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河发展什么农业

印度河发展什么农业

发布时间:2022-06-05 16:29:15

Ⅰ 印度河的文明发展

印度次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帕发现,1922年又在信德邦(Sindh)境内印度河畔的摩亨约-达罗(Mohenjo-daro)发现(如今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巴基斯坦)。后来,在喀拉蚩(Karachi)以西480公里(300哩),靠近阿拉伯海岸的苏特克根多尔(SutkagenDor),在喀拉蚩东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Hills)麓的鲁伯尔(Rupar),在距喀拉蚩东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贝湾(GulfofCambay),以及在离德里北边50公里(30哩)的亚穆纳河盆地(YamunaBasin),都发现这一文明的遗迹。它比稍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广。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约-达罗两个大城市以及100多个较小的城镇和村庄。两个大城市方圆都超过5公里(3哩),由其规模可推测是两个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个大帝国轮流以两地为京城(印度历史上原是有一国两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继摩亨约-达罗之后成为京城所在地,因为摩亨约-达罗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坏。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区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区略迟开发,这种文化有文字,字符约有250~500个,部分已被试作解读,此种语言已暂被归入达罗毗荼(Dravidian)语族。该文明的中心时期约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纪出现的南部地区文化可能延续到更晚的时候。
印度河文明显然是由邻近地方或古时的村庄演变而来。采行美索不达米亚的灌溉农耕方式,一则有足够的技术在广阔肥沃的印度河流域收获作物,再则可控制每年一度既会肥沃土地又会制造祸患的水灾。新文明一旦在平原区取得立足点并能应付切身问题,无疑将使人民温饱,人口数量增加,下一步当然是沿着大河道两侧向前扩展。虽然零星的商业在此出现过,人民仍赖农业为生,除了栽种小麦和六行型大麦外,也找到饲料豆、芥末、芝麻以及一些枣核和些许最早栽植棉花的痕迹。驯养的动物有狗、猫、瘤牛、短角牛、家禽等,还可能饲养过猪、骆驼、水牛。象可能也被驯养,象牙的使用颇为普遍。由于冲积平原没有矿产,矿物有时自外地运来。黄金由南印度或阿富汗输入,银和铜自阿富汗或印度西北(今拉贾斯坦〔Rajasthan〕)输入,青金石来自阿富汗,绿松石来自伊朗(波斯),另有似玉的白云母来自印度南部。
印度河流域文明发生晚于尼罗河流域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但早于黄河长江流域文明。考古工作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和哈拉帕(Harappa),人口都在4万以上。两个城市的中心都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土墩,用作卫城。在这个土墩上建有大谷仓,对其居民来说,这就好比是如今的中央银行,发现了古代城市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和农作物遗迹,同时出土大量印章,但印章上文字至今无人能够解读,甚至不能确定其究竟是文字还是图象符号。
自古以来,印度河水灌溉就一直是成功的农业的基础。现代灌溉工程始于1850年左右,庞大的灌渠系统是英国行政机构修筑的。信德和旁遮普的许多旧渠道和泄洪道得到恢复和实现现代化;从而创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灌溉渠网。1947年分治时,印度与西巴基斯坦之间的国际界线将原来设计为一体的巴里河间地区灌溉网和苏特莱杰河谷工程分为两个部分。其源头工程在印度而灌渠流经巴基斯坦。这就导致巴基斯坦某些地区供水中断。由此而引起持续若干年的争端,通过世界银行的斡旋得以解决,巴基斯坦和印度订立《印度河河水条约》(1960)。根据此条约,印度河流域西部3条河流--印度河、杰赫勒姆河与杰纳布河--的水量(除少量用于喀什米尔)供巴基斯坦使用,而东部3条河流--拉维河、贝阿斯河与苏特莱杰河--的水量几乎完全供给印度。

Ⅱ 印度中下游以什么农业发达

印度的两大河平原是最适合发展农业的区域.印度河中下游为灌溉农业,恒河中下游为水稻种植业 原因:印度河中下游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高温少雨,利用印度河水源发展灌溉农业;恒河中下游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适宜种植水稻.印度的农业历史悠久,耕地面积比例大,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农产品中稻米,小麦,棉花,黄麻,茶叶等在世界占重要地位.区位因素除了上文提到的还可以参照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

Ⅲ 印度河的重要意义

冲击加速了印度平原的形成

Ⅳ 印度河的流域经济

印度河治理和开发的首要任务是灌溉。印度河灌溉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年,沿印度河两岸狭小的地带就已发展引洪灌溉。到公元五、六世纪发展到修建引水灌溉渠道。1605年建成了第一条永久性灌溉渠,渠长80公里.将拉维河水送到拉合尔以西约40公里的谢胡布尔(Sheikhupura)。1850年修建了引拉维河水的上巴累一多阿布渠。1870年又修建了从萨特莱杰河引水的色尔汉德渠。1887年在拉维河上修建了马拉拉闸,进入丁有坝引水阶段。1905-1915年修建厂第一项跨流域引水工程,开挖了上杰赫勒姆河引水渠(运河)和上杰纳布河引水渠(运河),将杰赫勒姆河的水调入杰纳布河,又将杰纳布河的水调入拉维河。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印度河流域的灌溉的规模已经很宏大,在干支流上修建了近40座拦河闸,每个闸上游有若干条引水渠或相邻河道之间的联接渠(运河),在河间地内发展大片的灌溉区。如1932年建成的印度河干流上的苏库尔拦河闸,闸长1440米,过闸流量42450立方米/秒(原设计31130立方米/秒),两侧共引出7条干渠,最大引水流量186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00多万公顷。
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独立分治后,所定国界将印度河及五大支流的上游部分划归在印度境内,下游部分划归在巴基斯坦境内,从而引起两国上卜游用水纠纷,且矛盾日趋激化。印巴两国经过长达13年的协商和谈判,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两国政府于1960年签订了《印度河水条约》.并同时成立了印度河常设委员会。根据条约,巴基斯坦可从西三河(即印度问干流、杰赫勒姆河和杰纳布河)引水,每年町得地表径流量1665亿立方米,约占印度河径流量的80%;印度可从东三河(即拉维河、萨特莱杰河和比阿斯河)分水,每年可得地表径流407亿立方米,约占印度河径流的19.7%。
自1960年《印度河水条约》答署以后,印、巴两国按照条约开展了对印度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从此,印度河的治理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在干支漉修建包括有高坝、大水库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这些水利枢纽,除灌溉外,兼有防洪、发电等方面的效益。巴基斯坦完成了规模巨大的西水东调工程,使原由东三河供水灌溉的150多万公顷耕地,改由西二河调水灌溉。该工程包括3个部分:①在印度河干流上修建塔贝拉(Tarbela)水库,土行坝最大坝高143米,总库容13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15亿立方米;在杰赫勒姆河上修建曼格拉水库,十石坝最大坝高138米,水库总库容118亿立方米,有效库容66亿立方米;②在西二河各引水口、引水渠线与河流平交处修建了6座拦河闸,6座闸总长5公里,总泄洪流量约12.4万立方米/秒.取水量3000立方米/秒;⑧开挖了8条相互沟通的联接引水渠(运河),扑对原有一些闸、联接运河和灌溉渠进行了改建。西水东调的平均年调水量约217.7亿立方米:印度在东三河上修建了一些高坝大水库和两河之间的调水渠道,也是西水东调,引水灌溉印度境内的耕地。工程包括:①高坝和水电站9座:萨特莱杰河上的巴克拉(Bhakla)坝和纳恩帕贾克里水电站;比阿斯河上的庞格(Pong)坝和潘多(Pandoh)坝;在拉维河上的泰恩(Thein)坝和查默拉±级和1级水电站;在奇纳布河上的萨拉尔(Salal)坝和杜尔哈斯蒂水电站。②2条调水线:拉维河至比阿斯河的调水工程,比阿斯河至萨特莱杰河调水工程。后者包括潘多比吉(Pam-dohBaggi)隧洞,洞径7.62米,长13.11公里;桑达南加(Sundarnagar)渠道,渠长11.8公里;桑达南加一萨特莱杰(Sundarnagar-Sutlej)隧洞,洞径8.53米,长12.35公里,输水能力255立方米/秒。
印度河现有大型灌溉工程(灌溉面积15万公顷以上或灌溉干渠流量在lOO立方米/秒以上)和印度河十支流上已建、在建大型多目标工程(水库)见印度河流域人型灌溉工程表和印度河流域大型多目标工程表。
印度河流域的灌溉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采用漫灌方式和一般是常年灌溉,地下水位逐步上升,使土地严重盐渍化.影响农业的持续发展。巴基斯坦政府从1959年开始大力实施“斯卡普”(SCARP),即“防止盐渍化和土壤改良计划”(SalinetyControlandRe-[ormationProject)。该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修建以抽水管井为主,结合明沟、暗管的排水系统。经过l0多年的普遍推广,已取得显着成效。它既可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内涝,控制盐渍化,又町增加灌溉用水量。印度河干支流的平均含沙量2.38~3.30kg/立方米,仪喀布尔河为1.03kg/立方米。
防洪印度河流域防洪主要依靠堤防,仅巴基斯坦境内就有各类堤防长约5400公里.其中印度河干流为3000多公里。主要支流的堤防长度为:杰赫勒姆河95公里,杰纳布河1052公里,拉维河398公里,萨特莱杰河356公里,堤防经过加固后,一般以防御历史最大洪水位为目标,重现期约为50年。该设计水位比历史洪水位高0,61米,堤防超高1.22米。
对印度河干流上的一些灌溉用的拦河闸,原防洪标准只有20一40年一遇洪水,将改建、提高泄洪能力,使标准达到200~300年一遇洪水。如古杜闸,由31130立方米/秒提高到42450立方米/秒;苏库尔闸由25470立方米/秒提高到42450立方米/秒;科特里闸由24762立方米/秒提高到35575立方米/秒。
干支流上已建的大型水库,虽然主要任务是灌溉,没有留山专门的防洪库容,但汛期结合蓄水,可起到一定防洪作用。例如曼格拉水库,1973年最大入库洪峰流量14546立方米/秒,削峰5179立方米/秒,占35.6%;1976年最大洪峰入库流量27791立方米/秒,削峰11122立方米/秒,占40%。因此,这些大型多目标水库的建成,使印度河流域防洪局面得到很大改善。此外,巴基斯坦也很重视非工程防洪措施。
发电除一些大型水电站外,计划在塔贝拉坝卜游的印度河干流上修建卡拉巴格水电站(装机容量240-300万kW),在上游建巴萨坝(坝高200m,装机容量366万kW);在杰纳布河上拟建基希特尔I级(30万kW)和II级水电站(39万kW);在拉维河上拟建希布腊水电站(30万kw);在巴克拉坝上游萨特莱杰河上拟建科尔多尔水电站(60万kW)、卡交姆王托水电站(60万kW),流域内已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500万kW,拟建或研究中的装机1500多万kW,共计3000多万kW。中国西藏境内的支流落差大,尚待研究开发。 印度河灌区工程的大规模兴建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横跨印度河的拦河闸及大流量引水渠道现仍在利用。近20余年来发展较快,80年代初期,灌区已建三大水库(曼格拉、杰什马和塔贝拉)、19座拦河闸(或首部枢纽)、45条引水渠及其配套建筑物;引水渠总长5.71万公里,引水流量达7100立方米/秒,输水渠道9万余条,总长160万公里。此外还有管井13万余眼。年引水能力从60年代的1021亿立方米增加到80年代初的1296亿立方米,枯水期引水量也增加了30%。
由于渠道缺乏防渗措施,农田采用大水漫灌的方法和排水不畅等原因,长期以来,灌溉农田面临盐碱化和渍水的威胁。1960年开始实施盐碱化控制和土壤改良计划,主要是沿印度河及其支流(杰赫勒姆河、杰纳布河和拉维河)两岸建立十余处控制改造区,大面积推广井排井灌,取得一定效果。当前正在试用暗管排水、施用化学改良剂、增施有机肥和选种耐盐抗碱作物。同时,研究渠道防渗措施,推广畦灌方法,合理用水,防治次生盐碱化。另外,又从上到下成立水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制度,逐步推广按用水量收水费的办法。当前的排盐工程所排出的盐水仍归入灌溉水源中,并用来灌溉下游土地。当局已决定将灌、排系统分开,计划于2000年前人工开凿一条大排水河与印度河平行,将所排盐水直接送入阿拉伯海。 约到19世纪80年代初期为止,印度河及一些旁遮普河流都曾通航,但在印度铁路兴起及灌溉工程扩展后,只有小船可在信德省内印度河下游往返。印度河流域的下游还有渔船,在第一座铁路闸口以上,河流及水渠上游今被用于从位于克什米尔的山麓流放木材。

Ⅳ 古印度人在_____河、_____河流域发展了农业,建造了城市,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印度河;恒河。煤炭、铁矿;德干高原

阅读全文

与印度河发展什么农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海湾国家和伊朗不和 浏览:982
如何理解中国道路1000字 浏览:702
越南生蚝一般多少钱 浏览:424
印度口罩库存多少 浏览:36
去越南办健康证需要多少钱 浏览:497
伊朗怎么惹美国了 浏览:384
越南首都是哪个人的名字命名的 浏览:749
越南掏耳朵服务多少钱 浏览:40
看中国如何超越世界 浏览:882
为什么骂印尼 浏览:300
意大利2000gs美白针怎么样 浏览:414
印尼指纹怎么算有效 浏览:476
新型肺炎越南有多少人死亡 浏览:735
越南红旗的名称叫什么 浏览:843
伊朗的盟友国是哪个国家 浏览:472
意大利u型扣是什么 浏览:771
意大利美术专业哪个好 浏览:440
意大利哪里包多 浏览:165
我住在英国很久了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536
在哪里能买到印度榴莲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