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有没有狼海
我认为其实没有,就像中国的女鬼一样,狼人也是欧洲鬼神故事的主角。
在十六世纪,在法国大约有三万人被认定为狼人或吸血鬼而被活活烧,是因为在教会的官方裁决指引下,人们对狼人这种怪物的恐惧发展到歇斯底里的地步:成千上万人被屈打成招承认自己的罪行,这些“罪人”认罪后通常会被判处火刑,而他们被认为是“狼人”的标准仅仅是眉毛连在一起、手掌多毛,以及它们的个性都非常孤僻,像个隐士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欧洲社会中相貌异常的遗传病患者、对阳光特别敏感的白花症病人和一些迷失的、被抛弃的和被动物收养的野孩子都成了教会残暴政策的牺牲品。
人性,还是兽性。力量,还是正义。现实是残酷的,命运很少给出两全其美的选择。为了获得,只能抛弃。为了生存,只能杀戮。这个世界由矛盾的漩涡构筑而成,没有人能从中逃离。
贝恩霍姆诞生在古老的王国之中,属于高贵的安布里家族。他的父亲曾是国王的左右臂膀,直到年迈的国王开始沉迷于法术,想要用魔力来延长生命。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国王忽略了所有的忠诚谏言。他重用诡诈的法师们,甚至不惜用国民来进行邪恶的仪式。于是安布里家族举起叛旗,向着控制了宫廷的法师们宣战。他们顽强的战斗,与数量超过自身十倍的军队对抗了很久。
在电影黑夜传说中曾有一段古老的历史。古世纪欧洲,大陆爆发瘟疫,人们纷纷死去,村落里一个名字叫做科维努斯 的年轻人看到这样的惨状,为了生存下去摆脱瘟疫的困扰,自己经过研究生命的起源得到启示,后来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科维努斯的后代一共有3位,不幸的是3位中的一位被染过病毒的蝙蝠咬伤,另一个被染了病毒的狼咬伤,只有一位是完整的作为人的形态活了下来,他的两个兄弟由于染上病毒产生变异,一位成为吸血鬼的始祖,另一位成为狼人的始祖。从此狼人和吸血鬼便在欧洲流传开来。
关于狼人传说的真实起源,目前则难以追寻,说法各不相同,也缺乏普遍认同的起源。
2. 狼的叫声怎么写
狼的叫声是嗷呜。狼毛粗而长。前足4~5趾,后足一般4趾 ;爪粗而钝,不能或略能伸缩。尾多毛,较发达。善快速及长距离奔跑,多喜群居,常追逐猎食。以食草动物及啮齿动物等为食。栖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
除南极洲和大部分海岛外,分布全世界。外形与狗和豺相似,足长体瘦,斜眼,上颚骨尖长,嘴巴宽大弯曲,耳竖立,胸部略窄小,尾挺直状下垂夹于俩后腿之间。
毛色随产地而异,多毛色棕黄或灰黄色,略混黑色,下部带白色。栖息范围广,适应性强,山地、林区、草原、以至冰原均有狼群生存。夜间活动多,嗅觉敏锐,听觉很好。
(2)印度的狼狼海在怎么写扩展阅读
狼栖息环境:除南极洲和澳大利亚以外的每个大陆都有原生的犬科家族成员。澳大利亚的澳洲野狗是由人类引入的,尽管数千年前。犬类不在新西兰和大多数海洋岛屿。每个主要生态系统都有一些犬类居住。
例如,北极狐就占据了北极荒芜的苔原,而耳廓狐则栖息在撒哈拉沙漠中。然而,一般来说,犬类往往是生活在开放或草原地区的动物。
南美洲稀有的薮犬仅限于森林和湿稀树草原;貉通常栖息在树洞中,入口接近地面。灰狐喜欢树木繁茂的地区,并会攀树,而红狐倾向于占据草地和农田。因此,在这些狐狸存在的北美地区,它们占据着略微不同的生态环境。
3. 印度的狼有几个亚种
印度的狼有两个亚种:灰狼(canislupnschanco)和印度狼(canislupuspallipes)。前者只分布在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后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带。印度狼的数量估计在1,000~2,000头,这个数目要比印度虎头数少[8],但是,狼作为印度主要的食肉动物和草原—灌木地带的主要物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虽然印度狼被列为濒危物种,受到法律保护,但由于印度大部分地区的狼以小型家畜如山羊、绵羊为食,狼每吃掉一只羊,对当地贫穷的牧民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法律约束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人们用烟熏狼巢并杀死它们的幼仔,成狼则被射杀和毒杀,目前,印度西部的韦拉瓦达国家公园是该国惟一的狼保护区。
4. 印度狼的现状是怎样的
印度的狼有两个亚种:灰狼(canislupuschanco)和印度狼(canislupuspallipes)。前者只分布在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后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带。印度狼的数量估计在1,000~2,000头。这个数目要比印度虎头数少[8]。但是,狼作为印度主要的食肉动物和草原—灌木地带的主要物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虽然印度狼被列为濒危物种,受到法律保护,但由于印度大部分地区的狼以小型家畜如山羊、绵羊为食,狼每吃掉一只羊,对当地贫穷的牧民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法律约束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人们用烟熏狼巢并杀死它们的幼仔,成狼则被射杀和毒杀。目前,印度西部的韦拉瓦达国家公园是该国唯一的狼保护区。
5. 狼的资料
外形特征
外形有小(郊狼)、中(森林狼)、大(草原狼),吻尖长,眼角微上挑。因为产地和基因不同,所以毛色也不同。常见灰黄两色,还有黑红白等色,个别还有紫蓝等色,胸腹毛色较浅。腿细长强壮,善跑。灰狼的体重和体型大小各地区不一样,一般有随纬度的增加而成正比增加的趋势这一说法。一般来说,肩高在66.04-91.44厘米(26-36英寸),体重32-62公斤(70-135磅)野生狼体重记录——其中1939年在阿拉斯加被打死的一只,当时80公斤(175磅)。最小的狼是阿拉伯狼,雌性的狼有的体重可低至10公斤(22磅)狼群适合长途迁行捕猎。其强大的背部和腿部,能有效地舒展奔跑。
生活习性
狼的阶级意识很强
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6到12只之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五十只以上,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为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多为雄狼)而还有一些情况下会出现迁徙狼,以百来头为一群,有来自不同家庭等级的各类狼,各个小团体原狼首领会成为头狼,头狼中最出众的则会成为狼王。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狼的持久性也很好。它们有能力以10公里/小时(六英里)的速度长时间奔跑,并能以高达近65公里/小时速度( 45英里) 追猎冲刺。如果是长跑,狼的速度甚至会超过猎豹。智商颇高,可以通过气味、叫声沟通。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是生物链中极关键的一节。
大约在6,500多万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恐龙的突然灭绝给了哺乳动物繁荣昌盛的绝佳机会。在此后的1,000多万年的时间里,随着新生代的大幕逐渐拉开,各种小型哺乳动物纷纷登上了进化史的舞台。在距今大约5,000万年的新生代始新世,现代食肉动物的共同祖先开始出现,以麦芽西兽(Miacis)的出现为标志,食肉类动物正式走上了漫长的进化之路。 麦芽西兽是现代食肉动物猫科、犬科、熊科、鼬科等动物的共同祖先,它具五指、较长的身体和较短的四肢,总体来说麦芽西兽类似于现在的鼬科动物,它能够爬树,捕食一些鸟类、小型啮齿类动物。有些科学家相信麦芽西兽也可能吃一些蛋或者水果。 在大约4,7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麦芽西兽开始分化并逐渐分化出猫亚目和犬亚目两个比较大的类群。其中,猫亚目是现代猫科动物的祖先,而犬亚目则逐渐分化出现代犬科动物。在恐龙灭绝后,存在两个巨大的生态位需要填补:大型的捕食者和大型的被捕食者。由于在恐龙时代,哺乳类动物多数体型甚小,因此,在整个新生代,众多的哺乳类动物开始向更大的体型发展以占据恐龙灭绝所遗留下的生态位,最先得以发展的是被捕食者,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食草动物,像始祖马,从最初的狐狸大小的体型,经过几个世代的进化,最终演化出体型高大的现代马。伴随着被捕食者的体型变化,捕食者的体型也日益增大,当然,由于资源的限制和作为恒温动物能量消耗较高的原因,两者都不可能出现像梁龙或霸王龙那样巨大的体型。 始新世晚期,犬科最早从犬亚目中分化出来,这一时期的代表动物是黄昏犬(Hesperocyon)。Hesperocyon的意思是西方的狗,它的出现标志着犬亚目动物的正式登场,它是犬亚目分化的关键种,也是犬科动物最初的三个分支之一。这些犬科动物的体型要比麦芽西兽大,类似于今天的狐狸,它们具有柔软但健壮的身体,长长的尾巴,带趾垫的足和较短的吻,与现在的狗或狼一样,它们是真正的趾行动物,这使它们相比麦芽西兽来说要善于奔跑但又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当然,作为食肉动物来说,它们的听觉和嗅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我们把进化史上曾经出现的犬科动物三个分支(即犬科的三个亚科)称为:今犬亚科,古犬亚科和Borophaginae亚科(类似鬣狗的犬科动物)。黄昏犬所代表的那个分支就是其中的古犬亚科。古犬亚科曾经盛极一时,既有体型较大类似鬣狗的食骨者,又有体型较小类似郊狼的食腐者。 2,300万年的中新世,古犬亚科的动物纷纷灭绝,但其中的Nothocyon和Leptocyon两类却存活下来,并进而各自发展成为Borophaginae亚科和今犬亚科。Borophaginae亚科,是在1,600万年前由Nothocyon中的汤氏属进化出来的。它们的特征是短脸,强有力的下颌骨和通常硕大的体型,外观模样介于鬣狗和狗之间。这些动物曾经和熊狗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并且应当存在激烈竞争,在熊狗灭绝后,它们取代了熊狗的生态位。尽管汤氏属的特征和今犬亚科动物非常接近,但今犬亚科动物并不是由汤氏属进化而来的。 在大约1,000万年的中新世晚期,随着Borophaginae亚科动物的衰退,一类体型较小的古犬亚科动物Leptocyon得到了发展机会,这些体型类似狐狸的动物,逐渐演化为今犬亚科,今犬亚科进而进化出了今天存活于世界各地的各种现代犬科动物。 现代犬科动物到底起源于何地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说现代犬科动物起源于美洲大陆的西南端,并在演化的一定阶段通过大陆桥辐射到欧亚大陆,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大陆桥的存在,新旧大陆动物的相互辐射和影响不可避免,或许,对于迁徙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来说,新旧大陆件根本就不存在障碍。 现代犬科动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的牙齿结构,它们的牙齿具有了既能剪切又能研磨的功能,这使它们的捕食和摄取能量的能力大大加强。 狼深情一嚎
在距今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狼与豺、狐狸等犬属动物最先在亚洲出现,当然,这里并不是进化的终点,这时的狼和现在的狼并不完全相同。在这以后的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在美洲和欧也都先后出现过几种狼,其中一些便是今天红狼(Canis rufus)和郊狼(Canis latrans)的祖先。然而,我们的主角——灰狼(Canis lupus)的基因仍旧蕴藏在各种狼的体内,等待时机一到便组装为真正的终极杀手。 在500万年前的上新世到18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犬科动物先后到达了非洲和南美洲,并在全世界繁衍起来。这一阶段中,郊狼和红狼从它们的祖先中分化出来,郊狼和红狼只分布于北美地区,由于体型甚小,它们一般不具备捕杀大型猎物的能力,并且,我们一般所指的狼并不包括此两者,而仅仅是指灰狼。 一种大名鼎鼎的狼在更新世晚期出现,这便是恐狼(Canis dirus)。恐狼的名气之所以大不仅仅是因为它较大的体型,更是因为它直到8,000年前才灭绝。这使得恐狼成为除灰狼外,人类可能曾经面对过的 唯一一种“大灰狼” 恐狼一直生活在北美大陆,传说中的恐狼具有凶恶的眼神,钢铁般的脸庞,潜伏在黑夜之中,吼唱着它们那感激死者的恐狼之歌。 传说中的恐狼十分可怕,但从化石上看来,事实上恐狼只是比灰狼略大一些罢了。恐狼的牙齿要比灰狼有力,从这一点上推断,恐狼可能更轻易地咬碎猎物的骨头来食取里面的骨髓。恐狼应该是典型的机会捕食者,在洛杉矶着名的沥青坑中有3,600具恐狼骨骼,这比其他动物要多的多,这说明它们常常潜伏在这片沼泽中以伺机猎杀陷进沼泽的猎物。恐狼比较健壮的一个原因是,恐狼主要的猎物长角野牛、西方马都是十分健壮的动物。尽管洛杉矶的恐狼化石最为丰富,但恐狼的第一次发现则是在1854年的费城,1858年雷第博士第一次将这种灭绝不久的物种命名为恐狼。 灰狼的出现甚至要比恐狼还早一些,这种存活到现在的犬科之王发源于距今30万年的更新世中期,最先出现的地点是欧亚大陆,然后从白令海峡的大陆桥扩散至美洲大陆。 灰狼曾经和恐狼共同生活过近10万年的时间。由于恐狼从没有到过欧亚大陆,而从今天的结果看来,远道而来的灰狼的生存能力似乎更强。灰狼和恐狼到底多大强度的竞争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从体型来看,两者的生态位重叠应该相当明显,也就是说两位经验老到的猎手具有类似的猎物。在猎物足够丰盛的情况下两者似乎相安无事,但是一旦条件发生变化,那么两者之间的真正差距便暴露无遗,虽然不一定存在厮杀与搏斗,但爪牙之间的较量却已经体现在捕食的效率上了,最终的结局自认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灰狼能够取得进化上的成功并不只是因为它仅仅胜恐狼一筹,食性、行为、捕食策略、自身的身体结构等多方面的进化特征使它更能适应当前的条件。
编辑本段分布情况
狼群领袖
每个狼群都有一个具有统治力的公狼作为领袖,这只狼称为头狼。头狼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持狼群成员的次序,也需领导捕猎活动。作为领袖,自然有作为领袖的特权,那就是头狼总是能优先享用猎物。狼群的其它成员包括头狼的配偶,它的幼崽,以及头狼的兄弟姐妹。每当狼群成员遇见头狼时,它们会使用身体语言向头狼表示尊敬,具体动作是俯下身子,耷拉下耳朵,垂下尾巴。大概意思是说:“你是我们的头!”
编辑本段世界
美国
狼分布最多的州是阿拉斯加州,八十年代调查,最高为 5,000~6,500头;九十年代以来种群又有新增长,达7,000头.明尼苏达州有2,000头左右,威斯康星州40头,密执安州30头.在阿拉斯加州,狼仍然覆盖全州总面积的85%,几乎等于历史上曾有的分布范围.在过去数十年里,阿拉斯加中止了全州范围内的政府部门狼控制计划.它加强了对猎狼行为的限制,严禁毒杀和空中追捕,取消了由政府支付的猎狼奖金,并且控制打狼和诱捕狼的活动. 州议会还在该州划出了大面积的国家公园,在这里狼得到了完全的保护.狼群数量增加也带来了种种弊端,ADF&G组织()警告说,许多重要地区可供狩猎的动物数量由于狼的数量增加已明显下降.例如,三角洲地区驯鹿数量从1989年的10,700头下降到1992年的5,000~6,000头.研究表明,狼和北美灰熊是造成这种下降的主凶.因此,ADF&G组织在1992年成立了一个“阿拉斯加狼管理计划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准备将狼的数量降到适当水平.但由于舆论界的阻力,公众对此计划多持反对意见,他们不能相信执行该计划后,狼的数量会保持稳定或增长,而不是被灭绝,所以,原定于1993年执行的狼管理计划只好不了了之. 加拿大:加拿大是世界上拥有狼种群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该国被科学家们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狼储蓄库”.狼一度在加拿大本土、北极区各岛以及温哥华岛广为分布,但是人类行为———农业活动、不利的野生动物捕猎法规、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淡漠、其他迫害等等干扰了狼的生存,导致狼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都大为下降.尽管没有关于狼下降数量的确切统计数字,但是拓荒者和靠近荒野的农场上的人们坚信这种下降是确实存在的,官方野生动物管理机构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过去,人们用枪杀、设陷阱为主要方式大量猎杀狼. 在本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一些地区和省政府部门还曾对辖区内的狼进行过大规模的毒杀.政府允许捕猎者设陷阱任意捕捉狼,加拿大毛皮研究所还指导这些诱捕者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捕捉狼,以便使狼皮顺利出口到欧共体成员国.如今,这种趋势已被扭转,所有适合狼栖息的地方都有了狼的踪迹,覆盖面积约占它们过去分布范围的86%。 从各管辖地区有关部门和长期从事狼研究的科学家所作出的密度统计和狼群分布图来看,加拿大目前狼的数量大约在50,000~60,000头.野生动物管理人员报道说在大多数地区和省份,狼的数量维持稳定或处于增长状态.在过去十年里,加拿大捕猎狼的数量发生了急剧下降,而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1983年估计有3,738头狼被捕猎,1990年估计捕猎2,285头,下降了40%.原因是随着北部地区社会经济方式的转换,靠猎狼谋生的人已经大为减少了。 捕猎数量下降最明显的地区是安大略、马尼托巴、萨撕喀彻温、艾伯塔和哥伦比亚.其中安大略占下降总额的70%,从1983年的1,300头降到1990年的350头.此外,在加拿大提起狼的管理来不再仅意味着猎杀之,政府狼管理部门已开始教育民众认识狼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保护狼的栖息地和狼群数量的意义,并尽量减少狼和人类之间的冲突.在民众心中狼已不再是相传数个世纪的寓言故事里的“血腥狼嚎”,恰恰相反,现在加拿大人民认为狼是荒野的象征,极为推崇.目前,至少在一些地区,狼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这些地区的总面积大约有218,000平方公里,约占加拿大领土总面积的2.5%.
墨西哥
墨西哥的狼是分布在北美最南部的一个亚种,主要集中在墨西哥西北部狭小的范围内,数量在50头左右.
罗马尼亚
约有2,500头狼,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区中部;另外,有50头狼生活在东南部的森林低地.在严冬,狼由喀尔巴阡山区或乌克兰向罗马尼亚南部的低地迁徙. 当地狼的主要猎食对象是野猪(susscrofalinneaus)和狍(copreoluscapres).在罗马尼亚没有法律保护狼.由于狼皮在当地值钱,允许在全年任何时候猎取,但没有采取毒杀措施.依照官方记录,每年估计大约杀掉250头狼(注:为其总数的1/10).杀一头狼,政府给猎人5 美元奖金.最近政府已开始研究确定究竟留多少狼才适宜于当地有蹄类种群(主要是马鹿(cervusnippontemminck))永远能生存下去.有一个地区,狼被射杀或捕捉后,降低了狼的密度使畜牧业受益,马鹿头数迅速倍增.
匈牙利
历史上匈牙利北部的部分地区有狼,1907~1908年,狼被射杀.目前匈牙利仅在东部可以见到狼.根据猎取和观察记录,1920~1930年,狼的数量最多.1940~1950年,狼的数量最低.1960~1980年,狼的数量又增高.近年来,在匈牙利中南部地区通过繁育重新建立了一个狼的小种群.该地区主要是落叶松 (pinusgmelini)林,有浓密的幼林长出,为狼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隐蔽条件.匈牙利建立的这个小的狼种群能与周围国家,如斯洛伐克的种群,互相改良种群的质量.在匈牙利,狼猎食马鹿、野山羊及家畜,却受到如此保护.但一旦造成较大危害时,仍允许被优先猎杀.
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狼在斯洛伐克所有地区近乎灭绝,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狼的数量增加了.战后,猎人通过大量猎取和毒杀控制狼的数量.1975年建立了国家公园,狼首次在斯洛伐克受到保护,并规定每年3月1日至9月15日,长达6个月不准猎捕狼.目前,斯洛伐克的狼已发展成约300头左右的种群,是近200年来最大的种群.保护狼最大的困难是人们对狼的观念尚需改变.狼在斯洛伐克的猎食对象是马鹿、狍、野猪和野山羊.在阿尔卑斯山牧区,狼一出现即遭猎捕.在斯洛伐克西部没有森林,人口众多的地区狼难以生存.非保护区内猎狼有奖金,猎一头狼,政府为猎狼者提供相当于三周左右的工资.每年狼的猎取量约120头,(达总数的40%),确实杀得太多.另外狼感染狂犬病而侵袭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被大量杀死.目前,还没有一项官方管理方案.
南斯拉夫
在中部山区大约生活着2,000头狼,在斯洛文尼亚至南斯拉夫西南部有狂犬病,但狼群已被控制住.在波斯尼亚有一项研究方案在萨拉热窝附近进行,但由于近年来连年内战,计划只能延期进行.狼有较高的死亡率,然而由于研究工作的中断,对这里的狼种群的动态几乎毫不了解.
俄罗斯
在西伯利亚最东北部的楚科奇半岛发现一个400~500头数量稳定的狼种群.在塔穆尔半岛狼的数量在增加,但在堪察加半岛上狼的数量已减少.1980年,狼、狼獾(gulogulolinnaeus)和雪羊(ovisnivicolaeschscholtz)被非法用直升飞机进行过一次大量猎捕,经发现后已被制止.楚科奇半岛狼数量增多的原因是由于政体和经济的变化,这个地区没有从事狩猎活动;直升飞机偷猎已被制止;由于气候的一次明显变化,大约有 12,000头驯鹿(rangifertaranslinnaeus)为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1991年10月,由于美国兰格尔岛驯鹿数量太多,由楚科奇半岛引入3只母狼和2只公狼,以控制驯鹿的数量.
中东各国
狼的种群数量如下:埃及(西奈)30头左右,阿拉伯半岛300~600头左右,约旦200头,以色列100~150头,黎巴嫩10头,叙利亚200~500头,伊朗不超过1,000头,阿富汗1,000头左右,伊拉克和土耳其数量不详. 原苏联曾有广阔的疆域,狼的种群数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本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狼的分布区不断扩大.二次大战后,狼的数量最高超过150,000头,1946年苏联捕杀了62,600头,仅俄罗斯就捕杀40,000头.60年代末种群下降到60,000~70,000头.随着经济体制变化,80年代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目前种群状态不清楚,因为没有进行调查.
印度
印度的狼有两个亚种:灰狼 (canislupuschanco)和印度狼(canislupuspallipes).前者只分布在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后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带.印度狼的数量估计在1,000~2,000头.这个数目要比印度虎头数少[8].但是,狼作为印度主要的食肉动物和草原—灌木地带的主要物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虽然印度狼被列为濒危物种,受到法律保护,但由于印度大部分地区的狼以小型家畜如山羊、绵羊为食,狼每吃掉一只羊,对当地贫穷的牧民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法律约束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人们用烟熏狼巢并杀死它们的幼仔,成狼则被射杀和毒杀.目前,印度西部的韦拉瓦达国家公园是该国唯一的狼保护区. IUCN -SSC狼专家组1993年9月5~7日在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第一次国际狼保护会议,通过了狼保护宣言:提出了狼作为一个物种,有高度发达的社群行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应当受到保护.欧洲成立了狼研究合作协会,参加国家有27个.制定了狼的研究和保护计划,定期召开会议,出版有关狼的种群动态的材料,合作开展对狼的全面研究。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生效年代:1997。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级:易危 生效年代:1996。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濒危原因 1. 长期被当作"害兽"大量捕杀 2. 狼喜欢在人类干预少,食物丰富,有一定隐蔽条件的地方栖息. 但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范围增大,使狼的活动范围日益狭小 致危因素 狼在某些国家种群数量少,已被列为濒危物种。但是在很多国家未被列入保护动物。在一些国家,包括中国狼分布区由于环境破坏而缩小。中国长期以来,把狼作为害兽加以消灭,并为鼓励捕杀害兽而给予奖励。加上其栖息的生境不断缩小,近几十年中,狼的数量显然越来越小,许多过去狼的分布区已不见其踪迹。狼的毛皮质量好,它的部分器官被入药,也是导致被猎杀的一个因素。 人工饲养情况 狼是分布广、常见的种类,国内及国外动物园饲养作为观赏的不多。美国印第安纳州拉斐特市的狼园曾饲养过150头狼,这是世界上饲养狼最多的地方。中国饲养狼的数字尚不清楚。 现有保护措施 国际上目前将墨西哥的狼列为野外绝灭(EW),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狼列为低危(LR/cd),将意大利的狼列为易危(VU)(IUCN,1996)。国际濒危物种公约(CITES)将狼这一种列为附录 II种类,且将不丹、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狼的种群列为附录 I种类。可见对狼的保护的重视。受长期以来观念的影响,中国目前现行法律没有对狼加以保护。相反,一般仍然认为狼是应予消灭的害兽。 保护措施建议 1)开展科学研究,应对全国狼的种群数量、亚种分化进行全面调查,查清狼的分布和种群数量现状,对其益害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制定一系列保护和控制措施. 2)加强法制管理,应考虑禁止任意捕杀狼。在确有狼群危害严重的地区,采取必要措施对狼的种群数量加以控制,也必须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有领导有组织地进行. 3)加强国际合作,特别加强与中国毗邻的独联体、蒙古、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协作。
编辑本段在人类心目中的狼
⊙凶残 对待猎物凶残,但不常主动袭击人类。 ⊙合作: 狼过着群居生活,一般七匹为一群,每一匹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 ⊙团结: 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耐力: 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使狼总能获得成功。 ⊙执着: 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 ⊙拼搏: 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辛万苦地生存下来,狼驾驭变化的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 ⊙和谐共生: 为了生存,狼一直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不参与无谓的纷争与冲突。 ⊙忠诚: 狼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动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来报答。 狼的文化 狼是动物中做的比较成功的一种,千万年来不曾灭绝,也不被驯服.狼在优胜劣汰法则下的生活极富哲学味道,我们怯称其为"狼的哲学". 在动物界中狼是最有秩序和纪律的动物之一.表现出极强的团队精神。 狼的十大特点: 一、卧薪尝胆: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 二、众狼一心: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 三、自知之明: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 四、顺水行舟: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五、同进同退: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狼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 六、表里如一:狼也很想当一个善良的动物,但狼也知道自己的胃只能消化肉,所以狼唯一能做的只有干干净净的吃掉每次猎物。 七、知己知彼: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 八、狼亦钟情: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 九、授狼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 十、自由可贵: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所以狼有时也会独自哼哼自由歌。
死亡率和原因
成年狼的死亡大多因狩猎和偷猎,车祸及创伤而造成。 尽管成年狼偶尔也被竞争对手或猎物杀死,但它们最危险的敌人非人类,就是狼本身。 研究狼死亡率出来的结果显示, 14 %--65 %的狼死亡是因为其他的狼.。 另外,狼受家犬感染,如狂犬病,细小病毒和犬瘟热等流行病也是一大原因。
行为模式和身体语言
一般占优势主导地位的狼会身挺高,腿直,神态坚定,耳朵是直立向前。 狼翻肚皮表示亲昵讨好(绝对信任)
往往尾部纵向卷曲朝背部。这种动作显示的是级别高主导地位的狼可能一直盯着一个唯唯诺诺的地位低下的狼。 活跃--玩耍时,狼会全身伏低,嘴唇和耳朵向两边拉开,有时会主动舔或快速伸出舌头。 愤怒--愤怒的狼的耳朵会竖立,背毛也会竖立,唇可卷起或后翻,门牙露出,有时也会弓背或咆哮.. 恐惧--害怕时狼会试图把它的身子显得较小,从而不那么显眼,或拱背防守,尾收回。
6. 海的古印度字怎么写
7. 最凶猛的狼是那种以及这种狼的英文名字
蒙古狼
蒙古狼是世界上最大的狼种.外形似狼犬,但嘴尖口宽。通常两耳竖立,尾不上卷,尾毛蓬松,尾巴尖部毛色暗黑。整个头部、背部以及四肢外侧毛色黄褐、棕灰色,杂有灰黑色毛,但四肢内面以及腹部毛色较淡,毛色常因栖息环境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差异。 它们居住在其他动物的洞穴,有时也自己挖掘。洞长约2-4米,通常有几个入口。单独活动或者合群。通常夜行,冬季有时白天也活动。他们捕食比他们大的动物,如鹿、驯鹿、驼鹿、野牛、麝牛和山羊等。1-2月发情交配,在高海拔地区可能延迟至4月。孕期62-63天,每胎1-11仔,通常4-6仔。2-3岁性成熟。寿命12-15年。 Mongolian Wolf
8. 狼的特点
狼是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分布最广的动物,过去世界上有30多种狼。它们的皮毛多为茶色和暗灰色,只有一种是白色的,又被称为梦幻中的狼,生活在人烟稀少的纽芬兰岛的荒山上。白狼全身都是白色的,只有头和脚呈浅象牙色。在大雪中这无疑是最完美的保护色。白狼是狼体型较大的一种,身长近2米,重70公斤,有巨大的头和细而柔美的身体。
白狼是晚上觅食,一次可远行200公里。春天和夏天常常在岩石的裂缝下挖洞来生仔。白狼和北半球的狼一样成群结对,公狼和母狼成双成队。他们常常多个家族在一起生活。白狼生活在加拿大土着人贝尔托克的领地内。英国政府曾悬赏贝尔托克的人头,到了1800年,贝尔托克族终于被消灭了。英国人下一个目标是白狼,因为白狼总是袭击他们的家畜。1842年,英国政府又悬赏打狼。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白狼被追赶得走投无路,再加上白狼分布范围广,与人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这样人们更加憎恨白狼,一只只白狼被枪杀,人们还用投毒的方式一次害死了上百只白狼。人们在鹿的尸体中注入马荀子茧,放在白狼可能经过的地方,这样无论是公狼母狼还是狼仔都无法逃脱厄运。这种投毒方式不仅害死了白狼,别的野生动物往往也不能幸免于难。
世界上的人们都害怕讨厌狼。其实它们和我们一样热爱家庭,成群结对互相帮助,生活在一起。20世纪初北美地区还有20种狼,可是现在只剩下7种了。但愿剩下的狼能通过保护运动摆脱白狼的厄运。 2:会
http://magazine.sina.com/betterlife/232/2006-07-05/185113314.shtml
以下是节选:
现在威彻斯特郡的郊区裏,常有这些野狼的出没。它们还散布到加拿大和中美洲。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野生生态学教授梅因指出:“它们猎食的对象很多,包括居家小宠物。它们也吃垃圾、没人看顾的猫狗食物,当然还有许多种乡下见得到的兔子和老鼠。”
这种犬科动物很会游泳, 所以它们也移居到外岛上,像麻州的伊利沙白岛。佛罗里达大学的生物教授亚兰说,与佛州隔着一座桥的波卡可兰迪岛,今年也出现了草原狼。她又说:“它们是机会主义的猎食者,到处找东西吃。尤其是小狼会跑进新地区找食物。”
3:世界上最大的狼 基奈山狼仅分布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基奈半岛。它是狼中体型最大的,体长1.3-2米,肩高0.9-1.1米,体重70-100公斤。 基奈山狼喜欢结群生活,有时可达上百只。每群由一只健壮的成年公狼率领,捕食大多由母狼完成。它们几只或十几只一起出动围攻猎物,就连麝牛,驼鹿等大型有蹄类,在它们的围攻下也得坐以待毙。它们奔跑速度很快,可达每小时60公里,因此只要被它们发现的猎物就很难逃脱,在群内,公狼是十分悠闲的,一般只负责照看一下幼仔。 基奈山狼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在非常肌饿时,果子,块茎和一些植物都是它们的食物。别看它们是凶恶的动物,却极有洁癖,平时十分注意保持窝内的卫生。每年4-6月间,是母狼产仔时期,在此之前,母狼会自己找好一处新的巢穴,使幼仔出生后就有一个舒适的新家。母狼孕期60-65天,每胎可产5-10只幼仔。 基奈半岛地域狭小,因此基奈山狼在没有人类大规模捕杀之前,也不是很多。16世纪后期,英国人来到了基奈半岛,他们到来后并没因基奈山狼数量稀少而放过它们,而是将其视为邪恶的象征而进行捕杀。在人类长期逐杀之下,基奈山狼到20世纪初期时,只剩下不足30只了,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仅剩下不多的基奈山狼逐一死在了人类的枪口之下。1915年5月,一只母狼在基奈半岛北部的一个山谷中被人们打死,这是最后的一只基奈山狼,因为,在此之后,它们的踪影再也没有被发现过.狼是野性,狼是真实,狼是生存,狼是希望,狼是人灵魂中本质的东西,是被人遗忘的、最贴近自然的灵性。可是我们已经没有了狼
9. 印度文海怎么写
你好:
印度文海的拼音这样写:(普通话汉语拼音)
印(yìn)度(dù)文(wén)海(hǎi)
拼音:是汉字读音的一种注音方法,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
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10. 狼的介绍
狼
拉丁文学名:Canis lupus
英文名:Wolf, Gray wolf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同物异名:
Canis chanco Gray, 1863,
Canis coreanus Abe, 1923 ,
Canis ekloni Przewalski, 1883,
Canis filchren Matschie, 1907 or 1908 ,
Canis laniger Hodgson, 1847 ,
Canis tschilienius Matschie, 1907 or 1908 ,
Lupus filcheri Matschie, 1907,
Lupus karanorensis Matschie, 1907 ,
Lupus laniger Hodgson, Calcutta Jour. 1847 ,
Lupus tschiliensis Matschie,1907
中文别名:灰狼、豺狼、姑斯开、兰达、恰诺、纽鲁奇、毛狗、张三
分类地位:
食肉目 Carnivora
犬科 Canidae
犬亚科 Caninae
犬属 Canis
濒危等级:《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I 生效年代: 1997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狼过着群居生活,一般七匹为一群,每一匹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
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狼的耐心总是令人惊奇,它们可以为一个目标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而丝毫不觉厌烦。
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使狼总能获得成功。
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
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心万苦地生存下来。
狼群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训练成为决定它们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正因为此狼群很少真正受到其它动物的威胁。
狼驾驭变化的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
⊙-合作:
狼过着群居生活,一般七匹为一群,每一匹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 西可是每个员工的家园,西可的事业是每一个西可人共同的事业。
⊙-团结:
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耐力:
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使狼总能获得成功。
⊙-执着:
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
⊙-拼搏:
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心万苦地生存下来,狼驾驭变化的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
⊙-和谐共生:
为了生存,狼一直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不参与无谓的纷争与冲突。西可对内倡导团结互助,对外强调协同合作、和谐共生。
⊙-忠诚:
狼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动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来报答。
Wolves in religion and folklore
关于狼的西方传说
In many ancient myths, the wolf was portrayed as brave, honorable, and intelligent. The best examples of these myths can be seen in those of the Native Americans. The wolf was also the revered totem animal of Ancient Rome (see Romulus and Remus and Lupercalia). The gray wolf is also the focal point of Pan-Turkism and related mythology. In Proto-Indo-European society, the wolf was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the warrior class, and the term was subject to taboo deformation, the Latin lupus being an example of a mutated form of the original Proto-Indo-European *wlkwos. Many Germanic personal names used to and still include "wolf" as an element (e.g. Wulfstan, Wolfgang, Wolfhard).
In more modern western folklore, the wolf is a creature to be feared. The iconic examples of this image are the Big Bad Wolf and the werewolf—a human that transforms into a wolf through magic or a curse, one that is shunned and reviled in regular society. Norse mythology prominently includes three malevolent wolves: the giant Fenrisulfr, eldest child of Loki and the giantess Angrboda, (who was feared and hated by the Æsir); and Fenrisulfr's children Skoll and Hati, who will devour the sun and moon at Ragnarok.
Despite their often negative image, wolves have variously been credited in mythology, fiction and reality, with adopting, nursing, and raising human feral children, the most famous examples being Romulus and Remus, and Mowgli of The Jungle Book. In Mongolian mythology, the Mongols believe that they are descended from a male Gray Wolf and a white doe. The Mongols' greatest hero Genghis Khan called his people 'Clan of the Gray Wolf'.
物种特征:犬科中体型最大者,外形似狼犬,体长1500-2050毫米,肩高50~70厘米,体重26-79千克。四肢矫健,适于奔跑;吻部略尖;耳廓直竖;尾毛长而蓬松。上体一般为浅黄、暗黄、灰棕和浅灰色,但以后两种毛色居多,另有纯黑和白色者。腹部和四肢内侧白色,但四肢内面以及腹部毛色较淡,毛色常因栖息环境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差异。前足5趾,后足4趾。肩部和尾端黑毛较多栖息生境多样,如苔草、冰原、草原、森林和荒漠等都有其足迹。北方的狼在冬季常集群活动,并有社群结构;夏季则营小家庭生活。领域范围达160-350平方公里。性情凶残,主要捕食野兔、大型啮齿类、鹿类、各种野羊及鸟和鱼等。2-3月交尾,妊娠60-63天,每胎平均7仔。
分布范围:世界性广泛分布,但当前狼的分布区已大大缩小,特别是在北美和西欧。狼在国内分布于除台湾、海南岛及其它一些岛屿外的各个省区,但目前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以及西藏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 生境与习性狼的适应性很强。可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生境。海拔高度也不限制其分布,在青藏高原狼的分布很广,密度也较大。在温带的草原地区,如蒙古草原(包括蒙古国的东方省、肯特省,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和锡盟)狼的分布很广。狼喜欢在人类干扰少、食物丰富、有一定隐蔽条件下生存。在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各省份狼的活动仅限于山区环境、不适应于人类开发的狭小的环境内。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的狼的分布也仅限于山区。
主要分布省份:北京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天堂寨 兴隆山 白水江(甘肃) 布尔根河狸 雪岭云杉 托木尔峰 习水 梵净山 董寨鸟类 济源猕猴 鸡公山 宝天曼(内乡) 洪河 兴凯湖 九宫山 神农架 后河 八面山 莫莫格 鄱阳湖 鄱阳湖 武夷山(江西) 桃红岭 井冈山 老秃顶子 老秃顶子 罗山 六盘山(宁夏) 青海湖鸟岛 庞泉沟 太白山 佛坪 卧龙 金佛山 芒康滇金丝猴 珠穆朗玛峰 塔里木胡杨林 甘家湖梭梭林 大围山 怒江 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 铜壁关 清凉峰 天目山(浙江) 古田山 三江(黑龙江) 赛罕乌拉 八仙山 额济纳胡杨林 南靖南亚热带雨林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阿尔金山 阿尔金山 阿尔金山 中条山 大别山 关帝山 贺兰山 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西段 昆仑山-东段 昆仑山-中段 香山 五台山 六盘山 芦牙山 太岳山 太行山 清凉峰 秦岭 天山 准噶尔界山及其山间谷地 帕米尔高原 伏牛山 鄱阳湖 昆仑山区
生活习性:狼集群或单独活动。在繁殖季节集成小群,冬季在北美泰加林区狼常组成较大群捕食食有蹄类。在阿拉斯加,最大狼群达36头,但一般不超过20头。我国最多一群达21头。狼群的大小变化很大,常因季节和捕食的情况不同而改变。狼的食物成分很杂,凡是能捕到的动物都是其食物,包括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小型动物。狼偶尔也进食植物性食物。狼喜吃野生和家养的有蹄类。狼吃人的现象在国内外也有过报道,但是这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
种群现状:我国是狼种群数量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对狼的种群数量从未进行过系统调查,所以很难提出一个大概的数字。近来对内蒙呼伦贝尔草原狼的准确调查表明;狼的数量不超过2000头。在西北地区狼的种群数量尚无报道。
致危因素:狼在某些国家种群数量少,已被列为濒危物种。但是在很多国家未被列入保护动物。在一些国家,包括我国狼分布区由于生境破坏而缩小。我国长期以来,把狼作为害兽加以消灭,并为鼓励捕杀害兽而给予奖励。加上其栖息的生境不断缩小,近几十年中,狼的数量显然越来越小,许多过去狼的分布区已不见其踪迹。狼的毛皮质量好,它的部分器官被入药,也是导致被猎杀的一个因素。
人工饲养情况:狼是分布广、常见的种类,国内及国外动物园饲养作为观赏的不多。美国印第安纳州拉斐特市的狼园曾饲养过150头狼,这是世界上饲养狼最多的地方。我国饲养狼的数字尚不清楚。
现有保护措施:国际上目前将墨西哥的狼列为野外绝灭(EW),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狼列为低危(LR/cd),将意大利的狼列为易危(VU)(IUCN,1996)。国际濒危物种公约(CITES)将狼这一种列为附录 II种类,且将不丹、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狼的种群列为附录 I种类。可见对狼的保护的重视。受长期以来观念的影响,我国目前现行法律没有对狼加以保护。相反,一般仍然认为狼是应予消灭的害兽。
保护措施建议:1) 开展科学研究,应对全国狼的种群数量、亚种分化进行全面调查,查清狼的分布和种群数量现状,对其益害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制定一系列保护和控制措施.
2) 加强法制管理,应考虑禁止任意捕杀狼。在确有狼群危害严重的地区,采取必要措施对狼的种群数量加以控制,也必须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有领导有组织地进行.
3) 加强国际合作,特别加强与我国毗邻的独联体、蒙古、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协作。
亚种分化:
Canis lupus alces (Kenai Peninsula Wolf) 基奈山狼(灭绝)
Canis lupus arctos (Melville Island Wolf, Arctic wolf) 北极狼
Canis lupus leyi (Mexican Wolf) 墨西哥狼
Canis lupus beothucus (Newfoundland Wolf) 纽芬兰狼 (灭绝)
Canis lupus bernardi (Banks Island Tundra Wolf) 班克斯岛苔原狼
Canis lupus columbianus (British Columbian Wolf) 不列颠哥伦比亚狼
Canis lupus crassodon (Vancouver Island Wolf) 范库弗狼
Canis lupus fuscus (Cascade Mountains Wolf) 小瀑布山狼
Canis lupus hudsonicus (Hudson Bay Wolf) 哈德逊湾狼
Canis lupus griseoalbus (Manitoba Wolf) 马尼托巴狼
Canis lupus irremotus (Northern Rocky Mountain Wolf) 北落基山狼
Canis lupus labradorius (Labrador Wolf) 拉布拉多狼
Canis lupus ligoni (Alexander Archipelago Wolf)亚历山大群岛狼
Canis lupus lycaon (Eastern timber wolf) 东部森林狼
Canis lupus mackenzii (Mackenzie Tundra Wolf) 密歇根苔原狼
Canis lupus manningi (Baffin Island Tundra Wolf) 巴芬岛苔原狼
Canis lupus mogollonensis (Mogollon Mountain Wolf) 灭绝
Canis lupus monstrabilis (Texas Gray Wolf) 德克萨斯灰狼(灭绝)
Canis lupus nubilus (Great Plains Wolf, Buffalo Wolf)大平原狼、布法罗狼
Canis lupus occidentalis (Mackenzie Valley Wolf) 密歇根山谷狼
Canis lupus orion (Greenland Wolf) 格陵兰狼
Canis lupus pambasileus (Interior Alaskan Wolf) 内阿拉斯加狼
Canis lupus tundrarum (Alaska Tundra Wolf) 阿拉斯加苔原狼
Canis lupus youngi (Southern Rocky Mountain Wolf) 南落基山狼(灭绝)
Canis lupus albus (Tundra Wolf) 苔原狼(欧洲)
Canis lupus arabs (Arabian wolf) 阿拉伯狼
Canis lupus campestris (Steppe Wolf) 西伯利亚平原狼
Canis lupus communis (Central Russian Wolf) 中俄罗斯狼
Canis lupus cubanensis (Caspian Sea Wolf) 里海狼
Canis lupus deitanus (Spanish wolf) 西班牙狼(灭绝)
Canis lupus hattai (Japanese wolf) 日本狼(灭绝)
Canis lupus hodophilax (Hondo Japanese wolf) 本洲狼(灭绝)
Canis lupus italicus (Italian Wolf) 意大利狼
Canis lupus laniger (Tibetan Wolf) 中国狼
Canis lupus lupaster (Egyptian Wolf) 埃及狼
Canis lupus lupus (Common Wolf) 指名亚种(欧洲和俄罗斯)
Canis lupus minor (Austro-Hungary Wolf) 奥匈狼
Canis lupus pallipes (Indian, Iranian, Asiatic wolf) 亚洲狼
Canis lupus signatus (Iberian Wolf) 伊比利亚狼
相关资料:全球狼的现状
美国 狼分布最多的州是阿拉斯加州,八十年代调查,最高为 5,000~6,500头;九十年代以来种群又有新增长,达7,000头.明尼苏达州有2,000头左右,威斯康星州40头,密执安州30头.在阿拉斯加州,狼仍然覆盖全州总面积的85%,几乎等于历史上曾有的分布范围.在过去数十年里,阿拉斯加中止了全州范围内的政府部门狼控制计划.它加强了对猎狼行为的限制,严禁毒杀和空中追捕,取消了由政府支付的猎狼奖金,并且控制打狼和诱捕狼的活动.州议会还在该州划出了大面积的国家公园,在这里狼得到了完全的保护.狼群数量增加也带来了种种弊端,ADF&G组织()警告说,许多重要地区可供狩猎的动物数量由于狼的数量增加已明显下降.例如,三角洲地区驯鹿数量从1989年的10,700头下降到1992年的5,000~6,000头.研究表明, 狼和北美灰熊是造成这种下降的主凶.因此,ADF&G组织在1992年成立了一个“阿拉斯加狼管理计划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准备将狼的数量降到适当水平.但由于舆论界的阻力,公众对此计划多持反对意见,他们不能相信执行该计划后,狼的数量会保持稳定或增长,而不是被灭绝,所以,原定于1993年执行的狼管理计划只好不了了之.
加拿大 加拿大是世界上拥有狼种群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该国被科学家们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狼储蓄库”.狼一度在加拿大本土、北极区各岛以及温哥华岛广为分布,但是人类行为———农业活动、不利的野生动物捕猎法规、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淡漠、其他迫害等等干扰了狼的生存,导致狼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都大为下降.尽管没有关于狼下降数量的确切统计数字,但是拓荒者和靠近荒野的农场上的人们坚信这种下降是确实存在的,官方野生动物管理机构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过去,人们用枪杀、设陷阱为主要方式大量猎杀狼.在本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一些地区和省政府部门还曾对辖区内的狼进行过大规模的毒杀.政府允许捕猎者设陷阱任意捕捉狼,加拿大毛皮研究所还指导这些诱捕者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捕捉狼,以便使狼皮顺利出口到欧共体成员国.如今,这种趋势已被扭转,所有适合狼栖息的地方都有了狼的踪迹,覆盖面积约占它们过去分布范围的86%.从各管辖地区有关部门和长期从事狼研究的科学家所作出的密度统计和狼群分布图来看,加拿大目前狼的数量大约在50,000~60,000头.野生动物管理人员报道说在大多数地区和省份,狼的数量维持稳定或处于增长状态.在过
去十年里,加拿大捕猎狼的数量发生了急剧下降,而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1983年估计有3,738头狼被捕猎,1990年估计捕猎2,285头,下降了40%.原因是随着北部地区社会经济方式的转换,靠猎狼谋生的人已经大为减少了.捕猎数量下降最明显的地区是安大略、马尼托巴、萨撕喀彻温、艾伯塔和哥伦比亚.其中安大略占下降总额的70%,从1983年的1,300头降到1990年的350头.此外,在加拿大提起狼的管理来不再仅意味着猎杀之,政府狼管理部门已开始教育民众认识狼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保护狼的栖息地和狼群数量的意义,并尽量减少狼和人类之间的冲突.在民众心中狼已不再是相传数个世纪的寓言故事里的“血腥狼嚎”,恰恰相反,现在加拿大人民认为狼是荒野的象征,极为推崇.目前,至少在一些地区, 狼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这些地区的总面积大约有218,000平方公里,约占加拿大领土总面积的2.5%.
墨西哥 墨西哥的狼是分布在北美最南部的一个亚种,主要集中在墨西哥西北部狭小的范围内,数量在50头左右.
罗马尼亚 约有2,500头狼,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区中部;另外,有50头狼生活在东南部的森林低地.在严冬,狼由喀尔巴阡山区或乌克兰向罗马尼亚南部的低地迁徙. 当地狼的主要猎食对象是野猪(susscrofalinneaus)和狍(copreoluscapres).在罗马尼亚没有法律保护狼.由于狼皮在当地值钱,允许在全年任何时候猎取,但没有采取毒杀措施.依照官方记录,每年估计大约杀掉250头狼(注:为其总数的1/10).杀一头狼,政府给猎人5 美元奖金.最近政府已开始研究确定究竟留多少狼才适宜于当地有蹄类种群(主要是马鹿(cervusnippontemminck))永远能生存下去.有一个地区,狼被射杀或捕捉后,降低了狼的密度使畜牧业受益,马鹿头数迅速倍增.
匈牙利 历史上匈牙利北部的部分地区有狼, 907~1908年,狼被射杀.目前匈牙利仅在东部可以见到狼.根据猎取和观察记录,1920~1930年,狼的数量最多.1940~1950年,狼的数量最低.960~1980年,狼的数量又增高.近年来,在匈牙利中南部地区通过繁育重新建立了一个狼的小种群.该地区主要是落叶松 (pinusgmelini)林,有浓密的幼林长出,为狼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隐蔽条件.匈牙利建立的这个小的狼种群能与周围国家,如斯洛伐克的种群,互相改良种群的质量.在匈牙利,狼猎食马鹿、野山羊及家畜,却受到如此保护.但一旦造成较大危害时,仍允许被优先猎杀.
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狼在斯洛伐克所有地区近乎灭绝,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狼的数量增加了.战后,猎人通过大量猎取和毒杀控制狼的数量.1975年建立了国家公园,狼首次在斯洛伐克受到保护,并规定每年3月1日至9月15日,长达6个月不准猎捕狼.目前,斯洛伐克的狼已发展成约300头左右的种群,是近200年来最大的种群.保护狼最大的困难是人们对狼的观念尚需改变.狼在斯洛伐克的猎食对象是马鹿、狍、野猪和野山羊.在阿尔卑斯山牧区,狼一出现即遭猎捕.在斯洛伐克西部没有森林,人口众多的地区狼难以生存.非保护区内猎狼有奖金,猎一头狼,政府为猎狼者提供相当于三周左右的工资.每年狼的猎取量约120头, (达总数的40%),确实杀得太多.另外狼感染狂犬病而侵袭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被大量杀死.目前,还没有一项官方管理方案.
南斯拉夫 在中部山区大约生活着2,000头狼,在斯洛文尼亚至南斯拉夫西南部有狂犬病,但狼群已被控制住.在波斯尼亚有一项研究方案在萨拉热窝附近进行,但由于近年来连年内战,计划只能延期进行.狼有较高的死亡率,然而由于研究工作的中断,对这里的狼种群的动态几乎毫不了解.
俄罗斯 在西伯利亚最东北部的楚科奇半岛发现一个400~500头数量稳定的狼种群.在塔穆尔半岛狼的数量在增加,但在勘察加半岛上狼的数量已减少.1980年, 狼、狼獾(gulogulolinnaeus)和雪羊(ovisnivicolaeschscholtz)被非法用直升飞机进行过一次大量猎捕,经发现后已被制止.楚科奇半岛狼数量增多的原因是由于政体和经济的变化,这个地区没有从事狩猎活动;直升飞机偷猎已被制止;由于气候的一次明显变化,大约有 12,000头驯鹿(rangifertaranslinnaeus)为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1991年10月,由于美国兰格尔岛驯鹿数量太多, 由楚科奇半岛引入3只母狼和2只公狼,以控制驯鹿的数量.
中东各国 狼的种群数量如下:埃及(西奈)30头左右,阿拉伯半岛300~600头左右,约旦200头,以色列100~150头,黎巴嫩10头,叙利亚200~500头,伊朗不超过1,000头,阿富汗1,000头左右,伊拉克和土耳其数量不详.
原苏联 曾有广阔的疆域,狼的种群数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本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狼的分布区不断扩大.二次大战后,狼的数量最高超过150,000头, 1946年苏联捕杀了62,600头,仅俄罗斯就捕杀40,000头.60年代末种群下降到60,000~70,000头.随着经济体制变化,80年代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目前种群状态不清楚,因为没有进行调查.
印度 印度的狼有两个亚种:灰狼 (canislupuschanco)和印度狼(canislupuspallipes).前者只分布在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后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带.印度狼的数量估计在1,000~2,000头.这个数目要比印度虎头数少[8].但是,狼作为印度主要的食肉动物和草原—灌木地带的主要物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虽然印度狼被列为濒危物种,受到法律保护,但由于印度大部分地区的狼以小型家畜如山羊、绵羊为食,狼每吃掉一只羊,对当地贫穷的牧民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法律约束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人们用烟熏狼巢并杀死它们的幼仔,成狼则被射杀和毒杀.目前,印度西部的韦拉瓦达国家公园是该国唯一的狼保护区.
中国 中国也曾是狼种群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对狼的种群数量从未进行过系统调查,所以很难提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近来对内蒙呼伦贝尔草原狼的种群调查表明:狼的数量不超过2,000头.目前,产狼最多的地区仍是西北、内蒙古、东北地区和新疆的部分地区.但因生境的严重破坏和长期以来人为的大量捕杀,使得狼在我国的分布区域大为缩小,由过去的全国性分布,到现在只分布于北纬 30度以北地区,基本上呈块状分布,在江浙地区已基本上绝灭.即使在北方林区、草原,狼群也只偶尔见到.尚无专为保护狼而建立的保护区.
IUCN -SSC狼专家组1993年9月5~7日在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第一次国际狼保护会议,通过了狼保护宣言:提出了狼作为一个物种,有高度发达的社群行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应当受到保护.欧洲成立了狼研究合作协会,参加国家有27个.制定了狼的研究和保护计划,定期召开会议,出版有关狼的种群动态的材料,合作开展对狼的全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