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民族为什么叫圣地

印度民族为什么叫圣地

发布时间:2022-05-15 17:39:10

㈠ 印度人心中的圣地是

麦加

恩~~~最近看了部小说,有个前印度藩王信穆斯林教,老是嚷着要去麦加朝拜

考虑到印度是多信仰国家

恩,穆斯林----麦加

印度教----恒河岸边的瓦拉纳西

佛教------鹿野苑?那烂陀寺(雷音寺)?或者是位于印度东北部恒河支流帕尔古河岸,比哈尔邦中部格雅城南11公里处,东距加尔各答约150公里的“菩提伽耶”?

其实印度本身就是佛教圣地吧.

耆那教------目前印度本土信仰者最少,所以圣地算哪的都无所谓了.

㈡ 数万印度人跳入恒河沐浴,恒河究竟为什么成为印度人心中的圣地

数万印度人跳入恒河沐浴,恒河在印度人的心中是圣地,我们很难理解,但是做个比喻你就能理解了,就像是黄河对我们的意义一样,因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恒河是他们的母亲河,虽然现在恒河污染挺严重的,然后里面里面也有各种各样的细菌,但是可能是因为特殊的文化他们仍然非常认同恒河的地位。

印度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你说他们干净卫生好像没有这方面的印象,但你说的不卫生,好像说类似于中国有那句古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印度的人口增殖速度仍然非常之快,据说已经要逐渐赶上我们了,但是他们的领土面积没有我们这么大,真正适合居住的地方也没有那么多,所以人口的不断增殖也带来了一些社会化的问题,但尽管如此,他们这种生活方式仍然导致了人口快速增值。

我们其实也不需要理解太多,因为不同的文化环境就是理解不了,比如说西方人就理解不了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崇拜龙这种根本就没有存在过的动物,至少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来说,那个东西到底存不存在很难考上没有证据,但中国人就是觉得龙是一种非常祥瑞的动物,能够帮助人们毕竟文化起源不一样,所以相互之间是不可能做到真的理解的。

㈢ 古代印度为什么被称为佛教的故乡.

佛教源于古印度,由释迦摩尼创办,但是兴盛于东土。所以说印度是佛教的故乡。

简介: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㈣ 关于印度人的历史

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约18050 万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贾斯坦邦、 哈里亚纳邦、 比哈尔邦,以及全国各大城市。 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 “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一般认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纪左右迁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与当地达罗毗荼人的混血后裔,故有人称之为“雅利安-达罗毗荼人”。肤色从浅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层较白,下层较黑。系由许多族源相同、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区性民族集团组成。印度并不把他们作为一个民族看待。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语,其中包括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均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印地语以天城字体的梵文字母为基础,包含较多梵语词汇,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乌尔都语则是在莫卧儿王朝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既有印地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又有土耳其语和其他语言的词汇。其书面语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公元前 7世纪在吠陀教基础上形成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司万能和婆罗门至上;把人分成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工商业者)和首陀罗(无技术的劳动者)四大种姓,并另有贱民等级。尔后,又由4大种姓演变出许多亚种姓。种姓之间界线森严,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纪,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形成目前的印度教,为大多数南亚人所信仰。公元前6~前5世纪,作为反婆罗门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兴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13世纪印度教复兴,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挤,但在亚洲其他地区得到广泛传播。耆那教目前信徒虽少,但还有相当势力。早期商人带来伊斯兰教。随着12世纪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兰教势力越来越大,至16世纪占据统治地位。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种姓制度影响,穆斯林中也有等级之分(有人称之为“族姓”),分为赛义德、谢克、穆格尔等,但等级界线不及印度教种姓那么严格。
印度斯坦人历史悠久,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间写成《吠陀》,成为婆罗门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后来成书的还有 《奥义书》、 《往世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经,流传至今,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在天文、 历算、 医学、音韵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与中国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张骞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纪及以后,中国高僧法显、玄奘曾游学其地,许多印度僧人也曾前来中国讲经。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组成。印度教徒实行种姓内婚,多为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下,寡妇不许再嫁。寡妇殉葬之事,至今时有发生。印度教徒一般采用火葬,余烬投河。恒河是印度教的圣河,认为骨灰投入圣河是人生最好的归宿,可来世得福。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长途跋涉来到恒河岸边,等待最后时刻的降临。男子一般穿无领长袖宽衣,下着围裤或着宽大衣裤。妇女上穿浅色开襟短袖紧身衣,下围彩色纱丽,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纱丽与紧身衣之间袒露一段腰身。妇女首饰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饰。
印度斯坦人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统治。1757年爆发印度和英国的普拉西大战,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英侵占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斯坦人与全国人民一道掀起了反英大起义。1947年印度斯坦人与国内其他民族一起获得独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实行种姓服务制度,按传统职业分工。恒河地区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北部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 大麦和豆类;南部种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厂、矿山做工;手工纺织普遍,以棉纺、刺绣及金属制品等精巧手工艺着称于世。近年来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但在农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农经济。

㈤ 印度的人口和民族地理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印度的人口为13.26亿人(2016年),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数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亿,女性人口5.865亿。根据普查结果,过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长率为1.764%,较2001年人口普查时的2.115%出现明显下降。普查结果还显示,印度目前拥有自独立以来的最低儿童性别比例,即男女比例为1000:914。

古吉拉特族 (GUJARATH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语,多数人信仰印度教,少数人信伊斯兰教和耆那教。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较发达。

加拿达族 (KANNADA)

占印人口3.87%, 说加拿达语,分布在卡纳塔卡邦。

马拉亚拉姆族 (MALAYALAM)

占印人口3.59%,说马拉亚拉姆语,分布在喀拉拉邦。

旁遮普族 (PUNJAB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语,少数操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信奉锡克教和印度教。多数人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阿萨姆族 (ASSAMESE)

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萨姆邦,操阿萨姆语。信奉湿婆神。多从事农业、畜牧业。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喝茶。

奥里萨族 (ORISSAI)

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奥里萨人主要信奉印度教,奥里萨一向被誉为印度教之乡,素有印度教圣地之称。奥里萨人以米饭为主食,衣着简单朴素。

㈥ 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有关它的简介是什么

印度,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的简称,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作为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已经成为软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也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印度也是当今金砖国家之一。

㈦ 印度“圣雄”甘地到底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享有崇高的声誉

甘地,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着名领袖,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
创始人。
甘地的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他出生于英国殖民桎梏下的印度,成长在一个虔诚信
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的家庭。他自幼腼腆、羞怯、循规蹈矩。13岁便依父
母之命与一同龄文盲女孩结婚。16岁丧父,第 1个孩子出生便夭折。从小学到中学,甘地一
直平庸无奇。少年时代虽受当时革新之风的感染,曾经尝试打破素食以强身健体、振兴民族
国家,终因摆脱不了从小所受的教育,半途而废。19岁时,不惜被开除种姓身份,远涉重洋,
赴伦敦求学。异域的文明曾令甘地产生过深刻的自卑而拜倒在它的脚下,宗教陈规的约束使
他在一个全新环境里无所适从。短时的迷惘与摸索之后,他终于放弃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模
仿,坚持了原有的宗教信仰并兼收并蓄其他宗教教义,接受了英国法制思想的教育,取得了
伦敦大学的律师资格。学成归国后,他开始在孟买从事律师业务,却历遭挫折。第一次替人
打官司就因临阵怯场而砸锅。半年后打道回府,在家乡拉奇科特靠兄长和亲友的资助维持律
师业务。律师业务的毫无起色及令人窒息的环境,使他倍感苦闷压抑。当有个来自南非印度
人的案子要他处理时,他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南非的历程。
在南非这个种族歧视根深蒂固、无所不及的英国殖民地,甘地作为有色人种先后遭遇到
了一连串的歧视与侮辱。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难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南非印度人反
种族歧视的斗争,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正是在南非这块充满种族歧视的土地上,甘地对他
曾经倾慕过的西方文明产生了否定,培养和锻炼了自己从事公众工作的能力,掌握了作一个
成功律师的秘诀,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人生观、社会政治观。他在南非领导的艰苦卓绝的
反种族歧视斗争,为南非印度人争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权利,他从中也试验成功了一种有效的
武器——真理与非暴力学说及其实践。不过,在这种反歧视过程中,甘地对英帝国仍充满幻
想。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回国初年,他坐三等车游历印度各地,以深入了解他久别的祖
国。一年以后,他开始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主张,从事非暴力斗争,试验并发展了非暴力
学说。他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战争予以支持,希望以此换取英国的开恩,给予印度自治。“一
战”后殖民当局的种种作为使甘地由一个英帝国的忠实追随者变成了不合作者。1919年3~4
月间,为抗议反动的“罗拉特法”,他发起全国性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由于殖民当局的血腥
镇压和群众的暴力反抗,甘地一度宣布暂缓非暴力抵抗运动,试图与政府合作,但英国政府
继续在哈里发与旁遮普问题上倒行逆施,打破了甘地的幻想。在印度全民反英斗争高涨的形
势下,甘地的不合作思想趋于成熟,并率先在哈里发运动中发起群众性的抵制殖民政府的立
法机构、法院、学校、封号与洋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而推广为全民反帝斗争形式。
1920年9月,国大党加尔各答特别会议和12月的那普尔年会正式通过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
计划及甘地起草的党纲,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争取“印度自治”成为国
大党的现实斗争目标;国大党也因此由一个少数上层分子主要依靠宪政手段从事活动的团体
变成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依靠群众性直接斗争进行全面反帝斗争的现代资产阶级政党。甘
地在国大党内的领导地位也因此确立。此后,不论甘地是否在国大党内任职,他始终是国大
党的“灵魂”,左右着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方向。1922年2月,因运动中出现暴力事件,
甘地宣布停止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挫伤了士气,引起国大党内的思想混乱。甘地也身
陷囹圄。出狱后甘地致力于重振民心士气。1929年12月31日,国大党拉合尔年会通过争取印
度独立的决议,并授权甘地领导新的不合作运动。1930年3月他率领78位志愿队员开始“ ...

㈧ 全球最另类的4个古老民族,不可思议的现状!

1.爱斯基摩人Eskimo

居住地:北极圈附近

历史上,欧洲人发明了Eskimo(爱斯基摩人)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勤劳的黄种人。Eskimo的原意是穿雪鞋的人,令人联想到Husky(哈士奇),但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

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除了吃海豹、吃海鸟、吃北极熊、住冰屋之外,他们有一种特殊的亲吻--爱斯基摩亲吻Eskimo kiss,又叫kunik,即两人见面会相互摩擦鼻子表示喜爱。当他们相互摩擦鼻子时,其实是在相互嗅对方头发和脸颊的气味。即使两人很久没见面,闻一闻味道就能迅速回忆起来。那么为什么不真的亲亲呢?因为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如果两个人亲亲,难免会有唾液分泌,这样两个人就黏在一起啦

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立法的影响,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但他们的“现代化”生活却使他们更加贫穷,失业率更高。而政府对这一文化的忽视,导致爱斯基摩人并不能跟上现代化的节奏,也诱发了更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酗酒

2.阿米什人Amish

居住地:美国/加拿大

阿米什人是从德国南部、瑞士迁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如今的阿米什人说的宾夕法尼亚州式的德语。阿米什人的生活十分简单,对高科技接收十分缓慢,甚至不接收。在美国,普通民众还会特意空出一个周末去体验这种纯朴的民风生活。

阿米什人衣着有规定,为着避免产生虚荣心,攀比心理,他们对衣服的款式完全不在意,就像制服一样。阿米什人也是最虔诚的基督徒,一旦在某个教堂受了洗礼,他就必须遵守教堂守则,比如限制或者禁止使用电缆、电话、汽车等。

居住地:新西兰

Maori(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几个世纪都与世隔离。17世纪,欧洲人来了,从此毛利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毛利人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他们寿命和收入较低,犯罪率较高,医疗问题很多,教育成就也少。

毛利人打招呼的方式也是用鼻子相碰代替贴面礼,叫做hongi。当你走近毛利人,你会发现男性整个面部布满了纹身,女性的纹身则是在嘴唇和下巴,这是毛利人特有的,叫moko。以前,moko代表神圣的社会地位,现如今只是为了凸显自身的文化。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第二大种族群体,另外还有十几万的分布在澳大利亚。毛利人使用着自己特有的语言--毛利语,新西兰的很多城市和街道都是毛利语命名的,比如着名的旅游胜地Rotorua(罗托鲁阿)。现在,毛利语出现复兴的现象,一些毛利人坚持给孩子使用毛利语名字,例如 Whanganui 和 Onehunga。


文章来源:留学咖啡馆,关注我们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留学咖啡馆”(ID:liuxue_efair),了解更多留学日志,更多国内外热点资讯。

关注微信“不言理想国”(ID:yousayutopia),了解更多各国留学生真实的留学生活。

㈨ 佛教起源于印度,为什么大多数印度人不信佛教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但是却没有在印度盛行起来,《西游记》中的西天取经,其中“西天”就是指古印度,然而现在的印度没有人信仰佛教,而是信仰印度教,两个宗教都是从印度兴起,但确是两个对立的宗教。

印度教和佛教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大多数都是印度教占据上风,到了19世纪,整个印度只有百分之二的人信佛教,虽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是可见印度人并不喜欢。但是刚好相反,佛教传到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地区,却深受大家的喜爱。东汉时期,佛教进入中国,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佛教对印度佛教进行修改,后传入别的国家。虽然印度是佛教的起源,但是将佛教发扬光大的是中国。

㈩ 为神魔印度的圣河会成为圣地

印度圣河

印度是四大文明畜国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着名的“恒河文明”。恒河这条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

恒河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冉辑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所在。

桓河是印度的圣河,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经过千年的文明洗礼,恒河两岸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吉老的习俗。许多自古流传的神话,使印度人民对恒河母亲生起无限的怀想,扦目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情结,这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

在印度,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4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纳西圣城。

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将恒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据说是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古时候,恒河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经常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请求天上的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湿婆神来到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浇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得以安居乐业。从此,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

每天清晨,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既有本地人,也有外乡人,来到恒河边,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恒河,痛痛快快洗个澡,以求用圣水冲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浊或罪孽,达到人生超脱凡尘、死后到天国永生的愿望。印度教徒便是这样虔诚地把用恒河水“冲洗身上的过失”看成是莫大安慰和荣幸。在瓦拉纳西城的新月形河湾两岸,历代王朝先后修筑了大小64个台阶码头,供人们做冰浴礼拜之用。

一个不需要防盗门的民族,是一个深藏着尊严的民族。也许,印度教的和平传统,还有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最可能在这个民族的清洁和温和里生长。我看过一部名为《甘地传》的电影,一直将甘地视为我心中谜一般的人物。这个干瘦的老头,总是光头和赤脚,自己纺纱,自己种粮,为了抗议不合理的盐税,他有一次还曾经带着男女老少拒食英国盐,一直步行到海边,自己动手晒盐和滤盐。他推翻英帝国殖民统治是历史性壮举,不需要军队也不需要巨资,一旦拿定主意,剩下的事就是默默走出家门进行和平大进军。他从一个村子走到另一个村子,从一片平原走向另一片平原,他身后的队伍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壮大,直至覆盖在整个地平线上,几乎是整整一个民族。碰到军队的封锁线,碰到刺刀和大棒,他们宁愿牺牲也绝不反抗,只是默默地迎上前去,让自己在刺刀和大棒下鲜血淋淋地倒下。第一排倒下了,第二排再上;第二排倒下了,第三排再上……直至所有在场的新闻记者都闭上了眼睛,直至所有镇压者的目光和双手都在发抖,直至他们惊恐万状地逃离这些手无寸铁的人并且最终交出政权。

作为印度之魂,甘地不似俄国的列宁、中国的毛泽东、南斯拉夫的铁托以及拉丁美洲的格瓦拉,他一弹不发地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堪称20世纪的政治奇迹和政治神话之一。

这里的节日也同中国的不一样:街上并无车水马龙,倒有点出奇的灯火阑珊和人迹寥落;也没有杯筹交错,倒是所有的餐馆和各家各户的厨房一律关闭——人们以禁食一天的传统习俗来迎接新的岁月。他们不是以感官的放纵而是以欲望的止息来表示欢庆。他们的饥饿是神圣,是幸福,也是缅怀。这种来自漫长历史的饥饿,来自漫长历史中父亲为女儿的饥饿、兄长为妹妹的饥饿、儿子为母亲的饥饿、妻子为丈夫的饥饿、主人为客人的饥饿、朋友为朋友的饥饿、人们为树木和土地的饥饿,成为他们世世代代的神秘仪礼,成为了他们隆重节日的组成部分。

恒河圣水沐浴节

印度教徒认为,恒河水源于神山圣湖,因此恒河是“圣河”,每12年举行一次印度恒河圣水沐浴节(又称大壶节)。

传说中,圣水沐浴节首次举办的时间是在雅利安人时期(公元前1500年定居于印度)。当时众神和群魔达成临时协议,双方合力取得银河系中的长生不老仙露后平分。争夺盛仙露的大壶之战进行了整整12天12夜(相当于人间12年)。壶中仙露洒落到了四个地方:阿拉哈巴德、哈里瓦、乌疆和纳锡。因此,圣水沐浴节也就在这四地举行。

由于圣水沐浴节与恒河这两个词与印度宗教传统的紧密联系,许多人已认为它们是同意词。因为圣水沐浴节是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恒河也就被看做是最伟大的宗教河。多少年来,恒河在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多联系哦!!DAVISEIAN留

阅读全文

与印度民族为什么叫圣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流感死亡人数多少 浏览:263
中国有多少人叫陈黄河 浏览:945
mz意大利文是什么意思 浏览:770
印度西塔是什么地方 浏览:103
中国人寿保险怎么缴费 浏览:732
印尼币1亿相当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737
印度巴帝电信airtel怎么用 浏览:476
英国酒店什么时候开始营业 浏览:461
印尼为什么会有新型冠状病毒 浏览:630
沙特和伊朗哪个发展好 浏览:205
印度多吉美索多少钱一盒 浏览:358
为什么伊朗和意大利韩国那么严重 浏览:617
美国对伊朗发射什么 浏览:272
为什么二战后印度那么强大 浏览:529
意大利的熊猫怎么样 浏览:86
我不会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18
北京粤运中国多少金牌 浏览:981
印度为什么突然加大检测 浏览:749
意大利女排28号叫什么名字 浏览:504
越南青柠怎么做 浏览: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