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古代的石窟在哪里

印度古代的石窟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5-08 16:07:49

Ⅰ 印度阿旃陀石窟的遗址特色

阿旃陀第二次开窟约在公元4、5世纪开始,当时该地是在瓦卡塔卡王朝统治之下,瓦卡塔卡王朝和笈多王朝有联姻关系,所以洞窟的浮雕和壁画也受到笈多王朝地区的影响。后期的塔堂窟有3个,即第19、26和29窟。洞窟正厅内的塔基大大升高,在塔基正面开出大龛,龛内刻高大的主尊佛像,主尊佛像和塔身连为一体,占去塔身正面绝大部分。第26窟规模庞大,前庭正壁有建窟铭文,铭文作者是高僧阿折罗,施主是当朝权臣。7世纪时我国唐代名僧玄奘在印度曾经拜访这里,他有精妙确切的记载,他写道,爰有伽蓝,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台,背岩面壑。从中可以看出是一处深谷古刹。
后期的僧房窟共有21个,形制的突出变化是在中厅正壁的正中向内增开一间佛堂。佛堂多数为前后两进,里间有庞大的石雕佛像。大部分僧房都有许多装饰,在中厅的顶部和回廊的外侧壁画满了壁画,正门里外和回廊列柱面都有细致繁复的浮雕。僧房也不再是过去的朴素无华,而成了富丽堂皇的佛陀壁画世界。
印度古代绘画在阿旃陀石窟保存得最多,水准也最高,因而这里被称为印度古代绘画的宝库。后期洞窟的壁画以第1、2、16和17这四个僧房窟最多,这是因为僧房内能作壁画的壁面比塔堂窟多。由于洞窟建筑空间进深很大,光线进入很少,白天中厅里的光线也很暗,因而壁画才保存了新鲜的颜色,可谓琳琅满目。这四个洞窟的壁画是笈多盛期重彩画的代表作。窟内壁面的涂层,制作相当细致,平整的岩石面上先作两层草泥涂层。泥层表面砑光,再涂白灰浆,然后作画。所用颜料除炭黑外都是矿物质,所用的青金石蓝颜料从阿富汗输入,极为昂贵。调合颜料用的是水溶胶。壁画题材的分布也十分有规律,在前廊正壁和列柱画佛像和菩萨像,中厅四壁主要画佛传和本生。天花板画各种纹饰、人物、动植物和几何图形。这些纷繁的纹饰显示出热带环境下到处生气勃勃的景象,增加了中厅的华丽气氛。
第17窟壁画保存得最好,佛传题材有从三十三天下凡和调伏醉象等等。故事画的构图是,每幅有若干情节和场面,其间用树木、假山、房屋和门庭等道具隔开。从整体来看,各场面还是混杂交错在一起,各情节间的时间顺序也不明显,这种构图也正反映了当时印度人的时间循环观念不清。第1窟壁画保存得也比较好,画面多用鲜明的对比色,画幅构图与人物描绘注重动态和表情,是阿旃陀壁画中水平最高的。在中厅正壁佛堂门的一侧画有一个手持莲花的菩萨,菩萨宝冠上插满首饰,表情庄重。菩萨右手持莲花,身体的颈、腰、臀三处各有一个折弯。菩萨的左右两侧有妇人和武士侍奉。故事发生在山林之中,这描述的正是佛教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的宁静与平和。笈多王朝的绘画对中亚和对我国新疆的石窟壁画也有影响。1983年阿旃陀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Ⅱ 凯拉萨神庙是印度埃洛拉石窟第16 窟,为什么说它是惊世大作

因为它是以非常特殊的方式建造的,雕刻在岩石上。寺庙是供奉皇帝、佛像和神灵的地方。寺庙是一个典型的石头建筑,几乎没有变化,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塔门、庭院、柱廊和寺庙。我们旅行时看到的大多数寺庙都是用石头和木头建造的。

一些学者认为这座宏伟的寺庙是由建筑者通过垂直挖掘成功挖掘出来,然后雕刻而成的,而其他人则认为它是用锤子等工具从上到下一点一点地雕刻而成的。因此,直到现在,拉萨神庙是如何建造的仍然是个谜。

Ⅲ 四大石窟在哪里

四大石窟分别是: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一、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三、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四、麦积山石窟位于位于甘肃天水。

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3)印度古代的石窟在哪里扩展阅读: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 雕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层。

在现在编号为“17”的洞窟曾发现从4世纪到14世纪的珍贵文物5.6万件,因之形成了敦煌学,另外还设有敦煌文物研究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大石窟

Ⅳ 印度举世闻名的阿旃陀壁画,存在什么地方

举世闻名的阿旃陀壁画是印度古典绘画的成熟和典范之作,存于今德干高原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西北100公里处的阿旃陀石窟。瓦科拉河(Waghora)奔流到这里后形成一个近乎180度的大转弯,河谷呈马蹄形状。阿旃陀石窟就是在河谷高约20米的花岗岩陡壁上开凿的,29座石窟沿河谷排列,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圆。周围林木葱郁,景色如画。

壁画创作时间约从公元前200年持续到公元650年,前后跨度达八百余年。由于佛教的衰微,在河谷中回荡了8个世纪之久的斧凿之声终成绝响。

Ⅳ 世界八大石窟是哪八大

1、重庆大足石刻

重庆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一座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金矿,是旅游观光的最佳去处。

1999年12月1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9世纪到13世纪。

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2、巴米扬石窟

位于阿富汗兴都库斯山中的佛教遗迹,石窟系就大岩壁雕凿而成,年代约在四~七世纪左右,有削崖而雕成的二大立佛像,及近千个窟龛。

有如敦煌在中国文化西传及西方艺术与思想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巴米扬是外来文化进入印度或印度文化传入西亚、中亚的门户。遗憾的是在2001年两座立佛被塔利班摧毁。

3、甘肃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长约1600米。现在洞窟492个,其中珍存北凉至元各朝代绘制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

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91年颁发“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4、柬埔寨吴哥窟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建造于12世纪,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5、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

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6、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

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2014年6月麦积山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印度孟买象岛石窟

印度中世纪印度教石窟位于距孟买约10千米的海岛上。象岛石窟宽宏雄伟,大多由岩石外部向内开凿,形成了一座座巧夺天工的地下神殿。雕刻的题材多与印度教有关,表现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湿婆神的传说故事,也有表现古印度人民的生活情景。

8、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5)印度古代的石窟在哪里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开凿历史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

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

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的前几年。此后在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复和续作,

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150年之久。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盗凿破坏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

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

保护修缮

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13]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0年11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

这些详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6年1月龙门石窟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于2007年3月28日结束了面部修缮工程,保护人员没有对大佛进行大的修复,只是对大佛表面除尘除污,封堵大佛自身和周边细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龙门石窟

Ⅵ 举世闻名的古印度阿旃陀壁画是在什么位置上开凿的

瓦科拉河(Waghora)奔流到这里后形成一个近乎180度的大转弯,河谷呈马蹄形状。阿旃陀石窟就是在河谷高约20米的花岗岩陡壁上开凿的,29座石窟沿河谷排列,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圆。周围林木葱郁,景色如画。

Ⅶ 埃洛拉石窟群的基本介绍

埃洛拉石窟群(Ellora Caves),位于印度马拉哈斯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西北约30公里。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埃洛拉石窟群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埃洛拉石窟群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至11世纪,共34座石窟,坐东面西,白南至北绵亘1500米,逶迤散落在萨雅迪利山的斜坡之上,是古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艺术的杰作。 埃洛拉石窟(ElloraCaves)位于奥兰加巴德市西北约29公里处,从奥兰加巴德搭车抵
此约1小时。此地有印度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院群,沿着山崖建造,共有34座,有佛教、印度教及耆那教3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寺院。
埃洛拉石窟从3世纪时站开凿,至14世纪完成。印度教。佛教和吉那教都在此活动,先后共开凿了34座石窟寺庙。其中16座印度教寺庙、13座佛教寺庙、5座耆那教寺庙。第十窟名木匠草舍,为大乘佛教窟,两壁石柱高4米,柱顶横梁上刻有合十礼佛的持花信女雕像。 窟内石舍利塔高8米,直径4米,周围通布庄严妙相,足踏莲花佛像。5米高的佛龛供奉了高约3米的坐佛像,两旁侍立的是赤莲花菩萨和密迹金刚菩萨,众像体态匀称,慈眉善目,表情自然,栩栩如生。第十二窟名蒂哈尔寺,高3层,窟内石柱和柱脚都雕有花卉人物图案,顶层有2尊巨大佛像,别具一格。第十五窟又名十变窟,分2层,顶层两侧墙上雕有湿婆和魔鬼伊兰牙卡卡普之死的浮雕,令人惊叹。第十六窟盖拉斯神庙为拉斯特拉古德王?国王克里希纳于8世纪开凿,历时100多年完成,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举世无双。
窟内供奉大自在天湿婆神与喜马拉雅山十首魔王罗婆那斗法的故事石雕,引人入胜,门,窗,柱上也雕刻了精湛的艺术杰作。耆那教石窟建于9~13世纪,其中以第三十二窟最着名。三十二窟双层寺内车因陀罗·斯帕和扎格纳特·斯帕站立,二腿二臂被植物长藤缠绕,长发披肩,表现了耆那教徒矢志苦行的坚强意志。

Ⅷ 阿旃陀石窟是印度的

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悬崖上,西距奥兰加巴德 106 公里。石窟环布在新月形的山腰陡崖上,高低错落,绵延 550 多米,以壮丽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壁画,与泰姬陵并称为印度的双壁。阿旃陀石窟是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距今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阿旃陀”一词源于梵语“阿谨提那”,意为“无想”。全部石窟 29 座,从建筑形式上基本分为支提与毗诃罗两类。第 9、10、19 和 26窟为支提,其余 25 座皆为毗诃罗。支提窟当中置窣堵婆,天然岩凿,内殿四周,建造列柱。毗诃罗内部陈设简单,有石床、石枕和佛龛。石窟内有精美的壁画和精工细凿的雕刻,因建成时间不一,各具特色。内容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和宫廷生活等情景,包括山林、田舍、战争、乐舞以及劳动人民狩猎、畜牧、生产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第 1 号石窟建于 7 世纪,是大乘派佛教建筑的典范。窟内有一尊释迦牟尼雕像,高 3 米,从 3 个角度观看有 3 个不同的神态:从正面观看,佛似沉思,左面看似在微笑,右面看又似庄严凝视。拱门和 6 根大柱上雕有飞天和仙女,刻画细腻精巧,形态优美。中间有一大厅,四周壁画上有 500 罗汉像,其貌各异,表情丰富。第 1 窟内壁画场面的幅度皆较大,最着名的是持青莲菩萨像,妙相庄严,头戴宝冠,肌肉匀称。窟内前壁的波斯使节来朝图,反映了印度和波斯聘问通好的场面。该窟中的灌顶图、尸毗王本生图和降魔图,也都是十分精彩之作。第 2 窟时代最晚,其前廊壁上与藻井等处都有壁画。洞内左右的小佛龛壁画尤引人注意,右龛以山岳为背景,塑造了妇女和儿童的形象,左龛的重层室内,奴婢们簇围一贵妇人,人物颇为写实。另外,周壁上的鹿王本生、摩耶夫人之梦等佛教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更为广泛。在第 16 窟内左边墙上的壁画,是乔达摩出家修道时他妻子的悲哀画面,乔达摩出家修道后,妻子耶输陀罗斜坐在椅子上,微微低头,忧伤欲绝、痛不欲生的神情活现于画面。在 16 窟的外面,有一条小路,是在岩石上凿成的,从石阶下去有一门,门外两旁各有一只用黑石雕成的大象守门,再往前就是巴哥拉河岸。据说,唐朝玄奘法师在公元 638 年曾航行到此登岸,访问阿旃陀石窟。在第 17 窟里的佛在兜率天宫说法一画,生动地描绘了众多善男信女骑马、乘车从各个地方赶来,集中精力听讲的情景。画中人物表情各异,不同的坐骑也表现得生动逼真。阿旃陀石窟集印度古代建筑、雕刻和绘画之大成,融三者于一体。它虽然取材于佛的生平事迹,但却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印度古代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壁画和雕刻的优秀艺术,不仅对后来印度的美术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对东方佛教所曾传布的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Ⅸ 巴米扬石窟的详细情况

二大石佛中,西大佛高五十五(一说五十三)公尺,从其壁画来推测,约成于五世纪。东大佛高三十五(一说三十八)公尺,完成年代较西大佛早。据法国考古学调查团的调查,窟寺的设计有正方形、长方形、八角形及圆形等形式,天井则有半圆拱门式、圆顶、平顶等各种形式,亦有作出列栓、列龛或拱门者。寺院包括祠堂、僧坊与会堂。窟内天井及侧壁均有装饰窟寺的壁画,描绘出佛、菩萨、供养者、日神、月神、飞天的图像。其中以东大佛天井中的太阳神苏利亚图特别受注意。又,其中的佛坐像,是巴米扬颇具特色的图绘。此外,在石窟中也曾发现梵文佛典及基尔基特(Gil-git)写本。
另外,在巴米扬盆地东南的卡克拉克(Kakrak)、西南的贺拉提,也有为数近百的石窟群。在其南侧台地上,有后世回教徒所建立的都城。由于十三世纪时遭蒙古人破坏,故已成为废墟。
兴都库什山脉横延于阿富汗中央地带,二分阿富汗为南、北两域。凡是南北之间的通道,都要翻过此一峻险山岳。据说,‘兴都库什’的原义就是‘屠杀印度人的杀手’,意即不容来自印度的侵略者逾越此山而来。语源的真伪尚可另当别论,但是山脉的连峰顶戴万年银雪,确具天然屏障的英姿。古代道路至伽毕试附近遇到兴都库什,像寻找出口一般,沿着戈尔班德河西溯而上,再西越希巴尔隘口,到达‘巴米央’。
巴米央溪谷之间,东支的佛拉第与西支的克拉克二谷汇流之处,有一片长约三公里的翠绿平地。这一片绿野之南是高逾五千公尺的科伊巴巴山和连绵峻岭,发出皎白的光辉。红褐色的断崖屹立在绿野之北,峭壁上东西三公里之间凿有为数二千有余的石窟,峭壁东西两端并雕二座大佛。东佛高三十八公尺(原以为仅三十五公尺,经不久前印度探险队调查,证实为三十八公尺),西佛高五十三公尺,都直接雕在峭壁上。此地的道路两旁有用土块建造的房屋栉比相连,长约二、三百公尺,这便是现在的巴米央市集。除此之外,只有麦田、路边的白杨树和几幢农舍作点缀。真不知有何人间的语言,足以用来描述此一溪谷的幽静与美。
咸认三十八公尺高的东边大佛较五十三公尺高的西边大佛古老,但是可供推知年代的古钱、铭文、文献……等全无着落,唯有根据其雕塑样式来加以推定。两尊像都是连同巨大的佛龛凿刻峭壁而成,唯有头发及衣纹部分系属塑造。二大佛均属犍驮罗佛像系统,但是宽脸及耸肩的严谨体形甚具特征,很可能是敦煌及云岗等地初期大佛所继承的样式起源。除此之外,衣薄、衣纹线条流丽、腿部丰满,令人联想印度中部一带,五、六世纪的笈多王朝样式。这些特征是土着化的结果所造成的呢?抑或真受笈多美术的影响呢?这就很难遽下定论。
佛龛壁面上曾经绘满了色调明亮的壁画,至今仍存几个相当大的部分。波斯人的萨桑王朝在三世纪中叶推翻贵霜王朝,占领阿富汗;然而,这些壁画的构图中,萨桑的波斯风格非常明显。因为萨桑的影响历然,所以不可能是三世纪以前之作,倘若确实受过笈多的影响,则更不可能在五世纪之前。有关此二大佛的文献中,最古的是中国的《北史》〈西域传〉和玄奘的《西域记》,都是七世纪前半的记录。那时,二大佛的表面都用金或铜裹着,灿然发光。《西域记》形容这里的佛教盛况说︰‘伽蓝数十所、僧徒数千人。’但若欲根据佛像及壁画的样式,判定其年代,则似乎需要更多的调查。
在那大贵霜帝国的时代里,巴米央曾为兴都库什山脉之南与北的交通必经之地,但是我们无法获悉佛教何时传入此地。说一句泄气话,我们根本不知贵霜王朝时期是否真正有过佛教。
三世纪前半,萨桑王朝的波斯抬头时,贵霜就已失去几乎所有的阿富汗领土。大贵霜的最后一位国王是阿努德伐(亦译为发斯德伐),这正是一个纯印度味道的名字(德伐即提婆──天、神之意),货币的设计款式也是印度的,可知贵霜业已放弃阿富汗领土,沦为印度世界之中的一个小王国。萨桑王朝的出现带给贵霜决定性的打击,阿富汗在萨桑的势力下分裂很多小王国,巴米央也成了一个地方小王国,臣属于萨桑。这时,巴米央虽然仍为兴都库什南北交通的要冲,但是已在萨桑的版图之中,而且只是个边境之地。
巴米央遗迹的特征不仅在于大佛。虽然石窟僧院内部墙壁上的佛像皆已悉数破坏而无存,但是安置佛像的痕迹历然可见。在放眼看去几可全面遮盖壁面的佛像群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多佛、多菩萨思想’的一大潮流业已形成。一层又一层的同心圆上面,画有几乎难以数得清的佛像;唯有大乘佛教的独特宇宙观之下,壁画上才能有如此满布诸佛的世界。
佛教思想中,自古即有过所谓七佛或二十五佛等‘过去佛’思想,但是在传统的上座部佛教中,只有释迦一佛是现在佛。到大乘佛教兴起,才主张发起‘誓愿求菩提者’均为菩萨,而且所有菩萨都有成佛的可能,于是产生了有别于原有一佛思想的多佛多菩萨思想。这种理念传至中央亚细亚的特殊风土之中,促成了视觉上的多佛表现。因为如此造成的多数佛像存在,所以更坚定了多佛思想的理念,使多佛的观念更具现实感。于是,遂造成了一种互为因果的循环,使多佛表现更为积极。
多佛表现的滥觞,发自佛塔的列龛。
最初的佛像出现在佛塔台基的周围,是佛塔的装饰之一部分。但是,这些佛像却在观佛三昧的实践过程中,强烈地震撼了出家众,且恃其所具有的具象性,深深地打动了在家信徒之心,不多久,就有了快速的成长,遂至与其母胎──佛塔──相争信仰主座的地位。于是,有些佛像在制作的时候就脱离了塔,单独成为膜拜之用的像,形成了有利的发展形态;有些佛像则仍然依附着佛塔,亦即以佛塔的附像之形式,继续发展下去。
黑山佛塔群是最显着的例子,形式古老的初期佛塔不设佛龛,但是稍晚的佛塔就起了变化,圆柱佛塔周围有列龛圈住,状如绑上了头巾。列龛中的佛像悉已散失一空,但是不难想象查拉拉巴德、脱普达拉、布尔吉卡费尔、谢瓦基及格尔达拉等遗迹的佛塔上,列龛中摆满了佛像时期的情景。我们相信,佛塔虽然壮伟巨大,但是信徒们前来礼拜时,对象实为圈绕圆柱外围的诸佛,在他们的印象里,佛塔必为仅供安置佛像之物。
三、四世纪的佛迹──如哈达或修特拉克遗迹等──也有多佛的表现,但是安置的部位有所不同,不再把佛像放在圆柱形的塔周,而是放在塔基四周。因此,圆柱体的部分反较塔基部分短,在多层基坛的四周设龛,用以安置佛像。这种形式,可说是犍驮罗初有佛像时的形式,极其自然地发展而来,可能与大致同一时期的笪刹尸罗乔里安僧院遗迹的形式同属一个系列。但是,我们无法断定,这种形式的多佛表现确以堪称‘多佛思想’的明确意识为基础。最低限度,这种表现方式极其酷似二世纪初期印度摩偷罗的方式,所以也很可能是过去的诸佛而并非现在的多佛;因为摩偷罗的佛像就是将过去七佛及弥勒佛的佛龛并列在一起。每一尊佛像的姿势及样态不同,借以表示各为不同之佛的情形很多。
相反地,巴米央石窟的多数佛像虽已尽失,但是层层排列的佛像必无个性之别,一定是众多同一姿态的佛像并排在一起。因为,现存的壁画断片就是如此,甚难自其中寻出过去佛的精神。初期佛塔的列龛空空如也,所有佛像早已散失,相信其中所安置的佛像也大致如此,每一尊佛像都很相似。到了佛像覆盖佛塔表面,佛像取代佛塔而成为膜拜对象后,表现多佛的场所并不紧要,仍将佛像安置塔上圆柱形部分亦可,安置在僧堂的墙上亦无不可。崇拜佛塔的观念较重时,多佛必须置于塔围,始能发生作用。就此观点探讨巴米央的遗构及遗物,即可猜知当时的佛塔崇拜并不盛行。可以说,佛像崇拜业已取代佛塔崇拜,大佛信仰及多佛信仰在佛像流行的刺激下,像滚雪球般地发展,到了巴米扬的地域及时代,终于达最高峰。

阅读全文

与印度古代的石窟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36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54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30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61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19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80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398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8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76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01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13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66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391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66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84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61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66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23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53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