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大学教育制度与中国有何不同
1:吸收先哲的教育思想。
印度历史上许多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对印度今天的教育制度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2:印度社会多文化特征。
印度今天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是在吸收和综合印度文明史上优良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印度教育
制度的特点体现了印度社会的多文化特征,兼收并蓄了本土和外来群体文化的精华。
3:以培养国际公民为目标。
与历史上相比,印度的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古代印度,只有那些上层阶级的人才有机会接受教
育,刚独立时期,印度的识字率仅为18.33%(1951年人口普查报告)。
独立后,印度政府建立了大量旨在发展高质量教育的机构,在科学、工程、管理、医疗教育和高等
教育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而当前印度政府以为所有人提供受教育机会为目标。
4:印度教育制度最显着的特点是,既保持古代印度时期重视精神、道德教育的精髓,又吸收了现代
教育重视科学、实用的价值理念,并将两者巧妙地融合。
2. 世界上大学最多的国家
在世界上大学最多的10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的是印度,共有8410所大学。印度大学在科学研究、农业技术和其他领域都提供很好的素质教育。在印度,有很多外国留学生。一些着名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包括the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hmedabad(不会翻译)、印度班加罗尔管理学院,印度加尔各答管理学院,德里大学,印度德里技术学院,印度技术克勒格布尔学院,印度技术学院研究所以及许多其他大学。
3. 我想知道印度的教育情况:阶段.目标.理念
印度的教育
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对教育事业相当重视。因此印度独立五十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显着成绩,从而促进了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国家教育的出发点
印度自独立以来,政府认识到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要提高每个人的生活素质,必须对人们的教育进行投资,使教育工作在国家计划中占有适当地位,这是印度发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为此,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保证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不论年龄大小,为其提供学习知识、发挥才干的机会;使受教育者在体育、智育和文比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育、就业和发展三者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宣传国家统一,宗教与教育分离,民主生活方式和尊重劳动的重要性。教育方针中明确强调了“普及教育”和“消灭成人文盲”的重要性,把普及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消灭文盲的重要措施,中等教育和中等专业化教育的目的是为印度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建立积极而有益的联系;把高等教育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及通向“现代化”的重要门径。尤其拉吉夫·甘地于1985年任总理后,对教育事业同样重视,他强调指出“要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使教育成为把国家引向21世纪的工具,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年的积极进取精神,促进国家的进步,加强科学与技术教育,使教育同就业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在这个总方针的指导下,各级政府为办好教育采取了一些措施。在1985年政府发表了题为《教育的挑战》的文件,接着又制定了《1986年全国教育政策》,经议会两院讨论通过,接着又制定了《二十三点行动纲领》,以落实上述政策。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从而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二、发展中的印度教育
印度独立后,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向14岁以下所有儿童实行免费普通教育”,这就为儿童入学提供了法律保证。因此,全国各地不少小学校对一至五年级学生实行免费入学,甚至有些邦对六年级学生也实行免费教育。与此同时,政府一直为教育增加经费,如1950~1951年教育经费为11.4亿卢比,到1984~1985年度增加为600亿卢比。另据记载,1986年用于教育的经费为47亿美元,仅次于国防开支。这就为发展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使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入学率不断提高。1950~1951年,印度小学共21万所,1984~1985年度增加到52万所。1947年在校注册人数为1050万,到1982年增加到7360万。全国的识字率不断提高,1951年全国识字率为16.6%,1971年上升为29.45%,1981年又提高为36.17%,1988年提高为36·23%。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目前有大学207所以上,学院6323所之多,仅高等学校的入学人数高达350万以上,仅次于美国和当年的苏联,居世界第三位。对印度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了不起的成绩。
而印度教育的突出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力发展职业和技术教育
为了提高就业人数,减少失业人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提供迫切需要的中等技术人才,减轻对高等教育的压力,政府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给予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印度还有不少14~25岁的青少年未完成基础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使之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成为一支中等技术力量,政府采取多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培养,为他们提供三十多个工程行业和二十多个非工程行业的职业训练,由国家统一计划安排。为此,全国设立了356所常设性学校和139所临时性学校。除公立学校外,还有不少私立培训学校。这类学校总共容纳20万人,训练期限为1~2年。另外,还有300多所工业技术专科学校,每年招生5.6万人,分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两种。学习期限分别为3~4年,培养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专门人才。
通过上述种种措施,使不少青少年成了中等技术人才,缩小文盲队伍,减少失业人员,扩充国家人才队伍,为国家建设发挥了力量。
(二)扫盲工作与成人教育
(1).扫盲工作
印度政府非常重视扫盲工作,把成人教育列入国家计划。为了加强成人教育,中央政府成立了国家成人教育委员会,各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因此,印度的扫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尤其是近些年来,为了扫盲,印度曾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成人识字运动,1986年实行了全国普及教育计划。1988年确定了年龄为15~35岁的扫盲识字任务。在此之前,印度先后实行过“农民识字计划”、“成年妇女识字计划”、“青年非正规教育计划”、“全国成人教育计划”等。
1989年在喀拉拉邦开展过扫盲运动,运动蓬勃开展,声势浩大,成绩显着,其影响波及到古吉拉特邦、卡纳塔克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地区,对印度的扫盲工作产生厂积极影响,运动的浪潮已涌到全国各地,目前,在400万志愿者的帮助下,约有310万9~45岁的人在学习识字。通过学习,尽管他们的识字程度不一,但估计已有150万人已达到初步能读英语的水平,计划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1990年4月1日开始),能有1亿人被摘掉“文盲”的帽子。
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确定奋斗指标,根据自愿,自下而上确定,有时间的要求,但注意成本与效益相结合。
第二,各地区组成扫盲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区税务官、区议会和社会各阶层代表参加领导,由该委员会具体落实各项计划。
第三,参加扫盲工作的人员出于自愿,大部分人不计报酬,自愿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钱财为扫盲服务。
第四,为了更好地搞好扫盲工作,订出一套“加速进度、改进内容”的教学方法,编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年用教材,集教、学、练于一体,贯彻以学为主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学习进程。
第五,随时总结经验,定期交流,不断改正错误或偏差,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为做好扫盲工作,印度不同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阶层尽管有意识形态的分歧,但都不计较,他们携手并肩,团结一致,积极投入。印度的扫盲运动,不仅能胜利开展,而且有助于消除种姓隔阂,促进了社会团结和语言的统一。
更可喜的是,参加扫盲的人数,女子超过了男子。女子们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学习文化的重要,这对提高妇女文化、增强其自信心、解放思想,起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妇女更有勇气处理自己的事务。
脱盲后的成人教育仍是印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各地设有“成人学习中心”,继续为脱盲后的成人教育提供方便。每个中心一般负责5个村庄,总共有5000人左右。中心开设各种课程,还开办有关农业、畜牧、兽医、上地管理、养蚕、渔业等短期训练班。此外还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脱盲后的“成人学习中心”为脱盲人员提供各种开发和服务项目,诸如卫生、社会福利等,为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各种服务,另一方面唤起脱盲后的成人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权利、医疗保健、合法权益等的意识,同时发挥他们的才干,为社会服务。印度各地已开办的“成人学习中心”,因地制宜,不完全相同,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也不尽一样。有些做法还有待于巩固与加强。
(2)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主要指对15~35岁的人进行非正规教育,其教育计划是通过邦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大专院校来实现。前面提到印度把消灭文盲列为国家教育方针的任务之一,因此,成人教育受到重视,而且卓有成效。通过成人教育的开展,人们的识字率不断提高。1950年为16%,到80年代初期上升到34%,后来又上升到63%左占。为全国扫盲工作作出了贡献。在此,印度的扫盲工作曾受到世界银行的赞扬,认为“印度的扫盲工作对发展中国家都有深远影响”。
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是否发达,妇女的教育情况是一个重要标志。印度独立后,政府注意到对妇女的培养问题。在成人教育政策中,把15岁以上的成人妇女摆在首位。对其培养目标主要有四个:一是提高妇女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应同男子享有一样合法的社会地位与权利;二是使妇女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和科技专长;帮助妇女取得经济上的独立;三是使她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特别是有关营养、保健、儿童护理和计划生育等知识;四是帮助和提高妇女在各种团体中的参与能力。
几十年来,政府在几个五年计划中都有发展女子教育的指标,并且对那些妇女教育工作开展得好的邦或城市进行巨额奖励。因此印度女子教育发展显着。在独立后的十年内,印度建立了104所女子学院,到1965年发展为200多所,另外,还有50多所大学招收女生,男女合校。这样使女子的入学率不断提高。据有关统计,1951年为79%,1971年上升为187%,1980年又提高为225%。另据有关统计,印度在过去30年中,女生在高等院校的入学率已提高3倍,在80年代入学人数增加28%,比50年代增加3倍。男女受教育人数的比例差距逐渐缩小,女生入学人数比例不断增加,以大学为例,1963~1964年,女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9.5%;到1979~1980年增加为26%。女子的识字率自独立后有明显提高,1951年为8%;1971年为18.6%;1981年上升为24.8%。随着妇女教育的提高,女子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今天印度的女子,不只是专门在家做饭、生孩子、侍候丈夫和公婆,不少人走出家门,到社会上从事教学、科研、行医和经商等工作,甚至不少女子成了着名专家、学者和教授。随着教育的发展,女子的状况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三、发展高等教育
印度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对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使印度成为世界上拥有最雄厚的技术力量的国家之一。
印度的高等教育所以比较发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强调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独立初期,尼赫鲁总理就曾经指出:“大学代表人道主义、坚韧性、理性、进步和对真理的探索。它代表人类朝向更高的目标全速前进。如果大学充分履行其职责,那么它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印度独立初期,专门成立了“大学委员会”,制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针和任务,“教育方针和计划必须适应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要把教育的各种不同目标统一起来,教导和影响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训练思想,使受教育者产生共同的思想准则。”“个仅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且要发展其健康的判断能力,以满足社会的各种职业的需要。”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都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和争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注意并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训练。
(二)完善和加强对高等教育的领导
印度宪法规定,高等教育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领导。独立初期,全国除几所大学归中央直接领导和管理外,大多数高等院校主要由邦政府负责。后来中央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尤其到1976年修改了宪法,凡属大学、技术和医学等高等教育,均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负责。中央不仅负责高校的教育改革,院校的新建与扩建,科研机构的设立与撤销,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制定,而且还要负责各高校之间的协调与科研方向的确定等等。
(三)大力进行教育投资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增加对高校的经费开支。据有关统计,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开支第一个五年计划为1.4亿卢比,第二个五年计划为2.8亿,第三个五年计划为8.8亿,第四个五年计划为17.5亿,第五个五年计划为29.2亿,第六个五年计划就为48.6亿。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教育经费在不断增加,而且增长幅度较大,这就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印度现在已有一批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较高、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重点大学。它们是:德里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国际大学、孟买大学、亚格拉大学等。这些学校规模大,人数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第二,现在印度拥有了一支宏大的技术队伍。自独立以来,培养了大批学士、硕士和博士科技人员。据统计,1950年为18.8万人,1965年为73.15万人,1978年增长为193.53万人,1980年增长为194.9万人,1982年又增长为250万人,数字相当可观。
由以上看出,印度自独立以来,教育方面发生了不小变化,教育事业取得了显着成绩。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问题是:各类教育发展不平衡,重视高等教育,对初等教育重视不够。印度政府的整个教育计划资金分配是:高等教育占20.9%,初等教育占32.4%,这种分配比例显然对初等教育过低,而对高等教育过高,因为全国72%的人口分布在农村,而且乡村教育条件比城市要差,但对它的教育投资还不到一半,只占44%,这是很不够的。因此农村教育比较落后,结果使生产力水平过低,人们生活贫困。
贫困是文化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1978年中央政府关于成人教育作过乐观的设想,当时宣布,15年内消灭文盲。但八年之后发现,效果不大,无显着变比。其主要原因是乡下人对此兴趣不高,缺乏城市人一般所具有的那种热情和兴趣。市民把受教育看作找职业挣钱谋生的重要手段,而乡下人则与此相反。他们贫穷,若孩子不帮助父母务农、放牧或从事其他工作,则家庭生活会受到影响。因此,有些家长无心送子女上学。
据有关统计,6~14岁的孩子中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中学,然而入中学孩子的80%又中途辍学,结果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高中。又据1982年的一次教育调查表明,全国一半以上的小学校没有固定房舍,三分之一的学校没有供学生坐的椅子,40%的学校教室没有黑板,50%的学校没有体育运动设备和运动器材,70%的学校学生没有课本①,校舍如此简陋,设备如此缺乏,显然同农村经济状况有关。因此,不可避免地每年都有大量新文盲产生,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止,文盲率仍高达63.77%。据世界银行推测,到公元2000年,印度是文盲最多的国家。这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另外,各邦、中央直辖区之间,在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种姓歧视现象也并未完全消除。政府虽然对低级种姓和落后部落有所照顾,但由于他们经济状况不同,文化基础薄弱,所以在教育方面存有不小差距。例如有些人英语或其他功课基础较差,入学后有不少人又中途辍学,所以实际上形成了在校人数少于注册人数。这就说明,只有获得了社会和经济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才能真正实现。
印度政府在实践中发现,有些问题处理欠妥,出现一些偏差。因此作了改进,采取了新的措施:
第一,为了解决知识分子失业问题,政府调整高等教育使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以防止高等教育迅速扩大。对大学课程也作了调整,推广了职业教育课程,使之更加专业化,以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人数。
第二,加强初等教育。印度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对初等教育重视不足的做法,扩大了初等教育经费。政府在1980年开始的第六个五年计划中,增加了对初等教育的经费开支,尤其在1986年印度制定了《全国教育政策》和实施这一政策的《23点行动纲领》,其中强调了普及初等教育及在15~35岁的人中扫盲。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于1986年又增加了教育经费。这个新政府还规定,不允许学生中途退学,要改革考试制度,继续执行小学阶段全部升学的政策,并且还指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应由一次考试来决定,而是靠平时成绩的连续积累。新政策还规定,每个小学校至少要有两名教师,其中一名为女教师。准备大力培养师资,以满足小学师资的不足。这就为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创造了条件。
第三,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政府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计划,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也是个重要问题。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诸如改进教师的工作条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采取灵活政策补尝生活费的增长,并为教师自由发表学术思想创造条件等等。这些为调动和发挥教师积极性提供了重要条件。
总之,印度自独立后,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进一步搞好教育,正在总结经验,不断前进。
4. 印度民众受教育程度如何
2011年的印度人口普查报告中披露,女性文盲率为34%,是男性一倍之多。
在人口数量上,印度也渐渐与中国接近,在未来5-10年内也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是从人口受教育基本素质来看,印度离现代化工业强国距离也是比较远的,大国走到强国这一条路子也是很漫长。
印度的高等教育如同建国初中国高校教育的特点,重理工科轻文科。印度大学最热门的专业是工程系、商科、法律与医学、人文学科。在印度有很多私立学校学费很贵却比一般政府学校设施还要好。
印度现在国内一共有550多所中层技术学院与1100多所科学技术学院。在全世界主要国家(G20),大部分国家识字率基本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印度的识字率却在70%之上。可以看到,印度的识字率是比发达国家低百分之二十。这也是在G20国家中,识字率最低的。印度近年来经济飞速增长,与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使软件行业发达,软件出口占世界之顶尖,也刺激印度经济的发展。
5. 印度的教育和科技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印度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全国现有350所综合性大学,着名的有德里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加尔各答大学、马德拉斯大学、巴拉蒂尔大学等。
太空技术
经过多年发展,印度卫星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运载火箭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印度已拥有4种类型的国产运载火箭:“卫星运载火箭3(SLV-3)”、“加大推力运载火箭(ASLV)”、“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印度在大力发展火箭和卫星技术的同时,还谋求有更大的作为。例如,2007年,印度将首个返回式太空舱和3颗卫星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为该国未来实施载人航天计划等获取了重要数据。此外,印度还在紧锣密鼓地实施自己的探月计划,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在2008年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发射升空。
2008年4月28日9:20(北京时间11:50),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载10颗卫星升空。继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和中国之后第五个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发射技术。并一箭十星成为第一。
6. 印度的教育水平怎么样呢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相当神奇。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它的小学毛入学率达到99%,但是中途辍学的却有很多。它的国民识字率七岁以上的不过73%,而15岁以上的更是不到70%。印度从国土面积和人口上来看,真真切切是一个大国的模样,但是其教育水平完全比不上同等级的国家,更是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呢,印度的大学确实不算少,光高等学府就有760所。
而作为印度最底层的首陀罗,他们虽然也可以接受一定的教育,但是通常,有些家庭会让孩子中途辍学来赚钱补贴家用。至于那个连种姓制度的排行都没有资格进入的贱民阶层,他们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如果是个女孩子,那么不仅仅是不能受教育这么简单,还有可能会被自己父母当做物品贩卖出去。不过,近些年,印度政府似乎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整改,不过收效甚微。
7. 印度坐拥十几亿人口,竟能实现全民免费教育,印度学生的文化水平如何
一想到印度,那肯定要么是火车上挂满了人,要么就是父母爬墙给孩子递小抄,总之很奇葩。这些都是我们对于印度的固化思维,其实印度已经实现了全民免费教育,而且普通的大学学费一年才200人民币。有一句古语,那就是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这句话放在这正合适,印度走的时候精英路线,也就是说那些普通人印度政府就没打算指望他们,那么教育也不是很好,所以很便宜很普及。
这就使得印度老百姓就安贫乐道,换句话讲就是不思进取。整个人生状态上都不思进取。在基础教育上,印度走的是低水平的免费教育,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实现全民教育。
8. 印度受教育程度是多少
印度的教育感觉和中国以前比较相似,偏重数理化而不重视文科。并且我个人的观察是,印度大学最热门的系就是工程系。商科、法律、医学、人文学科等,并没有英美国家的热门。印度的大学也是通过高考入学,而且中国人有的所有抱怨印度也有,包括应试教育,毁灭创造力,脑力外流,有钱人出国留学。
由于印度的联邦体制,地区和地区的教育都不太一样。但是大概的模型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在于,印度有很多私立学校,学费非常贵,而且一般比政府学校的设施要好很多。而且,有很多 IB 和英国系统的国际学校。
印度的三级教育入学率(不是毕业率)大约是 18%。 其中男性 21%, 女性 15%。
相比之下,中国是 26%, 男性 25%, 女性27%。
我比较熟悉的(由于高中同学去了那里)是印度最有名的大学,“印度理工大学”,既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或 “IIT”。“三个傻瓜”的 “Imperial College of Engineering” 就是影射 IIT。实际 IIT 是十几所学校,分老IIT 和 新IIT,老的比较有权威,而新的是最近几年才转化为 IIT的。这个大学系列无疑不能代表印度大学的平均水平,但是代表着印度大学的顶尖水平。
IIT 有自己独立的入学考试 ( IIT-JEE ),并不在印度的普通联考系统中(有多个平行的考试)。所以有志于 IIT 的学生要经历联考,之后(似乎是两个月后)再考 IIT-JEE。 由于 JEE 的课程比起联考更深,所以学校不会学完所有 JEE 上出现的知识。因此,印度的补习班是非常有名的。
IIT-JEE 考试分两部分,初试 JEE (Main) 和复试 JEE (Advanced),两次都是 3 小时,只考物理、数学、化学三科,全部为选择题或有客观答案的解答题。初试是淘汰,最后只看复试成绩,得到的成绩排名称为 “AIR” 或 “All India Rank”。2011年,有 500,000 人参加入学考试。最后大约 10,000 入学,录取率大约 2%,在 IIT 扩建之前更低。每年的状元都会上媒体。
IIT-JEE 的数学程度应该是比中国高。包括了微积分等。物理和化学我就不清楚了。
9. 当今世界哪些国家算得上列强
NO.1:美国
美国拥有现今整体实力最强大的军队,同时其军费也名列世界第一,约占全世界总军费开支的43%;陆地面积915.9万,整体上相当富饶,另有诸多海外领地,战略空间庞大;人口3.15亿,大学普及率77%,每万人中有科学家工程师41人,人口质量相当高;人均GDP49922美元,总量156847.5亿美元(2012年)国际汇率,世界第一;在美国工业中,制造业占了全国生产总额的四分之三,就工业基本金属钢铁来说,美国产量占世界五分之一,战争潜力巨大;至于美国的政治制度的相对优越性是不用解释的。
NO.2:俄罗斯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体部分,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军事大国,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强大的核武器库。
俄在普京执政后,俄对联邦主体的控制力日益加强,凭借世界最大的领土(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与丰富的资源持续的恢复发展经济,人均GDP已达14247美元(2012年)国际汇率,GDP总计2.02196万亿美元(2012年)国际汇率。
俄工业、科技基础雄厚,部门全,航空航天、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俄的武器销售份额占了全球军售的24%(美国占世界的30%)。但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俄罗斯是教育大国,自然科学和基础研究方面,高等教育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工程技术领域亦属世界一流;每千人(15岁以上)中高等教育以上158人,不完全高等教育31人,中等职业教育271人,普通中等教育302人。但俄是世界上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人口形势持续恶化,从1993年的1.486亿减少到2012年的1.431亿人),有民族193个,其中俄罗斯族占77%。
从一定程度上讲俄国的人口问题是相对容易解决的,雄厚的基础工业、较高素质的人口与再度执政的强势领导人足以支撑俄罗斯位列第二!
NO.3:中国
中国乃文明古帝国的唯一幸存者,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拥有着有完整的基础工业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实际控制土地面积不如美国)。
但中国在外族征服后,民族性被扭曲,汉文化被阉割,劣币淘汰良币,至今未能匡复好华夏道统。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三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在特定的时期具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主义的僵化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整体上仍然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下游,买办集团阻碍了自主研发与产业升级,人均GDP仍然低于世界平均值,东西部发展失衡。中国整体上人口质量不佳,缺乏优生保护法,计生使得优秀的个体不能很好的为种群的进步作贡献,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上后继乏力。军事水准有待验证。中国奠定的工业基础使得中国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与战争潜力的。
NO.4:日本
日本有巨大的经济总量(5.984万亿美元,2012,世界第三),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核武器,但军事科研水平先进),较高素质的人口(学习并传承了唐朝的部分民风,大学普及率64%,每万人中有科学家工程师50人),科技发达(以前用机器人逐步代替产业工人,最近又研制出了杀人机器人,等到其成熟量产,缺乏创造性的人口到成累赘了)。
日本最大的问题是生存空间不足,国土纵深小,能源与市场严重依赖海外。
N0.5:英国
英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GDP总计:2.674 万亿美元,第5名),先进的科技(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强韧的军事实力(军事工业健全而发达,有岛国的防御优势),远大的国际影响力(在语言、文化、政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巨大的影响力)。
不得不承认英格兰人是近现代最具优势的民族(源于日耳曼人),英国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之母国,二战以来与美国保持着特殊关系,协助美国主宰世界并从中获益!
英国本土狭小,持续发展力受限,有待与欧盟或诸兄弟之国整合。
NO.6:法国
法国政治体制上相对集权,经济发达(GDP总计:2.86万亿美元,人均:46,016美元),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基础稳健,工业先进,科技水平高,教育较好;军事工业全面,军事科研水平高,有独立的作战指挥能力和作战系统,具有在远距离地域投掷兵力的力量,拥有核武器。
法国拥有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西欧领土第一大国,在超级大国——美国的阴影下,有待与欧盟整合并与之争夺利益。
N0.7:德国
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GDP总计:3.667万亿美元,人均:44,460 美元)、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商品进口国;德国同时在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农业基础好,交通发达,教育极好。奥地利乃德国的纯正的兄弟之国,有待合并,纵然近来几无可能。
德国以建设一支能保证其和平、自由和独立的军队为目标,但其军事科研水平和军事装备先进。国民军事训练好。
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师失地,仅保留有3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为中西欧最多。其地缘政治相对复杂,有待在欧盟进行整合。
N0.8:巴西
巴西有庞大的领土面积(851万KM2,参网络),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速度较快(GDP总计:2.493万亿美元,拉美第一,人均:12,788美元,2011),较多的人口(1.92亿)。
巴西70年代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军事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但发展迅速,这几年巴西政府加大了军购。
巴西沿海与内陆开发失衡,工业层次较低,有色种人的比例超过了白种人(混血儿的质量有待验证)。
N0.9:印度
印度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较大的领土空间(298万平方公里),巨大的发展潜力(人口12.1亿,人均GDP:1485美元,2012)。
印度一直保持着巨额的军事采购,计划在未来5年内采购300亿美元以上的军事硬件和软件,拥有核武器和航空母舰,南亚头号军事强国。
印度种姓、宗教矛盾尖锐,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人口的增长难以遏制,工业水准有待提高。
N0.10:意大利
意大利在欧洲具有社会、政治及军事上的重要影响力,人口6074万(2011年),GDP总额
计2.198万亿美元(2011年),国土面积301333平方公里.
意大利工业十分发达,生产技术较为先进,且规模庞大,历来是欧洲乃至世界重要的钢铁生产国,四分之三的能源供给和主要工业原料依赖国外进口,而产品的1/3以上供出口。
意大利国土面积狭小,北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待在欧盟中整合。
排名 国家或地区名称 GDP总量(十亿美元) 所属洲
1 美国 17497.9 美洲
2 中国 10385.66 亚洲
3 日本 4817.52 亚洲
4 德国 3868.29 欧洲
5 法国 2565.62 欧洲
6 英国 2532.05 欧洲
7 巴西 2503.87 美洲
8 印度 2117.28 亚洲
9 俄罗斯 2109.02 欧洲
10 意大利 1953.82 欧洲
1.美国军事实力
美国的国防预算是6120亿美元。尽管有各种隐退和开销削减,美国比接下来的10个国家的国防预算还要多。美国最大的传统军事优势在于其19支航空母舰编队,全世界其他国家总共才12支。这使得美军可抵达全球任何地方并在全世界部署军事力量。
美国这个超级强国还拥最多的飞机,以及高端的技术,比如海军最新的电磁轨道炮,一支大型的训练有素的军队,还不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
2.俄罗斯军事实力
苏联解体20年后,俄罗斯军队再次得到发展。自2008年以来,俄罗斯军费开支几乎增加了三分之一,在未来三年内将继续增加44%。如今,俄罗斯的国防预算是766亿美元。
俄罗斯目前拥有766000机动部队,后备部队2485000人。拥有世界最大规模坦克15500辆。俄罗斯士兵所接受的训练一般,而且其装备比如坦克部队正在老化。
3.中国军事实力
中国军费一直在增长,过去一年来,增长了12.2%。中国的国防预算为1260亿美元,但这只是官方数据,引发了亚洲邻国的担忧,中国试图用武力解决同日本以及菲律宾的领土争端。
中国军队规模惊人,现役部队人数为2285000人,预备部队230万。中国拥有成功窃取敏感军事技术的历史,比如最近就成功获得了新F-35战机的敏感技术。
4.印度军事实力
印度要建设现代化军队,所以其军费也将会增加。目前,据估计印度的预算仅仅为460亿美元,计划到2020年成为第四大军费开销国。目前已经是最大的军事产品进口国。
印度的弹道导弹可以覆盖巴基斯坦全境和部分中国。印度的军事策略主要根据与巴基斯坦的长期冲突来制定的,尽管中印间也曾发生过小规模战争。
5.英国军事实力
英国计划2010年到2018年间削减军队规模20%,海军和空军的规模将得到较小的削减。目前的防卫预算是540亿美元。
尽管规模减少,英国还是期望有能力将军队投放到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皇家海军正计划在2020年时服役伊丽莎白女皇号航空母舰,该舰飞行甲板4.5英亩。该航母计划携带40架F-35B联合攻击战斗机。根据一主要智囊团的看法,由于训练和装备良好,英国在面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强国时还是具备优势的。
6.法国军事实力
2013年法国在军事开销上并没有多大变动,为了省下足够的钱用来购买高科技设备,法国军队裁员了10%。法国每年的军费开销是430亿美元,占GDP的1.9%,低于北约对成员国所设立的目标。
尽管其国防预算趋向于平稳,法国依然具备较高的向全球投放力量的能力,在中非共和国,乍得,马里,塞内加尔以及世界其他地方都有重兵部署。
7.韩国军事实力
为了应对中日不断增加的军力以及为了应对朝鲜的威胁,韩国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国防预算。韩国的国防预算为340亿美元。
相较于其领土范围,韩国的军队规模还是很大的。韩国拥有64万机动部队,外加290万预备部队。韩国还拥有2346辆坦克和1393架飞机。韩国军队接受良好训练而且经常与美军军演。韩国空军规模排在世界第六。
8.德国军事实力
德国的军事实力与其在全球中的经济实力不匹配。最近,德国考虑向东欧的北约盟国派遣军事支持。德国还考虑扮演更加积极的国际军事角色。德国每年的军费是45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八。
二战后德国大众普遍反对战争。起初,德国的军队只限于自卫,南斯拉夫解体后,德国越来越习惯于在国际上扮演积极的角色。德国只拥有183000机动部队,预备部队为145000。并于2011年废除了义务兵役制,以此来创建一支职业军队。
9.日本军事实力
为了应对与中国的争端,日本11年来首次增加国防预算。同时,通过在外部群岛上建立一个新的军事基地,日本40多年来进行了第一次的军事扩张。日本军费为491亿美元,排世界第六。
日本军队装备相当精良。目前拥有247000机动部队,57900预备部队。日本拥有1595架战机,属世界第五大空军,拥有131艘战舰。日本军事受到宪法中和平条款的限制,所以拥有侵略性的军队是非法的。
10.土耳其军事实力
土耳其2014年军费将比去年增加9.4%。军费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断进行的叙利亚战争以及可能与尔德分裂组织库尔德工人党的冲突。土耳其的国防预算为182亿美元。
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也向世界各地派遣了士兵。土耳其军队参与了阿富汗的行动,也参与了巴尔干的维和行动。土耳其在北塞浦路斯也驻扎着一支军队。
10. 对比中国教育现状和印度教育现状,中国的好处是什么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印度仍有4000万名6岁至14岁的儿童(占全国该年龄段人口的21%)未能入学,所以又计划在2010年为全国所有适龄儿童普及义务教育,但是直到现在印度还没实现2004年计划的任务。
可见,直到2019年的今天,印度至今尚未完全普及义务教育,只是基本普及了小学三年级教育,小学高年级教育尚未普及,并且辍学率非常高,文盲率也很高。
当今时代,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为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是对孩子知识结构的完善,是一种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更是社会生活教育。有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掌握基本的理财技巧,能够解决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正确面对金钱与财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