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的寺庙中怎么会有关公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关公 :敬称
关帝,又称关圣帝君。在广大信众的心目中,关圣帝君也是一位武财神。
历史上,关圣帝君实有其人。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字云长,生于山西运城常平村,于灵帝光和元年娶胡氏。关羽仪表威武,武艺超群。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投奔刘备,与刘备、张飞结拜为三兄弟,起兵争雄。刘备建立蜀国,关羽守襄阳、定益州、督江陵,被封为前将军,攻败曹仁,威震一时。建安二十四年冬,孙权用吕蒙计袭击荆州,关羽镇守荆州,一时因骄傲轻失,兵败走麦城,被孙权部下所俘,蒙难于章乡(即湖北当阳县北)。孙权将关羽父子首级献给曹操,因关羽曾经被曹操拜为偏将,深受礼遇,关羽杀袁绍将领颜良以报曹操恩德,所以曹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予洛阳,孙权只好以侯礼将其身躯葬于当阳。后主景耀三年,追封庄缪侯。《三国演义》将关羽的这段故事敷衍得淋漓尽致,乃至家喻户晓。千百年来,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勇猛、讲义气、忠贞不二的形象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了,这是因为他早已具备了被神化的条件。
对关公的信仰始于南北朝。光大年间(公元五六七年)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这不仅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关公褒扬喝彩的产物,更是百姓精神生活的需要。统治阶级从封建道德的角度大肆宣扬关公的忠孝节义,使关公信仰在不太长的历史时间里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庙宇增多,达数十万座;关公的封号不断加多。
隋朝时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关公的神仙故事,到了唐朝,关公庙增加,文人墨客诗文或碑帖中常提及关公,并开始出现在家中悬挂关公神像。宋代封为“显灵王”、“忠惠公”、“祟宁真君”、“胎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壮穆义勇王”、“英济王”。元朝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万历十八年“协天护国忠义帝”、四十二年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了清代,清统治阶级认为自己能入主中原是得到了关公的神佑,所以,顺治皇帝特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城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民国时期有的地方将关羽与岳飞合祀于武庙。
关帝信仰涉及到各行各业。有的学者说,南北朝至唐朝是关帝信仰的形成期;宋元是发展期;明朝是盛行期;清朝是鼎盛期。其影响可与尊孔相比,毫不逊色。明朝大文豪徐渭在《蜀汉关后祠祀记》之中说:“蜀汉前将军关侯之神,与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祠孔子者郡县而已,而侯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虽烟火数家,亦靡不醵金构祠,肖像以临球马弓刀,穷其力之所办。而其醵也,虽妇女儿童,有欢忻踊跃,惟恐或后。以比于此事孔子者殆若过之。噫,亦盛矣!”
全国关帝庙多如牛毛,何止万千,清干隆时期仅北京就有二百多座。在民间,关公是位武财神,是保护商贾之神。又说关帝庙里抽的签最谁、最灵验,不少文人吟诗推波助澜。现在关帝信仰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国内外出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崇拜关财神的人越来越多。供神的场所除了道教宫观,还有佛教场所,商业场所乃至家中都可以看到各色各样的关公神像。据说台湾省有一百六十余座关帝庙。新竹后山普天宫的关羽神像连同台座高达四五十米。海外有华侨的地方大多供有关帝,他是义气的象征,更是保护神和财神。
⑵ 全世界最大的关公像,耗资15亿建成,因有安全隐患或将拆掉吗
提起《三国演义》想必大家都知道,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里面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关公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小说名着里,作者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忠义仁勇的武将形象,高大威猛而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出场就和刘备张飞结为兄弟,也就是流传至今的桃园三结义。至此之后关公就一直追随刘备,成为刘备身边不可或缺的大将。
改革开放后,各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经济,许多城市选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湖北荆州也想靠关公及其历史事迹作为一张名片来发展旅游业,但是雕像建成后人们对其的热度也就坚持了5年,热度减少的最大原因就是门票太贵,进门门票40元,进去参观雕像还要另付120元,其次就是荆州本来就是三线城市,游客人数相对较少,但就算是门票很贵,也没能拿回本,后来见游客数量越来越少。就开始对本地市民免费开放,时间长了之后就入不敷出,自然也就支付不起关公像日常维护的费用。
这座关公像还有一个最大的隐患,那就是没有经过规划许可,工程师也表示,关公像是一件艺术品,所以没有经过部门允许就建造了,同时没有经过消防验收。经过时间的冲刷,现在的关公像已经开始出现缝隙,地基也有塌陷的情况,工程师对此发声表示这是正常情况,但当地出于对老百姓安全因素的考虑还是决定将这个公园暂时关闭,再后来消防部门也表示,若要对其整改就需要将其拆除,但是这样一座世界级雕像若是拆掉,那么就意味着15亿付诸东流。
建立这座雕像时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也需要很重视,俗话说,安全大于天,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建造规模如此之大的雕像时,一定要首先考虑安全问题,这样也不会带来没必要的损失。
⑶ 历史上真有关羽这人吗
有的,但是正史人物和名着人物还是有很大不同。
⑷ 二战时期,印度尼西亚遭到日本侵略,但它为何却要给一个日本兵立雕像
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印尼,日本人杀害的主要还是印尼华侨,对待印尼本地人是非常友好的,不仅释放了他们的领袖,还鼓励他们说印尼语。后来荷兰人卷土重来,印尼经过战争后终于获得独立,其中还有着日本的帮忙。当时大约有1000多名日本士兵留下来帮助印尼,这让印尼很是感动。
印尼位于东南亚也是个人口大国,有2亿多人。印尼现在国家发展很好,在东南亚乃至世界上都有不低的地位,可是这里在几个世纪前一直处于被侵略的状态,没有任何主权。这片土地在3.5万年前就有人居住,直到公元3世纪才建立起来了很多小的王国。公元15世纪世界大国相继侵入印尼,到了1596年被荷兰侵略,从此开始被荷兰殖民的几百年历史。
⑸ 关公神像有横刀关公立刀关公骑马关公九龙关公还有哪种啊每种主要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一、提刀关公;这是大众化的世相,这是关公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奉请最常见的世相;象征避邪、镇恶、驱煞、制鬼,提高事主的武力胆略,身像是义气、招财的化身。适宜于所有家庭和商业机构奉请,只是在选像时要注意几点:关公要目视前方,脸带威严,左手捋须,右手提刀,刀锋向下,武袍披身,双脚站稳,底座厚实。尤其不能有任何破损之处。
二、托印提刀关公:此类世相多用政府部门或广场塑像之用,因为印象征官禄、事业稳如泰山,刀象征勇往向前、与时俱进,同样要注意几点:或左手捋须,右手持印,身后插刀;或左手持印,右手提刀,世相威严,端正而立,同样不能有破损和污渍之处。
三、坐读春秋之世相:此为大宗家庭和关公庙中奉敬,因为读春秋是为了避外人闲话,家中和睦,同时也是为别人着想,施恩于人,不求报答,福佑众生,广泽大众的世相,也是要注意几点:左手捋须,右手持春秋,乘烛而坐,或有刀在旁,或有周仓、关平立于左右,威武不屈。同时不能有破损之处。
⑹ 耗资15亿打造58米高,全球最大的关公像,存在安全隐患吗
我认为是没有安全隐患的,因为作为巨资打造的关公像,那么这个关公像在安全方面也有着非常大的保障,所以是不存在安全隐患的。
⑺ 剧中怎么会有关公的雕像
关公像寓意
关公立像,刀尘朝上直立的,也就是直刀。用来放在宽阔的中堂,功用是镇宅。也就是此宅本来没有什么不妥,只是为求平安。
关公立像,挥刀朝下的,也就是劈刀。用来放在室内的一些地方,功用是驱邪。也就是认为此宅经常有
令人不安的因素,放置关公像来驱走邪气。
注意事项
1:关公像一般安放在正面朝向大门的位置;
2:请关公圣像时,应从圣像的底座拿起,然后扶住头部,切不可直接从圣像的头部位置提起;
3:关公圣像安放时,应高过自己的胸部为宜;
4:关公圣像用红布裹身,摆放时,取下红布披挂在圣像上或收起垫在圣像下;
5:关公圣像底座处,有一方形红布贴座,是封底印记,勿拆开。
6:如果在关公圣像的两侧配置花瓶,花瓶不得高过圣像的头部。
⑻ 印尼巨型关公像使用什么材料做的
印尼的关公的话,应该就是用普通的泥土做的,粘性不太好,所以才会他
⑼ 印尼的村口竖立木雕像有什么意义
这一时期,图腾制有了发展,它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狩猎族以动物为图腾,农耕族以畜牧和植物为图腾。随着社会的进步,又出现祖先崇拜,印尼不少村庄在村口竖立一个象征祖先的木雕像,这种祖先崇拜习俗起源于印尼的新石器时代。
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构成了原始宗教的内容,它们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伴随原始宗教,出现了祭司和巫觋,这表明人类即步入阶级社会。
⑽ 三国时期的哪位人物,在印度尼西亚最受欢迎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三国文化热潮在印尼的兴起,以及各种现代化渠道的传播,关羽的形象已经在当地深入民心,关羽崇拜也成了当地的一种固有文化,越来越多的印尼人也加入到了关羽崇拜的行列。比如在印尼万隆市的灵光寺,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关公诞辰法会,该会历时三天,大小节目十多个。届时参与法会的人员,不仅有当地华裔,而且,还有来自印尼各地的不同阶层和不同领域的民众聚集于此,共同庆祝关公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