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为什么要进口粮

印度人为什么要进口粮

发布时间:2022-05-22 06:48:23

㈠ 同属人口大国的印度能向全球出口粮食,可中国却到处购买

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尤其是在袁隆平成功发明杂交水稻之后,我国绝大一部分人都能解决自身吃饭的问题。可是虽说杂交水稻的研发成功解决了我国的粮食问题,但身为一个粮食大国,每年却还要向国外购买大量的粮食,而同样身为人口大国的印度却能自给自足,同时,每年还能向外销售大量的粮食。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虽说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没有印度那么的强大,但是在其他行业,我国的技术都是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的。所以说,除了每个国家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域特长。

㈡ 印度大量进口粮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多吗

恩,是的。印度人口世界第二,虽然耕地面积居亚洲首位,但是由于人口过多,还是缺粮。

㈢ 为何印度大量出口粮食,而我国却大量进口粮食呢

中国幅员辽阔,还是要大量进口粮食,而印度自己都吃不上饭,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只有中国的一半,却还要大量的出口粮食。印度出口大米一年超过1000万吨,占整个国际市场大米出口水平的四分之一,为什么吃得饱饭的中国,还要大量进口粮食,而吃不饱饭的印度却要大量出口粮食呢?这是有重大原因的。

印度甚至一度人均占有粮食低于一年192公斤,这个数字已经很危险了,和可能马上就要跌破到饥荒的状态了,所以印度政府颁布了禁止粮食出口。结果这样一个禁令,仅仅实行了两三年就被废掉了,因为印度大量地主游说政府,老百姓买不起国家有没有钱放开收购,印度地主是不能让自己的粮食荒废掉的,又不愿意降价卖给印度老百姓,所以粮食禁令短短三年就被废掉,印度粮食出口量又恢复到了世界四分之一的水平。

㈣ 印度以前为什么粮食要大量进口,做卷子的时候说是因为风暴潮多。但是现在印度也多风暴潮啊!!

应该最主要的是因为生产水平和进出口政策的不同。 印度农业基本属于传统农业,所以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经常遭受季风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灾害。据统计, 1951—1983年的32年间,因旱涝灾害而造成农业减产的就有13次之多。二是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投入较少。85%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70%的耕地无灌溉设施,靠雨水灌溉。在农业投入物总值中,现代投入仅占9.66%(1955/56年度),70年代中期上升到61.98%。农业先进技术大都局限于小麦和水稻,而对豆类和油料作物没有重大影响,造成这些作物产量低下,每年需进口大量食油才能满足国内需要。这—切反映在印度的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都较低。全国2/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为非农业劳动力1/3。例如,1988/89年度,每个农业工人每年的实际收入是420.5卢比,而非农业工人为783.8卢比,高出83.6%。这还表现在印度农作物的单产水平较低。一些作物的单产水平低于东南亚许多国家。例如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每公顷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印度分别为2817公斤和2420公斤,我国则分别是5869公斤和3318公斤。 印度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状况,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57年以前,农产品贸易是顺差,但规模不大,而且具有“饥饿出口”性质;从1957年起,随着粮食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农产品进口逐渐大于出口,成了—个农产品的净进口国;进入7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5年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以后,农产品进出口逐渐平衡并略有出超。 40余年来,印度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格局发生了—些变化,在60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些传统产品,如茶叶、咖啡、香料和烟草,1965年这些传统出口品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2.4%。在60年代中期以后,印度政府—方面增加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投入,力图保持其市场份额不致下降;另—方面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和多种农业气候条件的优势,发展其他农产品以及园艺、畜牧、渔业和蚕业产品,并逐步增加了大米、水果、蔬菜、肉类和海产品的出口量,从而改变了出口农产品的品种结构。 印度政府1994年“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调查表明,具有高度出口竞争力的产品有大米、香料、葱、荔枝和肉类等,具有中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有小麦、芒果、马铃薯、番茄罐头等,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玉米、高粱和苹果等。此外,印度的棉花和烟草在世界市场上也具有比较优势。目前印度大米出口值占世界贸易的4.5%。 在70年代中期以前,进口农产品主要是小麦、大米、原棉和食油。1965年进口粮食占进口农产品总值的66%。在70年代中期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基本上没有净进口粮食。原棉在1976年以前是大宗进口产品,1965年进口原棉占进口农产品总值的12%,但从1977年开始转为大量出口,1990年出口原棉占出口农产品总值的15.7%。食用油在70年代中期以前只有少量进口。1965年进口食用油占进口农产品总值2.32%,在70年代中期以后进口量逐年增多,1985年进口食用油占进口农产品总值的43%,1988年占27.2%。这反映出粮食生产增长,而油料的供求关系趋紧。 40余年来,农产品进出口的地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70年代后期以前,印度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例如,1970—1977年期间,在印度农产品出口总额中,发达国家的份额大致保持在50%左右,前苏联、东欧占22.5%。在7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品种结构的变化,逐步增加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进入80年代,亚太地区市场保持了上升势头,印度大米出口到西亚,肉类出口到东亚和中东,鱼和海产品出口到日本,水果、蔬菜和香料出口到西亚。在印度农产品出口额中,亚大地区的份额从1990/91年度的30.8%上升到1993年的39%。 从1991年起,印度政府实施了新的经济计划,这个计划的重点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到1996年,农产品出口预计增加1倍多,达到50亿—60亿美元。

㈤ 都是人口大国,为何印度向全球出口粮食,而中国要满世界买粮食

印度作为中国的邻国,国家人口总数量和中国不相上下(13-14亿之间),具体谁是第一还有待新一轮的权威统计。但是同样是人口大国,目前中国在粮食方面,仍然在选择进口,反观印度,早就已经成了世界上的粮食出口大国,造成如此之大的区别究竟是因为什么,难道中国的粮食产量还不如印度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从整体上来看,印度和中国在粮食进口和出口的方面并没有可比性,印度整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也只不过是中国的三分之一,而且中国要照顾到的人口远远要比印度多,毕竟印度是不需要理会底层“贱民的”,只要能够满足上层群众,剩下的粮食都是“盈余”。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作为人口大国,印度仍然能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粮食的原因。

㈥ 印度自己不够吃,为何还要把粮食出口到国外

‍‍

印度的粮食即使自己不够吃,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要出口到国外,这是为了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如果不出口的话,那么就没有贸易,如果贸易不通畅,经济发展的道路就会受到影响。

印度的消费与经济增长随着这几年还是有发展前景的,再加上印度的生产周期以及双边关系历史之间独特的市场动态,显示了印度对农业市场的特殊价值。

鉴于越来越多的商业农业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自由贸易协定,甚至是边际实际或未来假定的关税优势,都可能对其他国家买家,特别是加工成品供本地消费的投入产生重要影响。

而且如果出口的话还能够收到关税,这要比自己在印度的城市当中去买卖粮食所获得的利润高许多,本来印度它就属于农业大国家人口多,但是为了能够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相信印度的政府肯定会选择牺牲一部分的人民来成就大事情。

‍‍

㈦ 为什么印度在人均粮食产量只有中国一半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大量出口,而中国却要大量进口粮食

首先,粮食有许多种,包括玉米、大豆、红薯、大米、小麦等印度和中国的粮食作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很大的差别。

题目中可以作为人们日常吃的粮食只有大米和小麦,而在这两种作物上,印度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的差距不是那么的大,中国的大米产量1.44亿吨,小麦产量有1.26亿吨,总量共2.7亿吨;而印度的大米产量约1亿吨,小麦产量有0.9亿吨,总量共1.9亿吨。

而且,印度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靠农业,所以贫穷的人们需要通过卖出粮食来让自己获得钱财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维持生活的正常运转。而中国则不一样,拥有现代化的农业工具。

㈧ 同为人口大国,为何印度对外出口粮食,中国满世界买粮食

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印度之所以会对外出口印度大米,是因为他们急需用钱,而我国之所以要购买大米,是因为我国人口对大米需求量高于国内生产大米的总量,国内的大米不够吃,那就只能去外面购买。

01、印度出口大米的原因

印度虽然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并不完善,印度国家经济来源靠的就是对外出口大米。印度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适合种植大米,每年印度大米的产量,都要高于印度人民的消耗量,这么多优质印度大米,留在国内他们也吃不完,不如卖出去增加经济收入。

还有个原因是因为现在我国人口虽然巨大,但是愿意去种地的人少之又少,毫不夸张的说,在我国有不到一亿的人在种地,却有十几亿的人在等着吃,国家也是被逼无奈只能去国外进购大米。

㈨ 印度人忍饥挨饿,为何还要向我国大量出口大米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非常重视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十分稠密的国家,正因如此,我国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像袁隆平这样的水稻专家,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受到了广泛的爱戴和赞誉,可见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相比之下,我国就显得理智多了,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是由于地形复杂,可用的耕地却不多,目前我国除了大力发展农业之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主要进口大豆和水稻等等,毕竟要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㈩ 中印同为人口大国,为啥一个要进口粮食一个要出口

众所周知,中国和印度分别为世界上的人口第一、第二大国。人口多,所消耗的粮食量自然也巨大。所幸,袁隆平爷爷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正是有了这杂交水稻,才解决了人口大国“吃饭难”的问题。如今,我国人民再也不用忍饥挨饿,这都得感谢袁隆平老爷爷。

不过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

我国既然是产粮大国,为何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印度同样也是人口大国,为何却是粮食出口大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差异呢?

当然,我国大量进口粮食的原因还有很多,主要就是上面这三条。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大,但我国也是超级人口大国,所消耗的粮食也是非常巨大的。

只有大量进口粮食,才能更好地解决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让我国人民都能吃上饱饭,不像六七十年代那样,想要吃上一顿饱饭都是奢望。

如今,国家富强了,吃上一顿饱饭已经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了。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为什么要进口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的药店不卖药为什么 浏览:219
印尼地震对人有什么影响 浏览:618
印度女人来月经都怎么办 浏览:319
意大利语很棒怎么发音 浏览:272
印度海关哪里有 浏览:590
意大利cb是什么牌子好 浏览:462
打两针疫苗回中国还要隔离多久 浏览:771
英国功放音乐革命怎么样 浏览:230
中国人在韩国如何发展 浏览:817
伊朗藏红花怎么服用 浏览:216
印度薯角怎么吃 浏览:336
中国新冠疫苗什么时候有 浏览:986
意大利的锡纸焗鳗鱼怎么做 浏览:260
中国哪个地方口腔好做 浏览:860
伊朗克尔曼省巴姆市什么气候 浏览:624
手机怎么没有中国移动 浏览:893
青蛇和中国医生哪个好看 浏览:461
罗马时代中国什么时候 浏览:812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出口国 浏览:158
伊朗现在做什么好 浏览: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