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解答:我是中国人,印度有业务,想去印度投资开公司,想知道注册印
这是很愚蠢的,印度基础设施差,人工懒惰,没有生产技术,没有时间观念等等,很多我们认为应该是正常的,不可能犯错的行为,印度人都做得出来,而且印度人脑逻辑与东亚,欧美,甚至非洲都不同,他们基本上是贪婪的,不守规则与法律的国家,而且是普遍现象.
下面是重点哦,请注意。
这些不谈,就印度人对待咱们的态度都是很坏的,全国教育说中国是敌国,请注意,印度有敌国财产法,哪天发神经就没收你的投资哦,这是我们正常人无法想象的。
比如1951-1962年,毛就说过自己想了十天也不知道印度为什么要打我们,注意朝鲜战争爆发,印度就趁机侵略我西部领土,中国劝了十年完全没用,终于打了印度一顿。
再比如,2017洞朗事件,全球都知道那是我们的领土,印度居然越界来阻止我们施工,这是全球都感到错愕的事情。
而今对克什米尔地区攻势明显,违反了印巴的和解协议,印度却称那是自己的内政。
可以看出,印度做事,一是不守规则,二是对国际交往和国际关系的思维还处在野蛮阶段,而且极难改变。这延伸到为人处事,就你所说的投资,就是人际交往很糟糕。
有这样的交往者,你怕不怕,印度是有敌国财产法的,又总是宣传中国是敌国,这点要小心,我认为投资印度绝对不能投钱,高端设备和技术,不说是否敌国,他们为了自己本土企业,处处给你设限算轻的,搞得你破产卖点家当就恶心了,这种事又不是没发生过,在印度都发生无数次了,欧美人,俄罗斯人,中国人全都被坑过,印度比中国早5年加入wto,欧美当初也是很热情地投资印度,结果被坑死了,所以我们要抓住印度人贪婪的本性,持续出口中国廉价商品给印度,反正印度人没中国货是真过不下去的,印度自然会对中国企业给出限制,但不必要鸟它,印度不会生产,世界上只有中国才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价格与质量适宜的产品,最后请注意,印度是世界诈骗之乡,交易嘛,你好我好大家好,印度不,印度人做生意总想自己赚,既想要商品质量好,又不肯付相应得价钱,诈骗很是流行,给你设陷阱,说好的优惠,只要你钱投下去咯,撤不走了,即便是官方答应你的东西,白纸黑字的东西,说不给就不给,就是那么无赖,可以说印度人既坏又蠢。
‘贰’ 印度铸造业最新现状
印度铸造业最新现状简述
锅炉配件 2009-03-26 22:15:11 作者:聊城三利铸造厂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印度金属铸造(铸造业)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生产能力排名第6的国家,根据最近世界铸造普查显示,印度估计年产各种国际标准牌号铸件约6万吨。
印度各类铸件生产包括有色金属,铝合金,铸铁,球墨铸铁,铸钢等,主要应用在汽车,铁路,水泵,压缩机和阀门,柴油发动机,水泥,电气,纺织机械,航空,卫生管及配件等,其中灰铁铸件为主要部分,份额约占总铸件生产量的70 %。
在印度的铸造企业约4000家,其中80 % 为小企业,其余为中等及大型企业各占10 % ,其中500个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属于现代化大型铸造企业,在全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印度的大多数铸造工厂还是使用炭炉,现在人们日益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不少工厂也更换为感应电炉。
出口
从图表可以看出,2007-08年度出口的约8亿美元。其中大型企业占据70%份额,其它25%-30%为中小企业。
就业
该行业直接雇佣了大约5,00000人,另外吸纳了间接与有关1,50000劳动力,小企业主要依赖于体力劳动,但中型和大型的企业是半机械化操作,一些大的单位是全自动化。 印度铸造行业正试图将重点放在高附加值铸件击败竞争对手。
投资
印度将需要约每年30亿美元的投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和强劲的出口业。随着政府经济改革,印度对进口资本货物降低关税,据报道,导致每年平均外国直接投资数额有所增加,但仍十分之一外商将资本直接投向中国。改革还鼓励行业的私有化,使外国公司独资或合资企业进入印度铸造厂,.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允许简化审批程序。一些国际公司由美国,欧盟和东亚国家增加了海外在印度的代加工业务。汽车行业即沃尔沃工厂和铃木在哈里亚纳邦,孙达拉姆克莱顿与康明斯联手组建了公司,德尔福,福特印度,塔塔,康明斯发动机公司也相继成立。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有合同的铸造产品出口价值4000万美元。
劳工
在铸造行业劳动力便宜是印度主要的竞争优势,总劳动成本仅为发达国家的12-15%。
技术
政府。印度(印度政府)鼓励技术转让,通过合资公司与外国公司以及印度政府与工会组织的合作,与许多铸造企业达成协议。印度的代加工产业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加工生产复杂和精密铸件较中国具有优势。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叁’ 印度如何实现芯片厂梦想
晶圆厂的计划内容,这个题目现在是一个争议焦点。
根据风险投资机构Tallwood Ventures的 Renu Raman表示,选择Tower做为投资目标是很合理的,因为以色列有不少新创科技公司、晶圆厂,也具备高度发展的IC产业生态系统;若能师法以色列的产业基础架构,将可简化在印度发展类似产业生态系统的过程,不是只在当地兴建一座晶圆厂就好。
因此我将着手寻求与以色列业者的合作机会,而非美国或是台湾业者;Raman表示:以色列需要另一个目标市场,它扮演的是技术来源的角色,不是制造据点。
Tower将在印度兴建一座12?晶圆厂的计划,为印度努力了很长一段时间、迄今徒劳无功的芯片制造基础架构发展带来转折。最初印度业者SemIndia想在海得拉巴(Hyderabad)建立一个晶圆城(Fab City),但因为与英特尔(Intel)、印度政府协商过程中条件谈不拢,已宣告失败;接着印度与台湾政府也有意合作。
根据消息来源,印度本来要组一个代表团到台湾,征求在印度建立合资晶圆厂的伙伴;印度政府并承诺给予台湾半导体厂商进入其庞大国防、交通与手机等市场的机会。但后来台、印双方谈判也破局;消息来源表示,主因是印度政府不愿意针对构想中晶圆厂可能取得的商机提供具体预估数据。
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第一想了解的就是目标市场之潜在商机规模,缺乏相关数字会是招商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但印度政府却没有把它们写成报告
,因此与台积电(TSMC)等台湾半导体业者的洽商也无法继续。
不提以上那些旧事,现在印度半导体产业的情况似乎随着该国政府开始认真思考振兴本土芯片产业而有所转变;印度中央政府通讯与科技部(Union Minister of State for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部长Sachin Pilot最近对印度半导体产业协会(ISA)提出警告,表示如果印度在五年内不开始兴建晶圆厂、发展电子产业生态系统
,那将永远都做不成。
Pilot与另一位资深部长Kapil Sibal,还有一群用心良苦的印度官员团队,正在努力为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最新的行动,因为若再迟个五年,得付出的成本将会是难以负担的。
但是在印度当地,还是有很多人对于政府再度试图兴建本土晶圆厂的行动有所质疑;身为一个印度人,若这里有一座晶圆厂,我会很骄傲;一位产业观察家表示:但有些东西必须放在正确的位置,我认为想在印度兴建一座晶圆厂,就很像是在沙漠中央盖五星级饭店。
其他人则比较乐观;这并不只是为了生产芯片,而是为了在这个国家实现具附加价值的半导体制造业,以衍生出智财(IP)、产品设计公司与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ISA前任主席Rajendra Khare指出:政府必须在接下来的十年站稳决策立场,只有这样做才能看到成果。
一位资深政府官员则表示,可能提出的计划是借由提供进入印度市场的优惠条件,说服包括博通(Broadcom)与英特尔等大公司在印度晶圆厂生产芯片。据估计,印度电子内需市场可望在2020年达到4,000亿美元,不过届时本土生产规模仅占据1,040亿美元。
如果某人能有远见,除了在沙漠兴建五星级饭店,还围绕着饭店创造出一整座新城市,并订定一些让五星级饭店充分发挥功能的配套措施,那这样的比喻就很贴切;一家印度新创科技公司Indrion执行长Uma Mahesh表示,这就是印度目前需要考虑的状况,最好是能以晶圆厂为中心建立一整套产业生态系统,就像是围绕着五星级酒店而兴起的新城市。
以色列正是一个在贫瘠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该国现在是全世界犹太人民的家园,而且其繁荣景况是许多人当初难以想象的。
‘肆’ 印度制造业为什么干不过中国
很多人喜欢关注外部世界,尤其关注那些遥远的地方。
这些年,关于北美洲的美墨边境砌墙了,南美洲的委内瑞拉挨饿了、土耳其人当街烧美元了、叙利亚内乱了、以及遥远的欧洲国家在议会里吵架了等等之类的消息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与之对比,作为亚洲国家的国人,却并不经常关注亚洲地区,尤其是长期忽略了两个低头发展的邻国:印度和越南。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对很多人来说,比较普遍被认同的印度标签是瑜伽,街头的苦行僧、摩托车上的叠罗汉、以及印度火车的免费“挂票”......
除了这些之外,印度也有很多不被熟知的事情。
比如说,很少有人知道印度发射第一代遥感卫星的时间是1988年,这比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一号卫星的时间(2006年4月27日)提前了十几年。
2007年5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遥感二号卫星,全色分辨率达已经到了2米级别,技术上仍然落后于印度。
有人会说,遥感卫星相机分辨率高一点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样看问题的人是还没有体会到这种技术差距带来的后果。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于国内遥感卫星所拍摄的卫星图质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到获取国外提供的高分辨率灾区信息图像已是多日之后,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时效性。
再说说印度的汽车工业。
2008年,总部在孟买,进入全球商用汽车制造商前十名的印度汽车公司“塔塔汽车”从福特公司手中收购了積架路虎,正式成立了積架路虎汽车公司。
2010年,印度的另一家汽车企业马辛德拉(Mahindra & Mahindra)收购了曾经为美军生产吉普车的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商双龙汽车70%的股权,正式成为双龙(Ssangyong)的新东家。
此前的2004年,双龙汽车曾被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购,但是双方在2009年结束了彼此间的合作。
2016年,印度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2017年,印度的新车销量达到400万辆以上,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4位。
印度,这个亚洲第二个制造汽车的国家,有着同中国一样庞大的国内汽车市场,但与中国汽车市场上有众多外国品牌所不同的是,印度国产汽车在本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
再聊聊印度的软件业。
1989年的时候,印度软件业的总产值仅为2000万美元,1990年就增长到5000万美元,1999年时已达到40亿美元。到2004年,印度的软件出口值已达120亿美元,出口到世界一百多个国家。
再往后,我就很难查到印度软件出口的更多数据了,但是已知印度软件的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短短几十年,印度就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另外,在美国硅谷的软件公司中,印度裔也占了很大比例。
还有印度的制药。
不仅中国人去印度代购格列卫,日本人和韩国人也去印度代购,而且不止格列卫,很多抗癌药都是代购的热门。印度生产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仿制药,而且有一半以上是出口到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因为,印度制药的疗效是看得见的。
还有印度的核能发电。
目前,印度已运行的核电站有22座。预计到2050年,核能发电将占印度总发电量的50%。
对于国人来说,印度有太多不被了解却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的地方,在此不能一一列举。虽然印度在世界上闹出过很多笑话,不过他们在某些方面确实做得比较好。
反过来说,世界上哪个国家不闹笑话,其他国家的笑话也不少啊,也不小啊。
最后就说几句跟印度农业有关的吧。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印度东部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印度开始进口粮食。
后来,印度政府开始实施被称为“绿色革命”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印度的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显着成效。
这个拥有13亿5000万人口的国家,2018年大米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
同时,印度还是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也出口小麦。2018/19年度(4月到次年3月)印度出口小麦226,225吨。印度国有食品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10月初印度的小麦库存3930万吨,比正常缓冲库存2070万吨多了近一倍。
反观中国,却是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的大米进口量增长了九倍,2013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了。
把中国和印度这两个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放在一起对比,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印度大米出口占比世界第一位,中国大米进口占比世界第一位。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觉得这是在吹嘘印度。因为印度的面积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GDP也明显不如中国。如果现在有人说印度将来可能超越中国,根本没有人相信。
这就如同把时间拉回到1886年,当李鸿章在天津因为中日长崎事件盛气凌人地训斥日本外交官的时候,当时若有人告诉他,八年之后日本就会反超大清,并赠送给大清一场甲午战争,李鸿章当然也不会相信。
但在此前两年的1884年,也是在天津,第一次见到李鸿章的伊藤博文就已经看到了十年之后。
伊藤博文从天津回到日本后,就对满清的洋务运动做出了前期迅速崛起、欣欣向荣,但是很快就会抱残守缺、停滞不前,后期将一塌糊涂、混乱不堪的判断。
当年的日本就是看准了满清的这种趋势,先以吞并琉球为试探,然后一步步进逼,先割台湾,后图东北......当然,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满清自己把自己搞砸了,自然也就挡不住别人再来砸一下。
当然,未来有很多理由相信历史会避免同样的错误,同样也有很多理由怀疑历史可能重复相似的轨迹。
然而今天,亚洲不只有一个北望藏南、将中国领土拉达克划入其版图的印度,还有一个对南海诸岛坚称主权、紧随中国之后全面进行革新的越南。
近年来,越南经济迅速增长,正在向制造业大国迈进。越南的发展速度有多快,有人说那里很像二十年前的中国。
2019年,英国发生货车偷渡事件,造成39名越南人死亡。曾几何时,一批中国人也正是用这种方式偷渡英国,为家乡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2000年6月18日发生在英国的多佛惨案,58名来自中国的偷渡者在卡车车厢里因窒息死亡。时隔二十年,世界看到的是另一批搏命求发展的越南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家国兴替,此起彼伏。当中国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拥有近1亿人口的越南现在正当年。
如果回顾一下不太遥远的历史,1861年,当满清开启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时,日本还处在混乱的幕府末期。
1886年,当满清北洋舰队的铁甲巨舰行驶在日本海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海军还没有像样的战船。
然而他们不到十年就赶上来了。
甲午战争之前,满清上下疲于应对西方各国,也没人拿日本这个岛国当回事。就像今天有些人看待印度和越南一样,时不时就会嘲笑他们一下。
当年搞洋务建北洋的李鸿章也嘲笑过日本,甲午的惨败也给他带来了深深的痛苦。
这个世界是圆的,某种意义上,这个世界也是平的,二十年前能跑多快,能跑多远,并不代表十年后的速度。
图片
印度海军
如今的印度和越南都在加速,虽然他们的体量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跑在前面的国家突然停滞下来或者自己摔倒了,他们也可能一个接一个地赶上来。
人们说,底气是一种能力,但有些时候运气也是一种能力。
今天,不显山不露水的日本,不仅在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几乎一年一个诺贝尔奖持续提升着日本的科研力量。
另外,在亚洲的北方,还有一个叫俄罗斯的国家,俄罗斯曾经向西试图冲进欧洲,受阻之后又向东试图冲进亚洲,1904年日俄战争之后,俄罗斯逐渐退出了中国东北。近年来的俄罗斯看似一蹶不振、无所事事、又好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图片
太遥远的未来不说,十年之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们还是可以凭着自己的感觉预测一下的。
别看欧美天天闹情绪,这个脱欧了、那个弹劾了,外人看得惊心动魄,人家自己波澜不惊。
因为,他们毕竟有着几百年稳固的社会基础。即便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没有改变他们什么。
英国还是那么孤傲,法国还是那么浪漫,德国还是那么较真儿......仅这一点,亚洲国家就比不了,很多亚洲国家性情不稳。
十年之后,欧美或许还是那个欧美,亚洲或将不再是现在的亚洲。
‘伍’ 印度学者说印度制造业还未到巅峰,对此国际社会如何评价
首先从事实上来说,印度的制造业确实还没有到巅峰,严格来说,印度的制造业还处于一个前工业化时代。首先印度绝对是有发展制造业的能力的,毕竟拥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其次就是印度本身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印度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最后就是印度本身的种姓制度的锅了,如果这个制度不消除的话,那么印度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最后就是印度本身的种姓制度的锅了,如果这个制度不消除的话,那么印度永远也发展不起来。从这方面俩看,印度其实就是一个披着国家外衣的宗教。在宗教内部,人和人之间是天生不同的。所以这种方式造成了印度的每一个人从出生就决定了它是什么人,永远无法上位。
‘陆’ 制造商将企业建在印度,有哪些需要克服的障碍
“印度制造”颇具吸引力
劳动力成本低廉是印度制造业的主要优势。印度一直位居全球劳动力成本最低国家前列,根据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近十多年印度有组织的制造部门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和税金)增长十分有限,只从1999年的每小时0.68美元涨到现在的每小时1.5美元,而同期生产工人的报酬只从每小时0.53美元增长到每小时1美元。制造业成本低、操作技术简单、劳动强度大,使印度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等增长潜力巨大。同时其制造业产品在设计理念、销售渠道等方面更贴近欧美高端市场。此外,印度制造在高技术领域亦拥有一席之地。得益于英语的相对普及以及对欧美专利体系的相对熟悉,印度制造在生物、化学、电子、通讯优势明显,国际合作的空间较大。
“印度制造”计划提出以来,的确吸引了一部分海外投资。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Foxconn)2015年8月表示,到2020年,该公司将在印度西部开设10到12家工厂。同期,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宣布计划投资10亿美元,在印度市场开发新车型。一些原本在中国投资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如培乐多(Play-Doh)、大富翁(Monopoly)以及孩之宝(Hasbro)等玩具制造业,也因为中国日益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而将投资目光转而投向印度。甚至一些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华为、一加、酷派和OPPO都计划在印度生产手持设备;小米则正在与富士康合作,在印度组装手机;联想计划与伟创力(Flextronics)合作。对此,印度本土企业家对印度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塔塔钢铁公司总裁B. Muthuraman认为:“以后印度的制造业也会和中国一样,取得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充足的劳动人口数量为印度制造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为印度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若要取代中国制造业的领先地位,仅靠劳动力数量远远不够。目前的印度,还应该克服诸多问题。
面临重重困难的印度制造业
基础设施薄弱是硬伤。基础设施薄弱是印度经济和制造业的硬伤。在中国,每年有20%的GDP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制造业提供了便利的物流条件和充足的能源供给。而在印度,每年只有3%的GDP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长期欠账,成为印度经济的软肋,削弱了印度经济的发展潜力。
交通系统混乱。印度一直没有建立起高效完善的交通系统。大部分区域的道路状况很差,完全不能满足物流需求。作为世界第七大面积的印度,只有三个主要港口。而孟买作为印度最大的港口城市,拥有1200多万人口,却只有一条横贯南北的交通动脉。往往在中国只需要2小时的物流路程,在印度至少需要4小时以上。这迫使投资商必须选择在离港口更近的高价土地上投资建厂,增加投资成本。
电力供应缺口很大。印度每年的电力缺口在10%以上,是全球人均电力消费最低的国家之一。2012年8月,印度三大电网全部瘫痪,20多个邦大规模停电,6亿多人受到影响,国家对电厂投资不足,管理混乱,偷电漏电状况屡禁不止,电力系统时常出现问题。国内有限的电力尚不能满足居民正常生活需求,更不用提满足工厂日常生产所需电力了。
‘柒’ 印度的工业布局有什么特色
印度独立之初,工业高度集中在少数沿海大城市。仅孟买、加尔各答和阿默达巴德所在的三个邦,工业产值占全国的70%以上。
近年,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已有改善。目前,印度可分为五个比较重要的工业区域:
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里是全国最早形成的工业区。近几十年略有衰退。麻纺织和机械是本区的两大工业部门。产值占全国的40%和30%。
2、以孟买——浦那为中心的工业区:劳动力比重与加尔各答区相当,产值较大。棉纺织工业长期居优势地位,占全国的30%。此外机械、化工、炼油等部门近来有较快的发展。
3、以阿默达巴德为中心的工业区:规模相当于加尔各答的一半,以传统工业为主。
4、以马德拉斯——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发展最快的工业区,规模已接近于加尔各答区。区内集中了电力、飞机制造、造船、炼油等工业部门,轻、重工业并举。
5、以那格浦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
印度的工业布局具有:集中程度高 呈点状分布 主要布局类型是煤铁复合体型和临海型以及新兴的“临路型”。
(7)印度制造业务怎么做扩展阅读:
工业
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工业以纺织和采矿为主。独立以后,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等工业都有所发展,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
印度的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工业发展迅速。
印度拥有两大汽车企业:塔塔汽车和马亨德拉,其中塔塔汽车于2008年收购積架路虎,马亨德拉则于2010年收购双龙汽车。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
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
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21.9%。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
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发达国家澳洲相差无几。
印度年成长率为5.8%,并于2011年至2012年间达6.1%。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度不平衡,全国10%的人口掌控全国33%的收入。
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汇率则为1,389美元,为世界第140位。
1991年以前,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经济政策采行贸易保护主义,印度政府过分干预劳工及金融市场并监管商业活动。
由于1991年印度经济危机,加上苏联解体,新国大党政府使印度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借由外国贸易及直接投资,逐步转型为自由市场,印度的经济规模获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
印度经济以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全国仍有四分之一人口无法温饱。印度外汇存底充足,汇率稳定,未来官方也将全面解除外汇管制,由市场决定币值。
印度制造业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全国很多地区电力供应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语的人口,目前是21世纪全球最主要的资讯服务业生产国、电脑软件出口国以及众多软体工程师的祖国。
印度实行民主政治的同时实行社会主义,政府对私人经济活动,外贸,外国资本直接投资严格控管。
不过,1991年通过经济改革,放松对外贸和外资的管制,逐渐开放国内市场。国有企业民营化和部分领域开放对私人以及外国投资的设限,至于相关的政治争论持续不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印度
‘捌’ 在连续出口下滑之后,印度应该如何挽救自己的出口业务
印度应该首先控制好国内的疫情,疫情得到控制,工厂才能复工,出口行业才能重新获得增长。近日,印度的累计确诊病例已经突破千万了,但印度政府似乎以一种无所谓的状态来应对,其不仅没有对国内疫情进行一个很好的管控,还因为强推农业法案,导致大量农民涌上街头抗议,不少农民堵在新德里的高速公路上,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关注,也希望政府可以撤销农业法案。但在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大规模聚集抗议,显然会加剧印度国内的疫情蔓延,这对印度社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还有人表示,尽管印度这些年一直在推广印度制造这个概念,但实际上,印度目前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加工制造业,无法对更加复杂产品进行生产,再加上这次疫情的影响,印度的工厂大量停工,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永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