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有航母吗其军力是否能与中国匹敌
解放军舰队基础要强于印度(转)
印度海军虽有航母但形不成编队 中国海军目前已经建成航母编队所需要的护航舰队只缺航母。
全方位论述这个题目,有一点难度,限于篇幅,笔者从两国海军战略理论、航母编队实力、承受远海战争的能力这三个基本方面进行分析,不能说能反映两国海军真实远海歼敌战力的九成,也能反映七成或八成。
一、先谈谈中印两国海军的战略理论
对于中国海军的战略问题,这方面的文章很多,从以前的近岸防御,到现在为冲出第二岛链而进行的蓝水海军战略的实施,以及目前媒体上倡导的大海军战略,等等所有这些,许多军事爱好者都能说出所以然。在此笔者并不想过多的浪费笔墨,还是谈谈我们并不太熟悉的印度海军战略。印度海军目前的战略已从以前的“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思想转向“远海歼敌”战略,具体是通过重点发展战略核潜艇和航空母舰来建立可靠的海基威慑力量,努力打造一只力量均衡、结构合理,具备相当威慑力的现代“蓝水海军”,在控制整个印度洋的基础上,再采用“西出、东进、南下”的战略思想,逐步将印度的海洋战略利益延伸到西起波斯湾、东至南中国海、南抵非洲的广大海域。可以说,中印两国的海军战略思想有相似点,都想经略海洋,都想成为未来世界多极社会之中的一级,也体现出中印军事战略家的英雄所见略同。不同点就是经营战略思想的实施步骤和手段了,也就是海军远海歼敌主战装备上的革新、改造和换代问题,这也是笔者要在下面详细谈的海军航母编队实力上的对比分析。
二、海军航母编队的对比分析
目前印度有1艘1986年从英国购买的“维拉特”航母在役;1艘2002年从俄罗斯购买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正在俄罗斯改造升级;还有于2005年4月就在印度国营科钦造船厂开工建造现在仍未服役的1艘轻型航空母舰(ADS),它用来接替即将退役的“维拉特”航母;此外印度还与俄罗斯有联合研制新一代舰载机的计划,舰载战斗机“米格”-29K的从今年5月开始陆续接收。
可以说印度的航母计划相当完备,不论从购买国外成熟航母的时间上还是在航母、舰载机的研制计划上都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尽管他目前“维拉特”航母已经接近服役期限,但经过1998年现代化改装之后,据说其服役期限可延长至2010年。更为重要的是这艘1987年服役印度海军的航母,20年使用和维护,它为印度海军培养了一大批掌握航母各个平台、各个子系统的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它不但为进一步掌控更先进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积累了人才,也为印度自研建造的轻型航母(ADS)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么一分析,可以肯定的说印度的航母计划是一套组合拳,连环套路。笔者作为一名爱国的军事爱好者,一方面羡慕印度有那么好的国际合作大环境,那么好的可利用的资源的同时;一方面暗地里为实施我航母战略计划默默奉献的自主设计和自主建造人员加油打气。没办法自主创新太难了!
下面再谈谈印度的航母编队的建设情况。通常航母编队由航母、防空型驱逐舰、反潜型护卫舰、攻击型核潜艇,后勤支援舰组成。粗看起来,以上编队成员印度都有,能攒和成标准航母编队那样的强大战斗力。但细分析起来,就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在此以印度海军国产化最高的“德里”级驱逐舰为例进行分析,该舰除舰体是印造船厂建造的外,舰上的其他电子设备均来自于国外,它的雷达探测系统来自于法国,电子装备来自于英国,武器系统来自于俄罗斯等等。它是一个集合体。那么印度的航母编队呢,更是集合体之中的集合体,其战斗力我们可以进行专业的分析。试想一想航母编队都是有一个统一的战术数据系统的,它是集成在航母编队中各个作战单元中每一个电子系统之上的一个战术数据系统,它需要将航母编队中每一个作战单元每一个电子系统进行整合成一体化的一个作战系统,由于印度的航母编队中的作战单元中的电子系统,都来自不同的国家,这些不同国家的电子系统都有各自独立的接口、标准,想在这么多的不同国制、不同功能的作战电子系统之上集合成一个战术数据系统势比登天,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笔者推断印度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战术数据系统,印度的航母舰队只是一个单独作战的航母,还没形成编队的实力,它的作战能力就大打折扣了,其“海鹞”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仅局限于“维拉特”航母上的导航雷达所控制的300~400Km区域,作战半径很小,300~400Km 作战半径使母舰都暴露在远距反舰导弹的射程内。防御区域也是“维拉特”航母上“巴拉克”舰载防空系统的防御区域,由于没有统一的战术数据系统,故行不成编队的整体防御能力,防御区域也小。这样的航母战斗力目前看还算不上威慑,更想是一种摆设。
但印度海军还有正在俄罗斯改造升级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如果在未来几年升级完成的话,其战斗力将不容小视,到时笔者将根据“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的资料再进行其战斗力分析。对于印度自研建造的轻型航母(ADS)目前看还是一个未知数,那是更长远的未来计划了。
接下来谈谈中国的航母编队的建设情况。由于中国的航母计划处于高度保密中,笔者只能根据一些简单的专业资料和国内外新闻媒体上的报道来进行推断分析。随着我海军新的052B、052C驱逐舰,054A护卫舰,093核攻击型潜艇的服役,目前大家公认的看法是航母编队之中防空型驱逐舰、反潜型护卫舰、攻击型核潜艇我们已经能够自主建造了,后勤支援舰的相对简单一点,更是应该不在话下,也就是说构成中国航母编队的基础作战单元我们具备了,唯一缺少的是母舰。更为重要的是构成我海军航母基础编队的作战电子系统都是中国自主研制,更进一步的说这些电子系统的接口、标准都是中国标准,所以他能集合成统一的一个中国标准的战术数据系统,这一点与印度大不相同,走的自然也是两条不同的路,印度走的是买母舰、买作战单元、买整套子系统,然后它来整合的思路。中国走的是自主研制为主,先发展简单的编队作战单元,然后再发展复杂的母舰的思路。这两种思路都有相应优点和缺点,一个是印度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先攒和出一母舰,这有助于印度海军在短时间内熟悉航母的作战单元和各个作战子系统,为短时间内形成作战能力和将来更先进的航母及航母编队打下了基础。一个是中国以我为主,自主研制,由简入繁,一步一脚印的发展。这样做的缺点是短时间内不能形成战斗力,但能最大的发挥出每个子系统的作战效能。在整个的中国航母计划中,唯一欠缺的是我航母编队之中的母舰目前还没有建成竣工,而且还没有合适的国产舰载机出台。可喜的是目前已有国内外的媒体报道中国航母的国产动力系统已经解决,还有舰载机采购俄罗斯SU-33的报道。这都表明我们的航母计划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引进SU-33,表明我国也在借鉴印度发展航母的思路,不再局限于自主研制的思路。这种思路将有助于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航母编队,形成战斗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或许就在印度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服役的那一天,我们的航母编队就将建成服役,这就要看中国的实力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中印两国海军承受远海战争的能力分析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得出,印度有航母,但形不成编队,中国是有构成编队的基础作战单元,但没有母舰。目前,印度在役的“维拉特”航母战斗力相当有限,不可小视的是它的正在俄罗斯改造升级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那才具有相当的威慑力。所以,相对远海作战的海军而言,目前两国的能力都非常有限,印度仅有的300~400Km 作战半径的“维拉特”航母上30架“海鹞”舰载机也经不起小规模战争的消耗,打没了就是没了,印度自己又不能自产。这就决定了目前两国海军都还是近岸防御,这才是根本。而近岸防御我国就占优势了,由于我海军的作战舰艇大多是中国自主建造,使用起来顺手。不象印度的舰艇是整合出来的集合体,更多的是依赖于外国。这也是我国国力强于印度的地方。
四、结束语
印度海军能远海歼敌的“维拉特”航母看似很强大,但经不起科学的分析推敲。还不如中国的航母编队计划来的更实际一点,更现实一些。中印海军的远海歼敌的能力都很弱,当前都还没有形成攻防能力都很强的航母编队,都只是近海海军,远海歼敌作战还是战略设想,还是将来的事情。
⑵ 印度军事战略经过那几个阶段
印度是南亚地区大国,也是欧亚大陆一支重要的地缘战略力量。长期以来,印度把“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等强国”视为国家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作为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的基本依据。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及地区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印度实施了全方位的军事战略调整。更新军事战略理论突出强调积极主动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化,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成为各国角力的主要方式。
随着实力不断增强,印度在确保南亚次大陆战略优势的同时,积极向亚太地区拓展势力,试图从南亚大国逐步走向亚太大国,努力成为欧亚大陆新的政治棋盘上“主要的和积极的地缘战略棋手”。
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事件后,印度将过去被动防御的“拒止威慑”战略调整为“惩戒威慑”战略,提出对敌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强调打赢核威慑条件下的有限战争,明确将作战范围由周边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与以往相比,这一战略更强调军事行动的进攻性、主动性和先发性。为配合新战略的实施,印军提出所谓“冷启动”作战理论,即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军队的动员、集结和部署,并在第一时间率先对敌发动攻击。2007年印军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联合作战理论,并据此拟制新的陆海空军作战条令,突出强调区域外行动,强化军队以信息优势和精确打击为核心的联合作战能力。
近年来,基于对安全环境和威胁的新判断,印度军事战略的关注重点已由陆地为主向陆海并重转变——在印巴边境继续部署优势兵力,保持对巴基斯坦的强大威慑;积极向中亚、西亚地区渗透军事力量,力争在大国角逐中抢得一席之地;提出“东方海洋战略”,致力于建设一支既能控制印度洋又能远征太平洋的“蓝水海军”;打破“本土防卫”传统,扩大前沿军事存在,加强军事打击恐怖主义、维护海外利益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力度。国际评论认为,这些变化表明印度正努力向世界更远的地方伸出军事触角。强化战略威慑能力加快发展空间技术
在印度看来,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信心是成为地区性大国的现实基础,而提升战略核威慑能力和发展尖端空间技术不仅是增强实力和信心的重要步骤,更是一条捷径。因此,核战略和太空战略成为印度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印度成为世界上第6个公开的有核国家。此后,印度实行“最低限度的核战略”,不断加强核力量建设。2003年,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建立核战略司令部,标志着印度“有核大国”地位完全确立。为实现在21世纪初期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威慑系统的目标,印度除耗费巨资租借购买核动力潜艇、航空母舰等先进武器外,还一直加紧导弹研制工作,先后成功试射射程700-3500千米、可携带核弹头的“烈火”系列中程导弹,以及“布拉莫斯”地地超音速巡航导弹。2007年4月,印度成功发射“一箭十星”,表明其基本掌握导弹分导技术。目前,印军装备的导弹射程已能够覆盖东南亚、中东地区,其战略核力量已具备一定威慑力。
为提高防核袭击和生存能力,印度全力支持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并从以色列、俄罗斯购进反导系统,构建多层反导拦截体系。据称,印度还准备在新德里及其附近地区修建两座核防护地堡,以确保国家核力量指挥机构的安全。同时,印度还着手构筑导弹预警卫星网,以便全天候监视印巴边境的兵力部署以及导弹发射情况。印度主管导弹研发项目的科学家公开宣称,印军将在2010-2011年间同时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导弹防御系统三种能力。
在空间技术领域,印度也不甘人后。为尽快成为太空强国,印度在第11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70项太空发展项目,较上一个五年计划增加44项。2008年10月,首颗探月卫星“月船1号”发射成功,标志着印度成为继俄、美、日、中之后世界上第5个掌握探月技术的国家。印度还计划于2014年进行载人太空探测,2020年实现载人月球探测。印度媒体评价说,印度已经“自信地成为主要太空强国”。
印度国内有舆论认为,印度政府大力发展航天技术有促进军事工业发展之意。原印度海军准将乌代·巴斯卡更直言不讳:“像探月火箭这样,任何可承担巨大有效负载、精确并长距离发射的能力,都可以应用在洲际导弹技术中。”提高整体作战水平重点加强海空力量
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印度逐步把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作为军队建设的主攻方向。早在2000年,印度就制定出陆海空三军20年远景规划,计划投入数百亿美元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目前,印度军事实力已有很大提高,被一些评估机构称为世界第四大军事力量。
通过引进、研制和仿制等多种方式,提高军队高技术装备比例。印度近年来不断加大国防领域的投入,国防开支逐年攀升,其中军备采购费上涨尤为显着。1997-2004年间,印度一直占据世界武器进口第一大国的位置,约占同期全球武器采购支出的10%。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印度2007-2008财年的国防预算约为218亿美元,占当年国家财政预算总额的14.1%,比上一财年增长7%。2008年2月印度国际防务展期间,为填补武器库存在的“软肋”,印度陆海空三军展开数额惊人的采购招标。目前拥有19艘潜艇的印度海军,在已订购法国6艘蝎子级潜艇的基础上,又增购6艘新型潜艇,计划建立印度洋上最强大的“水下猎杀军团”;空军则提出采购126架多功能轻型战机的招标计划,总计约100亿美元;而陆军则考虑与他国合作生产下一代坦克,并为实现“4000辆坦克军团”的建设目标而努力。与此同时,印度自行研发生产武器的能力也不断提高,目前已初步建成研究水平较高的国防科研和加工制造体系。
依据现代战争特点和军事任务需要,加快军队结构调整与转型。近年来印军重点突出海空军建设,同时强化快反部队,扩建和组建特种部队,试验数字化部队。从2005年起,印度海军的新型潜艇、隐形军舰和远程侦察机陆续服役,以“核武加航母”为特征的战略“双箭头”初显雏形。按照“海军战略构想”,到2015年前后,印度海军将形成一支以3艘航母为核心,145艘远洋舰艇相配套,核常兼备、水面与水下能力兼具,胜任印度洋及以外海域作战任务的力量。印度空军则以提高战略预警、远程战略攻防和投送能力、逐步向航空航天部队转型为发展目标。目前,印度已与多国签署购进空中加油机、教练机、空中预警系统、防空导弹和“幻影”新型战机等先进武器装备的协议。印军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将作战部队按同型兵器集中编组,使之具备多种作战能力;大力发展远程作战飞机,使空军成为强大高效的战略力量;发展激光武器和反卫星武器系统,提升太空作战能力。印度陆军也逐渐向战略打击部队转型,根据克什米尔地区作战和国内维稳的任务需要,印军专门制定了组建新型特种部队、打造新型快反部队和数字化部队的计划,重点发展立体进攻、远程打击和快速反应能力。扩大军事交流合作拓宽战略回旋空间
进入21世纪,开展积极务实的军事外交成为印度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特别是“9·11”事件后,印度抓住全球力量格局和军事斗争形势的转变之机,积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编织战略制衡关系网,营造有利的安全环境。苏联解体后,印度原来所依赖的战略基础不复存在。为此,印度一边继续巩固同“传统盟友”俄罗斯的军事关系,一边以“天然盟友”的身份加强同美国的联系。印度还积极响应日本“共同平衡亚洲力量格局”的战略意图,2008年签署《印日安保共同宣言》,从制度和法律层面为两国军事合作关系的持续深化提供了保障。此外,印度还主动缓和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并通过技术合作、安全对话、联合军演等方式加强同欧盟、中国以及东盟国家的交流,建立安全合作新机制。
加强军事技术交流合作,促进本国军事力量建设。近年来,印度利用美、俄、法等国的军售竞争,全方位地开展了对外军贸和技术转让合作,加速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和来源多元化。目前,印度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关系已远远超越军品买卖的范畴,在信息、航天、核能、航空等高端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都取得明显进展。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联手俄罗斯,加紧研制“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近日,美国宣布首次向印度出售总价值超过1.7亿美元的24枚“鱼叉Ⅱ”反舰导弹,标志着印美军事外交也取得新突破。此外,法国、以色列等先进武器出口国都与印度保持着密切的军贸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军事行动,树立地区大国形象。参与国际联合军演是各国开展军事外交、提升国际影响的重要平台,目前印度与美、法、新加坡等国的联合军演已经机制化,与俄罗斯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也已恢复。同时,印度还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联合反恐行动,尤其重视加强同美国、以色列及东盟国家的反恐协作。经过努力,印度逐渐摆脱了因核武器风波而造成的国际孤立和外交被动局面,国际影响逐渐提升,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战略回旋空间。
⑶ 印度为什么能买到那么多世界上先进的军事装备
众所周知,印度几十年来一直是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大买家”。该国通过从多个不同渠道引进装备,成功武装了一支员额超过百万、装备有3000余辆主战坦克、100多艘各型舰船、700余架作战飞机的军事力量,这种规模的国防军在世界上并不多见。而凭借这些“杂七杂八”且很难认为形成系统的武器装备,印度军队自印度建国以来竟然先后经历了历次印巴战争、中印边境军事冲突和多次反恐作战行动,虽然印度军队本身的表现实在难以恭维但期间各类武器装备的表现尚算正常,除印度国产武器一直处于“拉后腿”的地位以外基本上很少出现因武器装备性能问题导致的重大军事失败(除对印自卫反击战外),这种情况实属世界罕见。印度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实现印度“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等强国’”。1998年5月,印度连续进行了5次核试验,从而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
总体上,印军苏式装备为主,美式装备为辅,欧洲装备也不少。原因自然是他跟这些国家关系都不错。印度是南亚地区的霸主,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当今美俄中三强对其竞相拉拢,可见一斑。而且当年中印边境战争时正值中苏交恶,苏联对其在军事上的援助,也始于此。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继续与印度保持良好关系,也是担心一度完全倒向美国,使俄在南亚的多年来的战略利益,化为泡影。另一方面印度是俄武器的最大出口国,对俄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小视,从这方面来讲,俄印关系也非常紧密。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军备市场之一,在西方国家眼里就是一块肥肉,不忍心失去这个赚取暴利的机会成为他们的基本共识。为此西方国家愿意拿出一些先进装备出口到印度。总体而言,印度能够从全世界买来各种先进装备是以上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⑷ 印度的军事实力和武器国产化大家觉得到底是什么水平
印度军事实力号称世界第四,这一点也有它自己的一套道理,至于到底世界第几,相信大家心里都有谱;至于印度武器国产化水平,虽然国内媒体经常报道印度国产武器的“奇闻逸事”,但个人认为印度武器国产化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至少研发体系要比绝大多数国家要完整,能力也算过得去,因此,绝对不能轻视印度军事方面的发展潜力。
印度的武器国产化水平,虽然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嘲讽印度国产武器的文章,但是,客观的的说印度的武器国产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说到印度国产武器,大家肯定会想到研发40年最终下马的“阿琼”主战坦克、研发30余年连自己的空军都不敢装备的“光辉”战斗机、三次下水而还泡在水中的国产航母、以及只要经手就必定坠机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诚然,这些重大武器装备方面,印度都没有修成正果,但是不得不说世界上除了“五常”外也没有几个国家有实力尝试研发这些武器,而且研发过程中也建立了自己的能力、具有一定基础,为后续发展能够提供借鉴。
⑸ 印度为什么一直跟中国搞军备竞赛印度有没有能力跟中国抗衡
远交近攻是惯例,三哥还是有颗大国心的。
不过和中国抗衡他没这个实力,不是一个级别的。
⑹ 印度现行军事战略是什么
1、战略目标:统治南亚,控制中国,统治印度洋,努力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俄罗斯的军事收缩严重,美国也在减少其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从而在南亚造成相对的权力差距。在这方面,印度正在利用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来加速核军备和军事现代化。加快建设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军事力量和“一流”力量的步伐。
2、战略方针:
(1)在确定战争威胁时,强调在核威慑条件下高科技局部战争(低强度战争)的威胁,并为从全面战争到多次局部边界战争的战争做准备。
(2)以“有限战争”为主要战争手段。即,通过对对手施加必要的惩罚,实现了相对有限的战争目标。
(3)巴勒斯坦和中国是主要敌人。它有能力对巴基斯坦发动全面战争,并迫使其撤出被占领土。将中国视为潜在威胁,不要放弃其在中国的“既得利益”,而是促进新的扩张和共同进食。
(4)通过外交,军事和经济手段,特别是核威慑力,寻求和维持对南亚国家的威慑和控制。
(5)管理从阿拉伯海到南中国海的水域,并遵守不允许外国干涉南亚和印度洋问题的政策,特别是中国与印度邻国之间军事关系的发展。去做。
(六)加快建立与东盟的经济战略联盟和“军事合作”关系。
3、作战意识形态:印度军队现在认为战争的基本目的是消灭敌人的军队,在进攻和防御过程中以及在核威慑条件下倡导进攻意识。基于高科技的局部战争。基本内容如下。
(1)着眼于进攻性行动,先发制人行动和必要的跨界行动,努力将战争的火焰引向敌人领土。
(2)实施全面的三维防攻作战。
(3)专注于移动作战,并努力掌握战场计划。
(4)强调各种服务和武器的协作,强调空军的作用,强调军队和空军的协调协作。
(5)强调主力方向的绝对优势,以达到快速战斗,快速决策的效果。
(6)强调电子战的作用,执行电子欺骗,抑制电子干扰,隐藏战斗意图,并结合电子杀手和火力。
(7)强调执行有效的作战指挥。
⑺ 印度未来军事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
武器装备采购渠道多,自研能力逐步增强,太空技术,计算机技术十分先进。战略思想是先控制印度洋,成为地区性的强国,然后逐渐转变为亚洲强国,最后转变为世界性的强国。由于宗教信仰,有较强的凝聚力。现在国际中的地位次于中国,但试图想要超越中国。中国和印度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现实中的最佳比较。
⑻ 印度的军事实力如何,真的有那么差吗
印度军事实力难道真的那么落后不堪?其实并非如此,你真的了解吗?
大家都知道,最近印度和中国的关系因为边境战事很是吃紧,印度最高领导人甚至发言称,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时代在发展,我们也很清楚的意识到,每一个国家都在进步和成长,中国也已经非1962年的中国,但是即使中国现在发展成世界上赫赫有名的第三大国,我们对于印度的态度是不容小看的,印度之所以敢说出这种话,他也是有一定的实力所在的。
烈火导弹发射瞬间
“大地”系列陆基弹道导弹是短程弹道导弹,分为“大地-1”“大地-2”和“大地-3”三种型号,射程分别为150公里、250公里和350公里。
在三军航空兵中,海军的图-142、空军的苏-30和幻影-2000等机型均具备核作战能力,可以配备核炸弹和核导弹。
印度一方面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核威慑力量,并强调核反击能力的建设。
目前,印军已经配备反导系统,具备一定的反导作战能力,能够对几千公里飞来的对方弹道导弹进行拦截,为首都新德里和金融中心孟买等大城市和其它战略目标提供一定程度的空中保护。
所以中国今天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如果认认真真,用真实端正的态度面对别的国家的挑衅,不用轻视对方,也不可以强化多方,要与一个对手相抗衡,就要从这个对手的多方面考虑,脚踏实地的分析敌人的弱点和优点,这样才会战胜对方,赢得自己的领土与争议。望采纳
⑼ 印度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军事采购策略呢
近期印度政府在军购上不断的实行大手笔,采购了很多最新的军事装备,这些军事装备很多都已经开始装配到印度军队了。根据媒体最新消息,印度政府打算改变自己以往的军事采购政策,开始实行新的军事采购政策,印度的新军购政策就是租借,印度现在开始考虑向外租赁军事设备了,其实在很早以前印度政府就向美国政府租借了无人机和海军舰炮。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印度政府目前对于海陆空三军都打算采取租借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近期印度的空军的战斗力就严重缺乏,虽然印度政府购买了法国的阵风战斗机,但是也很难说印度政府不会为了对抗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压力而进行租借战机。不过这也是印度政府的聪明之举,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中尽可能地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不过印度日后万国造可能就会更加响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