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美国再印度训练了多少中国兵
最后人数大约为10万。当时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后,第66军之新编第38师4000余人和远征军长官部600余人,第5军之新编第22师和军部约4500余人去了印度。后来又空运去大约3.4万人(驼峰航线的回程飞机)。1944年初,中国政府将在国内新编成的新编第30师空运印度编入新1军序列,后在4月又将第54军第14、第50师空运印度,并于1944年5月1日下令将中国驻印军编成新编第1、第6两个军共5个师。人数为10万人。
2. 二战中中国远征军在印度休整、重新装备后再次出击,都打了哪些胜仗
中国远征军在兰姆伽接受美式装备以及美军教官训练后,于1943年10月由印度雷多进入缅甸,开始了第二次缅北反攻,主要的战役地点有新平洋,拉加苏,胡康河谷,打洛,孟关,瓦鲁班,密支那,八莫,最后与从云南滇西反攻的Y部队在茫友会师,从而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作战。史料一般将驻印军的战斗分为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以及密支那战役。其中胡康河谷战役驻印军的优势性显示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接受了正规系统的军事训练的中国军队在接受了强大炮火以及空中火力支援面对日军可以说不是一个级别的,在胡康河谷战役中曾经出现过日军付出巨大伤亡攻占了中国军队的阵地一角,却发现占领的其实只是中国军队阵地的卫生间。而在瓦鲁班,中国驻印军装甲部队奇袭18师团司令部,全歼18师团装甲支队,缴获18师团关防大印。密支那战役由于盟军指挥问题导致奇袭演变成胶着战,最后在改变战术后完成了对密支那的占领。
3. 印度对二战有什么贡献呢
在二战时期,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的印度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一个主权国家。
二战中,印度人基本都是跟在英国人屁股后面做事,英国人手不够就从印度征召人马上前线协助英军作战。
总的来说,印度在二战中的表现只能用平平淡淡来形容了!要说有卓越贡献也没有,要说什么贡献都没有也不是。
4. 二战时期印度军队取得了哪些战绩主要参战部队有
二战期间印度还没有独立,当时的印度军队没有独立参战,而是以辅助部队的形式在英军中配合参战,因此谈不上什么战绩。
克伦战役的问题我保留意见。
我觉得北非首先就是二战的一个次要战场。整个北非战场在二战中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它的历史地位更多来自于政治影响和宣传需要。况且在北非战场真正决定性的战役发生在托普鲁克,克伦战役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当然,由于二战是一个整体,克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间接的牵扯了整个战争的进程,这其实再正常不过了。要说起来,规模更小,而且仅仅打了不到10天的张鼓峰事件的重要性就远远超过了克伦战役,毕竟它对于二战中决定性的战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其次,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在1947年之前的历史中从来就不存在“印度”这样一个国家。印度在当时是英国在南亚次大陆所有殖民地的统称。参加克伦战役的是英印第4和第5师,军官是英国人,而士兵多数是“印度人”(约60%)。那么在这支部队中出现的“印度士兵”到底属于南亚次大陆上哪一个国家的居民呢?
是尼泊尔人,准确的说是“廓尔喀人”,世界着名的雇佣兵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