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印尼红龙虾怎么养

印尼红龙虾怎么养

发布时间:2022-06-11 07:17:19

Ⅰ 虾怎么养

一、前 言

水产养殖,鱼虾的活存率对养殖成本之影响最具关键性,单位重量成虾的养殖成本,据估计,如果每公顷放养32万尾虾苗,活存率40%者约为70%者的1.4倍。病害和水变(又称浮头或泛地)为鱼虾大量死亡的主因,鱼虾栖息于体积广大的水域,其病害绝大多数导因于池土老化和水质不良,事实上若生长环境良好,鱼虾身强体壮,单是病原体的存在,并不足以构成太大的侵害,因此仅靠在发病后使用药物来控制鱼虾病害,几乎不太可能;平时充分了解养殖池的情况,适当调度,再辅以预防性的添加物,才能有效的杜绝鱼虾疾病所造成之严重损失。我们的祖先积久远的经验,深明这种道理,告诉我们斞�惚匦胂妊�痢⒀�当,此则古训对高放养密度的现代集约养殖,更具重要性,随时采取预防性的措施,防止池土老化,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无疑的是提高活存率,大幅降低养殖成本的首要工作。因此集合本公司技术群的研究心得并请教水产养殖先进及专家学者,编定养虾技术手册提供各位参考。

二、场 地

养殖池的环境、位置、形态、设备、水源对水质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养殖虾类亦有潜在性的关连,养殖期间水中悬浊物、硫化氢(H2S)、氨(NH3)、亚硝酸(NO2-)的含量过高及溶氧的缺乏,会引起草虾的紧迫导致成长率、饲料效率的减低,并且成为微生物、病菌二次感染的场所。因此场地的选择必须优先考虑养殖池所利用水的质与量。此二者并可决定单位面积的生产量。除用水需做一般水质分析外,并应检验铜、铁、锌、锰等金属含量。一般而言,草虾养殖池如果换水不方便易造成氨浓度的增高,换水方便的养殖池亦必须考虑换水时间、次数、盐度比例。因此草虾的放养密度、单位面积的生产量和场地之选择及用水来源有很密切的关系。场地之选择可从以下几点来分析考虑:

1.地 点:

宜选邻近海边,能利用天然海水养殖之地。

2.水 源:

可利用海水潮差由进水沟引进海水处,水源丰富能以地下井抽取咸水、淡水处或河口地皆可。

3.交 通:

应选路况良好,方便饲料、虾苗、成虾运输之地点。

4.水 质:

慎选不受污染的水源,铁质重金属含量低之处。

5.底 质:

可分为半泥沙质、泥质土、金沙质、砂砾土,应以不渗水为要,易渗水处应填加新土压实,否则藻类不易培养。

6.电 力:

电源应足够供抽水机、水车、进出水及应急使用,最好能配备柴油发电机或柴油抽水泵浦以备停电之需。

三、养殖池之沟造

1.面积及形状:

每一个池塘面积最好在0.5~1甲地之间,形状以方形为原则,最好不要有凹入凸出等不规则形,否则易造成水流不足,溶氧降低,形成温度成层及甲烷存积,因此养殖池的构造最好也以既有的土地面积详加规划,面积太大在药物处理方面效果不彰。

2.水门及排水管:

水门以水泥及砖砌成,基础应求稳固以防止被冲毁,水门内外侧均以粗细网围住,防止杂鱼杂虾进入,排水管在幼虾阶段并需以细网围住,以防虾苗逃失,水门及排水管位置应在对面,二者连线与其所在池岸夹角约取35度角,以造成水流以利排除残屑污物。

3.池 深:

池深最好能在1.5公尺以上,平时水位约在3尺以上,最高水位能至5尺为佳,大雨时为预防盐度骤降水深3尺以上高度应预设溢流管。土堤基础需稳固,以土为主,铺设黑网或围以水泥亦佳,坡度约1:1.5。

4.池 底:

应整平并向出水口处倾斜,最好以砂石铺底压实上面再铺沙或半沙土。池底周围亦可挖宽5尺深1尺之深沟,供夏季炎热水温超过35℃时虾类避暑用。

5.水 车:

一般每分地约配置水车一台,在较大面积养殖池因风浪较大则可酌减1/5的水准的水车使用量,水车的排列需考虑养殖池形状、水门、排水口、季节风风向及水车流速的关系,一般而言一部水车可以维持3~4万尾草虾的溶氧需求量。

6.结 论:

养殖池的设计需考虑整体的配合,诸如构造、水车、阳光、风向、进出水口及日后整池、翻土、放养、收成等设计组合均需视实际需要、操作的方便去做适合的规划。

四、虾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养殖池整理:

放养过草虾的旧池及虱目鱼瘟等更改的旧池,底土较酸化,必须清除旧土彻底消毒,充分晒坪,最好能铺上新土,计算土壤的pH值再决定生石灰的使用量,如果刚整建好的新池对生石灰的使用量应减少或免除。

2.注水及消毒:

新池需经注水及排水的过程约需2次以上,浸水后并培养藻类,观察水质的变化,检讨养殖池的设计上是否有缺失,浸水时间至少要15日以上。旧池注水约1尺深再以药物消毒约2日再排水,曝晒数日后再注入新水,此时可以茶粕水或石灰水处理水质,培养藻类并调整pH值。

3.施 肥:

养殖池的施肥需视进水后水色培养的状况而调整,一般使用熟石灰、沸石粉等,需依少量多次原则施用,先观察水色变化,勿一次投入太多量的肥料。

4.水 色:

一般均培养较稳定的绿藻水,或含矽藻的褐色水对于虾苗的成长较好。

5.盐 度:

虾苗的放养和虾苗场的盐度不要相差太多,最好能在25 0/00以上,如果咸水来源不易,应事先请虾苗场将虾苗淡化驯养至适合养殖场的盐度。

6.pH值(酸咸度):

养殖场和虾苗场的pH值亦不可相差太多,pH值的突然改变,因虾苗的适应能力不够,活存率就会降低,pH值最好调整不超过9以上。

7.水 深:

养殖池的水深应先注水2尺左右,除了方便虾苗成长的观察外,对于盐度、水温、pH值的变化较易调整。

8.药 物:

虾苗放养前一星期注水并培养水色后,勿再胡乱使用药物。惟可使用沸石粉及酵素微生物制剂,彻底分解池底杂质、悬浊物、清除养殖池内原水的NO2-,NH3并保持稳定的水质及水色。

五、健康虾苗之选择与放养

1.避免参差不齐:

黑壳场、红筋场因其虾苗来源地点、时间不同而造成虾苗个体上的差异,此点以黑壳场较多,在放养后虾苗因健康程度、适应能力不同,养成亦会发生个体的差异虽然筛选可以购回体型一致的虾苗,但极易受伤、损失反而严重。因此最好购买同一批的虾苗。

2.切忌感染胡脚病者:

在泳足、尾部的刚毛周围附着纤毛状细菌,以肉眼即可观察辨别。

3.第一对触角:

健康的黑壳虾苗其两条触须是并拢的,将两条触须分开后,又马上合拢。若是无法合拢,健康情形就差。

4.腹 节:

腹节较长者以后成长较好,腹节若较短以后成长亦差。

5.尾 扇:

虾苗在游泳时尾扇会张开,张开程度愈大就愈健康。

6.沾壁行为:

以白色水瓢,捞起虾苗时,会迅速游向瓢壁且附在瓢壁不动者健康情形良好;有游泳现象者则为健康差者。

7.气 温:

放养前应注意气象报告,避免在寒流来袭前放养虾苗,虾苗放养后若不幸遇上寒流,应注意进水调节水温。

8.虾苗之运输:

最好选择清晨,若时间需拖久,应有遮蔽设备避免太阳直射,运输前12小时应予以禁食,避免排泄物污染水质,灌袋用的海水最好经过二日曝晒再使用,运送途中应避免颠簸撞击。灌袋的水可以加3 ppm甲基蓝或使用2 ppm的磺胺制剂。

9.放养密度:

如果有虾苗蓄养池,可将虾苗蓄养一段时间视成长及活存情形再移入养成池。一般蓄养池每分地可放养红筋苗30~40万尾之间,如果直接投入养成池则红筋苗每甲地约可放养50万尾(以活存5~6成计算),黑壳苗每甲地约可放养30万尾(以活存7~8成计算)如果养殖池条件,水源特别好可以酌加数量,养殖池条件不好者,应减少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关系着日后养成阶段的投饵量控制,底质污染、水质稳定程度,因此必须详细考虑自身的养殖技术与养殖池的先天条件。不要一味的增加养殖数量而造成日后管理上的困扰。

10.投 饵:

虾苗放养后的投饵一回可投饲1~2餐,投饲鱼浆或蚵浆并需驯养人工饲料,控制投饵量,并时常检查池底或伞网,观察摄饵情形。

六、放养虾苗后的管理

虾苗放养后应时时注意水温、盐度、pH、水色的变化。放养后应避免水温的骤降,盐度的改变应慢慢调节,换水工作最好采同时进出的方法,不要大量的换水,草虾在幼虾阶段脱壳迅速,成长也较快,只要饵料控制得宜,有机质的堆积,NO2-,NH3应该很少,过量的换水易使幼虾渗透压失去调节,造成紧迫及生理机能障碍。虾苗阶段水色的控制应避免透明度太高,一般透明度约在25~30cm之间,过浓的水色不易控制,若藻类大量死亡则溶氧量剧降。甚至会放出有害物质;太稀薄的水色,藻类无法在水中形成优势而繁生,虾苗无法由藻类中吸收营养,且隐蔽作用较低对虾苗的脱壳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虾苗阶段水色的控制应以稳定为原则,水色时常变化,虾苗为适应环境易造成生理紊乱,亦为形成天空色原因之一。

七、养成阶段的管理

草虾慢慢成长,因天气变化,饲料量的增加,有机质堆积等外在因素而使水质发生变化。因此在养成阶段的管理也可说是水质的管理。尤其草虾进入30尾/斤以内自然的脱壳速度减缓,成长也较慢。此时除了正确的饲料控制外,换水方法,药物控制均需视养殖池条件、放养密度差异而有所不同。饵料的控制需视池虾的放养尾数、体重、脱壳率、残饵量来计算及增减,一般在虾池内放置伞网,然后定时观察吃完时间,再增减投饵量。水色控制方面进入成虾阶段透明度约维持在40cm左右,视池深增减。虾苗和成虾时期如果藻类太稀薄均需追肥。换水次数、换水量、换水时间应视虾体健康情形,藻类繁生速度、池底有机质的堆积而定。咸淡水的比例和养殖池原水的变化不可太大,夜间换水虽可促成大量脱壳,但也易造成脱肉、薄壳,因此换水频繁的养殖池对于池中钙磷的补充不可缺少。药物处理方面必须视养殖池水源、pH值、底质、虾病状况、药物特性,使用时间予以调配,以免造成药物伤害,微生物及细菌的二次感染以及池底重金属的残留等损害。

八、水质管理之要件

要了解水质的好坏并控制优良的水色,我们可从以下的基础要件逐一讨论,一般对于水质的检验分析我们可以借助仪器来进行,或者委托专业人员、研究机构化验,平时养殖户应该对气温、水温、盐度、pH值及水色的变化去实际观测、了解最好作成记录。

1.盐 度:

草虾属广盐性在养成阶段30 0/00~40 0/00均可饲养,虾苗阶段最好在25 0/00以上,养成期间再慢慢予以淡化,成虾阶段最好维持在10 0/00~20 0/00之间,较淡的养虾池成长虽较快,但病变不轻易处理,由于其脱壳较快对于饵料中钙盐的调配应该增加,并且不可突然增加太多盐度,以免造成酥壳现象。较高盐度的养殖池,养殖期间较长,应增加换水次数,促进脱壳。在售虾日期确定后,尤其3日内最好不要换水,以免脱壳,在较淡的养殖池,于预计池虾出售前15日可慢慢增加盐度,减少脱壳量,并增加虾壳厚度。盐度的测试可用比重计或波美计测定。

2.水 温:

草虾适温范围在20~32℃之间,但以27~30℃之间,最适,池水的温度可以养殖池深度、换水、水车数量来调节,冬季日夜温差大,有地下水地区可抽取地下井水来调节水温。水车的排列及进出水口的位置、藻类的控制应该妥善安排,以免造成温度成层。温度的测定以水温计来测,最好不同的深度均测定记录。

3.pH值:

pH值之测定可作为池水好坏的指针,草虾对pH之适应,范围约在7.5~9.2之间,幼虾约在8.0~9.2,中虾约在7.5~8.8之间。pH值是随着藻类行光合作用消耗三氧化碳而升高,如果藻类太多,会危害草虾的鳃部,pH值亦因藻类,水中生物,有机质腐败而降低。太低的pH值会降低草虾的血液送氧功能形成呼吸障碍。因此如何调节pH值在草虾最适应的范围内,也就是藻类繁生量的控制,有机质的清除工作,水色的观察应时常注意。pH值过低时应设法排除有机物,换水并加生石灰水调节;pH值过高时应以换水调整或减少养殖池藻类含量。必须一提的是明矾的使用,养殖户对于明矾的使用似已走火入魔,草虾得死丝藻附着症、胡脚,贴近岸边均下明矾处理,其实明矾在pH值过高,可作降低调节作用外,以后仍需在水色调节根本处理,当pH值并不太高而用来作洗净作用反会造成pH值剧降,草虾大量死亡。pH值的测试一般以酸碱度计(pH meter)、pH试纸、PH滴定液来测定,每日下午4时是pH值最高时刻,清晨4时是pH值最低时刻,平时测定可采上午10时及上午4时测定比较。

4.溶氧量(D.O.):

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草虾的单位面积生产量,水中溶氧量除了维持草虾、藻类、水中生物的消耗外,并供池底有机物的化学需氧量消耗。溶氧量的来源一般是以水车打气,进出水和白天藻类行光合作用来取得。如果溶氧量充足,虾排泄物、残饵等经好气性菌分解可成为藻类的营养盐,但是如藻类繁生过密,光合作用因底层日照不足就无法完全进行。中层以下的氧气消耗比生产还多,上层因过于饱和,易消散于大气中,并造成温度成层,反而使虾浮头,而且在盐度较高的养殖池,因溶氧不足,易造成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产生毒害。药物使用时不论目的是在杀除杂藻或是分解池底有机质,甚至是改变养殖池环境,刺激池虾脱壳,均须注意水车充分的打气,以免造成溶氧不足。此外养殖户在草虾浮头时一般都使用过锰酸钾(红药)急救,但也时常发生药物伤害,此药的使用必须注意剂量,使用时间,pH值变化及池底有机质堆积情形。D.O.的测定可用D.O. meter或滴定法。

5.透明度:

也就是水色控制,藻类生长密度的指标,一般草虾池的透明度应维持在30~40 cm以上,并视池深调节。一般是以白色圆盘垂入养殖池中直至看不见圆盘之深度即为透明度,透明度的2倍即为补偿深度,在补偿深度内光合作用可完全进行,在补偿深度以下,因日照不足,嫌气性菌滋生,引起有机质的粕酵、还原作用,形成硫化物、硫化氢之存在。草虾较喜栖于隐密性较高的环境。对于藻类的控制也就必须对养殖池既有的条件去调整。

6.氨:

由饲料残饵、虾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分解出来以未解离氨(NH3)及解离氨(NH4+)二种形态同时存在,NH3毒性较长,NH4+毒性小,在养殖池中水过高,pH升高时,NH3的存在比例会增高,因之毒性加强若溶氧量缺乏时则氨之毒性更强,对虾类之危害更大,所以在夏天气温高时换水及水车打气不可疏忽,可以利用曝气、沸石粉来减少氨浓度,水源不良无法换水的养殖池更要加强水质管理及饵料更精确的控制。养殖业者通常氨称之为“阿摩尼亚”或“亚摩尼亚”,一般测到氨(即NH3及NH4+之总和)浓度在超过1ppm时养殖虾类即有中毒现象,超过5ppm时导致草虾大量死亡,通常以氨(NH4+,Ammonium)测试液测定。

7.亚硝酸:

氨在水中经硝化细菌分解为硝酸盐,成为藻类、水生植物之营养盐,但在氧气不足时,厌氧性菌就将其转变为毒性甚强的亚硝酸。水中亚硝酸含量增多时,草虾血液中之送氧功能会降低,即使养殖池中溶氧充足,草虾亦会浮游水面呈现病态、回转游动或紧靠浅水岸边,养殖池中亚硝酸安全浓度应在0.5ppm以下,应调节适当的水色、透明度或藉酵素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去分解亚硝酸盐,测定以亚硝酸测定液测试。

8.硫化氢:

饲料中之蛋白质及生饵等蛋白质残存于池底时,如在氧气充足的养殖池中先分解为硫化氢,再被好气性细菌氧化为无毒害的硫酸盐,但是底层溶氧不足时,氧化过程停顿,就产生毒性甚强的硫化氢,通常水中的铁离子会与硫结合形成硫化铁,池泥变黑,产生恶臭味气体,通常低于pH值,溶氧量低,水温高的状况较易形成,应尽量换水排除有机物可以沸石粉、红土壤处理。硫化氢浓度达0.1ppm即对虾类构成危害,可以硫化氢计剂测定。

9.重金属含量:

养殖池水源中若铁含量过高,对虾类鳃部呼吸作用有危害,最好有蓄水池用含铜、含锰等水产药物处理养殖池病害水质时,应注意使用量及换水以免残留,蓄积。

10.各种不同水色之分析:

1.红棕色水:

主要是矽藻大量繁生结果,在养殖初期放养虾苗因喂饲生鱼浆较易产生矽藻水色对草虾养殖最好,只可惜管理疏忽易反水,养虾户均更换水色。

2.绿色水:

养殖池内含多量之绿色藻所形成,水色比较稳定较易维持,即使转变为浓绿色,草虾亦较不易得病死亡,如水色能管理得宜,绿色成份浓淡适度,则草虾体色光亮呈黄绿色。

3.墨绿色水:

水温升高,有机物堆积,变成蓝绿藻类繁生,绿色藻类减少,蓝绿色藻类愈多水色愈呈墨绿色,此种水色中虾类成长较慢,更会造成大小参差很多现象,如果盐度低变成天空色比例亦极大。

4.黑 水:

饲料投饵量太多,底质中有机酸及腐酸较多,溶解性及悬浮性的有机质大量增加结果,透明度较差,如果氧气不足,草虾易得软壳、黑鳃、红鳃病变,必须以换水处理。

5.白色混浊水:

大多数是由动物性浮游生物群相组成,如纤毛 或轮 类等,大量繁生的结果,减少养殖池的溶氧量,造成缺氧状态、纤毛 等原生动物又会侵袭健康情形不佳或刚脱壳的草虾此等草虾易得病死亡。

6.土黄浊水:

多发生在绿色水的养殖池中,因堤岸黏土溶失于水中养殖池内因含量多而无法沉淀,因其能黏结营养盐,有机物、微生物、藻类而成为棉絮状物,使草虾索食。土黄浊水虽能稳定成虾成长,但时间不可太长,含量亦不可太多,最好以换水处理。

7.清色水:

在新建池子,会渗水的养殖池、太酸的土质、水色透明易生绿藻、大型水生植物,池虾成长不易、溶氧缺乏。应施加追肥、填塞渗水池底。

8.铁锈色水:

地下水源铁含量太多会使池底变红色,应使用蓄水池。含铜太多的池底,水色会变青蓝色,含锰太多的池底会变黑,所以药物使用应注意残留问题。

9.夜光 水:

池水在白天无法察觉异状,夜晚无光时可见到池水有波动处如水车水花、池壁边或近水面游动之虾所造成之波动,呈现萤光,甚至大量附着虾体,使虾通体发亮,夜光 大量死亡残骇堆积池底产生毒素,虾摄食量会降低,可用四级胺消毒水、孔雀绿、硫酸铜、茶粕等处理,且应大量换水。

九、水质管理之要领

1.曝 气:

抽取地下水者最好将水经高水塔多段阶梯或曝气,再进入流沟亦可使用循环过滤池,蓄水池再抽入或流入养殖池。

2.换 水:

换水工作是养殖期间最重要工作、换水时间、换水量、换水方法均需掌握住要领,才能保持优良的水色,虾苗放养后,少量排水、进水,在各成长阶段逐渐加高水位,幼虾以后的换水采同进同出为原则,大虾后可斟酌使用先出后进的换水工作。在使用海水潮差换水之养殖区应了解海水涨退潮时刻据以进出水。养殖户通常在黄昏时刻开始换水至夜间十一时左右停止,夜间采较大量的换水虽可促进脱壳,但不宜频繁,盐度较高的养殖池在后阶段的换水工作必须较频繁。业者在换水时应先观察水色状况,再决定换水时间。在养成中期较低盐度(10 0/00~16 0/00)的养虾池每周换水量应在15%以上,盐度在20 0/00以上的地区换水量每周应有25%以上。此外在台风来袭前、气压低时、炎热夏天、西北雨来临前均须进水。雨季来临时应该维持水质的盐度,最好养殖池增设上层水排水管。

3.引进藻水;

水质管理不当,天候不佳的影响,甚至底质不良皆会引致水色变浓,藻类大量死亡,必须尽速换水并引进藻种培植水色。

4.水车:

虾苗阶段虽可不用水车,但是最好在每日清晨5时左右小量进出水,较大面积的养殖池开启一部水车打水较好。夏季时白天气温高,水车最好不要停开,水车的打水除了增加溶氧量外,并能将水中过多的氧气挥散到大气中,同时补充二氧化碳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也可破坏温度成层形成水流,使水温一致,植物性浮游生物平均分布整个养殖池内。

5.药物使用:

四级胺消毒药水,含铜制剂、孔雀绿、甲基蓝、茶粕等均可消毒养殖池,并且控制藻类生长。必须注意的是勿使用过量而将藻类杀灭甚或造成残毒、细菌、微生物的二次感染,如果pH值发现降低时应酌加石灰水调节。

6.底质、水质之改良品;

新池或水色不理想的养殖池可投入石灰、1号肥、尿素、沸石粉作为营养盐。盐度太低的养殖池,尤其是雨季来临时易发生咸水取得困难的河口区可以使用粗盐来改善盐度。酵素微生物、制剂可用以分解亚硝酸、沸石粉处理池底可吸附硫化氢、氨,惟沸石粉有不同的体系,不同的石质、土质,应该了解产品特性。取适合养殖池使用的产品。

Ⅱ 恐龙虾怎么养

饲养方法

备好水,孵化的话最好用小容器,玻璃或者塑料瓶就行。水不要超过半升,大概5cm深就够。因为这样食物密度才会大,有益于幼虫的生长。放入植物碎屑,上面休眠的微生物会繁殖,给幼虫提供食物。如果是和卵分开的话就在放入碎屑24小时之后放入卵,混合的话就只能一起放了。分开的碎屑在一周之后可以拿出,混合的话等能看到幼虫之后再小心舀出吧,或者留着也行。
水用纯净水或蒸馏水最好,这样可以模拟新积的雨水环境,利于孵化。找不到的话矿泉水可能也行,自来水则即使再放多少天也难以保证。温度控制在20-25度左右,可以用白炽灯来加热。最好在缸里放入小温度计。最好在缸内放一小段水草,可以提供氧气和食物。最快两天就可以看到幼虫了(大概1mm长的淡橙色小点,游动是一蹦一蹦的样子)。
如果有水草的话第一周基本可以不用喂食,微生物会大量繁殖,而它们稍微长个三四天就会开始啃水草了。一开始长得很快,两天内的外形就会有明显变化。
喂食的话一般买卵会附带专用食物,有青菜,蛋白,鸡肉,胡萝卜,水蚯蚓(等它们长大才能喂),蚊子,蚂蚁等等。
分离卵的方法:在成虫全数寿终正寝后,把大部分水倒出(可以留着,后面有用),再把大部分的底材舀出。留下底部比较脏的水。然后灌满水(普通自来水就行),静置15秒,再倒出大部分水。
再灌满,15秒,倒出重复多次。因为新产下的卵比脏东西重,所以会下沉得较快,而脏东西会被倒出去。重复5/6次之后应该可以看到卵了,直径1mm左右的小圆球,棕色或者粉色。
等剩下的大都是卵子之后就可以用滴管或者随便什么东西把卵吸/舀出,或者用多层纸巾 漏斗过滤出来也可以,不过记住要慢慢来。分离出来的卵将其晾干,不过小心不要被风吹跑了,晾干两周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这种机制是为了确保幼虫在下次雨季开始时孵化,而不是这次雨季的末尾。下面是自制植物碎屑的方法,记得上面说过分离卵子的时候把第一次倒出的水留下吗?用这水泡开一小块椰砖,然后晾干,就可以用了。在孵化第二批的时候加入一小撮就行,大概是一个茶包的量。没有椰砖的话可以用揉碎的干树叶或者干草,不过一定要无毒的种类。

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在中国各地又俗称马蹄管子、王八盖子、翻车车、屎壳郎崽等,是已知的鲎虫中唯一在中国发现的一种。其最早出现在三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在经历了三次地球世纪大灭绝之后,至今仍有数种品系存活,并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属于鳃足纲,鳃足亚纲,背甲目的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

Ⅲ 观赏虾咋养

水温偏高.红绿灯25度水温就行啊哥们
鱼状态不好的时候没有升温的余地.
建议使用水族专用的风扇,可以有效降温,水族店应该有
另外,养灯鱼要养水草才好看
把水稳降下来,养草吧
1、过滤
对水族箱的过滤系统进行调整时吸水口应使用过滤棉进行加工,或使用水中过滤器防止幼虾被吸进过滤装置。减缓水流的强度,以免降低生物过滤的能力。在过滤装置中增加过滤面积,尽量使用磁能生化棉等高端产品。最大限度加强生物过滤能力。使用氧气泵增加水族箱中的溶氧量,有助于硝化细菌繁殖生长。
2、缸底
在水族箱底部放置较大的过滤底砂。由于水晶虾的食量很大,需要每周进行扫除。
3、水草
作为幼虾的隐蔽所,莫丝水草是必需的一种水中植物。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还可以称为水晶虾的食粮。 在饲养水晶虾的幼虾时,繁殖箱是必要的(塑料箱,周围有多数小孔)。为了营造适合水晶虾生存繁殖的环境,请在繁殖箱内多布置一些水草,以提高水晶幼虾的环境适应能力。
4、水质
水晶虾比较适应弱酸性的水质。但由于使用矿物质底砂保持硬度的缘故,水质微微呈弱碱性。在换水时,请将更换用水的酸碱度调整为7左右的中性水。
5、混养鱼类
在观赏用水族箱中,作为家庭的布置增添色彩的一部分,控制好水族箱中混养的观赏鱼,水晶虾的大小,颜色,甚至活动区域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大部分的水晶虾(黑虎除外)颜色鲜艳靓丽,可以同一些五彩斑斓的灯科鱼类混养。在水族箱中组成一幅绚丽的画面。也可以选择一些颜色鲜艳,且喜欢在水层中上部活动的鱼类。例如埃及神仙等观赏鱼。而各种肉食鱼类切不可与水晶虾一同饲养。
6、换水
每周一次,更换量在水族箱容积的20%左右。
7、水晶虾的饲料
主要喂食菠菜,海带等各种无农药蔬菜。冷冻红虫以及小型灯科鱼类食用的鱼饲料。
8、照明器具以及增色
使用红色灯管的照明器具。就如同超级市场里陈列的肉类食品一样,哪怕是稍微放置的隔日的肉类食品,在红色灯管的照明器具下也会显得非常新鲜。所以,布置水晶虾生活的水草缸时,可以利用这一视觉上的错觉
观赏虾?既然是观赏的 当然养在水族箱里啊
养虾和养热带鱼差不多 要悉心照料
它们不用的刻意给它们食物
一般吃缸里的水藻类
一般的小鱼的饲料也吃 当然是沉到水底以后
我一般就是放一点 一会自己就会沉到水底
就会有吓来光顾!
很有趣的!相信你会爱上水族的!

Ⅳ 观赏虾怎么养


观赏虾

三、饲养方法

要养出优质的观赏虾,最关键的还是水质。观赏虾对水质的要求都比较高,它们不同于一般观赏鱼,它对水质非常的敏感一般情况下,饲养观赏虾的缸内水的PH值在5-8之间, KH值(水的相对硬度)在1-6之间。而且PH值6.2-6.8,KH值1-2的条件是比较合适的。【饲养的时候还是要根据不同观赏虾的不同需求来调整鱼缸的水质标准】

观赏虾对水温的要求也比较高,对水温的变化也非常的敏感,因此在饲养的时候,在温度控制上也有较高的要求。严格来说,观赏虾不适合高温饲养,正常情况下将水温控制在22-24摄氏度之间是比较合理的。当观赏虾处于繁殖期的时候,还应该将水温合理的提高1-2度。当水温达到25摄氏度的时候,就是其孵卵的最佳温度。

要养好观赏虾,饵料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虾是杂食性的,基本上以“素”为主,偶尔也可以吃吃荤的。粒粮、片粮、红虫、丰年虾、苔藓、水藻、水草、泥中矿物质、淡水虾专用粮、有机波菜等,都可以成为观赏虾的食物。其中菠菜可能是虾比较受欢迎的一种食物。在喂养观赏虾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食物的营养丰富和均衡。要合理的搭配食物来喂养观赏吓死,长期单一的饮食这对虾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观赏虾比较脆弱,养殖过程中最好不要用手去触碰,因为手上的细菌很多,很可能让观赏虾生病,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观赏虾在脱壳时都会被别的虾攻击,应注意隔离。

Ⅳ 仙女虾怎么养

仙女虾能养吗
1.小量虾卵置于干净水中,无打气设备的朋友建议一公升的水约养10-20只即可。
2.虾约1天左右就会出现,未孵出的卵请勿丢弃,请再等5天,若不成,可以干燥晒太阳后再孵化。
(注:快的时候约半天就看到小虾,象是很小的白点在水中挣扎着,样貌甚是可爱)
3. 刚孵出的小虾约2天就可以进食了,请喂食绿水为最佳,(若您不了解什么是绿水,请上网查询)
有经验的朋友可以试喂酵母菌、牛奶、豆浆、优格、面粉等物,
一般朋友可以拿绿藻粉在水里摇晃后,取中层液,酌量喂食,过多会造成水质恶化。
(注:小虾有没饱,食物够不够,看拖尾的便便就知道,因为大都是小容器饲养,
加入的量大概呈一丁点微浊即可,太多水会坏的快,宁愿少量多餐,也不要坏了水质?)
国外独家饲料配方公开:一茶匙的酵母粉,一茶匙的糖,再加入约4茶匙的鱼粉(有些鱼饲料也行),
最后倒入1/3杯滚烫的开水,静置一小时激活酵母菌,冰存冰箱即可)
4. 小虾约一星期就可以繁殖了,其寿命约1-2月,它生出的卵大都不会再孵化,
为了使其孵化,请将卵收集干燥后保存一个月以上
(注:过程中尽量施以严苛的环境,如冰存后再晒太阳再冰存,这就是其生存的环境特性.)
5. 小虾出生约四五天就可以换水了,换水时请小规模换水,每次约1/4量更换.
6. 小虾是鱼类最喜欢的食物之一,海水丰年虾一直是养鱼的圣品,所以不要跟其他生物共存为佳.
7.取卵用细沙是我用至目前为止觉得最好用的,因为他们产的卵会沉到底部 就会混在沙子里,
有机碎屑,藻类也都会混在沙里,所以最后只要将沙子干燥,就可以留得虾卵,
在次孵化时就不用在重新培养水直接取适量的沙子加矿泉水就好,如果没有沙,
倒水时会很容易将卵一起倒掉,干燥时没有沙,卵就会和藻类一起黏在容器底部,没办法取出,
而且这样和藻类黏在一起的卵,我的经验里孵化率较低.
不可使用自来水,即使是煮过、放置很久、除氯皆不可!

Ⅵ 印尼辣椒红龙鱼怎么养

1、刚刚买回红龙鱼时,鱼缸里的空气泵要经过至少24个小时运行,以彻底根除水中的氯气。
2、如果一直使用生物过滤器那么最好让水达到PH值6-7,水温为25摄氏度。
3、在鱼缸中加入小食盐,以减少真菌攻击的危险并且使鱼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
4、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在新鱼的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鱼缸,已取回1/3为最好,以利于新鱼对环境突变的不良反应。

Ⅶ 红虾怎么养

虾不怎么好养.给你一个网址.你可以到那去看看.
http://www.chinafeed.org.cn/cms/_code/business/include/php/236394.htm

Ⅷ 印尼红龙鱼最好吃什么

红龙鱼属于肉型性动物,大部分龙鱼的食谱为,青蛙、泥鳅、板球、金鱼、蚂蚱、小虾等等。但虾肉喂食红龙对红龙体色有一定帮助,虽然龙鱼对昆虫比较偏爱,但最好少喂食,因为一旦吃上口,很容易引起偏食,只吃昆虫,而对其他食物置之不理,面包虫,大麦虫,切记别喂。

Ⅸ 红龙鱼怎么养

红龙鱼,学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Red Arowana,体长可达80~90厘米。红龙鱼生活范围很小,主要生长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一带的河流。红龙鱼原无法人工繁殖,已经濒临灭种,因而被列为华盛顿公约甲级保护动物,极其珍贵。 红龙鱼属古代鱼类,骨舌鱼科,繁殖能力弱,雌鱼产卵,雄鱼含在口里孵化和养育,非常奇特。由于其嘴上的两条胡须,加上闪光发亮的大鳞片及其古老的身世,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它与神秘的龙联系起来,称其为“龙鱼”。在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华人集中的地方,龙鱼被视为神鱼,认为可以旺家镇宅避邪,当做风水鱼来养,尤其是红龙鱼,由于濒临绝种,在1980年华盛顿野生动物保护条约列为甲级保护动物而身价高贵。在港澳台,一条红龙鱼的价格有的逾百万元,被视作家财和身份地位的象征。[1] [编辑本段]分类 概述 红龙鱼分为辣椒红龙、血红龙、橙红龙,有等级之分,等级越高,价钱越贵,以辣椒红龙为极品。体型与金龙、红尾金龙相同。该鱼的鳞框、吻部、鳃盖、鳍与尾均呈不同程度的红色。细分有桔红、粉红、深红、 血红色之区别。鳃盖有明显的红斑。 1号红龙 1号红龙以红色为主,详细归属,又可分为辣椒红龙及血红龙两种红龙鱼(图6) 辣椒红龙有鲜红的鳃盖印及鳞框,均以鲜红外缘为主,各鳍也都是红色,吻部也呈红色,如果关掉灯(因为鱼缸的照明灯具有红色的波长,所以开灯时,鱼体的色泽并不完全真实),鳞片是蓝紫色,幼鱼时嘴唇较翘,头部较尖,成鱼时各鳍为红色。 由于红龙为保育类的动物,进口遭限制,想要买好的龙鱼,其实没有那么容易,因为龙鱼小的时候几乎都差不多(龙鱼由小到大,才会有红龙鱼色泽上的转变,小时候是没什么变化的)。 一般水族馆的龙鱼根本没有辣椒红龙存在,因为在大盘商的阶段,就已被选走了。提供一个方法选购较好的红龙:小龙时期体色较红或有红色斑点为佳。 血红龙的体色并没有辣椒红龙艳红般的红色鳞框,且鳃盖并无明显的深红鳃印,只是很均匀的散布全身,但色泽还是以红色为主。 2号龙(橘红龙) 2号龙以橘红色为主,龙鱼幼鱼时嘴唇较平整,头部也比较不尖,成鱼鳃盖呈橘红色或淡橘色,各鳍且没红龙鱼(图5)有明显的红色或呈淡橘红色,鱼鳍及尾鳍成红色或淡橘色,明白一点就是尾巴是橘红色或没有颜色。 红龙鱼如果饲养的龙鱼上未有1号龙鱼以上特征时,有可能是红尾金龙或过背金龙,是怎么养也不会全身变红的,不过也不是完全就没欣赏价值,可以经后天的饲养,使它发展出适合的体色,也是一尾好龙。 [编辑本段]性别判断 在人工繁殖过程中,之所以能如此得心应手的原因,来自对龙鱼性别辨识的功力。在业者的眼中,雄红龙鱼性龙鱼口腔似乎较大,可能为日后育苗做准备。另外,胸鳍和而呈深红色,且鱼体本身便略瘦长于母鱼,这一点,由鱼池上方观察便可轻易地发觉。另外,雌性龙鱼身材总较公鱼肥短,而且腹部较易有膨胀之感,胸鳍与头部色泽,较不如公鱼来得深。[2] [编辑本段]发色条件 概述 所谓的增艳只是让红龙能更红,金龙能更金罢了,并没有能让青龙变红龙的可能性,但是当然不包括不当的扬色方法。以下就让我们来谈谈正当的扬色方法。要达到鱼只发色目的的方法大致上都与水质、环境、灯光、和饲料的管理脱不了关系,但是还是要强调,龙鱼本身的表现70%与其优良的血统有关,而剩余的30%则与后天的管理有相当之影响。红龙鱼水质 维持良好的水质相信都是鱼友所知的一环,一般建议以少量多次的换水方法为主,但是如果是药浴缸则例外。通常一礼拜换水1/3~1/5(视缸中鱼只或排泄量为准),并应尽量避免大量换水的情形发生,残饵也必须与以清除,以避免水质恶化。一般以偏弱酸性的软水水质为佳。软水可由山泉水、RO水或软水树质等等来建立;而降酸则可添加黑水、草泥丸、或亚马逊土等等来建立。 环境 环境又包括移缸、下药、背景色等等。其实说穿了就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导致鱼只退色的情形红龙鱼发生。要知道龙鱼的体色素只是附着在鱼鳞上而已,所以任何的环境影响都会影响着龙鱼的体色表现。以背景色来说, 红龙大多以黑色、红色、或蓝色来搭配。 金龙则以蓝色或黑色为主。 视龙鱼的色系为准。 灯光,红龙是建议以弱旋光性的植物灯来照射为佳。 金龙则以蓝灯搭配白灯为主。事实上不管是植物灯或太阳灯,在灯光的选择方面应以弱旋光性为佳,因为如果照射太强的光线,龙鱼的体色可是会变淡的。而灯管的色系则应该以龙鱼本身的底色和日后的色泽为准。 据说将缸中水高降至10~15公分左右也较容易达到诱色的目的,一来可防止掉眼,水压也会降低。 [编辑本段]扬色 大略有以下四种扬色 1、荷尔蒙加合成色素 特征:各鳍皆会呈现出鲜红色的色泽。 辨识:此法乍看之下会令人眼睛为之一亮,因为各鳍颜色会和鳞底亮度不成正比,反之会成对 比。正常来说,龙鱼的底色越深(黑或绿),各鳍颜色则会更红。而上述的不当扬色则会显现出龙鱼底色淡(白)或鳞片亮度不够之现象,反而只有鱼鳍是呈现出鲜红色的色泽.此法是借由注射贺尔蒙或红色素使其有扬色的效果. 所以日后退色是必定的结果. 此法有经验的老手不难识破,因为那看起来是很不自然的红色。此外龙鱼的嘴唇会呈现出橘黄(红)的色泽。这是注射色素也无法有的特征,除非有其它的方法。 2、喂食合成色素 特征:体色部分会呈现出粉红色的色泽. 辨识:没有上述方法表现的鲜红色泽,但是由于各鳍 或部分底部会呈现粉红之色泽,所以相当容易辨识,此法是借由喂食人工色素所致,所以退色也是唯一结果。 3、饥饿扬色 特征:眼大头小,身体修长。发色比一般体型鱼只亮眼。 辨识:仔细端详也不难识破,因为会有老顽童的感觉。此法乃是借由控制喂食所致。一般龙鱼一年可以长至30公分左右,但是此法却可以 将之控制在20公分左右。也就是说一尾鱼龄相同的鱼。在正常饲养下可长至30公分并发色,反之如果以饥饿法饲养,则鱼体大约20公分左右,但是发色情形却有如30公分的表现。 4.盲龙 特征:鱼体表现强烈,但鱼只眼睛成弱视或全盲现象。 辨识:此法乃于幼鱼时期以激光或其它方法使其弱视 或全盲以激发体色.因为据说龙鱼于黑暗世界。其体色会较暗(黑)沉。反之却会拥有浓烈的红色色泽。 [3]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概述 红龙可人工繁殖,许多人都认为仅只是空穴来风。直到日本源源不断地自1995年度从新加坡、大马一直输入优良的红龙个体,大家才真的恍然大悟。原本在1950年以前,亚洲龙鱼广泛地分布在全东南亚各地:如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各地均有其踪迹,而且也是当地居民极重要之天然食物。生长于洁净河水之中的龙鱼,其体色的变化,如橙红、青蓝、金红、白金等色泽差异,其实来自于产地的不同,造成地方性的品种差异。 从龙鱼的分布地看来,皆处于赤道周围地区,雨量与年平均温度值,皆属典型热带、亚热带气侯。所以20摄氏度以上的纯净水质,便成为龙鱼生态上不可或缺的条件。 野生红龙所栖息的水域,其PH值皆在6.4-6.8之间,硬度略低于8,在原生地水质中,含有较一般软水稍多之重碳酸及少量钙质,故水色也较为混浊,这与传统上大家对于热带雨林水质的印象大有所不同。加上在东南亚地区的龙鱼产地,河川底床均以泥质土为主,因此水草生长亦极为茂密,为天然野生龙鱼提供了极佳的躲避场所,在这其中,睡芝慈菇草,乃至于萍蓬草皆是最好的天然障避,在这些巨大的水生植物之下,既可以防止鹰族猎杀,对于蛙类、虾、小鱼等活饵捕食来源则更是轻而易举。就已经成功输出红龙子代的国家: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三国而言,定期定量生产出小红龙,已经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程。 新中坡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红龙复育合作,在东南各国中,行动效率算得上名列前茅。一方面在国内钻研复育繁殖,另一方面则各级争取华盛顿组织对于新加坡政府采行的微晶片植入法,加以认同并发出证照。终于,新加坡后来成为全球首个可以外销复育红龙子代的亚洲国家,也是首个外销活体内植有电子微晶片之国家。目前新加坡外销的红龙幼鱼,长约20公分,标准售价约一尾三千美元,主要输出国为日本及美国。 新中坡原产局的技术人员,所采行的繁殖方式为半自然生态模拟法,他在室外水池中一次混养10-20对成熟龙鱼(至少50公分以上)。并且在水池中混植一些半挺水植物,供自然配对之龙鱼,于产卵之时可供筑巢所用。并且保持些微水流,日常以冷冻鱼饵,乃至于鱼浆喂食均可,不过在水色控制上,尽可能不使水色泛绿,否则寄生虫与缺氧问题极易困扰此类大型鱼。每年自10月底至次年3月初,皆是红龙旺盛的交配期,尤其以11-12月为交配高峰。24摄氏度上下大量新鲜进水,常可以迅速刺激母鱼排卵。 母鱼的产卵(图3) 公、母鱼在能见度不高的浅水区互相巡游,并愈绕愈近,直至腹部相互紧贴。一次交配行动下来,约耗时1-2个小时,不过,实际上母鱼的产卵行为却只有20分钟左右。其余时间消耗均花在授精上,以及由雄鱼逐粒把卵含在嘴中。由于是由“雄性”龙鱼负责口孵护卵,所以母鱼不是遭到驱逐,便是担任警戒工作而已。由于一切行动均在混浊的水面下进行,故在复育初期,龙鱼逐日吞卵的情形,时有所闻。所以,后来为提高仔鱼存活率,便有技术人员开始提早将卵粒从雄鱼口中摇出,以减少损失,这一点据说是繁殖成功率之关键所在。 许多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任由龙鱼自交配、产卵,却丝毫未间察觉而大失良机。在新加坡的复充记录中,一般雄鱼会口含卵粒约50天左右,才会任由小鱼游进游出。而此时的小龙鱼至少已有6-8公分,所以往往会将雄鱼口腔塞得满满地,也有人推测,雄鱼会日益食去一些卵粒的原因来自于日后口腔的容量顾虑。不过,不论如何,常常却只有30%在右的幼鱼可以存活。故如今,在繁殖技术已经更加成熟之时,技术人员通常在产卵后约14天在左右,趁小鱼已经逐渐孵化之初,便从雄鱼口中摇出仍带着卵粒、刚孵化的小龙鱼。 如此一来,成功率常提高到80%以上,令人振奋。一对成熟的龙鱼,通常一年可以生产1-2次,每次产卵量50-80粒上下不等。不过,在未来应该会有更高的产能,龙鱼幼鱼要成长1年左右,即可生长至近1公斤上下的中等体型。故此间之利润,今东南亚各政府,莫不视为赚进大量外汇之绝好财源。 新加坡 在新加坡,龙鱼幼体植入晶片与登记合法手续,总计收费约美金78元。但是,一经登记合格之红龙幼苗(2寸),约5公分左右,即售价近美金1000元,而且还供不应求。在目前106个华盛顿公约会员国中,只有不南亚三国(新、马、印尼),人计12家在右的繁殖场,成功地将红龙繁殖出子代。在这之中,印尼独占8家,马来西亚也奋起直追,占3家,而新加坡则拥有一家政府与民间合作复育中心。 印尼与马来西亚 印尼与马来西亚,两个家自然资源丰沛,在龙鱼复育之上,又独占红龙产地之地利之便。故自1983年起,印尼政府列红龙为国家级生物后,东亚三国无不全力投入经龙复充繁殖之中。相较于新加坡的地小人稠,马来西亚与印尼业者可以轻松自如地引进质优之红龙原产地水质,以及近乎模拟天然环境之河湾地型,或天然池塘供大量繁殖。虽然在出口行动上,印、马两国的速度,并没有新加坡来的迅速,不过,由于生物资源丰富,所以,对于红龙的各项生息观察,便略显精确且详实。 由大马渔业局所提供之资料中显示,在近乎天然水域环境中成长的红龙,可能由于水温及食物得当,约三年左右即可达成熟年龄,开始可进行配对与产卵之行动。在马来西亚,由于鱼源丰沛,故成鱼饲养、种鱼交配乃至于幼鱼蓄养,皆有独立之水泥池供其活动。一般养殖池皆呈长方型,约30公尺长,宽度至少有10公尺,水深则介于180公分至150公分之间。养殖池中的水质则持续控制于PH值6.5,而水浊则是介于25-28摄氏度。 日常的喂食则以鱼浆为主,待幼苗成长至一定尺寸,再移入更大之成熟龙鱼池。平时各池之水质则是以附近之地下水(井水)来与自来水混合。由于水质中略含碳酸盐物质,以及泥质粒子,以至于水色呈咖啡奶色,能见度并不高(10-15公分而已)。这一点,与新加坡鱼场的情况略有不同,不过,据马来西亚业者解释,龙鱼的色泽,在这种水质下,会显得更强。 不过,每天常态性地大换新水,似乎已经成了各国之必要公式。他们会特别挑选在成鱼池中,已经成双成对的公、母龙鱼,另外外移到另一宁静水池,使它们在不受干扰之环境下,逐渐追逐、舞动并产卵。而公、母鱼互相攻击或食卵的情形,也会在这类悠闲的环境下大大地降低。较特别的是此类的鱼池,在底部的设计略显特别,也就是一个池子之中有深水区与浅水区之分,据说在产卵之时,龙鱼的交配行动,京会有喜好地存在,而浅水区域植满浮水性植物之用处,想必也是中有用途。 鱼卵(图4) 雄鱼含卵时间,随水温略显不同,从45-60天之纪录皆有,一产下来之卵粒,其卵粒至少有1.5cm之卵径。在人工孵化下,成功率常可达8成以上,而在产卵后约45天之后,人工孵化下的龙鱼幼体,便可以进食各类水中浮游生物,乃至于小鱼在2-3个月内的蓄养期之内,小红龙可以轻易地达到10公分以上。若不采行人工孵化,任由雄鱼口孵的情形,一旦小龙鱼可以自由进出公鱼口腔之时,至少都已有8公分之巨,早已达到商业销售之体长。 日本 在日本的售价,一条8寸(20公分)的小红龙,可以售得近3000美元之谱。在求取生产量的前题之下,已经甚少交由雄鱼亲自照料。而是一交配完毕后,约一、二周内,便将半黄略带血丝的龙鱼卵取出雄鱼口腔,改以人工气泡模拟孵化,以促使龙鱼能增加产量

阅读全文

与印尼红龙虾怎么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加拿大直飞到中国需要飞多久 浏览:746
越南服如何买女角色 浏览:36
和平精英国服怎么隐身 浏览:33
中国哪个黄帝老婆最多 浏览:662
印度一座大楼多少时间就盖好 浏览:98
病毒用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535
怎么中国加油 浏览:537
印度的自行车之都在哪里 浏览:9
印度毛巾有多少功能 浏览:20
中国帮多少国家口罩 浏览:760
意大利医务官是什么级别 浏览:243
海淘怎么寄回中国 浏览:558
伊朗在古代称为什么时候 浏览:193
中国的面食有多少种 浏览:878
意大利福松布罗内属于哪个大区 浏览:572
英国为什么可以有两个足球 浏览:220
印尼日尔爾期月份怎么看 浏览:163
越南怎么生活的 浏览:377
越南语你好怎么说中文翻译 浏览:699
印尼的燕窝什么时候采摘 浏览: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