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绍一下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潜力
1.自然资源
印度尼西亚矿物资源丰富, 石油和锡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天然气、铀、镍、锰、铜、铬、铝土矿、金刚石储量也较丰富。石油探明储量总计13亿多吨, 是目前东南亚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另外, 据估计, 印尼沿海海底石油蕴藏量要比陆上石油多3-5 倍,以三马林达近海的阿塔卡油田为最大。印尼天然气储量也很可观, 约73万亿立方米。印尼的锡矿储量也很大, 是继马亚西亚之后的世界最大锡生产国, 镍矿储量562万吨, 居世界前列。 伊里安查亚还有丰富的铀矿。廖内群岛的宾坦岛有铝土矿。日惹附近产锰。金刚石推测储量约150万克拉, 居亚洲之首,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
在农林产品方面,印尼的胡椒、金鸡纳霜、木棉和藤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天然橡胶、椰子产量居世界第二。印尼的热带雨林面积仅次于巴西亚马孙地区。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铁木、努沙登加拉 的檀木、苏拉威西的乌木、爪哇的柚木都是驰名于世的珍贵木材。印尼海域水产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苏门答腊东海岸的巴眼亚比等地附近为着名渔场。勿里洞沿海产海 参, 马鲁古群岛沿海产珍珠,马都拉岛沿海产海盐。
2.经济简史
自1945年独立以来, 印尼致力于推行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战略和由石油产业支持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同时对外国资本进入印尼加以限制,以保护印尼民族经济的发展。自 1967年苏哈托政府执政以后的前十五年里,印尼通过开发丰富的石油和其它资源, 实现 了粮食自给和生产自立。国家收入主要来自石油出口,1982年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家收入的80%。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期, 石油出口景气, 印尼经济一度出现了较快的增长, 1973年到1981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7-8%。从1982年起,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和其它初级产品价格开始趋向疲软, 印尼经济受到很大冲击, 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 世界石油价格暴跌, 印尼经济出现了衰退。
1982-83年度, 出口和政府收入下降, 财政赤字和经济项目逆差扩大。自八十年代初以来, 印尼经常项目赤字连年不断, 外债偿付额高达27.6亿美元(1988年外债总额为530 亿美元), 支付石油和天然气服务费用为26亿美元。另外印尼在对外贸易的运输费用上也支付了大量的外汇(印尼用于对外贸易的船队不足), 同时直接投资收入又用于再投资, 不能为支付平衡起作用。 印尼虽有巨额外债, 但印尼严格履行金融契约, 因而能得到国际组织的友好资助。印尼的旅游业发展比较快, 1990年相当兴旺, 游客达211万人次,外汇收入为18亿美元。
3.经济概况
自1968年以来特别是80年代调整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后,印尼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第一个25年长期建设计划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6%,通货膨胀控制在10% 以内。1994年4月印尼进入第二个25年长期建设计划即经济起飞阶段。政府采取了进一步简化进出口手续、降低关税、放宽投资政策等措施,把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旅游、增加出口作为经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使印尼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1995年5月起,印尼政府颁布了放宽经济限制的一揽子计划,开放投资领域,减少对产 业部门经营和发展的限制,鼓励私营企业在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1995年、1996年分别吸引外资399亿和299亿美元。1996年批准外资项目959个,比 1995年上升23%。但由于外资投入猛增、人口和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将制约经济的发展。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全国拥有可耕地1980万公顷。1995年,农业总产值616370亿盾,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7.2%。农业人口约占劳动力人数的50.6%。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主要由小农分散经营。 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 其次是玉米、木薯、甘薯、大豆等, 大米是印尼人民的主要食粮。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国之一, 经济作物大都在种植园种植, 是外汇 收入的重要来源, 主要有橡胶, 咖啡, 棕榈油, 椰子, 甘蔗, 胡椒, 奎宁, 木棉, 茶 叶等。橡胶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大部分在民间小胶园内种植, 产量仅次于马来西亚, 居世界第二位, 主要供出口。咖啡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 约90%的产量供出口, 椰 子是传统的出口作物。
农产品产量统计
(2).工业概况
印尼工业发展的方向是加强外向型的制造业。1995年制造业、采矿业产值各为919290 和351450亿盾,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3%和8.4%。主要部门有制造、采矿、纺织、轻工、装配业等。1994年、1995年制造业增长率分别为12.5%、11.1%。工业品出口额已超过29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4.5%。1995年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0%。煤炭生产约 3830万吨,其中出口3160万吨,成为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南非的世界第三大煤炭出口国。
工业行业产值统计
5.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1995年):1903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5年):1023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8.07%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8025.00盾
通货膨胀率(1996年):6.47%
经济增长率(1996年):7.8%
2. 印尼的基本国情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80年代中期制造业迅速崛起。90年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01年占GDP比重近40%,吸纳近三分之一就业人口。经济在建国初期发展缓慢,1950年至1965年GDP年均增长仅2%。60年代后期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开始提速,1970年至1996年间GDP年均增长6%,跻身中等收入国家。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经济严重衰退,货币大幅贬值。1999年底开始缓慢复苏,GDP年均增长3%-4%。2003年底按计划结束国际货币组织(IMF)的经济监管。
苏希洛政府重视吸引外来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消除贫困、加强法制建设和反腐工作。2008年印尼国内生产总值4503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出口总额2655亿美元,人均收入2271.2美元,通货膨胀率11.06%,外汇储备516亿美元,外债1290.7亿美元。失业人数939万人,失业率8.39%(2008年8月)。
【资 源】 富含石油、天然气以及煤、锡、铝矾土、镍、铜、金、银等矿产。截至2003年,石油探明储量47.2亿桶,潜在储量50.24亿桶。2006年日产石油量为92.3万桶;天然气探明储量94.75万亿立方尺,潜在储量75.56万亿立方尺。煤探明储量70亿吨。2007年油气资源出口额221亿美元。
【工 业】 工业发展方向是强化外向型制造业。近几年制造业增长速度均超过经济增长速度,2006年占GDP比重为27.8%,就业人口1106.6万。主要部门有采矿、纺织、轻工等。锡、煤、镍、金、银等矿产产量居世界前列,2005年产锡6.94万吨,煤1.2亿吨,镍370.7万吨,金103.3吨,银262.6吨;2006年纺织品出口额95.97亿美元;2006年国内汽车销售量31万辆,同比下降40.2%。
3. 1940-1950年印度尼西亚文学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哪些发展
1942—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期间,印度尼西亚资产阶级作家大多创作“双刃文学”,即把为“大东亚战争”效劳的一刃和为民族主义的一刃结合起来。这时,作家的创造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945年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其文学也进入了现代时期。除普拉姆迪亚以外,乌杜依·达唐·宋达尼(1920—1979)也比较着名。他创作的剧本有《笛子》(1948)、《饭店之花》(1948)、《阿瓦尔和米拉》(1952)等,内容多写对前途怀有希望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社会上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他的长篇历史小说《丹贝拉》(1949)是当时的的优秀之作,描写的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班达人民反抗荷兰东印度公司推行殖民主义政策的斗争。1950年“人民文化协会”成立后,许多新老作家,如普拉姆迪亚、乌杜依等,都写出了不少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人民文化协会”中有影响的诗人是班达哈罗·哈拉哈普(1921—)。他早期的诗集《沙丽娜与我》(1939)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1956年发表的诗集《来自饥饿和爱情降临的地方》,以铿锵有力的诗句表达了革命人民坚强的斗争意志,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在人民文化协会以外,代表民族主义者的诗人西托尔·西杜莫朗(1924—)和代表“最新一代”的诗人、作家阿伊普·罗迪等,在50年代也颇有影响。
4. 印度尼西亚的成立时间是哪年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吧 1945年8月17日
5. 印尼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有了哪些方面的发展
大约距今7000年到4000年,印尼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畜牧业和锄耕农业,交通有了发展,与马来西亚、印度、中国南方开始文化交流。由于农业、畜业、手工业发展,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这样母系社会自然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6. 印尼由于什么的发展导致母系社会自然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大约距今7000年到4000年,印尼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畜牧业和锄耕农业,交通有了发展,与马来西亚、印度、中国南方开始文化交流。由于农业、畜业、手工业发展,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这样母系社会自然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这一时期,图腾制有了发展,它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狩猎族以动物为图腾,农耕族以畜牧和植物为图腾。随着社会的进步,又出现祖先崇拜,印尼不少村庄在村口竖立一个象征祖先的木雕像,这种祖先崇拜习俗起源于印尼的新石器时代。
7. 印尼最近几年也一直在迅速崛起,为何西方国家却对其关注并不多
主要是因为印尼他的发展存在着非常多的先天性不足。比如说他的领土处于非常分散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印尼是一个多岛屿的国家。所以这也造成了印尼的基础设施非常的落后。而且印尼各地的交流也并不完善,使得印尼各地区的语言非常的差异巨大。更重要的是因为印尼处于在一个热带地区。一旦气候炎热,就会使得人们工作非常的懒散,这也对于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
最重要的还是由于印尼是一个内部矛盾,民族纷争非常严重的国家。虽然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但是他们并没有产生一个民族自豪感以及向心力的存在。所以印尼这个国家虽然明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内部却是四分五裂,而且经常发生一些暴力冲突事件。所以这也使得其他国家对于印尼的投资在逐年的减少。
8. 1990年代始,印尼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问题随之凸显,其中又以空气污染最为严重。自90年代末期迄今,空气
小题1:B 小题2:D 9. 印尼是从什么时候跟中国有文化交流的 印尼很早就回中国有文化交流,最早可以延续到汉朝,当然最有名的还是宋朝时繁盛的海上丝绸之路,宋朝海贸发达,和印尼交流也变得非常平凡,明朝时更是达到鼎盛时期,郑和下西洋就经过印尼,甚至有印尼地区朝拜者来明朝定居是事情,进入清代近代后,印尼也成为下南洋的选地之一,如今印中两国也进行着深度的文化交流。 10. 有谁知道印尼国家的历史
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度尼西亚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Indo(印度)和 Nusus(各岛),意为印度各岛。印度古籍称之为“努珊塔拉” (Nusantara)或德威安塔拉(Dwipantara),意为大洋之间的岛屿。至今仍有人称印尼为“努珊塔拉”。印度人、中国人和阿拉伯人的古代文献中,有时也泛称印度尼西亚群岛为爪哇;欧洲 旅行家和探险家则称群岛为大爪哇和小爪哇;当地人称爪哇、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居民为爪哇人,称东边的小群岛为小爪哇。荷兰人入侵群岛后,印尼被称为荷属东印度或东印度。19世纪中叶,西欧学者最先将“印尼”用为地理名称。20世纪初,随着民族运动的发展,民族主义者开始考虑政治用语。初期使用“东印度”,1922年印尼留荷学生在荷兰成立“印尼协会”,“印尼”首次成为政治用语。1928年“青年誓言”宣布“印尼”为民族和国家的名称之后,“印尼”便被广泛使用。1945年正式定为国名。 与印尼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交通费是多少
浏览:786
从广西哪里可以去越南
浏览:446
印度狂犬疫苗是哪个国家
浏览:120
意大利yarese是哪个城市
浏览:314
印度的头饰怎么戴
浏览:271
为什么新西兰上有英国的国旗
浏览:374
怎么夸中国舞老师
浏览:853
伊朗两万纸币值多少钱
浏览:272
最近印度跟中国什么情况
浏览:65
印度河流量怎么样
浏览:72
印度的沙琪玛是用什么做的
浏览:48
印度怎么对待登月
浏览:89
越南什么地方的苹果最好吃
浏览:676
伊朗民族信仰什么教
浏览:269
美国对伊朗制裁了多少年
浏览:263
英国人在纽约多少钱
浏览:713
去哪里买到印度产的药
浏览:192
印度大虾怎么炸
浏览:111
为什么伊朗高原气温那么高
浏览:280
意大利属于什么方
浏览: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