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艘潜水艇是哪个国家研制出来的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
㈡ 什么时候有潜水的
早在2800年前,美索不达文化全盛时期,阿兹里亚帝国的军队就用羊皮袋冲气,由水中攻击敌军,这也许就可看作是潜水的起源了。
距今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也有渔夫潜海捕鱼的描写。
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20公尺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海底打捞。
当今职业潜水的前身,要算160年前,英国人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泵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即头盔式潜水。这种潜水于1854年首次在日本出现。
1924年,日本开始使用玻璃做潜水镜,并利用从水面上吸取空气的“面罩式潜水器”,这是水肺潜水器材的前身。同年,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潜水器潜入地中海底70公尺,成功打捞起沉船八阪号内的金块,震惊了全世界。
二战期间,由于特殊军事目的,人们开发出有空气瓶装置的密闭循环式“空气罩潜水器”。二战末期,法国人又开发出开放式“空气潜水器”,它可以根据潜水深度和潜水者的要求,把储气瓶内的高压空气经自动供气装置进行调节后供潜水者呼吸,装备这样全套装置的潜水叫水肺潜水(ScubaDiving)。这种潜水器在1945年前后风行欧美,也是目前潜水的最佳装置。
㈢ 深海潜水器是怎么诞生的
据史料记载,古代希腊的潜水员,不使用任何呼吸器具,能够在浅水区潜水4~5分钟,到了1300~1400年,人们再度开发海洋时,已经有了能在深海里呼吸的装置。
最早研究这种装置的达文西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1300~1500年)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所设计的水中装置,是一种装在头上能抵抗水压的头盔,盔上装有可伸出海面与浮标相连的呼吸管,并戴上玻璃潜水眼罩,而且在金属头盔上钉上许多大铁钉,以避免海中动物的侵袭。
达文西还设计了有蹼的手套和蛙鞋,但他没有实际试验过自己发明的器具,否则他将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缺点。戴上达文西呼吸管的潜水员,潜至不超过5尺处,一定会窒息而死,因为在那个深度,胸部所受的压力使得肺不能充分扩张,以致无法吸收空气。
又过了100多年后,艾德蒙·哈利发明了在钟里输送压缩空气的方法。他发现,如果潜水员所呼吸的空气与他周围的水压相等的话,他的胸部就不会受水压的影响,并能正常呼吸。哈利就以这观点作为制作潜水钟的原理。潜水钟由钢铁制成,但无底部,钟下可容纳1个或2个潜水夫。潜水钟深入海里时,水的重量会将钟内的空气压缩,潜水夫就能在钟内暂时地吸些空气。
但是这种潜水钟也有缺陷:假若钟的高度有10尺,在深627尺处,钟的内部空气只有15公分,潜水员在里面无法自由活动。为解决空间问题,哈利再度研究发现,如果能从海面上不断传送与水相等压力的空气,那么内部的水面便不会上升。他用两只软管装在潜水钟上,空气因水的压力透过管子进入钟内,潜水员只要打开栓盖,便能获取所需要的空气。
哈利通过自己的亲自实验,不断改变浅水钟里不理想的地方,如钟内的坐椅,妨碍潜水员的视野,于是哈利想办法使潜水员能呼吸戴在自己头上的独立小钟内的空气,这样,他发明了潜水服。
人体肺部受到强力水压时,无法呼吸普通空气,因此,初期的潜水服设计家们,着重研究在危险的压力下如何保护潜水人员的问题。他们开始研究制作铁制甲胄般的潜水服。
1829年,奥古斯都·希普发明了一种潜水服,这是现代附帽潜水服的原形。1837年完成了制造完全的潜水服,这是能够自由拆除钢盔的橡皮制不透水潜水服,钢盔上装有空气的进出口,由协助人员在甲板上以打气筒供给压缩空气。由于希普的发明,使得潜水员可以潜至300尺深处。第一位利用希普的装置探险海底的是科学家亨利·米伦·爱德华,他是法国的动物学家,1844年,在西西里外海潜水,采撷栖息于地中海的生物标本,亨利多次从事这项工作。潜水服的发明虽大大便利了科学家对海洋的研究,可是初期的潜水服因存在种种不理想的地方,仿效他从事潜水探险的科学家却寥寥无几。
到了公元1865年,法国采矿技师布诺瓦·鲁魁洛尔和一位海军士官奥邱斯特·杜涅鲁斯,设计了能让潜水员自由活动的装置。他们将装满压缩空气的金属罐子,安装于潜水者的背部,其上装了两个调节活门,其中一个活门是送出空气,另一个调节活门将潜水员呼出的空气排出。
㈣ 印尼的三大旅游区。
雅加达海滩 当你计划游览这个海滩时,它将是毫无疑问的要求,因为这是印尼的首都。此外,购物中心和高楼是这个城市最好的住宿区。结果是印尼的购物中心和夜生活俱乐部的核心。雅加达的海滩同样是亚洲最不合理的城市社区中的佼佼者。
巴厘岛的海滩 去印度尼西亚城市旅游不是必须要去着名的巴厘岛海滩。这片海滩是游客前往印尼的主要原因,你不需要忘记在这片海滩上生活的客人的数量。在巴厘岛的旅馆,在整个旺季都是非常忙碌的。
Raja Ampat是印尼最好的岛屿和多彩的海滩之一。巴布亚潜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游客的旅游胜地,他们似乎没有任何想要改变他们的国家的愿望,因为他们在这个星球上获得了一个岛屿的天堂,而珊瑚礁的卓越表现是波动的,各种各样的决定和受欢迎的兴趣。像其他的岛屿一样,巴布亚岛在该岛上,由于它的树林的缘故,它看起来很奇妙,它仍然被管理着,干净的海水,这样海洋生物离地面的距离就不会很长了。
婆罗浮屠 它是最着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日喀塔爪哇西北部。现在,它隐藏在丛林中,由于火山灰的原因,这是未知的。
Parangtritis海滩是在日惹市的度假胜地。它有极好的视野,尤其是在破晓和黄昏来临的时候。海滩的地理位置包括了东部的一条山脉和西部的沙滩。沙滩填满了海滩的所有表面,使草地变得像沙漠一样。对西方来说,眼睛能看到的范围只是沙子。因此,如果许多度假者选择在日惹市(Yogyakarta)参加户外野餐时,他们会选择去参观帕兰提提斯(Parangtritis),这一点也不令人惊讶。
Senggigi海滩,在龙目岛发现,西努沙登加拉河是印度尼西亚最着名的景点之一。有很多原因使这个地方成为社区游客和地球上遥远的旅行者的投资。与此接近的是,Senggigi海滩不仅仅是一个很好的海滩,Senggigi同样拥有在海洋下的flabbier。在海洋下的Senggigi是非常令人愉快的,度假者可以做浮潜,因为它的波浪并不大。沿着这条线,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参观这个景点,因为它的吸引力非常之大。
㈤ 印尼美娜多的潜水资源怎么样,好玩吗
答:当然,甚至是全世界潜点中最为知名的一个。
五大国际潜水机构全都把美娜多评定为世界潜水圣地之冠,着名的大堡礁都排名在她的身后,整个美娜多全岛共有72个潜水点,由于火山的“功劳”,让布纳肯岛形成了特殊的海底断层地形,这里的地形是72个潜水点最美丽的,最险要的,它处在亚洲和大洋洲的交界处,海底物种极为丰富,衬得海底世界无比绮丽。
接下来还有更美丽的潜水宝地,那就是利广海底断崖海域,听到这个名字是不是很刺激,一个特别高的断崖呈现在你的眼前,据度娘说断崖高有300公尺,同样是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生物资源,各式各样的珊瑚让你目瞪口呆。总之,这里绝对对得起它潜水圣地的名字。
㈥ 潜艇是什么时候开始运用的
早在公元前4世纪,波斯帝国就出现了最早的职业潜水者,专门从破损的沉船中打捞财宝。而在13世纪法国的一部《亚历山大历史》着作中,描述了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乘坐玻璃圆筒进行的一次非真实性的水下冒险。
最早提出潜艇设想的是英国科学家威廉·伯恩,他在1578年设计了一艘完全密封、可以潜到水下并在水下滑行的船。整个船只是由木架构成,外面由防水皮革包裹着。下潜时,手钳收缩舷侧以缩小体积。但他并没能真正建造出这种潜艇。
40年后,科尼利斯·德雷贝尔在英王詹姆斯一世的支持下,很快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人力潜艇。在1620年到1624年间,德雷贝尔进行了多次航行试验,证实了水下航行的可能性。
1775年,美国人戴维·布什内尔设计建成一艘单人驾驶的,以手摇螺旋桨为驱动力的木壳潜艇“海龟”号。它的沉浮通过排注海水来控制。在艇底还装有一圈重锤,危急时,可抛掉重锤迅速上浮。
1897年,美国籍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在新泽西州造成一艘以汽油机为水面航行驱动力、以蓄电池电动马达为水下航行驱动力的双推进动力系统潜艇。
霍兰潜艇是现代潜艇的鼻祖,45马力的汽油机能使潜艇以7节航速在水面航行1000海里,电动马达则能使潜艇以5节航速潜驶50海里。潜艇上装有1座鱼雷发射管,携3枚鱼雷,首尾各置1门机关炮。霍兰因而得到了“现代潜艇之父”的称号。霍兰还主持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艘双层艇壳的潜艇,而且完成了从美国诺夫克至纽约的航行,开创了潜艇进行公海远航的首次记录。
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1939年,美国海军实验室的技术顾问罗斯·冈恩最早提出采用核能充当潜艇推进动力的大胆设想。他向美国海军当局呈递了第一份关于研制核能动力潜艇的报告,详细论证了这种新潜艇的巨大优势。但这时海军当局得到了德国正在研制原子弹的消息,冈恩博士的报告并没有引起充分重视。直到二战结束,美国当局才意识到冈恩博士报告的重要性。1946年初,美国海军精心挑选出里科弗等5名优秀军官送往着名的橡树岭核物理研究中心学习核技术。后来,里科弗成为着名的潜艇专家。1954年1月21日,美国海军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新建成的“鹦鹉螺”号在1955年1月17日进行了核动力推进的首次试航,创造出历时84小时航程为1300海里的当时世界潜航最高记录。
1960年,美国海军又建成“乔治·华盛顿”号战略导弹潜艇,使潜艇具备了核攻击能力;1982年10月,中国用潜艇在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这说明中国拥有自己独立开发研制的潜地弹道式战备导弹和战备导弹潜艇的能力;1996年,瑞典“哥特兰”号常规潜艇建成服役,它是世界上首艘AIP动力潜艇,标志常规潜艇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㈦ 潜水起源于哪个国家
职业起源于日本。今天职业潜水的前身,则要算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帮浦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也就是头盔式潜水。这种潜水于1854年首次在日本出现。
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在水下活动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目的的休闲运动,广为大众所喜爱。近几年来由于潜水器材的进步,带动潜水运动蓬勃发展,投身于潜水和喜欢潜水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发展:
潜水的好处不仅在于水中的奇异世界给人的精神带来的巨大享受,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并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在美国及日本,潜水运动甚至被作为一种治疗癌症的辅助手段。
浮力应用:
在潜水时,学习在水面和水底控制浮力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水面休息时,正浮力能节省体力,而在水底时,大部分时间需要维持在中性浮力才能使你轻松自由地在水中遨游。
㈧ 潜水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它从起源至今经历了什么发展过程
潜水是一项集勇敢,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运动,它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去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大家知道潜水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吗?它从起源到现在是如何发展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潜水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以及它从起源到现在是如何发展的。
以上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㈨ 海洋知识科普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9)印尼什么时候开始开发潜水扩展阅读:
一、洋流分布:
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成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属于寒流。
(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4)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除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外,都具暖流性质。
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有很大影响,寒流经过的地区对气候有降温、减湿的影响;而暖流则对沿途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5)目前已查明,世界大洋表面有三个隆起区域:澳大利亚东北部,隆起区域高76米;北大西洋隆起区域高68米;阿非利加东南部,隆起区域高48米.
(6)世界大洋三个较大凹陷区域:印度洋(印度半岛以南),凹陷深度为112米;加勒比海,凹陷深度为64米;加利福尼亚以西,凹陷深度为56米。此外,在巴西沿海和佛得角群岛附近区域,也有隆起和凹陷15米左右的几个区域。
二、海洋形成原因:
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墨西哥湾流,最狭窄处也宽达50里,流动时速可达4公里每小时,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横过北大西洋,调节北欧的气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类似的暖流,从热带流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气温。
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于同样原理,两极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达赤道时,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随着表面海流流向两极的暖水。
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过一般来说,主要的海流都是沿着各个海洋盆地四周环流的。由于地球自转影响,北半球的海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的流动方向则相反。
㈩ 深海潜水器是如何诞生的
据史料记载,古代希腊的潜水员,不使用任何呼吸器具,能够在浅水区潜水4~5分钟,到了1300~1400年,人们再度开发海洋时,已经有了能在深海里呼吸的装置。
最早研究这种装置的达文西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1300~1500年)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所设计的水中装置,是一种装在头上能抵抗水压的头盔,盔上装有可伸出海面与浮标相连的呼吸管,并戴上玻璃潜水眼罩,而且在金属头盔上钉上许多大铁钉,以避免海中动物的侵袭。
达文西还设计了有蹼的手套和蛙鞋,但他没有实际试验过自己发明的器具,否则他将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缺点。戴上达文西呼吸管的潜水员,潜至不超过5尺处,一定会窒息而死,因为在那个深度,胸部所受的压力使得肺不能充分扩张,以致无法吸收空气。
又过了100多年后,艾德蒙·哈利发明了在钟里输送压缩空气的方法。他发现,如果潜水员所呼吸的空气与他周围的水压相等的话,他的胸部就不会受水压的影响,并能正常呼吸。哈利就以这观点作为制作潜水钟的原理。潜水钟由钢铁制成,但无底部,钟下可容纳1个或2个潜水夫。潜水钟深入海里时,水的重量会将钟内的空气压缩,潜水夫就能在钟内暂时地吸些空气。
但是这种潜水钟也有缺陷:假若钟的高度有10尺,在深627尺处,钟的内部空气只有15公分,潜水员在里面无法自由活动。为解决空间问题,哈利再度研究发现,如果能从海面上不断传送与水相等压力的空气,那么内部的水面便不会上升。他用两只软管装在潜水钟上,空气因水的压力透过管子进入钟内,潜水员只要打开栓盖,便能获取所需要的空气。
哈利通过自己的亲自实验,不断改变浅水钟里不理想的地方,如钟内的坐椅,妨碍潜水员的视野,于是哈利想办法使潜水员能呼吸戴在自己头上的独立小钟内的空气,这样,他发明了潜水服。
人体肺部受到强力水压时,无法呼吸普通空气,因此,初期的潜水服设计家们,着重研究在危险的压力下如何保护潜水人员的问题。他们开始研究制作铁制甲胄般的潜水服。
1829年,奥古斯都·希普发明了一种潜水服,这是现代附帽潜水服的原形。1837年完成了制造完全的潜水服,这是能够自由拆除钢盔的橡皮制不透水潜水服,钢盔上装有空气的进出口,由协助人员在甲板上以打气筒供给压缩空气。由于希普的发明,使得潜水员可以潜至300尺深处。第一位利用希普的装置探险海底的是科学家亨利·米伦·爱德华,他是法国的动物学家,1844年,在西西里外海潜水,采撷栖息于地中海的生物标本,亨利多次从事这项工作。潜水服的发明虽大大便利了科学家对海洋的研究,可是初期的潜水服因存在种种不理想的地方,仿效他从事潜水探险的科学家却寥寥无几。
到了公元1865年,法国采矿技师布诺瓦·鲁魁洛尔和一位海军士官奥邱斯特·杜涅鲁斯,设计了能让潜水员自由活动的装置。他们将装满压缩空气的金属罐子,安装于潜水者的背部,其上装了两个调节活门,其中一个活门是送出空气,另一个调节活门将潜水员呼出的空气排出。
这项发明已几近完美,可是因为当时无法制造能耐深海水压的金属罐子,所以鲁魁洛尔和杜涅鲁斯只好仍使用原来的装置,以长长的管子输送空气。完全脱离输送管的潜水,到1943年才研制成功。
在研究潜水服的同时,适用于深海作业的潜水艇也在研制之中。有人认为达文西也有研制海中军舰的蓝图,只是他严守这项计划的秘密,他曾记载:“因为人心存有太多的邪恶,如果让人们知道海中航行的秘密,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海中航行船只,在深海里播下杀人的种子。”
历史无情地验证了他的忧虑。1776年,大卫·布修尼尔发明的潜水艇便用于美国独立战争。这艘达托鲁号,状似海龟,是由一个人用手转动曲柄,使两个螺旋桨(一只使船前后移动,另一只是使船上下移动)转动而航行的。布修尼尔为使驾船者能在敌人船身上装上火药而设计此艇,达托鲁号虽然使用爆破装置攻击在纽约港的英国舰艇,可是并没有成功。
后来美国技师罗伯特·福尔顿将“达托鲁号”的设计进行了改良,于1800年,创造了两艘潜水艇——诺蒂拉斯号和缨德号;福尔顿相信,潜水艇有助于结束海战或海盗行为,可是他的两只潜水艇,均未被用于战争。1930年以前,没有人能够深入600尺以上的海里,但就在这一年,人类终于突破这个深海的无人地带。这是由于新型船只的发展所致,也由于这些船只的更新,使得鸟类学家威廉·毕比转向海洋生物学的研究。毕比长期详细的探究海洋深部,他的目的是要探查栖息的海洋生物。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数百次地潜入海中。虽然他穿着安全的附帽潜水服,但仍受深度的限制。用钢绳潜入海地岛水域下63尺深海底。透过头盔玻璃眼罩,他看到了许多珍贵而且色彩丰富的鱼类及海洋生物,这些海中珍物在他眼里,自由自在地游动着。
毕比在《海中下降半里》一书中如此写着:“当我向下看时,看见了像火星、金星世界般的未知——珍贵丰富的生物,这使我感觉到,漫游于海中的愿望将要实现了。”
毕比想更深一步地下潜,但当时的潜水器阻碍了他的行动。克服这种障碍,势必平均1平方公分能耐40千克压力,而且能装载1人的宽壁乘坐物。
为了完成这个构想,毕比决心邀请曾经做过深海探险的钢球技师政提斯·巴顿和设计师约翰·H·J·巴德人协助。在三个人共同努力下,重新制作装备,毕比将新的装置取名为“深海潜水球”。
“深海潜水球”直径1.45米,球壁厚3公分。每平方厘米能耐105.5千克以上的压力——与海面下3400深度压力相等,而且相当坚固。船体重达2450千克;它与军事用潜水艇不同,潜水球上装有圆形的窗户,窗厚76公分,以溶解的石英做成玻璃。石英是人类所知物质中最坚硬的透明体,它能反射任何波长的光,每一个窗户直径20.3公分;深海潜水球内备有氧气筒可自动供给氧气,乘员身上散发出来的湿气,会被装在盘里的氯化钙吸收,而盘内的碱石灰(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混合剂)能吸收迷漫于室内的二氧化碳。
另外还有一根管子,连接深海潜水球和海上的母船,管内的电缆能供给发动电力机械与探照灯所需的动力,同时为了毕比进入深海时,能详细地记事,还装上电话线。最后,深海潜水球被粗2.2公分、长10.6千米的钢铁制电缆线吊入海里。
潜水球究竟能潜多深?这个问题,在1930年6月6日得到了答案。当天,深海潜水球被装在大型舢船“淑女号”的甲板上,运到百慕大温暖的外海,“淑女号”本身被拖船“福拉蒂斯号”拖到外洋。在此以前,深海潜水球为适应这次深海旅行,在同样的航线里作了多次的潜水试验,不过球内并没有工作人员。这些准备是为了从事史无前例的深海探险。
上午时分,毕比和巴顿进入深海潜水球直径35.6公分的圆形出入门,甲板上的乘员,把180千克重的盖子用巨大的螺丝钉和螺丝帽锁好,潜水球便完全被密封。
谁也不能预料潜水时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危险,他们像是被囚禁在钢铁制容器内的狂人一样,无法抗拒深海潜水球剧烈的摇动。潜水球被海面的大波浪冲击随着母船上下摇动,在电缆紧紧拉引下,狂乱地动荡着,如果电缆拉力超过限度,深海潜水球将会像石头般地滚入海底。
当毕比眺望海面以下世界的瞬间,他忘记了恐惧。毕比在他的着作中写着:“在50尺深处时,我看见我的周围被朦胧的青绿色包围,我无法相信这竟是我穿戴潜水钢盔潜水的界限。”
毕比接着写着:“每多潜入几尺,便遇到令人惊讶的新现象——生命并没有如预期中那么丰溢活跃,但所有生物的数目却令人难以置信。在1000尺深处,我清楚地看见几条淡绿色的光线和轮廓鲜明的虾子……。偶尔出现的美拉诺斯托米阿地特龙鱼,发出燃烧般耀眼的光线,同时我们也看见名叫沙普莫利娜的鱼儿发出小小的如珍珠般的光点,而可培普达(小小的甲谷类)的颜色,使我们联想起日光的辐射……”
“在1680尺深处,我们见到体长14.5公分的生物向窗户冲来,很快地飞射到外侧后爆炸,那种闪光非常亮地照在我的脸上和窗内下方,在那些闪光当中,我看见了很大的红色虾子和碰裂的光芒。”
“上午11点12分,我们在3000尺深处停了下来,这将是这次潜水的最终点,因为连结母船的缆绳已经快没了……。周围水的颜色更深了,在海面上任何无星光的黑夜与此相比较,也只不过是‘薄暗’罢了,我想我以后再不会轻易的使用‘黑色’这个词句了。”
缆绳似乎松弛了,球体又下降了一些,此时接到海上的联络电话,说刚才海面发生横波,由于深海潜水球和缆绳的重量紧卷在卷扬机上,因此休贝史达船长下令松懈过紧的缆绳,因而下降了14.4公分。卷扬机轴上只剩下12圈缆绳,我们现在被吊在3028尺深处,此时我们才明白我们离海面已是如此的遥远。”
毕比和巴顿终于创造了人类潜水最深的记录,他们带着人们的欢呼回到了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