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62中印战争 外国人怎么评价
评价:中国的胜利是势在必得的。
麦克阿瑟和李奇微都曾在朝鲜战成上与中国志愿军发生过战争,而且都曾见证过中国部队的陆战能力,这都是在朝鲜战场上总结出来的经验。
同时,印度军队并不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而中国解放军经历了很多次的战争,同时也有更强的军事领导,再加上刚经历不久的朝鲜战争的洗礼,丰富了战争经验,中印战争的胜利应该非中国所属。
李奇微真真正正在战场上体会到了中国志愿军的陆战风格,在这场战争中,李奇微是非常确认中国会胜利的。
(1)各国人是怎么评论印度的扩展阅读:
如果中印之间爆发战争,美国会尽最大可能帮助印度,这是毋容置疑的。
当然美国不会跟中国直接交战,只会在武器装备、作战信息上给印度提供支援,还会出动兵力在中国周边进行战争威慑,外交上联合西方国家支持印度,孤立中国。
美国绝不会贸然跟中国交战,坐视中印两个大国两败俱伤,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才是美国最大的利益所在。
B. 外国怎样评价中印战争
多数媒体认为印度只能失败,李奇微评价中印战争也是如此。
并且他非常同意麦克阿瑟曾说的话:“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这也充分显示出李奇微对此次战争,中国的胜利是势在必得的。麦克阿瑟和李奇微都曾在朝鲜战成上与中国志愿军发生过战争,而且都曾见证过中国部队的陆战能力,这都是在朝鲜战场上总结出来的经验。
同时,印度军队并不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而中国解放军经历了很多次的战争,同时也有更强的军事领导。再加上刚经历不久的朝鲜战争的洗礼,丰富了战争经验,中印战争的胜利应该非中国所属。
(2)各国人是怎么评论印度的扩展阅读:
事件背景
中印边界分东、中、西三段,全长2000公里,虽未正式划定,但存在着一条双方历史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1951年印度军队越过传统习惯线向北推进,侵占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此后印军侵占了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兼则马尼。
中段和西段的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和拉不底以及巴里斯等地区。1959年人民解放军取得西藏平叛的胜利后,印度政府公开向中国提出将东段9万平方公里和西段3.2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归印度,在其无理要求遭中国政府拒绝后。
便推行前进政策继续蚕食中国领土。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多人。
C. 世界各国的学者是如何赞美印度着名的圆雕“桑奇药叉女”的
孔雀时代的药叉和药叉女的人物雕像反射出了印度人对人的形体美的艺术理想,印度桑奇大塔东门有一砂石圆雕的“桑奇药叉女”,悬挂东门北柱与第三道梁口交角上,被世界各国学者认为是印度艺术标准的女性人体美的模型。舞蹈造型是以人的身体为中心展开的。药叉女的古朴温雅的微笑,丰满圆润的体质,“S”形的曲线、婀娜的姿态以及出肋移胯双膝外开的造型充分表明了古印度人对舞蹈雕塑等人体线条的艺术要求和审美标准。
D. 美国人评价中国和c印度。
部分美国人的如下观点,也并非每个人都有,只是综合起来而已。
1、常常有美国人问我:"你的家乡在哪里?"我说"西安"。然后我问:"知道西安在哪里吗?"回答总是"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国的三个城市:北京、上海、香港"。这样问得多了,以后再有人问我家乡在中国哪里,我就首先问他/她:"你知道几个中国城市?"哈哈,回答如上。当我一说秦始皇兵马俑,他们几乎全知道,也知道出土地点,但不知其与西安的关系。
2、有的美国人居然认为日本是中国的一个省。这下子,中国的左愤们可要乐了。
3、古代的中国人都会在天上飞,会飞檐走壁。现代的中国人退化了,不会飞了。
4、凡是中国人,都会两下子武功。
5、中国人有病了不用吃药,也不用休息,随便在地里抓一把草塞进嘴里嚼嚼,病就好了。
6、英语比中文简单多了,因为英语只有26个字母,而中文却有40000多个字母,单常用的就有3000多个字母。
7、西藏自古就不是中国的领土。
8、台湾也不是中国的领土,因为现在的台湾与中国大陆不是一个政权。清朝时的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并不能说明现在的情况。
9、不仅如此,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不能算是中国政权,象南北朝时的五胡、契丹建立的辽、女真建立的金、蒙古建立的元、满人建立的清。在所有教科书与历史书中,当谈论到这些少数民族与中国的关系时,都说XX族与中国人(Chinese)等等,而不象中国书中所讲的XX族与汉族(Han-Chinese)等等。
10、中国人没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信仰宗教,特别是***。
11、中国人好象人人都信佛教。与上一个相矛盾。
12、分不清中国与日本文化。有一个电影,描写一位美国的武师专门习学中国功夫。当他在房内练功时,却身穿日本武士服,腰里挎着东洋战刀,打坐在一张桌子前,桌子上放着中国的香炉,背景音乐是中国的民乐。
13、也搞不清日本文化的中国根源。如:中国的佛教禅宗,在美国几乎人人皆知。但你要是问他禅(Chan),他不知是何物。然而,你要是用日文的禅的发音Zen问他,他一听便知。因为佛教禅的文化是由日本首先传入美国的。
14、如上,美国人在接爱中国文化时,以最先传入的发音来建立名词。比如,英语里有一个词叫白菜,发音就是广东话的白菜。对孙中山的发音也是广东话的"孙中山"。你要是对美国人说Sun Zhongshan这个普通话发音,他不知你在说谁。对蒋介石的发音也是广东话,并非普通话。但对毛泽东的发音是普通话。
15、有的中国人好象不太讲卫生。
16、中国的污染严重。但中国很美丽。
17、中国的大城市也很现代化。但农村与大城市的情况相差很远。
18、有的中国人很有钱,比美国人更富有。但中国穷人更多。
19、中国饭很好吃。以"湖南"命名的中餐馆,最便于美国人记忆,因为很多美国人知道湖南是毛主席的故乡。所以,很多在美国的中餐馆喜欢叫"湖南餐馆",即使他们卖的不是湖南菜,反正这些地方风味美国人不懂。
20、中国80后的小皇帝们在美国很有名。一提Little Emperor,他们会知道其中的意思。
21、有人认为中国遍地都是大熊猫。一位美国人一进北京,就向人打听哪里有卖大熊猫的,因为他想买一只回去当宠物。
还有一些对中国社会与政治的看法,在此不便说明。总的来看,美国人对中国普遍不了解,很多人也不想去花时间多了解,因为他们主要面对的外国是欧洲。对亚洲国家的文化,日本文化中的一些因素,在美国比中国文化更为流行。比如:中国的旗袍远不如日本和服在美国的知名度。在美国各大学里修中文课的学生往往与修日语课的学生人数相等,但日本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
美国人的观点:中国现在用一个中国古代成语形容是邯郸学步,不仅西方的文化没学好,连自己的文化都不会了,一副丑样,令人鄙视。
美国人是尊敬印度人的,是发自内心的尊敬,而对中国人虽然表面上客气但是内心其实很鄙视,中国人好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穿着我们西方人发明的服饰,而且乱穿,样子丑陋极了;中国人的婚礼方式虽然表面上学我们西方人的但是实际上却是乱搞,我们西方人可没那么铺张浪费,中国人的婚礼其实是为了显摆,是虚张声势,与我们西方人的婚礼的神圣庄严格格不入。
印度人心中有主,而中国人心中只有自己,印度人是为了尊严活着而中国人是为了钱与享受活着;印度人的生活自由,而中国人到处生活在别人的指使下。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印度领导人到访的接待是高规格的,而且充满着敬意,印度领导人与家属都是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不像中国人那样只会穿西装。
印度男人给我们美国人的感觉是神圣不可侵犯,而中国男人给我们美国人的感觉是低三下四的邋遢样,不打你几拳不解气。印度女人吃苦耐劳,而且很保守,而中国女人懒惰自私,穿着像妓女,个个好像都性饥渴似的,中国女人很喜欢我们白人,还免费主动与我们上床,有的上完床后还送钱给我们美国人花,我们美国人在床上只是把中国女人当泄欲工具而已根本没把她们当人看。
我们美国人旅游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是中国,因为中国到处被工业污染得很严重,在中国无论吃、喝都很危险。我们很愿意到印度去看看,了解一下那里特有的文化特色,印度还留有没被工业污染的大自然,这是令人向往的。
E. 印度登月失败,外国人是怎么评价印度的
在本月7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式向外界宣布,印度此前向月球发射的“月球2号”探测器所携带的着陆器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据悉,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时失去了信号,这意味着着陆器将无法在月球工作,印度此次的登月任务未能成功。针对印度登月失败的事情,世界各国的人们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当然,持负面评价的也有。其中,巴基斯坦联邦科学和技术部长法瓦德·乔杜里在社交媒体上称,“请洗洗睡吧,这个玩具是在孟买着陆的,而不是在月球上着陆的。”此外,有少部分印度网民表达出不满情绪,印度有着大量的贫困人口,政府没有首先解决国内贫困问题,却一心想着登月,这令印度人感到不满。
F. 如何客观评价印度这个国家
印度是个危险的国家,其危险性不在于实力,而在于执念,印度人尽管智商低,但总是有大国想法,中国一直以来都误判印度的想法,总以为上个世纪之前,印度作为第三世界受压迫地区,具有和平友善的心态。至于什么民主?连男女平等都没有,给我讲印度是民主的?鬼信啊,还有同婚,还有印度警察时不时抽打他的百姓
其实那是中国人的错觉,或者说是自我代入感太强。印度有不结盟运动领袖甘地,但更有纳粹在南亚的分支,第二次世界大战,印度几乎没有受到波及,其纳粹组织更没受到破坏,包括甘地在内的几任印度领导人都被刺杀死亡或被刺杀逃脱,除了宗教,种族矛盾外,印度军国主义分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印度国大党有大国情结,在甘地死后,迅速变质,尽管依然奉行不结盟的政策,搞左右逢源的骑墙派作风,那可是长期战略,1962年的战败,导致印度彻底失去不结盟领袖的地位,而骑墙政策依然进行。
重点来了,历史发展到21世纪,眼看隔壁大国越来越强,印度急了,这是培养近100年的纳粹思想在印度早已根深蒂固,在独立后的70年里,对外印度不断吞并周边小国,对内搞种族屠杀,随着近些年印度经济的走强,印度人按耐不住想要与隔壁大国一决高下,印度很弱,但想法很大胆,国内军国主义思想严重,印度人根本就不尊重周边国家,他们以主人对待奴役的心态,去看待周边小国,印度很弱,却想与大国对抗,因为印度认为隔壁大国是它崛起的障碍,印度从独立起就是这种想法。
印度如果有中国一半的实力,早就上天,开启战争模式了,这不是开玩笑的,中国必须认真,严肃看待印度人思想发展的历史,从大格局上去看就很清楚。
国大党和人民党都是侵略成性的1950-1962,中国几次大危机,印度都要出来捣乱,如果不是中国实力远超印度,印度真就打进来了。
人民党简直就是纳粹,不,它起源就是纳粹,比国大党还极端,这些年的操作,懂得人自然懂。
第二次世界大战没结束,纳粹军国主义在欧洲消亡,但在东亚有残余,在南亚却发展起来。
想当年,人民党的前身,与希特勒,东条都是臭味相投的,日本要在印度与德军会师,结果德国被苏联挡住了,日本被中国挡住了,印度没参与二战,但军国主义的种子保存在这里,二战,印度人是觉得盟国阻碍了印度独立,本来德日来印度打英国人啊,这都归功于印度纳粹的洗脑,同时国大党也是附和这种说法的,印度政党,只有纳粹中的左派和右派,没有和平政党,有妥协都是因为实力不济,中国需要特别注意印度,做好准备,印度实力不行,却不能轻敌,什么坏事,这疯狂的国家干不出来?最好就是永远压制,并有办法肢解印度
G. 美国人对印度有何看法
一美国人这些年在美国,观察印度人,发现:
1. 印度精英普遍敌视中国人;
2. 印度精英普遍高看白人
但美国白人如何看印度人,白人不讲。但今天,我上一个美国人的论坛,通过一个话题,可以了解一些。
这个网站叫Majorityrights。
开始,一个哥们登一篇文章,试图解释中国人的智商高于白人而印度人的智商低于白人
结论是环境造成这个结果。然后是网民的评论。
印度人不服,开始贬低中国人,说印度人如何牛,印度人吹过了头,美国人不干了。
H. 日本人怎么评论印度人口超越中国
这个哈,我不知道日本是怎么评价的,但之前看过《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说是中国在未来不可避免的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较之十年前很大,而印度的劳动力成本普遍只有中国的百分之65左右(越南、泰国等国家更低),所以近年许多西方 国家选择印度作为主要生产场地之一。但是印度繁琐的申请程序和比中国还要低下的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以及治安.环境都让很多西.方人不愿意到印度工作。
具体其他的记不清了,反正他的意思是中国在未来15到20年内“世界工厂”的地位不会被动摇,还有在中国申请办工厂好像是需要160多天还是多少,印度是中国的二倍需要300多天。这个报纸是比较权威的,尽管有些数字可能夸大或者过时,但是希望会帮到你吧......
I. 德国人眼中的中印战争是什么样的
起因:中印边界争议主要集中在拉达克北部的阿克赛钦边远地区。
最初的印度边界是在边远的昆仑山脉。这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于害怕俄罗斯在东部的扩张和可能出现的俄罗斯xz联盟,当时的英国在xj和xz之间的阿克赛钦建立了一个据点。这样行动的考量是基于中国政服当时虚弱。俄罗斯的威胁消失后,那里仅仅是地图上的边界。事实上,英属印度和xz并没有试图有效控制这个没有战略意义的荒凉地区。
印度人看1962年中印战争:中印边界西段地图
这个问题一直遗留下来。1956年,为了方便军队调动,中国修建一条连接xj和xz的公路。这个地区特殊的地理形势决定了公路只能从阿克赛钦经过。这条连接线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明显的战略意义的。
分析:
1.特别是当时战略环境十分险恶,居然也敢打。当时国内自然灾害刚结束,台湾在东南沿海叫嚣要反攻大陆。国际上,中苏开始交恶,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都站在印度一边,英国自不别说是在印度一边;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领导人,第三世界国家都站在印度那边。中国是经济、政治上都成问题。军事上,本来原不准备打印,只是印度太气人。所以,毛泽东说,印度搞我们那么多年了,我们也该搞他一下。我理解只不过是要教训一下而已。那时,毛泽东等人从来就未在乎过什么“中国威胁论”。
2.时机选择得当。隆冬将至,抢在大雪封山,后勤和军队便于交通之时。最重要的是在美苏两国热衷于古巴导弹危机之间。古巴导弹危机一结束,便见好就收,充分适应现代局部战争有限性的特点。
3.打得好。法国人、以色列人等西方国家高声赞叹:“内行人的战争!”、“潇洒至极的战争!”。俘虏印军准将以下7000多人,而我无一人被俘;几乎吃掉了印军的主力,却主动撤军。毛泽东、刘伯承等人用兵如神。
4.收得好。迅速回撤,还将缴获兵器维修一新送回,战俘及时送回,令达维尔等人既汗颜又口服心服。收兵之时,美国的航母已开至孟加湾企图干预;苏联准备给印度新印武器;英国的新装备已经运抵印度。后人常叹曰:“不该打后又撤回麦线以北!”其实是不了解当时的险恶环境。
J. 人是怎么看待中国和印度的
在西方人眼里,印度像个面团,怎么捏弄都行,而中国则像块石头,不让你随意捏弄。在西方人心目中,印度是个“顺民”,而中国是个“刁民”,他们偏爱印度人也就一点不奇怪,因为没有人不喜欢“顺民”。对他们来说,印度是圈内人,而中国则是圈外人,有时是对手,有时甚至是敌人。
印度在国际上的人缘比中国要好得多,也就是说,如果两国间出了矛盾,世界上有头有脸的国家,说话有分量的国家,简言之,主要就是西方国家,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站在印度一边。即便他们不好直接站出来支持印度,也至少会保持沉默,或者模糊的态度。总之,在情感分上面,印度会完胜中国,无论中国多么占理,想在这方面压倒印度都是徒劳。
从人种划分上看,印度人的祖先是雅利安人,是数千年前从欧洲迁徙到亚洲的,他们和欧洲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即印欧人,所以,印度人在人种上属于白人。而中国人属于蒙古人种,蒙古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所以,虽然阿三哥看上去比较黑,但特征上更接近白人,而中国人和白人是不搭界的。人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与相貌相关联,相貌相近的更容易产生亲近感。简言之,西方人看印度人要比看中国人顺眼得多。
语言
印度虽然是个大杂烩,语言复杂,但由于历史原因,英语普及率高于中国。这就是为什么当年上海滩的租界巡捕房人手不够时,总是从印度招些大胡子打工仔,因为从语言上说,印度人更容易和国际“接轨”,充当英国人的跟班,阿三的绰号也由此而来。不过,很多印度人的英语口音很重,有些重得让中国人很难听懂,可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与西方人之间的交流。
有人可能会有疑惑,我们中国人中受过教育的人不也能说英语吗?不是也能与西方人交流吗?不错,中国人的英语普及程度虽不及印度,流畅程度也逊于印度,但是在发音上并不比印度人差,甚至要好过他们。但是有一点必须清楚,那就是语言除了用于沟通交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充当促进情感交流的媒介。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印度人不在一个层次上,中国人绝大多数把英语当工具使,只是为了能够交流,在使用英语时很清楚地把它视为外语。而印度人则不是这样,他们对英语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感,虽然英语也只是次于印地语的第二官方语言,但印度人使用英语时并没有文化上的隔膜。中国人对汉字语言的情感和崇敬,要远远超过印度人对自己文字语言的敬畏,所以也就不可能把英语当成多么亲近的东西对待。一个印度人可以用很浓重的口音夜读《简爱》,而中国人对英语最大的兴趣不过是背几本托福词汇,做几套雅思试题,不是为了留学就是为了移民,要不就是为了进外企找个饭碗,总之,一切都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印度人对英语的感情,西方人感觉得到,中国人对英语的实用态度,西方人也感觉得到。
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都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但是两者其实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在文化上受宗教影响很小,而印度文化中处处都有宗教的痕迹,这种宗教传统甚至对中国都产生过直接影响。
中国也有很多庙宇,但在很大程度上,尤其是在近现代,那里早已成为中国人旅游观光的场所,远不如印度人对宗教那般虔诚,把诵经当饭吃。
所以,以基督教为文化内核的西方国家,很难不对有同样嗜好的印度人产生好感,而这种好感则不可能转移到中国人身上。
印度人是散漫的,其民族性格就像他们的食品,软塌塌的。他们对西方始终是仰视的,心悦诚服。这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中国人虽然也有崇洋的心理,但骨子里还是很以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为骄傲,这使得中国人每到关键时候总是不愿臣服于西方人。所以,印度是地地道道的殖民地,而中国即使在最衰弱的时候也有自己的中央政府,在历史上最怂的时候也只是半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