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为什么没有大帝国

印度为什么没有大帝国

发布时间:2022-05-12 21:16:43

A. 古代印度是不是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不是,古印度西面是阿拉伯帝国,印度实力弱,根本过不去

B. 印度在南亚次大陆那么猖狂,为什么没有统一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本身就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印度来统一没有此说法。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早在中国古代就曾经称其为狮子国、师子国、僧伽罗。

反而是印度这一称为被人误解。印度是地区之名而并不是主权国家之名。因为在历史上,印度不是统一国家,所以没有固定的国名。在英国人把大印度地区殖民地化以前,这个地区的政治状态一直是小邦和部族林立,从来没有被彻底统一而成为同一个国家。

实际上是英国奠定了印度的近代版图,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五分之二(有些省里也有土邦)。

印度实际应该成为“印地”自古就存在肤色不同的许多人种、民族、部族和部落。但在古代历史上,印度地区始终没有完全统一过,历史中从来没有形成行政统一的大帝国或者王朝。19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后才统一了印度、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尼泊尔,形成一个巨大统一的印度殖民地。

佛教在印度历史中并没有占据过宗教的主导地位。佛教创始于尼泊尔。释迦牟尼佛生前曾经到中印度的恒河地区传教。但佛教主要流行地区是在北部印度河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以及西域(大乘)和东南亚(小乘)。

C. 为什么印度没有像中国那样大统一的局面

一、印度国内民族和宗教问题尖锐
印度在古代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称呼。在古代历史中,印度起初和中国差不多,也是很多政权并立的局面。可是中国逐步走向了统一,而印度还是政权并立的局面。这就很有问题了。其实最主要还是宗教和民族矛盾,印度大陆上一直是多个宗教相互影响的局面,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相互制约。宗教又影响了正值。不同宗教信仰的地区很难统一和融合。还有就是民族问题,印度全国有100多个民族,民族对立问题至今都没有解决。由于各个民族没有共同的归属感,向实现统一是十分困难的。这和教化也有关系,在其他国家,不同的民族完全认同一个国家。这就不会出现印度的问题,印度在古代史中一直是多政权并立的情况。
除了宗教和民族问题,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地理。印度中部是印度大平原,但是中南部却有山脉阻挡,只要南方政权守住这些山口,北方政权想南下十分困难。在印度历史上,即便是曾经不可一世的莫卧儿帝国,也仅仅统一了印度北部。南方地区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这样多原因造成的结果。即使是在统一的北方地区也不太平,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在各地还有部落首领。这些部落首领才是实权人物,至今仍有这样的情况。从这个情况来看,有点藩镇割据和部落联盟的影子。印度多个王朝几经努力也没有统一印度大陆,最后这个任务交给了远道而来的英国人。
二、印度继承了英国留下来的大批遗产
17世纪初期,英国人开始染指印度。印度的疆域太大,英国人能力有限,因此采取了蚕食政策。到了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直接控制了印度三分之二的领土,英国国王兼任印度皇帝。其余的三分之一领土分散在各个土邦的手里,这些土邦首领根本无力对抗英国。当时的英属印度比现在的印度大得多,英属印度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等地。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二战爆发,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了缅甸地区,开始直接威胁印度。英国为了动用印度的人力物力对抗德意日,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在战争结束的适当时刻,还给印度自由。”那时印度正在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者是甘地、尼赫鲁等人,他们正在努力摆脱英国的统治。

D. 为什么西方会出现上千年的大帝国,而中国的大帝国只有多则三四百年

其次就是印度,也不是西方的,印度史就是一部奇葩战乱史,不知道多少种族在那打来打去,统治者多的不知道有多少,和千年王朝也不沾边。真正的历史悠久的,还是我大中华,有文献记载,有文物可考的王朝已经两千多年,其中南北宋320年是巅峰,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王朝了。两千多年来,也有过几个异族统治期,但就文化层次而言,他们全都融入进了我们汉文化,最终和谐发展,而汉族,虽然短暂退出过统治阶级,却一直走到了今天,并且将汉文化发扬光大。从这个角度看,我大中华就是最长的王朝。

E. 古印度王朝更替过程是怎样的

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境地。他的一个儿子在西北地区割地自据,一些原先被征服的国家和部族纷纷独立。大约在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国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篡夺王位,推翻了孔雀王朝。孔雀帝国衰亡后,印度次大陆进入一个王朝更迭和小国割据的分裂时期。

普沙密多罗?巽伽(约公元前187年~前151年在位)推翻孔雀王朝后,建立巽伽王朝(公元前185年~前75年在位)。普沙密多罗出身于乌贾因地区的一个婆罗门家族。他担任孔雀帝国大臣时,曾率军击退入侵的大夏国希腊人,立下赫赫战功,享有较高的声望。他夺取王位后,曾一度企图恢复孔雀帝国往昔的势力范围,他先后出兵德干高原南部,征战羯陵迦,抗击大夏国希腊人的入侵。在普沙密多罗的努力争战下,王朝的版图南至达纳马达河,旁遮普地区的贾兰达尔和锡亚尔科特也可能被巽伽王朝所控制。但巽伽王朝的强盛只是昙花一现,时间不是很长。普沙密多罗死后,这个王朝也随之逐渐衰落了。

巽伽王朝的终结戏剧性地同孔雀王朝相雷同,约公元前75年,巽伽王朝大臣苏迪?甘华篡夺王位,建立甘华王朝(约公元前75~前30年)。据说,他利用一个女奴假扮成王后,杀死巽伽王朝末王而夺取了王位。甘华王朝领土仅限于摩揭陀地区,是一个很小的王朝。这个王朝后来被安度罗王国武力征服。

安度罗王国兴起于德干高原东部哥达瓦里河和克里希纳河下游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这个王国是萨达瓦哈拉部族建立的,这个部族大概起源于雅利安人与土着居民的混种。孔雀帝国时期,这个部族是很有名的,阿育王的铭文多次提到。孔雀帝国衰落时,萨达瓦哈拉部族割地自据,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约公元前1世纪萨达加尼王在位时,安度罗王国已相当强盛。他出兵攻灭甘华王朝,入侵羯陵加和南方其他一些地区,号称“南方各地之主”。萨达加尼死后,安度罗国力逐渐衰败,又遭到外族塞人的进攻,被迫退居德干高原的东南部。直至公元2世纪上半叶,乔达米普特拉王及其子瓦西什提普特拉统治时,安度罗才重新崛起。乔达米普特拉的铭文提到,他“赶走了塞人、耶般那人和帕拉华人”。在安度罗最鼎盛时期,它的统治范围包括德干高原大部、西海岸地区、南方的克里西拉河三角州一带,又形成为南印度的一大强国。约公元3世纪,安度罗发生分裂,逐渐走向衰亡。

在南部印度,羯陵伽也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孔雀王朝后期,羯陵伽重新独立。卡罗维拉王(约公元前1世纪)统治时,国力较为强盛。他多次对外征战,击败了大夏希腊人,入侵恒河流域,占领王舍城,横扫大陆南端的潘地亚国,扩大了羯陵伽的势力范围。

南印度的南端还有一些独立的国家,比较重要的有朱达、潘地亚、哲罗等。这几个国家是古代泰米尔人建立的。泰米尔人是印度次大陆土着居民的一支达罗毗荼人的后裔。雅利安人入侵后,一部分达罗毗荼人被征服,一部分迁居偏远山区和南印度的一些地方。这几个国家虽然规模不大,但经济比较发达,尤其是海外贸易繁荣,与两河流域、西方等地区的贸易往来频繁。与此同时,各小国之间为了扩大各国的势力范围,也经常发生战争,对于古印度文明来说,这是一段集发展融洽、冲突于一身的历史。

公元1世纪,中亚的贵霜王朝兴起,在它的征战下,印度西北部成为贵霜的管辖范围,而贵霜也因此成了一个横贯中亚和南亚的大帝国。在它的极盛时期,疆土西起伊朗东部,东至恒河中游和贝拿勒斯,北至阿姆河、锡尔河和今天中国新疆的和田,南部到达纳马达河,占有中亚和北印度大部分地区,成为当时与罗马、安息、东汉并驾齐驱的四大帝国之一,它的繁荣标志着古印度史上第三次文明高潮的到来。

孔雀王朝解体后,印度西北部先后被希腊人和中亚的游牧民族所统治。而在中亚兴起的匈奴人,迫使大月氏人西迁,一支大月氏人占领巴立特里亚。他们当中强大的部落贵霜统一了五部落,开始征服周围地区,大有形成一个中亚大国之势。公元50年,部落首领丘鸠阙率众越过兴都库什山脉,又成功占领阿富汗大部和印度犍陀罗地区,建立贵霜帝国(约公元78~241年)。此后阎膏珍王继续着扩大领土的事业,他先灭了旁遮普的沙卡,进而向恒河流域进发,攻占拘弥、瓦拉纳西,这时,贵霜政治中心移到南亚,阎膏珍迁都至普鲁沙普罗。到迦尼色迦统治时,帝国疆域更加广阔。

贵霜人占领印度河—恒河流域后,为古印度文明所同化,并且继承和发展了古印度文明。在统一的政治形势下,印度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有利的发展机会,其中主要是工商业的发展与海外贸易的繁荣。经济发展使财大气粗的贵霜帝国兴建了许多新兴的城市,如布罗奇、苏尔帕拉卡、阿里卡梅杜等。

贵霜王国在迦尼色迦时代,迦尼色迦王笃信佛教,所以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伽尼色迦提倡佛教并广造佛寺和佛塔,虽然花费巨额钱财,这些都是当时广大印度劳动人民的血汗,但从人类文明这个角度来看,它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遗产。由于当时佛教在印度盛行,使佛教具有极强的辐射力,这个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然后由中国传入朝鲜,由朝鲜再传入日本,使佛教成为典型的东方宗教。

迦尼色伽死后不久,贵霜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弱,逐渐分裂为一些小的王国。3世纪时,萨珊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向中亚和西北印度扩张。至4世纪,笈多王朝在北印度兴起,灭亡了西北印度的贵霜人的小王国。中亚地区的贵霜小王国,在5世纪时被咴人所灭。总的来说,贵霜帝国的统治,对印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元4世纪初,以恒河中游一带为中心,又有一个新的帝国出现,这就是笈多帝国。笈多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当时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割据混乱的局面,使这些地区重归统一的政治统治下。这个王朝曾有过三位才智超群的君主,使印度的古典文化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阶段。

笈多王朝的建立者是旃多罗?笈多一世。他于公元319年继承了王位,并开始了他势力扩张的征程,他在位期间,疆域包括比哈尔大部分和孟加拉部分,大致相当于孔雀帝国瓦解后的摩揭陀国领土。这片地区成了笈多帝国的核心区域。旃多罗?笈多自称王中之王。

公元335年,笈多一世指定儿子沙摩多罗?笈多为继承人,而后隐居死去。沙摩多罗?笈多即位后,把对外征服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沙摩多罗?芨多在位期间帝国疆域得到很大扩展。王朝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历史上有“健日王”的美称。

沙摩多罗?笈多的儿子旃多罗?笈多二世(375~415年在位)统治时期,笈多帝国进一步向南扩张。此时的笈多帝国政局稳定,贸易繁荣,文化发展。旃多罗?笈多二世又给自己加了个“超日王”的雅号。

旃多罗?笈多二世去世后,其子鸠摩罗?笈多继位,帝国继续保持和平繁荣局面。到斯坎达?笈多统治时(455~467年),占领了巴克特利亚的白匈奴人从西北部入侵印度河流域。

笈多王朝时期,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达到鼎盛,被誉为古印度文明的“黄金时代”。其中尤以佛教艺术着称,那时名作迭出,流派纷呈。这个时期的建筑、雕刻、绘画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古印度古典艺术的顶峰。

公元5世纪以后,中亚民族匈奴人入侵,笈多王朝的各属国纷纷独立。笈多王朝的衰落,标志着古印度史的结束。

F. 与印度孔雀王朝同时存在的大帝国(世界范围内)有哪些。

第一个号称统一了全印度次大陆的王朝是孔雀王朝(前322~前185,其实也没有完全统一过次大陆,南部仍有诸多小王国未归在帝国的版图内)建立的摩揭陀帝国。

到了旃陀罗笈多的孙子阿育王时代,孔雀王朝达到鼎盛。他即位8年后,征服了东南海岸的羯陵伽国,此时帝国的版图几乎包括除泰米尔地区的整个印度和阿富汗的相当大一部分。

孔雀王朝以其空前强大的国家权力,完成了多项重要的事业。例如,旃陀罗笈多在全印度修建了发达的道路系统。道路设有驿站,每隔半里建一立柱作标记。阿育王时代又在各条道路两旁植树,隔约三里挖一口井,设立行人休息的处所。在主干道的交叉点附近,设立国家粮仓和仓库,供紧急时候使用。此外,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帝国还在各地修建了运河和蓄水池,建立了较完善的灌溉体系。为了向民众贯彻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所统治范围内各地树起许多石柱,刻上诏文,表明自己的决心,希望获得人民的支持。这些诏文是用多种文字写成的,被称为“阿育王诏敕”。

而公元前232年阿育王死后摩揭陀帝国即发生分裂,一些地区被来自北方的“大夏国”侵占——公元1世纪下半叶,西北印度和北印度的局势再次发生变化——一个大帝国出现了——它就是和罗马帝国、安息帝国(今波斯、伊朗)、大汉帝国(这个不用说了吧?)并称为“英雄时代”的四大帝国的——贵霜帝国!

贵霜人原是一个居住在蒙古高原西部的游牧民族,在中国的古籍上称为“大月氏(还记得汉武帝曾经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事吗?),自从他们被乌孙人击败后(公元前176年前后),就开始向南迁移到大夏(今阿富汗)境内,征服大夏国后进而向南、向东挺进。

“大月氏”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国在印度的残部,其后,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连“大月氏”的首都也从中亚迁到了“富楼沙”(今印度白沙瓦)——最后,他们建立了个囊括北印度和中亚西亚地区的贵霜帝国!

G. 印度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为什么还自称是大国

印度人确实普遍认为自己是大国。这种民族自豪感,其实和印度教、印度的历史有很大关系。

印度这块土地确实是建立超级大国的坯子,

但不是孕育大国的坯子,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美国,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美国的成功,不是那块土地原生孕育文明的结果,而是英国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实践的结果。如果把印度的十三亿人请走,换上相同数量的中国人、日本人、德国人或者英国人,肯定会成为超级大国。为什么印度人不行?因为印度的历史文化并不具备成为超级大国的条件,而且历史文化惯性太大,在现在的印度建国之前,印度从来不是一个国家概念,是一个纯粹的文化范畴,历史上印度人没有统一的想法,因为他们从来就不是一个整体

H. 古印度列国时代的兴亡过程是怎样的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的初叶,古印度出现了以城堡为中心建立的国家。到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及其周围地区已经有了20多个国家,其中又以16个大国闻名,从此开始了古印度史上的列国时代。有关列国时代的史料,主要来源于早期佛教和耆那教的文献。而佛教文献更为重要些,所以列国时代又被称为“早期佛教时代”。

约公元前600年,印度次大陆各个部落大部分已经过渡到国家,其中主要的有强大的十六国,佛教文献习惯地称为“十六大国”。它们是:鸯伽、摩揭陀、迦尸、居萨罗、跋沙、阿般提、居楼、阿湿波、婆蹉、苏罗婆、乾陀罗和剑浮沙。其中乾陀罗、剑浮沙在印度河流域上游,婆蹉在拉贾斯坦,阿般提在温德亚山脉以北,阿湿婆在温德亚山脉以南,其余的都在恒河流域。这说明,随着雅利安人向恒河流域扩张,恒河流域已经取代了印度河流域成为古印度文明主要的活动舞台。十六国是指主要的国家而言,事实上,还有一些小国向国家转变的部落联盟存在,如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考利耶国等。所以,十六国只是一个概称。这些国家都以一个较大城市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版图包括周围农村地区,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都属于区域性国家。

就政体而论,在这些林立的国家中君主制占大多数,只有少数是共和制。共和制的主要特点是国家首脑经推选产生,重大事务由一个高级会议决定。参加这个会议的成员为刹帝利、婆罗门贵族家族首领。这是贵族共和政治,是一种向君主制转变的过渡形式。国家机器在逐步发展,部落长老会议和全体成员会议名义上还存在,但已失去作用。军队已成为领津贴的常备军,兵种有步兵、骑兵、战车兵和象军。王权神授观念开始出现,神赋予国家以神性需要婆罗门的中介作用,而婆罗门又需要国王的布施,这就为国王与婆罗门的紧密结合、互相依存提供了新的需要和可能。宗教和行政是分离的,宫廷有主祭司负责祭祀、占卜和充当国王顾问,但他并不是行政官。国王手下有分别管理行政事务和军事事务的官员。地方行政官有千村长、百村长、十村长,最基层是村。那时国家立法和司法制度初具雏形,旧的平等的部落立法已失去作用,新的法令由国王颁布,由此产生的法令具有最高权威性。婆罗门法学家也开始撰写建立在种姓制度基础上的法经法典,逐渐形成在本宗教领域内有影响的宗教法。案件由各级官员审理,国王是最高法官。判案以国王颁布法令为依据,宗教法对判案也有一定作用。

税收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税,税率一般为总产量的1/6,所以国王又被形象地称为“六分之一享有者”。已有专门税收官员收税,一般由村社长老协助。

在不断争战中,摩揭陀在列国中脱颖而出,逐渐强大起来。至公元前4世纪,整个北部印度几乎受控于它,至此,摩揭陀成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地域性的霸国。

公元前6世纪,频毗沙罗王(约公元前544~前493年在位)统治摩竭陀,建都王舍城。频毗沙罗王所扮演的历史角色跟中国的秦始皇非常相似,他在经济上发展农业和铁矿业,在外交上东联西并,纵横捭阖,有统一整个恒河流域的野心。

大约在公元前542年,频毗沙罗王开始了他的统一进程。为了取得南面的出海口,他选择鸯伽国为首先消灭的对象。他首先通过联姻方式与鸯伽国的邻国结盟,以孤立鸯伽国,切断它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他接连娶了3个妻子,分别来自强大的居萨罗国、跋沙以及旁遮普,这都是鸯伽国的邻国。通过联姻达到政治目的后,见时机成熟,频毗沙罗王下令大举进攻鸯伽国的都城昌巴。昌巴是一非常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它不仅是恒河下游的重要河港,也是通向南方东海岸的重要港口。频毗沙罗王如愿征服了这个国家,派儿子镇守。遗憾的是频毗沙罗王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他的统一大业,就被自己的儿子弑杀了。

公元前493年左右,弑父篡位。有着如同他父亲般的野心,他登基后继续向整个恒河流域扩张。为了推进摩揭陀国的统一霸业,可以说是六亲不认,他首先进攻了舅舅统治的居萨罗国,并最终吞并了居萨罗国。尔后又开始进攻另一个有亲属关系的邻国跋沙,经过16年的艰难战争才占领其都城吠舍厘。还是位极富创造力的有才干的君主,他结合战争中的实际经验发明了两种先进武器:一种是能发射硕大石弹的驽炮,一次可杀死百十来人;一种是新式战车,车上系有可旋转的钉头锤,战车奔驰起来有巨大的杀伤力。依靠这两种新式武器,击败了以跋沙为首的联盟,成为了东部印度的霸主。由于新攻占的地区都在摩竭陀的北面,加上恒河水运越来越重要,继承人乌代因此将都城迁到恒河与宋河的汇合口,建立了华氏城。

摩竭陀国在难陀家族统治时期达到鼎盛,于公元前4世纪最终完成了几代帝王的夙愿,统一了恒河流域,使摩揭陀成为恒河流域真正的霸主。这时的摩揭陀领土包括整个恒河流域和部分中印度,成为印度次大陆第一强国。这时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以军事的发展最为突出。摩竭陀国的兵种分工已细化,有步兵、骑兵、战车兵和水兵,还有劳工、侦探和地方向导辅助。军队规模也颇为壮观,据希腊文献提到,摩竭陀的难陀王朝末年有步兵20万,骑兵2万,战车2000辆,战象3000头。战车一般是马拉,也有的是驴拉。步兵穿棉布军装,骑兵可能有盔甲,均执有生牛皮做的圆盾、双刃剑、长弓、铁镞竹杆箭。但摩竭陀的末代统治者丹那?难陀是一位十分残暴的国王。他横征暴敛,引起各阶层人们极大的不满,所以他的统治并不巩固。这时,一个叫旃陀罗笈多的人领导人民起义,推翻了腐败的难陀王朝,建立孔雀王朝。

随着难陀王朝的灭亡,古印度的列国时代由此划上了句号。随后孔雀帝国兴起,标志着古代印度进入中央集权制大帝国时期。

I. 印度历史上有几次大一统的时期

一共三次,分别是孔雀王朝、笈多帝国、莫卧儿帝国
第一次基本统一时期:孔雀王朝(前324年-前188年),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疆域除印度半岛南端以外的整个印度。
第二次基本统一时期:笈多帝国(320—500年),是印度人创建的一个大帝国。 中国东晋高僧法显赴印度求法。其版图与孔雀王朝相当,是中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
第三次统一时期:莫卧儿帝国(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成立英属印度,莫卧儿王朝灭亡。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

J. 印度古代为什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

可能王权不够强大,再者生产力水平低下,民族构成、宗教派别较复杂,难以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

阅读全文

与印度为什么没有大帝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5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7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90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2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7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