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有几个邦
印度划分为28个邦,6个联合属地(unionterritories),以及国家首都(新德里): 安得拉邦Andhra 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注:所谓的此邦不存在,是中国固有领土阿萨姆邦Assam 比哈尔邦Bihar 恰蒂斯加尔邦Chattisgarh 果阿Goa 古吉拉特邦Gujarat 哈里亚纳邦Haryana 喜马偕尔邦HimachalPradesh 查谟—克什米尔邦Jammu-Kashmir(与巴基斯坦、中国有领土纠纷) 恰尔康得邦Jharkand 卡纳塔克邦Karnataka 喀拉拉邦Kerala 中央邦MadhyaPradesh 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 曼尼普尔邦Manipur 梅加拉亚邦Meghalaya 米佐拉姆邦Mizoram 那加兰邦Nagaland 奥里萨邦Oriya 旁遮普邦Panjab 拉贾斯坦邦Rajasthan 锡金(参见锡金主权争议)Sikkim 泰米尔纳德邦TamilNa 特里普拉邦Tripura 乌塔兰契尔邦Uttaranchal 北方邦UttarPradesh 西孟加拉邦PimBngl 联合属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Andaman 昌迪加尔(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首府)Chandigarh 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Dadra/NagarHaveli 达曼—第乌Daman/Diu 本地治里Pondichéry 拉克沙群岛*Lakshadvip
❷ 世界九大文化圈
世界九大文化圈分别是: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
非洲文化圈、拉丁美洲文化圈、太平洋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
1、西欧文化圈
地区: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民族:日耳曼人。 宗教:基督教新教和罗马天主教。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2、东欧文化圈
地区:俄罗斯、东欧等地区。
民族:斯拉夫民族。
宗教:正东教。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3、东亚文化圈
地区: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
民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大和民族。
宗教:佛教、道教。
气候: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南亚文化圈
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区。
民族:多民族融合。 宗教: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宗教混杂。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5、东南亚文化圈
地区: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民族:多民族混杂。
宗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
6、伊斯兰文化圈
地区:中亚、西亚和北非等地区。
民族:阿拉伯民族。
宗教:伊斯兰教。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7、非洲文化圈
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民族:黑人民族。 宗教:原始宗教。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8、拉丁美洲文化圈
地区:墨西哥及以南的美洲地区。
民族:多民族混血。
宗教:天主教。
气候:高温多雨,多气候类型。
9、太平洋文化圈
地区:太平洋中各岛屿地区。
民族:棕色人种为主的各民族。
宗教:基督教和少部分原始宗教。
气候:热带和副热带气候。
(2)印度有哪些圈子扩展阅读:
区域的划分依据
提出区域文化性格概念,首先要将 “区域文化性 格”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予以确认。文化人类学家和文化地理学家们很早就将地球表面按文化类型划分为许许多多的文化区。
文化圈不仅限于一个地理空间范围,它在地理上不一定是连成一片的。世界各地可以同属一个文化圈,一个文化圈可以包括许多部族和民族,是一个民族群。
此外,“文化圈”还有多种划分法,如:按时代划分;按地区划分;按人种划分;按物质文化划分;按经济类型划分;按社会特征划分等等。
❸ 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啊拉伯文化圈、欧洲文化圈的面积
按照当地人民更容易达成的文化认同标准来划分的话,世界也可以被分为以下8大区域:
1、欧洲文明区,除了现有欧洲版图外,似乎应该把历史渊源很深的小亚细亚和南高加索包括进去。
2、阿拉伯文明区,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全部阿拉伯地区。
3、黑非洲文明区,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全部黑色人种国家和地区。
4、伊朗-印度文明区,包括在地缘和人文上紧密相关的从伊朗到印度次大陆的整个区域。
5、东方文明区,包括传统的东亚、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本来中亚和蒙古也可以单独划为阿尔泰文明区域的,但它们自身的文明发展不足,只能依附于相临的东方文明和伊朗-印度文明区域,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把它们划归东方文明区域似乎更恰当。
6、大洋州文明区。
7、北美盎格鲁文明区,包括美加两国。
8、拉丁美洲文明区,包括美加以外的美洲国家。
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中华文化圈。在东方文化圈中细分的话,可以把俄罗斯,蒙古,塔吉克斯坦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提取出来,分为阿尔泰文明。那么剩下的就是中华文化圈了。中华文化圈的范围包括,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东南亚。
还有就是印度文化圈。我认为,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的文化,这三种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叫做印度伊朗文化圈。
在楼主说到的这四种文化圈当中,从面积上来讲,
最大的就是中华文化圈。
最小的是印度伊朗文化圈。
❹ 印度分别有哪些民族
印度主要民族: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卢固族、泰米尔族、马拉地族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
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4)印度有哪些圈子扩展阅读;
印度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着。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
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
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
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❺ 作为印度最显赫的政治家族,尼赫鲁家族到底有多厉害
尼赫鲁家族是现代印度的“创始家族”,即使是泥腿的创立者也能立即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更不用说婆罗门出身的人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尼赫鲁家族天生就有影响力,婆罗门血统就是加持。
众所周知,印度的种姓制度根深蒂固。从高到低,它被分为婆罗门、萨特里、吠陀、苏德拉和不可接触的贱民。这种文化在历史上得到了高度强化。一旦打上烙印,就不容易褪色。它被称为世界上最严格的等级制度。
虽然目前印度废除了种姓制度,但这只是法律意义上的,其实后遗症还是很严重的。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一些生活富裕的高种姓印度人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强化了这种传统优势。
说到尼赫鲁家族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提到印度特殊的政治局势。老党“国大党”离不开尼赫鲁家族的呼吁。
遗憾的是,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党不得不面对印度新兴政党的政治挑战。
这是一个双向选择。这也是国大党的大力支持。尼赫鲁家族成员多次被从政治战线上推倒,执掌国大党和印度。
尼赫鲁家族的长期统治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印度最显赫的政治家族。那么它是如何实现大趋势的呢?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尼赫鲁家族的固有属性。在印度,只有他们的家庭才能跨越种姓制度、宗教文化、阶级利益等因素,才能代表全体印度人的利益。如果其他政治家族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他们就无法与他们竞争。
归根结底,尼赫鲁家族的“王朝政治”代表了印度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因此他们被选为统治者。当然,这个有光环的家庭也寄托着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的信仰,他们需要它。
❻ 印度文化圈的概述
印度文化圈主要位于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后者包括:缅甸、老挝、泰国和柬埔寨。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回教传入以前同样深受印度文化影响。另外还包括了几个印度洋岛屿国家、阿富汗和中国西南的西藏、云贵等非汉民族聚居的地区。同样位于东南亚的越南,云贵地区和广西壮族自治的壮族布依族白族地区,部分属于印度文化圈。地区内总人口达18亿。这些地区具有相似的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体系、建筑、音乐、宗教信仰(印度教和小乘佛教)等。
❼ 世界五大文化圈
世界五大文化圈简述
文化圈的是指以文化为主要特色,并且各个文化圈内都有一个核心地区,由其向四方扩展,使周遭的地区在文化上表现出共同的特质。
从对世界历史影响最深远的文化来说,学术界基本上一致公认,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起源先后主要有五大文化圈,即: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和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
详细资料看这里
http://tieba..com/f?kz=12503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