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妈祖在东南亚的分布状况
妈祖祖在东南亚的分布状况
根据湄洲妈祖庙提供的资料,目前世界上有妈祖信众近2亿,妈祖庙近4000座,分布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在科学发达的现代的海外华人,仍然热衷于修妈祖庙和还愿,“这不是单纯的信奉问题,更主要的是在妈祖信奉中寄托着深厚的、源远流长的民族感情之故。”
‘贰’ 世界三大妈祖庙都分别坐落在什么地方
世界上三大妈祖庙分别是:莆田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
1、湄洲妈祖祖庙
坐落在“妈祖信俗遗产地”莆田市湄洲岛。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林默的庙宇,其建设年代为世界之最。建造于999年的还保存完好的莆田平海天后宫,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的分灵宫庙。
1992年10月,湄洲岛被辟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还与妈祖的名字连在一起。 2006年05月25日,妈祖祖庙和祖庙的“妈祖祭典”分别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天津天后宫
始建于元朝泰定三年(一三二六年)比天津设卫建城还早七十八年,所以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一说。
3、台湾云林的北港朝天宫
是台湾规模最大、香火最盛的妈祖庙,也是全台妈祖信徒的圣地。
妈祖庙的祖庙:
湄洲妈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妈祖庙(宫)2500多座。根据1987年台湾报刊统计的数字,台湾省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
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全世界妈祖信众约有2亿人,单台湾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妈祖传说:
传说妈祖每次在海上救难后,都要给每位遇险者一碗热气腾腾,芳香扑鼻的兴化寿面,吃后不但会驱寒暖身,而且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兴化寿面即被称为“妈祖平安面”。
且闻名遐迩,成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选食品.每逢亲友来访,寿诞喜庆,逢年遇节,家人团聚,都要吃“妈祖平安面”,以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台湾的医神保生大帝诞辰。保生大帝台湾民间俗称“大道公”,宋代福建同安县白礁乡人,因其精通医术、救人无数,被尊奉为神。
‘叁’ 妈祖庙的分布概况
1、莆田地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莆田的妈祖庙数以百计,湄洲岛上有近20座。
2、福建沿海地区和山区:沿海地区:福州、厦门、泉州、长乐、平潭、福清、晋江、惠安、漳浦、东山、宁德、罗源、霞浦等沿海地区有五、六十座。山区:仙游县10多座,永定县、上杭县、浦城县、安溪县、邵武等山区都有妈祖庙。 湄洲妈祖祖庙坐落在“妈祖信俗遗产地”莆田市湄洲岛。湄洲岛因形似娥眉而得名,面积14多平方公里。这里四季如春,绿树成荫,天蓝水净,空气清新。岛上景色秀丽,有号称“天下第一滩”的黄金沙滩九头尾,有“天然盆景”之绝的日纹坑,有鬼斧神工之妙的鹅尾山,还有如诉如歌的千古绝唱湄屿潮音……
1992年10月,湄洲岛被辟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还与妈祖的名字连在一起。 2006年05月25日,妈祖祖庙和祖庙的“妈祖祭典”分别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湄洲妈祖祖庙在世界妈祖文化现象当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建设年代最久远的妈祖庙。据《莆田县志》记载,林默“羽化升天”的同年,雍熙四年(987)邑人立通贤灵女庙于湄洲岛。这座通贤灵女庙即今天的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林默的庙宇,其建设年代为世界之最。建造于999年的还保存完好的莆田平海天后宫,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的分灵宫庙。
建造年代较久远的妈祖宫庙还有建于1086年的莆田圣墩天后宫、北宋元符初(1098-1100年)的仙游枫亭天后宫,以及蓬莱阁天后宫(1122年)、长岛庙岛显应宫(1122年)、莆田白湖天后宫(1157年)、泉州天后宫(1196年)等。
首个世界性妈祖社团组织的落址单位。国家批准的首个世界性妈祖文化社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2004年在湄洲岛妈祖祖庙成立。“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妈祖信仰正式被界定为妈祖文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祭祀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祖庙的“妈祖祭祀”、山东的“孔子祭祀”和陕西的“黄帝祭祀”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祭典,祖庙“妈祖祭祀大典”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洲岛每年都要举办朝拜妈祖祭祀大典。祭典场面气势磅礴,恢宏壮观,主祭人为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或秘书长。湄洲妈祖祖庙是祭祀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 建设规模最庞大的妈祖庙。始建于987年的湄洲妈祖祖庙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已成为规模宏大的庙宇建筑群,特别是祖庙的南中轴线庙宇群,全长323米,宽99米,其中天后正殿高19米,宽50米,进深30米,面积987米,可同时容纳千人朝拜,正中供奉8米高的妈祖座像,陪侍的有妇幼保护女神陈靖姑和兴建宋代着名水利工程木兰陂的女杰钱四娘以及航海家郑和、收复台湾的施琅将军等八大神像。殿前的天后广场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还有一座高26.5米的大戏台,是祖庙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两旁的观礼台及回廊能容万名观众。而高19米,宽33米,五开间的山门大牌坊则是我国少见的雄伟牌坊之一。 湄洲妈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妈祖庙(宫)2500多座。根据1987年台湾报刊统计的数字,台湾省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全世界妈祖信众约有2亿人,单台湾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湄洲岛妈祖庙建于宋初,开始仅“落落数椽”,名叫“神女祠”,经过多次修建、扩建才形成规模的。其中郑和、施琅等历史名人就力主扩建过,形成建筑规模,日臻雄伟,最后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组建筑群,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舍客房;画梁雕栋,金碧辉煌,恰似“海上龙宫”。后来庙宇几经损坏,日渐破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68年),妈祖庙受到了严重的毁坏,几乎“夷为平地”。
八十年代来,妈祖庙才陆陆续续开始重建,尤其是近十年来,台湾妈祖信徒到湄洲岛祖庙进香日渐增多,目睹妈祖庙的现状,海峡两岸妈祖信徒同心协力,自愿捐物捐资,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兴建。如今,湄洲妈祖庙不但重显光彩,而且建筑规模远远超过了历史任何时候,更加富丽堂皇。目前祖庙建筑群是以前殿为中轴线进行总体规划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三百米,高差四十余米的主庙道,从庄严的山门,高大的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气势不凡。在祖庙山顶,还建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面向大海,栩栩如生。伫立山顶,极目远眺,山海茫茫,水天一色;回望山下整个庙群尽收眼底,构成了一幅瑰丽壮美的山水画。 在妈祖庙附近,有“升天古迹”、“观澜”石、“妈祖镜”、“潮音洞”等景观,庙里还有重修碑记、御赐金玺、御赐匾额等文物。
“升天古迹”摩崖题刻在妈祖庙寝殿后的一块巨大石壁之上,旁有一行小字:住持僧照乘和尚叩立世原洋。石壁上隐约可见千年前仅“落落数椽”的“神女祠”、“人”字形造型。伫立此处,举头西望,对岸贤良港隐约可见。相传,默娘就是在此附近的“石鼓”上坐化升天的。
‘肆’ 妈祖作为南方信仰,为何可以影响全球45个国家
妈祖,作为一个南方的信仰。而且对于宋元明清的时候非常的流行,而且很多人信仰妈祖,因为都非常的灵验。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 ,是历、现代 ,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 ,宋建隆元年(960年)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 九月初九逝世。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 2009年9月30日 ,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伍’ 有哪些国家祭拜妈祖
全世界现有一亿多妈祖信徒。台湾2300万人口中有1700万妈祖信徒,
占台湾人口的 70% 以上。新加坡的妈祖信徒占总人口数的70%,
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占该国人口的重要比例而妈祖的信徒则占了华侨人口的80% 以上。此外,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很大数量的华人,
也都是以妈祖信仰为主要信仰,而在日本的华侨也是以妈祖信仰为主。
所以,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亚洲诸国华人世界中,妈祖信徒版块形成了庞大的族群,是华人世界的主流族群,像台湾和新加坡两地,妈祖信徒成了社会的结构主体,是两地社会的主导力量,而世界各地都有唐人街的华人社区,也都百分之百的成了妈祖信仰区,是妈祖信徒为主的族群聚集地。
琉球
古琉球天后宫。据文献记载,传入琉球的时间是在14世纪的明洪武年间(1368~1398)。琉球的妈祖庙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宫、那霸的下天妃宫和久米岛天后宫等3处。
日本
海神天后的东渡日本。中国与日本来往极早而且历史非常悠久。
日本长崎市内的有三大唐寺——南京寺、漳州寺和福州寺。日本长崎的妈祖堂的最大特点是由商人“商会”先建妈祖堂,然后把它拓建为佛祖和妈祖合祀的寺庙,把妈祖奉祀在寺庙中。而其目的在于祈求生意兴隆、海上平安。同时,利用神祈的节日活动加强与日本团结,对日本的民俗起着深远的影响。后来日本商船上也安放了中国妈祖的神龛,作为海上航行的护船神。
东南亚
妈祖的信仰,也随着华侨的南渡遍布于南洋各地。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地,都建有供奉妈祖的庙宇。其中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比较典型。例如,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青云亭、宝山亭,槟榔屿的观音亭(广福寺)都有奉祀妈祖。在新加坡的天福宫,林厝港亚妈宫、林氏九龙堂等,也都供奉妈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地的地缘协会馆内也都兼祀妈祖。
台湾
台湾的民间信仰大部份是从中国福建、广东沿海,特别是莆田一带传去的。如妈祖娘娘、保生大帝、潮汕的三山国王、道教的关帝圣君、慈航真人、清水落石出祖师、等。妈祖娘娘一直被台、港、澳渔民和航海者奉为海上保护神,尤其在台湾同胞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也最为深刻。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台湾的妈祖庙。据统计,至1930年末,台湾妈祖庙有335座;1954年增至384座;据《台湾地区神明的由来》一书说,台湾汉族民间祀奉天上圣母为神的寺庙,已经超过900座之多。妈祖庙宇名称不一,有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镇澜宫、安澜厅、双慈亭、中兴宫厝等;奉祀的妈祖,因来自大陆不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称呼,如来自兴化军称“兴化妈”,来自泉州的称温陵妈祖,来自龙溪的称“清溪妈”,来自同安的称“银同妈”等。台湾妈祖庙自清代以后勤部不断增加,且几经修建,规模日益壮观。在妈祖庙中有镇殿妈、二妈、副二妈、副三妈、四妈,又有三郊妈、斑鸠妈,还有温陵妈、银同妈、湄洲妈。除镇殿妈外,其他妈祖像可供每年轮流诞辰出巡之用。
现澎湖马公镇的“提标馆”是所有台湾妈祖庙中最早的一座。澎湖妈祖庙创建年代虽未记载,但据日本学者的研究,均创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并且当时还在庙前开了一个墟市叫“妈祖宫市”。
潮汕
福建与潮汕两地血缘相亲同源同俗,在汉族民间信仰等有着很多相近以至相同之处,尤其是对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信仰更为突出。可以说是一样的妈祖,一样的海洋情怀!潮汕地区众多的妈祖宫庙,与历史上福建移民入潮有直接关系,也是潮汕沿海民俗信仰的集中体现。潮汕地区妈祖也被称为天后圣母,妈祖庙遍布潮汕的每一个角落,其数量之多无法统计。较多分布在澄海、饶平和汕头市区等地。 福建莆田与潮汕地区民俗习惯相似,以两地民众对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信仰表现得尤为突出。
‘陆’ 天后娘娘的湄洲祖庙
湄洲祖庙,湄洲妈祖庙的俗称、尊称。
湄洲祖庙,全世界妈祖信众心中的圣地。
湄洲祖庙位于台湾海峡西中部湄洲岛,隶属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区东南方40多公里处,从文甲码头乘轮渡20分钟便可到达;东距乌丘岛(乌丘原本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县,现为台湾省金门县管辖)二十海里。
湄洲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据不完全统计,台湾省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全世界妈祖信众约有2亿人,单台湾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宋雍熙四年(987),妈祖升天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庙。据文献礼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椽”,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天圣年间(1023—1032),湄洲祖庙得到受妈祖庇佑的人们的不断“鸠资扩建”,“廊庑更加巍峨”。此时的祖庙已初具规模。
元朝,湄洲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洪希文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住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明朝,湄洲祖庙又得到进—步扩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永乐初年(1403),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祖祠(港里)祖庙(湄洲)。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湄洲祖庙。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总督姚启型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天阁改为正殴,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接着祖庙又建观音殿、中殿、土地庙等。到清干隆以后,湄洲祖庙己颇具规模,成为—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
1966年,湄洲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保护下得以幸存。
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湄洲祖庙的重建工作。人们义务投工,硬是在祖庙遗址废墟上整理出祖庙地基。各地信众纷纷参与,踊跃加入修复湄洲祖庙的行列。不久,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成立,林文豪任董事长,林聪治任常务董事长,大规模的妈祖祖庙重修工作得以顺利进展。
众志成城,经过多年努力,湄洲祖庙终于完成了大小建筑36处的西轴线工程。西轴线工程坐东北,面西南,呈轴线分布,有牌坊、长廊、山门、香炉台、圣旨门、广场、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等,还有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从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一系列建筑物,形成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的湄洲祖庙建筑群。
为了满足广大妈祖信众的朝拜需要,应海内外妈祖信众的要求,1997年由清华大学设计的湄洲妈祖祖庙南轴线工程动工。南轴线工程现已建成寝殿,敕封天后宫殿、庑房、献殿、钟鼓楼、山门、牌坊、天后广场、天后戏台等建筑物,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举世无双。
‘柒’ 妈祖属于佛教还是道教
是道教。
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妈祖是海神,是海上的守护神,能庇佑海路安全,也能言人间祸福,济困扶危、治病消灾。作为海神,也有人认为妈祖属于后土娘娘管辖。
根据民间传说,妈祖是被神圣化的历史人物,她的原型是渔女林默娘。林默娘是宋太祖时期的人物,她出生于福建莆田,她有孝女成道的美德,后来更因海上救援而不幸牺牲,所以被百姓供奉成神,一开始是宋徽宗赐“顺济庙额”,到清朝封为天后,历朝皇帝一共褒封36次。
妈祖的信仰规模:
中国大陆,妈祖庙分布在22个省市的450个县主要福建莆田就有316处之多;海南约有200多座,香港有57座,澳门现有妈祖庙10座,台湾地区妈祖宫庙5000多家、妈祖信众1600多万人。
国外妈祖庙宇较密集的地区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其他分布于美国、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文莱、印度、朝鲜、挪威、丹麦、加拿大、法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新西兰及南非、毛里求斯等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妈祖
‘捌’ 妈祖资料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 ,是历、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
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妈祖传说
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俗有机组成部分,妈祖信仰传播重要文化载体,集中体现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已单独入选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和其他民间神灵的传说一样,妈祖的传说定型要晚于妈祖信仰产生的时间。
真正专载妈祖灵异事迹的书大约在明朝晚期才成型,而其关键则为明政府多次、大规模的海外活动。
在古代航行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妈祖传说》给航海人以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文人笔记、地方史册都记载了大量的妈祖传说。
‘玖’ 第一个妈祖庙建在那里
湄洲妈祖庙
湄洲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东南方40多公里处,从文甲码头乘轮渡20分钟便可到达,岛上有闻名海内外的妈祖祖庙,她就坐落在岛北端的牛头尾山麓。 湄洲岛因形似娥眉而得名,面积14多平方公里。这里四季如春,绿树成荫,天蓝水净,空气清新。岛上景色秀丽,有号称“天下第一滩”的黄金沙滩九头尾,有“天然盆景”之绝的日纹坑,有鬼斧神工之妙的鹅尾山,还有如诉如歌的千古绝唱湄屿潮音……
1992年10月,湄洲岛被辟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还与妈祖的名字连在一起。 2006年05月25日,妈祖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妈祖姓林,名默,人们昵称默娘。她在人间只活了二十八个春秋,可她的名字,却被人们传诵了一千多年。相传她自出生至满月,不啼不哭,默默无闻。她从小习水性,识潮音,还会看星象;长大后“窥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难。她曾经高举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给迷失的商船导航;她矢志不嫁,把救难扶困,当作终极的目标。公元九八七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湾口救助遇难的船只时不幸捐躯,年仅28岁。她死后,仍魂系海天,每每风高浪急,樯桅摧折之际,她便会化成红衣女子,伫立云头,指引商旅舟楫,逢凶化吉。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勇敢善良的女性,到处立庙祭祀她。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直至清代,共有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天上圣母”、“海上女神”。
湄洲妈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妈祖庙(宫)2500多座。根据1987年台湾报刊统计的数字,台湾省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全世界妈祖信众约有2亿人,单台湾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湄洲妈祖庙建于宋初,开始仅“落落数椽”,名叫“神女祠”,经过多次修建、扩建才形成规模的。其中郑和、施琅等历史名人就力主扩建过,形成建筑规模,日臻雄伟,最后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组建筑群,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舍客房;画梁雕栋,金碧辉煌,恰似“海上龙宫”。后来庙宇几经损坏,日渐破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68年),妈祖庙受到了严重的毁坏,几乎“夷为平地”。
八十年代来,妈祖庙才陆陆续续开始重建,尤其是近十年来,台湾妈祖信徒到湄洲岛祖庙进香日渐增多,目睹妈祖庙的现状,海峡两岸妈祖信徒同心协力,自愿捐物捐资,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兴建。如今,湄洲妈祖庙不但重显光彩,而且建筑规模远远超过了历史任何时候,更加富丽堂皇。目前祖庙建筑群是以前殿为中轴线进行总体规划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三百米,高差四十余米的主庙道,从庄严的山门,高大的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气势不凡。在祖庙山顶,还建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面向大海,栩栩如生。伫立山顶,极目远眺,山海茫茫,水天一色;回望山下整个庙群尽收眼底,构成了一幅瑰丽壮美的山水画。
在妈祖庙附近,有“升天古迹”、“观澜”石、“妈祖镜”、“潮音洞”等景观,庙里还有重修碑记、御赐金玺、御赐匾额等文物。
‘拾’ 妈祖庙在哪个地区
全世界的妈祖庙有1500多座,约有2亿多信众。
1、莆田地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莆田的妈祖庙数以百计,湄洲岛上有近20座。
2、福建沿海地区和山区:沿海地区:福州、厦门、泉州、长乐、平潭、福清、晋江、惠安、漳浦、东山、宁德、罗源、霞浦等沿海地区有五、六十座。山区:仙游县10多座,永定县、上杭县、浦城县、安溪县、邵武等山区都有妈祖庙。
3、台湾地区:有妈祖庙500多座。
4、港澳地区:香港的妈祖庙有50多座。澳门地区:有2座,其中妈祖阁建于明弘元年(公元1488年)。澳门(英文:Macao,葡文:macau),是“阿妈澳”的音译。
5、大陆地区:广东和海南:有近40座。江浙地区:30多座。威海、营口、秦皇岛、青岛、长岛、烟台、蓬莱等地都有妈祖庙。天津天妃宫(公元1226年创建,是全国三大妈祖庙之一)。北京、湖南、贵州、辽宁、丹东、锦州等地都有妈祖庙。
6、世界各地:日本:神户、长崎及很多岛上都建有妈祖庙,有数十座,并成立了信仰组织“妈祖会”。新加坡:天福宫。马来西亚:有30多座,马六甲的青云亭创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最为着名。朝鲜、菲律宾、印尼、越南、泰国、挪威、丹麦、法国巴黎、加拿大、美国檀香山、旧金山、墨西哥、巴西、新西兰、非洲等地都有妈祖庙宇或祀奉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