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是怎么做蔗糖的

印度人是怎么做蔗糖的

发布时间:2022-05-11 21:08:01

㈠ 古代人用什么制造糖

古代人用谷物来酿酒造糖。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是饴糖,是一种以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

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北魏贾思勰所着的《齐民要术》记述最为详尽,书中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叙述,为后人长期沿用。

我国用甘蔗制糖的历史也很久。甘蔗产于南方,从战国至汉末,已种甘蔗,并喝其浆汁。汉朝,人们已经能用蔗浆熬制的糖膏塑成各种动物的形状,虽产品仍较低级,但较之战国时代人们食用蔗浆,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从东汉到唐初我国的蔗糖质量并不好,于是,唐太宗派人赴印度摩揭陀国学习制糖技术,引进新的制糖法,从此,我国的蔗糖生产才进入一个新阶段。

据《唐会要》记载,白糖生产是从唐代开始的。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手工制糖的详细记载,这种手工制糖的方法,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建立前。清末,我国东北地区开始用甜菜制糖。



(1)印度人是怎么做蔗糖的扩展阅读

常见糖的分类

根据糖的精制程度、来源、形态和色泽,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精制白砂糖:简称砂糖,为粒状晶体,根据晶体的大小,有粗砂、中砂、细砂三种。特点是纯度高、水分低、杂质少。国产砂糖含量高于99.45%、水分低于0.12%,并按标准规定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均适用于面包和面点生产用。

2、粗砂糖:属于未精制的原糖,纯度低、杂质多、水分大、颜色浅黄,如国产的二号糖和进口的巴西糖、古巴糖。

3、绵白糖:晶体细小均匀,颜色洁白,质地软绵,纯度低于白砂糖,含糖量98%左右,水分低于2%,因成本高,用于高档食品。

4、赤砂糖:粒状晶体,颜色棕黄色,杂质较高,但可作特殊用途。

5、红糖(片糖、黄糖):一般由土法榨制得,杂质最多,纯度最低,但有其特殊风味及其在烘焙中着色快,也有一定的应用。

6、红糖粉:纯度比红糖高些,且秤取方便,比红糖使用量大。

7、冰糖及冰片糖:不方便秤取,成本高、应用较少,且限于高档食品。

8、葡萄糖粉及葡萄糖浆:由淀粉通过酶催化或在酸存在下经水解作用得到葡萄糖浆再经喷雾干燥后即得粉状葡萄糖,一般含水8%。

9、麦芽块及麦芽糖浆:由大麦、小麦经麦芽酶作用水而得,我国生产的成品一般称饴糖。

10、转化糖浆:由蔗糖与水在盐酸存在下,加热制得。其特点是粘度低、透明好。是做广式月饼的必须原料。

11、果葡萄糖浆(异构糖浆):把转化糖浆中的一部分葡萄糖在葡萄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果糖。工业上生产的果葡萄糖浆其异构转化率在42%,此时的甜度与蔗糖相等。若再提高转化率,则可得到更高的甜度。

12、蜂蜜:植物蜜腺的分泌物、甜度较高,60%~80%是人体容易吸收的单糖,且有特殊风味。

13、糖蜜:糖厂制糖时,糖浆经浓缩后剩下的母液,杂质最多。但具有特殊的香味,生产全麦面包时常有采用。

14、焦糖是一种糖食,以接近或超过115℃的温度熬煮白糖,使呈现浅黄色近乎咖啡色,并带有焦香味,即得焦糖。一般用做布丁的时候才使用。多吃有害。

㈡ 蔗糖的中国药典规定


蔗糖
Zhetang
Sucrose
C12H22O11 342.30
[57-50-1]
本品为β-D-呋喃果糖基-α-D-吡喃葡萄糖苷。 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的松散粉末;无臭,味甜。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微溶,在无水乙醇中几乎不溶。 (1)取本品,加0.05mol/L硫酸溶液,煮沸后,用0.l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加热即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蔗糖对照品的图谱一致(附录ⅣC)。 溶液的颜色 取本品5g,加水5ml溶解后,如显色,与黄色4号标准比色液(附录Ⅸ 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硫酸盐 取本品l.0g,依法检查(附录Ⅷ B),与标准硫酸钾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5%)。
还原糖 取本品5.0g,置250ml锥形瓶中,加水25ml溶解后,精密加碱性枸橼酸铜试液25ml与玻璃珠数粒,加热回流使在3分钟内沸腾,从全沸时起,连续沸腾5分钟,迅速冷却至室温(此时应注意勿使瓶中氧化亚铜与空气接触),立即加25%碘化钾溶液15ml,摇匀,随振摇随缓缓加入硫酸溶液(1→5)25ml,俟二氧化碳停止放出后,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l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同时做一空白试验;二者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lmol/L)的差数不得过2.0ml(0.10%)。
炽灼残渣 取本品2.0g,依法检査(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钙盐 取本品l.0g,加水25ml使溶解,加氨试液lml与草酸铵试液5ml,摇匀,放置1小时,与标准钙溶液(精密称取碳酸钙0.125g,置500ml量瓶中,加水5ml与盐酸0.5ml使溶解,加水至刻度,摇匀。每lml相当于0.l0mg的Ca)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5%)。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和中国古代的“西极石密”和“西国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说明蔗糖发原地是古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世界各地。
敦煌残卷中有一段关于印度制糖术的纪录,说到印度出产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根据季羡林解读,“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 的音译,证明印度制糖术的确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榨出甘蔗汁晒成糖浆,再用火煎煮,成为蔗糖块(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印度的“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石蜜就是今日的片糖。 北宋初期,三佛齐和大食等国贡白砂糖。白砂糖是从石蜜进一步提炼的,呈沙颗粒状态,色淡黄,比石蜜色淡,不是白如雪。
宋代出现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着《糖霜谱》。
制糖成为一门重要产业,糖制品种类繁多,有香糖果子、狮子糖、花花糖、胶牙糖、芝麻糖、锤子糖、杨梅糖等。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记述中国武干的制糖业,开始不知道怎么炼制像巴比伦地区出产的糖那样精美,后来大汗得到来自巴比伦地区的人传授用树灰炼精糖的技术。又说福州地区炼制的糖“十分洁白”。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伊本·白图泰游记》说:“中国出产大量的蔗糖,其质量较之埃及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六卷《甘嗜》篇详细叙述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
造白糖法:将过冬成熟的甘蔗,用轧浆车榨蔗汁,盛入缸中,用火熬成黄黑色的糖浆,倒入另一口缸中凝结成黑沙糖;另备一口缸,上面安放一个瓦溜(瓦质漏斗),用稻草堵塞瓦溜的漏口,将黑砂糖倒入瓦质漏斗中,等黑沙结定,除去稻草,用黄泥水淋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从漏斗流入下面缸中,漏斗中留下白霜,最上一层约五寸多,非常洁白,又名西洋糖(明代的西洋,就是中国的南洋)。
造冰糖法:将白糖煎熔,和入鸡蛋清除杂质,待火候合适,将新青竹破成篾片,斩成一寸长短,投入熔化的白糖中,经过一夜就凝成冰糖。
季羡林在所着《中华蔗糖史》说:中国明代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并指出
冯·李普曼(von Lippmann)的《糖史》,没有一个字提到黄泥水淋脱色法。
除《天工开物》外,《闽书南产志》、方以智着《物理小识》、刘献廷着《广阳杂记》、《兴化府志》都有关于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的叙述。证明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

㈢ 印度古代发明以及内容介绍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
佛教文化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泰国,缅甸等。

㈣ 糖是怎么做的

1、糖大多数都是甘蔗做出来的,甘蔗清洁干净之后就会被送进压榨甘蔗的机器里进行压榨,这些压榨出来的汁是非常甜的,这就是糖的“原身”。

(4)印度人是怎么做蔗糖的扩展阅读:

1、甘蔗制糖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国,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2、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东周时代。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诗句:“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

3、手工业制糖阶段 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经近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

4、糖包括蔗糖(红糖、白糖、砂糖、黄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和糖原棉花糖等。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基本的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㈤ 砂糖工艺来自于哪个地方呢

砂糖有原糖、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黄砂糖、红糖粉、块糖、加工红糖、多晶冰糖、单晶冰糖、冰片糖、方糖、保健红糖、保健冰糖等多种。最初用甘蔗制取白砂糖的工艺是来自印度的。唐朝的时候,当时的皇帝还派人去学习熬糖技术,经过国人的研究和加工改造后,制造出了颜色和口味都远远超过印度技术的砂糖,并且还将制作好的陈品糖销往国外,包括印度。

有些人喜欢白砂糖的话还可以对黄色的砂糖进行脱色处理,这个过程要多进行几次,才会使得黄色砂糖的颜色一次比一次淡,最后得到白砂糖。但是,白色的砂糖要注意保存方式,与空气一直接触会进行氧化反应,白砂糖可能又会被氧化成黄色哦!

㈥ 古代中印糖棉贸易是如何兴起,又是如何衰落的

古代中印糖棉贸易是如何兴起,又是如何衰落的,论证起来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根据《中国食文化讲座舌上一点是为甘——中国古代制糖史简述》简单分析如下:
糖的原产地是印度。
中国在唐代天地人圈长达千年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是在不断交流中成长的.不能说世界上的文化是由哪一个民族创造的。文化一经发现,人们感到了这对于他们有好处.就必然有相互学习与交流。
可以说,从古至今在世界上还找不到一种文化是不受外来影响的。但是这种交流是复杂的.比如印度制糖是先进的.但东学中国的。白糖” 叫。ci ni ” .西学埃及。冰糖” 叫。m i sri ” 。如此文化交流才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印度的制糖历史悠久。所以我们不断地引用印度为例。印度糖的名称、种类不同,排列的顺序之前就已经能够自制蔗糖了。
当时,唐太宗派人到印度学习制糖法,说明印度在制糖技术的某个方面有高于中国之处。中国经过学习后自己在制糖方面。又色味逾西域远甚” 。
在季老的另一篇文章《ci ni 问题——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中又讲了中国白沙糖传入印度的问题。而且指出。明代郑成功家就是做白沙糖出El的。外贸” 生意。如此看来,糖本身虽然是个小东西.然而却驮着也不同,这绝不是任意为之.而是越往下排,纯洁度越高。

㈦ 人们是什么时候找到把红糖加工成白糖的方法的

汉朝至隋朝
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和中国古代的“西极石密”和“西国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说明蔗糖发原地是古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世界各地。
敦煌残卷中有一段关于印度制糖术的纪录,说到印度出产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根据季羡林解读,“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 的音译,证明印度制糖术的确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榨出甘蔗汁晒成糖浆,再用火煎煮,成为蔗糖块(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印度的“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石蜜就是今日的片糖。
唐代
后来印度的炼糖术有进一步地高:将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炼,并不断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搅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浆中的杂质凝结成渣,原来褐色的糖浆颜色变淡,经过反复的除杂工序,最后得到淡黄色的沙糖。《新唐书》中记载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印度)取熬糖法,说明印度的炼糖术在唐朝传入中国。
宋代
北宋初期,三佛齐和大食等国贡白砂糖。白砂糖是从石蜜进一步提炼的,呈沙颗粒状态,色淡黄,比石蜜色淡,不是白如雪。
宋代出现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着《糖霜谱》。
制糖成为一门重要产业,糖制品种类繁多,有香糖果子、狮子糖、花花糖、胶牙糖、芝麻糖、锤子糖、杨梅糖等。
元代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记述中国武干的制糖业,开始不知道怎么炼制像巴比伦地区出产的糖那样精美,后来大汗得到来自巴比伦地区的人传授用树灰炼精糖的技术。又说福州地区炼制的糖“十分洁白”。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伊本·白图泰游记》说:“中国出产大量的蔗糖,其质量较之埃及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代
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六卷《甘嗜》篇详细叙述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
造白糖法。

中国从明朝开始将中国白糖出口到日本、印度和南洋群岛。
明朝中国的白砂糖出口到印度孟加拉地区,也传播了中国制造白砂糖的方法。根据季羡林考证,孟加拉语和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砂糖都叫 cini sakara, 即“中国糖”,就是中国制糖术传入印度的证明。
明崇祯十年英国东印度公司

㈧ 糖是怎么来的

史前时期人类就已知道从鲜果、蜂蜜、植物中摄取甜味食物。后发展为从谷物中制取饴糖,继而发展为从甘蔗甜菜中制糖等。制糖历史大致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制糖和机械化制糖3个阶段。

早期制糖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制饴 将谷物用来酿酒造糖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中国西周的《诗经·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说明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饴糖属淀粉糖,故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

饴糖是一种以米(淀粉)和以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

其中,北魏贾思勰所着的《齐民要术》(第89篇“饧”)记述最为详尽。书中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叙述,为后人长期沿用。时至今日,这类淀粉糖的甜味剂仍有生产,也有较好的市场,在制糖业中仍有一定地位。但通常所说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制糖。

甘蔗制糖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国,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8)印度人是怎么做蔗糖的扩展阅读

敦煌残卷中有一段关于印度制糖术的纪录,说印度出产甘蔗,可造最上乘的“煞割令”。“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 的音译。说明蔗糖发原地是古印度,印度制糖术是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世界各地的。

中国甘蔗的种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甘蔗只是榨汁饮或直接食用,并未掌握制糖技术。汉末,中国开始用甘蔗汁制饴,但制作工艺非常落后。

㈨ 糖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西周。

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饴糖属淀粉糖,故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

饴糖是一种以米(淀粉)和以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

(9)印度人是怎么做蔗糖的扩展阅读:

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唐宋制糖手工业昌盛,所产之糖的品种和质量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糖产品不仅销售国内各地,还远销波斯、罗马等地,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

广泛兴起的制糖手工业,扩展至全国的很多区域,如现今的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宋、元期间,大量的闽、粤移民至台湾,同时也带去了种蔗制糖技术。由于台湾气候适宜于种植甘蔗,制糖业很快得到发展,并成为中国主要制糖基地之一。

㈩ 印度蔗糖技术传入中国的过程有何特点

特点主要就是中国的过程应该是比较的多,然后不是很直接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是怎么做蔗糖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3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0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