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印度人能够在美国政商两界占据主导地位,华裔却不能
谷歌的皮查伊,微软CEO萨蒂亚都是印度裔,印度裔的掌门人还能拉出一串:百事可乐CEO卢英德、德意志银行CEO安舒、万事达卡CEO阿贾伊等,所以,有人戏称,印度正在成为一个“盛产”CEO的神奇国家。而在加州,硅谷,印度裔占据了大量的高管位置,相比之下,华裔则是凤毛麟角……
这两年,印度学生在美国高校登记注册数量增加了71%,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数据,2014年1月,有105426名印度学生在美国就读,到2015年11月,这个数字增加到181051。印度学生在美国是价值寻求者,概括讲,就是“教育成本最小化,潜在工作和收益机会的最大化”,看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留学教育和职业的。
1 选择低成本的研究生教育
2015,有77%,也就是3/4的印度学生在美国读的是研究生,而中国学生读研究生的比例是30%。印度学生读四年制本科学位的只有不到10%,而中国孩子是36%。
学制越长,花的钱越多,大多数印度学生的学费都是银行贷款,而中国家庭绝大部分是自己掏钱,真金白银。所以,印度学生多在国内把本科念完,然后到美国读硕士,以最低的成本博取最大收益。
2 通过OPT获得更长工作机会
绝大部分印度学生都学工程、计算机或者科技相关学科,简称STEM领域。这些专业就业岗位要明显多于商科和人文学科,收入要高。此外,而美国针对这一领域有OPT(专业实习)延期政策。一般的OPT给予国际学生毕业后12个月的实习或者工作,但STEM领域,额外再加17个月(在美国国内,这个政策处于争议中)。82%的印度学生都在STEM,能享受OPT政策,而中国学生只有38%。
3 选择更多就业机会的地区
印度学生的就业目的地非常集中,主要就三个,2015年的数据,加州(30823人),德克萨斯(21590人)和纽约(17711人)。相比2014年,2015年,到加州工作的印度学生翻了一番,德州和纽约的就业人数增长也很快。加州和德州是科技工程产业扎堆的地区,是现在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工作机会最多的地区。
当然,影响一个族裔表现的有很多因素,譬如语言、文化、制度等,以上只是部分因素而已。但从经济的角度看,留学教育都是一个家庭的投资,在美国留学需要大量宝贵的时间和金钱,家长和学生要广泛努力的搜集信息,评估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未来的职业选择。
‘贰’ 印度为何跟俄罗斯友好,跟美国也友好呢
因为印度可以从俄罗斯哪购买到大量的军火,于美国交好是因为现在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霸主,能为他提供庇护,作为我国邻国印度一直感到不安,因为不管那方面我国都远远超过印度。
所以印度向美国逐渐靠近,在1999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印度进行了历史性访问,随后美国历届政府越来越重视印度的战略地位。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更是提出了“印太战略”,将印度提升至美国盟友的定位上。但印美之间的互信程度还是较弱,对美友好在印度国内也存在不少争议,尤其印度的左翼政党可能反对。也随着印度“做一个有声有色大国”雄心膨胀,莫迪政府“东向”战略呼之而出,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四国军演太平洋,亚洲“小北约”时隐时现,印度对美国的依赖必不可少,印美关系的天平已深度倾斜,对美国投怀送抱的现实性愈来愈大。
‘叁’ 为什么印度从上到下,就是喜欢和美国、和中国在各方面比较
近几年,印度人在西方职场频频打破职业天花板,进入公司最高层,比如谷歌和微软现任CEO都是印度人。这个现象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注意和讨论,因为跟印度人相比,中国人在国外公司里的地位似乎没有印度人高,还没有打破玻璃天花板。这是为什么呢?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呈现一种不常听到的观点,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从小去美国留学,但是,大多数家长自己并没有在美国社会成长的经历,那么,在听取不同意见后,进行思考,再做决定,非常有必要。
‘肆’ 为什么我们一般把印度人称为“印度阿三”呢歧视仇视鄙视漠视
印度阿三是由“红头阿三”演变过来的,因为“红头阿三”就是指印度人。
“红头阿三”语源是上海地方话,旧时上海有(各国)租界,英租界内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从英殖民地印度调来的印度人,他们因为信仰印度教,头上都缠头巾(当然,没当差前一般头缠白巾),做为制服,印度警察的头巾冠以‘红色’,这是“红头”的由来。
至于阿三,有两种说法:
其一,那时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为何则不得而知),举凡洋人,在国人看来,皆如猴子般形貌举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优越性”使然,觉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头、、、故此特(蔑)称印度人为‘阿三’
其二,据说因为印度人由于殖民地的关系,做公务员是要懂英语的,而他们因为懂英语的关系,却也喜欢在中国人面前摆谱,通常在说一些不流利中文时,总会不自觉地加一句“I SAY......”(我说...)由于 I say 的发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称呼。
还有一种版本,是当时印度自诩为继美、苏后世界的第三强国,于是我们就叫他们“阿三”以戏谑之
印度阿三的来历是过去印度人因为自己是不结盟运动(亚非拉好几十个国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的领袖,便狂妄的宣称美国是一极、前苏联是一极,而他们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极。自视颇高,根本没把中国放在眼里,最后狂妄的和中国打了一架。当然,后果你也知道,中国人拿着塑料鞋底轻轻地抽了他两下屁股,从此印度引为耻辱,说英雄打脸不打屁股,尤其是打完后还把裤子给提起来,有好生相劝的送回家,这更是奇耻大辱,到现在印度人还无法原谅中国。自此,中国一些好事者便亲切的称呼印度为阿三。当然,后来称自己为世界第三的还有越南,但中国人好象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现在也不见谁称越南是阿三。
另一种说法:不只是上海,作为英殖民时候的香港也早将印度人称作“印度阿三”。当时印度还没加入不结盟运动。
另:话说七、八十年前,上海还是个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国人,更是占了绝大多数!为了维护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国人找了很多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来当保安警察(当时的名词叫做巡捕)。
这些印度佬的皮肤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头顶上都缠着红巾。所以上海人一开始都叫这些印度警察为“红头黑炭”。
不过英国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称呼为SIR(详见成龙的警察系列电影,不是都叫警察为阿SIR或是警SIR吗?)。另外上海人一向习惯在单音节的单字前面添加一个“阿”字。所以上海人叫着叫着、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于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红头阿三”了。
后来又过了几个月,上海人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印度人都是缠着红巾的锡克教徒,印度还有很多不缠红头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红头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于是这个不礼貌的浑号就一直沿用至今、几乎华人地区的每一个人都还是习惯叫印度人为“印度阿三”。
另外还有一种可信度颇高、已经被列入俚语辞典大网络的说法!就是当时上海租界的民众经常要与这些印度警察沟通,不过中国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调,所以当时上海的“警民沟通”可说是鸡同鸭讲、非常地不顺畅!
不过上海人居然从这种鸡同鸭讲式的沟通上,又找到了新的乐子。因为他们发现印度警察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众的时候,总是会面红耳赤、吞吞吐吐,喜欢结结巴巴地反复讲着:“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经典结巴名句:“I Say”、用上海话来发音,又变成了“阿三”。
就是因为以上这两种有点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与“印度阿三”之间,从此就被硬生生地画上了等号。想起来,印度人也真的蛮冤枉的!平白无故就多了“印度阿三”这个浑号!
再周星驰大话西游里,唐僧绰号“那个印度阿三”,搞笑之极。
‘伍’ 印度和美国结盟吗
印度不会同意与美国结盟反对中国。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专家塔季扬娜·绍米扬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美国企图加深印中矛盾评论道,印度对激化对华关系不感兴趣。
她说认为这些关系本来就相当复杂。从一开始搞这个印太项目,印度就没有想与美国一起来遏制中国。虽然与中国的关系很复杂,但同时印度始终清楚中国是印度近邻,自己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这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
所以,印度永远不会积极参加任何直接针对中国的联盟,它自身与中国的关系就已足够复杂。印度不会参与任何针对第三国的集团或联盟。而且印度和中国是战略合作伙伴,自身的国家利益高于参与同盟的想法。
(5)印度人为什么跟西方结盟扩展阅读
当前印度与中国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中印在边境问题上的冲突日趋紧张。
中印素来有很大的边境领土争端,但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边境地区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双方更多的是进行互相宣称,各自巡逻各自认为的地区。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双方基建能力的提升,彼此开始有能力巡逻到之前难以巡逻到的地方,长期以来的模糊区域不复存在,原本的边境领土争端重新暴露出来。
2、印度认为中国侵犯印度的势力范围。
印度一直认为南亚的一些小国与自己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他们只不过是印度从英国独立时,未被融入到印度的土邦。其心中一直有种执念,就是将这些小国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当中。因此,其将这些小国的得失,看作是自己的得失。域外大国介入这些地区,都会引起印度本能的警觉。
3、印度认为中国的经济优势削弱了印度。
在中印经济交往中,印度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印经贸合作的受害者。印度之所以有这种认知有三点。
3.1、印度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大国,对自己的产业定位很高,印度要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先进的经济体系。但在经济合作中,中国的廉价工业品严重冲击印度国内产业。
3.2、印度将经贸结构失衡归咎于中国,认为中国过少的进口印度优势产业的软件和医药产品,使得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3.3、印度将来自于中国的投资定位为控制其核心产业。
‘陆’ 印度被殖民二百多年,为啥会反过来感激殖民者
英国曾号称日不落帝国,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加持,英国迅速成长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全世界都有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一位国王说过,只要有阳光照射地方,就有英国管辖的土地。因此,英国才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 印度民族女英雄拉克希米·葩依
当然,上面的这些分析,只对印度适用,因为印度之前本来就是分裂的、落后的,一直没有强大过。
而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列强的殖民,给当时我们中国的国民,则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为我们中国,以前一直是强大的、先进的,只不过近代出现了落后,但这短暂的落后,却被西方列强瞅准了空档,过来狠狠地踩了几脚。
‘柒’ 被英国殖民统治那么多年,印度人为何还非常感谢英国人
印度虽然被英国殖民统治多年,但是在被统治期间,印度发展得非常的快。无论是工业还是教育行业,英国对印度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正是因为英国的统治,所以才有现在印度的统一。所以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印度人对英国却没有多大的仇恨反感。
而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印度现在的统治者很多都是在英国接受的教育。所以对于英国这些统治者是非常愿意共同合作,不愿意敌视的,自然而然就会宣传英国的好,去感谢英国对自己国家的帮助。
‘捌’ 印度的名族特性
1.中国人讲究实用,不喜欢虚名,自古都是,曹操至始至终都不称帝,朱元璋缓称王等等,近代中国政策思想也是,韬光养晦,落到口袋里的东西才值得重视。
2.而印度相反,印度人可以为了自尊心而放弃自己的利益,比如印度接受西方援助,但是从不对西方言听计从,有时候还会为了不听话的快感做出违背自己利益的事,这种心理特点是内含在印度文化中的。
在印度,名人乞讨都很常见,不像中国人一样认为乞讨是很丢人的,而且中国人认为受人恩惠当涌泉回报,但是印度人认为,你施舍给我的就是我的,跟你无关。你帮我,你是在积德,而我是在让你积德,这很平等,指望我回报是不可能的。
3.中国人认为,落后就要挨打,实力决定分量,没有实力却追求不相称的地位是很危险的。
4.但是印度相反,印度人喜欢道德说教,而且最喜欢辩论,印度人认为对的事情总是对的,别的国家肯定也像他这么想,所以印度只要做对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国际的支持,这种观点在印度领导的不结盟运动的时候使印度的威望达到顶点。但是之后的中印战争打破了印度的幻想。
中印战争,印度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强行在中国哨所后面设防,并拒绝任何形式的谈判协商,想当然的认为中国不会发动战争。采用一切狡辩方式让国际社会认为印度做的是对的。而中国当时跟苏联闹翻,共产主义国家不信任中国,西方人无条件支持印度,但是警告印度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之一,这样可能发生战争。但是印度强烈的自尊心使得印度人开始自夸,最开始还是冷静的,最后所有人认为印度200个人就能消灭2000PLA,不幸的是对印度来说,战争结局很悲催,这种从天上摔到地狱的心情使得印度骄傲的自尊心碎了一地。
战争后中国退回原地,西方人开始反思,亚非拉也因为中国的军事实力开始倾向于中国,印度道义至上的外交思想备受打击,从此逐步开始务实,慢慢重视实力外交。
5.中国自古就是集权社会,俄罗斯也是,民主化之后的俄罗斯至今仍然是保持强人政治,而中国目前的威权政体也运行正常。
6.印度,民主是维持其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基石,也是其赢得国际社会喜爱的来源,但是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障碍。广大不交税的低素质贫民却拿着广大的选票,决定着国家的经济政策,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使得印度经济无前景可言。
印度也走不了集权道路,曾经有两段时间印度是集权的,但是都使得印度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倒退,不同的国家需要走走不通的路,印度可以学习但不能照搬中国的道路。
印度有些许可能发展到巴西现在的境界,但也未必,拉丁美的巴西资源丰富,而且文化相对平等,而印度不平等的社会和贫乏的自然资源可能导致他永远达不到巴西现在的人均经济。
PS:印度的土地政策是,我只要在你家院子住一年,你不赶我走,那你的院子就是我的了。如果是公共地盘,我住下了,那就是我的了,任何人无权赶我走。
‘玖’ 为何印度对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好过美国
因为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结盟关系,所以印度和苏联在就保持了很完美的友好关系。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体,所以对于印度也是比较有好感的,因此俄罗斯和印度一直都是有着非常好的关系。
但是今年印度也开始和美国越走越近了,虽然现在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合作是越来愈密。但是对于印度来说俄罗斯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果想要在经济上有着更多的合作经济往来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