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是不是也有能力研制生产航空发动机的能力
印度航空自主能力差,啥都要依靠欧美,所以这是不正确的
㈡ 印度卡维利发动机与中国太行ws10相比哪个性能优越感觉有相似点,都像是本国的军工上的鸡肋。
航空发动机对一国相关产业的推动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能够有效推动技术发展,相关行业都会有好处,怎么能说是鸡肋呢?另外,一个项目是不是鸡肋,这个取决于人的决心,取决于计划的可行性。项目本身可行,且下定决心想要造出来,想要造好造好,那就不是鸡肋。
中国虽说长期仿制,但至少具备发动机的生产和研发基础,这一点上甩印度几条街。中国在“太行”项目上还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之前一直说可靠性不高,但现在不仅有样机,还已经小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了,可见其性能指标已经相当不错,否则是不会装备部队的,从可行性上说,中国给太行的指标并不很高,也就是美俄20年前的水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另外,中国在引入国外技术的时候也相当谨慎,没有说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找外国人,还是很注重自主研发的。
反观印度,研发发动机快30年了,“卡维利”,或者叫“卡弗里”,到现在也就几台样机,没人敢用。印度军方在研发思路上,不从基础做起,大力发展基础技术,只是专注于发动机本身,那就算这次成功了,以后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比如试车台,这就是研发发动机必须的,而印度没有高空试车台,必须求助俄罗斯,可见印度军方在航空发动机研发上根本就没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怎么能成功?另外,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一改再改,从最开始F404的水平,提高到后来EJ-200和M88的水平,那就远远超出印度可以做到的程度了,外国也不会全部提供技术,怎么能不失败?印度在武器研发上表现出的科学精神几乎可以忽略了,完全是想到哪儿做到哪儿,都不是鸡肋的问题,而是干脆就不该研发,自己作死···
㈢ 印度LCA战斗机的研发过程是什么样的
LCA机体的40%都采用了先进的复合材料,不仅有效地降低了飞机的自重和成本,而且加强了飞机在近距缠斗中对高过载的承受能力。机体复合材料、机载电子设备以及相应软件都具有抗雷击能力,这使得LCA能够实施全天候作战。
据印度航空发展局介绍,LCA正常起飞重量85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2080千米/小时,具备一定的隐身性能。在这里要指出的是LCA的外形并没有采用隐身设计,由于LCA机体极小,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进气道的“Y”型设计遮挡住涡轮叶片的因素使得LCA的拥有了所谓的“隐身性能”。
TD-1在班加罗尔进行地面测试,LCA的进气道对应于2080千米/小时的速度要求采用简单的不可调式,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翼面下的襟副翼动作装置的整流罩是如此的巨大LCA原定的动力装置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F404-GE-F2J3发动机。1999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美国停止向其提供发动机,因而LCA生产型将不得不采用本国研制的“卡韦里”涡轮风扇发动机,目前该发动机样机正在俄罗斯进行测试。
LCA的机身和机翼内都布置了油箱上,机翼和机腹下可以挂载1200升和800升的副油箱。值得一提的是LCA配有空中受油装置,为这种小飞机提高了续航力。据印度军方披露,适于在航母上起降的舰载型LCA也在试制进程中。
这架LCA模型展示了LCA的典型挂载方案,三具副油箱+四枚无制导炸弹+两枚自卫用空空导弹LCA两侧机翼下各有三个外挂点,机身下方也有一个外挂点。飞机还可外挂电子吊舱和侦察吊舱。
电子设备在现代化战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LCA所配备的“综合数字电子设备”是由设备系统,管理系统,推进系统、电气系统及飞行控制系统共同组成。其核心是一个LCA战斗机“32位任务计算机”,能够完成诸如飞行控制、机载设备自检等数据计算任务。任务计算机软件采用美国国防部Ada语言。
在1月4日首飞前数日,LCA在进行地面滑跑测试,LCA的精确导航及制导是通过“惯性导航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共同完成。该机装备有抗干扰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先进的电子对抗设施。电磁和电光接收机/干扰机等电子战设备,为飞机提供了必要的“软杀伤”能力。
LCA采用了玻璃座舱技术。气泡式座舱罩为驾驶员提供了绝佳的环视视野。两个多功能显示屏能向飞行员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在激烈的空战中,飞行员所需的重要数据能以高亮形式闪动在平视显示器上;“HOTAS-侧杆操纵”概念确保飞行员无须手离操纵杆,便可完成各项操作。
LCA的机载雷达很有特点,它是一部多功能雷达。它具有探测、追踪、地形回避和制导武器发射等功能。在计算机系统的处理下,扫描和追踪可同时进行,能够在瞬间锁定并攻击多个目标。多普勒脉冲使其具有俯视射击效果和地形绘制能力。地形测绘、频率捷变以及其他电子反干扰技术,令雷达系统完成能够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
1月4日,LCA首飞,起落架没收起,LCA的环境控制系统为驾驶员提供一个高度舒适的环境,同时向机载电子设备提供适度制冷;飞行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四余度数字式线传飞行控制系统,具备极佳的可靠性和灵敏性。印度军方宣称,驾驶LCA将是一件十分轻松惬意的事情……
印度LCA轻型战机印度军方已打算用LCA与俄制SU-30构成轻重结合的搭配。然而,按照目前的研制进度,这种造价不菲的印度国产战机,有可能面临还未正式就过时的尴尬境地。
继LCA之后的是MCA计划,从这幅印度航空发展局的三面图可以看出MCA才是名副其实的隐身战斗机,应用了矢量喷管,无垂尾。也许LCA只是一块铺路石。主要性能指标单座、单发全天候多功能战斗机。机种:通用型;海军型;双座教练机。
㈣ 印度卡佛里发动机比中国发动机怎么样
差太远了。
无论是设计指标、实际水准、工艺水平、国产化程度……乃至装机对象,都不在一个量级上。
卡佛里是中推;“太行”是大推。
卡佛里至今未达到装机试飞标准;太行已经小批量生产。
卡佛里尚未成功运用诸如高温合金、定向合金、单晶凝固叶片、复合材料机匣……等技术;太行已经部分或全部采用或试用了。
卡佛里的材料、工艺和生产技术,大量引进,成熟的不多;太行的材料则基本立足国内。
卡佛里的装机对象是LCA,飞机本身至今未定型不说,离设计确定都有很大距离;太行的装机对象是歼-10、歼-11等,不但基本成熟,甚至J-20都可能会采用其发展型号……
要论技术水平,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目前在世界上,基本排在美、欧(要整个算,单独一个国家没啥好说的)、俄,这三家后面,与乌克兰、日本等基本相当,但在一些型号和技术上,又有所领先,可算是第二集团的领头羊。
至于阿三国,则根本排不上号……
㈤ 印度整体不那么发达,为什么感觉航天技术很发达
印度一直在努力成为第四个实现登月的国家,在2019年的“月船2号”失败以后,印度又在2020年1月1日宣布启动“月船3号”计划。“月球3号”计划预计将在2021年实施,以便印度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与我国之后,第四个登陆月球的国家。事实上,印度的经济还很不发达,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整体工业实力也不强,但印度的航天技术能够排在世界前5名。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印度经济不发达,但经济总量很大;第二,印度一直有一个世界强国梦想;第三,印度在建国以后,学习苏联模式,对军工业与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投入很大。
1.印度经济不发达,但经济总量很大。以2018年为例,印度人均GDP只有不到2000美元,GDP总量却有2.73万亿美元,并连续5年取得了7%以上的高速增长。航天计划动辄就是几百亿美元的投入,能够支撑得起的国家并不多。严格地讲,航天技术与科学技术水平有关,更与经济总体实力有关。尽管印度经济不发达,但总体经济实力不弱,有钱投资到航天领域。
4.印度航天领域发展现状。观察室为何认为印度航天技术发展能够排在世界前五名?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在航天领域确实却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印度建立了一个区域卫星导航系统IRNSS,共计有7颗卫星组成,能够在印度本土及周边1500千米范围内进行导航与定位。此外,印度达万航空中心在2017年4月实现了“一箭104星”,虽然有101颗卫星都是纳米卫星,但这种向太空撒大豆的行为也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
㈥ 印度经济实力不行,为什么感觉印度航天技术很发达
印度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只能排第五,排在它前面的依次是美、俄、欧、中。所以在世界上拥有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印度的水平属于中上游。但印度人一直为他们的航天技术而自豪,这主要是因为下面三项成就:
1.火箭技术
火箭最关键的技术是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中国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是印度的5到10倍。中国可以向深空提供25吨的补给。中国正在建造长征九号火箭,它将在未来10年内把发射能力提高到100吨以上。印度最多能发射4吨。由于印度没有大推力火箭,所有的计划仍在想象中。
2.一箭多星技术
印度一次发射104颗卫星。中国强调具有一次发射200颗卫星的能力。
3.卫星网络
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卫星网络北斗系统。中国的卫星数量超过俄罗斯,也超过欧洲和日本的总和,接近200颗。印度目前在轨卫星20颗左右。
4.载人航天技术
印度没有载人航天技术,而中国已经有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以及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天舟二号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
5.深空技术
中国实现了无人登月和实现从月球“回”地任务。印度的航天技术算不上很发达,只是在印度这个国家整体的层面来看,它的航天科技比较突兀亮眼而已。印度尽管嘴上不说,但印度的航天科技还是把中国作为了“假想敌”和追赶对象的。
㈦ 印度有能力自产发动机吗
飞机发动机?
没有,之前他就没有自产过发动机
在搞LCA的时候,雄心勃勃地想利用国外技术帮助,研制卡佛理发动机
但现在这种发动机已经下马了
实际上印度人最应该做的,就是吸取昔日中国WS6下马的教训,把这款发动机继续下去,作为储备
现在是彻底地自废武功了
㈧ 印度LCA轻型战斗机是如何研制出来的
LCA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为满足印度空军需要研制的单座单发轻型全天候超音速战斗攻击机,主要任务是争夺制空权、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性能战斗机。印度空军提出其作战能力必须优于美国的F-20。
LCA项目是由印度政府1983年提出的,作为米格-21和Ajeet的后继机,1988年底完成任务规划,90年完成初始设计。
飞机的研制工作由航空发展局划分为600个工作单元,由全国50家公司与机构分工完成,如国防材料研究室研制发动机用超合金,国家物理试验室研制碳纤维,国家航空试验室作疲劳试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作静力试验,印度技术学院研究复合材料结构,作系统模拟试验。可谓印度航空工业整体的结晶。但实际上LCA的研制最终还是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特别是美英的技术力量才能进行下去,如以1000万美元合同从达索公司聘请30名工程师进行技术援助,并向美国提出引进技术的申请。1987年已提出采用美国莫格公司电传操纵系统用零件,利尔·西格勒公司的电传操纵系统技术,霍尼韦尔公司的任务计算机、导航设备,本迪克斯公司的座舱显示、刹车、液压技术,诺斯罗普公司F-20上的电子综合化技术,通用电气公司的F404发动机。所以LCA并不是靠印度本身的力量所研制出来的。
1995年11月17日首架技术验证机TD-1出厂,首飞原定于96年7月,后推迟到99年中,96年底完成第二架验证机TD-2的制造。由于技术和管理的问题,LCA计划进度不断延迟,进展缓慢。1998年印度接连试验核武器,美国停止了对印度的帮助,同年5月印度不得不将自行开发的GTRE发动机交给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年的测试工作。LCA从70年代提出设想,到2001年1月5日的试飞,整个研发过程历经了近18年,已耗资数百亿卢比。在此过程中遭受过国人的严厉批评和外界的冷嘲热讽。另外印度搞核试验遭到美国制裁使其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两架验证机采用的是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发动机。经过了这些曲折之后试飞成功,自然是一个鼓舞。LCA的试飞的消息传出,印度全国反应强烈,总理瓦杰帕伊向参加试验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祝贺。1月5日,当地各大报纸也都报道了该机试飞成功的消息。难怪印度政要如此高兴,因为它确实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