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西方世界是怎么知道印度的

西方世界是怎么知道印度的

发布时间:2022-05-17 01:34:09

Ⅰ 西方文明对印度影响

从文化和地理上看,印度不是西方国家,即使他们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从地理上说,东方国家包括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的音乐、服装、社会规范、道德价值观、传统习惯一直接近东方世界。
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每个人都应该自食其力。在这方面,印度更接近东方世界,集体主义的意义更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一个大家庭的概念。
印度建筑与其他被视为东方文化的国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习俗和文化也往往比西方更接近东方。
由于美国和其他主要欧洲强国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在印度大多数城市都存在着一种西化的现象,但印度现在是,将来也将是一个东方国家。

Ⅱ 西方国家为什么一直捧印度

西方国家之所以这么吹捧印度,主要还是为了拉拢印度抗衡中国。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国际势力的急剧变革,因此很多国家都不想让中国顺利崛起,所以就想方设法的给中国使各种各样的绊子。而印度作为中国周边的一个大国拥有几乎和中国一样的人口,虽然现在的国内生产力远远不及中国,但是其实国内的生产爆发力是要远远强于中国的,因为印度拥有比中国更年轻的人口结构,因为种族制度的疏忽导致印度经济发展缓慢,而这种半死不活的印度一方面不会成为西方国家的威胁,一方面还可以抗衡来自中国的发展。而且中国和印度因为历史原因一直都是纷争不断,特别是各种各样的边界冲突和摩擦可能会随时导致两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之所以这么喜欢印度,因为印度在国际市场上一直都是冤大头。印度这个国家有大国病但是却没有大国命,自己国家的军事发展能力非常薄弱所以大量的先进武器都需要直接从西方进口。而印度这种穷兵犊武的方式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热烈追捧,为了获取更多的军事利益,他们一般都会将自己本国淘汰的武器装备卖给印度。

Ⅲ 为什么西方国家都追捧印度

首先,从政治经济实力上来看,印度却是是南亚次大陆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领土占南亚总量71.4%,虽然小于中国,但可利用面积不在中国之下。经济上是全球十大经济体之一,人口世界第二,而且随时可能超过中国。军事上保持着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之一,且拥有核武器……

其次,从外交上看印度也占有得天独厚地位。虽然被英国殖民侵略了几百年,但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现代化,由于印度种姓制度的残余思想依旧存在,统治者往往美化殖民侵略。加上二战中并非主战场,极少受战争波及,且与英美等过是盟友。这样,印度和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关系也不错!

再次,西方国家为了应对“中国威胁”,大力支持印度发展对抗势力。只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与西方国家有冲突,西方国家一方面以印度作为战略据点遏制中国发展,另一方面向印度大肆出售军火,借机发财!

最后,西方国家青睐印度庞大的市场和雄厚的发展潜力。印度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软件、医药制造等尖端科技也处于世界前列,加上印度基础设施薄弱,给西方国家在印度投资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大家应该还记得1962年的那场中印战争,中国虽然打赢了印度,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收复了失地。但在西方大国,以及西方国家拉拢的一大批小国的抵制下,最终放弃了战争的主动权,主动撤退!印度不应该把中国先礼后兵的国策视为软弱可欺,要知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道理!

Ⅳ 为什么西方国家看好印度,和印度是一家,原来同根同源

印度自身的金融体系被西方资本渗透太多,只要稍不留意,就会被西方资本敲打,所以,印度也是孙悟空飞不出如来的五指山
举个例子,美联储连续加息3,4次了,印度每次都是风声鹤唳,更有莫迪总理宣布废除“大额纸币”的壮举,此举确实遏制了印度的外汇储备外流,同时也揭露了印度金融系统的脆弱,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50%以上掌握在别人手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相信大家已经不言而喻了。

Ⅳ “印度”这个概念是不是西方人提出来的

作者:何赟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4772659/answer/60163822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印度的“民族国家”概念应该是形成于19世纪中叶至后半页的一段时间内。这实际上是兴起于孟加拉地区的印度文艺界,以及印度教复兴运动等一系列近代思潮发展的结果。尔后形成的“印度性”(Hintva)等概念,以及在此刺激下形成的印度穆斯林独立建国的运动——也就是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治啦。
印度人的所谓“民族性”自觉之前,从葡萄牙人第一次“殖民”印度,到1857印度成为英国属地,在西方人视角下的印度从模糊的地理概念越来越具象化,但基本上无论是具象的空间范围还是抽象的文化属性,“India”是西方建构出来的概念。

关于“印度”这个词怎么来的,之前有一篇答案简单写过两句:
印度的名字是来自 India 还是印度教的 Hin? - 印度文化
在讨论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时,一旦涉及译名,问题就大大的对不对?我曾经有概念不统一无法进行讨论的偏执,后来发现概念的统一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这恰恰是语言的局限呀。所以,理解一个名字时,它的溯源很重要。
“印度”这个词从中国的古典、西方的记录和印度自身的文化传承上理所当然的都具备不同的内涵以及外延,我们讨论的时候不该全都混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零碎的知识无法解释你的问题。
从西北方向来的外来民族来到了印度河流域,当地人用印度河的名字称呼这片土地。这才有了“Sindhu”。
写作“Sindhu”及其各种变形(Hind-、Ind-)的印度的概念在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后13世纪前后的时间里,完全就是外来民族对从兴都库什山(Hinkush)到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及德干北部的广袤地区的地理称呼。这个词不代表某一个国家,也不代表某单独一个民族或社群。
这个词的起源就是印度河,最初来到印度河流域的波斯人(前6世纪中叶)将印度河以东的土地和人唤作“Ind”,后来希腊人称之味“Indikoi”,再后来的穆斯林把这片土地命名为“al-Hind”。中间还有无数的变迁,但是这个“印度”的地理空间是不断扩大的。
至于这段时间这个词是如何变化的,比鲁尼(Al-Biruni)的印度志里面有详细的解释。
随后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才有了这个词今天的模样。
所以,你的问题是:
“印度”这个概念是不是西方人提出来的?是不是在近代以前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而非国家概念?
是的,你是对的。
“印度”这个词的外延拓展成为一支民族、一种宗教、一个国家、一脉文化,多半是西方印度学学者与印度本土社会改革家建构的东西。哈哈,因为那个时代民族、国家、宗教这些词的涵义本来就是一种西式启蒙的产物呀。
印度教徒(Hinism)用“Hin”称呼自己,动辄就说印度教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其实这个词真正指向整个次大陆上的这种宗教不过是近代才开始有的事儿。
---
印度这个词本身就是印度历史发展的体现,统一却割裂。
印度的名字是外来人给的,永远都是在非本土语言的语境下这个概念才能讨论。“India”这个词你在印度本土任何一种本土语言里都找不到,所以这个概念只能是西方认知的产物。下次,我们讨论一下“婆罗多”(भारत)的概念,也许能更好的理解古代印度文化对自己的身份认知。

Ⅵ 西方人寻找印度的历程,西方人为什么发现了美洲大陆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属于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圣萨尔瓦多便是救世主的意思,这个救世主拯救了刚刚兴起的欧洲,但是也许在改变历史的同时,也给其他大洲带去了灾难。
之后,他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阿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虎禒港溉蕃防歌狮攻饯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多数欧洲人知道的大陆。但是,在命名上这块大陆却用了证实它是欧洲人所未知大陆这种情况的人的名字命了名:阿美利加洲。哥伦布并不是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新大陆”狭义上对哥伦布和西方人是“新大陆”,对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来说并不是新大陆,他们早在4万年前就已经到达美洲大陆,大约是在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不管是那个哥伦布还是其他西方人登上的美洲大陆,都不是“首先发现”,在他们来之前这里不仅有几千万的居民。美洲土着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有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重要意义。哥伦布的发现对世界却产生了当时人所料想不到的巨大影响,也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Ⅶ 为何西方认为印度并不可怕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大国崛起和发展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接连崛起。还有二战后的新兴国家的崛起,都堪称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从国家的崛起来说,虽然大部分的大国崛起,都能带来国际势力的改变,带来国际的深刻调整和分配。尤其是对于西方来说,那是尤其害怕大国的崛起,因为这必然使得西方的力量此消彼长,这也是西方对大国崛起那么防范的主要原因了。但是这个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印度,为何西方认为印度并不可怕?根本原因只有一条。



西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知道印度成不了气候,因为印度没有成为大国和强国的力量。而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延续,而且在古代都是世界强国,强悍无比,主导世界。所以中国的崛起,才是震动世界的事情,才是影响巨大的,西方很是害怕的。

Ⅷ 上世纪90年代,西方对印度的什么感兴趣

西方对印度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很感兴趣,拍摄了以印度为题材的电影,此时期有《湿婆神之舞》和《太阳神》,在外国票房成功之后又引进到了印度。《湿婆神之舞》表现了阿西尔特尔和一个寺院舞女的爱情,女主角由法国女演员扮演;《太阳神》反映了寺院的生活,被英国观众和报刊认为是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优秀的印度故事电影。

电影在印度受到欢迎是有群众基础的,此前传统民间的消闲方式都已经没落,普通民众没受过教育,电影适应了民众的需求。1901年10月孟买的福拉姆吉·考瓦斯吉学院放映了《基督传》,巴尔吉正是看到了这部电影受到了启发拍摄了印度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故事片《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并于1913年5月3日于皇冠影院放映,印度电影才算正式诞生。

巴尔吉在欧洲受过西方文明洗礼的石刻家,结合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印度神话故事,巴尔吉拍摄的全部电影均取材于印度的神话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并取材于印度本土文化取材于印度人民熟悉的故事印度光荣的历史,唤醒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电影配上了英语和印地语的解说字幕,便于人们观看,不仅是在孟买等大城市,甚至在加尔各答、浦那、苏尔特等边远城市也放映了并受到热烈欢迎。巴尔吉致力于拍摄民族电影,在海报中宣传:"题材选自印度神话故事,富有教育意义,由印度本土拍摄,投入巨额资金,具有印度特色,拍摄了圣城贝拿勒斯的实景,印度的观众一定会赞赏这部电影。"

帕坦卡尔三友电影公司由帕坦卡尔和两个好友组建而成,拍摄了《什里亚尔国王》、《贾米尼》和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改编而成的《罗摩的流放》三部商业电影,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

经过扩建,在巴尔吉的电影公司基础上形成了印度斯坦电影制片公司,在纳西克制片孟买销售,拍摄了一系列卖座的电影。取材于印度神话的《克里希纳的诞生》,电影讲述了克里希纳的诞生以及杀死恶魔坎斯等情节,制片人巴尔吉和扮演克里希纳儿时的巴尔吉的小女儿曼达基尼获得了亚历山大里亚电影公司和特罗尔城塔果尔授予的金质奖章。

1919年,拍摄了神话剧《克里希纳大神的童年》,讲述了克里希纳儿时杀死卡利耶毒蛇的故事;《拯救阿希丽雅》讲述了忠贞的阿希丽雅向罗摩施礼而得到了解救;《乌夏的梦幻》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阿尼鲁特劫走乌夏公主的爱情故事,三部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期巴尔吉写了《舞台》借以讽刺戏剧和电影节的内幕。

1919年,印度南部电影中心马德拉斯也开始了电影的拍摄。马德拉斯的纳特拉吉·穆达利耶尔拍摄了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电影《谋杀基切克》,电影讲述了隐居山村的班库族五兄弟之一的皮姆为了保护妻子杀死舅父的故事。马德拉斯的《邮报》评价其为:"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十分细腻动人,吸引了很多观众",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杰姆拉吉·弗拉姆吉·马登创办了马登电影公司,拍摄了电影《忠诚的苏尔达斯》,电影表现了中世纪受人尊敬的盲诗人,剧中妻子莫钦塔尼由女演员高赫尔扮演,反映了印度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习俗,在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Ⅸ 印度自称世界第三与东南亚霸主,为何西方却从未感到威胁

这是因为印度并没有建立起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导致现在印度依然是一个农业化半工业化国家。再加上印度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军工体系,使得印度的军事武器生产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从印度每年向西方国家大量进口武器装备,就可以看出印度自己国产的武器根本就不合格。再加上印度有着非常多的社会问题,所以西方国家从来也没有感觉有任何的威胁。

还有一点就是印度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使得它不能生产一些非常重要的高科技产品。这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强有力的竞争力。因为一旦掌握不了核心科技的话,会使得在国际竞争中远远落后于对手。

阅读全文

与西方世界是怎么知道印度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去意大利劳工怎么申请 浏览:589
印度血檀木哪里产的 浏览:817
中国中部38师在哪里 浏览:983
中国男足对伊朗哪个台 浏览:47
中国古代印尼叫什么 浏览:739
伊朗新年是什么时间 浏览:468
丹顶鹤在中国哪里越冬 浏览:219
伊朗石油怎么运输到中国 浏览:433
二战意大利美国哪个更强 浏览:19
建行在越南取钱手续费多少 浏览:448
抄底伊朗什么意思 浏览:52
中国移动语音如何设置 浏览:15
英国什么时候实行炮舰政策 浏览:943
ems寄到印尼多少钱 浏览:593
为什么要去印尼盾国家打工 浏览:100
中国电信怎么看电视 浏览:864
印尼的果冻果是什么 浏览:684
1885年英国什么报纸停刊了 浏览:563
在北京申请英国t4签证要多久 浏览:10
劳森为什么来中国了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