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亚洲音乐大致可分为哪几个区域
中国早期的比较音乐学者王光祈先生,曾按照各地域民族使用音阶的不同,将世界音乐体系分成三大乐系:以五声音阶(pentatonic)为基础的中国乐系;以七声音阶(septatonic)为基础的希腊乐系以及以微分音阶(micro-scale)为基础的波斯阿拉伯乐系。 这种分类法,从今天世界音乐的角度来看,诚然失之于简化了区域音乐与族群音乐的多样性及主体性,同时也忽略了音乐文化输出及输入的涵化现象,但不可否认的王光祈的论点,却也点出了亚洲地区东方以五声音阶的中国音乐,与亚洲地区西方以微分音阶的波斯阿拉伯音乐,两大支配点共构所形成的亚洲音乐文化圈。这两个支点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族群的迁移互动,才在各个的基础文化之下,融合之后再发展出各国的音乐文化系统。 从地理区划分来看,东北亚的中国、韩国、日本及台湾,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寮国,泰国及缅甸,中国音乐的影响力是呈幅射状,向东(东北亚)及向南(中南亚)发展。台湾除了原住民的南岛音乐系统,可以说几乎完全承袭自此。 日本从第七世纪所流行的“歌垣”(Utagaki)歌舞,一直到今天尚在日本民间保存的“雅乐”、“歌舞伎”、“能”、“文乐”等等,都是日本传统的音乐,日本人称为邦乐(Hogaku)。原来在西亚称为Ud的四弦横弹乐器,从西亚、中亚,到中国变成琵琶之后,连同当时中国唐代的燕乐,一起传到日本之后,变成了日本古典音乐的雅乐(Gagaku)。琵琶这项独奏乐器,来到日本之后,在九州一带流行而转化成为日本典型的说唱音乐,诸如萨摩琵琶(satsuma biwa)、盲僧琵琶(moso biwa)、平家琵琶(heike biwa)、肥后琵琶(kyuji biwa),以及筑前琵琶(chikuzen biwa)等等都是。前日本音乐的中国音乐系统与日本味十足的三味线音乐系统结合之后,加上日本人强调“体态”与“美姿”的形式美学,才发展成今天我们听到歌、舞、乐、剧样样都令人想屏息静听的日本音乐。 大家过去称为“高丽”,如今称为韩国(Korea)的音乐系统当中,曾深受中国雅乐影响的“雅乐”(Agak),其器乐独奏的散调(sanjo)如今仍是国乐院的瑰宝。民间韩国传统的“巫乐”(Sinawi)系统也发展出一套以说唱为主的P’ansoro音乐,以及高丽民间农民发展出来的四物打击乐团Samulnori(农乐),如今都是韩国音乐的典型乐种。 东南亚方面,越南的文化、乐器、合奏、乐谱和语言,都强烈的受到中国的影响。由于它地理环境,越南也和古印度的占婆王朝(Champa)有密切的往来。因此越南音乐的结构仍有中国和印度的文化痕迹在内。当然之后越南人民也贡献了他们自己的传统音乐要素在越南音乐当中,因此它与日本、韩国、中国是有很大的不同。越南的宫廷音乐,以及丰富的民间器乐合奏及歌唱如阿陶歌(Hat a Dao )、顺化歌(Ca Hue)都是越南人的最爱。 Khene是寮国及泰国的国家代表乐器,中文称为“笙”。笙分布在亚洲从日本到泰国、从孟加拉到婆罗洲的自由笙簧乐器,都有相关的属性。寮国和中国南方的“苗族”是使用六管笙,普米族是使用五管笙,金属簧是镶入碗状木头风箱当中。中国境内的缅-藏语族及孟-高语族,甚至婆罗洲的某些族群使用的笙,音箱是由真正的葫瓜所作。在缅甸的卡冷族(Karen),笙是以水牛角来作音箱,这种情形在寮国及柬普寨的少数民族也在使用。寮国人的笙,除了是歌舞的伴奏乐器之外,它也是寮国人说唱艺术当中,最重要的催化剂。 缅甸位于东南亚与南亚之交,文化形态上相当程度的从东南亚与南亚当中区隔出来,音乐文化上亦然。缅甸最特殊的是所谓“强风格音乐”:以排鼓来当主奏乐器的室内乐团-盛怀乐团Hsaing waing,以及“柔风格音乐”:缅甸的国宝乐器-竖琴Saung gauk(凤首箜篌)为主题,或独奏或来伴奏的宫廷歌,都是缅甸音乐最有媚力的乐种。 至于印度、尼泊尔、斯里蓝卡的南亚地区,tabla鼓及sitar琴形成的gala( 旋律型)及tala(节奏型)音乐系统,即兴演奏主宰了一切,南亚的音乐家一定深知gala和tala的关系,穷则变、变则通是该区域音乐迷人的地方。 除了这两大系统之外,亚洲音乐还必须再包含北起以原住民音乐为主的台湾,南至纽西兰,西到马达加斯佳,东达复活节岛形成的大菱形大洋洲岛屿区内所谓的“南岛音乐文化区”(Austronesian Musical Cultural Area)。这个区域可再细分成四个小区块:(1)马来亚波里尼西亚(malayo-polynesia):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马达加斯佳。(2)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关岛、帕劳、马里亚纳群岛及加洛林群岛。(3)马拉尼西亚(malanesia):巴布亚纽几内亚、索罗门群倒、万那度及纽西兰。(4)波里尼西亚(polynesia):斐济、东加、萨摩亚群岛、社会群岛及复活节岛。南岛音乐文化圈是以歌舞合一的方式为音乐主体,器乐则是以简单的竹管乐器为主,例如,鼻笛、排笛及竹管琴(印尼sasan或马达加斯佳valiha)等都是。 然而随着印度教、佛教、回教及基督教的输入,以及东南亚陆地民族的南迁,印尼、马来西亚及南菲律宾的民答拿峨岛原南岛民族,已发展出以锣群文化及竹群文化为主的gamelan音乐系统或kulindan音乐系统。此外,澳洲的原住民音乐则并不属于南岛语族文化区的成员,其木管(dijeri)泛音的演奏是完全自外于该文化区的音乐系统。
B. 国乐是什么
国乐,一般指的是国家级别的宫廷音乐或者音乐。
1.宫廷的乐队。 唐孟棨 《本事诗·事感》:“﹝ 白居易 ﹞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坊 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及 宣宗 朝,国乐唱是词。” 清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舞蝇虎》:“上召国乐以举其曲,蝇虎盘回宛转,无不中节。”
2.指宫廷音乐。 唐 李讷 《命妓盛小丛歌饯崔侍御还阙》诗:“曾向教坊听国乐,为君重唱盛丛歌。”
3.国家制定的音乐,供庆典、祭祀时用。《辽史·乐志》:“ 辽有国乐,犹先王之风;其诸国乐,犹诸侯之风。”
4.指中国传统的音乐。
C. “国乐”和“民乐”有什么区别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叫法
内地称作是民乐,台湾那边一般叫作国乐。
像我们这边有民乐团,民乐合奏,他们那边就叫国乐社,国乐作品。还有像香港那边叫做中乐,新加坡那边华乐等等。
本质都是一样的。
呵呵。
D. 什么是“国乐”要写个论文,名词解释那种类型的,1500字,论述什么叫“国乐”,哎,头都大了,帮个忙
网络一下
http://ke..com/view/823514.html?wtp=tt
E. 中国国乐是什么
民间音乐就是指的是一般庶民百姓集体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景、生动地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具有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传播方式的口头性、音乐曲调的变易性(包括地域性变易、内容光焕发性变易、审美性变易、即兴性及偶然性变易)等特点。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着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一般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
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以及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较少采取纯器乐表演的形式。民族器乐的实用性使不少器乐曲牌因用于不同场合而产生变化。
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有标题,分标名和标意两类。标名性标题只给乐曲取名以示甲与乙之区别,它和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目和解题等提示乐曲的内容。
民族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与“套曲”两类。单曲多为单一独立的曲牌。套曲由多个曲牌或独立的段落联缀而成。如南北派十三套琵琶大曲,晋北的八大套等。如按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分,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其中以变奏体、联缀体最为多见。
创作中各种变奏技法被广泛运用。民间艺人在一首曲牌反复演奏时,善于用各种演奏技巧对旋律作加花装饰而形成变奏。“放慢加花”也是一种常用的变奏手法,它将“母曲”的结构成倍扩充,同时作加花装饰。乐曲都把“放慢加花”的段落安置在“母曲”之前。另一种变奏手法是采取变化主题的结构,主题在其后的五次变奏时作句前、句中或句末的扩充和紧缩。这种结构次序的变更在锣鼓段中更为常见。
20世纪20年代以来,刘天华、聂耳等对民族器乐的继承和发展做过一些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者继续对各种优良传统曲目进行整理、加工、改编,使乐曲原有精神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同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新作品。乐器改革方面,在统一音律、改良音质、扩大音量、方便转调、增加低音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并产生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等新品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一个概念。1840年以前,所谓中国音乐就是指中国传统音乐。鸦片战争以降,西学东渐,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不少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音乐的技术和基础理论以后,借鉴或按照那种技术和理论创作出来的音乐和中国古代音乐在各方面都有所不同,这样,“中国音乐”一词的含义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现代汉语中,“中国音乐”便不仅是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音乐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为了把作为“国粹”的音乐和接受西方影响后创作出来的新作品加以区别,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人们便用“国乐”来认指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而用“新音乐”来认指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陈洪先生在《国乐的定义》一文中指出“在闭关自守的时代,乐便是乐,无所谓中西;海禁开,‘西乐’来,才有人给它起个称号,叫做‘中乐’,籍以区别于‘西乐’;和用‘中文’、‘中画’、‘中医’等名词用以区别于‘西方’、‘西画’、‘西医’等一样……于是、‘国文’、‘国画’、‘国医’、‘国术’等名称乃相继出现,‘中乐’也便改成了‘国乐’”[②]。可见,中国传统音乐是和中国新音乐相对的一个概念,它和新音乐相辅相成,也是相反相成的。
F. 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器分别是什么
1、二胡(雷滢、蒋瑾、詹丽君、殷焱、孙婷)
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2、琵琶(石娟、张琨、仲宝)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3、扬琴(马菁菁、杨松梅)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4、古筝(周健楠)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5、笛子(孙媛、廖彬曲)
笛子,是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音域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多两个。
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在民族乐队中,笛子是举足轻重的吹管乐器,被当做民族吹管乐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