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印两国的耕地和粮产量各是多少
我国和印度是亚洲比邻的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土地资源和粮食市场均为两国国计民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同为发展中国家,面对土地有限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在发展中有许多共同的困难。对两国有关农业及粮食市场进行相互比较和研究,对发现问题,相互借鉴,会有一定帮助或启发。
一、耕地和人口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国土面积328.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0.5亿。人口密度为319人/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134人/平方公里)的2.38倍。但印度国土可利用率远高于我国,印度耕地约1.2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5%,而我国耕地仅占国土的13.54%。按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国耕地面积1996年为1.30039亿公顷,2001年已降至1.27亿公顷,而且其中常用耕地为1.05826亿公顷,临时性耕地为0.21256亿公顷。由于两国均为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土地和耕地资源统计困难,要做到十分精确有相当的难度。所以,模糊一些看,我国国土面积虽然远大于印度,但可利用的耕地面积,基本与印度相同。那么由于我国人口多于印度,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就明显小于印度。我国人均耕地为0.1公顷,印度为0.15公顷。中印两国均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乡村人口为7.6851亿,占人口总数的59.47%。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我国2003年农村在册人口为9.3751亿,占人口总数的72.55%。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上学、务工,或开办乡镇企业,脱离了农业生产,这部分人生活状况已基本城镇化了。国家统计局的乡村人口数据,就是考虑到这一基本事实,在乡村人口数中,减去了长期脱离农业生产的这部分人,因此,乡村实际人口数远低于在册人口。即使如此,我国农村人口也高于印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2002年的数据,印度农村人口为5.5328亿,占人口总量的52.7%。按国家统计局的较低数据,我国农村人口比印度多2.1523亿。农村人口多于印度,而耕地面积基本持平,可见,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窘境要甚于印度。
印度谷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少的年份有0.9亿多公顷,多的时候也不过1亿多公顷,几十年来变化不大。而我国近几十年来谷物种植面积有减少趋势。可以稍感欣慰的是我国贫困人口远少于印度,印度贫困人口为3.2亿,而我国仅为3000多万。但据我国专家介绍,我国有很大数量的人口处于贫困边缘,在农产品生产可以增收时,他们就处于贫困线之上,当市场情况不利于农产品生产增收时,这部分人就可能掉到贫困线之下。加上这部分处于边缘的人口,我国的数字就高达7000万人以上。
我国GDP远高于印度,2003年为1.4082万亿美元,同期印度只有0.558万亿美元,我国是印度的2.5倍。人均GDP我国为1089.9美元,印度为531.6美元,印度只相当于我国的1/2。
二、粮食产量
中印两国粮食产量十分悬殊,据国家统计局及其引用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即使是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比较低时也相当于印度的近两倍。我国为4.307亿吨,印度为2.49亿吨。当然,我国人口也多于印度,产量多一些是应当的。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是在耕地面积与印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生产了如此高数量的粮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高于印度,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印度产量低,说明其生产力发展还有巨大潜力;我国产量高,继续在有限耕地上再提高产量难度就相对较大。
分品种看,2003年我国稻谷产量为1.6066亿吨,印度为1.3351亿吨。我国小麦产量为0.8648亿吨,印度为0.6932亿吨。我国玉米产量为1.1583亿吨,印度为0.147亿吨。我国大豆产量为0.1539亿吨,印度为0.068亿吨。两国稻谷和小麦的差距并不大,考虑到中国人口较多,生产量略多一些是正常的。差距比较大的是玉米产量,我国相当于印度的10倍;其次是大豆产量,我国是印度的2.26倍。
按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我国高于印度。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粮食产量人均占有量上升较快,1980年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产量为326.7公斤,而印度同期只有216.2公斤。199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升至393.1公斤,比1980年增加了66.4公斤,增幅为20.32%。同期印度也有所增长,人均为235.7公斤,比1980年增加了19.5公斤,增幅为9.02%。2003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为334.3公斤,比90年代有所减少。同期印度为237.7公斤,也略有减少。总体看,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比印度多100公斤左右。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的1996-1999年曾连续4年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00公斤,而印度从未达到过300公斤。
分析上述数字,中印两国粮食供应量的巨大差异给人以深刻印象。一般认为,粮食的消费基本是一个常量,有一定刚性,过快增加或过快减少都是不现实的。如果说中印两国因人的特殊性使消费有一定差距,还可以理解,但差距达100公斤是难以理解的。那么是否印度人除粮食外还有其他大量的食物供给办法呢。答案是否定的。除粮食外的主要食物应包括肉类、禽蛋、水产品、水果、牛奶及蔬菜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2003年肉类、禽蛋、水产品、水果产量均大大超过印度,只有牛奶产量印度是我国的两倍多。有资料显示,印度是养牛大国,2003年印度牛存栏数高达2.261亿头,奶牛占有相当大比例,所以牛奶产量高,但牛肉产量仅为150万吨左右。我国牛肉产量达到630.4万吨。由于我国猪肉产量是世界第一,家禽养殖数量也十分巨大,而猪和家禽所用饲料以粮食为主。所以我国饲养业消耗了大量粮食。而印度以养牛业为主,牛的饲料用粮食较少,所以印度粮食消费量比中国少得多。
三、粮食进出口贸易情况
就2003年的情况看,中国大米出口量为234.4万吨,同期印度出口了280万吨。中国出口小麦181.33万吨,印度出口了500万吨。中国出口玉米1639万吨,印度几乎没有出口。中国进口大豆2047万吨,印度没有进口。中国粮食净出口为7.73万吨,而印度净出口780万吨。进入2004年中国由于粮食市场价格原因,出口进一步减少,进口进一步扩大,粮食净进口量达到1930万吨。而印度尽管大米库存减少了10%,仍将出口250万吨;小麦库存有690万吨降至550万吨,仍将保持100万吨出口量。预计2004年度印度粮食净出口为350万吨。
四、几点结论
1.就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潜力来讲,中印两国各有所长。印度粮食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目前较低,提高的潜力很大。由于库存和财政压力,印度目前并不急于提高粮食总产水平,而是在保证国内消费的情况下,争取扩大出口。对此,国家提供一些优惠政策给予鼓励。印度畜牧业发展受到粮食供给的制约,偏重于消耗粮食少的产业。而我国由于粮食供应充足,继续发展畜牧业,继续扩大粮食转化的规模,仍有很大潜力和市场。
2.印度在相对较低的粮食供给能力和较低的粮食库存水平下,仍能大规模出口粮食,值得思考和研究。印度对粮食安全的理解和做法均有其独特性。
3.就贫困人口问题来看,印度虽然多于我国,但我国农村人口比印度多2.16亿人,说明我国工业化进程面临的困难并不比印度小。而且由于我国可利用耕地较少,人均耕地较少,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国策决不应有丝毫动摇。
4.印度上世纪60年代前还是一个粮食极度短缺的国家,有饥荒之国之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发展,农业取得较大成功,由粮食短缺变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对于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来说,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国也走过了类似的经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也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国民经济整体快速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当然,我国在发展中主要应瞄准世界发达国家有益的经验,在发展中尽量起点高一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印度这样与我国有许多共同之处、可比之处的国家发展情况加强研究与借鉴,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所作研究和比较其实还只是初步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⑵ 印度人自己吃不饱,为什么每年还出口1000万吨大米
印度每年出口的大米都超过1000万吨,占据全球几乎四分之一的大米出口市场,另外,印度还是一个小麦净出口国,2012年和2013年印度出口的小麦甚至超过了小麦出口大国乌克兰。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一个国家不缺粮食才会出口粮食。但是自己国家人都吃不饱的印度,反而有大把的粮食出口,这是为什么呢?而且要说的是,印度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国家没有权力低价征收农民的粮食,所以印度大量粮食出口可以说是“民众的呼声”。
首先先从需求上分析,印度人制造业相对落后,想要生活,就不得不将大米卖掉,换成外汇,进口生活必需品,所以印度农民出口大米可以说是无奈之举。
另外,从经济学分析,在一个国家,农民是种粮的人,居民是买粮的人,那么拥有粮食较多的农民就一定会比需要买粮食的居民吃得多吗?据多国数据统计,事实恰好相反,这就和在中国自己没房的工人反而需要帮别人盖房、没有iphone的工人帮别人生产iphone、没有LV的女人在工厂为别人生产LV一样,在印度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印度民众对于自己种的大米的管理权其实并不多。不管是在哪个国家,人的需求都是多次元的,吃仅仅是众多基本需求之一,还有穿衣、住房、医疗、养老等等需求,有孩子的家庭还要让小孩上学,在各种利弊权衡之后,其实剩下留给吃的份额就不多了。
⑶ 中国,印度,美国的粮食年产量各是多少
我特别奇怪印度人口和我们差不多,印度每年还出口粮食,就二亿多顿够吃吗哈哈哈
⑷ 印度人忍饥挨饿,为何还要向我国大量出口大米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非常重视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十分稠密的国家,正因如此,我国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像袁隆平这样的水稻专家,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受到了广泛的爱戴和赞誉,可见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相比之下,我国就显得理智多了,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是由于地形复杂,可用的耕地却不多,目前我国除了大力发展农业之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主要进口大豆和水稻等等,毕竟要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⑸ 中国向印度进口了10万吨大米也是印度首次对华出口大米,这意味着什么
众所周知,今年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尤其不好,现在的印度士兵还占领着青藏高原班加湖周边一带,在前线的印度士兵就多达5万人,后方还有30万印度军人保持高度警惕。但最近阶段,我国居然以每吨300美元的价格向印度进口了10万吨大米,共花费了3,000万美元。有人说这是中国为了讨好印度,缓和两国关系之举,这种说法太不靠谱了,3000万美元对于大国贸易来说实在是太毛毛雨了。
一般我们进口大米是从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越南和南亚巴基斯坦,而现在这些国家的大米价格都在纷纷上涨,很多国家限制出口,而印度仍然在以很低廉价格出口大米,所以这一事件不要过度解读。
⑹ 其粮食产量仅才中国一半的印度,它凭啥还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国
印度的粮食产量很低,但是出口却很高,是为了套取外汇,在牺牲本国民众的利益,来实现印度的大国梦想,政府向群众隐瞒了现实,让很大一部分人挣扎在生存线上,却把金钱用来购买武器装备,这种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目前印度大约拥有10亿人口,其中4亿人在温饱线上下浮动,每月的工资收入大部分用来购买食物,可以说这些家庭都完全处于赤贫状态,但遇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这些人就会陷入到绝望之中。我国则与印度完全相反,每年的粮食产量在6.1亿吨左右,处于世界最高的水平,但是每年粮食进口同样是世界最高水平,不仅满足了国内民众的粮食需求,还进行了大量的粮食储备,这样的的观念才是维持国家稳定的基础。
⑺ 为何印度大量出口粮食,而我国却大量进口粮食呢
中国幅员辽阔,还是要大量进口粮食,而印度自己都吃不上饭,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只有中国的一半,却还要大量的出口粮食。印度出口大米一年超过1000万吨,占整个国际市场大米出口水平的四分之一,为什么吃得饱饭的中国,还要大量进口粮食,而吃不饱饭的印度却要大量出口粮食呢?这是有重大原因的。
印度甚至一度人均占有粮食低于一年192公斤,这个数字已经很危险了,和可能马上就要跌破到饥荒的状态了,所以印度政府颁布了禁止粮食出口。结果这样一个禁令,仅仅实行了两三年就被废掉了,因为印度大量地主游说政府,老百姓买不起国家有没有钱放开收购,印度地主是不能让自己的粮食荒废掉的,又不愿意降价卖给印度老百姓,所以粮食禁令短短三年就被废掉,印度粮食出口量又恢复到了世界四分之一的水平。
⑻ 同样是农业大国,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国满世界买大米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农耕大国,自古以来就有炎帝神农教人们播种五谷,这也迎来了农耕时代,大禹治水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水利工程,为农耕灌溉奠定了最早的基础,到了战国时期,郑国修建“郑国渠”,进一步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环境,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可耕种的土地其实并不多,若不进口粮食,就意味着要开垦新的土地,这对环境也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国需要大量进口。
⑼ 印度存在大量饥饿人口,为何还要出口大米,成为第一大米出口国
一个国家的出口量大,往往是由于本国生产的该物品过多。不仅能够满足需求,甚至超出需求很多,才对外出口。但是有的国家却并非如此,就好比印度。在2017-2018年度,印度大米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270万吨,同比大增18%甚至还呈现增长趋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然而印度又却是全世界饥饿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那么为什么人民都吃不饱饭,还要这样大量出口大米呢?
真希望印度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回顾一下自己本国的经济,而不是盲目地向国外出口便宜的农作物来获取更好的物资,我们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变化,才能改变国家的状况,使国家逐渐繁荣富强。
⑽ 粮食是人类的必需品,各国粮食的单产为多少
中国是世界第四大耕地面积,世界上最多的粮食33542017年生产了6.179亿吨,加上其他油料作物,总计超过6.6亿吨。当然,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年进口总量超过1亿吨,其中绝大多数是大豆。美国的粮食产量约为4.4亿吨,在全球排名第二,加上大豆等油料作物超过5.5亿吨。印度的粮食产量是全球第三大约3.136亿吨。另外,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
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年产量超过1亿吨,但其中绝大多数是大豆。美国每年的粮食产量约为4.4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加上大豆的产物,粮食的年产量将超过约5.5亿吨。
印度的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年产量达3.136亿吨。美国是世界价格的粮食出口监,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监。实际上,印度人口也已经接近13.5亿,但中国的13.95亿人口紧随其后,印度的粮食产量为什么与中国相差这么大?其中形成的现车原因主要是印度的饮食结构不同。印度的很多居民主要以素食为主,印度绝大多数人口每天只吃两餐,这为印度省下了很多粮食,在粮食供需方面没有中国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