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嫁给中国人的印度女人吗
这个肯定是的有的啊。中印混血是同时具有华人与印度血统的人。这个群体主要分布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其祖先于19世纪从中国与印度移民而来,另外还有部分分布于香港,海外华人与印度人集中的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和加勒比地区,以及美国与英国也有分布。随着中印交往的日益增加,在中国与印度本土也开始出现中印混血儿。
演员代表“郑雪儿”就是代表之一。‘谈莉娜’是中印混血儿,奶奶为印度人,所以混有1/4印度血统,
B. 中国“洋媳妇”中,为什么印度女人几乎没有
我们知道印度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而且他们国家人口很多,并且对于女性也并没有很尊重,在他们国家女性的地位是比较低的。所以印度女性很少能够出来与别人相识,自然就很少有外国人通婚。
还有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比较浓郁的国家,所以他们当地人对他们自己的信仰是非常坚持的,那么在他们的信仰当中呢是不怎么支持与外界通婚的,所以很多女性都只能嫁给印度人,再加上印度确实没有那么发达,再加上印度的饮食和其他环境都没有那么好,一般不会有很多外国人去印度生活,这也就导致,他们是没有办法去相见的,没有机会见面的,除非印度女生到中国来,但是因为印度女生一般很少出门,或者说他们的家庭不支持他们出国,因此,这也是洋媳妇中很少有印度女孩的原因吧。
C. 印度和中国哪个美女多
我现在在印度哦。根据我平日的观察,有以下总结:
1)印度女人五官非常出色。因为很立体。最好看的是眉眼。眼睛大,睫毛长,可好看了。
2)印度女人普遍胸大屁股大(不知道怎么发育的)。十来岁的小女孩都是翘着个屁股晃来晃去的。
3)印度女人虽然黑,但皮肤还是不错的。很少见到长了满脸豆,但会有点雀斑。
4)印度女人比较大只。说白了就是胖。特别是那个肚腩。好多人你是看不出她是不是怀孕了的。
5)印度女人体毛多。家里有那么点小钱的人,经常可以去spa做全身脱毛。没钱的可惨了,有时候一只手伸过来,还以为是只猴子。(有点夸张了。当然不会个个都那么多毛,但肯定比中国女人多很多。)
综上所述,印度美女并不多。但那少数的美女,却美得让人惊心动魄。
D. 印度女人少为什么印度还那么多人
“从印度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男:女=1000:927;首都地区的男:女=1000:819,富人区的男:女=1000:762。”
根据印度人口普查结果,截至 2001年3月1日0时,印度人口总数为10.2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6.7%,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并且还以每年2 000万的速度继续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算,到2018年或 202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造成印度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印度人传统上有“多子多福”的思想,让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事情。占印度人口83%以上的印度教徒认为,一个没有儿子的父亲是一生中最大的不幸,人死后必须有儿子举火焚尸,主持火葬,才能超脱地狱;若没有儿子举哀,死者不能升天。因此,不生儿子誓不罢休者大有人在。
第二,当今印度妇女的地位仍比较低下。虽然早在1961年印度政府就颁布了《禁止嫁妆法》,但嫁女送巨额嫁妆依然普遍。实际上,嫁妆的多少不仅决定新娘在夫家的地位,甚至决定了她个人的生命安危。新娘因嫁妆不够丰厚而遭夫家打骂的事可谓“见怪不怪”,严重的甚至会被活活烧死,男方则可另娶。印度教经典明文规定,女子结婚5年内若不能生育儿子,丈夫有权再娶一妻。所以,在印度只生女儿的妻子会受到怎样的歧视,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早婚早育严重,婴儿死亡率高。印度人口基数大,育龄人口多,历来“多产成习”,加之全国1/3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造成婴儿死亡率偏高,因此人们认为只有多生,婴儿成活率才高。另外,印度的早婚也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50%以上的姑娘不到18岁就成婚,结果形成一个典型的过早、过频、过多的生育模式;大约33%的已婚妇女生育间隔不到2年,这也是婴儿死亡率高的一个原因。
第四,避孕措施不力,计划生育工具供不应求也是造成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现在,印度1.68亿对夫妻中只有44%采取了有效的避孕措施。印度大约74%的农村人口由于交通和通讯不便,而得不到生育保健和基本保健设施的帮助。失控的人口犹如一匹奔跑的野马,极大地冲击着印度经济的发展。
第五,文盲比重大,教育普及不够。尽管印度为使国民受教育作了许多努力,如目前已有高等院校6 000多所,但是印度54%的人口没有文化。没能提供充足的受教育机会,破坏了旨在使人口增长放慢速度的努力。使女性受教育是降低人口出生率的关键。
E. 印度和中国是邻居,为何嫁入中国的印度女人却很少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很久很久之前的印度说起,当时这个国家还是在战争经常发生的地方,很多国家都想入侵这个国家的地盘,因为这里的物质都很优秀,是想得到这里,而印度却是和我们当时国家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有多远呢。
因为战争失败更要被人瞧不起,最高中心的人都非常喜欢喜欢国家一些高贵的人,而我们当时拍出去的大都是商人,要知道在当时的印度商人也是最低贱的位置。
F. 世界上有多少女的
全球65亿人口 这是今年才预测达到的 而女性只占48-49% 就是一半不到
具体点无法查证
1980年人口在2亿以上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和苏联,占世界人口50%。
人口在0.4-2亿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日尔爾利亚、墨西哥、联邦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越南、菲律宾、泰国、土耳其、埃及,占世界人口25%。
其余25%分布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世界上的陆地面积为14800万km2,以世界50亿人口计,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人。但是,世界上实际人口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按各国的平均数而论,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比较密集的孟加拉国为例,其人口密度为625人/平方千米(据1981年统计数字,下同);而国家比较小,全部国土中城市占重要地位或全部为城市的新加坡与摩纳哥为例,前者的人口密度为3953人/平方千米,后者为13757人/平方千米。再看人口少的国家或地区,如蒙古的人口密度约为1人/平方千米;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只有0.023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42.7平方千米才有1人。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它的面积达1400万平方千米,则是一个无固定居民的地区。我国人口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密度平均是104人/平方千米,密度最高的江苏为 600人/平方千米,密度最低的西藏只有1人/平方千米。以城市而论,北京市市区的人口密度为571人/平方千米(1985,下同),但各区县差别仍很大,如市内的宣武区,人口的密度达34140人/平方千米,而远郊的门头沟区则只有192人/平方千米。
我们可以从人口密度的分布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一般把人口的密度分为几个等级:
第一级 人口密集区 >100人/平方千米
第二级 人口中等区 25~100人/平方千米
第三级 人口稀少区 1~25人/平方千米
第四级 人口极稀区 <1人/平方千米
从世界人口密度图上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在亚洲,其中有日本、朝鲜、中国东部、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伊拉克南部、黎巴嫩、以色列、土耳其沿海地带;在非洲有尼罗河下游、非洲的西北、西南以及几内亚湾的沿海地区;在欧洲,除北欧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的东部地区以外,都属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在美洲主要是美国的东北部、巴西的东南部,以及阿根廷和乌拉圭沿拉普拉塔河的河口地区。人口密集地区的总面积约占世界陆地的1/6,而人口则占世界总人口的4/6。这些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是世界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同时,在我国,人口稀少地区的面积比人口密集地区大得多。世界上的每个大陆都有人口稀少的地区。总的分布范围集中在亚欧大陆的中部、北部,北美洲大陆的中部和北部,南美洲大陆的中部和南部,非洲大陆的撒哈拉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的西部及南极大陆。
从全球来看,亚洲人口最多,达26亿,占世界人口58%;大洋洲最少,只有0.23亿,仅占世界人口的0.5%;介于其间的为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按国家为单位来看,到1990年,超过一亿人口的国家有中国(11.3亿)、印度(8.5亿)、美国(2.5亿)、印度尼西亚(1.78亿)、巴西(1.5亿)、俄斯罗(1.47亿)、日本(1.23亿)、尼日尔爾利亚(1.15亿)、巴基斯坦(1.12亿)、孟加拉(1.06亿)。
必须指出,人口密度这一概念虽然现在应用得比较广泛,它把单位面积的人口数表现得相当清楚。但是,这一概念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它考虑的只是陆地土地的面积,并未考虑土地的质量与土地生产情况。以我国的情况来说,江苏人口的平均密度约为600人/平方千米,而西藏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人/平方千米。从数字上看,会认为西藏人口稀少,江苏人口过密,同时,也会想到西藏土地在供养人口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其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西藏地区是海拔平均4000米的高原和山地,耕地只限狭窄的南部河谷地区等,实际耕地面积很有限;高原上的草场,由于干寒,产草量很低,单位面积的载畜量也很有限。相反,江苏位于长江入海处,有大片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开辟成的水网农田的生产力很高,所以有效的耕地面积远远超过西藏。因此,改用其他表示人口密度的方法,其中有:生理密度(physiological density)与农业密度(agric-ultural density)。而把前面以面积计的人口密度,称为人口的数学密度(arithmatic density)。
生理密度指适合于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这个数字反映了人口对生产食物的土地的需要和人口与食物的生产的关系。埃及的生理密度大体上是1475人/平方千米,而数学密度是42人/平方千米。日本的生理密度大体是2380人/平方千米,而数学密度是 315人/平方千米。这种差异反映出许多国家的国土大多是不适于农业的土地。
农业密度是一项表达人口与农业,特别是食物产量的关系比较密切的指标。它是表示一地区内总的农田数与农民数的比例。这个数字充分表现出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的效率。在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多采用机械,使用劳动力比较少,农业密度就低。农业密度低说明每个从事农业的人口能供养较多的非农业人口,说明可有更多的劳力从事其他产业。
农业密度与生理密度之间的差异可从表2-1中反映出来。埃及与荷兰,两个国家的生理密度比较接近,但其农业密度差别较大,埃及比荷兰大6倍。这说明埃及与荷兰都缺乏耕地,但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荷兰要比埃及高得多。再从美国与日本两国的情况看,它们的生理密度相差悬殊,这说明美国的农业用地比日本大得多。而美国和日本的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差别,美国实行的是大规模,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大农场经营制,日本农业用地少,生理密度很高,实行的是兼业性的小农场制度,实施精耕细作。尽管机械化程度也有相当水平,总的说来还是不及美国,故其农业密度比美国高得多。
以上几种人口密度的指标所表示的都是一种静态的概念,它反映不出人口的动态的变化。其实,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婴儿出生,也有死亡,还有迁出、迁入的流动。所以单依靠人口密度的指标是不够的,还需用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以及年龄、性别金字塔等方法来表示,以反映各国家、各地区人口的动态变化。
G. 中国和印度做了几千年邻居,为何很少有印度女性嫁给中国男人
印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候的印度被我国称为"身毒",据说这个称呼,是当时音译过来的。自古代一来,印度就是许多国家想要争夺的地方,而我们中国与印度隔着一座喜马拉雅山,所以中国想要占领印度是十分艰难的。而对于印度的南面没有天然的障碍物,所以,一些国家就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习俗和语言毕竟不是那么广泛使用,所以对于印度的女人来说,学习都成了她们人生中很难的一件事,所以交流也成了一定的问题,还有就是对于印度的女孩子来说,并不能像有些国家的女人那样得到解放,印度女孩需要在家,而且有时候还会被沦为父母还债的工具,所以自己一点自由的权利都没有,更别说出门走走,走出国门到中国去,还有就是有时候她们也会被一些事情给蒙蔽了,觉得中国还没有他们国家富裕,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也就不是那么愿意嫁到中国了。
H. 印度女人那么漂亮,中国男人却很少娶,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中国人很少娶印度女人的原因。这中间的原因就有4点:
第一点,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审美和她们的审美观念不一样,他们印度常年比较热,皮肤因此变得比较黝黑,中国人更喜欢皮肤白皙一点的,身材高挑一点的,他们印度女人就光白皙这一点就没有满足中国人审美。
第二点,还有就是每个种族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印度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对宗教十分敬仰的,而这种现象在中国就没有这么浓厚的宗教信仰度。导致两国人民很难走到一起去。
第三点,其实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印度的习惯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习惯于在上厕所的时候不用纸巾,直接上手解决,而且据小编所知,他们好像吃饭也是用手的吧,这样的行为,小编光想想就无法接受,更别说一起生活了。
第四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他们印度人是由种族等级之分的,有高级与低级,她们都已嫁给高级姓种为骄傲,想来她们也不愿意嫁到别处去吧。
I. 印度是不是女人比较多
印度总人口为11.66亿。印度斯坦族占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女性占人口的30%。望采纳
附送印度美女大概只局限于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阶层,而又大多盛产于北印度。
最早的时候雅利安人入侵了印度,并统治了北方。将印度棕色人土着统统赶到了南方。并确立了种姓制度,以防止白人雅利安血统与土着血统通婚。同时又对土着的贵族,进行联姻。他们亦成为婆罗门和刹帝利。
土着就被驯服到了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体系内了。但对新的入侵者肯定没辙,历史上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突厥,蒙古人都先后入侵印度。因此印度的婆罗门和刹帝利,都肯定混合了这些入侵者的血统。
所以北印度人能同时呈现白人和亚洲人的特征。相比白人皮肤更细腻,不会那么容易衰老。相比亚洲人又更五官立体。大眼睛长睫毛的电眼美女特别多。
我们印度电影看到的美女,大多都是北印度人。同时又都是贵族或中产阶级。世袭职业的稳固,养尊处优,当然盛产美女帅哥了。
最近看了1994年的印度老电影,希里黛玉主演的。
点击看大图
J. 印度姑娘大量涌入中国,是因为什么目的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已经被打破。为了谋求人类利益的共同体发展,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趋于融合共存发展。好的文化和思想总是会被别的文化所以吸收和借鉴,而不少糟粕文化也在时代的进程中被舍弃。近年来,出现了印度女子大量涌入中国的现象。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国的风土人情也成为了世界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印度为中国的邻国,要说这些印度姑娘来中国旅游,倒也不足为奇。但是有不少印度女子进入中国后,便选择了与中国男子结婚成家。
中国这种平等的家庭文化正是印度所缺失的,不少印度女子十分向往中国的家庭生活,因此在如今外交开放的情况下这些印度女子大量涌入中国,为的是寻得一位中国好夫婿。这样一来,印度女子的涌入解决了中国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但是这种大量中国男子与外国女子结合的现象,对于未来的中国社会是否利大于弊呢?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