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王琳是谁
姓名:王琳(Wang Lin)
性别:女
运动项目:羽毛球女子单打
出生日期:1989-3-30
出生地:浙江杭州
全运夺冠身高:174cm
体重:55kg
外号:琳琳、琳妹妹、王小琳、黑妹
粉丝名:史迪仔
血型:O型
星座:白羊座
注册单位:浙江
联赛队伍:浙江银行
最高世界排名:1
赢得丹麦赛冠军主要成绩
2004年世青赛季军
2005年亚青赛女单冠军
★2006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女单冠军
2006年中国羽毛球锦标赛女单亚军
2007年世青赛女单冠军,混合团体冠军(团体主心骨)
2007年城市运动会羽毛球女单亚军
2008年亚锦赛女单亚军
2008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女单亚军
2008年澳门公开赛女单8强
★2008年丹麦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8年法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8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4强
2009年全英公开赛女单16强
2009年瑞士公开赛女单16强
2009年亚锦赛女单4强
★2009年苏迪曼杯世界混合团体锦标赛冠军成员(第一场上场,2:0胜英格兰选手沃克)
2009年全运会羽毛球预选赛浙江女团第一女单均以2:0横扫对手,率领浙江女团晋级全运会决赛
2009年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女单4强
2009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女单亚军
★2009年印度羽毛球世界锦标赛女单季军
2009年澳门黄金大奖赛女单8强
2009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女单亚军
2009年日本羽毛球公开赛女单4强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女单冠军
2009年法国羽毛球超级赛女单亚军
2009年香港羽毛球超级赛女单四强
2009年中国羽毛球超级赛女单16强
2010年马来西亚羽毛球超级赛女单8强
❷ 甘美兰是哪国的音乐,其原意是什么
甘美兰音乐
甘美兰是印尼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乐队,它所演奏的音乐也称为甘美兰。甘美兰乐队及其音乐大约在15世纪时形成,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它深深植根于印尼的泥土中,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据本世纪廿年代统计,当时仅在爪哇岛上就有二万个甘美兰乐队。印尼音乐则是受中国以及印度的音乐的影响。
编辑本段分类
甘美兰乐队的乐器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演奏旋律的敲击乐器:“波南”、“沙隆”、“根德尔”、“干邦”和掌握节奏的敲击乐器:“根当”、“刚”和“克农”。以及其他管弦乐器:“苏铃”、“拉巴布”、“格渣比”等。
编辑本段音阶
甘美兰音乐大都采用有半音和无半音的两种五声音阶,但它的律制(即音与音之间的距离)与12平均律不同,有点接近五平均律,初听时不很习惯。演奏甘美兰时还要遵循一种称为帕台特的调式,它与印度的拉格相类似,表现不同的情绪要采用不同的帕台特。甘美兰乐队中还有少量的歌唱家。 甘美兰是一种由多种乐器合奏,并加上人声构成的多声音乐。它既不是齐奏,也非欧洲式的和声,对位。它的音乐织体复杂交错,演奏时还带有一定的即兴性,即在核心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即兴演奏。甘美兰音乐的核心旋律约有4000首,现在常用的有1000首。 甘美兰音乐十分丰富,它是印尼的艺术瑰宝。音色十分多样:清脆的竹板和响亮的金属板,嘹亮的高音和深沉的低音,低沉的鼓声和柔和的笛声,威严的锣声与纤细的女声齐唱……这些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们能在音响的调色板上描绘出多种多样的色调和变化。此外甘美兰乐队演奏时力度变化也很大,有人认为就音量变化的幅度而言,甘美兰乐队并不亚于现代管弦乐队。有时,音乐就像暴风骤雨突然袭来,震撼了大地,但往往又在转瞬之间变为轻轻抚击,纤细温柔,十分宁静。 印尼的甘美兰音乐遍布全国各地,它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常为舞蹈、戏剧、皮影戏伴奏,并在幕间休息时单独演奏,过去还常在各种宗教仪式,迎送贵宾及举行火葬时演奏。各地的甘美兰也有不同的风格,最有代表性的是信奉印度教的巴厘岛甘美兰音乐充满生活气息,活泼,欢快。而爪哇岛的甘美兰音乐由于宫廷的影响,显得典雅,文静。
编辑本段其它
1889年在法国世界博览会上,印尼的甘美兰音乐使人耳目一新,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对此印象很深,他从中汲取灵感,进行了新的创作。 荷兰的民族音乐学家孔斯特和当代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胡德都对甘美兰进行了彻底、深刻的研究,写出了专着。现在甘美兰音乐已成为世界民族音乐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美国的胡德还将甘美兰音乐引入美国大学音乐系的课堂,让学生们亲自参予演奏另一种文化的音乐,进一步从感性上理解、把握这种风格。据说现在美国各大学中有120套甘美兰音乐队。其他国家如加拿大、英国、荷兰、瑞典、德国、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马来西亚、也都有甘美兰乐队,在亚洲地区日本的甘美兰乐队最多,约有18套。总之,当代世界各国最熟悉的东方音乐就是印尼的甘美兰,这是毫无疑问的。
❸ 世界最最有名的女高音歌唱家
帕瓦罗姐,呵呵。说实在的女高音没有男高音稀有。女人都能蹦出几个高音就像男人都能低沉一下子一样 。所以顶级的女高音排不出个名次来,都是苦练来的。
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1915-)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曾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九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
她的嗓音婉转、灵活、纯净,演唱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彩,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她擅长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她在艺术歌曲方面所树立的丰碑,没有第二个女歌唱家能与之匹敌。
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lsson)
梅尔塔.比尔吉特.尼尔森(Maumlrta Birgit Nilsson 1918年5月17日-2005年12月25日) 是一位瑞典歌剧女高音。生于瑞典南部省份斯康纳,她是二战后(从50年代末到她80年代中引退)瓦格纳女高音的代表人物。
职业生涯 1946年在斯德哥尔摩上演的歌剧自由射手中,尼尔森扮演女主角阿伽特。那是她的首演。1947年同样是在斯德哥尔摩,她扮演的麦克白夫人引起轰动。1954年她首次登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1959年她在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中,演唱了伊索尔德。当时她的演唱征服了整个北美洲。
在各大歌剧院都可看到尼尔森的身影,诸如慕尼黑,东京,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芝加哥,旧金山和汉堡。1954到1970年间她年年登台拜鲁依特音乐节,其中《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布伦希尔德和伊索尔德是她最成功的角色。1969年她在维罗纳竞技场里饰演的图兰多特和1973年在法国南部奥林奇古圆形露天剧场中(卡尔.伯姆指挥,琼.维克斯饰特里斯坦)饰演的伊索尔特引起了巨大轰动。比尔吉特.尼尔森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荣誉成员。
据瑞典"Expressen"和"Svenska Dagbladet"报道,比尔吉特.尼尔森于2005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于她瑞典南部Bjaumlrloumlv的家中逝世;但死讯直到2006年1月11日,即在她出生地Vaumlstra Karup举行过葬礼后方才向外界公开。尼尔森长期忍受心脏肾脏疾患。她在双亲的墓旁被下葬。但进一步的细节并未清楚。尼尔森于1948年与兽医Bertil Niklasson结婚。夫妇两人并未育有儿女。
丽娜塔.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从小在当歌唱演员的母亲身边长大,十三岁开始学钢琴,十七岁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叶莲娜一角开始其舞台生涯。1946年经卡拉扬推荐参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日盛,足迹遍及欧洲各着名歌剧院。195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奥赛罗》后,成为该剧院台柱。
她的演唱风格、感情的表达恰如其分,嗓音极其柔润流畅,加之优雅的仪态和无懈可击的音准,使其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Maria Callas,1923-1977)
着名的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真名为茜茜莉亚.索菲亚.安娜.玛丽亚.卡罗盖洛波乌罗斯。生于纽约,八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开始唱《卡门》中的咏叹调,十三岁入希腊雅典音乐学院从达尔戈学习声乐,十五岁以《乡村骑士》中的桑土查一角绽露锋芒。1947年应邀去意大利维罗那露天圆形剧场演出歌剧《歌女》,激起听众狂热的反响。此后不断演出于世界各地,以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处理,使得听众进一步领略到歌剧的音乐美和戏剧美,并对十九世纪早期美声风格的歌剧如《梦游女》等新的认识。
他一生演出歌剧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郁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录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她对“复活”十九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对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创新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从小从母亲学钢琴和歌唱,19岁获几个声乐比赛一等奖,得学费而拜约翰和A.狄更斯为师。她的第一个歌剧角色是普赛尔的狄多,1949和1950年,她两次参加全澳大利亚声乐比赛,都获第一名。然后,她在波宁吉帮助下到伦敦,进皇家音乐学院和歌剧学校深造,1952年进入科文特花园,登台后先演配角,1953年第一次演唱主角----威尔第《假面舞会》中的艾美丽娅。
1954年,萨瑟兰与波宁吉结婚,波宁吉认为她不适合演唱纯戏剧女高音,建议她向抒情女高音的方向转变。1959年是她生涯上的转折点,这一年2月17日,她在科文特花园剧院唱《拉莫摩尔的露契亚》中的露契亚,获得巨大成功。回英国之后,她又在《清教徒》中成功地扮演了艾尔薇拉,从此世界各大歌剧院都向她打开了大门。1961年,萨瑟兰在斯卡拉歌剧院主演《拉莫摩尔的露契亚》,最终谢幕达30次之多;1963年她又替代作为权威的卡拉斯,唱出了最好的《诺尔玛》,从此被认为替代了卡拉斯而成为"美声女王"。
1965年,萨瑟兰回澳大利亚巡回演出,并开始与帕瓦罗蒂合作,报界评论"掌握美声的能力无法用语音形容,这是非凡的技艺,它的可能性简直是无限的。"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萨瑟兰与帕瓦罗蒂在波宁吉指挥下录制了一系列歌剧唱片,他们的演唱,最杰出的是多尼采蒂与贝里尼的作品。萨瑟兰的贡献,是把卡拉斯的声乐戏剧激情和歌唱技巧独具一格地结合起来,以此证实美声的真正美妙之处在于把歌唱的戏剧性和深刻的内容、卓越的技巧溶汇在一起。
蕾昂泰茵.普莱斯(Leontyne Price)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原想当教师,后接受罗伯逊建议,转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52年扮演《法尔斯塔夫》中的福特夫人一角,为音乐界所瞩目。毕业后演过《波姬与贝丝》中的女主角贝丝。1955年被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选为演播歌剧《托斯卡》的主要演员,1957年普朗克《卡尔美教派修女的对话》在旧金山公演时,经作者推荐任主角。1958年首次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代替契尔凯蒂出台演唱《阿伊达》,获得空前成功。从此阿伊达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扮演《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
她的演唱嗓音圆润、浓密而色彩丰富,不论高、中、低音,都有“黄金般的特质”。真实、深刻的感情表现和女性角色的内向与温柔,使她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阿伊达” .
贝克佛蕾.西尔斯(Beverly Sills)
12岁开始学习声乐,17岁在费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55年以扮演《蝙蝠》中的罗萨琳达名震纽约市歌剧院舞台,成为该院专属歌唱家,演唱了20多年。
1966年,贝克佛蕾.西尔斯扮演《凯撒》中的埃及艳后获得巨大成功,从此登上欧美着名歌剧院舞台。音乐评论人说,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虽音量不大,却能巧妙地发挥美声唱法的长处。风格独特,曲目广泛,是最好的女高音之一,不但声情俱佳,而且法语准确。
她在1980年退休,但偶尔还参与演出。她在退休后仍为美国纽约多个剧院担任艺术指导工作,她身边的人都称赞她的管理能力。
蒙茨克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e)
蒙茨克拉特.卡巴耶 (Montscrrat Caballe,1933-),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 九岁入音乐学院学习。最早的音乐会演出是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任女高音领唱。1957年在瑞士马塞尔歌剧院演唱《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一角后,广泛演出于欧美各地,其中1965年在纽约以音乐会形式演出的唐尼采蒂的《露克里齐亚.鲍吉亚》,曾引起巨大轰动。她被认为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代表人物,高度流畅、纯净的嗓音和卓越的轻声技巧,在每个国家都得到热烈的赞扬和肯定。
她擅于演唱莫扎特、贝利尼、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名作,理查?施特劳斯笔下的莎乐美是她最喜爱的角色,对德国和西班牙歌曲亦有深入的理解。
雷娜塔.斯科托(Renata Scotto)
1934年生于意大利。斯科托是以“卡拉斯第二”着称的、当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之一。她的嗓音具有音质美、音量幅度大、音域范围宽的特点。在高音区,她能始终保持光辉明亮和轻松自如的特质。她既能演唱抒情女高音,也能担任花腔女高音的角色。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但能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真实、生动、丰富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善于对某些华彩乐句或唱腔作进一步的发挥或必要的更改。跟卡拉斯一样,斯科托对发掘久被湮没或绝响的歌剧作品有着很大的举。她除了发扬光大由卡拉斯恢复上演的一系列古典剧目外,也在这方面积极搜索、探寻,如普契尼生前遭到失败的《埃德加》一剧,就是由于她的努力而重新搬上舞台并灌制唱片的。
维多利亚.德.洛斯.安琪莱丝(Victoria de los Angeles)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1923年生于巴塞罗那。安琪莱斯是一位具有非常宽广音域的抒情女高音。她的嗓音流畅、丰满而又灵活、优美,高音区鲜明而有光彩,中音区热情而富于魅力。当艺术表现需要她拿出嗓音的“厚度”时,她也完全不缺少女中音式的粗犷和奔放。安琪莱斯歌唱表现上的特点是:忠实于原作,善于揭示作品内在的蕴涵,并能赋予歌声以亲切感和崇高的诗意。安琪莱斯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会演唱家,她所演唱的西班牙歌曲(有时自己用吉它伴奏)成为这一领域内的最高成就。此外,她还擅长表演西班牙的民族歌舞。
❹ Hillsong United 唱Oceans(Where Feet May Fail) 的女歌手叫什么名字,声音太好听了.
Taya Smith
出生和成长在新南威尔士州,澳大利亚最北部海岸,
Taya Smith是在Hillsong创作团队(澳大利亚当代基督教乐团)的重要歌手。
目前只有在Hillsong Young & Free's “Kidz Bop”的专辑Young & Free,中的
"Wake" 、"Love Goes On" 单曲。
而Oceans (Where Feet May Fail) 是来自Zion(Hillsong美国专辑)这张专辑
"A Million Suns" 、"Tapestry"、 "Oceans (Where Feet May Fail)" 都是她唱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❺ 急急急!印尼甘美兰资料
佳美兰音乐小资料:(网络搜集)
佳美兰是印尼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乐队,它所演奏的音乐也称为甘美兰。甘美兰乐队及其音乐大约在15世纪时形成,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它深深植根于印尼的泥土中,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据本世纪廿年代统计,当时仅在爪哇岛上就有二万个甘美兰乐队。
佳美兰乐队的乐器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演奏旋律的敲击乐器:“波南”、“沙隆”、“根德尔”、“干邦”和掌握节奏的敲击乐器:“根当”、“刚”和“克农”。以及其他管弦乐器:“苏铃”、“拉巴布”、“格渣比”等。
佳美兰是一种由多种乐器合奏,并加上人声构成的多声音乐。它既不是齐奏,也非欧洲式的和声,对位。它的音乐织体复杂交错,演奏时还带有一定的即兴性,即在核心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即兴演奏。佳美兰音乐十分丰富,它是印尼的艺术瑰宝。音色十分多样:清脆的竹板和响亮的金属板,嘹亮的高音和深沉的低音,低沉的鼓声和柔和的笛声,威严的锣声与纤细的女声齐唱……这些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们能在音响的调色板上描绘出多种多样的色调和变化。此外甘美兰乐队演奏时力度变化也很大,有人认为就音量变化的幅度而言,甘美兰乐队并不亚于现代管弦乐队。有时,音乐就像暴风骤雨突然袭来,震憾了大地,但往往又在转瞬之间变为轻轻抚击,纤细温柔,十分宁静。
印尼的佳美兰音乐遍布全国各地,它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常为舞蹈、戏剧、皮影戏伴奏,并在幕间休息时单独演奏,过去还常在各种宗教仪式,迎送贵宾及举行火葬时演奏。各地的甘美兰也有不同的风格,最有代表性的是信奉印度教的巴厘岛甘美兰音乐充满生活气息,活泼,欢快。而爪哇岛的甘美兰音乐由于宫廷的影响,显得典雅,文静。
印度尼西亚的克恰克(kecak)舞蹈与合唱也十分精彩。克恰克起源于一种带有巫术性质的驱魔仪式,由一百至二百人不等赤裸上身的男子围成圆圈,圆圈中心点燃着一堆火光明亮的篝火,他们用节奏性很强的呼喊声为驱魔舞蹈伴唱。这种合唱形式还经常与表现《罗摩衍那》故事的舞剧结合起来,配上佳美兰乐队,成为一种综合音乐舞蹈戏剧的艺术。由于合唱中不断呼喊“恰克”(tjak)一词,所以被称为“克恰克”。参加这种表演的男人一般分为5组,其中一组以固定的节拍重复保持“朋、朋……”(Pung Pung)的吼叫声,另外4组则以各自不同的节奏型,运用声部镶嵌重合的技术呼喊“恰克、恰克”,从而构成一种连绵不绝、神秘而气势磅礴的节奏化的声音,极富感染力。
❻ 世界三大男高音和女高音
世界三大男高音分别是意大利的普拉西多·多明戈,西班牙的卢恰诺·帕瓦罗蒂和何塞·卡雷拉斯。
多明戈出生在马德里的一个音乐世家,因演唱歌剧《茶花女》,一举成名,他擅长各种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歌剧之王的美称。
帕瓦罗蒂是一位不识乐谱的歌唱家,他完全依靠耳朵掌握音乐的曲调和节奏。但他带有自然美,明亮而丰满的声音依然征服了全球的音乐爱好者。
卡雷拉斯是三为伟大歌唱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卡雷拉斯从小就立志要做一名歌唱家,最后终于凭借惊人的天赋和毅力完成了自己的理想之旅。
❼ 高曼华的演出活动
高曼华2007—2008年在国内外演出的部分介绍
1、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百花迎春”春节联欢晚会。
2、上海电视台与上海市政府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
3、与天津市交响乐团合作举办独唱音乐会。
4、参加北美“海外游子吟”合唱团在中国五个城市的巡回演出,为特邀嘉宾。
5、参加中国歌剧“雷雨”演出,获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6、与新加坡交响乐团合作,举办意大利歌剧独唱音乐会。
7、与上海歌剧院合作,饰演歌剧“雷雨”女主角繁漪,获中国文化部“精品工程”入围奖。
8、应印尼音乐协会邀请在雅加达举行个人独唱音乐会。
9、参加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校庆庆典音乐会演出。
10、参加上海歌剧院世界歌剧400年纪念音乐会。
11、在第八届全国艺术节演出歌剧《雷雨》,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最高表演奖项:最佳主角“文华表演奖”。
12、应邀参加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开幕式的系列音乐会,“今夜星光灿烂”世界经典歌剧集锦音乐会。
13、应邀与深圳交响乐团,杭州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参加各地的2008年迎春新年音乐会。
14、与上海歌剧院合作,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的第一部中国原创歌剧“雷雨”中饰演主角“繁漪”。 活跃在当今国际歌剧界的着名华人女高音高曼华,于2008年5月25日、5月26日,在星海音乐厅分别参加“中国合唱精品音乐会”及 “归来的星光——中外名曲交响演唱会”两台演出。
高曼华1990年在世界着名的海洛拉歌剧节中,凭《拉莫美的露西亚》中的露西亚一角,一鸣惊人,被誉为“表演光芒四射”、“世界一流的演唱”,从此踏上星光大道。她与旧金山歌剧院、夏威夷歌剧院、阿波罗歌剧院、上海歌剧院等合作,扮演了如《茶花女》、《魔笛》、《蝴蝶夫人》、《图兰朵》、《奥赛罗》、《卡门》、《雷雨》等多部经典歌剧中悲欢不一、风格迥异的女主角,受到各大媒体追捧。除了到维也纳、匈牙利、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香港、澳门等世界各地演出,她还与世界着名指挥家和交响乐团合作,在享有盛誉的多个世界音乐节中成功演唱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曲》、莫扎特的《欢乐颂》等世界名曲,还多次应邀参加卡内基音乐厅及林肯中心音乐厅举办的音乐会。
高曼华出席北加州华人体育协会首届运动大会开幕式
2007、2008年,高曼华分别参加了国内外多场重要演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百花迎春”春节联欢晚会、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开幕式系列音乐会——“今夜星光灿烂”世界经典歌剧集锦音乐会、北美“海外游子吟”合唱团在中国五个城市的巡回演出、意大利歌剧独唱音乐会、上海歌剧院世界歌剧400年纪念音乐会等,是当今歌剧界炙手可热的女歌唱家。 2008年5月25日的音乐会, 是一场以中国合唱精品为主旋律的音乐会,音乐会上除了尽现广州工人珠江钢琴合唱团严谨规范、唱功不俗的实力外,高曼华还将和“华人第一男中音”廖昌永一起作为特邀嘉宾,用他们感染世界的艺术之声、独特的演艺魅力,为广州观众呈现美丽的人声珍品。而在26日的“归来的星光”音乐会上,高曼华不仅将献唱《我的祖国妈妈》、《牧歌》等耳熟能详的典藏名曲,还带来“也许我灵魂渴望的就是他”、“饮酒歌”(《茶花女》)、“晴朗的一天”(《蝴蝶夫人》)等醇美的歌剧选段。人们充分领略到高曼华优雅华丽的“华式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