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支援阿富汗空军怎么走

印度支援阿富汗空军怎么走

发布时间:2022-05-24 01:17:59

A. 1971年印巴战争的原因

印巴两国在1947年分治后的50多年时间里爆发过3次战争,其中两次均因克什米尔争端而起。第一次印巴战争时间1947年10月—1949年1月1947年印巴分治时,印度依靠它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克什米尔归属印度,由此爆发了争夺克什米尔的第一次印巴战争。这场战争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双方参战人数总共近10万人。1947年秋季,印度半岛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了独立的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双方一直没有商定。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简称,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西北部,印巴分治前是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之一,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万,其中穆斯林占总人数的77.11%,印度教徒占20.12%,余为锡克教徒和佛教徒。克什米尔地处亚洲心脏,周围分别与俄罗斯、中国、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1947年10月,克什米尔土王哈里·辛格宣布,该地区将归属印度,并已经和印度签署了正式合并协议。印度军队随后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装展开激战。这场冲突愈演愈烈,终于在同年底发展为印巴双方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战争最终没有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不得不把该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1948年8月13日和1949年1月5日,安理会两次决定克什米尔问题交由克什米尔人民自己来决定。但是,印度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已经由1947年10月26日其土王与印度签署的协议解决,而反对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其归属。1949年7月29日,印度与巴基斯坦签署协议,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停火线。第二次印巴战争时间1965年9月1日—1966年1月1日1965年8月,数千名巴控区的“自由战士”渗入到印控克什米尔组织起义。9月1日,印巴边界冲突演变成第二次印巴战争。1966年1月1日,在前苏联的斡旋下,印巴签署了《塔什干宣言》,第二次印巴战争遂告结束。第二次印巴战争又称作“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印巴双方没有正式宣战就匆匆进入了战争状态。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随后巴基斯坦正规部队在8月14日也卷入冲突。印巴两国军队在克什米尔停火线附近山地展开交战,印度军队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占了巴方控制线一侧的多处山岭。进入九月份,巴基斯坦在停火线南部地区展开反击,并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巴基斯坦地面部队在坦克配合下,给印军以重创。双方在战斗中动用了空军支援地面战斗并展开激烈空战。随后,印巴战争陷入僵局。9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一致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印度方面于21日,巴基斯坦方面于22日先后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9月23日,印巴两国军队正式停火。1966年1月,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使用武力而是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互不干涉内政的义务”。第三次印巴战争时间1971年12月3日—17日1971年底,印度因东巴基斯坦闹独立而出兵,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再起冲突,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双方于1971年12月17日实现停火,东巴基斯坦从巴国独立出去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国。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为了寻求国际支持,印度还于8月间同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并从苏手中获得了坦克、装甲输送车和地空导弹等武器装备。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战争备战,也进行了相应备战。到1971年11月为止,双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毕。印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个军部、7个师,空军12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6艘,约17万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个师8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300架,海军舰艇20艘,约30万人。巴基斯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个步兵师,空军两个中队,作战飞机17架,约9万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2个师6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0余艘,约25万人。双方兵力对比,在东巴方向,印军占有明显优势,巴军处于劣势;在西巴方向,两军旗鼓相当,印军略占优势。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印巴战争爆发。23日,巴总统叶海亚·汗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巴军全力抗击印军。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展开。印度的战略企图是,东攻西守,以夺占东巴为最终目标。巴基斯坦的战略指导方针则是全力固守各战略要地,以此粉碎印军的突击行动。在东巴战场,印陆军在海、空军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东巴实施“多路向心突击”。在东部方向,印军以3个师及8个营加强部队的兵力,分3路发动攻势行动,至12月9日攻占了阿舒甘杰、道德坎迪和昌德普尔3个重镇,打开了通往达卡的门户。在西部方向,印军沿西南和西北两条轴线展开进攻,一路遇到巴军顽强抵抗,但由于印军占有兵力优势,至12月14日,西南一路印军攻陷重镇法里德普尔,对达卡构成威胁;西北一路印军则几度破坏巴军防御阵线,并经反复争夺占领了重要城镇波格拉,但未能向北发展进攻,因而没有完全实现作战企图。在北部方向,双方在贾马尔普尔、米门辛格与坦盖尔进行攻防作战,结果,巴军未能守住阵地,丢失贾马尔普尔,退守坦盖尔地区,建立新的防御。在三个作战方向的印军先后完成对达卡合围攻击的作战准备后,印军开始向达卡发起总攻。印军第50伞兵旅首先在距达卡70公里的西北部重镇坦盖尔和距达卡30公里的东北要点纳西格迪实施空降作战,一举切断了巴军退路,向南直逼达卡。12月15日,印军完成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达卡的合围,海、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全切断了东巴与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东巴守军于12月16日向印军投降,东巴战场的攻防作战遂告结束。在西巴战场,双方进行了以空战为主的交战。印军凭藉其空军力量的优势,力图重创巴空军于基地,破坏巴交通运输线,孤立巴军各战场的相互联系,阻止巴地面部队机动和集结,达到削弱与钳制西巴地面部队的目的。巴军则努力加强要地防空,钳制与削弱印空军作战力量,阻止或限制印空军的空袭行动,保障地面作战的进行。交战结果,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战果。在空中较量的同时,双方也进行了有限的地面作战行动。两军各有攻势行动,其中印军以多路发动进攻,先后占领了西巴信德省和萨克加尔地区3600平方公里的领土。此时,印军已在东巴战场取得胜利,因此印度于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地区实行“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西巴战场的作战行动至此结束。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后,东巴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国。此外印度还占领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320平方公里的土地。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B. 2010年印度军事发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西方眼中印度空军未来发展透视

在未来数十年内,如果印度空军雄心勃勃的采购计划能够实现,从而使其空战、指挥和控制以及后勤保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那么该军种对该国安全政策的影响也将逐步增强。印度基于信息技术而蓬勃发展的经济、核武器研发态势以及大规模航空研发项目等因素,都确保了印度空军的战略影响具有全球效应,世界各主要大国都无法忽视这种效应。
自称世界第四的空中力量印度空军是世界上少数担负空中力量所有任务的军种之一它装备的由法国达索公司研制的幻影2000担负核打击任务,而且随着核弹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变小且结构更为紧凑,使得印度空军能有更多机种担负该类任务。

俄罗斯苏霍伊军工综合体研制的苏-30,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米格-21、23、27和29都可执行防空和对地攻击等多种任务。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仿制的“美洲虎”攻击机仍担负重要的对地攻击任务。伊柳申设计局研制的伊尔-76MD型运输机可实施战略空运,伊尔-78担负空中加油任务,它们可得到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安-32型运输机以及“多尼尔”228和HS/AVRO 748型运输机的支援。战场支援、后勤保障以及搜救任务则由米尔设计局研制的米-35、米-17和米-26直升机以及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研制的Chetak和Chetaah型直升机承担。此外,印度空军还拥有大量固定翼和旋转翼教练机,并拥有一支由300多人组成的特种部队。

位于新德里的印度空军司令部负责指挥和控制1700多架飞机,这些飞机中约有一半为前线作战类型。印度空军的日常行动和训练由5个作战司令部负责,它们控制若干个飞行联队,后者又分别管理约45个固定翼飞机中队、20支直升机部队以及多个地空导弹中队,每个飞行中队装备12-18架飞机。印度空军全部由职业化军人组成,由此需为这些人员维持大量训练、医疗及住房设施。

西部战区空军司令部位于德里,该司令部担负主要作战指挥任务,负责指挥从克什米尔向南延伸至旁遮普邦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印巴边境空中行动。中部战区空军司令部位于阿拉哈巴德,其辖区覆盖了印度中央平原的绝大部分地区。东部战区空军司令部位于西隆,负责指挥与中国西藏、孟加拉国和缅甸接壤地区的空中行动。西南战区空军司令部位于久德普尔,它负责指挥拉贾斯坦邦绝大部分地区的空中行动。南部战区空军司令部组建于1984年7月,其管辖区域包括Lakshwadeep群岛以及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印度空军此前在该地区建立了一个大型基地用于控制印度洋东部海域,但该基地在2004年的亚洲海啸中遭到毁灭性破坏。
训练司令部位于班加罗尔,而该军种大部分飞行和地面训练设施部署于印度南部。维护司令部位于印度中部的纳格普尔。
雄心勃勃的采购计划
印度在冷战时期确立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其形成了长期以来分散化采购各类战机的传统。在上世纪50-70年代,英国和苏联是印度战机的主要提供者。80年代,英国和苏联因为印度发展核武器而与其疏远,法国乘机占领印度军机市场。90年代初,印度制定了增强自主研发和制造战机能力的雄伟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由于代价高昂且美国对防务技术转让的封锁,导致印度已无法在2010年之前实现上
述计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

上世纪90年代,印度大力发展与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合作(后者当时急需获取出口业务),并实现了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本国制造性能优异的苏-30多功能战斗机的目标。911事件后,印度与美国重新接近,前者开始考虑采购美制战机以执行多种作战任务。印度政府多次承诺支持国内航空工业——主要是国有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以及国防科研发展组织(DRDO)——的发展,这意味着未来的国际合作者在加入与印度空军相关的研发项目时,必须让印度国内的合作者占有较大的项目份额。即便印度空军能够最终实现其采购计划,但其前线航空兵实力预计将大幅度下降,即减少至不足30个战斗机和攻击机中队,这主要是因为新型战机的成本较高,以及印度空军希望精减该军种目前部署的27种型号的战机,从而提高后勤保障效率。
印度制定了采购126架中型战斗机用于取代该军种装备的米格-21的大规模计划。美国的F-16和F/A-18E/F,瑞典的“鹰狮”,俄罗斯的米格-35,法国的幻影2000-5和“阵风”以及欧洲相关国家联合研制的“台风”等,都是该项目(预计于2010-2012年交付)的潜在竞争者。在DRDO和HAL分别研发和制造的“敏捷”(Tejas)轻型战斗机和苏-30MKI服役之前,上述采购的国外战斗机将担负填补战斗机“代差”的使命。2004年3月,印度和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11亿美元的合同,由后者向印度提供3架装备“费尔康”雷达的飞机,从而使该军种能首次获得具有重要意义的早期预警和控制(AEW&C)飞机。载机由俄罗斯伊柳申设计局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工厂制造,首架载有雷达的飞机将于2007年交付印度空军,另外2架将在2009年前交付。2004年9月,印度启动了国产AEW&C研发项目,载机型号仍有待确定。第6架(最后一架)伊尔-76MKI空中加油机于2006年交付,然而印度空军的构想是将其中型运输机的规模扩大一倍,并采购新机取代现役的安-32轻型运输机。如果印度能够与以色列签署价值2.3亿美元的合同,将可向后者采购50架Heron型战略侦察无人机。
2003年9月,在经过长时间等待后,印度与英国签署了向后者采购66架“鹰”132型喷气式高级教练机的合同,这象征着印度重新将防务采购的重点转移至西方国家。根据这份价值26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其中24架将由英国制造,其余则由HAL在印度国内组装。在英国向印度交付首架该型教练机之前,印度已开始建造生产设施。印度在2000年实施了大规模防务采购,其中包括由HAL按照许可证生产方式制造140架苏-30MKI。原合同包括一份由印度直接向俄罗斯采购50架苏-30K/MK/MKI的订单。俄罗斯向印度交付的首批18架苏-30K/MK目前已被新机型取代,旧飞机经由白俄罗斯转售其他国家,新机机身正按苏-30MKI的Mk.3标准进行改装。

苏-30MKI的许可证制造从2004年开始,而订单总数已削减至120架。

据报道,该机的单机制造成本已大幅度超过预算(预计超支800万美元),制造速度也已放慢并将持续至2010年之后。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计划采用法国、印度和以色列研制的机载系统改装135架米格-27,而且正在交付17架以上的双座型“美洲虎”。此外,该公司还于2006年3月还接受了一份制造20架单座型“美洲虎”的订单。最后10架幻影2000EH近期已交付印度空军,印度还在与卡塔尔进行谈判,计划采购后者储存的11架幻影2000。印度空军计划对现役的幻影2000进行大规模改装。

印度空军现役米格-21的改装目前仍未完成,该军种目前考虑为其实施在役延寿项目。据报道,印度空军约三分之二的现役米格-21-93因技术问题而被迫停飞。

美国对印度的制裁虽然阻碍了“敏捷”的研发进程,但该机计划从2008年开始建造并于2010年服役,而印度空军目前仅订购了20架。预计该军种在2010年前将提交200架的采购订单。此外,印度空军还要求装备喷气式和涡桨式初级教练机。前者将选择由HAL研制的HJT-36,印度空军需装备187架喷气式初教机,但目前仅订购了30架。据本刊报道,印度于2006年10月与俄罗斯签署了一份价值6.6亿美元的合同,由后者向其交付80架米-17-1V直升机,用于从2007年开始取代机龄较老的米-8。印度空军计划接收150架Dhruv高性能轻型直升机,并提出了采购12架新型运输直升机(其中8架用于运送重要人物)的需求。2005年11月,印度向美国订购了3架波音737BBJ,用作重要人物的专机。

印度已决定将其装备的米格-23和米格-25退出现役,而不是寻求对其进行改装,在卫星监视系统投入运行后,米格-25侦察机于2006年5月退役。当首架“鹰”式高教机服役后,70架米格-21FL/U型高教机也将开始退役。2004年12月,最后一架“伊斯卡拉”教练机退役,“堪培拉”型轰炸机的退役时间已提前至2007年。安-32型运输机和米-24/35型直升机近期安排在乌克兰进行大修。
作战行动

1999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卡吉尔地区发生的边境冲突是印度空军参与的最近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虽然沿主权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实际控制线的紧张形势已有所缓和,但印度空军的行动节奏仍未减慢。过去5年来,印度空军举办了多次大规模国际军事演习,其中以“对抗印度04”最为有名。在这次演习中,有报道称印度空军的苏-30在飞行性能及模拟对抗方面都胜过了美国空军由麦道公司研制的F-15C“鹰”式战斗机。

2006年,印度空军部队到夏威夷和新加坡进行了联合训练,并邀请英国空军到印度进行联合训练。

印度空军所属的米-17和米-35型直升机随联合国维和部队部署至刚果民主共和国,该军种的炮艇机担负了打击武装反叛分子的例行任务。其他一些米-17则在苏丹南部和塞拉利昂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印度与中亚地区各国政府长期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并在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方面具有共同利益。2001年,印度支持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攻陷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并推翻强硬的伊斯兰政权。印度继续保持与中亚各国的良好关系,2006年底,印度空军的12架米格-29战斗机和教练机前推部署至塔吉克斯坦斯坦的法克霍尔。转型挑战

印度空军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在财力资源有限且一直担负繁重任务的情况下,将自身转型为一支21世纪的空中力量。该军种高速战斗机相对较高的损失率(1974-2004年间约有700架坠毁)促使其采取措施增强教练机力量,如从英国采购“鹰”式高教机以及加快自行研发HJT-36等。1999年的印巴边境冲突以及印度空军近年来与外国空军进行的多次联合训练都大幅度丰富了该军种的作战经验,然而,据报道印度不断发展的民用航空部门已使印度空军面临人力资源流失的现象。

印度空军声称,通过提高飞机维护质量,在过去两年中已大幅度降低了飞机坠毁率。

2006年,有媒体报道了印度空军极为糟糕的飞机出勤率情况,声称该军种约有一半的作战飞机停飞,主要原因是缺乏零部件或因机龄较老而对维护要求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促使该军种采取措施提高勤务保障质量,而且随着新机型的服役,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减少现役飞机型号也有助于简化勤务保障。2003年,印度空军建立了综合性航材管理网络系统,该系统可实时跟踪22个前沿空军基地的飞机零部件情况。

发展前景

作为亚洲4支部署核武器的空中力量之一,印度空军对该国防务和安全政策发挥着重要影响。未来数十年内,随着该军种实力的不断加强,其重要性也将不断提高。印度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在印度洋占有主导地位,并在中亚、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拥有国家利益——及其蓬勃发展的经济,都意味着它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印度空军在投送和保护该国世界范围影响力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该军种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延伸航迹并增强作战实力。印度还在寻求合作者帮助它增强空军实力并发展航空工业。在此过程中,主要的变量是印度空军能否获得顺利实施现代化建设计划所需的人力、技术和财力资源。

C. 日本军机到阿富汗有没有经过中国领空

应该没有。

从这次日本派出运输机的机型(2架C-130和1架C-2)来看(重点看其续航里程),其飞到阿富汗喀布尔的航线大致有二:一是从本土起飞后向南直抵新加坡,加油后再飞印度,在印度二次加油后从经印控克什米尔进入阿富汗。抵达喀布尔后不再加油,返回印度再加油。二是从本土出发后向南落地越南,在越南加油后穿过中南半岛至印度,之后航线同第一方案。

D. 如果印度参加阿富汗战争会怎样

那是个坑,自古被称为大国坟场,超级大国都跌过跟头,如果印度进去,会被埋了。
就是中国进去,也切不可走以前大国传统的老路。

E. 印度和阿富汗接壤吗

印度和阿富汗不接壤。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相邻,和中国也有接触,印度和阿富汗之间隔着巴基斯坦。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北部与中国,不丹和尼泊尔接壤,东部与缅甸接壤,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东部是孟加拉国。印度南部是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岛国。
阿富汗北部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斯坦接壤;东北部与中国接壤;东南部与巴基斯坦相邻;西部与伊朗接壤。

F. 印度不经巴基斯坦怎样修到阿富汗的公路

没办法的,印度和阿富汗之间没有一点的接壤领土,巴基斯坦把印阿两国隔得太严实了。

G. 美军是从哪国进入阿富汗作战的,谢谢!

阿富汗战争打响之后,美国是依靠阿富汗的周边国家,其中包括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的重要支持,这些国家就成了美国领导的反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战争的“前线国家”。

正是这些阿富汗周边国家的支持,才使得美国很快就摧毁了塔利班政权。一直到20年之后,即2021年8月,美军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又重新执掌阿富汗政权。

H. 阿富汗灭亡了吗

不曾在阿富汗灭亡这一说法,只能说阿富汗发生了政权更迭,执政党派和领导人物改变,国家名字变了而已

拜登总统宣布,他将结束美国军队在阿富汗的公开参与。这些行动始于2001年底,当时基地组织袭击了纽约的双子塔。20年来,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一直试图带来稳定与和平。这一努力失败了,现在所有这些部队都将回家。

现在主要反对派来自塔利班,这是一个主要由普什图人组成的组织,最初由巴基斯坦情报机构组织,目的是在俄罗斯军队被驱逐后控制阿富汗。最终,塔利班控制了该国75%的领土,并在喀布尔建立了政府。

20年来,塔利班一直在反击阿富汗政府、美国及其北约盟友。随着美国和北约的撤离,塔利班赢得了胜利。

第一副总统萨勒赫

不过被神学士推翻的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虽然流亡海外,但第一副总统萨勒赫(Amrullah Saleh)却在阿国北部的潘杰希尔(字面含义为“五狮”)山谷(Panjshir Valley)坚持抵抗,17日更依据《阿富汗宪法》第60条与67条宣布接任代理总统,强调“阿富汗不是越南”、“我们没有失去意志“,呼吁所有人加入抵抗行列。

阿富汗人面临着持续的战斗、经济下滑和对妇女的压迫。数千万阿富汗人民生活在战乱与恐惧之中,和平,在这片土地的和平依然遥遥无期.........

I. 印度出兵阿富汗从哪进入

很难,因为印度不与阿富汗接攘,如果印度要出兵阿富汗,必须经过中国或巴基斯坦,而印度与中巴两国关系不好,很难获得同意。

J. 中国怎么去阿富汗

去阿富汗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走陆路,有下图我们可以看出,阿富汗和中国有一部分是接壤的,这个接壤的地方就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斯坦自治县,由这里进入阿富汗。

二是乘坐飞机,国内的乌鲁木齐有直飞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航班。

阅读全文

与印度支援阿富汗空军怎么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威廉为什么当英国国王 浏览:137
西西里是意大利哪里的 浏览:945
轴心一方的意大利什么梗 浏览:651
伊朗的演员什么波波 浏览:830
美国什么时候暗杀的伊朗将军 浏览:547
意大利麦当劳怎么点 浏览:448
中国人寿形象代言人有哪些 浏览:336
众所周知印度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600
为什么英国王室很有钱 浏览:293
越南老干妈怎么样 浏览:107
中国武警部队有哪些下属单位 浏览:103
印度的子弹是什么 浏览:943
如何成为越南老师 浏览:852
澳洲对比中国的东西哪个好 浏览:580
越南自卫反击战为什么没用导弹 浏览:128
印度人吃什么不干净 浏览:319
从英国能带多少小电器 浏览:155
到印尼雅加达机票多少钱 浏览:299
武汉比英国小多少 浏览:85
英国封国怎么改善自己 浏览: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