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与巴基斯坦关于克什米尔的争议的原因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2004年1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市西北30公里靠近印巴实际控制线的杰纳布河上,民间团体“印度青年之声”的一名成员在向河中投放装有糖果的盒子,希望这个盒子能漂到下游的巴基斯坦,把他们支持印巴对话和解的美好愿望带给巴基斯坦人民。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
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开启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
Ⅱ 克什米尔都是荒地和沙漠,为何印巴还要拼尽全力争夺
因为克什米尔都是两国重要的战略军事地段,任何一方得到克什米尔对另外一方都将是沉重的打击。首先克什米尔没有在英国划分印巴的时候被划进任何一方的原因在于克什米尔的宗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可是英国当时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这些问题了,于是就把这个烂摊子抛给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自己解决。
而巴基斯坦也是如此,不仅能很好的防御印度,更多的是能方便地同亚洲盟国保持良好的联系,这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助益。而印度所能夺了克什米尔,那对巴基斯坦的打击可不止一星半点。克什米尔战略意义如此重要,所以印巴才会不惜两败俱伤也要争得头破血流。
Ⅲ 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 印巴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印度为何一再强硬
因为这关系到印度的利益问题,而且本身两方存在的矛盾就比较大,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以来就有很深的积怨,他们也不愿意轻易的退步。8月21号的时候,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冲突并交火,造成了多人死亡。随后巴基斯坦的代言人,阿西夫称印度违反了停火协议,双方的矛盾也被激化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印度的这一做法无异于两国和平,只会使争端越来越激烈,矛盾越来越深化。这些抗议的人们,有权利发表自己的心声,如果只是通过抓捕和管制解决问题的话,迟早会因此爆发出更大抗议和示威。
Ⅳ 无解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为何克什米尔问题永远得不到妥善解决
克什米尔太重要了,印巴双方谁都不会放弃,所以克什米尔问题是无解的,除非印巴爆发全面战争,有一方彻底战胜另一方。
对于巴基斯坦来讲,印度人的这种行为威胁到了自己国家的生死存亡命脉,所以他们绝对不会无动于衷,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印巴两国在军事上的差距并没有那么的大,总体上印度虽然占有,但并没有到可以彻底碾压巴基斯坦的地步。
尤其是克什米尔地区山地高原地形非常不利于进行大规模战争,如果印度想打下整个区域,那要付出的代价会是异常高昂的。高原山地战光是补给就要耗费大量的国力,印度人如果妄想夺取整个区域,就势必和巴基斯坦打一场全国性的大规模战争,然后巴基斯坦后方不会没有人支持,所以说印度的此举是非常危险的挑衅行动,如果不收手,势必和巴基斯坦的反击撞在一起。
Ⅳ 为何印巴会拼死争夺克什米尔
印巴当时之所以选择争夺克什米尔,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的。虽然克什米尔的荒原和沙漠非常多,即使是这样也会被其他国家争相抢夺。当然这其中与克什米尔的地理位置有关,可以说克什米尔是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
第3个原因是为了控制印度河。当时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非常紧张的时候,印度曾经对外宣布要修建大坝,拦截印度河的水流。这种做法就让巴基斯坦对于这条印度河非常依赖,如果印度河被印度进行控制的话,那么就会让巴基斯坦的水源大大减少。也会影响这个国家的发展。除此之外,印度和也是巴基斯坦的母亲河,占领克什米尔地区可以更好地控制这条河流。就是因为以上这三个原因,所以这两个国家才会对克什米尔非常看重。因为克什米尔地区对于防御来说作用非常大,即使发生战争,也可以让获得克什米尔地区的国家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Ⅵ 印度政府为何废除了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
印度政府废除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看起来没有什么含义,但是细细研究起来就可以知道,这是个大动作。但是相应的就引起来巴基斯坦的不满。其实印度的民族主义一直不能接受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再加上印度想要把克什米尔据为有己,这也就有了印度废除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举动。
目前,克什米尔地区的紧张局势一直在加剧。如果印度坚持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取消的话,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估计要有一场战争发生了。
Ⅶ 克什米尔到处是荒原和沙漠,为何印巴拼死争夺
在巴基斯坦看来,克什米尔太重要了。民族和地区的兴衰,关系到民族命运和民族命运。最近,印度宣布废除宪法第370条,取消克什米尔国家和茶魔杖的特殊地位,这引起人们对印度可能入侵整个克什米尔地区的担忧。巴基斯坦对此的反应非常强烈,与印度的关系非常紧张。
其次,巴基斯坦地势北高南低。因此,河流由北向南流动。印度河是巴基斯坦重要的水源地。假设克什米尔完全由印度控制,印度实际上可以控制,关键的水资源就到了卡巴基斯坦的脖子上。即使是由印度控制其水资源部,巴基斯坦也必须控制克什米尔的一些地区。否则,今后如果印度在上游修建水坝或改变道路,将对巴基斯坦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巴基斯坦还在外国援助下在克什米尔地区修建了一些水电站,可以为巴基斯坦提供一定的电力。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水能都在印巴边境的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的丧失意味着这些能源资源已经被完全放弃。
最后,控制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国家外交具有战略意义。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整体实力差距非常明显。在人口规模和发展程度方面,巴基斯坦低于其竞争对手。如果发展是平等的,巴基斯坦就不会是印度的对手。但是,如果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就等于切断了印度向中东和中亚地区投射权力的陆路通道,也可以与东方世界大国接触,获得强大的外部援助支持。一旦印度失利,它可以向外界投射力量,巴基斯坦获得支持的土地将被切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巴基斯坦在对抗中将更加脆弱,切断与主要盟友的陆路交通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Ⅷ 既然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占领了克什米尔,为什么不把克什米尔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声称拥有整个克什米尔主权,不承认任何一方的占领,互不相让也是造成对峙的一种局面.
克什米尔原属英属印度的一个土邦,拥有相对的独立性。1947年8月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土邦王为信仰印度教的哈里·辛格大公,当时他在是独立还是加入印巴问题上尚未作出最后决定。1947年10月,当骁勇善战的帕坦族军队从巴基斯坦西部边界地区突入克什米尔时,哈里·辛格不得不作出抉择决定同意加入印度。印度随即迅速派遣军队进驻克什米尔。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印军把帕坦人和增援的巴基斯坦军队推回到紧挨着克什米尔谷地的西部地区。
1949年1月,通过联合国的调停,印巴划定了“实际控制线”,它起自查谟和阿克努尔的西边,蜿蜒向北,到达蓬奇和乌里的西边,向东转弯到达卡普瓦拉北边,然后到达格尔吉尔正北的一个山峰。这条线向北拐,直达没有划定停火线的锡亚琴冰川地区。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分为两部分:自由克什米尔和北部地区,占克什米尔土地的2/3,人口的3/4,首府为穆扎法拉巴德。印控克什米尔正式称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占克什米尔土地的1/3,人口的1/4,首府为斯利那加。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双方开始在实际控制线沿线和控制区内重兵布防。目前,印度部署了12个师,巴基斯坦则驻防有17个师,形成军事对峙状态。
克什米尔土邦王哈里·辛格在加入印度后不久被其反对派———查谟和克什米尔国民会议党领导人谢赫·阿卜杜拉取代,后者领导了第一届查谟和克什米尔紧急状态政府。印度给予其管辖的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即印度只负责克什米尔的国防、外交和交通,其他方面均由当地自治。1953年,阿卜杜拉因主张独立被印方投进监狱,其位置由亲印的政治力量代之。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阿卜杜拉再次复出执政,并极力维护克什米尔的自治。1977年,克什米尔开始实行民主选举,阿卜杜拉领导的国民会议党赢得邦议会的多数议席。1982年谢赫·阿卜杜拉辞世,其子法鲁克·阿卜杜拉继位,开始疏远英·甘地政府,遭致打击,1984年失去克什米尔首席部长职位。1986年在拉·甘地执政时复位。1990年克什米尔实行“邦长统治”后,邦长贾格莫汗直接控制了该邦。1996年10月,印度决定在克什米尔成立民选政府,法鲁克·阿卜杜拉重掌权柄,组阁执政至今。印控克什米尔的主要反对党是“泛党自由大会”,该党主张查谟和克什米尔加入巴基斯坦。
Ⅸ 为什么印度无法占领巴控克什米尔
因为巴基斯坦是中国牵制印度的一个棋子,而具体就是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中国给巴基斯坦提供援助,军事、政治、经济的援助,而印度至今主战武器未国产化,打起来武器没有来的那么快
Ⅹ 印度和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原因有哪些
克什米尔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克什米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这本来是两个独立的邦国。查谟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 ”,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