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当年印度建造的“万里长城”,号称世界第二大长城,如今怎么样了
万里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它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中国长城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曾经的烽火戏诸侯就发生在长城之上,最后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便开始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之后长城就被称为了“万里长城”,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不过说起中国的长城,印度其实也有一个长城,印度还号称这是世界上第二长城,昆巴哈尔堡为此花费了100年的时间建造,如今这座第二长城怎么样了?
中国长城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印度这一点也是一样的,他们长城的作用就是为了保护里面超过360座耆那教和印度教寺庙,以及一座位于峰顶的宏伟宫殿,还是很有用处的,如今印度长城保护的这座城堡已经有了600多年的历史,这座长城也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从远处来看,还是跟中国长城一样,壮观又伟大,长城上的每一处尘土、砖瓦都是历史的烙印,相信对于印度老百姓来说,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② 古代印度频繁遭遇外敌入侵,为何不在险要山口修筑长城呢
开伯尔山口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是兴都库什山脉最大和最重要的山口,是南亚次大陆的咽喉要塞。在古代,印度屡次遭到外族入侵,多次被外族灭国,大部分时间被外族统治。而这些入侵者基本都是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可以说,开伯尔山口就是古代印度的命门所在,控制了开伯尔山口就控制了印度。事实上,开伯尔山口并不是一个容易进入的地方。
开伯尔山口位于喀布尔河谷,地形崎岖,狭窄难行,最窄的地方仅仅600多米宽,中间还有河流流过,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和我国古代的函谷关差不多。假如在中国,聪明的中国人定然会在山口修建险关雄隘,两边再修上长城把游牧民族挡在外面。但让人奇怪的是,印度人竟然从没有在当地修过长城,甚至连修长城的想法都没有。那么为什么印度人不在开伯尔山口修筑长城呢?
第三,印度人虽然也遭受游牧民族的威胁和入侵,但不像中国北方一样存在持续潜在的威胁,因此印度人缺乏和中国人竭力修长城的动机。此外,加上印度人比较懒,又不善于打仗,所以修长城只能被扔到一边。
③ 印度为什么不守开伯尔山口
因为目前印度国家的国力并不是那么强大,所以没有守住山口
④ app崩溃怎么办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长城是农耕民族保护自己不受牧民侵扰的唯一屏障,之所以建长城,是因为农耕民族相比于牧民,有着武力上的绝对劣势,一旦牧民越过了长城,战斗就会变成一边倒的屠杀。因此为了生存,农耕民族不得不筑起长城保护自己。
但是,实际上,只要仔细研读一下关于长城的历史,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实属无稽之谈。长城真正的作用不是用来阻挡游牧民族,而是为了更快的预警敌人的到来,以让长城内的百姓做好准备,降低损失,为主力部队的到来赢得时间。
▲长城。图源网络
长城阻挡不住入侵者
长城究竟能不能阻挡游牧民族?先让我们看看长城的长度,就今日遗留的明长城来看,长城的总长达到了8851.8千米。这么长的地方如果要处处把守,需要的士兵数量十分庞大。显然,就算是再庞大的军队,一旦分摊到如此长的防线,每一处的防守也必然会十分薄弱。
游牧民族只要集中兵力攻取任意一点,都可以轻松突破。就以大修长城的明朝为例,虽然明长城的质量与长度都为历代长城之最,但是蒙古人依然可以随意越过长城,南下进犯中原。无论是也先、伯颜帖木儿,还是嘉靖年间的俺答,都从未因长城而停止进军的脚步。
▲雄伟的明长城并不能阻挡北方的入侵者(图源网络)
再比如后来明朝末年明朝(虽然建州女真属于渔猎民族,但皇太极的军队已经以骑兵为主)与后金的战争。因为关宁防线固若鸡汤,皇太极每次都不得不从蒙古绕道,从长城南下入军,而长城的守军则往往做不出像样的抵抗。皇太极由此可以长驱直入、直捣京师,杀袁崇焕一个措手不及。
为什么关宁防线能轻易挡住后金,而拥有百万驻军的长城却不行,原因就在于防线的长度。
关宁防线虽然人少,但是防线很短,因此10万人马可以聚集在关键的几处,确保防线的每一处都有充分的人手武备进行防卫,而长城因为防线过长,以至于处处薄弱,一攻就破,毕竟就算是再高再厚的墙,没有足够的人驻守,也是白搭。
▲长城。图源网络
建长城不是打不过,而是为了预警
看到这里,有人也许会反驳,虽然长城在很多时候无法阻挡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是在野战,农耕民族更加不是游牧民族的对手,因此,建起长城也是无奈之举。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最开始修建长城的是秦朝,那么秦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绩是怎样的?
这个时候蒙恬刚刚率领部队击败了匈奴人,正如过秦论所讲的“胡人不敢南下以牧马,士不敢弯弓以抱怨”。可见秦军的实力根本就不惧怕匈奴,相反还把匈奴打的落花流水,秦国造长城显然不是因为惧怕匈奴才建的墙。
再比如后来的汉唐,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压制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是他们却依然不断的修缮长城,可见修不修长城跟能不能在野战中击败游牧民族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么长城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很简单,我们看一看今日川普建墙的理由立即就明白了,川普为什么建墙,就像他自己说的,是为了防止墨西哥人的偷渡,减轻南部巡逻队的压力,能让非法移民及时得到遣返。
看明白了吧,是为了更快的遣返移民,因为南部巡逻队人手有限,不可能面面兼顾,很多人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私自偷渡到了美国,而建了墙则可以及时预警,一旦难民上了墙,警报就会响起,这样巡逻队就能迅速定位,将其遣返。这也是为什么当白左教授登上墙说阻挡不了难民时,川普说他不懂的原因。如果建墙是因为打不过,那难道美国还打不过墨西哥吗?
▲燃起烽火预警才是长城的核心作用(图源网络)
秦朝建墙的目的大致也是如此,要知道游牧民族的骑兵往往机动力较强,流窜的速度非常快,再加上那时候通信不便,往往人家抢完了准备打道回府,军队这边才刚知道消息,往往在主力大军赶来之前,牧民们就已经逃之夭夭。
而长城的建立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如果去过长城的朋友就会发现,长城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烽火台,这个就是用来预警的工具。
长城虽然挡不住敌人,但可以及时预警,让关内的军队尽早得知消息,尽快来驰援。明朝的例子也是如此,长城虽然挡不住皇太极,但却可以尽快做出预警,通知关内的军队来源,皇太极几次虽然抢劫成功,但却未能攻下京城就因为此,因为关内来援的大批军队不允许他这样干。
长城的作用,是为了尽量降低游牧民族南下带来的损失,而绝不是因为打不过,这就像以前的大户往往修墙来防治小偷,并不是大户豢养的家丁打不过小偷,实在是防不胜防,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长城。图源网络
外国的长城也是为了预警
在西方,像中国这样建长城的还有罗马帝国,与中国一样,罗马帝国疆域广阔,也面对着大批的蛮族,因此罗马也建了长城来防御他们,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哈德良长城。
罗马人建起这道长城以防御北边的皮克特人,但是与中国长城一样,皮克特人也经常找到城墙的空子,轻松到了内地,但是由于长城的预警,罗马军团总能及时赶到,将其歼灭,哈德良长城起到的就是向主力军团预警的作用。
再比如后面3-5世纪罗马为了阻挡蛮族入侵而设的莱茵河、多瑙河防线,更是根据这一原理而建,只不过长城变成了依照两条河而建的防御工事。
罗马人将数量庞大但战斗力弱的边防军安排在两河防线,他们的任务不是歼灭敌人,而是尽快发出预警,通知内地的野战军团,除此之外,边防军会尽力袭击蛮族的后勤队伍,并解决一些落单的敌军,来为大部队的赶到赢得时间,这种在边境上不抵抗,而将敌人拖住以为大部队赢得时间的战术叫做纵深防御。
因为面对大批,不间断的蛮族入侵,在边境阻挡他们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将其限制在一定区域,为主力赢得时间将其聚歼显然是个好办法。中国长城的原理,大抵也是如此。
▲哈德良长城遗址(图源网络)
▲组建一支善于野战的职业军队才是正道(图源网络)
长城,既不能阻挡敌人,更不能真正的保护墙后的居民,长城的作用,更多是充当警报器的作用,使得墙内的居民和军队能尽早察觉到敌人的入侵,因而及时的做出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
长城,远不是像电影《长城》所描述的那样,是保护墙内居民的唯一屏障,真正打败游牧民族的,不是又高又厚的城墙,而是那一个个可以在野战中与之一决雌雄的血性男儿。
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都是依靠着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在草原上拒敌于千里之外,在野战中用绝对的实力消灭敌人。
反观后来的宋朝与明朝,将所有的资源用于修建城墙,而不是组建一支精锐的职业军队,因此,就只能在野战中被动挨打,将战争的主动权拱手相让。
无论是范仲淹对西夏的筑城战术,还是袁崇焕的“凭坚城、用大炮”,总的来说,都是一种因为军队实力不足而不得不采取的消极战略,而这种消极的战略,往往会拖垮王朝的经济,将王朝一点点的拉入深渊。
⑤ 历史唐太宗不修长城是怎么保证边疆安全的
李世民的观点是,与其花钱修长城,不如花钱建设军队,强大的军队比任何长城都有效,征服四方少数民族,让他们来协助唐朝守卫边疆。
⑥ 中国的潼关固若金汤,印度的开伯尔山口为啥却一攻即破
潼关,自古以来都是我国兵家必争之地,它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因此素有"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⑦ 正式进军印度市场,长城汽车将会怎么做
2018年以来的车市寒冬为什么让中国品牌损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部分中国品牌的实力不济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本土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便是吉利、长城两大头部企业,国内市场的销量也占据了其全球销量的绝大部分,反观大众、丰田这种全球性汽车集团,它们不仅在本土市场有着绝对的影响力,在海外市场同样表现不俗。
所以,中国品牌势必是要走出去的,就像魏建军所说“中国汽车一定要走出去,走出去才有活下去的机会,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条!”
2月5日,长城汽车携哈弗和长城EV首次亮相印度德里国际车展,并正式宣布进军印度市场。继去年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竣工之后,长城汽车的全球化进程迎来又一里程碑事件。
写在最后
目前,长城汽车的全球化布局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七国十地”的全球化研发格局和“9+5”的全球化生产布局,并在海外60多个国家建立了500余家优质经销网络,产品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此次正式进军印度汽车市场,不仅是长城汽车全球化布局的一小步,更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一大步。未来,期待长城汽车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中国品牌的风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⑧ 印度为什么不在开伯尔山口修建长城 知乎
根据你的简单描述解释如下:
“长城”是古代国家防卫外来侵略的工施,对于现代战争来讲,“修建长城”没有任何作用,
⑨ 什么是"次大陆"
次大陆指一块大陆中相对独立的较小组成部分。
比如南亚次大陆是人类古文明的发源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印度文明就发源于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同时还孕育了佛教、印度教等影响深远的宗教,这块土地的历史文明虽然久远,但是历史上这块土地频繁被外族入侵,现在的文明流传已经跟古代的文明传承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9)印度开伯尔山口怎么不修长城扩展阅读:
南亚次大陆北靠喜马拉雅山脉,东邻若开山,西侧则是苏莱曼山和兴都库什山,形成一个天然的封闭板块。其中东边若开山脉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为缅甸地区,缺少侵略性的民族。
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长度达到24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7000米,山以北则是青藏高原,外族入侵几无可能。西北兴都库什山脉,平均海拔约5000米,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
西部是苏莱曼山脉,其北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南部平均海拔在1500米上下,入侵力量有可能越过苏莱曼山脉进入印度河流域,但苏莱曼山脉东西宽度达到400多公里,南部虽然海拔较低,但山区中有不少沙漠地带,几乎是无人区,苏莱曼山脉南部也是不可通行的。
印度板块唯一的出入口,在兴都库什山脉与苏莱曼山脉的山谷,山谷形成喀布尔河谷。喀布尔河是印度河的支流,沿着河流东进,自然能抵达印度河流域。开伯尔山口,位于喀布尔河谷,这是外族入侵进入印度河流域的唯一通道,印度历史上多次外族入侵(英国除外)都是通过这一山口进入印度平原,进而占领整个南亚板块。
然而,印度历史上各王朝统治者没有认真总结以往朝代覆灭的教训,如果那时候他们可以效仿中国的秦始皇修建长城或修筑军事工事,并派重兵把守,把外族进入印度河流域的通道堵死,那么就不会发生后续的外族入侵。由于南亚的地形所致,一旦外部力量进入,守者便无险可守。
⑩ 如果古代中国不修长城会怎么样
北方边郡将成为与游牧民族长期拉锯的地区
从塞北到黄河,无一日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