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的日子怎么称呼

印度的日子怎么称呼

发布时间:2022-05-28 01:40:34

A. 中国对于印度来说,一种什么称谓从古代沿用到现在

中国和印度作为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彼此之间又相互为邻居,因此两个文明在古代也进行过非常多的交流和沟通,早在公元1世纪起,汉王朝就和印度的政权有了沟通。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足足有十几个,西汉汉元帝时期,张骞受命出使西域,在公元128年的时候他们到达了帕米尔高原的国家大夏国,得知了南边还有这一个庞大政权所统治的地区,于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张骞就就将其称呼作为“身毒”。

而比起中国对于印度复杂多变的称谓,印度又叫中国什么呢?印度人倒是“很懒惰”,对中国一个称呼一直持续了数千年,沿用到了至今。那就是梵语“Cina”,这个称谓也从印度传向了世界,成为拉丁语系国家对于中国最为常见的叫法,如今的“China”正是从此而来。“cina”翻译过来,是佛语“震旦”的意思,印度佛经中有这样记载:“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这也就是他们将中国称呼作“震旦”的理由。

B. 佛经中所说的日子是印度的历法吗

佛教历法
摘自:佛学大词典

佛教有关历之法则。最初任何国度皆使用太阴历,迄今单纯的太阴历仅存于宗教之回回历。在埃及,则依尼罗河之定期泛滥而成立太阳历,后传至波斯,又为罗马所沿用,称为罗马历;几经修正后,更发展为现代之太阳历。此历法虽属正确,但其月名与季节之关连并无任何意义。在印度,则有以太阴历为基础之印度历法;以此调和一年之季节,而构成太阴太阳历(luni-solar calendar)。此种组合太阴与太阳之运行,除印度之外,亦见于犹太历、巴比伦历、希腊历、中国历等,惟其内容各异。

佛教天文历即古代之梵历,此系佛典中记载之天文历法,为佛教徒间常用历之通称;佛教系根据须弥山说,而成立此一独特之历法。梵历由满月之翌日至次一满月间为一个月。满月

之翌日至新月前一日之前半月,称为黑分或黑月;从新月至满月之后半月,称为白分或白月。故一个月相当于阴历之十六日至次月之十五日间。一年十二月之名称与农历对照如左表所示:

其中,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为渐热时,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为盛热时,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雨时,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为茂时,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为渐寒时,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为更多:https://www.51240.com/

盛寒时;以上称为岁分六时,略称六时。又于六时之中,渐热时与盛热时合称热时或热际,雨时与茂时合称雨时或雨际,渐寒时与盛寒时合称寒时或寒际;以上称为三时或三际,然三际如何配于日月,则各有异说。上述系根据真谛三藏及大唐西域记之说。此外,亦有早一个月,或早二个月之说法。

又制呾逻月至逝瑟咤月之期间即所谓之‘春’,頞沙荼月至婆达罗钵陀月之期间即是‘夏’,阿湿缚庾阇月至末伽始罗月之期间为‘秋’,报沙月至颇勒窭拏月之期间称为‘冬’;以上又称四时。另有分为冬、春、雨、终、长等‘五时’者。

C. 原来古人对印度的称呼有17种之多,你知道几种

根据民国学者吴其昌先生所写的《印度释名》,里面统计了古代文献对印度的称呼有出处的竟有17种之多,分别是申毒、信度、身毒、天竺、悬度、乾读、捐读、贤豆、辛头、天毒、新头、印土、身度、寅度、信图、贤毒、印度。

D. 洒红节又称“胡里节”、“色彩节”是印度的传统节日,印度人是怎么过的

在洒红节这一天,男男女女在街上互相投掷彩粉,以表达自己的祝福。洒红节是全民狂欢的节日,在这一天大家抛开一切束缚,尽情的欢乐,享受这一刻的喜悦。

洒红节,也叫“胡里节”、“色彩节”,是印度的传统节日,也是印度的传统新年(即春分时的新印度历年)。胡里节起源于印度着名史诗《摩诃婆罗多》,每年二月和三月举行,庆祝时间的长短。

在印度圣地瓦拉纳西,人们互相泼水,然后成群结队地走上街头,大声尖叫;在广大农村地区,胡里节比较热闹,有时要庆祝一个多月;在像比哈尔邦这样的地方,人们会在春天唱歌,互相甩泥巴,扔牛粪。

现在,洒红节节已演变成人们消除误解和怨恨,捐弃前嫌,重归于好的节日。

E. 印度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印度的传统节日:

1,元旦 公历1月1日,这是世界性节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家各户都要喜庆一番。只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点本国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时,要在亲朋好友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点,以示吉祥。

2,国庆节 公历1月26日。1929年,印度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国大党在其年会上通过决定,规定1930年1月26日为独立节。此后,这一节日每年都过。

3,甘地纪念日 公历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的伟大领袖、当代印度国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后,这一天便成了人们参拜甘地陵墓、纪念他伟大人格的日子。

4,萨拉斯瓦蒂节 一般在公历1月到2月间,是印度教节日。在此期间,印度教徒要纪念知识女神萨拉斯瓦蒂。

5,开斋节 公历2月前后,是穆斯林节日。这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穆斯林开斋节没什么两样,开斋节前,穆斯林要封斋一月,白天不得进食,到了开斋节,穆斯林们到清真寺礼拜,尔后宰牲摆宴,欢欣庆祝。

6,丰收节 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盛行于南印度。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要打扫清除,人们要穿戴一新,烧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阳神,尔后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团聚。人们还要举行敬牛仪式,给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牵牛游行或举办赛牛会等。

7, 复活节 公历3月2重日至4月25日间,是基督教节日。基督教徒要到教堂做礼拜,庆祝耶稣复活。

8,除十节 公历5、6月间,是印度教节日。该节源于古代对河川女神的祭祀。印度教徒认为,节日期间到恒河等圣河沐浴,可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种罪恶。

9,独立节 公历8月15日。纪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正式宣布国家独立。

10,灯节 公历11、12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印度最隆重的节日。

F. 古代中国称印度为天竺,那古印度人又是如何称呼中国的呢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和我们发生接触、文化交流最频繁、文献记载保留最多的国家,莫过于印度。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就是古梵文中的Cīna一词。整个词在汉译佛经中很常见,音译作“至那”“脂那”或者“支那”。这些佛经的原文,当然多数是当时或更早时在印度写成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在古代以精美的丝织品闻名于西方。因此,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着作中有的就把中国称作 Serica,意思是“丝国”,称中国人是Seres,中国的首都是Sera,现代的汉译“赛里斯”“赛拉”。但这没有像Cīna这个词一样成为通名。

G. 古代中国人怎么称呼印度

印度 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身毒、贤豆、天竺、印度

1、身毒。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
2、贤豆(xiándòu)
古印度的别译。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3、天竺。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经,首创根据In读音正名为“印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称身笃,身毒,贤豆,天竺等。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地名)梵Sindhu=波斯Hindhu=希腊India(国名),Ins(河名),新称印度,印特伽,译曰月。Sindhu->Hin->身毒、天竺。Hin->In->印度。总而言之,身毒、天竺、印度都来自Sindhu。
4、印度。后来玄奘西域取经,根据读音才正名为印度。

H. 印度的古称是什么

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汉译为“羌独”,东汉称它为“天竺”。唐代玄奘则仔细探讨了天竺的名称,放弃了天竺、身毒、贤豆这些名称,而根据当地发音,称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译名皆源于印度河的梵语名。

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

I. 历史印度早期怎么称呼

“印度”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得名于印度河。印度人自称“婆罗多”(भारत / Bhārata),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称是唐代高僧玄奘所着《大唐西域记》中的译法,在这以前称天竺或身毒。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包括了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印度又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

J. 印度在历史上有哪些称呼

印度曾有过很多国名,对同一名称的来历,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帕勒德”即其中之一,它是梵文的发音。根据耆那教传说,教祖里施波德沃的长子叫“波勒德”,他是一位威望很高的国王,因此他的国家便以波勒德的变音“帕勒德”命名。又据《往世书》记载,包勒沃王朝着名国王杜施因德的儿子叫“波勒德”,擅长武功,在继任国王期间,打败了许多雅利安人小王国。《梵书》中曾记载其武功。由于波勒德的原因,其后裔一直被认为是“帕勒德”,国祚甚长。因此这个国家便以帕勒德命名。在《往世书》尚有另外的记载,如“在大海以北和喜马拉雅山以南,有个国家,名叫‘帕勒德·沃勒施’,其名称的由来是由于波勒德的后裔居住的原因。”由此表明,印度居民的一个古称也叫“帕勒迪”(帕勒德人)。又有些学者认为,帕勒迪人是指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前的当地土着人而言,其文明遗迹在哈拉巴和莫亨殊达罗早有发现。有过有些人有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帕勒德人是指波勒德国王的子孙后代。凡此种种,可见一斑。
“印度”还有另外的叫法。几千年前,雅利安人乘世界人种移动的风潮,由中亚出发,分东西两支迁移。向西去的一支雅利安人到了欧洲,成为今天大部欧洲人的祖先;向东去的一支雅利安人,有的则在波斯定居,成了今天的波斯人,另一部分则继续向东南移动,越过兴都库什山,来到印度的西北部,成为今天的一部分印度人。雅利安人初到印度时住在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古代梵文发音“信突”(sindhu)河,可是古代伊朗人把字母“斯”(s)的发音读成了“合”(h)音,即读成“很毒”(hin)河。这样,就把住在印度河流域的人叫成“很毒”,而把这一地区称这为“很毒斯坦”。“斯坦”,是地区的意思,“很毒斯坦 ”,意即很毒人居住的地方。这就是印度又一名称“很毒斯坦”的由来。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汉时称它为“身毒”,东汉称它为“天竺”。到了唐代玄奘指出:“仔细探讨天竺的名称,很多不同的说法,弄得一团混乱。旧时叫做身毒,或者叫贤豆。现在根据正确发音,应该称做印度。印度人民,随居住地方之不同而自名其国,远方外国,异俗之人,从远处看,采用了一个总名,对自己所喜欢的地方,称之为印度。印度者,唐朝的话就是月亮。月亮有很多名称,印度是其中之一。意思是说,所有生物生生死死,轮回不息,好像一个没有光明的长夜,没有一个清晨的掌管者,就好像白日既已落山,晚上就点上蜡烛,虽然有星光来照明,哪能如同朗月的明亮?就由于这种情况,才把印度比成一轮明月。实在是因为在这个国家,圣贤相继出世,遗法相传,教导群生,条理万物,好像月亮照临一般。由于这样原因,才把本国家称为印度。”这是一种解释和说法。从此中国才确定译为“印度”。
另外,古代希腊人把印度河叫成“伊德斯”,把这一地区称为“伊迪亚”,这是西方人对印度的叫法。

阅读全文

与印度的日子怎么称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只有番茄酱和黑胡椒酱怎么拌意大利面 浏览:517
英国公爵爵位无后代怎么办 浏览:498
印度的音乐汉字怎么哼 浏览:555
意大利留学去哪个城市好 浏览:268
英国塔桥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562
越南相当于中国哪个省的大小 浏览:550
如何评价越南小伙 浏览:381
中国房地产高价持续多久 浏览:695
惊喜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531
英国留学什么年龄好 浏览:455
印度粗糖怎么熬 浏览:386
中国移动卡如何增加流量 浏览:689
意大利的警察是什么 浏览:618
晚安的印度语怎么写 浏览:54
印尼巴士怎么看全程 浏览:611
越南有多少人姓冯 浏览:687
中国外交部能提供什么帮助 浏览:723
英国人有多少国籍 浏览:986
印尼的驾驶本过回国内得多少钱 浏览:784
越南国旗为什么模仿中国国旗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