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印度: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一项有关中国与印度市场比较的调查报告,文中指出尽管两个市场有相似之处,而且在推行经济自由化和改革方面,两国均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中国是处于领先地位。
《经济学人》杂志这份“印度和中国专题调查”的作者西蒙·朗(Simon Long)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优胜于印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起步较早,此外,在为贫穷阶层提供教育和卫生保健,以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方面,中国比印度作出更多的努力。两者相比之下,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更多,因此也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中印两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失业、地区差异和农民贫困都是首要的经济问题。两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如何防止环境污染也是重要的课题。西蒙·朗在调查报告中认为,印度需要学习中国的经济模式。
印度经济发展被超越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才超过印度。此后,两国经济均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印度GDP每年平均增长5.6%,在1991至2003年每年平均增长5.8%。中国的增长幅度相当,但其起点更高,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GDP增长平均每年为9.3%,在1991至2003年则为9.7%。
由于印度人口增长较快,两国的人均GDP差距便更大。在1990至2003年期间,中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长8.5%,而印度为4%。2003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1,100美元,而印度仅为530美元,换算为人均购买力后,中国比印度富裕70%。
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印的差别更加明显。1990年,中国占世界出口和进口的份额分别为1.9%和1.6%。到2003年,中国占世界出口和进口的份额增至5.8%和5.3%。去年,中国的双向贸易增长36%,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然而,印度的双向贸易额还不到世界总额的1%。
由于经济迅速增长,中国的贫困水平显着下降。在1981至2001年期间,中国日收入低于1美元的人数大约减少4亿。在1977和2000年期间,印度贫困人数减少6,900万。现在,35%的印度人日收入低于1美元,而17%的中国人日收入低于1美元。
世界看好中国经济
导致中印两国经济增长速度有别的主因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去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600亿美元,是印度的12倍。中国对外国投资者有两大吸引力:巨大的潜在国内市场和便利的出口环境。
据一家跨国公司估算,中国可支配消费收入的人口达3亿人,这远远多于印度的5,000万人。此外,中国拥有优越的基础设施,例如它的高速公路总长3万公里,是印度的10倍。同时,中国每1,000人拥有的移动和固线电话数量是印度的6倍。
印度的优势仍然是其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和法律、机构和金融市场等“软基础设施”。在高端市场上,印度有大量英语流利的技术人才,而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中国工人则在基础教育方面有很大优势。
随着更多外国投资者青睐中国,有利投资者的合作项目日益增长,中国加入WTO也令其经济活动自由化进程比印度快得多。
工业和农业
尽管印度有知名的IT专长和繁荣的外包产业,但这与广大群众并不相干。整个IT行业大约只有100万名从业人员,其产值仅占印度GDP的4%。西蒙·朗认为,印度制造业增长速度远低于服务业,而且提供很少就业机会,这是令人担忧的现象。2002年,印度制造业只吸纳了620万劳动人口,而中国制造业却有1.6亿名从业人员,中国已经成功地变成了世界工厂。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这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为新的乡镇企业输送数千万员工。印度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奇迹,但是它仍需努力令农民从农场转往工厂工作。
目前,印度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而中国农村人口占60%。中印两国面临着同样的农业问题:生产率低、农场规模小、农民在改进生产方面作投入的能力有限。
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
事实上,中国和印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虽然印度可能以中国为标准衡量其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但中国是以美国为比较对象。另外,中国与印度的关系正在变化。目前,两国外交关系十分友好,并且双边贸易繁荣。西蒙·朗估计印度和中国将成为“竞争性合作伙伴”。印度担心中国可能取代它在IT服务和外包输出方面的领先地位,只需几年,中国就能够造就与印度数量相当的软件工程师和会说流利英语的大学毕业生。鉴于它在全球经济中的巨大影响,中国可能会取代印度这项毋容置疑的竞争优势。
更重要的是,印度是否能在出口型劳动密集制造业方面与中国分庭抗争。这是印度经济增长赶上中国在过去20年达到的水平的唯一途径。印度希望成为出口大国,但在发生重大变革之前,它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
在今后几年,中印两国都面临着解决地区差别的巨大挑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有助于决定它是否能够保持目前的高增长率。对印度来讲,这也将决定着它是否能够提高目前的增长速度。西蒙·朗指出,假如印度不着手第二度大刀阔斧的变革,它不可能达到中国的增长速度,更谈不上赶上中国的发展水平,这种改革目前看来不大可能,但并非绝不会发生。
资料:《经济学人》杂志
⑵ 生活很困难,没有收入,应该怎么解决
生活很困难,没有收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好自身的心态。
一时之间没有收入没关系,不妨静下心来好好的想一想,自己擅长的是什么,自己以后到底想要干什么,目标订好了就朝着目标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总会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切不可自暴自弃,那样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窘迫。
二、可以申请低保
低保是救助生活实在很困难家庭的,因此可以申请办理低保。但是申请办理低保是有许多条件规定的,不是凭生活实在困难就可以申请办理享受低保的。按规定不论任何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都必须符合低保条件规定才可以申请办理低保。所以可以但必须符合低保条件规定。
三、梳理自己的优势和资源,了解市场需求。
找到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吻合点。多尝试副业,能接触多少开源的方式就接触多少,然后重点筛选出跟个人能力兴趣相匹配的开源模式。
个人可以从事的工作种类:
1.写作
0 门槛0投入,就可以实现知识变现。这得益于互联网共享经济时代,有些女生擅长写鸡汤文,写成大咖,一年的收入比上市公司的CEO还多。
本人一直比较喜欢阅读和写作,多年来保持着阅读、摘抄、做笔记的习惯。去年年初开始在简书写作,写了10万多字,收获近300个喜欢,收到打赏近百元。后来收到几个平台邀约入驻,目前成为三个平台的签约作者,因此,单靠在家写文,现在收入每月就在2k+。
2.书法
因为本人字写的不错,略懂书法,在给孩子报兴趣班时,顺手签名被培训机构负责人相中,曾获得邀约教授书法。
现在书写在学生考试中比分越来越重,家长也意识到一手好字的重要性,因此书法课在未来大有可为。
由此可见,拥有一技之长实在是太必要了,分分钟有变现的可能。
3.烘培
如果你擅长烘培,可以在家做各种蛋糕、饼干、果酱,网上开微店销售。现在人们对食物的安全很是重视,纯手工制作不添加很受青睐。
我在微博就看到一位妈妈,每天在家全职带娃兼职做美食,然后摆拍配文字,图文并茂,既谋生了又谋爱,一副现世安好的模样,很让人羡慕。
4.化妆
如果你喜欢化妆,又通过相关培训学习,就可以做新娘跟妆,结婚当天跟随新娘补妆、化妆、盘头,一天收入绝对赶超上班族。
5.做菜
你擅长做美食,厨艺好,就可以预约做私房菜。这私人定制也是当今的一大热门。美食大v小怡就是靠这个起家的。时间自由灵活,收入不比星级饭店大厨少。
⑶ 打工赚不到钱,觉得这工打的没一点意思,总想逃回老家,可是逃回老家,也没有经济收入怎么办呢
如果你遇到特别难选择的事,你可以抛硬币决定,如果抛到人面像你就继续在外打工赚钱,如果抛到国徽面你就回老家。如果硬币你抛了了一次,还想抛第二次,你就知道你心底的答案。
你也说了,回老家短时间内也是没有经济收入了。所以我的建议是,你现在还是继续在外面打工赚钱吧,等你攒够一定的钱,条件够成熟了再考虑回老家发展。到时候回老家开一家小店,娶个媳妇,养个娃,生活就很简单美好了。
⑷ 如果没有收入怎么办
1.如果没有收入就做零申报处理;
2.长期零申报是不行的,税务部门会把你作为非正常户处理。
⑸ 印度目前的经济情况如何
印度目前的经济情况如何?其实我们判断印度的经济情况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官方公布的数据获取,同时还要利用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不管怎么说,印度第二季度GDP的暴跌都预示其经济状况不好,当然这还是他官方公布的数据,具体真实情况是否含有水分尚不得知,不过通过对它们每日疫情增长的严峻形势,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印度的经济情况完全取决于对疫情的控制,这就像带病工作,不仅没有效益还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首先要控制疫情,而控制疫情是需要经济实力的,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具体实力如何,还没有经过检验,这就像是一次大考,及格了才有资格谈论经济发展和恢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一个不拿人的性命当事的国家,经济再发达也是没有人性的。
对于印度来说,真实情况只有它们自己最清楚,而对于我们来说,处于人道主义当然希望他们的经济不受疫情影响,但是具体还要看他们自己的感受,只能默默地为他们祝福吧!希望他们能尽快控制疫情,重新上路,开启新的大国梦。
⑹ 印度驻华大使馆招聘中文翻译月薪4975元人民币,印度很穷吗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过日子,也就是挣点工资,为这些生活必需品买单。当然,如果工资有所剩余,再存一点钱,那就更好不过了。只不过,这种希望对于印度民众来说,真的太奢侈,不要说存钱,就是够吃已经不错了。为什么?因为挣得实在太少,完全不够花呀。
其实,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就明白了一个事实,印度挣得钱少是因为人工太便宜,廉价劳动力太多了。可能小项的消费确实很便宜,但真落实到住房这样的大事件时,普通月收入几百块的人家,根本就不可能提上生活目标的议程上去。所以,印度民众的幸福感,那才是真正的泡沫幸福呢,说破就破呀。
⑺ 对于因为他的政策而失去收入的印度人,莫迪该如何交代
禁止59款中国应用程序,导致很多人失去工作,印度政府没有任何交代!说是怕泄露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为什么印度这么害怕社交,可能是这个国家本身出了什么问题,印度人民也表示不理解,这APP你禁止了是啥意思,没有这个,不是还有其它的社交软件吗?能禁一时又禁不了一辈子,如果大家想用,还会想其它办法的,那些靠着直播赚钱的人,如今政府断了他们的路。
总结:虽然我不喜欢印度人,可是这种自焚式的方式让我有些心疼,你说自己啥也不是,就好好的呗,一天可任性了,我不,我就不,我就要跟你对着干,我就要看你不爽,算了,我们不在乎,你还是好好看着你们自己人吧,有一天人们没有工作了,没有生活来源了,饿的饿,饱的饱,我看你咋整,历史我读的通透,总有一天会有清醒的人,跟你老账新账一起算!
⑻ 为什么当今社会的贫富分化那么大有钱的人钱花不完,没钱的人饭都吃不上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城镇居民:
1、工资收入;
2、出租房屋、门面收入;
3、储蓄及投资金融产品收入;
4、自办企业收入;
5、低保收入。
农村村民:
1、出售自产农产品(包括粮食、菜蔬、家禽等);
2、出售劳动力收入(打短工或外出打工);
3、出售自制手工产品收入。
我认为产生贫富差距的还是教育问题!!不光是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也是巨大的.越发达的地方越吸引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变得更发达.越穷的地方越留不住人才也就越穷.
一个国家,是否能保持实力增长,要看他有多少人口得到了充分的教育。文盲国家能发展成世界强国,这根本是在说笑话。为了让最广大人民能读的起书,全国实施普遍义务制教育。这个义务制教育不是你有读书的义务,而是国家在教育上投入大量金钱,让适龄儿童可以免费上学,虽然从当时看,每年投入那么大笔金钱到教育中去,经济投入比例要下降,好象经济受到一定影响,可大批经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却成为国家经济潜在的收益来源。学校要办,老师工资不能少,教学仪器需要购买,学校校舍需要维修…怎么办?头脑灵活的官员想出来教育产业化一说,义务制教育也要收费了,学校经费不足之处,全由学生家长出。于是原本不用出钱就能读书,现在却要有小孩的家庭掏出大笔资金供孩子读书,偏僻农村农民家庭,在教育上投入与收入相比更是吓人。读个小学一年也要好几百元,要是上了中学,学费更是过千,大学学费过万。于是大学成了富人学校,学习好,没有钱是不能进入大学了。大学可以不读,这种教育产业化严重破坏了普遍义务制教育,城市里还好,父母双方只要有工作,咬紧牙关省吃俭用还能供小孩读书,农村怎么办?很多农村农民一年收入都不过几百来元,几百元的小学学费他们又如何交得起?就连借钱,也没地方借啊?小学还好说,中学学费对不少农民来说,更是天文数字,于是大批儿童失学回家。一方面只要是中国人,都要接受义务制教育,另外一方面却不问你是否有钱,学费一分钱也不能少的,在农村,看到儿童光着屁股拣柴火、放牛羊。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城乡百姓之间素质越拉越大,有钱的你是白痴大学也会收你,没钱的哪怕你是天才,连中学你也上不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到最后不出社会问题才有鬼了。
国家在前段时间出台了相关减免费政策.到了下边执行时就变了味道.学生报到时少交了钱,怎么办?少发书本,上到哪门课再叫你买哪本书.结果算下来比以前还要多花钱!!!!
以上仅代表个人浅见,希望抛砖引玉,见到更多朋友的宝贵见解.
⑼ 印度工资是多少
当下,印度人平均月工资25,112卢比,约合人民币3,650元。
⑽ 现在疫情无法上班,没有收入怎么办
疫情期间无法上班家庭没有收入这是很多人都面临着难题,对此我们也应该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那么面对这样的特殊时期家庭没有收入到底该怎么办呢?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帮助。疫情期间无法上班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我们一定需要保持好自身心态,千万不要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为国家添乱,好好利用空闲时间这样一定会让自己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