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归纳一下下禅宗和印度佛教的异同。
佛教法门有八万四千之多,法法都高低无差异,最终都是向究竟正觉,禅宗重在明心见性,即悟成佛,但不是一般人的根基很能行的,其它门法是扎扎实实一步一脚印,最终才成就菩提果位,佛教先是有古印度再传入中国的,他本来就包含了众多法门,禅也是由当时达摩祖师从印度入传中国的,禅也是佛教中无量法门中的一门,那来的异同
⑵ 印度禅与中国南宗禅的区别简要回答一下即可
传播方式不同:印度禅多为口头传播,而中国南宗禅多为文字传播,因此印度禅保存下来的典籍没有中国南宗禅多。
⑶ 泰国佛教印度佛教的教义与我国禅宗有什么主要差别
泰国是小乘佛法,他们信奉的是早期佛教,这个事要从当初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初转 .法. 轮开始说了,释迦如来最初宣讲的是小乘教法,因为那时候没有学佛之人,只好讲些简单易懂的。在后来的讲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逐步扩展到大乘佛法。就像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而印度佛教如今已经寥寥无几了,可以忽略为无。佛教在几百年前已在印度式微最后湮灭了,如今的印度全国信奉的是印度教和极少数伊斯兰教。
至于禅宗,起源也是释迦如来,此宗初祖是迦叶尊者。前后因缘是,有一次讲法,释迦如来手拈一花,并不讲法,只望向众弟子,而这个时候迦叶尊者笑了,释迦如来便说我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今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的起源。禅宗的修行法门是直指心性,见性既悟。在释迦佛所传的所有法门中,最后都是在心性上下工夫才能成就的,而只有禅宗不假方便直指心性,这层窗户纸破了,便已悟了。这是禅宗与其余佛门宗派最大的不同。
阿弥陀佛。
⑷ 中国的禅宗和印度的原始佛教区别
【1】从悟的究竟看,就是悟因缘法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2】从发心看
禅宗的人从不发“度一切众生”的心 , 是自度, 灭自身烦恼,与阿罗汉一个修法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
【3】从传承看,
也是迦叶、阿难传下来的, 皆阿罗汉成就,不是菩萨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鞠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拏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4】从见地看
是自性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完全是自度的阿罗汉路子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事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5】从修法上看,
就是四念处【坛经是无念行,一样的】、四圣谛,
“四弘愿”者,愿度度苦也【苦】,愿断断集也【集】,愿学学道也【道】,愿成成寂灭也【灭】。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⑸ 中国禅与印度禅的区别是什么急啊!
传播方式不同:印度禅多为口头传播,而中国多为文字传播,因此印度禅保存下来的典籍没有中国禅的多。
⑹ 六祖惠能以来的禅宗和最初传入中国的印度禅那有什么区别
禅就禅,没有什么中国禅和印度禅的区别,佛教印度禅师把佛心传给了中国达摩祖师,弘忍五祖把佛心传给了惠能祖师,他们所传的佛心都是一心的,无二无别。
⑺ 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异同
佛教诞生于印度,印度佛教大体上和中国的藏传佛教密宗相似,在印度,是一种政教合一的体制。印度佛教信仰活佛的存在,是佛教的原始形态。
而中国佛教又称汉传佛教,又称禅宗。不信奉活佛的存在,认为修行高的人死后可能成佛,而生前万万不能。在修行方法上与印度佛教也有很大的不同。密宗讲究的是秘密的修行方法,而禅宗讲究的是问禅。中国佛教称修行高的人为禅师,如历史上有名的弘一法师等,都是禅宗。中国佛教最讲究的是禅,求佛也称问禅。中国佛教同时也是中国三教之一,即佛、道、儒三教。在少林寺有一幅三教合一图,图上有: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莲白藕清河叶,三教本来是一家。可见中国佛教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少林寺也是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
⑻ 我国的禅宗和印度的佛教之间区别在哪
兄所说的印度佛教是指当今的印度佛教或是过去释迦牟尼佛所教的成佛之道?
如果是前者,几乎已经不复在了,过去印度性力派参杂进去佛教,演变成坦特罗佛教,实际上就是男女双身法为核心的变质佛教,后来传到西藏也早就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了,变成是西藏鬼神之教与坦特罗佛教结合成为今日的西藏佛教,实质上只是以男女双身法为核心再融入祭祀鬼神仪式与崇拜鬼神的思想,本质离佛法远矣远矣。
如果是后者,那末学可以简介一下:
真实的佛法--唯一佛乘、亦名如来乘、菩萨乘。而成佛必须依次圆满人无我智、法无我智(以人无我智为基础,所进修的唯识一切种智)才能成就佛地的智慧证境。
而中国禅宗始从达摩初祖开始传起,而达摩祖师以楞伽经附瞩二祖,以此经典以心印心,因此禅宗最初所证的内涵是包含开悟明心的人无我智--三贤位,以及通达五法、三自性、三无性、两种无我等等的法无我智--初地以上。楞伽经为证:
楞伽经卷一: 云何人无我?谓離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着生識。一切諸根自心现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離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諸法亦尔,離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識五法,自性離故。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相。
因此楞伽经所传之法不只是三贤位的人无我智,也包含初地以上的法无我智。然而到了六祖的时候,因为六祖不识字,无法教授如此深的法无我智,因此仅以金刚经印心。而金刚经所说的内涵还摄属在人无我智的范畴,因此禅宗在六祖以后就鲜少有初地法无我智的教导,禅宗公案所述,如赵州的六六三十六、云门胡饼、永明不会、临济真人等等公案,所直指的虽然都是本心境界,然而几乎都是人无我智,也就是入楞伽经提到的:
种种色身威仪进止,譬如死尸,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机运动;若能于此善知其相,是名人无我智。
还未涉及到更深细的法无我智,因此禅宗至六祖以后,所证的内涵大多数都是在三贤位,当然也有如克勤圆悟大师有教授唯识种智--法无我智,但是极少。
因此如果楼主问的是禅宗与真实佛教--成佛之道的区别的话,
末学这样说:禅宗所传的法同于释迦如来所传的成佛之法,然而禅宗从六祖以后,所证的内涵绝大多数都还在三贤位,因此我们可以说:
真实的佛教--成佛之法是包含禅宗的,而禅宗所证并不违背佛教,只是深浅广狭的差别而已,因为禅宗开悟明心的境界就是人无我智,还必须继续悟后起修,完成后得无分别智,才能迈入初地以后所要进修的法无我智;因为成佛之法必定要实证人无我智、法无我智。
⑼ 中国佛教的核心内容和印度的佛教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儒、释、道?
“儒”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 “释”是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其实,大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的长期演变而创立的宗教。
所以说,中国的本土宗教只有一个,道教。汉传佛教虽来源于印度佛教,不过,在经历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本土相关元素,进而自成了一个新的分支。汉传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中,和统治者的喜好分不开,尤其在南北朝时,诸多皇帝信佛,天下百姓也信佛,发展一度盛况空前。
因为,它已经适应了这片土地,很容易融于普通人的思想中,宗教和文化本就是没法分割的,汉传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只不过,是调整了表现手法,至于核心内容,依旧是普渡众生,往生极乐。
⑽ 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有什么区别
有这么种说法,说佛教在印度的灭亡,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乘佛教的兴起,使得佛教越来越像印度婆罗门教……佛陀原本是反对巫术、咒语、偶像等,并一再声称佛只是教导者,并不能佑人的,祸福只在于因果,佛也无奈……但婆罗门教徒把咒术和荒诞故事带进佛教并写成佛经,佛本来是由人修道而成,是一头双臂的形象,婆罗门教的神才有多头多臂,但大乘佛教兴起,为了吸引人或者为了获得供养的钱财,开始把佛进行神化,大肆撒谎说佛能佑人,并模仿婆罗门教,出现大量多头多臂的佛菩萨形象,如千手观音等,更出现淫秽的男女双修像,背离了佛陀的原意……此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