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印度不能像中国那样更大投资基础设施
印度之所以不能像中国那样更大的投资基础设施,就是因为印度对于基础设施不能够尽心的去投资,而且印度在领域的发展是不同的,印度还是多党执政,他们不同的政党拥有不同的目标,这就使得他们的分歧非常的大。
印度最近几年已经加大基础设施开发与建设,虽然过程比较的漫长,但就目前来说,也是在一点点的发展。
印度也加大了引进外商的投资,可以说印度现在已经在港口和机场,逐渐的增加了贸易进出口比例,这也使得印度的发展越来越好,在基础设施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B. 为什么印度成为不了世界工厂
个人认为,印度成为不了世界工厂,是因为印度的基础教育太过落后、法规过度超前、政府能力不足、传统观念中对体力劳动持鄙视态度。
第一个问题是印度的基础教育太落后了。
印度基础教育水平的建设几乎可以说是失败。这里有三个原因。
(1)印度是多语种、多文化国家,使用最多的印地语也只能覆盖40%左右的人口,这给普及基础教育带来了客观困难。
第四个问题是在传统观念中对体力劳动采取轻蔑的态度。
印度文化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只有中低种姓才从事体力劳动。因此,体力劳动逐渐处于“职业鄙视链”的底层,藐视体力劳动,追随不太需要体力的服务业,因此印度的服务业比制造业发展得更好。
上述四个问题是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因素。当然有更深的原因,但如果印度不先解决这四大问题,即使想成为“世界工厂”,也不会有戏。
C. 印度南部一船厂塔吊倒塌,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存在。该船厂的塔吊质量严重不合格,没有经过安全检查,造成了事故。
D. 印度基础设施差,人民幸福指数却还挺高,为什么
就正如我国在七八十年代一样,那个时候虽然是一穷二白,生活十分清苦,但是人民的幸福指数还是较高的。现在生活虽然富裕了,可是很多人却感觉不到幸福,甚至还十分怀念那个时代。
人的幸福指数从来都不是由物质来衡量的,只要精神上能够获得满足就会觉得幸福。尽管在外人的眼中,印度的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实力较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可是印度人因为精神上有了归宿,很懂得知足而乐并自得其乐,于是其生活中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味道。
E. 为什么印度基础设施如此落后
原因复杂。简单来说民族复杂、宗教众多、私有制等影响了印度的基础建设。在印度强拆是行不通的。
F. 为什么印度国民一直认为比中国更发达
印度发展的没中国好的根本原因:
印度存在大量的国内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松散的现体系无法直接解决,民间的内化机制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这些问题要么压根没在中国出现,要么就比较缓和。所以自然印度发展不过中国也是很正常的。
印度的发展大致存在以下几个很明显的问题:
先说政治层面:
一,在社会文化层面,印度延续2000多年的种性制度,造成社会不平等,印度的阶级分化异常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制约印度的发展问题明显有种姓问题,在印度,一看他的姓就知道他所属的种姓,甚至信仰什么宗教。反之,还可以通过他的相貌、衣着以及经济状况来反推其种姓。
虽然1950年印度宪法颁布,其中一个主要的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不能在种姓上有任何的区分、有任何的区别对待,但是现实的情况其实并不容乐观,而这类社会文化,对于印度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哪怕是开明的象牙塔环境中在印度人,在婚姻,交友,社会圈子方面都有明显的"种姓隔离"在里面总的来说,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首先要保证比较可以接受的社会阶层流动性,而种姓问题的制约,让这类问题的解决基础被剥离了出去。
这个是印度独有现象,在我国不存在。
二,教育的规划政策有明显问题。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投入的钱差不多(大概是延续尼赫鲁当年定下的基调),在教育政策上也是二元制一刀砍平。这种搞法,现在看来是有比较明显的问题在里面。
比如,高等教育有其特殊性,在严格的印度教育选拔制度上,高等教育其实人数较少,精度要求较高,呈现精英化的特点。而这类高等教育的教育政策和经费把控上,是很明显需要特别对待的,不适合和基础教育一刀切。
但是这还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出现在基础教育上。
基层教育的人数更多的,范围也更广泛,并且也承担着消灭高文盲率以及提高国民教育水平的重任。印度基础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学,还有一种是私学,也就是常见的西式教育分法。公学承担更广泛的基础教育,虽然的初等义务教育已经在2001年被写入法律,但教育质量很差,不及格率很高。
印度还是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在2001年的Sarva Shiksha Abhiyan,或称为全体教育激励计划,很大的提高了入学率。
但是"入学率"虽然提高,但是毕业率变得更差。
同时在这种经费也一刀切情况下,老师的雇员数不够用,给老师的待遇不可能很高,也招不到很高素质的老师
私学虽然可以办到这一点,但是高昂的教育费用必然只能提供给高阶层人士,而且数目不多,涵盖不广,也承担不起"改善国民素质"的社会责任。
以上原因综合到一起的表现就是全印度的文盲率高达三分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我朝肯定状况是要好太多了。印度的教育问题是还没有完成普及。而我们教育问题是教育方式改进和教育资源的分配,全民性普及早就在上个世纪就完成了
三,宗教问题。印度是个全民宗教国家,信奉印度教,印度教的核心理念,'人有来世,人在现世是 来赎罪的,等待来世。这种"平和"的信仰和大批的信众理论上应该带来比较好的社会风貌。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印度各宗教之间的互相仇恨是非常厉害,民间团体因为习惯不同,会造成很多或多或少的冲突,而这类冲突往往无法直接解决,会产生明显的内耗。仅2008年一年,印度就发生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冲突656起,其中4起发展成骚乱,死亡123人,2272人受伤。
四,民族问题。印度有200多个民族,居世界第一,.这本来是好事情,但是民族之间的矛盾很明显,连民族之间的语言互通状况都不怎么样。而印度并没有承担起一个比较好的"引导角色".无论是克什米尔冲突,1980年特里普拉邦大规模民族仇杀;到12年的阿萨姆冲突。这类民族问题时刻都在印度上演,而且今后也不会缺少。
民族冲突带来的首先是"恶性循环",本来处于民族意识比较平和的民族团体,会因为"激烈的话语权争夺"成风,而开始着手进入这种冲突游戏里面。而小民族,小地区,会因为这种剧烈冲突,变得"没有安全感",开始着手内部强调民族意识,来增强排外性,继续加剧全国性的民族矛盾。
其次,民族矛盾这种问题,在本来对联邦向心力不足的大环境下,会直接导致地域的政治冲突,这也造成国内内耗。
五,印度特色的联邦制相对向心力不足,而且中央不仅决策权力不够,而且和地方各邦的利益冲突不断。尼赫鲁-甘地的个人政治理念特征让印度无法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但是后来尼赫鲁-甘地家族在印度几十年的家族统治实际上还是形成了所谓的尼赫鲁-甘地王朝。也就是现在的印度类似于"一个中央王朝,带领麾下无数邦国"的状态。这样的印度式联邦制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
1,整个国家如同一盘散沙,其实并不好管理,国大党虽然权势颇盛,但是没有足够的统筹力来承担整体化一的执政标准。
2,分裂势力众多,而且分裂势力旺盛。这种政治生态,在本来各邦独立性都不错的情况下,和民族问题捆绑在一起,很有可能直接造成地区利益和国家利益达不成妥协,结局几乎都是极端分裂势力开始取得话语权。
以上是政治方面的问题。下面说说经济方面的问题。
一,失业与贫困
失业和贫困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两大痛楚。虽然历届都把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作为执政的重要目标。
这两个问题虽然已经有所改善,尤其是失业率方面,印度现颇为做了一些成效。但是就业市场的极端化,却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而贫困方面,印度的贫困一直就改善得非常缓慢。
附上一些数据和解读:
以上是印度各邦的失业率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印度的失业率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发展不平和的问题。
说明印度总体失业率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就业市场的恶化和两级差距并没有解决(见下图贫困人口)。
可见印度的贫困人口恶化一直没有得到什么改善,而表中也给了标准,赤贫人口(1.25美刀一天)达到四成,贫困人口(2美刀一天)达到百分之七十五,而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居然这两个数据在"发展中国家"中都是垫底的水平,这实际上是很不正常的数字了,也就是说就收入而言,印度根本没有消灭占有全国过半人数的贫困人口基数,而这恰是印度从建国以来最大,最根本的一个局限问题。虽然近几年国大党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上的困难,但是就业市场呈现出总量走上行的趋势,但是几乎是印度服务业开始走高,产业附加值开始增强带来的收入红利,但其他产业就没有这种程度的发展。也就是说印度现在呈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状况:
印度民众得到一分工作的可能性变大了,但是靠一分正经工作居然脱不了贫。
这是个很值得吐槽的现象。
而在贫困问题上,我朝的状况明显好很多。我朝目前的问题在于地区发展的差异,而欠发达地区恰恰也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故而我朝也拥有一部分不小的贫困人口数字也不奇怪。而整个mpi综合评价里面,我朝大概在中上的范围内,主要的被拖名次的也是人口数字。但是,就近几年的趋势而言,从90年代开始的西部大开放,以及新千年后的数次城镇化进展,我朝的地区差距是在慢慢缩小。所以就解决贫困问题上,我朝虽然拖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但是在成效上,在发展中国家绝对是前列的,自然比印度的状况好很多。
二,制造业发展滞后,准确的说是产业结构不全使得"服务业"变成孤岛。
印度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服务业的增长,服务业也主要是靠IT产业,制造业还不强。服务业的增长也非常明显,农业也有起色。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由于它们是传统部门,所以有很多传统体制还没有改革,包括以及大家族对产业和的"过度管制",但是印度的结构特点注定了他没办法真正靠主导经济,这是和我朝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等各种制约,不利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尤其是业的发展较快,是因为其作为新兴部门,对其控制较少,在制造业方面步伐比较慢,市场开放程度小,没有利用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而我朝相对来说,产业还是比较平均,总体上不存在印度这样的问题。就规模而言,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美国,农业总产值早就超过了。就精度而言,我朝的主要产业集中在中端制造业,已经从"单纯吃人口红利"变到"开始吃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人口红利",至少说,算是个良性的状态,高端工业成果来说,也取得不少成就,比如去年的"远程特高压输电项目",以及出口德国的"五轴机床"这状况肯定比印度好出太多了
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基础设施有点落后到不正常的地步。比如2012年,7月底发生的全国性大规模停电事件。在36小时里,印度的全国性电网崩溃了两次,直接影响了一半国民的生产、生活用电,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迄今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也就是说,现在印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什么是否完善的问题,是严重缺失以至于影响整个国家的正常生活和产业运转了。
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的2009-2010年国际竞争力报告,印度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排名位列世界第76.
另据印度央行最近的测算,印度近年来每年基础设施建设占GDP的6%,公共明显不足。
当然印度也比较承认这点,而且非常愿意拿我朝作为激励目标,新的"印度十二五规划"里面,号称要投入一万亿美刀来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具体成效如何,还是等17年末我们来验收成果吧,就现状来看,印度的基础建设非常不过关的
而我朝一直施行的是"基础设施先行"的政策,城镇化也好,新区建设也好,旧城改造也好,基本上把基础建设放在首位的,相对于印度而言,我们的基础设施整体是非常完善的,当然在细节上还有待改良。
四,结构问题以及宏观经济问题。
世界资金流向在美欧各种经济衰退之中开始满满转向新兴市场,而在印度却长期出现了资金流出和货币贬值的情况,整体宏观经济偏软通胀居高不下、财政赤字剧增、长期保持高利率等情况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
在2012年,印度9月食品通胀年增率飙升至18.4%,创2010年中期以来最高。而印度的gdp增长一路走低,到现在都没有明显反弹迹象。
但是这些情况是为什么呢?
我做一下分析。
印度经济是以扩大为引擎实现高速增长的,但支撑其活动的资金基础是脆弱的,印度并非依靠稳定的国内资金,而是依赖非常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和左右的海外资金。外资流入主要是直接、证券和中长期的商业贷款,而 资本流动的变化使得过去利用利率较低的海外资金的印度在筹措资金时陷入了困境,且筹措资金的成本也在上升,税后利润明显下降。
而扩大模式给制造业为主的行业,本身是国大党一个很聪明的政策,但是国内受到模式以及需求不足的局限,且落后的基础设施连保证有效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很难说,这点改善政策效力一般…
所以,印度在"结构"上也存在问题,而目前而言,印度没有拿出太好的解决办法。
而我朝其实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情况好很多,我朝以产业政策,国有资本主导的国内模式,实际上对海外资金的依赖量不高,量很稳。而且无论项目,还是制造业,我朝的回报都还是不错的。
我朝真正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怎样给目前的模式做一个更优规划和更专业的计划",从而去进一步提高有效性。而就资金模式方面,其实也可以"适当"对海外资金放宽,当然"主导地位"不能放。
G. 各国游客都来参观的印度浮空石,是真的吗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每年会有很多人到那里去旅游,不仅因为那里的物价便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里的人非常热情,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比较受欢迎,还会被别的国家的人成为行走的人民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国人民不管走到哪里都不在乎钱花了多少,只喜欢买东西特别是那些纪念品。
这块神奇的石头不到一秒就被我国的孩子们揭穿,也说明了那些人的愚昧无知,还是要好好培养自己的辨别能力。
H. 印度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什么工业
铁矿
印度铁矿资源丰富,且多为优质铁矿。据2005年统计,印度铁金属储量为42亿吨,储量基础为62亿吨。其中铁金属储量占世界总量的53%,居世界第六位。铁矿石主要为赤铁矿和磁铁矿,赤铁矿矿石品位均在58%以上。磁铁矿矿石品位较低,一般为30~40%。印度较大型的赤铁矿矿床主要分布在以下5个地区:①伯拉杰姆达地区(比哈尔邦一奥里萨邦); ②达利一拉杰哈拉一拜拉迪拉地区(中央邦);③贝拉里-霍斯佩特地区(卡纳塔克);④拉特纳吉里地区(马哈拉施拉邦);⑤果阿地区。
重要矿床有:①迪拜拉迪拉(Bailadila)赤铁矿矿床,矿区位于中央邦南端,由14个富赤铁矿矿床组成,矿石品位均在60%以上。总储量大于12亿吨,推断储量30亿吨;②车德雷穆克(Kudremukh)磁铁矿矿床,仅次于卡纳塔克,矿区面积5平方公里,含矿地层为太古宇—古元古界的达瓦尔群,矿石建造为条带状磁铁矿石英岩,风化和过渡型磁铁矿矿石(可采矿石)储量约6.1亿吨,品位38.6%。
I. 印度基础设施落后,为什么还被称为金砖国家之一
这是因为印度被认为是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所以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并且每年印度都会和西方国家进口大量的军事武器装备,这也让印度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再加上印度这两年的经济发展非常的迅速,才会使得印度成为金砖国家。但是印度这样一个金砖国家往往有些名不副实,这是因为印度的基础设施非常的落后,使得印度国内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金砖国家这个概念其实是西方国家发明的,之所以印度会成为金砖国家之一,主要是因为印度是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这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理念是非常相近的,所以西方国家为了支持印度,才会说印度是金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