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土邦的分治
英属印度(英语:British India)时期在印度次大陆最多时存在554个大小不等、分裂割据的土邦国,所有土邦加起来达500万平方英里,占英属印度总面积的45 .3%,人口8600万,占当时印度总人口的1/3。根据(1935年印度政府法》(Gov-ernment of India Act.of 1935,在印巴分治之前起印度宪法的作用)的规定,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在法律上结成了一种松散的联邦关系。英属印度的各省必须参加联邦;各土邦则是自愿加入,不加入也可以。土邦即使加人联邦,也享有与英属印度不同的地位;各土邦享有主权,有自己的政府,只是外交、国防等事务受英国政府控制,处于半独立;英属印度的各省则不享有主权,通过英国驻印度总督受英国政府直接统治,是完全的殖民地。各土邦在立法会中的代表由其政府指派任命,英属印度各省则由选举产生。因此,从法律角度讲,各印度土邦与英属印度同为英印帝国内自成体系的享有主权的行政单位,是地位平等的成员。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以后,土邦的王公有权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君主失去统治权,部分君主得以保留世袭称号。
一些地域较广、人口较多的土邦如海德拉巴、迈索尔、印多尔、查谟-克什米尔、特拉凡科尔、朱纳格特等土邦王公对蒙巴顿方案将土邦置于“不幸的位置”表示失望,他们希望继续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一再请求英国政府允许它们以自治领身份留在英联邦内。海德拉巴土邦发布公告,声称在英国丧失对土邦的最高统治权后,海德拉巴有权利保持其独立主权地位。特拉凡科尔土邦宣布在1947年8月15日英国向英属印度移交权力的时候,它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尽管它表示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印度其他地区合作。国大党领袖对土邦问题非常敏感,该党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在全印国大党委员会会议上,尼赫鲁提出,如果土邦不加入印度联邦,它与联邦的关系——将必定有一些关系——将不会是平等的关系;我们要求宗主权或最高统治权。他声明印度领域内的独立土邦对国家来说将是一种危险,不允许土邦与任何外国或任何独立政府在防务方面有任何联系,“我们将不承认在印度有任何形式的独立的土邦”,“任何外国政权承认这种独立将被视为不友好的行为”。声明土邦的唯一选择是土邦单独或组成团体和省一样平等的伙伴加入印度联邦。甘地宣称,印度土邦宣布独立就“等于向自由的数百万印度人民宣战”。全印国大党委员会立即通过决议,拒绝承认任何土邦有权宣布自己独立、与国内其他地区分离。
穆斯林领袖真纳反对尼赫鲁的主张,他在1947年6月17日发表声明说:“在英国最高统治权终结之后,从宪法和法律上来看,印度土邦将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它们将有自由作出自己喜欢的抉择。”“土邦可以自由地加入印度制宪会议或巴基斯坦制宪会议,或者决定保持独立。在最后一种情形下,它们可以选择它们与印度斯坦或巴基斯坦缔结怎样的关系。”真纳不赞成土邦只能选择加入印度斯坦或巴基斯坦的观点,并表示巴基斯坦欢迎保持独立的土邦与巴基斯坦建立各种政治、商业或经济等任何形式的关系。“在我看来,如果它们愿意,它们就有自由保持独立。英国政府或英国议会或任何其他政权或团体都不能强迫它们做违背它们的自由意志和愿望的事,它们也没有作出这种裁决的权力。”真纳的这种立场当然是从巴基斯坦的切身利益出发的,一则,将加入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土邦屈指可数,它们加入巴基斯坦与否,对巴基斯坦势力的增强或减弱影响不大;二则,如果大的土邦独立,就会削弱印度的力量,并且成为制约印度的因素,对于巴基斯坦是非常有利的。
在蒙巴顿和印度土邦部长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克里希南·梅农等的努力下,大多数土邦都与印度自治领签订了《加入协定》,将国防、外交和交通三项权力出让给印度联邦政府,其余所有事务仍由土邦政府掌管,中央不干预。只有海德拉巴、克什米尔、朱纳格特、焦特普尔、博帕尔和印多尔以及另外五个土邦还犹豫不决。特拉凡科尔、焦特普尔、博帕尔和印多尔等最后迫于印度强大的压力,在8月15日前加入了印度联邦。海德拉巴土邦的邦主米尔·奥斯曼·阿里汗企图凭借自己拥有的财富使海德拉巴成为独立国家或者加入同宗同教的巴基斯坦。1948年9月13日尼赫鲁决定采取军事行动,9月18日,印度政府军进驻森肯德拉巴德,海德拉巴正式向印度投降,纳入中央管辖之下。印度中央政府支给土邦君主年金(Privy Purse)以换取土邦并入印度联邦。1971年,印度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土邦君主的年金,其称号亦被废除(政府声称基于公民平等的理由),王公的资产多被充公。至此,所谓王公贵族的时代在印度就结束了。
愿意加入巴基斯坦自治领的土邦只有俾路支斯坦的土邦巴哈瓦尔布尔、吉德拉尔、迪尔、斯瓦特和海尔布尔。巴基斯坦自治领政府与它们分别签订了条约在巴基斯坦,至1972年土邦被完全废除。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最北端的喜马拉雅南麓,面积为1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1946年,占领了克什米尔的英国殖民者将这一地区卖给了信奉印度教的查谟土邦大公,两地合二为一后,穆斯林人口占整个土邦的77%,印度教徒占20%,其余为锡克教徒和佛教徒等,从而形成了穆斯林人口居多、但土邦王公为印度教徒的局面。和海德拉巴正好相反,由于巴基斯坦在海德拉巴和朱纳加德两个土邦的争夺中失利,因而不能容忍印度在另一个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土邦继续得势,便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强硬立场,以土邦多数居民是穆斯林为由,主张通过全民公决来决定其归属。而土邦王公在1947年10月26日宣布加入印度并要求印方派军队进入。尼赫鲁此时也抛开民族自治原则不顾,10月27日,印度将军队空运到土邦首府斯利那加,由此触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1948年1月20日,安理会成立印巴委员会,并通过了停火、非军事化和以公民投票来决定土邦归属的分阶段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决议。印巴双方对此均表示接受,并于1949年1月1日实现了停火。同年7月,两国签订《卡拉奇协定》,划定停火线,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土邦3/5的土地和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2/5的土地和1/4的人口,克什米尔从此被分割成印控区和巴控区。
‘贰’ 为什么印度的发展如此落后
由于特定的需要,我们在宣传中夸大了印度的不利面。实际上印度跟中国一样,有些地方先进,有些地方落后,整体面上印度还是不错的
‘叁’ 印度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国家
印度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3)印度为什么没有土邦扩展阅读: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
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21.9%。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据欧盟报告:印度已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
因为印度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中西南季风很不稳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频繁,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
印度认为,战争是人类的社会现象,是实现国家政治目标的一种斗争形式。印度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统一,维护民族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的总目标。印度自认为其陆军实力名列全球第三,海军名列第五、空军名列第六,印度国防部负责部队的指挥、管理和协调。
‘肆’ 近代印度为何会沦为英国的殖民国,而清朝却没有
看这篇文章
十五世纪开始,西方各国为了追求财富和土地,开始了大航海。从哥伦布踏上美洲到麦哲伦船队环游全球,从荷兰的海上马车夫到英国的日不落帝国,西方各国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从而近代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数倍于各自国土面积的殖民地。其中最为强大的殖民国家就是英国,北美,英国曾拥有美国大片土地,大洋洲也建立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国家。虽然说这些国家最后都独立了,可是英国仍拥有一个完全的殖民国家,那就是印度。印度从十七世纪初开始和英国接触,到十八世纪开始被完全统治,最终彻底沦为一个殖民国家。
第三,中国太大了,各方势力在此利益矛盾重重。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口就达到了四亿,可是全世界的人口才多少呢?十六亿,就是说那个时候,全球四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清朝人。西方列强虽有心统治,可是却无力行动。清朝不像印度,杀了一个莫卧儿皇帝就行了,如果当时列强选择将清朝皇帝杀了,那时中国将群龙无首,早都想把满清赶出关外的汉人就会揭竿而起,到时候还统治,反抗会变得此起彼伏。还有一点就是,想要瓜分清朝的列强太多了,一个国家根本不可能一口吞下中国,将清朝变为像印度一样的殖民帝国。所以,在甲午战争后,日本割了辽东半岛,沙俄和美国看不下去,强行让日本吞下清朝的辽东给吐了出来。
‘伍’ 印度曾是文明古国为什么现在不如古代
1947年之前,印度既不文明,也非国家。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古代印度,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建立过几个王朝,主要在如今巴基斯坦境内,如果说古印度实际上就是巴基斯坦。最后一个王朝是孔雀王朝,存在了50年,古印度与现代印度在地理上关系就不大,前面说了古印度主要是在巴基斯坦境内
而如今印度这个国家,自古就是几千个土邦,也就是村庄自治的,如果有侵略者进入,那么就成为奴隶呗,这些外来入侵者建立国家,治理文化,管理体系都不是印度的,离开时啥都没留下,印度人看到外来统治者离开了,又回到几千土邦自治状态。
没有离开的入侵者,那就是雅利安人,他们在印度的统治由于对外战争的失败而衰弱,居然没有走,留在印度,其势力依然比印度人强大,于是他们在印度统治时制定的种姓制度就留存了下来,所以说嘛,印度人智商低,被人统治反抗却很少,外来统治者衰弱了,印度人也不起来反抗,反而接受。
最后一个,也是唯一统治印度地区全境的就是英国人,英国人1947年要走了,看着印度就想啊,我不能像过去的统治者那样走了,什么都不留下吧,那么印度地区建国吧,印度人既没有自我统治的经验,也没有保留任何治理文化,英国人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吧,说白了,印度人智商不行啊,于是建国喽,但是宗教分歧导致印巴分治,,实际上巴基斯坦还比较稳定,印度却更糟糕
你看哈,没有治理经验,没有历史,对是没有历史,英国人爱好考古,挖掘了古代印度的一些遗迹,但印度人不关心这些,一是没有历史记载,二是也没有任何文明留下来并发扬光大,三是这些遗迹的主人,实际上又与现代印度人没有关系,他们早已灭绝。印度人想着是像英国绅士那样的生活。
这就是没有认清自己,英国人是统治者,他们只不过是奴隶,主人要走了,奴隶自己做主人,却没有主人的本事,但想法却固定下来,所以1991年印度改革开始后,印度人想的是体面的生活,什么产业工人,什么制造业,都是低等人干的,咱印度人要体面的生活。
对,像英国人那样做办公室,于是印度人就没走工业化道路,说白了,几千年的奴隶,智商又不行,还好面子,又懒惰,又自私,诈骗成为印度人的特色,欧美人最讨厌印度诈骗犯了,印度人常常自我诈骗,称自己是文明古国,称自己有伟大的成就,全都是靠吹牛的,主要是靠突发奇想的传说加持,他们可以突然制造个神,然后用神的口吻表达一些不存在的成就
修改回答
‘陆’ 如果印巴分治时海得拉巴土邦归属于巴基斯坦,如今印度的地缘环境会如何
印度的地缘环境肯定是会变得十分尴尬的,海得拉巴土邦会变成国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到现在还会经常爆发各种矛盾,追究其中根本原因还是当初英国在殖民的时候留下的历史问题,当初印度和巴基斯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时候,英国宣布了一项政策,宣布当初英国的殖民地可以根据当地人的宗教信仰来进行划分。
印度得到海得拉巴是极其有利的,也极大地增加了印度的综合实力,在当时海得拉巴土邦的统治者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富豪,而他在当时奢华达到了一定程度,整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也很强,两个国家都很想得到它,而且海得拉巴土邦位于现在印度的内部,所以说印度绝对不可能允许海拉巴士邦进行独立的。
‘柒’ 印度历史为什么断代了
没能得到传承!
印度次大陆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国家概念,整个印度次大陆简单说一盘散沙,土邦林立,有几百个不同的民族,因此,不团结,于是,外来入侵者就开始进入印度次大陆。印度经历了主要五个朝代,孔雀王朝 (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7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创建的一个王朝,起因正是为了和外来入侵者争地盘,时间并不长,印度推崇的“阿育王”就是这个朝代,其实和今天印度没有历史联系;笈多王朝(约320年~约540年)是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地域为印度次大陆北部区域,“超日王”也就是旃陀罗笈多二世,也被今天的印度推崇,它的航母就有“超日王”号,也就是“维克拉玛蒂亚号”;伽色尼王朝(962~1186)由中亚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王朝由阿富汗人建立;莫卧儿帝国是有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次大陆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莫卧儿帝国衰落后,又来了一堆入侵者,大英帝国、法兰西殖民帝国、荷兰殖民帝国和葡萄牙殖民帝国等等,它们开始在印度次大陆争夺自己的地盘,最后大英帝国获得胜利,大英帝国维多利亚女王就成了印度的女皇,建立了英属印度。由此来看,印度历史上就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疆域,其历史基本都是外来入侵者相互争夺的历史,由于没有国家概念,自然不能把发生在印度次大陆上的历史更迭算做是今天印度的国家历史。这就是马克思为什么说印度的历史其实就是外来入侵者的历史的原因。
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条目是关于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斯坦南部部分地区和尼泊尔。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