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哪里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也就是释迦牟尼的祖国,但他的佛教成就地是在古印度中部的摩羯陀国。
迦毗罗卫城 (Kapilavastu),又译劫比罗伐窣堵、迦毗罗蟠窣都、迦毗罗婆苏都、迦毗罗、迦毗梨等,意思是妙德城或黄头居处,位置大约在大雪山南麓,尼泊尔与印度的交界处,为古代释迦族的国都,也是释迦牟尼的故乡。
位于现今尼泊尔西南境,与印度交界的地方,拉普济河东岸,罗泊提河的北部。当初的“释迦部落”,以“迦毗罗”小城为主,再加附近“提婆陀诃”,“车头”,“舍弥村”,“库马突沙”,“石主”,“弥娄离”,“散楁拉”等约10个村落组成。面积约320平方里。(相当于我国云南、西藏边境山区的一个乡的面积),王城周围十公里。[2] 由于国内血统纯正,具尚武精神,颇受邻国尊敬,奉拘萨罗为宗主国。
㈡ 佛教在印度哪里地方可以找到呢
印度没有佛教啊。印度信仰的最大宗教,是印度教。
有许多人误认为:印度信佛教。其实,
不但印度不信佛教,反而印度没有佛教。
这很可能是因为:西游记看多了。而不读地理。
最大的佛教国家,是中国。
某版本的地理书说:“最大的佛教国家,是泰国”。这可能不是指信徒的数量,
而是指,信徒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虽然佛教在中国,人口比例很低,但按照信徒数量来看,
仍然是最大的佛教国家。
㈢ 印度教和佛教起源在哪里
【都是今尼泊尔境内,叫古印度】
1·【佛教】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佛教发源于距今约2553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释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 据经典记载,佛圆寂时,世寿80岁。
2·【印度教】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和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所谓“印度教”是存在于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这种综合性、多样性使人们很难对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明确的定义。
㈣ 请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具体在哪
请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具体在哪?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国,而佛教最初的发源地就在距瓦拉纳西有200多公里的菩提加雅(Budhigaya)。2500多年前,印度北方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29岁,出家开始苦修而不得其所,35岁那年,他在一棵菩提树下徘徊了37天,终于恍然大悟,悟出了佛学真道,那个地方后来被称为菩提加雅,而那棵菩提树下他徘徊留下的脚印也成了一朵朵莲花。传说中的那棵菩提树早已在伊-斯-兰教统治印度的时期被当柴木砍伐了,但从那树上压枝而成活的新菩提树目前还在斯里兰卡枝叶茂盛。悟道后的王子来到了距离瓦拉纳西16公里的鹿野苑,向跟随他出家苦修的五个侍卫开始了他首次传教,五位同伴被他悟出的道所征服,拜他为师,从此,佛教有了成道的佛陀,有了教义,佛教诞生了,王子成了佛祖,有了另一个2500年后我们熟知的名字——释迦牟尼。此后,佛祖和他最初的五个弟子,在印度开始传播佛教的教义。因为佛教具有其他宗教没有的三项基本原则:知识、仁慈和平等,因此在当时印度的低“种姓”中开始迅速传播,并最终传遍世界。虽然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现在印度以佛教为宗教信仰的人口可能只有1%。历史的变迁总是伴随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全面清洗和灭绝性毁坏,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强盛,终于使这个佛教的发源国,已经很少能见到佛教的遗迹了,而瓦拉纳西附近正是这些不多的遗迹的集中地。
印度对菩提加雅和鹿野苑佛教发源地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中国唐朝的名僧——玄奘。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8月),玄奘从长安出发,踏上了西行的征途,到达佛教发源地印度,在这里他讨教佛学,遍访佛家古迹。贞观十九年,他返抵长安,已经五十岁。受到唐太宗接见,太宗对玄奘描述的西域风情极感兴趣,命他写一本游记,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不仅记录了当时印度的风土人情,而且对佛教的名盛做了详细记载。因为印度几乎没有成文的历史记载,一度无法发掘作为佛教发源地的所在,最终凭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详细描述,在英国考古学家的帮助下,得以重新发掘出了佛教遗迹,找到了大量宗教文物。
印度教能起源于哈拉帕的转世及灵魂不死之说,在吠陀时代晚期重新出现,并成为印度教更深一层的基本组成部分。
凡人一生中产生的业,决定了他的灵魂下次转世重生时,究竟是成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还是变成一头兽,或甚至一只昆虫。特殊的虔诚、默想、禁欲和对永恒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转世的生命轮回;这样境界的灵魂避开了这种轮回而达到超脱,这并非有形的升入天国,而是精神上与神或天地万物重聚的极乐。借助凡人肉体的不死灵魂,凡人的生命可以包含一个具有神的不朽创造力的永生幽灵,而灵魂则能够再生或转世。
转世的信念加强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一个人的亲戚或祖先也许已经再生为一匹马或一只蜘蛛。从哈拉帕时代以来,牛得到特别的尊敬,这是由于它们的基本用途及母牛产奶造成的创造和母性象征。公牛自然象征着耐力和男子汉气魄(与地中海文化一样),母牛则以其有光彩的大眼睛而象征温柔。但对印度教来说,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任何生物都是显示神的存在的伟大生命链条上的一环。因此,虔诚的印度教徒都是素食者,除最低等种姓外,所有人都特别要避免吃牛肉。牛奶、凝乳、酥油、酸奶等等,都只用于宗教献祭仪式上。
进入吠陀时代晚期(约公元前600年)之前,印度教的万神殿已由
三位一体的毗湿奴、湿婆和梵天统治,他们都是至高神,都是造物主。随着印度教继续合并地区性及民间宗教神祇和传统,出现了五花八门、有各自的信仰和信徒的神祇配偶、神祇肉化身和小神祇的令人为难的局面,包括:仁慈的象头神,是湿婆和他妻子雪山神女之子,有象形头;象征忠心和力量的猴神哈奴曼;智慧和学识女神娑罗室伐底;黑天;毗湿奴之妻吉祥天女,兼财富及世俗功绩女神;还有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时母)或杜尔迦(又叫难近母),都是湿婆配偶的形象或其较阴森外表的女性等同物,有时称为死亡及疾病女神,但同湿婆一样,人们,尤其是妇女,也祈求她的帮助。
湿婆成了最广受崇拜的大神。在人们心目中,他既是创造之神,又是毁灭之神、收获之神、丰饶之神、宇宙舞神以及瑜伽信徒(瑜伽功及苦修的实行者)的主神。他还主宰人的生和死及天才的繁衍,被人们与其他宗教的类似神祇并列,包括代表苦难(钉死在十字架上)和永恒生命的基督。在其他一些宗教中,用人做祭品作为祈求生命复活的手段;献祭的遭难者将生命让给他人,或献出生命为他人祈福。印度教承认这一观念,因为它把死亡看成生命的一个当然部分,并通过湿婆和迦梨女神的形象庆祝它。
㈤ 印度有哪些佛教圣地
去印度朝圣,佛陀圣迹有很多,而且有很多圣迹已经埋没在历史的尘封之中,众生福慧浅薄,无缘再看到。现有的印度尼泊尔朝圣十八大圣迹线路,是根据蝉友圈创始人衲木错,在多年的佛教朝圣体悟中,创新性地开辟了一条由顺时针方向的佛陀朝圣线路。这条朝圣线路查阅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征求许多国内外高僧大德的开示,这条朝圣路线成功地开辟,对于印度尼泊尔佛教朝圣,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圆满朝圣佛陀,体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义。
1、出 生——蓝毗尼园: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时的脚印和沐浴的圣池;
2、成 长——佛陀祖国迦毗罗卫国的遗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尸那罗森林南丹格尔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坚硬的地方。苦行林,尼连禅河,贤劫千佛成道的金刚座、菩提树,正觉塔和佛陀亲自开光的25岁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向往的地方。
5、初转*轮——鹿野苑。佛陀三转*轮地,为五比丘宣说了四圣谛、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团。佛陀舍利塔和最庄严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国徽以此为标志)。
6、涅 槃——拘尸那罗。佛陀最后度弟子须跋陀罗和涅槃后金刚力士放金刚杵处,佛陀最后说法处,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盘塔,佛陀6.1米最为庄严之涅槃像,拘尸那罗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圣体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圣池迦兰陀池;在此宣说诸多经典,如《佛说般舟三昧经》等。
8、祇园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楞严经》、阿含部等经典均在此宣说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讲经台,阿难菩提树;央掘摩罗塔、给孤独长老塔等。
9、西天灵山——灵鹫山。佛陀讲成佛之经典《法华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般若经》等重要经典之灵鹫净土,佛陀依然在此讲经说法;隋朝时,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10、降凡处——桑克希亚。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后(《地藏经》)乘金色天梯降凡处,帝释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产生之地;曲女城大法会玄奘大师辨经处。
11、神变处——吠舍离。(广严大城灵塔中,如来思念寿量处)佛陀在广严城外示现神通降服96种外道,佛陀预告涅槃处,佛陀舍利塔,阿难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维摩诘大士故居,第二次经典结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烂陀大学,莲花生大士、寂天菩萨、玄奘大师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参学讲经。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师求学、辩经弘法地;规模宏大的佛教遗址。
13、玄奘大师纪念馆——玄奘大师头盖骨舍利、佛陀脚印(千幅轮)、妙法莲华经血经。
14、经典结集——佛教第一次经典结集之七叶窟,五百大阿罗汉结集之山洞。
七叶窟---第一次佛经结集处及阿难开悟处
15、鸡足山——祖师迦叶尊者入定在此山中,等候弥勒菩萨下生传授佛陀衣钵。
16、恒河——最古老的的城市瓦拉纳西(6000多年历史),观赏世界最美丽的日出—恒河日出,迎请佛教最重要的圣物佛陀舍利所化的恒河沙(金刚沙),印度教沐浴与焰口圣地
17、世界八大奇迹之泰姬陵、红城堡(印度三大红堡之一),建筑博物馆。
泰姬陵及阿格拉红城堡
18、印度首都德里,朝圣藏于印度国家博物馆佛陀舍利。游走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印度首都、各大城市与农村,深入了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今昔,全方位体验印度古今宗教、文化等各领域。真实感受真正的印度。
蝉友圈每年9月到次年4月组织专业印度朝圣。
㈥ 佛教的起源地是哪里
佛教的原起地,印度次大陆。这里,你将看到殊然迥异的自然风光。它的北面,是高堵如墙的喜马拉雅山脉,隔绝南北,使古老的印度发展了它独特的文明;它的两侧,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其南端,则伸入浩瀚的印度洋,与其他陆地断绝。它的地形多种多样,它的气候变化万端。这一些,在古老而野性的印度人眼里,往往带有极大的神圣色彩。
佛教能植根于此地,绝非偶然。复杂的地理条件,哺育了古老而令人匪夷的文明。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这里出现的哈拉帕文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城市建设具有相当规模,地下有系统排水设备,铜器出现了,文字的胚芽已经萌生。这是居住在这里的达罗毗茶人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无负于这块古老的大陆。
北方巍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主峰,是印度佛教所盛传世界的中心。据说,日月星辰环绕此山回旋出没,三界(佛教把世给世界划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依之而层层建立,诸海包围四周,复有四大部洲罗列边旁,唯南瞻部洲才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全长3000公里的全印第一大河——恒河,灌溉达73万平方公里的沃土,赐给古印度人食物和灵智,滋泽了古印度文明的成长。印度的河川崇拜,就是以恒河作为主要对象;佛教也把恒河沙数比喻诸佛。
温迪亚山以南半岛地方,除沿海为平原外,大部分属于高原,山多林郁,交通不便,却可为衣食之资,供静坐思虑修行。所以,这里便出现了众多的山林苦行人,佛陀也曾于林中苦修6年。
然而,这片文化的发祥地,这儿古老的文明,却也曾遭遇了一次灾难的浩劫。
㈦ 印度和佛教的发源地在哪里
佛教教祖——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尊称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能者。诞生于公元前565年,古印度,迦毗罗卫小国。国王净饭王的儿子,王后名摩诃摩耶为母。释迦牟尼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尸体火化后分埋八个地区、国家并建塔纪念,佛教徒承认自己信的主子没复活。
母摩耶夫人在太子释迦牟尼出生后7天去世,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养育成人。太子天资聪颖,并且相貌英伟。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虽然太子的贵族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食。面对人类的生老病死的苦难以及社会上残酷无情,人生的无常,于是产生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终于在19岁那年的二月初八,放弃太子身份与家庭,抛妻弃子、夜出宫门离家出走出家修道了。后世佛教徒尊奉他为佛教教主,并且尊称他“世尊”、“如来佛”、“释迦牟尼”、“佛祖”等称呼。
事实印度早就有“佛”之称谓,释迦牟尼还是儿童时,有次跟着“燃灯佛”出门,看见地上泥泞不堪,就脱下衣服盖在地上,请师父踩在上面行走。“燃灯佛”看这孩子“孺子可教”,就说:“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当时“成佛修身”这种思想社会上已形成思潮,只是没有一个人敢于出头露面。释迦牟尼在“佛”的老师“燃灯佛”的启迪下坚定了决心,实现了“释迦文如来”。
实际上迷信最多的佛教发源地印度没有把佛教当国教,选用世界尚还无影响力的、教徒已占世界人口的12.94%的“印度教”为国教。因为佛教悟性量的减少、人造性的增多,佛教徒仅占世界人口的6.02%,基本还靠人口大国的中国。在印度本土已近消亡,即将会退出世界三大宗教名单。
释迦牟尼圆寂后,印度信徒们对他理论的理解分歧太大。佛教僧团内部派系纷争不已,公开争论一天也没停过。最后向南部亚洲和东部山区退却,却被较小较落后的泰国和我国的西藏地区作为宝贝接纳了它,开始了在中国的长枝发叶。
印度佛教能在中国立足,打开场面,可说全都是靠着中国皇帝们的力量。僧侣寺庙都是剥削了万千老百姓的血汗钱所成的,如当时的僧侣稍有一点“慈悲心”,才不会为自己打算,怂恿皇帝去挪用国库──老百姓的钱,去为佛教做这做那了。
尤其是南北朝梁武帝(502年──549年),他从慧约受戒尊崇佛教,做了佛教徒,去佛寺打扫,为和尚们洗衣服,成了“三宝之奴”,自皇太子以至于文武百官及一般人民,共有48,000人受戒做了佛教徒(519年4月8日),梁武帝被后世称为皇帝菩萨,确实为中国佛教做了大事业。但这位虔诚的佛教护法,最后竟被软禁,困在台城活活饿死,到86岁时还不得好死。
《佛学类编》下册第26页,佛教徒卓忠振问:“…又梁武帝一生奉佛,竟至国破家亡,横死侯景之手,未免为佛教中之重大缺憾!”
释迦牟尼死后,经数百年来被人的神化,伴随佛教造神运动,佛国往生思想形成,阿弥陀佛的新佛教信仰形式,这种形式后来在中国得到多样式发展;从最初无神心理学自律、修行,发展、修改,演化为多神多灵崇拜;转拜神为拜人、直到现今变拜活人为佛,一眼看见的已全是泥塑木雕人手所造的,完全失去无形的灵性。使佛教完全变了味、歪曲了立教者的本意、误导了不知情的世人、也害了立教者本人。真正的宗教信仰是人能造的吗?
据佛家《悲华经》的记载, 观世音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第一太子,名不眴。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宝藏如来给他起名叫观世音。《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自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观世音还是个威武的男子,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因受基督教圣母马利亚怀抱圣婴儿耶稣的圣像影响,于18世纪,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观世音成了“千手观音、送子观音等”,现在我们看到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就多是女相了。至今成了挣钱“经营”的一个好项目,也确凿引来了祈求得子的许多妇女的崇拜,增加了寺庙的收入。你若告诉那些拜它们的人说:这是王子、是男的,恐怕那些拜佛的老太太会联合起来骂你“傻瓜”。
你知道聪颖过人的古人为让聪明的儿孙不掉进迷信里,给你相信的迷信取的名字明白告诉你的真信息吗?
“佛”仍“人”字旁加个“弗”── 人走了就没有的意思。
相比较全球而言,只有落后不发达的地区──东亚东南亚才有佛教。稍进步的国家决不会有佛教。要不是有美国,日本韩国也发展不起来。香港发展起来了,是因为英国。印度的崛起也是因 为他抛弃了佛教,并且受英国影响颇深。看看那些坚信佛教的国家或民族,无一不是又乱又落后的欠缺文明。
你知道真正的高僧信什么吗?
但是真正的高僧不信释迦牟尼,只有不知情的下层人会去无知地去化钱拜人手造的泥塑木雕。
据《印度日报》报导,西藏寺院遥视功能的几个高僧预测2012年地球有难,那时一件卓越的事件将会发生,超自然的神(上帝)力量将干预,有地球以外的力量在观察着我们走的每一步,在2012年他们将出面并拯救世界不会被毁坏。世界将不会自我毁灭于此时。我们相互之间事实上存在联系并都是上帝的一部份。
据遥视僧人们说,我们的地球是被上帝保佑的,并一直被从各种各样不断的危险中拯救出来,我们只是不知道而已。我们将意识到外力是如何拯救我们的。
就按人类逻辑,找信仰总要对自身有一点益处。就得从现今的四大宗教信仰去查看他们历史背景,知道真相;
四大宗教三个教祖都是有坟墓的,都是和你一样会死,《说文解字》云:“人所归为鬼。”即死后的人在阴间做鬼。释迦牟尼骨头还分八个地区埋葬着。而考古发现,的确有一个教祖坟是空的一直到今天。而且人极力想找出这人的坟墓,反而挖出同朝人墓中的文字记录,让考古发现这位真的是三天复活,四十天升天的证据。
20世纪50年代人类才发现“外星人没有生殖器官,难以判断男女”,可是《圣经》确实就已经清清楚楚地记着,耶稣关于复活的事对门徒说:“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象天上的使者一样”。
天上的使者是谁? 不就是人们号称的“外星人”吗。事实人们细而想想,究竟称呼他们“外星人”还是“天上的使者”准确呢? 就按人间的逻辑推理,也应该称他们“天上的使者”更恰当,因为他们不像人,也不是人。
因为《圣经》中明白地告诉了人类:……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所以复活后即是不死的,显然人是会死才要生殖繁延后代,不会死还要生殖后代吗?
来自《新华网》的信息说:“2004年,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小行星正以每小时近5万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飞来,据预测,它会在那一天非常接近地球。对此,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密切观察着太空中的小行星。”高科技可使人提前为未来的灾难预警做准备。
近年来被抄得火热的“2012年”主题,早在3000年前就暗藏在《圣经》里。《圣经密码》第171页说:犹太5772年(公元2012年)密写在地球毁灭下方;彗星将撞击地球。也有一段话说惨剧会被阻止、会被阻挡;将会被击碎、赶走、我会把它撕成碎片。
㈧ 佛教起源于哪里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佛教由释迦牟尼所创建,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便在29岁时出家修行。得道成佛后,释迦牟尼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
㈨ 佛教的发源地在哪里,是在印度还是在尼泊尔
佛教的佛祖叫释迦牟尼,他出生的蓝毗尼园是在现在尼泊尔境内,但传说他觉悟之地都在现在印度境内。不过释迦牟尼时代既没有印度,也没有尼泊尔,正确地说法应该说佛教诞生地叫“古印度”。
㈩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的什么地方
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活于公元前6~前5世纪。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逝世。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7世纪以后,印度密教开始流行,到8世纪以后,与印度教相接近。波罗王朝在那烂陀寺以外另建超戒寺,作为研习和宣传密教的中心;9世纪后,密教更盛,相继形成金刚乘、俱生乘和时轮乘。11世纪起,伊斯兰教的势力逐渐进入东印度各地,到13世纪初,超戒寺等许多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佛教终于在南亚次大陆消失。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佛教先后传入欧洲和北美。1906年英国成立“英国佛教协会”,欧洲佛教徒开始有自己的组织。以后英、法、德、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都有佛教僧团和研究机构。佛教传入美国后,又北传加拿大,南传巴西、秘鲁、阿根廷等国。目前佛教已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主要仍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这个地区的佛教信徒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宗教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