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谷螟的介绍
印度谷螟,世界性分布,中国国内除西藏尚未发现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以幼虫为害各种粮食和加工品、豆类、油料、花生、各种干果、干菜、奶粉、蜜饯果品、中药材、烟叶等。其中以禾谷类、大豆、瓜生、红枣及谷粉等受害最重。幼虫喜食粮粒胚部,影响发芽率;蛀食干果、干菜成孔洞、缺刻,常吐丝连缀粮粒及排泄物,并结网封闭其表面,使其结块变质。
2. 防治印度谷螟最好的方式有哪些
1、性信息素诱捕
性信息素诱捕印度谷螟可以达到调查种群密度及一定的防治目的,利用性信息素及生物粘虫胶诱捕交尾期雄性成虫,使雌性成虫交尾概率大大降低,因而减少印度谷螟幼虫数量,达到降低虫害的目的。
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成虫。据报道,利用K式或仿制圆筒式诱捕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TDA(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醋酸酯),诱蕊持效期2~3个月,4个月内一个诱捕器诱到成虫203头。
2、诱杀。掌握在化蛹前及越冬前,用麻袋等物盖在仓储物表面诱杀;或在成虫羽化期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
3、微生物农药防治。Bt对印度谷螟幼虫有较高毒力。用2.266×108个活芽孢/ml浓度的Bt菌液感染4龄幼虫,处理32h后死亡率达98.24%。Bt菌粉对粮面处理深度以10~15cm为佳。
(2)印度谷螟贴如何使用扩展阅读:
印度谷螟通常1年发生4~6代;在温暖地区,一年可发生7~8代。辽宁南部3~4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虫在仓壁及包装物等缝隙中布网结茧越冬。
初孵幼虫先蛀食粮粒胚部,再剥食外皮。为害花生仁及玉米时,喜蛀入胚部,潜伏其中食害;为害干辣椒则是潜入内部蛀食,仅留一层透明的外皮。幼虫常吐丝结网封住粮面,或吐丝连缀食物成小团与块状,藏在内面取食。
起初在粮堆表面及上半部,以后逐渐延至内部及下半部为害。幼虫行动敏捷,具避光性,受惊后会迅速匿藏。缺食时,幼虫会自相残杀。幼虫5~6龄,老熟后多离开受害物,爬到墙壁、梁柱、天花板及包装物缝隙或其它隐蔽处吐丝结茧化蛹。
3. 求消灭印度谷螟(米蛾)的方法
方法。
艾草,菖蒲燃烧后挥发出的薰香,有着很好的防害虫功效。陈年的艾草晒干后就是纯绿色的驱蚊药。每次取3-5根,傍晚点燃后薰房间,能杀灭蚊虫,因为气味芳香,对人体是无害。
4. 房间里有很多米蛾 怎么消灭
米蛾主要危害大米,小米,小麦等谷物。具体方法如下:
1、把大米放在太阳下面晒一天。
(4)印度谷螟贴如何使用扩展阅读:
为了避免家中大米生虫子和飞蛾,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不要一次买太多米回家放置,一般最多一个月的食用量就够。
2、把米放在冰箱冷藏储存,或者储存于密封的米桶中,可以在米桶中放几粒干辣椒、蒜头防虫。
3、把买回来的大米放进冷冻库里冰2到3天,什么虫也没有了。放进零下10℃的冷冻库,可以杀死藏在米中的虫卵,是一种快速有效,对米质无害的防治虫子最好方法。
5. 家里发现了印度谷螟,泛滥成灾,有没有什么可以根治的办法
在居民家庭,对于成虫的控制可以采用性触杀性的药物,印度谷螟一般会停留下墙上,所以只需在墙上喷杀有滞留性无气味的药物,既能杀死谷螟,也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对于幼虫和卵粒控制可以采用高温或者低温法。
高温法
日光暴晒、开水浸烫、开水蒸豆/粮食,以上经高温处理适宜于家庭存贮的食用粮食。对于大批量粮食可用暴晒密闭存贮法。即将粮食在炎夏烈日下暴晒后,趁热密闭贮存。利用高温使粮食呼吸旺盛,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幼虫缺氧窒息而死。
低温法
低温冻杀幼虫、利用电冰箱、冰柜或冷库杀灭粮食害虫。所以可以把粮食装入布袋后,扎紧袋口,置于冷冻室,控制温度在-10℃以下,经24小时即可冻死幼虫。
印度谷螟幼虫的危害
幼虫蛀食干果、干菜等成孔洞、缺刻,常吐丝连缀粮粒及排泄物,并结网封闭其表面,使其结块变质。幼虫行动敏捷,具避光性,受惊后会迅速匿藏。
老熟后多离开受害物,爬到墙壁、梁柱、天花板及包装物缝隙或其它隐蔽处吐丝结茧化蛹。对人体无害。
6. 家里有很多印度谷螟幼虫 怎么清除掉 怎么根治
彻底喷一次杀虫剂,喷后关闭门窗,过会再通风换气。
7. 楼梯有印度谷螟怎么办
需要将生虫的食物源头完全清理。不同种类的食物对印度谷螟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等有显着影响。用玉米及大豆碎块、红枣、葡萄干、菊花等饲养的个体发育快,大米饲养的次之。这些都是容易产生印度谷螟的食物来源,所以要定期对这些腐坏变质的食物来源进行清理,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杜绝印度谷螟的产生。
定期对家中进行卫生清洁。印度谷螟洗温喜湿,所以一些想不到的暗处容易成为印度谷螟的产卵场所,所以一定要定期对这些角落进行清理。同时应多让家中透光,抑制虫卵的存活率。
可以在家中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这是一种快速杀灭印度谷螟的方法。
8. 印度谷螟的防治技术
(1)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印度谷螟属于鳞翅目卷螟科。翅展约18厘米,复眼黑色,前翅狭长,呈三角形,翅面近基部约2/5为黄白色,近端部约3/5为红棕色,并有铜色光泽。后翅灰白,略带黄褐,半透明。可在玉米、大麦、小麦、豆类、花生、油菜籽、干果、粉状谷物、奶粉、中药材等中发现。危害辣椒时常吐丝成小团或长茧,日久把干椒连缀成块状。印度谷螟每年繁殖4~6代,每一雌虫可产卵约150粒,一般以幼虫在仓库缝隙吐丝结茧化蛹或越冬。成虫喜阴暗,一般在黄昏飞翔。
(2)防治措施:①仓储的干椒要晒干,家庭少量存放应装入塑料袋内,防止干椒返潮。②药剂防治可用磷化铝,每立方米投放磷化铝3片(每片重3克,产生1克磷化氢气体),外面用塑料薄膜密封。
9. 印度谷螟粘胶板哪个好
印度谷螟粘胶板绿普森的还可以,一般全年需要涂两次胶,第一次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涂胶位置在树干分枝以下距地面50到100cm左右处,缠一圈3厘米左右宽的胶带,然后在胶带上涂抹果树粘虫胶就可以有效防治了
10. 印度谷螟是什么
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 ctella(Hubner)]又称印度谷蛾、封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除西藏外,各省(市、区)均有发生。为害粮食、豆类、油料、各种干果、干蔬菜、各种植物种子、糖果、药材、烟叶和土特产品等,食性杂,是极重要的初期性仓虫之一。
为害状
幼虫为害粮食胚部和表皮,吐丝缀粮粒成巢,幼虫匿居其中为害,并能排泄出大量带臭味的红色粪便污染粮食(彩版十三,72),使粮食变质。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9毫米。翅展13~18毫米,密被灰褐及褐色鳞片。两复眼间有1向前方突出的黑褐色鳞片锥体。前翅狭长,基部2/5淡黄白色,其余为红褐色;后翅灰白色,三角形。卵长0.3毫米,椭圆形,一面略凹入,一端甚尖。表面粗糙,有许多粒状突起,乳白色。幼虫体长10~13毫米。头部赤褐色,胴部白色、淡黄白色或黄绿色,幼龄淡红色。蛹长5.7~7.2毫米,宽1.6~2.1毫米,细长腹部通常弯向背面。
发生特点
1年发生4~6代。以老熟幼虫在梁柱、包装品、板壁等缝隙中或室内阴暗避风的壁角内越冬。翌年春化蛹。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卵产于粮堆表面或包装缝隙中。卵单产或集成。10~13粒的块。每雌产卵39~275粒。幼虫孵化后即钻入粮堆内为害。最初多在粮堆表面及上半部,而后伸入内部及下部。先蛀食粮粒的胚芽,然后再剥食外皮。喜在粮堆表面吐丝成网或缀粮粒成块,潜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