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国怎么看1965年中国给印度的最后通牒
对于1965年9月16日凌晨,中国外交部向印度驻华临时代办递交的照会。巴基斯坦方面肯定是欢迎的。印度的反应则是“一边严词否认中国的指责,一边又表示愿意‘进行调查’”。
至于西方和苏联,对于第二次印巴战争,它们先是宣布“保持中立”,提出“由联合国进行调解”。当中方发出对印照会之后,它们则将这份外交照会称为是中国(对印度)采取军事行动之前的“最后通牒”。
(在中方对印发出外交照会的)同日,印、巴两军继续大打出手,巴军转败为胜,并趁势反击。苏联的态度此时也发生了改变。9月20日,在联合国(主要是苏联出面)的“调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于9月23日同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全线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苏联正府的斡旋下,印、巴两国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第二次印巴战争就此结束。
Ⅱ 俄罗斯和印度的关系咋那么好(特指军事方面)!俄为啥不与中国多嘎乎嘎乎
因为印度可以大批量订购他的军事装备,而且三哥不会仿制,中国因为军事科技的不断提高,对俄制装备的依赖越来越小,只看中俄罗斯的高端装备,俄罗斯因为怕中国仿制不卖给中国,俄罗斯对印度不算什么好,只是买家跟卖家的关系
Ⅲ 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后,美国苏联印度的态度和反应如何
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后,美国苏联印度对我国的外交态度明显有所好转,而且积极对我国开放。
Ⅳ 1971联合国大会,为什么印度和苏联这两个刚刚和中国交火的关系极差的国家会赞成中国呢
1954年图阿普谢号事件,苏联和台湾关系破裂,1971年,仍有部分船员被扣,而苏联也一直想动武夺回船只,吓得改名会稽号的图阿普谢号始终不敢出港。所以任何打击台湾的事苏联都乐于干。
印度当时唯苏联马首是瞻
Ⅳ 中印战争时苏联对印度给予了哪些支持
1959年4月25-27日,中印边界附近发生了郎久事件。事件发生后不久,苏联立即向印度提供了15亿卢布的贷款。
1960年4月,中、印总理会谈破裂后,苏联又向印度大量提供军事装备(根据美国远东情报中心原派驻官员霍华德.本杰明的评述:“印度正府当时紧急接受了来自苏联的13个陆军师,2个空军师的全套苏制武器援助)。印军在喜马拉雅山高原地区使用的,能够适应16000英尺高度飞行的直升机、运输机就是当时苏联最新生产和提供给印度的。包括印军的飞行员也全部都是由苏军培训。
印度还向苏联洽购当时最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这种飞机之前苏联明确拒绝提供给中国,但在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月,苏联却连同该型飞机的设计图纸一起交给了印度。苏联并向印度保证:将来印方在生产和制造这种飞机时,苏联可以提供全套的设备。
由此可见,随着当时苏联跟中国关系逐渐破裂,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其也从之前的偏袒印度,逐渐转变为直接支持印度。
Ⅵ 为什么中印战争时期,苏联和美国偏袒印度
因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当时美苏都视中国为心腹大患,所以他们拉拢印度。
Ⅶ 1962年中印战争印度惨败,美国和苏联为何都保持沉默
1962年的时候,在中国和印度边境上演了中印战争,这场战争被我们国家称之为是中印自卫反击战。其实对于华夏儿女来说,这就是一场普通的边界战争而已,因为印度不断的侵扰中国的边境,不断叫嚣的同时还伤害了边界的解放军,忍无可忍之下,我们才发动了这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
四是不愿出。
我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从当时的交战环境来看十分恶劣,是高原缺氧的环境下作战。特别是西段已经到了严寒时间。无论美国与苏联,都没有在这种条件下作战的经验,因此他们不会愿意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出兵帮印度。
Ⅷ 中印战争中印度惨败,为什么美国和苏联这次都沉默了
中国和印度在历史上一直是友好邻邦,直至到了近代印度独立后不仅不讲道理的要求中方承认他们定下的领土划分、还试图侵占中方领土。对于印度这种行为中方外交部再多次交涉后无效,且印度更加变本加厉。先后在西段边境建立几十个入侵点,强占中方领土达四千多平方公里。
中印战争后印度惨败美国和苏联都沉默的原因不仅是他们与中国都已交过手,美苏一时找不到新的理由打压中国。连支持的印度也再次被中方打败,使中方不仅赢了的了战争还宣扬了我国的仁道主义精神。因为他们的理屈再加上找不到借口所以只好保持沉默,而中方的退让也为我国发展核武器赢取了时间。正是因为有革命前辈在那段特殊期里的坚韧,才为祖国赢来了和平和发展。
Ⅸ 中国与印度之战是怎么回事
当时国内情况是三年自然灾害,国内反右扩大化,生产下降,上亿人吃不饱饭。周边危机四伏:东部沿海面临蒋介石的反攻大陆的威胁;南方边境受到越南时事的牵制;云南边境又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袭扰;北方又受到苏联的潜在压力。国际环境则是:中苏刚刚交恶,我国失去了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敌视红色中国;印度是不结盟运动领袖之一(万隆会议上虽然周总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风头全被尼赫鲁得去了)。
印度之所以敢于玩火就在于此。所以,中印一开战,全世界的舆论就立刻倒向了印方,同声谴责中国(可能除了朝鲜和越南),不仅美英向印度提供了大批军火,苏联也向印度提供了军事援助。虽然我军快速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由于后勤的困难(不仅仅是交通运输的困难,还有整个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军工生产都很困难),再加上国际和周边情况的不利,我军也不可能守得住。因此,按我军一贯的不打无把握之仗的传统,撤军是必然的了。
如果单纯考虑问题,我国的利益当然受到了重大损失,但我们如果从整个战略角度来考虑,将会发现,在暂时消除了印度的威胁后:1、我国克服了三年自然灾害,恢复了国民经济;2、克服了苏联毁约的不利影响,建立和完善了军事工业;3、出兵缅甸,消除了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影响;4、加强了沿海防御,使蒋不敢轻举妄动;5、绝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人不是要侵略印度,而只是要捍卫国家利益(如果不是这一仗,恐怕大多数国家要承认印度的既占事实),从而放心中国,为我国的外交打开局面;6、抗美援越。还有“两弹一星”,所有这些使中国赢得了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