给印度军队以重创。随后,双方陷入僵局。最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使印、巴双方于9月23日正式停火。第三次战争(孟加拉战争),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不到一个月的战争将巴基斯坦一分为二,占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积16%的东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孟加拉国。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愿望得以实现。从此,南亚次大陆上各国力量对比发生明显的变化,被肢解后的巴基斯坦进一步拉大了与印度的实力差距。当时,中苏以经反脸,在巴基斯坦的牵线下,中美两大国由过去的夙敌到后来的握手言和。尼克松下令将"企业"号航空母舰开到孟加拉湾进行军事演习,并对负责亚洲事务的国务卿基辛格说:“我们要帮助巴基斯坦,印度人没一个是好东西!”同时,基辛格带给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的信息,温情脉脉:“如果北京出兵支援伊斯兰堡军事行动,遭到莫斯科的军事打击,美军将全力支援中国与苏联直接作战。直到中美的最后胜利。”1971年,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写给中国政府求援信。中国方面:把大批军队集结在印巴边境与中印边境,观察时局,以静止动。当印军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镇拉合尔,即将突破巴军防御的情况下,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则中国政府保留采取一切措施的权力。第三次印巴战争真正的赢家是苏联,不久,阿富汗成了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