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球是什么东西
【地球数据】
轨道长半径(天文距离单位) 1.000
轨道长半径(百万公里) 149.6
公转的恒星周期(日) 365.26
公转的会合周期(日) 无
轨道偏心率 0.0167
轨道倾角(度) 0.0
升交点黄经(度) 0.0
近日点黄经(度) 102.3
平均轨道速度(公里) 29.79
赤道半径(公里) 6371 (此数据为最新数据,此前数据为6,378)
极半径(公里)6350 (此数据为最新数据,此前数据为6,357)
地球周长(公里)40030
扁率 0.0034
质量(地球质量=1) 1.000
密度(克/立方厘米) 5.52
赤道引力(地球=1) 1.00
逃逸速度(公里/秒) 11.2
自转周期(日) 0.9973
黄赤交角(度) 23.44
反照率 0.30
最大亮度 -
卫星(已确认的) 1
【板块】
目前全球有八个主要板块:
欧亚板块-北大西洋东半部、欧洲及亚洲 (印度除外);欧亚板块-北大西洋东半部、欧洲及亚洲(印度除外);
非洲板块-非洲、南大西洋东半部及印度洋西侧;非洲板块-非洲、南大西洋东半部及印度洋西侧;
印澳板块-印度、澳洲、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印澳板块-印度、澳洲、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太平洋板块-大部分的太平洋 (包含美国南加州海岸地区);太平洋板块-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国南加州海岸地区);
纳斯卡板块-紧临南美洲的太平洋东侧;纳斯卡板块-紧临南美洲的太平洋东侧;
北美板块-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兰;北美板块-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兰;
南美板块-南美洲与南大西洋西半部;南美板块-南美洲与南大西洋西半部;
南极板块-南极洲与南大洋。南极板块-南极洲与南大洋。
此外还有至少二十个小板块,如阿拉伯板块、科克斯板块及菲律宾海板块等。此外还有至少二十个小板块,如阿拉伯板块、科克斯板块及菲律宾海板块等。 在板块边界的地震发生异常频繁,将震央—点出即可明显看出板块的边界何在。
地球上29%是陆地,71%是海洋.全球的陆地可以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全球的海洋可以分为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地球各圈层结构】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着,其次是水圈。
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SUP>21</SUP>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
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地球水圈总质量为1.66×10<SUP>24</SUP>克,约为地球总质量的3600分之一,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层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生物圈
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据统计,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10亿种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
岩石圈
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约占海底总面积的45%,其平均水深为4000~5000米,大量发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着广阔的海底丘陵。因此,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地与大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理论。
软流圈
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这是由古登堡在1926年最早提出的,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即B层。在洋底下面,它位于约60公里深度以下;在大陆地区,它位于约120公里深度以下,平均深度约位于60~250公里处。现代观测和研究已经肯定了这个软流圈层的存在。也就是由于这个软流圈的存在,将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区别开来了。
地幔圈
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约33公里处有一个显着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面)之外,在软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处,属于地幔圈。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这个界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发现的,所以也称为古登堡面,它构成了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整个地幔圈由上地幔(33~410公里深度的B层,410~1000公里深度的C层,也称过渡带层)、下地幔的D′层(1000~2700公里深度)和下地幔的D″层(2700~2900公里深度)组成。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层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其不均匀的程度甚至可以和岩石层相比拟,它不仅是地核热量传送到地幔的热边界层,而且极可能是与地幔有不同化学成分的化学分层。
外核液体圈
地幔圈之下就是所谓的外核液体圈,它位于地面以下约2900公里至5120公里深度。整个外核液体圈基本上可能是由动力学粘度很小的液体构成的,其中2900至4980公里深度称为E层,完全由液体构成。4980公里至5120公里深度层称为F层,它是外核液体圈与固体内核圈之间一个很簿的过渡层。
固体内核圈
地球八个圈层中最靠近地心的就是所谓的固体内核圈了,它位于5120至6371公里地心处,又称为G层。根据对地震波速的探测与研究,证明G层为固体结构。地球内层不是均质的,平均地球密度为5.515克/厘米<SUP>3</SUP>,而地球岩石圈的密度仅为2.6~3.0克/厘米<SUP>3</SUP>。由此,地球内部的密度必定要大得多,并随深度的增加,密度也出现明显的变化。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而上升。根据最近的估计,在100公里深度处温度为1300°C,300公里处为2000°C,在地幔圈与外核液态圈边界处,约为4000°C,地心处温度为 5500 ~ 6000°C。
② 印度处于地球的哪个半球,气候特征
印度,从经度看位于东半球,从纬度看位于北半球。
有着蜿蜒曲折海岸线的印度,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总体属于热带季风型,但却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年主要分为四季,每年的4到6月是热季,7到9月是雨季,10到11月是西南季风撤离季,12月至第二年的3月则是冷季。
印度的热季和雨季都比较极端,热季炎热无比,雨季阴雨连绵,西南季风撤离季和冷季则是印度最好的旅游季节,相比较之下,冷季的印度大部分地区花团锦簇,气候清凉舒适,但如果是要去北部的山区和喀什米尔区则在4到6月的热季去比较好。在印度旅游时,热季时要注意当地蚊虫,当地讲究不杀生,所以人们多只是轰蚊子,并不打死,所以在印度疟疾和霍乱等传播疾病比较多。
③ 印度人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
印度人认为地球是个球体。
但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由四只大象驮着,下面是乌龟,在下面是大蛇.。
④ 古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十分有意思,请说说古印度人是如何形容地球的
古印度人认为世界是半球体。站在龟背上的大象们背负着整个世界。
⑤ 印度在地球南北球
印度位于北半球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印度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英语:India),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着,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是当今金砖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虽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但同时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⑥ 古代印度人和中国人对地球的关点是什么印度人的观点
太阳是球体,月亮是球体,没有人怀疑,因为大家都确确实实地遥望到了.可是人们生活在大地上,在宇宙航行以前,不能像观察太阳和月亮那样去眺望地球.地球比起人类的视野又是如此地广大,人们伫立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只是自己眼界所能达到的一小部分,就是四周被地平线所限制约以4.6公里为半径范围内的一块平地——视地平,因而对地球的形状产生过种种从直觉出发的推测.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就是把地球看作扁平状,把天空看作罩在地面上的圆罩子.古俄罗斯人想象大地是驮在三条鲸鱼背上的盘子,这三条鲸鱼又是浮游在海洋上的.再如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隆起的圆盾,由三条大象扛着,这三条大象站在龟背上,而这个龟又是浮游在广阔海洋之中的.这些都是人类对地球的最原始的认识.
⑦ 古印度和印度有什么区别
1、本质的不同
古印度是印度大陆曾经最早文明发源时期,印度很长一段时间代表的是印度次大陆的地理名词,现代印度国家就是指1947年独立的一个叫印度的国家,他们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却又有本质的不同。
2、统治者的不同
古印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期发源于印度河的文明,而后扩展到恒河流域,形成了恒河文明,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500年,来自于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入侵了印并成功成为了统治者,把古印度原住民贬为奴隶,为了固化统治者和奴隶关系,就形成了等级严森的种姓制度。古印度时期正式结束。
现代的印度则脱胎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后来由甘地、尼赫鲁领导的国大党于1947年从英国殖民统治中独立而来,继承了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大部分资产,真正的成为了一个叫印度的现代国家,并确立了英语为官方语言。
3、人种的不同
雅利安人占领印度而后的漫长的历史中,陆陆续续又来了和雅利安一样的侵略者,而且是一波接着一波来,这其中有波斯人、马其顿人、大夏人、塞种人、月氏人、匈奴人、穆斯林游牧民族、蒙古人等,而且都和雅利安人一样来到印度地区就站稳了脚跟,成为了统治者。
由于几千年来,印度多个势力博弈,从属于原古印度文明地区根本没有真正统一过,分裂成大大小小邦国,偶尔出现几个强大的国家,如贵霜帝国、莫卧儿帝国等,但都没有真正统一过印度,最牛的时候也只是做这一地区的宗主国。
⑧ 印度在地球的什么方位
你好,让我来告诉你最正确的答案吧:南亚中间北部与中国西藏接壤,西面是巴基斯坦,东部是孟加拉国南边是印度洋。明白了吧。
⑨ 印度、巴西、中国、俄罗斯有何共同和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
印度位于北半球,有热带,高山等气候,除高山外,其余地方终年炎热,平原广布,地势平坦
俄罗斯位于北半球高纬度,有高山,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有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等,疆域广阔,跨进度100多度,横跨亚欧,夏季暖和,冬季寒冷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地势成阶梯状,分3级,第一级为青藏高原,第二级与第一级分界线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三级为平原,与第二级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太行山脉,巫山 雪峰山,有东北 华北 长三角 珠三角等沿海平原,有四川,塔里木,准仡尔 柴达木 吐鲁番等盆地,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高的高原,有黄土,内蒙古,云贵高原
推荐于 2016-10-14
查看全部3个回答
研究生申请留学俄罗斯 俄罗斯在职硕士留学费用大全
研究生申请留学俄罗斯 俄罗斯硕在职士留学招生,在线解答俄罗斯硕士留学费用+申请条件+热门专业等问题,专科及以上均可申请,点击查看2020俄罗斯硕士留学招生详情...
北京圆之梦创富教育..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一道高中地理题,有关南北美洲
用a代表北美洲,b代表南美洲. 1.经度:a在80W--180,b在40W--80W. 2.地形:a是东部是山地,中部平原西部山地,b是高原平原山地相间分布 3.气候:a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大;b以湿热气候为主,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地形和纬度对气候的影响较大 4.河流湖泊:a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冰川作用形成;b亚欧大陆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5.人口:a是外来移民为主白人占80%以上,当地居民以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为主;b是混世魔王血种人为主种族复杂 6.语言:a以英语为主,b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 7.经济:a经济发达;b以初级产品为主,发展中的确民族经济
9 浏览1034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您好 都是金砖国家 也是金砖国家最早的元老级的国家 经济上都是新型的经济体 有着广阔的社会发展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相对世界其他国家更加庞大的人口 军事上 四国的军事排名都在前20位之内 政治上 都有自己独立的外交政治体系和思想 都有一个相对稳定在政府 文化上 四国的文化软实力都处于高速低水平的发展阶段 没有达到更大范围的文化传播 地理上 四国有着辽阔的领土和领海 以及丰富的资源 希望帮到您 望选为满意回答 谢谢
30 浏览514
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四国地理特征
一、中国①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②河流众多、类型齐全③中国的五个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植被,(相对应...你应该知道吧。)④气候也有五个,分别有不同的特征⑤不同的气候区一般也有相应的土壤。①农业:种植业占了较大份额,农业结构较不合理。②矿产资源:说太细了又字多,总的就是世界上有的矿产资源,中国基本上有,一些还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③工业:门类齐全。覆盖工业生产的各个行业,以及形成新的工业布局。④交通:总体布局比较合理的综合运输网。二巴西:东北低西南高,是拉美人口经济大国,工农业发展迅速,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工业体系完整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等,北部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像气候、植被、土壤都是相关联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红壤和砖红性土壤为主三、印度: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大,粮食能自给。高新产业发展迅速。主要有铁矿等境内有印度河和恒河 四、俄罗斯:地形东西差异大。河流的水能丰富,经济富有潜力。自然资源丰富,多种资源居世界前列。工业基础好,重工业发达,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阔。交通以铁路为主。多冻土和黑土。森林面积广大。 希望对你有帮助....
1 浏览82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国土比较大
1 浏览572017-11-05
美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的地理环境特征
美国:地理环境 黄石国家公园大稜镜温泉:全球首个国家公园 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其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西部沿海地区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1]全国最低点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最高点为麦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 气候 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处于温带),在主要农业地带少有严重的干旱发生、洪水泛滥也并不常见,并且有着温和而又能取得足够降雨量的气温。 影响美国气候的主要是北极气流,每年从太平洋带来了大规模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在通过内华达山脉、洛矶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时夹带了大量水分,当这些气压到达中部大平原时便能进行重组,导致主要的气团相遇而带来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时这些暴雨可能与其他的低气压会合,继续前往东海岸和大西洋,并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东北风暴(Nor'easter),在美国东北的中大西洋区域和新英格兰形成广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广阔无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许多世界上最极端的气候转变现象。 大脸盆地区和哥伦比亚河高原则是干旱而极少降雨的地区,最干旱时平均降雨量少于15英寸(38厘米)。美国西南部是干旱的沙漠,夏季时最热的数个礼拜温度超过华氏100度(摄氏38度)。西南部和大脸盆地区也会受到来自加利福尼亚湾的季风影响,偶尔会带来少见的大雨。加利福尼亚州大多数区域都属于地中海气候,有时会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发强烈暴雨,而其他月份几乎全无降雨。濒临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区则终年豪雨不断,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最大。西部山脉吸收了充足的湿气,降雨量和降雪都相当沉重。喀斯喀特山脉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降雪不多。 水系 从芝加哥约翰·汉考克中心俯瞰密歇根湖 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属冰川湖,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汇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生物 美国有超过17,000种本土的植物和树种,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同时,数千种非本土的外来物种有时也会影响到本土的动植物。美国本土有超过400种哺乳类、700种鸟类、500种爬虫类和两栖类、以及90,000种已经被发现的昆虫。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之一,在1872年联邦政府建立了黄石国家公园以保护当地环境,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俄罗斯:俄罗斯整个地形有如梯级,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2000多公里的乌拉尔山脉好似俄罗斯地图的中轴线,将俄罗斯的欧洲和亚洲部分分开,同时又把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连接起来。 俄罗斯分为俄罗斯平原,高加索山区,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远东五大自然地理区。 巴西:巴西 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邻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世界第五。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国土80%位于热带地区,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北部亚马孙平原属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27-29℃。中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区平均气温16-19℃。 巴西称亚马孙河为世界第一长河 巴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横贯北部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素有“地球之肺”之称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总面积达750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位于巴西境内。 巴西联邦共和国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居世界第五,面积居世界第五。其国土位于中南美洲与大西洋之间,面积为世界第五大,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与中国,与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十,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