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家对印度人有什么看法
被远古文化耽误了、活在古老的荣耀里出不来了
㈡ 为什么印度人属于白种人,站在一起还没我们白
对于印度人的皮肤,大多都是黑色或者是黄色,按照肤色来说,确实如此,但是印度人确实地地道道的白种人,看清楚,是白种人,白种人和白人是两种意思,有些人的皮肤很白,但有可能是黄种人甚至是黑人,当然白种人的皮肤也并不一定都是雪白雪白的颜色,也有黑色和黄色的,人种相同,但是肤色各不相同,千万不要把这个弄混了。
那么印度人既然是白种人,为什么大多数印度人却没有我们中国人白?这个就要从印度人的起源来看了,印度人最早是居住在黑海和里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约在距今4000多年前迁往今日的印度半岛,由于印度处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很多时候都处于干旱,风吹日晒,使皮肤变得干燥,温度还高,日光照射强度很强,所以经历这几千年的变化,皮肤一点一点的变黑,再加上印度原先是一片殖民地,居住着很多黑人,他们的后代使印度人的肤色不在白皙,所以大部分印度人的皮肤没有我们中国人的皮肤白。
㈢ 印度华裔竟说自己是印度人,如何看待他的说法
她是有中国血统的印度人,没有错!1962年中印边界也发生过类似情况,两个国家不友好了,发生冲突了,在印度的华裔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把所有华人抓进监狱(大约6000人),最多囚禁22个月,冲突结束,两国和好,华裔也要离开印度,印度华裔就这待遇,什么房子、什么车、什么财产你都带不走!
也得理解这个印度华裔,她生在印度、长在印度,她就是印度人,两个国家的问题,她不应该遭受不公平对待!
总结:她愿意是哪国人就是哪国人,在印度就得说自己是印度人,要么如今这形式她在印度活不下去,远方的我们祝福你,在印度好好生活,希望世界和平,我们都是一家人,没有歧视、没有看不起,我相信这种情况很快就会过去,加油,她说她是印度人,或许就跟我一直认为我是黑龙江人一样,无论在哪安家,在哪生活,我都是黑龙江的!
㈣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是怎样的为什么印度人会有这样的时间观念
如果一个印度人告诉你:马上来,那估计会在十分钟后来;要是告诉你十分钟后,你可以去洗个澡,两个小时后回来,要是告诉你一个小时后,估计这一天不行了,需要明天了。这样的印度人太不守时了,也太没有时间观念。
很多去过印度的人都认为印度人没有时间观念。其实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只是不紧迫,在他们的意识中,时间虽然有意义,但是没有力量。甚至印度人将自己看的非常渺小,人生的这一个过程变成微不足道尘埃的瞬间,所以印度人认为人这一生想改变世界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曾经说:“印度没有历史。这是很深刻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观念,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生存环境决定,还有就是宗教。
生存环境决定这样不难理解,印度生存环境在热带,亚热带,这样个位置的生活的民族都没有温带、寒带生活的人有时间观念,主要是粮食生产决定的,在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粮食的印度,很多人躺着就能等到天上掉下椰子、掉下芒果,没有像温带的生产方式,没有时间观念,就没有产量,播种错过十天半个月,就可能秋天没有好的收成,来年就会挨饿,这样能不注重时间观念吗。
印度教时间观念影响到了教徒人世间的时间观念,印度教教徒接受的是非常长的宗教时间观念,这与中国人注重历史时间的观念不同。中国人记录历史,印度人记录宗教。在印度人眼中,人的一生时间只不过是一个“神年”的1/4左右,也即一个神年的一个季节,又何必那么在意人世间几个小时的时间呢!从宗教时间来看,人世间的1000年也不过是几个神年,对不注重历史时间的印度人来说,《沙恭达罗》的作者其出生年月差上1000个“人世年”没什么关系,只不过3个“神年”嘛!
除了每天的祈祷花去大部分的时间之外,印度教的时间观念对印度人也有影响。
印度教对时间的看法是这样的:时空是循环的,每一次循环称作一次“劫波”,约为432000万个世俗年。每次“劫波”又分为十四个“期”,每一“期”终了,宇宙再生。这和中国人常说“在劫难逃”有点接近。当今世界处于第七个期,每一期划成七十一个“大间歇”,每一次“大歇间”分为四个“时期”,各“时期”分别包括4800个、3600个、2400个和1200个“神年”,每一“神年”相当于人世360年。中国人也常说,“天上方一日,人间已多年”,这种“天上时间”和“人间时间”的差别同印度教“神年”和“人世年”的说法有着雷同的地方。
这下明白了印度的时间观念了吧,其实印度的时间观念,就是“神一样的时间”。而印度的时间观念,形成也算久远,尽管历史进入现代文明,但一时间印度人改变时间观念还需要时间,在历史上印度的时间观念,早就有记载,也算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
中国的古籍里面早有记载。公元1415年(永乐十三年),郑和宝船抵达古里。古里国王派其头目和能书会算并被称为称为哲地米纳的人即官牙人(牙人,即中间人),来与明朝特使相会,磋商交易之事,先择某日打价(谈判价格)。至日,将带去的丝绸等货物逐一议价、协定合同,合掌牙人(即合同签字者)言某日交易,与众手中拍一掌,或贵或贱,不再改变。然后哲地富户携宝石、珍珠、珊瑚等来看,其议价非一日能定,快则一月,迟则两三月
。从中国古籍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古印度商人交易的习惯,中国商船带去的丝绸可以在一天内定价,并由牙人(即负责人)击掌约定;而作为交易的印度商品却极难定价——“快则一月,迟则两三月”。看来中国古人早已经领教了以拖延迟缓为特点的“印度时间”。从交易的物品来看,中国以丝绸为主,而古印度人的货物多种多样,而且多属于“私人”物品,所以极难确定价格,时间自然也就很长。
印度人的“神时”观使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极为恒久漫长,而“自省”的空间观念又使其特别注重具体的细节和思考,过于注重微观的考虑。这种独特的时空观培养了印度人独特的思维,这种思维可以称之为“葡萄式”思维。这种思维是这样的: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可以放在一起谈,可以杂糅在一起;时间是可逆的,对于印度人来讲,古代的事就是现代的事,现代的事在古代也可以发生。
1981年,为了参加印度的国庆庆典,印度人用牛车运载米格战斗机;在这件事上,印度人考虑的不是牛车运送战斗机所花费的时间,而是事情这样做是否在理论上可行。
印度电视剧没有主要线索,在情节上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件事居然糅合在一起讲,这并不是印度编导水平有问题,而是和印度人“葡萄式”的思维习惯有关。可以把印度的电视连续剧比作一串葡萄,每一集都是一颗葡萄,但每颗葡萄之间除了外形和味道差不多外,情节上少有联系。
印度文化中的“时间观念”是印度人引以自豪的部分,他们看的长远。这种长远不但仔细考虑了事情的细节,而是他们认为看到了事物的终极意义,知晓了整体。
西方只考虑五年、十年,最多二十年;印度则主要从时间是无限的这一角度来考虑问题。当然,我不是说印度今天已经在这么考虑问题,只是说必须从这种角度来观察问题”。印度人总觉得他们已经看透了过去和未来,已经洞悉了所有历史上和未来的真理,他们考虑问题比其他国家的人深远。印度人经常喜欢说一些过头的话。从文化传统上来理解,这是印度人独特的特点。如果他们预测未来50年印度经济会超越中国,他们不认为那是将来的事,他们会说:“中国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印度人要超越你们了。”这就是印度人来源的自信。
㈤ 印度人为什么总给人一种很奇葩的感觉
我相信大家对印度人的印象不是很好,很多人觉得印度人很奇葩,所以很多人不是很喜欢印度人。印度这个国家也很乱,很多人都不愿意在印度去,印度这个国家等级深严,之前看新闻发现印度妇女很惨,所以对印度的印象并不好。为什么印度这么奇葩呢?我们就来看看吧。
我反正一直对印度人没有好感,所以我一直不喜欢印度人。
㈥ 说说你对印度人的印象
印度作为亚洲的第一人口增长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从我电视剧了解中的印度,可以看到他们的社会财富分配极不均匀,贫富差距非常的大。下面谈谈我眼中的印度人的是怎么样的。
其实,虽然印度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我真的觉得印度人的某些生活习惯我很难理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去越南去日本等过旅游,但是却很少选择去印度的。
㈦ 你对印度的民族有怎样的认识
印度民族的定义是很模糊的,印度国家的主体民族一般认为是印度斯坦族,占总人口的40%以上。但还存在许多其他民族,着名的如锡克族,阿萨姆族,泰米尔族等等。
㈧ 中国人为何把印度人称作阿三,这个称呼是如何来的呢
其实“印度阿三”这个称呼在现在并不常听见,但是这个称呼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要叫印度人叫“阿三”呢?
还有一种据说最为靠谱的说法,因为学习过英语的印度人习惯被别人称为“sir”,上海人又有一种习惯,在称呼前加个“阿”,所以有了“阿sir”,叫着叫着就成了“阿三”。
㈨ “印第安人”和“印度人”的翻译都是Indian么如何区分
印第安人和印度人的翻译都是Indian,区别是:虽然Indian这个词既可以指“印度人”,也可以指“印第安人”。但是在美洲土着人使用这个词时,多少会有些冒犯。所以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时候,Indian更倾向于理解为为“印度人”。
用Native American表示印第安人(土着人),用Indian American表示来自印度的人是一种更合适的说法,因为不会造成混淆。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故事。然而,哥伦布却从未承认发现了新大陆,而是一直认为那里是印度,并称为Indios(西班牙语)。因此,美洲土着人被称为土着印第安人(Native Indians),尽管他们既不属于印度,也不属于印度次大陆。
人们强调对全球土着居民不使用“印第安人”一词,然而在19世纪早期出现了另一个用来指代印第安土着的术语,那就是美洲印第安人。当地人也被称为红印第安人(Red Indians),但由于颜色出现在画面中,使这种称呼非常有贬义,所以没有被广泛接受。
㈩ 印度的文化水平如何为什么很多事情感觉不能理解
印度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奇葩事太多了,各种各样中国文化难以去理解的社会现象。造成难以理解的原因,主要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关!
印度的一些民俗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印度教形成的,而且延续至今。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宗教的影响,比如印度苦行僧,他们常常把自己打扮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视自己的身体为罪孽的载体,是臭皮囊,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享受人间至苦,方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多次轮回之后,他们就会进入天堂……
比如印度恒河,这条世界上最脏的河流,被他们当成“圣河”与“母亲河”,每个印度人都渴望到恒河沐浴一次,能够洗尽人间的罪孽,喝上一口“福水”,就能够延年益寿。如果能够在恒河“圣地”寿终正寝,对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事。
这就是宗教的魅力,用中国的文化思想,很难去理解印度人的这些行为。但是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是非常“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