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红楼梦什么意思

印度红楼梦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5-18 10:27:00

① “红楼梦”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位居“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首。一般认为全书前八十回由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成。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鸿篇巨制,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伟大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② 红楼梦是什么意思

红楼是封建王朝都会中皇家的居所,也就是皇宫、朝堂及皇家内苑。就《红楼梦》书名的寓意而言,她暗喻北京城。因为北京城是元朝、明朝、清朝三大王朝的都会。梦——就是皇帝、皇族、或统治阶层治国安邦的统治理念;换句话说也就是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红楼梦》一书是华夏五千余年诸多朝代皇家、王权轶谜的浓缩,她的目的是通过读书解谜的方式,让太子或新皇帝掌握皇权历史,丰富自己的统治经验,使得自己的王朝能够固本不朽、世袭万年。但此梦不长,到干隆皇帝正式刊行了《红楼梦》后,又继统了六个皇帝,清王朝就土崩瓦解了。同时也结束了近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

③ 红楼梦的含义

  1. 意思是说,整部小说写的就是红楼一梦。“红楼”和“朱门”一样,是古代王侯贵族住宅的代称。不言而喻,“红楼梦”就是说红楼贵族的显赫无非南柯一梦。
    红在古代代表“女儿”,即女性;楼是深闺大宅;
    红楼是指住在深闺大宅中的女性,多指官宦人家的小姐。
    有一段脂批曰:“所
    谓‘好知青冢骷髅骨,便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

  2. 老红学家周汝昌认为红楼”一词源于唐诗,可追溯到韦庄的“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红楼”专指富家女儿的金闺绣阁。

  3. 至于《红楼梦》,本是太虚幻境中警幻所演之曲名,古代的“红楼”是指富豪权贵人家妇女所居的华丽楼宇,如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就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梦”则是“本书主旨”之所在,在提纲挈领的《红楼梦引子》中,作者就明确指出要演出“悲金悼玉”之“梦”,所以梦觉主人序中说:“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以为此名总其全部,最为切中题旨。

  4.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知道。

④ 红楼梦的含义是什么

《红楼梦》的含义深远浩瀚,是皇家的一部网络全书;主要以皇家的谜语贯通全书。其中的人物、故事、诗词、曲赋、书名乃至作者和评论者等都是以谜的形式出现。满族的老人称猜谜语叫“猜梦”或者叫“破闷儿”,这样联系《红楼梦》,书名就可以理解为《皇家之梦》、《皇家之谜》、《皇权之谜》。更哲理一点可深解为《统治者之梦》、《上层建筑之谜》。“红楼”当理解为——帝王的居所——皇家内苑。
书中的贾府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皇家的凝缩;贾宝玉和十二钗是历代帝王及后妃的化身;四大家族是统一过中原或掌过权的、中国四大前强民族——汉回满蒙的影射。近三百年的读者和研究者之所以没有“解出其中味”,就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意识到作者地“痴行”——将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和后妃贵嫔纠结在一起同台演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为故乡。------”
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没有认识到《红楼梦》的题旨——皇权政治,这是全书的纲谜。纲谜不确立,其他的目谜之解都将是空穴来风,来去匆匆。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围绕着皇权政治这一主题,《红楼梦》的第一首诗(一首偈谜)我们就可以猜出她的谜底。这是一个双重谜底,皇帝在位的时候,是御玺;皇帝死后是他的陵碑。有人说《红楼梦》是“一树千枝”、“伏脉千里”,这是千真万确的。要看懂《红楼梦》,解准其中谜,必须得涉猎中国的二十五史及优秀的野史文章及资料。不要畏葸,不要怕难。解出一个谜或者出成果的时候,您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希望您成为喜爱《红楼梦》人的朋友!

⑤ 红楼梦讲的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从这部文学作品问世以来,就有人专门研究它。而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这部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因此这部作品是对女性的讴歌;有人说它展现了一个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这个家族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它预示了封建社会灭亡的命运;有人说书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他身上已有了民主思想的萌芽……。其实这部书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

作者开宗明义,在第一回中就指出,“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英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木质,修成个女儿身,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断之意。恰近日神英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书中又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到人间去了却此案。”

看来,书中虽人物众多,但主要人物只有宝玉、黛玉。其他人物只是“勾出来”“陪他们了结此案的”;书中虽事情繁杂,但主线明了,即宝、黛的爱情故事,也就是还泪之说。作者紧扣此主线,展开情节。

一、神安排了书中人物命运

书中多次提到一僧、一道,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场戏剧,那么这一僧、一道则是幕后导演。这“僧”即茫茫大士,这“道”即渺渺真人。是这两位神仙把这些人带到人间,安排了他们的出生。书中写道,这两位神仙结伴游玩,一日来到大荒山青埂峰下,见到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正在自怨自叹,原来这玉是早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女娲随便弃在青埂峰下。因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于是变成个扇坠形的美玉。两位神仙将玉托在手中见其晶莹可爱,决定镌上几个字,带他到人间“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经历一番。于是神英侍者口衔此玉下世投胎,即宝玉。

绛珠仙子则安排在一个江南的书香之家出生,即黛玉。而黛玉的母亲又是宝玉的姑妈,两人为姑表兄妹。黛玉幼年失去母亲,后父亲也病逝,投靠外祖母,与宝玉会合。书中另一重要人物宝钗,其母又是宝玉的姨妈,两人为姨表姐弟。因近日皇上征集仕宦名家之女充实内宫,为上京待选,遂上了京城,住在姨妈(宝玉母亲)家,也进了贾府。从此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会合,演出了一场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故事。

神仙不但安排了人物的出生,还安排了人物的性格。因绛珠仙子要“还泪”,所以黛玉一定要是个爱哭的女孩,因此安排她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孤苦伶仃,又体弱多病,这都为爱哭奠定了基础。黛玉是个袅娜俊美、风流聪慧的姑娘;宝钗则生得肌肤丰泽、艳丽妩媚。一个敏感多疑,一个豁达随意。

神仙还安排了人物的矛盾,宝钗幼时,家里来了个癫头和尚,送给一把金锁,上面镌上了八个字:“不弃不离,芳龄永继”,与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正好是一对,而且和尚一再叮嘱,此锁要像护身符,时时配带在身上,并说“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婚。”这为金玉良缘埋下伏笔。

神仙安排的十分有序,而且合情合理。此后两位神仙也化作一僧一道来到了人间,而且每到关键时刻就出现,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二、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绛珠仙草为草木;宝玉的玉曾是当年女娲为补苍天而炼的七彩石,“木石前盟”即指宝黛爱情。

宝玉与黛玉一见如故,书中写的很精彩:黛玉一见宝玉,吃了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与此同时,宝玉则喊了出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此两人情同手足,“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耳鬓斯磨,十分亲密。但好景不长,不久又来了个薛宝钗,此人只比宝玉大一岁,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善解人意,做事迎合贾母的心愿,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加上宝钗的母亲刚到贾府就把和尚关于金佩玉的话散布出去,暗示大家:宝玉和宝钗才是天设地造的一双,他们的婚姻才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互不相容。宝玉从小就不喜欢他出生时,口中衔的这块玉,曾当众摔过多次。还有一次宝钗到怡红院看望宝玉,宝玉正睡中觉,宝钗看枕边的刺绣十分精美,就顺手绣起来,忽听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顿时愣住。还有一次,黛玉的贴身丫头紫鹃和宝玉说了一句玩话“林姑娘今秋或明春就要回苏州老家”,宝玉一听,“便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呆呆的,失去了灵性,直像个木头人”,贾府上下忙成一片,哭成一团。直到见到紫鹃,宝玉才“哇”一声大哭起来,当众抓住紫鹃不放,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只要听说“林”字,就大闹起来“不得了,林家的人接她们来了,快打出去!”并对紫鹃说“活着咱们一起活;死了咱们一起化灰化烟。”这一闹,无疑是把他们的爱情展现给了贾府所有的人。

⑥ 《红楼梦》为何叫红楼梦

第一,首先解释“红楼”的含义。红在古代代表“女儿”,即女性;楼是深闺大宅;红楼是指住在深闺大宅中的女性,多指官宦人家的小姐。有一段脂批曰:“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便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

第二,红楼与朱楼是近义词。古代的“红楼”是指富豪权贵人家妇女所居的华丽楼宇,如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就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而杜甫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从字面上理解,红楼即朱门,都是富贵家庭的代名词,作者借用到书中也未可知。

其三,红楼与青楼是反义词。“青楼”原来的意思是用青漆粉饰之楼,是一般比较华丽的屋宇,主指帝王之居,有时也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但由于华丽的屋宇与艳丽奢华的生活有关,不知不觉间,青楼的意思发生了偏指,开始与娼妓发生关联。

第四,影射封建王朝的命运。尽管作品中始终未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但从情节中我们可推断出,或者是写明末时期,或者是写清王朝时期,或者作者把明清时期混成一排来写,但绝对不会是写别的朝代。

然而,大家知道,明朝、清朝的都城都是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故宫总体上建筑的基调是红色的。也就是作者虽然明写红楼女子的命运,实际上,作者影射的是当时封建王朝的历史命运。

其实,作者通篇大量运用了隐语,就是为了避开时代的文字钳制。从题目角度看,作者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总之,作者只是在书中提出了“红楼梦”这个概念,而最初没有用这个作为书名,完全是为了“将真事隐去,借通灵之说”的缘故。但大浪淘金,作者的良苦用心终究被后人所理解,并最终通用了《红楼梦》这个作者想用而没用的题目,想作者如果地下有知,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6)印度红楼梦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红楼梦》成书过程的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干隆初年到干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 。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当年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

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参考资料1:网络:红楼梦

参考资料2:人民网:从《红楼梦》译名说起

⑦ 璎珞是什么意思

简介: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又称缨络、华鬘。
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唐代时,被爱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进,变成了项饰。它形制比较大,在项饰中最显华贵。比如《红楼梦》里一开头写宝玉出场时,就都戴着只“金螭璎珞圈”,璎珞上自然是挂着他的寄名锁和“通灵宝玉”,宝钗也有一个金璎珞圈,所缀金锁上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吉谶,可有三生石前的旧因缘恒于宝玉心间,金玉良缘到底还是成了作茧自缚。
另外,璎珞还有美玉的意思!

⑧ 红楼梦 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 是什么意思?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红楼”?这是唐代诗人特用语,专指当时高层人家妇女的住处,文化境界的闺门绣户,世上美好的地方。中国那种具有民族色彩的两层建筑:雕梁画柱,朱栏、珠帘,美极了。既然红楼是女子住的地方,而英文译本却译成Red Mansion。朱门、朱邪就是富贵大官僚家,这就把重点从女性的暗示整个移给了男人。这个朱门、朱邪,就是男人做官、做宦,做威、做福,做权、做势的地方,这个译文整个失掉了“红楼梦” 三个字的意味。
《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曲》。“金钗”、“裙钗”原是古代对妇女的指代,而“金陵十二钗”则是《红楼梦》对书中十二个风灵神秀的青年女性的总称。这套曲子出现在全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为“指引迷津”特命十二个舞女演唱给他听的。这套曲子对书中十二个贵族女性的思想性格和身世命运所作的提纲挈领的介绍,在《红楼梦》的整个悲剧构思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红楼梦》人物当中,薛宝钗和林黛玉是两个对立的典型。她们之间围绕着与贾宝玉的婚姻恋爱产生的矛盾纠葛,也就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对立,是构成全书情节的基本线索之一。但这矛盾所具有的丰富社会内容和深刻悲剧因素,却远非通常的“三角关系”所能比拟。
薛宝钗是一个特殊的悲剧人物。照理说,她“德言工貌”样样俱全,才智也出众,是封建淑女的典范,而“罕言寡语”、“安分随时”的处世哲学,也使她与那样的环境、社会绝无冲突,相反倒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机会。所谓“金玉良缘”,之说虽是出于癞头和尚冥冥之中的安排,实则反映出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为迫使宝玉尽心“正务”,读书上进,以便继承祖业而在婚姻问题上作出的抉择。曲中称薛宝钗为“山中高士晶莹雪”,就是以“雪”“薛”的谐音暗喻她的冷漠和超然,书中还多次以“冷香丸”、“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等隐喻来强调她性格的这一特点,我们读到金钏投井,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及抄检大观园等震撼人心的章节时,不难发现她超乎常人的冷静以至冷酷。她对贾宝玉并非全无感情,但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却大相径庭。因此,“金玉良缘”对他们来说,只是一杯没有爱情的苦酒。尽管薛宝钗能克尽妇道,象传说中的孟光那样“举案齐眉”,几近完美,但贾宝玉仍不能忘情于悲凄而逝的林黛玉,最后怀着不平之意撒手出家,而薛宝钗也不免在孤寂冷落中抱恨终身。薛宝钗的悲剧很难引起人们的同情,却自有其发人深思之处。
林黛玉是曹雪芹下笔最用心。着墨最多的人物,也是在戏中最能博得大家同情、喜爱、痛哭的人物.恋爱中的林黛玉终日以泪洗面,这不能仅仅责备她是“小性儿爱恼”。固然,在爱情萌生的初期,贾宝玉“爱博而心劳”,林黛玉却执着而深沉,愈斟情重,以至于求全责备,这种性格的差异曾引起一些误会和风波。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真挚的爱情有悖于那个时代陈腐的道德观念。苦于无法表白,他们只能以“囫囵不解语”相互试探,“一个在潇湘馆迎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一旦宝玉“诉肺腑”,剖白心曲,误会也随之冰释,他们的性格冲突就让位于第二个更深刻的冲突,即他们的爱情与环境、社会的尖锐冲突了。这时黛玉深感“虽素日和睦,终有嫌疑”,沉重郁抑之情反日甚一日,其间虽有紫鹃为促成他们婚姻进行过勇敢地努力,宝玉也为此激成“痴迷”,但主宰着他们婚姻的贾母等人依然无动于衷。这种状况反过来又发展了黛玉忧郁清怨的性格,终于泪尽而亡。
王熙凤是书中刻划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而这些特点都与她的悲剧有关。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又一度协理宁国府主持秦可卿丧事,集贾府家政大权于一身。在管理家政上她精明强干,不惮辛劳,既威重令行,又巧于应酬,获得了贾母等的宠爱和信任,竭力支撑着这个华阀世家的“虚体面”,“假排场”,但也因此成为家族中房族、长幼、主奴等复杂矛盾的纠结点,使她力拙心劳,四面树敌,上不见赏于翁姑,中不见爱于夫婿,下不见重于奴仆。另一方面,她身上又集中了剥削阶级冷酷贪婪的本质特征,不顾“旧家规矩”,也不信“阴司报应”。人们不会原谅她“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的狠毒作为,也很难忘记她素昔营私捣鬼的种种勾当,而“毒设相思局”、“大闹宁国府”等事,既暴露这个家族的糜烂腐败,又加剧了它内部勾心斗角的纷争。这样,王熙凤就处在一种奇特的矛盾地位:她在费尽心机支撑贾府摇摇欲坠的大厦,又在挖空心思动摇它的基础,最终又与这个腐朽的家族同归于尽。“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被脂批认为是“警拔之句”,就在于它通过王熙凤的典型形象,准确精炼地概括出这一类人悲剧命运咎由自取的特点,至今仍能给人启示。
除了上面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气质性格,各自不同的身分地位,各自不同的遭际归宿。她们的形象从不同的侧面丰富着“红颜薄命”的社会内容,引起人们长久的同情、喟叹与争论,成为一个个具有美学意义,同时又包括深刻历史内容的命题。 就拿贾探春、史湘云和贾迎春来说吧,她们外貌、气质的差异是一望可知的,但在时代的“风刀霜剑”面前,却都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探春浑名叫“玫瑰花”,在大观园诸女性中以干练、刚强和决断着称,又因系庶出而格外自尊,这些性格特色,在她代理家政,锐意改革中显得十分突出。尽管她在激愤中曾对家族关系作过一针见血的揭露:“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其实倒是她对家族命运最为关切和焦虑的。但她的归宿,却是在家族败亡之后只身远嫁。
绰号“二木头”的迎春的命运自然不问可知了。她怯懦无能,遇事退缩,只求清静自保,最后被昏愦刚愎的父亲贾赦嫁给了、或者不如说是卖给了孙绍祖,“准折”五千两借银。她是贾府姊妹中最先死于非命的。她的悲剧结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贾府没落的趋势。迎春等人安于待命,任人摆布,没有追求,也没有抗争,这也是贾府中许多女孩子身上潜藏的悲剧因素。
元春贵为皇妃,曾为衰微的贾府带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短暂繁兴,但她出现在为省亲兴建的大观园时,却是“默默叹息”,“满眼垂泪”。她把深宫称为“不得见人的去处”,又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终无意趣”,道尽了满腹幽怨。曹雪芹把她列入“薄命司”,含蓄地对封建君权进行了批判。李纨青春丧偶,唯知奉亲养子,“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她把自己的青春以至心灵都默默地埋葬在“三从四德”的闺范之中,终于盼得孤子成立,“母以子贵”,她也能坐享荣华了,这正是封建社会大加旌奖的楷模表率。
妙玉和惜春都皈依了佛门,性情也都乖僻。不过妙玉是因“舍身消灾”自幼出家,她的孤标傲世很大程度是出于对世俗社会肮脏现实的不满,也因此不为世容,最后被污浊黑暗的社会吞噬。而惜春却是从宁国府卑污环境中产生出来的畸形儿,怪僻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她的“看破红尘”,不过是出于对现实的绝望,遁入空门,更是消极的逃避。但她的结局,也未必胜过三个姐姐。据脂批说,她最终沦落到“缁衣乞食”的境地。程高续书写她在紫鹃伏侍下仍在“家道复初”的大观园内修行,显然是有乖原意的。妙玉、惜春的悲剧结局,说明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中是无处逃遁的。
贾巧姐和秦可卿,是书中着笔较少的两个人。暗示贾珍与她乱伦是整个贾府败亡的起因,但作者后来删去了这个情节,并且改塑了秦氏的形象。巧姐的故事应该和刘姥姥有很大关系,她在贾府破败,凤姐病亡后,被亲属拐卖,后来刘姥姥救援收养了她,在农村纺绩耕作,自食其力,走上了一条新的生活道路。
大家知道,《红楼梦》的结构艺术是以严整缜密见长的。为了使书中众多的人物和线索能够迅速展开并活跃起来,曹雪芹将前五回的篇幅主要用于勾勒轮廓、交代人物、点染背景。通过前四回的描写,读者已初步把握了贾府的全貌、重要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而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观看的十二钗“簿册”,则从纵横两个方面加强了全书结构的整体性。横的方面,它扩展了前几回介绍的主要人物范围,补充了湘云、妙玉、巧姐等人物,并突出了这些人物的性格、身世、命运,形成一份主要人物表。纵的方面,它提动着宝、黛、钗悲剧和贾府衰亡这两条全书的基本线索,以强烈的暗示揭开了悲剧的序幕,并与书里其他部分中人物命运的隐喻征兆互相映照,成为整部作品悲剧主题的基本旋律,这就使读者不致在即将铺写到的大观园里秀丽繁华、欢声笑语的景象描写中错会了作者的命意。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提示手法和以往的古典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有所不同,它在结构上的功用显然得力于曹雪芹对当时戏剧艺术的借鉴和创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的《凡例》谈及全书题名时曾说:“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指出了它在作者总体构思中的重要地位。
曹雪芹在创作中耗尽心血、又遭遇到其他不幸,“书未成”即“泪尽而逝”,仅仅遗留下大约八十回遗稿,而这些遗稿,也还处在修改的过程之中,个别人物的结局作过重大更动,而曲文却未能作相应修订的缘故,例如秦可卿之死就是如此。通行本的后四十回,是由程伟元、高鹗续写的。客观说来,程高续书大体完成了曹雪芹的悲剧构思,力图按照原书的各种隐喻暗示来安排人物的结局,其中个别章节,例如“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还取得了不错的艺术效果。但由于他们的思想水平和审美趣味都远逊于曹雪芹,一些地方又有意歪曲了原意,尤其结尾写“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初’,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矣”,更是与原作精神“绝异”(鲁迅语)的败笔,很多读者和研究者是不满意的。为了更好地探索曹雪芹创作的原意,揭开“十二钗”悲剧结局之谜,不少研究者花费了很多精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例如有人认为《枉凝眉》曲中的结句,表明黛玉是在贾府抄没,宝玉被羁时日夜悲泣,终于在这年夏米死去。又如有人认为《世难容》曲中“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一句并非指妙玉沦落风尘遭遇不幸,而是说她“虽流落风尘”却“依然婞直如故”。但也有一些说法是出于对曲文只言片语的臆断,例如认为元春是在农民起义军进逼京都后被赐自尽,湘云是在烟花巷里突遇故夫,于床第之间相拥好合“虚脱而死”,等等。这些说法,显然是脱离了《红楼梦》的具体内容和人物整体形象、采取抉微索隐,断章取义的方法得出来的,恐怕绝大多数读者都难以接受。

⑨ 红楼梦 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是皇权思想,希望太子们掌握皇权历史,多积累统治经验,将自家的皇权世袭万年、江山永固!

⑩ 红楼梦的大概意思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干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着之一。作者曹雪芹。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阅读全文

与印度红楼梦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有哪些气质女星 浏览:244
印度牛皮为什么这么便宜 浏览:502
印尼旅游注意什么时候 浏览:829
最火的越南童音是什么歌 浏览:379
孟买和伊朗什么关系 浏览:765
意大利青皮是什么 浏览:76
印尼的钱1000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129
伊朗为什么袭击石油设施 浏览:699
越南地下城现在怎么样 浏览:547
香港有多少人有英国户籍 浏览:674
伊朗藏红花什么水果 浏览:560
印度式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浏览:363
印尼选票为什么要人工数 浏览:538
越南什么时候盛行东风 浏览:482
意大利哪里买gucci 浏览:14
固安英国宫一期怎么走 浏览:534
英国爱它美奶粉价格是多少 浏览:119
印度用海南话怎么说 浏览:936
中国六十年代支援越南多少物资 浏览:927
为什么伊朗不能付款 浏览: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