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蒙古,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胜地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胜地有阿格拉的泰姬陵、圣城瓦拉纳西、孟买印度门
蒙古国:位于东亚中俄之间,是个内陆国,旅游资源匮乏。旅游胜地有乌拉巴托大汗纪念馆、杭爱山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分为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西伯利亚),名胜有圣彼得堡冬宫、莫斯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以及海参崴、伯力、海兰泡等中俄边界城市
2. 蒙古与印度
当时蒙古帝国分裂后~应该在元朝末年~
巴布尔是成吉思汗(母系)和帖木儿(父系)的后裔,是蒙古化的突厥人。“莫卧儿”即是“蒙古”的意思。巴布尔生于中亚的大宛,11岁继承父亲的王位,在中亚锡尔河上游称王,成功挫败了来自四方的吞并阴谋,但最终被乌兹别克人打败,并逐住中亚,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巴布尔被迫放弃重建帖木尔帝国的理想,1504年,趁阿富汗内乱之际,他率领300名部下攻入阿富汗,建立喀布尔为首都的国家。1525年,巴布尔率军进攻印度。1526年,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败由易卜拉欣·洛提国王统帅的德里素丹国军队,易卜拉欣·洛提阵亡。在征服过程中,巴布尔创造了奇迹,他以12000人的部队打败了印度的10万大军。巴布尔攻取德里,并于4月27日在大清真寺的礼拜仪式上,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以德里作为他的新首都,结束了德里素丹国在印度320年的统治,建立莫卧儿帝国。1527年,莫卧儿军队与以梅瓦尔的拉那·桑伽为首的拉其普特同盟在亚格拉以西的坎奴村进行决战,拉其普特同盟战败。1530年,巴布尔在亚格拉驾崩,其子胡马雍继位为莫卧儿皇帝。
3. 为什么战无不胜的蒙古国没有吞并自己身边的印度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各部落最终实现了统一,他是世界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十分广阔,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着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尽管这个帝国十分庞大,但有一点是令人疑惑的,蒙古的铁骑征战到了欧洲,唯独没有侵占离自己较近的印度国。这不得不引起他人的注意。胸怀大志的成吉思汗怎么可能放弃征伐一个离自己近而又富有的帝国呢?历史上有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而战象和战马的配合就更是天衣无缝,象马并肩作战,由象开道,战马就能冲锋陷阵;而有了马冲锋,象就可以冲杀践踏。根据印度文献记载,当时印度的部队包括四种,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才是马兵、战车兵、步兵。可见印度是将象兵放到了制胜的地位。如果两军交战,蒙古骑兵很可能要遭遇象战,蒙古骑兵将很难应付,这一点成吉思汗的后代就尝到了印度象兵的苦果。
1397年,成吉思汗的后代帖木儿决定完成先祖的大业,排除众议发兵印度。他先命令其孙贾汗吉率领三万骑兵作为远征军的先锋队,贾汗吉在1397年成功渡过印度河,并于1398年5月攻占了木尔坦。随后,帖木儿亲率十万远征军,横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了喀布尔。1398年9月,帖木儿特意选择了当年扎兰丁过河的同一地点渡过印度河,意为完成成吉思汗未完之事业。帖木儿与贾汗吉会师索特里粟河,然后继续前进,一路上所向无敌,直到遭遇了印度的象兵。
当时印度军派出了120头战象,每头象的背上背负一个战楼,楼内有战士12~14人不等,他们以箭为武器,处在几米高的战象上可以居高临下地从战楼中向脚下和远方的敌人发箭。印度军的这种作战方法蒙古人从未见过。
蒙古军队的战马见到这等庞然大物,任凭怎么鞭打也不上前。顿时军中一片混乱,象背战楼里的箭如雨飞,蒙古骑兵死伤不少,不得不马上回头撤退。帖木儿见识到了战象的威力,他的进军计划遂被这种庞然大物打乱了。尽管之后他想出了用火攻的方式来制伏象群,但之前的战斗在蒙古骑兵中已留下了阴影。所以说如果当初成吉思汗的骑兵强行攻进印度也势必会遭遇象战,那对于已十分疲倦的蒙古骑兵是不是致命的就不知道了。
没有人知道蒙古骑兵要是强行攻进了印度,历史将怎样续写,但最后成吉思汗决定从印度撤军,从而保住了蒙古军的主要力量,大元王朝最终得以在东方屹立才是真正的史实!
4. 连蒙古人都拿其没辙的古印度,究竟有多强大
古印度其实实力也是比较强悍的,当时蒙古军队曾经多次去攻打印度都没有获得战争的胜利。由此就可以看出当时古印度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虽然当时古印度的军事实力,如果和中国进行比较的话,明显是中国略高一筹,但是同样古印度的军队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作战方法。
第2个原因就是当时印度的军队有着独有的特点,他们使用的是象群作战。要知道大象对于这些骑兵来说,本身就是有着不小的震慑力的。所以如果把大象当成是作战工具的话,那么一定程度也对蒙古军队造成震慑作用,也就影响到了整个蒙古军队的发挥。很多蒙古士兵到达印度之后,都没有办法适应当地的气候,开始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这也进一步削弱了蒙古军队的战斗力。
5. 印度的面积和蒙古的面积哪个更大
印度的面积更大,印度国土面积为2974700平方公里,通常是指的是陆地面积计算的,包括印度领土面积、辖区内岛屿面积、印度内陆中的湖泊面识,不包含领海面积。印度面积2974700平方公里,通常也写成2974700平方千米、297.47万平方公里2974700000000平方米;蒙古是一个小国家,面积45万平方公里。
6. 罗马帝国、希腊帝国、蒙古帝国、阿拉伯帝国、印度帝国、印加帝国哪些国家是世界上曾经最强大的国家
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帝国:罗马帝国(疆域东达不列颠南部,整个欧洲大陆,撒哈拉以北的非洲,地中海变成内陆湖,包括两河流域的西亚)。
中国的汉唐清三朝,疆域最大南至交趾(越南),北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北海),西至包括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的广大中亚地区,东至朝鲜半岛,现在中国也不算小了丢了蒙古得了西藏(西藏在历史上只有清代才纳入版图,但从不驻军)。
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包括北非的埃及,欧洲的整个巴尔干半岛,包括现在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巴勒斯坦,印度,阿富汗,中亚五国,沙特的中西亚)。盛极而衰,一朝就灭亡了,国家被手下将领四分五裂,包括托勒密的埃及,卡桑德的希腊,还有叙利亚,波斯。。。。。。
蒙古帝国,采用分封制度,以中国元朝为宗主国,铁木真长子术赤的钦察汗国(俄罗斯),次子窝阔台帝国(包括新疆的西域地区),三子察合台帝国(中亚南部,印度北部),伊尔汗国(两河流域的西亚,兵锋至埃及被马木留克骑兵击败所止)。除了伊尔汗国和元朝一直交好外其它2个汗国从忽必烈开始就不服元朝宗主权,甚至一度交兵。元朝后期这些国家有的被所压迫民族推翻,有的内战又四分五裂成无数小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就是一个)。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后退至蒙古建立北元,又发生内战,甚至统治者都不是铁木真的黄金家族,最后一个蒙古黄金家族的汗被后金所杀。
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王朝(疆域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的伊比利亚半岛,整个北非,除了西伯利亚,中国印度外的整个亚洲大陆),哈里发是默罕默德的继承者,它的境遇和亚历山大帝国一样,政治不稳定,被四分五裂的倭玛雅王朝和法蒂玛王朝取代。
奥斯曼帝国,突 厥人建立,包括希腊的巴尔干半岛,北非东部(埃及和突尼斯,利比亚一部分),包括两河流域的西亚。和当时自称蒙古帝国继承者的中亚的突 厥 化的帖木儿帝国接壤。
还有俄罗斯帝国,大家都知道就不介绍了。希腊从来都没有帝国,一直是以相同文化的城邦所组成,后期以雅典为首的提洛联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桑联盟之间的战争摧毁了希腊文明,从此沦为亚历山大,罗马,拜占庭,奥斯曼的附庸。印度只有在莫卧儿帝国时期才长期统一过,这中统一也很牵强,地方王公势力很大,莫卧儿帝国的疆域也没现在印度大。印加只有秘鲁等一两个南美国家这么大,实在称不上什么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就是现在的墨西哥,论实力和统一前的秦国不能比。
民主是西方文明的一个特例,是以希腊文明和罗马共和国时期孕育,在当今发扬光大,其它文明没有民主这个概念!!!
7. 横扫欧亚大陆的几十万蒙古骑兵,为何没有能征服印度大陆
总的来说,根本上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军事原因。
虽然蒙古大军能征善战,灭金、灭宋、征服欧亚这些战绩都说明了蒙古这个游牧国家的强大。但是并不就代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是无敌的。
首先,印度大陆离元朝实在是太远,并且水路众多,补给线过长的同时还补给艰难。
不过,欧洲离亚洲岂不是更远?为什么欧洲都能征服呢?
这就要说到影响蒙古人战力的重点了:蒙古战力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他们有着冷兵器时代所向披靡的战法:骑射。
由于身负巨大战争功勋的忽必烈与受蒙古贵族拥护的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蒙古分裂成了四大汗国,直到1294年铁穆耳即位才成功合并,承认了天可汗地位。
对外军队征战乏力,对内政事治理不利、政权更迭。这些原因使得蒙古自顾无暇,又何谈继续对外扩张呢?
8. 蒙古国和印度,哪个文化习俗和中国差别更大
你好!从历史学上来说,蒙古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印度的文化习俗和中国差别更大。
蒙古国,在元朝统一了中国的时候,蒙古就划进了中国的版图,明朝以后,虽说是蒙古国统一了,但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又将蒙古国收回来了,一直到1946年蒙古国的独立。从上述这些事情来说,蒙古国的文化习俗和中国差别不大。
印度、中国、埃及、巴比伦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这四大文明古国,各有各的文明文化、各有各的风俗习惯,他们都有着不同的传承。所以说,印度相比蒙古国来说,和中国的文化习俗差别更大。
9. 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哪一个实力更强有什么证据
13世纪,蒙古帝国崛起之后,摧枯拉朽的席卷欧亚大陆,铁骑之下灭国无数,很多都是被分分钟灭国,但这里面有两个国家非常特别,坚持的时间特别长,即南宋与古印度。其中,蒙古征服南宋用了50余年,征服古印度却用了300余年,那么这意味着古印度比中国南宋更强?
总而言之,印度有印度的优势,南宋有南宋的坚韧,通过蒙古征服这两者的时间,很难判断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10. 中国与蒙古,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日本相比,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我国的地理优势有一下四点:
1、海陆兼备
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样的海陆位置,再加上西高东低的地势,就使我国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深受
海洋影响,雨量丰沣,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有利;同时,广阔的海洋也为我国发展海上交通,加强同各国人民
的友好往来,以及发展各种海洋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气候带多
当北方的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南方的海南岛已经是春耕时节了,而南海诸岛更是一片盛夏景象。我国
东西相距52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东西两端的时差在4小时以上。当松花江上将近中午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
阳光初照的早晨。
3、物产丰富,无需进口
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在热带。这样的纬度位置
既适于人类生活,又使温带、亚热带的各种动植物在我国都能繁殖生长,给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4、邻国多
我国有漫长的国界线,陆上疆界长达两万多千米,与15个国家为邻,东邻朝鲜,南有越南、老挝和缅甸,北
有俄罗斯和蒙古,西北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西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我国东面和东南面濒临海洋,有绵长的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
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
另外,从战略上讲,我国有着很深的战略纵深,是很多邻国或者敌国想战而不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