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印度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产
古代印度文化的突出之处是强烈的宗教意识及其影响。佛教是古印度人为当代世界留下的最大历史遗产。此外,文学上传下来两部着名史诗:《摩珂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文字(梵文)和建筑艺术富有特色。数学知识方面有卓越贡献。
从文字来看,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古印度居民就创造了印章文字。印度河文明毁灭后,落后的雅利安人只有口头相传的作品。再次出现文字约在列国时代之初,流传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所刻的铭文。阿育王铭文所用的文字有两种:一为婆罗谜文,可能源于塞姆人的字母;二是去卢文,可能源于阿拉美亚人的字母。去卢文后来逐渐失传,而婆罗谜文在公元7世纪时发展成梵文,这种文字由47个字母构成,在词根和语法结构上与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古波斯语相似,在语言学上属印欧语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古印度的写作材料是铁笔和经过处理的树皮,直到17世纪时,还存在这种木质的纸。
古印度最古的文学作品是《吠陀》,其产生最古、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梨俱吠陀》,它是一部诗歌总集,共有1028首诗歌,以颂神为主,也有世俗诗歌。所以《吠陀》不单纯是宗教经典作品。古印度最着名的文学作品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前者长达10万颂,后者约有2.4万颂,是古代世界绝无仅有的长诗。《摩诃婆罗多》有18篇,主要内容是说婆罗多家族中居楼王一支与般度王一支之间争夺王位斗争的故事。双方经过许多曲折的斗争,最后不得不进行了为期18天的大战。战争据说卷入了印度所有的国家和部落,结果是居楼王一支全部战死,般度王一支取得胜利。相传这部长诗的作者是毗耶娑,实际上是很多代民间诗人逐渐积累并编集起来的。它的基本内容在公元前5世纪已大体形成,而最后定本是在公元4世纪。《罗摩衍那》有7篇,主要故事情节是:居萨罗国的十车王之子罗摩,因遭继母陷害,与妻子悉达在森林隐居14年。后魔王罗婆把悉达劫到楞伽岛,即斯里兰卡,罗摩在神猴的协助下,率猴兵打败并杀死魔王,救出了悉达,然后携悉达回国为王。相传此诗的作者是蚁垤,实际上此诗也是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期间逐渐编成的。两部史诗虽然是神话故事,但有哲学、宗教、法学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论述,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情况,也反映了雅利安人向东、向南扩张的一些情况。尤为可贵的是,它贯穿着对正义善良的深切同情,对奸诈残暴等丑恶行为的无情揭露和谴责,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份瑰宝。
古印度的民间文学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大都保存在《五卷书》、《益世佳言集》和《佛本生经》等作品中。其中《佛本生经》流行最广,主要记述佛陀前生的故事,保存在这里的民间故事都经过了佛教徒的加工整理,原作品的主人公也被附会为佛陀,以宣扬佛教的教义,但它仍保留了不少优秀的、健康的世俗性故事。这些故事鄙视奸诈,同情善良,寓意深刻,爱憎分明。这些伸张正义的作品不仅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全书有550个故事,其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
从建筑艺术看,吠陀时代与列国时代基本上是木质结构,这些建筑物现已荡然无存。阿育王时,开始用砖石建筑材料,桑奇地方保存的佛塔就是用砖建成,以后又扩大,并砌上一层石块。该佛塔呈半圆形,直经约30余米,顶端为平台,台上造一方坛,坛上竖立层叠着的伞形柱,这是佛教徒奉祀佛骨的地方。该佛塔周围有环形道路,并绕以栅栏和四个大门,四个大门都布满了以佛教题材为中心的精致雕刻。
前面提到的阿育王沙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筑艺术的重要遗迹。这些高达15米的石柱,最重的达50吨左右,除奔马、瘤牛、大象等造型的柱头外,最着名的是萨尔纳兹大石柱,其柱头的四个背对背蹲踞着的狮子,栩栩如生,雄劲有力,象征着帝王的权威。
造型艺术中的重大成就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石窟艺术,其中最着名的是阿旃陀石窟。它位于海德拉巴省温德亚山脉的深山中,大约于公元前1世纪开凿,公元7世纪完成。因其在深山中,建成后约有1000年人烟绝迹,直到1819年才被欧洲人发现。石窟开凿在河流旁半圆形的悬崖上,共29个石窟。石窟的建筑有佛殿和僧房两种,内有大量的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美绘画和雕刻,也有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体现了古印度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筑、雕刻、绘画三种艺术结合的范例,被誉为世界艺术精萃之一。据说唐玄奘到印度时曾拜访过这里。古印度人竟把一座石山变成壮丽的艺术宝库,充分体现了古印度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古印度艺术也融入一些古希腊的风格,如公元1—3世纪的乾陀罗艺术(因艺术标本大都出自乾陀罗而得名),佛和菩萨的石像刚健丰满,体态潇洒,服饰褶皱分明。总之,古印度的艺术基本上是佛教艺术,婆罗门教艺术则比较少见,如前所述,这大概与婆罗门教不立偶像,不建神庙有关。不过,婆罗门教的那些多手多眼的怪神对佛教艺术也有影响,如后来的“千手佛”和“千眼佛”等造型。
古印度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医学方面的成就比较突出。在天文学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古印度居民很早就注意观察天象。早在吠陀时代,他们就知道金、木、水、火、土五星,将五星与日月并称为七曜。把月亮所经过的星座划分为28宿,称之为“月宫”。但他们认为,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围绕地球转的。他们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一年共360天,所余差额用每隔五年加一闰月的方法来弥补。关于季节的划分,除我们熟悉的春夏秋冬四季外,还有热时、雨时、寒时的三分法,以及渐热、盛热、雨时、茂时、渐寒、盛寒的六分法。公元1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着名的天文历法着作《太阳悉檀多》,此书已有时间测量,分到点。此书也是重要的数学着作之一。
说到数学,古印度最重要的成就是发明了十个数字符号(0是以黑点表示)和定位记数法。这种记数法为中亚地区许多民族采用,后又经阿拉伯人对十个数字略加修改后传到欧洲,逐渐演变为现今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计数法”。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4世纪的《准绳经》中,已有许多几何学知识。《太阳悉檀多》中,已有三角函数表。
在医学方面,《阿闼婆吠陀》中已记载了77种病症之名,并开出了对症的药方,当然,这些记载也夹杂着巫术谜信。最着名的医学着作是《舍罗迦本集》和《妙闻本集》。相传舍罗迦是迦腻色迦的御医,2世纪人,他的书被誉为医学网络全书,探讨了诊断、疾病预后和疾病分类问题,并把营养、睡眠与节食视为维护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素。书中提到的药物有500种。妙闻稍晚于舍罗迦,他的书内容比较广泛,除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外,还研究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病症达1120种。尤其是在外科手术上有相当高的水平,书中记有120种外科器具,并有拨除白内瘴、除疝气、治疗膀胱结石、剖腹产等手术方法,所记药物多达760种。这两本书今天仍有实用价值。
㈡ 印度上古历史故事,精彩一点的
《摩诃婆罗多》诗篇中虽然提到史诗的作者是毗耶娑(广博仙人),但从作品的巨大篇幅看来,它很难出于一个时期的一人之手。广博仙人在许多的诗人和歌手中,可能是一位奠基的诗人,目前在历史上很难确定实有其人,估计是一个传说人物。
《摩诃婆罗多》的中心内容是写婆罗多的后代堂兄弟之间的内部斗争。作品以倒叙手法,先让歌人唱出原诗的内容,中间插入“蛇祭缘起”作楔子,然后正式开篇。故事的基本情节大致如下:婆罗多的后裔中有一对兄弟,哥哥叫持国,是个瞎子,生有百子,族名叫俱卢族;弟名般度,生有五子,族名般度。持国和般度的父亲死后,般度继承了王位,但不久死去,由其兄持国继任国王。后来,般度的长子坚战长大了,王位应由他来继承,但持国的长子难敌企图霸占王位。于是,婆罗多族内部的纷争便由此开始了。首先,难敌企图纵火将般度五子及其母烧死,由于事先有人通风报信,般度一家得以逃出。在他们下到民间生活的这一期间,般度五子通过婚娶,有了共同的妻子黑公主,并拥有自己的盟国。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放火烧荒,开辟国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难敌只得同意分治王国,让般度族在西部荒凉地区称王。难敌见般度族日趋强盛,便再次耍弄阴谋,派人用假骰子与坚战赌博,坚战在输光所有一切之后,兄弟五人连同妻子沦为奴隶,流放森林十二年,第十三年还得隐姓埋名躲藏起来,若被发现就要重新流放十二年。十三年流放期满后,般度族五兄弟坚持索还国土,他们在召集盟国举行的军事会议上,决定先派黑天为使者去与难敌谈判。但是,难敌一意孤行,致使和谈破裂。于是,双方各自联络盟国,在古称“俱卢之野”(今德里附近)展开了一场可怕的毁灭性大战,附近的许多国王也分别参加了双方的战斗,经过十八天的大血战,般度族五子得胜。后来持国的长子也死了,由般度长子继承王位。最后般度五子登雪山修道,四人先死,只有长子达到天堂。
我国目前还只有从英文转译的诗体的和散文的故事提要,从这两本书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俱卢和般度两族大战的梗概,对史诗的全貌还缺乏了解。仅就作者对大战这一主要事件的态度看来,我们可以认为大史诗在某种程度上,正确地阐明了古代印度人民的战争观点,即战争未爆发之前,应遏止战争,尽一切努力争取和平。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挑起战争,就坚决以“无畏的决心”斗争到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史诗热情地歌颂了般度族等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严厉地谴责了难敌等霸占他国领土、肆意发动战争的罪恶行径,并通过生动的事实告诉人们:象难敌那样的暴君最终得到可悲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之战必胜,不义之师必败,这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
大史诗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还表达了古印度人民热爱和平,终止不义之战的强烈愿望。作者对那场亲族间的战争所造成的损失感到万分痛心,指责那是一场“可怕的”、“该死的”“无益的”战争。与此同时,作者还通过妇女们在战后走向“伤心惨目”的战地,哭悼亲人的场面,呼吁人们应该坚决制止这种“亲戚屠杀亲戚”的战争。总之,大史诗的主要内容写的是政治斗争,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印度王国的纷争
㈢ 印度的古代发明
古印度科技成就还是很高的,很少有人知道,主要是吃了不记录历史的亏……我在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里看过一些。
哲学方面的就不说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也不说了,说些别的吧。
比古代中国要差的东西就不说了,以下提到的都是达到古代中国水平、超过古代中国水平、有独到首创之处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学
农业文明的天文历法一般都不错。印度在吠陀时代(相当于中国周朝)天文历法水平就很高了,后来得到与古希腊天文学的交流更进一步。还出过阿耶波多这种超时代的天才。
南北朝时期印度的天文历法随佛教传入了中国,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2.医学
印度传统医学发展早、水平高。
尤其是外科方面世界首屈一指,估计是他们比较敢想敢做……成书于前1000年的《妙闻集》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外科手术,水平比同时代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希腊、古中国)都要高得多。
3.数学
除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以外,印度另一大贡献是“弦”。用“弦”(弓弦)这个词来表示三角函数中的一个概念,就是源自印度。
还有无理数问题,也是印度人将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建筑
古印度是第一个烧制砖建筑的文明。
印度的古代宗教建筑成就很高,石窟、塔、雕塑都有独到之处。后来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均受其影响。
5.航海
印度的造船、航海技术曾长期(大约在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个不出名,但非常重要。
我是看《新宋》知道印度历史上有个注辇国(又译朱罗国),才开始了解这方面历史。
不出名是因为这主要是南印度的成就,南印度人在印度处于弱势,其历史文化容易被忽视。
说重要,是因为历史上南印度曾经对东南亚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和扩张,建立很多侨民据点。并直接导致东南亚部分地区印度化。
㈣ 古印度的重要史诗是什么
作为奴隶制国家的印度,产生了对后世深具影响的古典宗教思想,并且在艺术上进入了“史诗时代”。在古希腊文明中,两大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古印度,同样是两部伟大史诗,不仅显示了古代印度人杰出的智慧,而且开启了艺术的先河,它们就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插图:少年罗摩降妖
㈤ 古印度对世界有什么贡献
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泰国,缅甸等。
㈥ 古印度三大文明成果是什么
古印度三大文明成果有发明了数字,数字虽然叫做阿拉伯数字,但实际上却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还有就是印度人发明的梳子,以及印度人崇尚和平的思想
㈦ 为什么说印度是文明古国它的辉煌成就有哪些
1947年之前,印度既不文明,也非国家。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古代印度,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建立过几个王朝,主要在如今巴基斯坦境内,如果说古印度实际上就是巴基斯坦。最后一个王朝是孔雀王朝,存在了50年,古印度与现代印度在地理上关系就不大,前面说了古印度主要是在巴基斯坦境内
而如今印度这个国家,自古就是几千个土邦,也就是村庄自治的,如果有侵略者进入,那么就成为奴隶呗,这些外来入侵者建立国家,治理文化,管理体系都不是印度的,离开时啥都没留下,印度人看到外来统治者离开了,又回到几千土邦自治状态。
没有离开的入侵者,那就是雅利安人,他们在印度的统治由于对外战争的失败而衰弱,居然没有走,留在印度,其势力依然比印度人强大,于是他们在印度统治时制定的种姓制度就留存了下来,所以说嘛,印度人智商低,被人统治反抗却很少,外来统治者衰弱了,印度人也不起来反抗,反而接受。
最后一个,也是唯一统治印度地区全境的就是英国人,英国人1947年要走了,看着印度就想啊,我不能像过去的统治者那样走了,什么都不留下吧,那么印度地区建国吧,印度人既没有自我统治的经验,也没有保留任何治理文化,英国人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吧,说白了,印度人智商不行啊,于是建国喽,但是宗教分歧导致印巴分治,,实际上巴基斯坦还比较稳定,印度却更糟糕
你看哈,没有治理经验,没有历史,对是没有历史,英国人爱好考古,挖掘了古代印度的一些遗迹,但印度人不关心这些,一是没有历史记载,二是也没有任何文明留下来并发扬光大,三是这些遗迹的主人,实际上又与现代印度人没有关系,他们早已灭绝。印度人想着是像英国绅士那样的生活。
这就是没有认清自己,英国人是统治者,他们只不过是奴隶,主人要走了,奴隶自己做主人,却没有主人的本事,但想法却固定下来,所以1991年印度改革开始后,印度人想的是体面的生活,什么产业工人,什么制造业,都是低等人干的,咱印度人要体面的生活。
对,像英国人那样做办公室,于是印度人就没走工业化道路,说白了,几千年的奴隶,智商又不行,还好面子,又懒惰,又自私,诈骗成为印度人的特色,欧美人最讨厌印度诈骗犯了,印度人常常自我诈骗,称自己是文明古国,称自己有伟大的成就,全都是靠吹牛的,主要是靠突发奇想的传说加持,他们可以突然制造个神,然后用神的口吻表达一些不存在的成就
㈧ 古印度三大文明成果是什么
1、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2、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
3、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8)古印度有什么伟大的事情扩展阅读
印度饮食文化:
印度人的日常饮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别。北方人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食,尤其喜欢吃一种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爱吃炒饭。而南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喜欢吃带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在饮水和饮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样,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一般喜欢喝凉水或者饮用红茶、牛奶和咖啡。
㈨ 古印度有哪些仁君和暴君分别做了些什么事呢
印度在历史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内部邦国林立从没形成大一统,唯有阿育王差点完成这项功绩。印度历史上屡次在西北部遭遇外侮的轮番入侵,因此印度有“人种博物馆”之称。如果要问印度人,历史上哪位国王能代表印度?不同种姓、民族、宗教都会不假思索回答是阿育王!
阿育王缔造了人间佛教、非暴力、宽容的盛世,在历史的长河里是唯一!
“护法明王”阿育王得此殊荣,实至名归!这盛世,名副其实!
㈩ 古印度还有什么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阿拉伯数字,古印度人发明,由阿拉伯商人传播到世界,故命名阿拉伯数字,这是印度对世界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