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东日本旅客铁道的拥有车辆
蒸汽机车
C57 - C58 ( 秩父铁道所有) - D51
电力机车
EF55 - EF58(仅余日皇御用指定电力机车) - EF60 - EF62(已全部退役) - EF63(横川铁道公园动态保存中) - EF64 - EF65 - ED75(部份曾卖给JR货物) - ED77(已全部退役) - ED78(已全部退役) - EF71(已全部退役) - EF81(部份曾卖给JR货物)
柴油机车
DD14(除雪用, 1辆曾让渡给台湾高速铁路)- DD15(除雪用) - DD16(1辆曾让渡给台湾高速铁路)- DD17(除雪用,已停用) - DD18(除雪用,标准轨) - DD19(除雪用,标准轨) - DD51 - DD53(除雪用) - DE10 - DE11 - DE15(除雪用) 新干线
200系 - 400系 - E1系 - E2系 - E3系 - E4系 - E5系-E6系-E926形 - 952形 - 953形 - E954形 - E955形特急型
157系(日皇专用车卡) - 183系 - 185系 - 189系 - 251系 - 253系 - 255系 - E257系 - E351系 - 483系(已全部退役) - 485系(部分退役) - 489系(只余2辆VIP中间卡) - 583系 - 651系 - E653系 - E655系(含日皇新专用车卡) - E751系(已退役)
急行型
165系(已全部退役,部份曾让渡给富士急行铁道及秩父铁道 ) - 167系(已全部退役) - 169系(已全部退役, 部份曾让渡给信浓铁道) - 455系(已全部退役) - 457系 (已全部退役) - Kiha 58系 (部份曾让渡给菲律宾国铁及俄罗斯库页岛)
近郊型
105系(无车藉,训练用)-107系 - 113系(部份曾让渡给JR四国及伊豆急行) - 115系(部份曾让渡给伊豆急行及信浓铁道) ) - 123系 - E127系 - 211系 - 215系 - E217系 - E231系1000番台 - E233系3000番台-
401系(已全部退役) - 403系(已全部退役) - 415系 - 417系(已全部退役, 1编成转让给私铁阿武-畏急行) - E531系 -
701系 (部份随线路第三化而曾转让给新铁道会社) - 715系(已全部退役) - 717系 - 719系 - E721系500番台 -
Kiha 20系(已全部退役, 部份随线路第三化而曾转让给新铁道会社) - Kiha 22系(已全部退役, 部份除线路第三化而曾转让给新铁道会社) - Kiha 23/45系(已全部退役) - Kiha 40系 - Kiha 47系 - Kiha 48系(部份曾让渡给会津铁道) - Kiha 52系(部份曾让渡给菲律宾国铁)- Kiha 100系 - Kiha 110系 - Kiha E120系 Kiha E130系 - Kiha E200系
通勤型
国铁12系(展示用)- 国铁40系(展示用)- 101系(已全部退役,部份曾让渡给秩父铁道) - 103系(部份曾让渡给JR西日本及印尼雅加达近郊铁道)- 201系 - 203系 - 205系 - 207系900番台 - 209系 - E217系 - E231系(0/500/800番台)- E233系(0/1000/2000番台)- 301系(已全部退役) - E331系 - E501系 - Kiha 30/35系(部份曾让渡给关东铁道及会津铁道)- Kiha 37系 - Kiha 38系
专业/测试型
143系 - 145系 - 193系 - 441系(已退役) - 443系(已退役) - 491系 - 743系 -E991系(已退役) - E993系 - Kiha E193系 寝台型
14系 - 20系(已全部退役) - 24/25系 - E26系特急/急行型
12系(部份曾让渡给菲律宾国铁) - 14系 - 44系(已全部退役)
普通型
42系(部份曾让渡给JR北海道) - 50系(仅余荷物/专业用型)
‘贰’ 印尼高铁结果是不是对中国不利,怎么没消息了
不是,是印尼宣布放弃高铁工程
,其实印尼也挺无奈的,好容易下决心修铁路了,结果引来了中日之争,日本目前背后站的是美国,这就使得这两国印尼目前都得罪不起,为了不得罪中日任何一方,只好宣布放弃高铁工程
.
‘叁’ 全球唯一没有铁路的国家,原因却并不是因为穷,这到底是何缘故
你说的这个国家是老挝吧,老挝这个国家确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没有修建铁路,是全球唯一一个没有铁路的国家,但是后来人家也修了一条铁路,不过这条铁路比较的寒酸,全程只有3.5公里的长度,早在2009年的时候就已经通车了。
铁路对于老挝来说是很占用资源的,即便克服了地形的困难修出来,讲真的也不是那么实用。老挝的交通确实落后,所以很多到处旅游的人去到了老挝,都是会选择自驾游,而不是依靠老挝境内的交通工具,那实在太慢了,又很繁琐。
不过相信老挝未来还是会多修建几条铁路的,毕竟我们国家队老挝一直都有比较像样的援助计划,各种援建工程也正在实施当中。
‘肆’ 被称为“千岛之国”的印尼,为何说它难以成为超级大国
因为印尼是一个岛国,是由各个岛屿连起来的国家,致使交通出现了困难,并且印尼的经济不发达。虽然人口较多,但是由于印尼本身的地理环境原因,致使印尼无法成为超级大国。
其次,印尼的科技发展水平很低,而且印尼的电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工业得不到发展,从而导致了印尼的工作岗位减少,那么势必会导致经济发展不起来。同时,印尼的旅游业虽然得到了发展,但是一个依靠服务业的国家想要发展起来,这是不可能的,而印尼又是一个人口巨多的国家,这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就更难了。
‘伍’ 印尼的交通状况如何
印尼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对滞后,是制约印尼经济增长和投资环境改善的一个主要瓶颈。与此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保证印尼经济能够 年均增长6%的重要因素。印尼是群岛国家,与邻国直接接壤较少,外界互联互通主要通过海路、航空等方式。
陆路运输比较发达的地区是爪哇、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巴厘岛等。 全国公路网在1989-1993年期间已经形成。印尼公路全长34万千米(2014年),但公路质量不髙,髙速公路建设停滞不前。截至2013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不到1000千米。印尼将把高速公路建设列为重点工程之一,计划以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为主,在全国建成总里程5405千米的高速路网。
印尼铁路所有权为国家所有,由印尼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大规模运输任务都由铁路承担。印尼全国铁路总长6458千米,窄轨铁路长5961千米,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铁路运输比较发达,其中爪哇岛铁路长4684 千米,占全国铁路总长的73.6%。根据规划,印尼将在爪哇地区发展南部铁路以及贯通南北的铁路线,并逐渐建设双向铁轨,在加里曼丹和苏拉威西地区将进行铁路运输的调研及准备工作,在雅加达、泗水、锡江和万鸦佬地区考虑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陆’ 印尼作为全球第四人口大国,为什么就始终发展不起来
但在现实世界,我们都知道印尼的国际地位完全不符合它的表面数据:首先在经济上,虽然印尼早在2014年GDP总量就已超过万亿规模,位居全球第16位,但是人均只有不到4000美元,根本算不上经济强国。
印尼的国家形式的确极为复杂,虽然拥有庞大的体量,但松散的内部地缘结构,使得印尼庞大身躯的含金量严重不足。印尼一直致力于成为真正的区域性大国,的却是任重而道远。
‘柒’ 印尼的国土面积和地理位置相当不错吧,怎么没发展起来
如果从纸面数据来看,印度尼西亚完全是个小巨人般的存在——人口接近3亿、世界排名第4;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千米,虽然只排世界第15位,但海洋领土面积令人艳羡:虽然这方面并无准确排名数据,但作为参照,中国这样的一等世界大国,所主张的海洋领土也不过300万平方公里(这还包括南海、东海、黄海等地区的争议海域);而印尼的海洋面积却是多达316.6万平方千米——还不包括专属经济区。
有着如此丰厚的家底,再加上控制马六甲海峡这个巨大的区位优势,印尼就算比不上中美俄这样的土豪,但与印度、巴西并肩,一个准大国的资格,应该还是比较稳当的。
但在现实中,印尼的国际地位却与它纸面上的基本数据全不相符:经济上,印尼2014年GDP总量刚刚过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6位。如今印尼号称全球第十大经济体,中国是印尼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第二。东南亚最大经济体。
政治上更是惨淡。在国际政治舞台中比不过中美俄也就罢了,连印度、巴西也都比它受人瞩目的多;甚至就是东盟内部,印尼最多也就是仗着体量优势,在开会争吵时嗓门大些而已,完全无法驾驭局势。
为什么有着准一流的身子的印尼,始终只能在二流国家中徘徊?我们不妨从其地理上制约说起。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全境由17508个岛屿组成,号称“千岛之国”。
在海洋文明时代,群岛国家的一大好处,就是不愁没海岸线和港口——这是发展外贸的最重要条件;但坏处也很明显——地缘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
由于海洋的隔离作用,众多岛屿之间的交通联系会受到极大影响,反应在经济层面,则是各板块自成一体,经济上的整合难度较大。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群岛国家都如此,比如英国和日本就整合的很成功。
不过英国虽号称群岛,但大不列颠岛本部面积已占据国土面积的80%以上;日本本土虽分为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四大岛屿,但岛屿间的海峡都十分狭窄(本州与四国之间的濑户内海,最狭窄处仅宽10公里左右,本州与九州之间的关门海峡,最狭窄处甚至1公里不到)。这点子距离,即便是在农耕时代,其地缘阻断作用都十分勉强;到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则基本上不存在任何阻碍,随便一座跨海大桥,便可将诸岛连接在一起。
但印尼则不一样。印尼国家地理结构呈带状分布,东西国土之间仅直线距离就长达5000余公里;本部五大主岛(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巴布亚),除东部的苏门答腊与爪哇之间海域狭窄外,其余诸岛均散落于海上,彼此间距离均在数百公里,巴布亚岛与最近的苏拉威西岛之间的距离则在1000公里以上。
过于遥远的海上距离,极大的限制了各主岛之间的交通往来,除了爪哇和苏门答腊,可以通过修建跨海大桥,将二者用公路、铁路连接到一起外;其余各岛之间,只能通过航空和海运方式交流。
航空虽则便捷,但费用高昂,只适合高价值货物运输;海运虽则量大且费用低廉。但速度过慢,且货物上下船的装卸程序复杂,不适合做小批量运输。这一交通运输的先天劣势,决定了印尼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个完整高效的内部经济圈——你不可能指望加里曼丹的小配件商,能够随时满足爪哇工厂多少不等的货量需求。
而带状的国土分布,同样也限制了其经济实力的发挥。相对于相同面积的块状国土,印尼带状国土边缘地区与中部核心地带的距离过长,即便是在公路、铁路相连接的情况下,从苏门答腊西北部向爪哇运输货物距离也实在过长,导致了成本的拉高,各边缘地区彼此间的沟通更是不便。至于其他主岛,与爪哇核心区的沟通更是受到极大限制。
除了地缘上的支离破碎,印尼陆地的地缘结构也比较糟糕。除了核心主岛爪哇外,其余四岛更是山林密布,尤其是巴布亚岛,其内陆几乎全是高山雨林。
就整体而言,印尼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7.8%的恐怖水平,足以证明其多山的地貌特征——在一个降雨和日照均十分丰沛的地方,人类通常是不会放过任何一块平原上的森林的。
大片的低地平原,是大规模发展工农业的最基本条件。印尼虽然领土面积不小,但平原较少。而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平原,还分布在五大主岛,以及数以千计的零散小岛上。
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现代工业通常大规模的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这种特征决定了,印尼那些支离破碎的小平原,基本上很难形成大规模产业链。而唯一以低地平原为主的核心主岛爪哇,面积不过区区13万平方公里——仅凭这点子地盘,显然不足以将拥有准大国体量的印尼带入现代化。
而最后,印尼的气候也限制了其工业的发展。印尼国土位于赤道南北两侧,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这种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作物生长来说或许是个福音,但对于现代工业制造,则是个大大的麻烦。
高温气候条件下,人类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效率,其效率都会大大降低——印尼在农耕时代未能形成较发达的文明国家,其原因便在于此。
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空调等降温机器的发明,脑力劳动者的困境得以缓解。
不过人类对脑力劳动者的需求终究是有限的。新加坡这样的百万人口级小国,或许可以将国民都塞进有冷气的写字楼里;但对印尼这样拥有2.48亿人口的大国,无论它是否想实现现代化,体力劳动都是绝大部分国民的唯一选择。
室外的体力劳动,高温无法避免。而室内体力劳动,即便一些大工厂可以提供冷气设备,但长时间的使用,也会导致其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而各种散落分布的中小型工厂,更是不可能承担这种超高费用——何况,印尼也没有充足的电力资源以确保供应。
而雨季的的存在也同样影响工业发展——每年多达三个月之久的雨季,会影响货物运输效率,影响室外劳动的开展,甚至影响到工人白领的上下班通勤。这一切影响,最终都会转化为生产成本,体现在工业品的价格方面,对印尼的工业制造形成打压。
糟糕的地缘结构,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极大的限制了印尼的地缘经济实力,使其空有准大国的资本,但这个是一个制约因素,但这个觉不是一个关键的原因,重要的原因,这只能说明印尼的基础建设落后,必定还多发达地区也是在热带,越难,香港,新加坡等,都在热带地区,只能说印尼要发展,打造自己的基础建设很关键,交通顺畅,起码的船运,可印尼自身有没有像样的造船厂,架桥,修路,建设像样的办公楼,飞机场,这一切需要的是资金,没有资金,就没有好的投资环境,没有好的投资环境,就没有企业愿意来,没有企业就没有经济发展,没有收入,那就没有钱来投资基础建设,这个成了一个死循环,那我们看看可能印尼的基础建设现在的情况如何。
‘捌’ 作为东南亚第一大国,印尼为什么严重缺乏存在感
在全球国家和地区中,印度尼西亚无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领土在赤道两侧,在地理位置上同属于南、北半球,横跨亚洲和大洋洲。同时,它是由1.7万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毫无疑问,其海岸线长度非常惊人,高达5.47万KM,仅次于加拿大,海洋面积也高达316.6万平方千米。而其陆地面积也有190.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15位。其人口已超过2.5亿,排名世界第四。再则,印尼控制着马六甲海峡,这也给其填上了浓墨重彩之笔。这些数据表明,印尼犹如一个小巨人般存在。
虽然,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不过,2016年印尼的GDP总量才8619亿美元,居世界第16位,被其体量差不多的印度甩在身后。也就是说,印尼并没有与其体量相匹配的经济实力。而在国际政治上,也显得暗淡无数。
从现实来看,印尼也只不过是一个二流国家。那么为什么印尼空有大的体量,却不能最大限度的将其转换为现实国力?云石君将从其内部地缘结构进行分析。
作为“千岛之国”,在海洋文明时代,印尼可以靠海吃海,漫长的海岸线及众多的港口利于发展外贸经济。不过,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群岛太多,无疑会破坏地缘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海上交通也有相对改善和提高,但是海洋的隔离作用依旧不小。印尼岛屿众多,水运运输相对发达。不过,公路、铁路及空运也只是集中在主要的岛屿上。印尼的公路全长34万千米,但质量都不高,高速公路总里程才1000千米左右。总体上,印尼的基础措施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增长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再加上有数目太过庞大的岛屿,因交通联系的不便,自然会制约各个岛屿间的经济整合,反而各板块会形成自成一体的局面。
岛屿众多带来的交通不便,不利于经济整合。而众多岛屿太过分散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另一大因素。
印尼的国家地理结构呈带状分布,东西国土间直线距离长达5000余公里,跨越了三个时区。在众多岛屿中,以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巴布亚五大岛屿为主,除东部的苏门答腊与爪哇之间海域狭窄外,其余诸岛均散落于海上,彼此间距离均在数百公里,巴布亚岛与最近的苏拉威西岛之间的距离则在1000公里以上。
主岛除了爪哇和苏门答腊相距不远,可以通过跨海大桥,用公路、铁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而其它太过分散的岛屿因海上距离遥远就只能通过航空和海运方式交流。
在地缘结构和气候条件的双重制约下,印尼就算有再大的体量,也不能最大限度的将其转化为地缘经济实力,经济上也很难挤入到一流国家,甚至是二流国家。
岛屿虽众多,但却使得地缘结构上支离破碎,反应在经济上是彼此相对独立,而在政治上,便促使了分离主义的抬头。
就算工业文明能拉近群岛的距离,不过也是有一个度的。当下,工业文明将印尼群岛整合为一个国家,但太过分散的地域环境也难以消除各岛间的地缘隔离。
这就会导致印尼内部会存在各方政治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矛盾不断,从而加重印尼的政治内耗。而带状的国土及各自独立的地缘结构,在受到外部威胁时难以形成国家聚合力。如果,一旦国家经济崩溃,或有外部大国势力进入,将会有矛盾升级到国家分裂的地步。
‘玖’ 日本承建的印度高铁项目陷入困境,陷入了什么样的困境
日本承建的印度高铁项目陷入困境,陷入了什么样的困境?要知道一条铁路线的建成是十分不易的,在就算是在中国的地方,一条铁路线的完工即将消耗很多的财力物力和资金。就单说是征用土地就需要通过长期与本地住户开展协商处理。在夺走我国订单信息以后,日本深陷的困境,在基本建设情况下遇到的困难是许多的。
第三,由于双边关系的缘故。从一开始日本夺走我国的订单信息,都是要想抢走我国的权益。没彻底的充分考虑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包含自身的技术性和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费用预算这些层面。与此同时印度的和日本如今相互之间逃避责任,都是日本顺手导致的,从一开始就没彻底信赖印度的,要知道不敢相信任的两个国家是难以做到协作的目地。当两个国家中间的协作出现了舆论压力,那样此项协作非常大几率全是不可能完成的。又由于许多的社会问题导致了日本不愿再次建造这一条铁路线,倘若这一条这一项目终止,那样较大的保险受益人是日本,那样即将为这一付出应有的代价的当将是日印度的的经营者。
‘拾’ 印度铁路比中国发达吗
印度的铁路里程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超过中国。一直到90年代末,中国的铁路里程才超过印度,目前中国的铁路里程约8.5万公里,印度约6.3万公里。
去印度旅游做过长期志愿者说:
1.印度铁路覆盖面很大,很全面,几乎国土的各个角落都覆盖到了。但基础设施,尤其是配套设施差的无法理喻,火车站进去跟杂货市场似的。
2.AC的火车很好很干净,甚至完胜国内的一般快车。但是非AC的很可怕。遇到人多时就差睡到车顶上的,而且小偷很多,甚至还有明抢的。
3.晚点很可怕,记忆中在印度累计做了20次左右的火车,一次都没有准点到站准点出站过。最长的一次到站晚了37个小时,之后全程3个小时的路程开了7个小时走了一半以后,把所有乘客扔到了半路,说因为线路憋住所以没法开了。之后还经历过一次7个小时的路程开了20多个小时的……
4.相比较晚点,更坑爹的是晚点还不报站。印度所有火车都不报站,而且基本上不准点,加上火车站里面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提示。所以,尤其是远途要找准机会下车还挺考验人的。要赶上还是晚上到,那就自求多福吧。
5.印度铁路票很便宜,相比较中国。但印度最快的火车也就勉强是国内K字头的水平,速度的差距远远大于了价格的差距。另外相比较本国人收入还是很贵,我在班加罗尔IT工程师的朋友月薪换算到人民币不过刚刚1000块,这已经是高薪了。
6.印度火车提前一个半月就可以购票了,因为没有按时间预留车票,所以会出现很坑爹的情况。我第一次去印度只呆了一个月,到了之后第一天发现有一程一直到我走的那天火车票都卖完了……
7.印度火车最没办法接受的就是……上厕所很困难,因为超负荷严重,所以很多时候上厕所成了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