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个印度电影男一号本来是个游客的司机最后为了自己的梦想到孟买去唱歌比赛哪
是不是《印度有嘻哈》啊 最近两年的电影
㈡ 印度一号,二号人物是谁
印度的一号人物,理论上是印度总统,实际是印度总理。印度为议会制国家,总统仅作为象征性国家元首,总理实际上承担政府的各项职责。总理是印度议会下院即人民院多数党领袖。
印度总统是印度的国家元首及第一公民,也是印度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理论上,总统拥有不少权力,不过实际上许多赋予总统的权力由印度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行使。现任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
㈢ 这个花花 叫什么啊小小的,白色,5个花瓣,中间有点鹅黄。
鸡蛋花(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印度素馨、大季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肥厚多肉。叶大,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状,径约5~6cm,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芳香。花期5~10月。 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可入药。原产美洲,中国已引种栽培。
㈣ 芒果什么样的
芒果有很多品种,主要有:
1 、桂七芒 又名桂热 82 号,俗称桂七芒,树势中等,枝条开张花期较迟,属晚熟品种,成熟期 8 月中、下旬。丰产稳产。果重 200-500 克 ,果形为S 形,长圆扁形,果咀明显,果皮青绿色,成熟后绿黄色,果肉乳黄色。肉质细嫩,纤维极少,味香甜,含糖量 20% 。耐贮运。
2 、台农一号 台农一号芒是台湾省风山园艺所自育品种。早熟种,树冠粗壮,生势壮旺,直立,开花早,花期长。较抗炭疽病,适应性广。果实中等,单果重 250 — 300 克,果实光滑美观,肉质嫩滑、纤维少,果汁多,糖分含量 20% ,味清甜爽口,品质佳,商品性好,深受客商和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发展前途。该品种该县目前引进的主栽品种。
3 、青皮芒 又称泰国芒,树势中等强壮。果实 6 月上中旬成熟,果形肾形,成熟果皮暗绿色至黄绿色,有明显腹沟。果肉淡黄色至奶黄色,肉质细腻,皮薄多汁,有蜜味清香,纤维极少。单果重 200 — 300 克,可食部分占 72% 左右,品质极优,是理想的鲜食品种。该品种系我县引进的优良品种。
4 、金煌芒 金煌芒是台湾自育品种,树势强,树冠高大,花朵大而稀疏。果实特大且核薄,味香甜爽口,果汁多,无纤维,耐贮藏。平均单果重 1200 克。成熟时果皮橙黄色。品质优,商品性好,糖分含量 17% 。中熟,抗炭疽病。该品种系我县近年引进的优新品种。
5 、凯特芒 该品种树势强壮。果实呈卵圆形,果皮淡绿色向阳面及果肩呈淡红色,单果平均重量 680 克,皮薄核小肉厚,果肉橙质,含糖分 17% ,迟熟种,成熟期 8 月至 9 月中旬。该品种是我县 1999 年引进的新品种,有一定的面积和产量。
6 、红象牙芒 该品种是广西农学院自白象牙实生后代中选出。长势强,枝多叶茂。果长园形,微弯曲,皮色浅绿,桂果期果皮向阳面鲜红色,外形美观。果大,单果重 500 克左右,可溶性固形物 15-18% ,可食部分占 78% ,果肉细嫩坚实,纤维少,味香甜,品质好,果实成熟期在 7 月中下旬。
7 、玉文芒 6 号 果实大,平均单重达 1000—1500 克 ,果形艳丽,呈紫红色,较多纤维质,种核薄,可食率高,果肉细腻,口感佳,可溶固形物达17—19 ,丰产性能较好, 2002 年从台湾引进,有一定面积和产量。
8 、彬林一号 果形艳丽,呈水蜜桃色,甜度在 19 度左右,口感与风味特佳,果重约 500 克。 2002 年从台湾引进,有一定的面积和产量。
9 、贵妃 “贵妃”芒果在台湾经专家研制推出,至今不到 10 年历史。 1997 年,台商廖健雄先生到三亚创立鼎立公司,将 “ 贵妃 ” 引入海南。廖健雄先生介绍, “ 贵妃 ” 的真实名称叫 " 红金龙 " 台湾科研专家在 “ 红金龙 ” 研制成功后,发展其外表美艳无比,表皮青里透红,无任何斑点;果质适度适中,核小无纤维,水分充足。专家们赞叹其品味俱佳。而芒果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作为宫廷贡品深受喜爱,因此科研专家们戏称其为 “ 贵妃 ” 。 “ 贵妃 ” 的美称从此广为流传。
10 、百优 -1 号 该品种是百色市水果办于 2000 年 5 月从中缅边境引进试种成功的芒果单株。树冠卵圆形,树势中等,主干灰白色,裂纹纵裂,下粗上细,枝条较直立,梢长 15 ~ 20cm ,叶为单叶、革质、长椭圆形,叶缘全缘,呈小波浪向上卷。花梗粉红带绿色,花小,果实长椭圆形,果嘴突出,单果重 280-500 克 。3 月开始盛花,成花率 95% , 7 月底 8 月初成熟,外形美观,未熟果果皮绿色,成熟时金黄色,果肉黄色,肉质嫩味清甜,纤维少,果肉率达 80.5% ,可溶性固形物 19% ,抗病性好,皮厚光滑,耐贮运,品质优。
11 、台芽 又称黄金煌,田东新引进品种,丰产稳产,品质上等,果实成熟时果皮淡红,果重约 500-750 克 。田东有一定的面积和产量。
12 、紫花芒 紫花芒(又名农院 3 号),该品种是广西农学院 1987 年从泰国芒实生苗后代选育而成。树势中等,枝条开展,早结、丰产、稳产性较好。花序圆锥形,花序轴紫红色。花期晚, 3 月下旬至 4 月开花,能避过低温阴雨期,较耐修剪,适于矮化密植栽培;果实大小适中,呈 S 形,单果重 250 — 300 克,含糖量 12 — 15% ,可食部分占 73% ,后熟时皮色鲜黄,外型美观,酸甜适中,品质中上,较耐贮运。果实成熟期在 7 月中下旬。该品种对低温反应敏感,不抗寒,因而易受寒害。
13 、象牙 22 号 树势强壮,花序座果率较高,果实象牙形,果皮翠绿色,向阳面有红晕,后熟后转浅黄色,单果重 150 — 300 克,可食部分占 63% ,果肉橙黄色,品质佳,成熟期 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耐贮远。
14 、金穗芒 该品种 1993 年刚引进种植,具有早结、丰产稳产。果实卵圆形,果皮青绿色,后熟后转黄色。果皮薄,光滑、纤维极少,汁多味香甜,肉质细嫩,可食部分占 70 — 75% 。成熟期 7 月中下旬。品质中上,是鲜食,加工均佳品种。
15 、桂热 10 号 树势强壮,果实条椭圆形,果咀有明显指状物突出。单果重 350 — 800 克,可食部分占 73% ,果肉橙黄色,质地细嫩,纤维少,鲜食品质优良。该品种后期果实易感炭疽病。
16 、因特芒 该品种树势强壮。果形呈扁圆形,比凯特芒略小,果皮呈淡红色,果实肉质细腻,纤维极少,耐贮运,果核小,可食部分占 95% ,气味芳香,含糖分 20% 。该品种是 1999 年引进的新品种。
17 、金兴 呈红黄色,显示透明状有一种透视果肉的感觉,如琥珀色般,肉质与品质属极品,甜度较高 19 度左右,果实特大为 1000 克以上。 2002 年从台湾引进。
18 、文心 该品种树势强壮,果实为圆型,平均单果重 1000 克,果形艳丽,呈紫红色,挂于树上呈葡萄般,套袋后呈红黄色,果核小,可食部分占 95% ,气味芳香,口感佳,含糖分 16—17 % % ;丰产稳产。 2002 年从台湾引进。
19 、红苹芒 红苹芒果皮光滑,果点明显,纹理清晰。阳光充足的地方,果皮淡红色披蜡质,呈粉红色,外形酷似苹果,故得名为红苹芒。果实成熟期在 9 月中下旬至 10 月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高达 22 。 6% ,果实大小适中,除具有芒果香味外,还有香蕉、菠萝蜜香味,清甜可口,肉质坚实、细嫩、润滑、果核小,纤维极少,而抗病虫能力强,因此,能稳产、丰产。
20 、水英达 田东新引进试种品种,果实中等大,果形美观,成熟后果色呈金黄色。
21 、爱文 爱文原名欧文。由美国佛罗里达州培育, 1954 年引入台湾后又名苹果芒。为台湾的主栽品种。 1984 年由澳大利亚引入湛江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编为红芒 1 号。在湛江、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试种表现均好。树冠圆头型,树形较矮小,适宜密植。果卵圆形或倒卵形,微扁,无果弯与果嘴。属中果型,在海南平均果重为 250 — 300 克,成熟时果皮鲜紫红色,皮薄美观。果肉淡黄色,纤维少,风味较淡,品质中上,在台湾糖分含量为 12 。 7 白利糖度。中早熟, 6 — 7 月成熟。不大抗炭疽病,丰产稳产性好,在台湾大面积栽培的成龄树平均亩产达 727 公斤。在澳大利亚地区稀植条件下,成龄树平均株产达 120.6 公斤。
22 、桂热 3 号 品质中上,果实成熟时呈黄色,甜度高,纤维少,品质优,结果性能不稳。田东早期引进种植。
23 、桂热 120 系广西热作所新推出品种,树热似桂七芒,品质较优,香味好,结果性能稳定。田东近期引种。
24 、吕宋 吕宋芒原名卡拉宝,又称湛江吕宋、蜜芒、小吕宋。原产菲律宾,为该国的主要商业栽培品种和出口品种。 1938 年由香港引入湛江, 1987 年引入云南,现广布于全国各产区。墨西哥,美国的。树冠圆头形,长势中等。花序圆锥形,花序轴淡紫红色。果卵圆形,果弯微,果嘴明显。属小果型,果实大小与各地降雨量有关,单果重 130-250 克 。成熟时果皮金黄,光滑美观;果肉橙黄色,纤维少,品质上,可溶性固形物17 — 20% ,总糖 12.2% ,总酸 0.63% ,果肉率 70%74% 。中早熟,在元江 6 月上、中旬成熟,在景洪 7 月上旬成熟。产量中上,大小年不明显, 6 — 7 龄幼树亩产可达 600 公斤, 10 龄以上成龄树亩产可达 1396.8 公斤。
25 、鸡蛋芒(粤一号) 粤西 1 号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东湛江),由吕宋芒实生变异单株选育。在广东湛江、东莞、广州栽培较多。树冠圆头形,枝条较开张,长势强。花序圆锥形,长而大,在湛江盛花期为 3 月中旬,能多次开花。果卵圆形,腹肩较平圆,背肩直下,几无果弯,果嘴痕迹或无。属小果型,平均单果重 120 — 150 克,果皮光滑美观,成熟时黄色。果肉橙黄色,肉细汁多,纤维较少,风味偏炎,品质中等,可溶性固形物 15 — 17 %,果肉率 70 — 73 %,中早熟,丰产性较好,幼龄结果树亩产可达 600 公斤以上。
26 、龙井 果大 1500-2500 克 ,品质差,低产。
27 、田阳香芒 系广西田阳县地方自选品种,花期较早。果椭圆形,单果重 210 — 290 克。果皮光滑,成熟时黄色。果肉纤维少,品质上。可溶性固形物 18 — 22% ,果肉率 70% ,不耐贮放。地区性丰产,在右江河谷产量较高。
28 、四季蜜芒 四季蜜芒为多次开花结果品种,果长椭圆形,果洼浅,微具果嘴,果顶长,属中果型偏小,单果重 200 — 250 克。果肉纤维中等,品质中上;可溶性固形物 22% ,果肉率 80% 。
29 、海豹芒 果重 2 — 3 斤,果形似海豹而得名,品质中等,在田东少量种植。
30 、关刀芒 品质中等,果形似把刀而得名,低产。
31 、印度一号 又名秋芒、印度 901 ,原产印度,是我县最早引进的芒果品种之一,该品种树势中等偏弱,植株较矮,主干短,分枝低,枝条开张下垂,分枝多时枝条短小,直立性枝条粗壮。叶节密,腋芽饱满,嫩叶紫红色,老叶深绿色,叶片呈披针形,较厚,叶面平滑,叶缘波浪明显,稍向上卷,叶脉凸起,叶尖及叶基锐尖。花序较短小,长 20 — 30 厘米,紫红色,雄蕊与雌蕊长度相等,相互平行。开花期较其他品种迟且长,两性花占 12.5% — 53.2% 。能多次开花,一般开花 2 — 3 批。能年年结果,稳产性好。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 200 克,果皮粗糙,但果肉香味浓郁,纤维少,品质中上。
32 、桂香芒 桂香芒是秋芒和鹰嘴芒的杂交后代。树势中等偏弱,树形松散,发梢力弱,枝条粗,趋向横生,角度较大,外围枝条柔软下垂,树冠扩大较慢。叶片大,色深绿,叶缘呈明显波浪状。花期比紫花芒稍迟,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下旬,两性花比率 41% ~ 78% 。果实淡绿色,长椭圆形,尖端钝,果皮光滑无果粉,果肉橙黄色,纤维少,略具香味。果实较大,不很均匀,平均单果重约 300 克或更多,其可食部分占 69% ~ 84% ,含可容性固形物 14% ~ 17.5% ,酸甜适中,核小,多为单胚。品质中上,采收期在 8 月中旬。该品种果实易感染蒂腐病。
33 、小象牙 单果重 250 — 500 克,大小年明显,品质中等,在田东有少量种植。
34 、串芒 串芒是广西农学院由象牙 22 号的芽变单株中选出,因结果成串面得名。长势强,花期较迟,早结、高产、座果率高,且有自然二次开花结果现象。果长圆形,呈 S 状,品质、外观中等。单果重 250 — 300 克,成熟时果皮黄绿色,果肩具红晕。果肉味甜带酸,纤维中等,可溶性固形物 18% 。中熟,大小年较明显,不耐重修剪,。田东种植有一定的面积和产量。
35 、斯里兰卡( 811 ) 从斯里兰卡引进,早结丰产稳产,品质中下,属加工品种。田东种植渐少。
36 、象牙芒 桂冠高圆头形,干枝分枝较小,直立性强。花序圆锥形,花序轴淡红色。果肾状长卵圆形,果弯明显,果嘴痕迹。果形似初生象牙,故名象牙芒。属大果品种,单果重 400 — 1500 克,果皮薄而光滑,金黄色,外观美观。果肉淡黄色,肉质细腻,纤维极少,汁多味甜,具密香味,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 18-21% ,总糖 12 。 5-14 。 3% ,果肉率达 80% 。中熟品种。
37 、大白玉 又名白玉象牙,原产泰国, 树冠宽椭圆形,枝条分枝角度较小,树形紧凑。花序圆锥状,花序轴淡红色,盛花期 2 月中旬。果长卵圆形(象牙形),果弯明显或较浅,果嘴痕迹或无。属中果型,单果重 300 — 400 克。成熟时果皮乳白色至金黄色,向阳面具淡红晕。果肉淡黄色,质地细腻,纤维少,品质上,可溶性固形物 18 — 20% ,总糖 16.7 ,总酸 0.27% ,果肉率 75% 左右。中熟, 6 月下旬至 7 月下旬成熟。丰产性较好,管理好的成龄树亩产 500 — 600 千克,最高亩产达 1524.5 公斤。该品种果实外形美观,品质好,是近年来市场售价较高的品种之一。
38 、红芒 6 号 原为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栽培品种, 1984 年由广西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澳大利亚引种,该品种适应性较广,树势壮旺,枝条粗壮,长而下垂,发梢力强。叶片长披针形,叶色深,叶缘呈不规则的波浪状,微有卷曲。开花期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下旬,花梗浅红色,有再生开花的能力,两性花比例 25%-38 %。
㈤ 空军一号的背景是什么啊
背景:确实都是共产主义者,不过不应该称之为暴徒,影片设定的背景为前苏联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在美国的帮助下推翻了共产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大批的共产党员被逮捕,而将军则是共产党抵抗势力的一位领导人。
㈥ 印度的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为什么比“月船2号”运行时间还长
因为第1次发射航天器是因为采用了绕月飞行的方式,这种飞行方式的操作技术并没有多大难度。然而第2次发射航天器是采用了背部登月的方式,这种方式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掌握,然而印度并不在其中。所以印度它的核心技术还不是太成熟,或者说根本没有核心技术,因为这次航天器的研制主要是由于美国和俄罗斯的支持才能研制成功的。
当然这也给到了中国一个警示的作用,就是印度在不断拼命地追赶中国的最新航天科技,虽然可能会经历过失败,但是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所以我们也一定要脚踏实地,认真做好科学技术的研发,使得中国航天技术迈向更高的台阶。
㈦ 中国探月工程目前有没有领先印度
中国和印度的技术水平对比
火箭:
印度此次发射月船一号使用的是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重量约为300吨,4.5级(芯级4级,助推级算半级。)运载能力,低轨道约3.25吨。
中国发射嫦娥一号使用的是长征3号甲。重量为240吨,3级,运载能力,GTO(同步转移轨道),2.6吨。
评价:PSLV的技术水平相当于中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
卫星:
印度的月船一号。重量有三种说法,1.5吨,1.3吨,523公斤。由于极地卫星运载火箭不具备将1.5吨的重量打到GTO的能力,更谈不上奔月。因此1.5吨不可信。由于印度的卫星的实际GTO入轨重量往往明显低于星箭分离重量,大概是星箭分离后利用星上发动机进一步加速进入GTO。例如它01年发射的通讯卫星,就有2.5吨和1.95吨两个版本。因此对于月船一号,1.3吨可能是星箭分离重量,GTO入轨重量大约1100公斤,523公斤可能是抵达月球的重量,这个估计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它搭载的燃料非常多。实际上印度的卫星不是被火箭直接打到轨道上的,而是卫星自己还要飞一段。星上载有11台仪器,其中有6台来自五个国家,加上俄罗斯生产的发动机,这次发射实际上是7国合作的结晶。设计寿命为两年。太阳能电池板功率为700瓦。
嫦娥一号的重量是2.3吨,由于火箭的推力还有富裕,因此直接被火箭打到了超GTO轨道上,根据东方红三号平台的数据推算,到达月球的重量应该在1200公斤左右,但是实际上嫦娥号在到达月球时剩余了大量的燃料(任务需要加上路上节省),实际重量可能高达1400公斤以上。星上装载8套24台设备,全部为国产。设计寿命为一年。太阳能电池板功率为3000瓦,寿命末期功率1700瓦。
评价:以东方红三号为基础的嫦娥一号技术优势明显,国产化率也高得多。功率差了几倍很能说明问题。有意思的是,两者最核心的任务是一样的:绘制月面图。但是嫦娥号实际上用了7个月就已经完成任务,不知道设计寿命为两年的月船一号要多久。
地面测控系统:
中国拥有远洋测控船队,海外测控基地,本土超大型射电天线列阵,天链星和北斗星。这些印度都没有。
评价:不用比。测控能力的不足是印度的绝对软肋,如果没有美国和欧洲的地面站的直接帮助,探月对它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完全依赖他人帮助的后果是绝大部分数据都在别人手里,别人想给你什么就给你什么。这与中国和欧洲的合作完全不同,中国自身有能力作全程测控,合作只是一种补充。如果闹僵了,中国可以甩开欧洲,但是印度不可能甩开美国单干。
下一步的展望
下一步是落月,印度计划2011年,中国原计划2014年,但是现在有消息说提前到2012年。
火箭:
印度目前最先进的火箭是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重402吨,3.5级,运载能力GTO,2.5吨。该火箭目前一共发射5次,成功3次,其中4次使用的是俄罗斯生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
如果是2012年发射的话,长征5号就指望不上了。但是长征3号乙是足够胜任落月的。长征3号乙重426吨,3.5级,运载能力,GTO,5.2吨。
评价:实际上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充其量也就是能和长三甲比一下,而且在可靠性,成熟性,国产化率上相去甚远。重量更是重了一多半。颇让人意外的是,虽然印度的火箭发动机比冲比中国还高,日本的比冲甚至高得多。在某些人看来,这就是说明他们的技术水平比我们要先进。但是同样重量的火箭,中国的运载能力比印度高一倍,比日本高15%。不知那些高喊中国火箭落后的人作何感想。
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印度人引以为傲并大肆吹嘘的几项“先进”技术都落后于中国15年以上。中国第一次使用液氢液氧低温再点火发动机是1984年发射的长征三号。第一个四轴电稳定平台是1988年的长征4号甲。第一次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是1970年的长征一号。
现在的长征五号虽然需要到2014年才能首飞,但是从目前的进度看,使用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3.35米和2.25米组件发展较为顺利,并不排除将它们用于改进现有火箭的可能。举例而言,只要把长三乙的助推器换成四个2.25米模块或者两个3.35米模块,就可以轻松的获得800吨的起飞推力。将火箭的运载能力提高到GTO,6.5吨以上。但是现有的推力已经足够而且有效,可靠,很难说将会使用新火箭。印度由于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目前的成熟度和可靠性还很低,很难指望2011年能够研制出更强大的火箭。
卫星:
印度目前最大的通信卫星GTO入轨重量约为2吨。考虑到火箭本身的能力,最多也就是2.5吨。也就是和现在的嫦娥一号差不多重。
中国下一步绕月计划已经确定采用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平台。重量约为5.1吨,太阳能电池板功率10500瓦,有效载荷600~800公斤。
探月器:
中国的月球车已经正在研制。印度已经邀请俄罗斯制造着陆器。
评价:俄罗斯为什么要给你打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地面站:
落月必须要有海外测控站,因为当地球转到另一面时本土的会与登陆器完全失去联系。还是那句话,中国有,印度没有,除非和美国合作。但是美国人的午餐同样不能白吃。
重要补充,今天认真研读了印度太空署的网站。http://www.isro.gov.in/
印度太空署在不同的版面对月船号的重量和轨道描述有多个版本,差别较为明显。经过比对,决定采用月船号入轨重量为1380公斤,考虑到它进入的初始轨道远地点只有22800公里,远未到达GTO,因此我前面的判断是正确的,即火箭没有能力将月船号直接打到GTO。从印度太空署的介绍估算,PSLV的GTO运载能力应该不超过1000公斤。不过意外的是,月船号到达月球居然还有675公斤的重量。我对印度是否有这样的技术水平表示怀疑。
印度太空署在原有的计划中采用的轨道和目前实际的轨道显然是不一样的。在他们原计划的轨道中,月船号应该经过255*22860,300*37000,300*73000,300*387000,2000*384000,五条轨道,运行到月球附近,再相机变轨进入环月轨道。但是现实是,月船号已经经过了250*22800,300*37800,300*73000,348*164600,465*267000轨道。下一步将进入500*384000轨道。也就是说,实际飞行多了两次变轨。变轨的后果是卫星在环月轨道上至少多停留了9天,在这九天之内,月球已经多运转了三分之一圈。等到月船号到达月球轨道时,月球显然已经不在原计划的位置上了。
两个计划必然有一个不可能到达月球。也就是说,如果原有的飞行计划正确,那么现在的月船号已经严重偏离飞行计划,几乎没有可能到达月球;如果现有的计划正确,那么在印度太空总署的网站上刊登的原有飞行方案就根本没有严肃性可言。
有意思的是,月船号所选用的轨道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印度的轨道计算能力很弱。无论是原有的飞行计划还是现有的飞行计划,特别是现有的飞行计划,既不是最节省能量的轨道,也不是控制最精确的轨道,更不是最快捷的轨道,而是计算和控制最简单的轨道。相比之下,嫦娥号选择的是更精确,更节约能量,而且更快捷的轨道。而且,由于没有384000公里停泊轨道,对嫦娥号的飞行计划所涉及到的轨道计算要远比印度的月船号复杂。
事实上,印度虽然号称软件大国,却一直是一个软件弱国,它的计算数学水平一直非常落后。
根据印度太空署网站的介绍,本次探月的地面测控使用了印度的一台32米天线,一台18米天线,一系列的10~12米天线。一台俄罗斯的64米天线,俄罗斯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美国和欧洲航天局也提供了美洲,大洋洲,夏威夷的大型测控天线参与。实际上主要的测控工作都是由外国人完成的。
让我打个比方来进行类比。中国的嫦娥工程发射过程中,使用了中国的一台50米天线,一台40米天线,25米天线数台和18米天线数十台。动用了在南美的巴西和非洲的纳米比亚的中国所属海外测控站,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上的4艘远望号。
可见,如果刨去外国支援,中印两国的地面测控实力相差近十倍。如果没有外国的支持,印度要想完成测控任务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