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印度,为什么老虎和亚洲的狮子可以一起在野外生存
这主要是在印度拥有着既适合老虎又适合狮子生存的野外环境,而同时由于人为的一些干涉,也造成了这种现象的存在。老虎和狮子是野生动物园里非常有代表性的动物,而通过现代人的刻意而为也造成了狮子和老虎共同产生后代,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狮虎兽或者虎狮兽,而在野外它们也有可能会共同生活在一个区域。
两者其实都属于哺乳类猫科动物,所以在生物特征上很相近,而且习性上也是比较相同的。而二者还能够彼此交配,共同生存,说明他们很有可能拥有共同的祖先,那么他们能够在印度和平共处也就不奇怪了。
⑵ 印度同时拥有狮子与老虎,那么野生狮虎还存在同域分布吗
可能是受贵州“神秘声音”事件的影响,最近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热情提高了许多,问我问题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其中有几个问题令我印象深刻,比如有一网友问:印度是全世界同时拥有野生狮子与老虎的国家,我们都知道,狮子与老虎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两种生物,体型相当,实力相当,食性趋同,那么在同一片栖息地中,它们不会打起来吗?问题很有意思,但我想说的是:无需太过担心!
亚洲狮群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点,那就是狮群食量巨大,势必对大型猎物的丰富度有一定的要求,而森林生态系统下无法承载那么大体量的兽群,所以狮子也不会贸然进入密林去生活,即便是在森林中,狮群也选择在林中的开阔地带,且靠近水源的地方生存及活动。
总的来说,在全新世初期狮虎存在同域分布的情况下,二者相遇的几率都不大,更何况如今狮虎已不在同一片区域中生活了,所以,在野外环境下,狮子与老虎是见不了面的。
⑶ 印度是世界上老虎数量最多的国家,但为什么印度只有一种老虎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界上大约70%的野生虎生活在印度,但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以及非法狩猎等原因,它们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人们经过再三努力,试图遏制非法交易、保护印度虎免受环境压力,却仍然无法阻止印度虎的数量下降,2006年甚至降到1411只。
孟加拉虎拥有非常强悍的捕猎技能和威慑力,会攻击一切出现在它眼前的活物,它进食时即使是成年亚洲象也会绕道,孟加拉虎拥有猫科动物当中最强悍的捕猎技能,甚至捕食世界上最大的白肢野牛,猎杀泽鳄鱼,也是懒熊杀手,还有很多孟加拉虎捕杀亚洲岩蟒、花豹、母印度犀牛和亚成年母象的事件。
它们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时速接近80公里/小时,印度当仁不让的珍奇之地。
⑷ 印度的老虎为什么那么多
因为印度大部分地区还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很多,热带雨林气候,什么野兽蛇虫鼠蚁非常多,食物充足,而且印度人的宗教观念非常浓厚,经常是拜各种动物为神,不敢伤害他们,甚至主动送食物给它们。有足够栖息地和食物,这些野兽也就幸存下来了。看看印度城市里,猴子、大象、野猫野狗、野牛,各种飞禽走兽都是随便乱走也不怕人。野兽不够吃了,老虎就去吃印度人。
⑸ 谁知道为什么要保护老虎
虎是一种珍贵的大型猫科动物,也是亚洲特产的动物之一。
在世界各国的大动物园里,都可以看到它们的雄姿。因为老虎是
人们最喜爱的观赏动物。它原产于亚洲东北部,后向西和南两个
方向发展,曾几乎遍及了整个亚洲大陆和附近的部分岛屿。与此
同时,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绝之后,逐渐形成了!个亚种。即东北
虎、华南虎、南亚虎、中印虎、苏门虎、爪哇虎、高加索虎和巴
厘虎。后种虎已经绝迹。
本世纪以来,由于狩猎活动的发展和虎皮、虎骨贸易的盛
行,加上人类对老虎伤人的错误认识,虎受到了毫不留情的捕捉
和毒杀。除了这种人为的滥捕滥猎外,对虎生存的最大威胁,莫
过于生态环境的毁灭。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森林的过度砍
伐,农业耕地的扩大,虎的栖息地大大缩小并遭到严重破坏,以
及虎的自然猎物的减少和消失,都严重威胁着现存的虎的种群,
造成其数量急剧下降,日趋濒危。据统计,#$%&年全世界有虎
#&万只,而到#$’!年只剩下(&&&只左右了。因此,虎被国际
资源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为濒危动物,并在《濒危野生动、植物
种国际公约》中列为一类保护动物。虎作为自然界一种重要的动
物资源,一旦绝灭就将永远不能恢复和创造出来。况且自古以
来,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就非常密切。那令无数艺术家为之倾倒
的威猛雄姿,全身皮、骨、胆、须等的装饰和药用价值,作为食
物链(网)顶端动物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使虎在科学研
究、文化观赏和经济效益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因此它的
处境也就越来越引起世界性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世界野生动物
基金会为保护野生虎开展了许多活动,这些活动在亚洲几个主要
产虎国如中国、印度等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⑹ 南亚虎的保护
现在,人们正在采措施保护老虎。南亚虎曾经惨遭杀害,现在整个印度只剩下不到一千五百只。虎主要吃食草动物,保护老虎,也就等于保护森林,保护了人类懒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
⑺ 老虎及亚洲狮在印度的生存现状如何
谈到狮子,人们总能想起它在草原上追逐猎物时的场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在非洲有狮子分布之外,在亚洲也有一种狮子,是狮子的亚洲亚种,被称为亚洲狮,历史上它们曾遍布西南亚大部分地区,但是发展到如今,就只生活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尔森林国家公园里面,受到了人们的照料,到2017年8月份进行测算时,数量已经从1907年的13头发展到了650头了。
老虎在印度的生存状态还算乐观,不过虽然没有大危机,但小的威胁却持续不断,其中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是最大的危机。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印度每年被偷猎的老虎数量在下降,但一直没有杜绝,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年份里面,保持着每年三、四十只老虎被杀的趋势。当人们开垦荒地,建造基础设施的时候,“人虎冲突”则会加剧,目前印度已经是人虎冲突最为激烈的国家,没有之一。
从目前印度狮虎的生存状态来看,是有好消息的,毕竟从数量上在保持着增长,民众的宣传教育也在推进,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似乎是不容乐观,特别是亚洲狮,目前繁荣的背后潜藏着较大的危机,如果能够从古吉拉特邦往中央邦转移部分狮子的话,无疑是一个利好的做法。
⑻ 为什么要保护老虎
老虎属哺乳动物纲,猫科,雄姿矫健,生性凶猛,主要分布于亚洲,北至西伯利亚,南抵印度、印度尼西亚,均有虎的踪迹。我国有东北虎、华南虎等亚种。半个世纪前,全世界共有8个亚种的老虎10万只,分布于土耳其、印度、伊朗、中国、苏联和东南亚等地,到上世纪70年代初,全世界仅存的老虎不足5000只。印度北部的热带森林曾是亚洲虎的乐园,20世纪初估计有4万多只老虎栖息在这里,到60年代末只剩下1800只了。虎族亚种之一的巴厘虎,最后一只已在1937年被人枪杀;爪哇虎仅留下4只雌虎,已名存实亡。
面对这一严酷现实,1972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曾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救虎运动。老虎不仅是世界稀有的观赏动物,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的毛皮是昂贵的装饰品;虎肉、虎肝、虎骨等是贵重的药材。更重要的是在维护山林生态平衡中,老虎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素称产虎之邦,虎踪曾遍布大江南北。然而,如今东北虎已为数不多,华南虎估计也只有40—80只,正面临灭绝的边缘。如今,在长白山和湖南八面山等地已成立东北虎和华南虎的自然保护区。保护老虎是因为现在老虎的数量太少了,也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对地球至关重要,不知道哪一天你会发现,老虎对我们人是多么的重要。
⑼ 老虎的外形是什么怎么活动食物,生活地域,生存情况是什么怎样保护
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在20世纪,地球上原本还生活着8个虎亚种,但在人类的勤奋捕杀之下,有三个亚种相继灭绝,另几个亚种陷入濒危,其中我国特有的华南虎恐怕已在野外灭绝了。
虎的身型巨大,体长约119-290cm,亚种当中体型以东北虎(P.t.altaica)为最,而苏门答腊虎(P.t.sumatrae)体型则最小。虎的体毛颜色有浅黄、桔红色不等。它们巨大的身体上覆盖着黑色或深棕色的横向条纹,条纹一直延伸到胸腹部,那个部位的毛底色很浅,一般为乳白色。生活在俄罗斯东部和中国北部的东北虎在几个亚种当中体毛最长,那是为了抵挡北地的严寒。一般来说,所有的虎,冬天的毛都会比夏天长,体毛颜色和花纹也会比较浅。虎的头骨滚圆,脸颊四周环绕着一圈较长的颊毛,这使它们看起来威风凛凛。雄性虎的颊毛一般比雌性长,特别是苏门达腊虎。虎的鼻骨比较长,鼻头一般是粉色的,有时还带有黑点。它们的耳朵很短,形状如半圆,耳背是黑色的,中间也有个明显的大白斑。虎的四肢强壮有力,前肢比后肢更为强健。它们的尾巴又粗又长,并有黑色环纹环绕,尾尖通常是黑色的。
虎原本有8个亚种,目前已被人类灭掉3个:
P.t.balica:巴厘虎,印尼巴厘岛,1940年代灭绝;
P.t.sondaica:爪哇虎,印尼爪哇岛,1980年代灭绝;
P.t.virgata:里海虎,里海地区,1970 年代灭绝。
剩下的5种虎分布在印度、东南亚、我国以及我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总的来说虎是林栖动物,只要不远离水源,它们在林地边缘的沼泽、草原也能适应。在我国,虎有4个亚种生存,即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印支虎,主要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广西西南部;华南虎,我国特有亚种,因此又被称为中国虎,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经过20世纪50-60年代惊天地泣鬼神的打虎运动以后,基本等同灭绝;东北虎,吉林省珲春县。
虎基本上是奉行单身主义的夜行动物,不过在有些远离人类的保护区里,这些家伙们白天也出来溜达。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时在白天也得出动四处捕食。它们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动物,包括各种野鹿、野羊、野牛、野猪,有时也捕捉各种小动物,像鸟类、猴子、鱼等等。据说它们连昆虫和浆果也吃,为了帮助消化,它们也会偶尔啃点草。有时饥饿之极虎也会捕食人类家畜,甚至杀人(吃人的虎经常是那些老弱病残,无法对付健康动物的可怜家伙,而这种惨剧通常只有在人类进入虎的领地后才会发生),因此遭到某些人类的憎恨。如果食物吃不完,它们也会把剩下的藏起来,通常是距离水源不远的地方,等过几天再来吃。
尽管虎是独居动物,并有着自己的领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们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未知是否长期性)相互协作,共享收获。虎利用在树干上抓挠以及喷洒排泄物来划分自己的领地范围,一个公虎的领地内可能有不止一只母虎,不过母虎之间的领地未必交叠。公虎对自己的领地严格捍卫,领地面积过大,就难免有人想占便宜。面对无耻的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杀无赦政策,而且这样也能减少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母虎一般没这么无聊,即便它们的邻居死了,它也未必会去开拓疆域。
虎不喜欢炎热的天气,因为它们缺少汗腺,夏季到来之后它们总会四处找树荫躲着。由于游泳技术高超,它们更是十分热爱游水,炎热地区的虎特别喜欢在水塘泡澡嬉戏。不过它们的爬树本领就远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计这是体型太大太重所致……:S
虎没有固定的繁殖期,不过它们常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间四处寻找自己的心上人。这种时候女士可能有好几个倾慕者追求呢,当然,只有比武获胜的一方才能赢得美人的爱情。母虎的孕期大约有93-112天,每次通常产下2-3个宝贝,最多可能会生下7个!宝宝们通常在6-14天后睁眼,20天左右学会走路,5-6个月断奶,长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和妈妈一起狩猎了。虽然可以自力更生,孩子们通常还会和妈妈待着,直到2岁左右。东北虎可能成长的比较慢,甚至有年轻的孩子在妈妈身边待四年的记录。一般当妈妈有了另一群宝宝的时候,这些大孩子就会离开母亲了,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家伙可能仍然赖着就是不肯走。年轻的母虎一般在36-48个月性成熟,而公虎需要48-60个月。圈养记录中,寿命最长的虎活了26年。
虎在近代是极为倒霉的,人们贪图虎骨虎皮等制品,又因为它们捕食家畜而恶毒地憎恨它们(吃人虎只是极少数)。在过去,人类没多少“改变”自然的能力,特别是没有多少火力强劲的杀伤性武器,所以,虎,以及全球其他七七八八的动物还算生活的安生。到了近代,当人类自封为自然的主人,一切就都改观了…… 以下是5种幸存亚种数量的简单介绍:
华南虎(或所谓的‘中国’虎):1950年前后在野外大约还有4000只,由于被我国认为是危害人们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恶霸动物,因此在1950-60年代人民群众在号召之下对它们疯狂捕杀,男女老幼皆不放过(估计还让个别人狠狠致富了一把)。捕杀行动堪称成绩斐然,因为自1990年起在野外就再也没见过华南虎的活体了(基本可算野外灭绝)。加上目前在南非野化留学的三只,如今中国还剩72只圈养华南虎,而它们都是过去6只野生华南虎的后代。由于近亲繁殖严重,圈养华南虎已严重退化,能否在放归后生存很难预料,何况连合适的栖息地恐怕都难以保证。因此,基本可以预料,在不远的将来,所有的中国虎将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存在,它们将成为自然界的另一个传说。
阿穆尔虎
别名:西伯利亚虎、满洲虎、
东北虎
科: 猫科
学名: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英文名: Siberican Tiger
东北虎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平均体长为1.8―2.8米,尾长0.9米,体重227―272千克,最大的记录体重超过300千克。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国外见于西伯利亚。栖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带。独居,无定居,具领域行为, 夜行性。感官敏锐,性凶猛,行动迅捷,善游泳。捕食大中型哺乳动物, 偶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
野生的东北虎幼仔要和母亲一起生活2―3年,学会捕猎本领, 然后才独立生活。繁殖期冬季,孕期98―110天,每产2―4仔,3―4岁性成熟,寿命20―25年。
野生东北虎现存数量只有400多只,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在我国的数量不足20只,朝鲜半岛已经再没有东北虎的踪迹。
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印支虎:生活在东南亚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由于有数条国境线穿越印支虎生活的深山老林,致使出入印支虎的栖息地相对比较困难,这倒保护了它们的存在。据推测,野外可能还有1,180-1,790只印支虎生存。
孟加拉虎(印度虎):它们的数量是剩下的5个亚种当中最多的。印度政府在保护印度虎上的高瞻远瞩以及卓越努力都很值得敬佩。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就制订了印度虎保护计划,为此他们建立了几十个自然保护区,并付诸实施。如今野生印度虎大约有3,500-4,000只左右,约占全球虎数量的一半。现在对印度虎危害最大的就是偷猎者。
(Cattleya:根据2006年的最新消息,这个数字已经有了惊人下降,有消息称,目前孟加拉虎可能已不足1500只。造成这种恶果的仍然是偷猎,而驱使偷猎行为不断发生甚至升级的,就是来自我们东亚各国对虎制品的贪婪需求。在这里,请让我们一起呼吁,抵制虎制品,从自身做起…… 于2006.05.23)
苏门答腊虎:生活在印尼苏门达腊岛,目前数量可能有400-500只。
因为商业利益疯狂偷猎、持续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目前是威胁虎生存的主要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们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为我们人类的一些荒谬的举动白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虎的未来掌握在人的手中,我们是继续保持短视和贪婪而选择让它们灭亡,抑或摒弃无知,尽力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要知道,作为生态圈的一份子,保护动物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身,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物种的灭绝,如同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人类能承受的起这样的代价么……
IUCN红皮书:东北虎、华南虎、苏门达腊虎被列入严重濒危名单;其他两个亚种被列为濒危名单。CITES:所有亚种列入附录I。
---
分布
全世界的老虎有八个亚种。老虎的分布向四方的森林地带迁徙,几乎整个亚洲地带的
森林中都有它的足迹。有向北扩展的西伯利亚虎;向西延伸的西亚虎;向南迁徙的东
南虎,也有向西南扩展的孟加拉虎,更有一些跨海至苏门答腊、爪哇、巴里等岛屿上
,而形成苏门答腊虎、爪哇虎和巴里虎。
老虎的攻击方法
老虎遇到猎物时会伏低,并且寻找掩护,慢慢潜近,等到猎物走近攻击距离内,就突
然的跃出,攻击背部,这是为了避免遭到猎物反抗所伤到。老虎会先用爪子抓穿猎物
的背部并且把它拖倒在地,再用锐利的犬齿紧咬住它的咽喉使它窒息,不然就是咬断
颈椎,直到猎物死亡才松口。这种攻击方式也是猫科动物最典型的攻击方法。
食量
成年的老虎一天平均吃下6公斤左右的肉,一年约吃下3500公斤的猎物。
习性
1. 爱水并且也擅于游泳。 2. 昼伏夜出。 3. 只要在植物浓密也有水的地方便可居住。
4. 喜欢以四处洒尿、抓磨树干、排粪来划清界线。
--- 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虎在中国生肖中排位第三,并被认为是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出生于虎年的人被认为是英勇的、乐观的,也是宽容的、慷慨的,他们能够长寿而且善于领导而非服从。
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来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思是统治者。如今,这个字已成为了百家姓中的一个了。虎是一种极具阳刚之气的动物,它具备勇敢与威严,虎也被人们认为是山大王,传说它能够驱除一切邪恶。在战争年代,虎头被绘制在战士的盾牌上用以吓阻敌人。
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它们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乃至在当代中国,也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的人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在虎年,孩子们的头上都写上了红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强他们的精力与活力。在早期的中国,老虎是主要的动物神灵,人们认为它能驱除旱灾,还有人相信一头虎在500年后将变得雪白,然后还能再活1000年,当它们死后,它的灵魂将渗透入地下变为琥珀,这便是"琥珀"一词的由来,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国法庭上能见到"回避"、"肃静"的字样。虎符:虎形的木块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达的军令的标志;古代的强盗首领也将虎皮铺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显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带虎字的中国成语: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 虎的形象和称谓曾经出现在历代的歌舞和戏剧中,如元朝杂剧《虎头牌》,清朝传奇《虎囊弹》、昆曲《虎囊弹》、京剧《虎牢关》、《卧虎沟》、《胭脂虎》等,不胜枚举。其中两个表现人与搏斗场面的最为激动人心。一个叫做《东海黄公》,是在汉代长安附近流行的一种"角抵戏"。晋朝葛洪在《西京杂记》里对此有颇为详细的记载:"东梅人黄公,少时为未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功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得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遂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戏马。"看来这里对虎的威力还是诚惶诚恐的,因为象东海黄公那样有武功、有法术的人仍然没有斗过虎,终于枉送了性命。由古典小说《水浒传》改编的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武松打虎",也是表现人虎搏斗的,但结果恰与《东海黄公》相反,武松打死了虎,成为打虎英雄。在我国有关虎的语汇中也有不少含有贬意的,如"为虎作伥"形容本身受了虎害,又被驱使去害别人的势利小人的丑恶品质;"狐假虎威"则勾画出了一幅仗势欺人的奴才嘴脸。在我国民间童话中,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老虎学艺》的故事:尽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上树。因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领都没有,只好拜猫为师,学习各种本领。热情的猫很快就教会了它纵、跳、蹿、扑等诸般技艺,但也发现了虎凶狠残暴的本性,就在传授的过程中留了一手。当虎觉得自己已将猫的本领完全学会之后,便一反常态,恩将仇报,竟然猛扑过来,要把猫一口吃掉。猫却不慌不忙,敏捷而灵巧地纵身爬上了树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树下无计可施,便又央求猫把上树的方法传授给它。猫则不再上当,虎也就终于没有学会上树的本领。宋朝大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嘲畜猫》自注中写道:"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这个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至于以虎为地名、人名,继而演绎出的故事传说、趣闻逸事,就更是数不胜数。而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中的虎年,则是每隔12年就要到来的欢乐节日。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之一,人口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人口的不断迁移,几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华人的身影。他们所到之处,也必将或多或少地带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就是绝大多数远离故乡的海外华人所难以丢弃的,同时也逐渐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因此,近年来这种以十二种动物命名年的习俗,不仅在亚洲各国和俄罗斯等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悄然传到了欧美各国,尤其是有关虎年的来历和各种传说,各种媒体都乐于广泛地进行宣传,使虎年成了虎名副其实的"本命年"。
据估计,目前地球上生存着的虎不会超过5000~7500只,其数量在本世纪内已下降了95%。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的话,虎——这种与人类共存多年的珍贵动物,恐怕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也只能在动物园或者马戏演出中才能观赏到它的雄姿了。
人类有关虎的文化渊远流长。在阿穆尔河畔,苏联考古学家曾发现了具有6000年历史的虎雕,并证明当时的人类曾将它视为崇拜的偶像。在印度神话中,女神德伽总是骑着一只虎。中国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也将虎的造形看作是驱邪避妖、长生不老的吉祥物。
如果说现代的亚洲文化已不再将虎推崇为至尊,那么将虎视为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的人却大有人在。传统医学几乎将虎体的每一部分都视为具有珍贵的医药价值。人们认为,服用虎骨可以医治风湿症并使人长寿,虎须可增强体力,而用虎鞭浸泡的饮料则可以提高人的性功能。
在亚洲,随着国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已经能够承受得起服用虎药所需要支付的高额费用。然而随着虎的来源逐渐减少,虎的价格日趋升高,使虎的偷猎也更具有诱惑力。一些人为了大发其财,不惜铤而走险,对虎采取种种手段,疯狂残酷地进行捕杀。
来自黑市的诱惑力如此巨大,以致任何力量——包括公众舆论、政治压力甚至警方的干涉,似乎都无法挽救已濒于灭绝的虎,巴厘岛曾经聚集着大量的虎,它们在此生存,繁衍了许多年,但由于本世纪以来,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以及栖息地的严重减少,再加上人类的捕杀,使得这个地方的虎早在40多年前就彻底灭绝了。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作为拥有目前世界上虎的总数一半以上的印度,政府已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尽管如此,在过去的5年中,全国21个自然保护区里,虎的数量还是下降了20%。在1989~1992年那场举世闻名的大规模捕杀中,仅在印度的一家自然公园里就有20只以上的虎被偷猎者捕杀。尽管这个公园中有60多名保安人员昼夜巡逻,也是无济于事的。
仅仅几年以前,印度还被人们普遍地认为是保护虎取得成功的典范。在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虎的疯狂捕猎以及对于森林资源的无情毁坏以后,引起很多物种濒于灭绝的严重问题,印度政府于1973年提出了保护虎的措施。
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对此十分重视,亲自主持制定了虎的保护规划,发布了虎保护条例,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规模巨大、防范严密的保护网。到1980年,虎的数量似乎有增无减。因此,一名这项规划的主要负责人曾宣称:“在印度,虎决不会有灭绝的危险。”
然而在一些虎保护区内,人们盲目乐观,忽视了种种潜在的危险和信号。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们越来越多地侵占着虎的栖息地,可是却没有任何法规对此进行干涉。许多种为数不多的珍贵野生动物,始终是在一些有关人员的想象中无忧无虑地生存、繁衍着。最明显的例子是,人们对日益火爆的贩卖黑市,没能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在黑市上,虎的交易始终存在着。但是在1980年左右,这种交易对于虎的灭绝,似乎还够不上明显的威胁。然而在80年代末,随着虎骨储备量的耗竭,人们开始意识到捕杀虎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印度有关部门于1986年首次逮捕了一名偷猎虎的罪犯,当场从他身上缴获一大袋子虎骨,并据此线索,在一家自然公园中挖掘出了一具虎尸,但几乎所有的虎骨都荡然无存。从此,来自全国的有关贩卖虎骨的报告接连不断。
针对日益猖獗的犯罪活动,1993年8月起,印度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突击围剿行动。其中一次,摧毁了一个位于新德里的大型捕猎、贩卖团伙,收缴了616磅虎骨(相当于20只虎的骨头总量)和8张虎皮。
在这次行动中还发现,有不少家庭竟然以非法捕猎、贩卖野生动物为生。在那里,很多珍贵的野生动物被剥去皮毛,其有价值的脏器部分经过干燥后被包装起来,其骨头经过清洗和漂白等处理后也被封存起来,然后伺机贩卖。一张虎皮,在黑市上至少可以卖到1.5万美金,经常有一些腰缠万贯的阿拉伯商人前来收购,然后再通过多种途径走私到世界的其他地方。
据印度有关官员透露,偷猎猖獗的时候,仅在4个月之中,就有90多只虎被捕杀。这位长期从事虎的保护工作的官员十分痛惜地说道:“为保护虎的生存,我曾经付出了极大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现在看来,我多年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
目前,国际上保护虎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并陆续成立了很多有关组织,负责保护野生虎的生存和对非法捕猎的监督。尽管来自国际上的巨大压力,使得虎的捕杀、贩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遏制,但是虎的生存问题依然处于困境之中。因为随着世界人口的激增以及人类活动范围的加大,使得本来就已经很狭小的虎的栖息地变得越来越小,可用来充饥的食物也寥寥无几。一位专家说道:“对于虎的生存来说,人类的捕猎是一种威胁,但是人口的增长也是一种慢性的威胁。”
人类与虎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应该说,直至今日,地球的生存环境依然适宜于虎,虎也在不断调节自己,以便更适宜于这个生存环境。但是虎的生存最终将会与人类发生冲突,而事实证明,人类是大自然中更强有力的杀手。
如果是由于我们人类的原因使虎灭绝于世,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点呢?一位专家这样说道:“我们人类能够拯救什么呢?我们能够拯救自己吗?”
不管如何,我们还是应该行动起来,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大自然,保护每一只虎和每一只珍贵的野生动物,因为这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
⑽ 为什么印度野生虎的数量能在4年间增长33%
老虎保护问题已是全球人民都非常关注的事情了,我国只有27只野生东北虎,虽然数量比较少,但已经是增长的趋势了。
老虎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是猫科豹属虎种里面的物种,但是如果细分一下的话,可以分成9种,分别是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苏门答腊虎、马来虎、里海虎、爪哇虎以及巴厘虎,其中后面三种已经灭绝了。
孟加拉虎
曾经在关于保护老虎、狮子的问题下面,经常会看到有人说为什么要保护这种动物,其实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原因,简单的来说,如今我们这一代人能够见到活的的老虎,但是如果不加以保护的话,难道要让后代子孙只能在书本上了解它们吗?所以保护老虎等野生动物是迫在眉睫也是意义重大的,在这方面上,印度的做法的确值得赞扬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