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虾喜欢生长在哪些地方
你好
虾是近岸浅海虾类,常栖息于泥沙质或半泥沙质底海区。据教授介绍,基围虾学名为刀额新对虾,国内的产地主要是在长江以南,最主要的就是广东和福建两省。主要分布于日本东海岸,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山东半岛以南沿岸水域。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澳大利亚一带也有分布。我国沿海5~8月为产卵盛期。
B. 请问市面上卖的印尼虾 是什么虾 ,吃这种虾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印尼卖的主要是白虾跟红虾,超市买的当然安全,但是如果是传统菜场买的话就看卖家了,很多卖家会放防腐剂。最好的还是直接从渔民买的,当然那是如果你住的是靠海的城市。
C. 海洋小知识
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洋流的产生
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墨西哥湾流,最狭窄处也宽达50哩,流动时速可达4里,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横过北大西洋,调节北欧的气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类似的暖流,从热带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气温。
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于同样原理,两极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达赤道时,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随着表面海流流向两极的暖水。
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过一般来说,主要的海流都是沿着各个海洋盆地四周环流的。由于地球自转影响,北半球的海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的则相反。
海水的盐分
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百分之三点五。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
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结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留下来,逐渐积聚到现有的浓度。
海洋所含的盐极多,可以在全球陆地上铺成约厚500呎的盐层。
波浪
波浪不断在海上翻滚,有时波平如镜,有时却巨浪滔天。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发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过海面的风引起,远处暴风雨所搅起的波浪,可能移动数百哩才抵达岸边。
浪与浪之间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过10呎。不过在暴风雨中,波浪可能高得惊人;1933年,在太平洋录得的最大波浪高达112呎。
大陆架
少数像火山岛之类的陆块,边缘会陡峭地落入海中。但在大陆周围,大多数是覆盖着浅浅海水的架形陆块,是大陆的延伸部分,称为大陆架。大陆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约650呎,然后陡峭地落下到海底。大陆架的陡边称为大陆斜坡。大多数大陆架延伸至离岸约50哩处;有些狭窄得多;不过,西伯利亚北岸的大陆架却宽达800哩,远伸入北极海内。世界大部分渔获,都是来自大陆架上丰饶的水域;各国更声称拥有其海岸以外大陆架的主权,把其中的石油、矿藏和其他货源据为己有。
海岛
有一位老航海家曾经说过:“海洋里的岛屿,像天上的星星,谁也数不清。”这句话形容了世界海岛多之,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海洋中岛屿究竟有多少,很难说出一个准确数目来。有人说20万左右,有人说10万左右。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呢?这要看你用什么方法和标准去计算。
在海洋里,有些地方在水面上露出一块几平方米的礁石;有些地方的珊瑚礁像一串串珍珠,撒布在海面,潮水退下时,便露出一排排的礁石,海水涨上来时,有贝淹没在水下。如果把这些只要露出海面的礁滩,都算作是岛屿的话,那么,说世界上有20多万个岛屿,可能有一定道理。
如果根据世界各国出版的地图书中发表的海岛数目统计,世界上有10万个左右的海岛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世界各国统计计算的标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把10平方米以上,或100平方米以上的礁石就算做海岛;有的把500平方米,甚至1平方公里以上海洋中的小块陆地才算岛屿。显然,标准方法不同,所统计的数目也就不同。如印度尼西亚,它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印尼政府有关部门统计为13000多个,而印尼海军统计为17000个。一个国家不同部门统计的海岛数目就相差约4000个。
全世界岛屿的面积共约97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15。
对海洋的探索
研究海洋的科学是海洋学。
早在史前人类就已经在海洋上旅行,从海洋中捕鱼,以海洋为生,对海洋进行探索。在航空发展之前,航海是人类跨大陆运输和旅行的主要方式。
对深海海底的探索一直到20世纪中才真正开始。虽然今天人类对海洋用潜水球、潜水艇深海还所知甚少。
海洋与气候的关系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海洋生态
海洋是许多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海洋中的绿藻是大气层氧气的主要生产者之一。热带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甚至比热带雨林还丰富)。人类对于深海生物的了解至今仍知之甚少。
海洋拥有许多陆地上没有的动、植物,且种类比陆地繁多。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人均耕地面积正在逐渐缩小。全世界都在关心地球如何养活 人类的问题,其着眼点不能只局限于进一步发展陆地上的农牧业,也要积极开发利用广阔的 海洋。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可以建立海上农牧场进行海水养殖,而且还有许 多有待于我们去开发的用途。
海上农牧场 海上农牧厂自80年代起受到各国的重视。日本最早提出建设海上农牧场,1980 年起便开始实施一项为期9年“海洋腾飞计划”,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80年代末养殖产量 已超过200万吨,居世界首位。美国在80年代也投资10多亿美元建立了一个10万亩的海洋农 牧场。前苏联虽以远洋渔业为主,但也不放松海水养殖业,在里海和亚速海投放鲟鱼幼体, 长大后将其回捕,还在远东沿海建立牡蛎、扇贝等养殖场。其他国家在此期间也掀起发展海 水养殖业热。我国近来也注意实施海水养殖,并已成为世界养虾大国。
80年代以来世界海水养殖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80年代末养殖产量估计已超过800万 吨。但从整个海洋渔业看,世界海水养殖的比重还比较小,不到10%,因此还有巨大潜力待 开发。
现在正把许多高技术用于鱼类品种的改良上。例如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改良鱼虾 贝藻的种苗和幼仔,使其成长快、生命力强、肉质好。
1984年美国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使贝 类、鲍鱼的养殖产量提高了25%。根据所发现的几种鱼类的生长激素其因,进行了基因分离 和转移实验,1986年成功地将虹鳟鱼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鲇鱼中,使鲇鱼养殖周期缩短一半 以上。从南极鱼类中分离抗冻基因,将其转移到大西洋鲑鱼中,增加了鲑鱼的抗寒能力,扩 大了其养殖地区。利用细胞工程进行鱼类性别控制研究,培养出全雌性鲑鱼和对虾、全雄性 罗非鱼等,这对于进行大量人工育种有重大意义。目前正在研究通过控制遗传基因使具有洄 游习性的某种鱼,能对声波和光线作出反应,以便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除了进行品种改良外,还把高技术用于建设海洋农牧场中。建立人工鱼礁便是一例。它是为 鱼类建立舒适的家,以吸引更多鱼类到这里来栖息繁衍。人工鱼礁就是把石块、水泥块、废 旧车辆、废旧轮胎等以各种方式堆放在海底,以造成海洋生物喜欢的环境,微小的海洋生物 和海藻会附着它上面,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另外,突出于海底的人工鱼礁,会使海水从 底部流向上层,把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增加其肥性,以吸引鱼儿的到来。
据估算,在不破坏平衡的条件下,海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以2000年时全球人 口达到63亿计算,每人每年平均可得476千克,每月39千克。单从蛋白质产量看,海洋每年 能生产蛋白质约4亿吨,约为目前人类对蛋白质需要量的7倍。由此可见,海洋对解决人类的 吃饭问题能起何等大的作用。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短期内能一蹴而就的。
科学有趣的鱼类分类
地球上的鱼类大约有2万多种,如何将它们分门别类地区别开来,这既是一个包含生物分类科学的严谨工作,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
我们知道,现代分类学上(包括对鱼的分类)采用的等级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必要时还可以补充一些等级,如亚门、总纲、亚纲、总目、亚目、总科、亚科、亚属等。某种生物作为物种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人为地分类划分。自然界有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物种之间有明确的界线,而且物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异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一般说来,生物进化的具体途径有三:一是由一个类群分化为两个差别不大的类群;二是向某一个体特定方向特化,从而引起形态结构上某些方面较大的变化;三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所谓“复化进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生物的进化彼此间是相互交错的,同时还包括特化与退化两个方面。因此在分类上通常第一个途径用亚种、种、属表示,而部分属、科、目则与第二个途径相符,部分目、纲、门则与第三个途径相符,在对生物分类时。要根据自然的情况。排列合乎实际的自然系统。
对鱼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按鱼的外部形态及习性等方面的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并不涉及亲缘关系,不考虑鱼的基本结构及演化关系,这是依靠人的主观见解来划分的。另一种是依靠鱼的形态、生态、生理、发生、化石演化关系等知识来分类,这是自然分类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分类学方面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如细胞分类法、化学分类法、分子分类法等。
1844年缪勒第一次将鱼类列为脊椎动物的一个纲,以下分为6个亚纲,14个目。此后,雷根、古德里奇、琼丹又先后用自己的方法对鱼类进行了分类。1955年贝尔格在《现代和化石鱼形动物及鱼类分类学》一书中,将现生和古生鱼类分为12个纲,119个目,每一个纲、目、科都有特征描述,1966年格林伍德、罗逊等人依据胚胎发育、稚鱼是否变态、内部形态解剖,将真骨鱼分成3大类,8个总目,30个目和82个亚目。1971年拉斯将鱼类分为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1994年纳尔逊又对鱼类进行了更为系统的分类,他在《世界鱼类》一书中,根据骨骼学、系统发育学、胚胎学、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及比较生物化学的原理,较为完整地对鱼类进行了分类。
目前,世界海洋鱼类分为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推动物亚门。在头索动物亚门中的鱼种,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终生保留,无头颅,无脊椎。无软骨和硬骨,心脏为一能跳动的腹血管。无红血球:具有肝盲囊,肌肉分节:表皮由单层细胞组成。鳃孔众多,开口于围鳃腔。原肾管分节排列,元共同管道,分别开口,具有内柱,无真正的脑,但具两对脑叶及神经,脊髓神经的上下枝不相连接。生殖腺分节排列,并且还没有化石记录。具有这些特征的鱼可在头索动物亚门序列下命名。
目前仅文昌鱼属于该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的鱼类分为:无颌总纲、盲鳗纲、头甲形纲;有颌总纲、软骨鱼纲、全头鱼纲、板鳃鱼亚纲、肉鳍鱼纲、腔棘鱼亚纲、孔鳞鱼类与肺鱼亚纲、辐鳍鱼纲、软骨硬鳞鱼亚纲、新鳍鱼亚纲等。属于无颌总纲里的鱼最大特点是口无颌,全世界现存2科,12属,84种;有颌总纲类的海洋鱼类最早是出现于早志留世的棘鱼类。还包括软骨鱼纲(分为2个亚纲,13目,45种,170属,约846种)、肉鳍鱼纲、辐鳍鱼纲(2个亚纲,4个亚组,9个总目,42个目,431科,4075属,23681种)。
当你发现某一物种,在历史上尚没有人记载时,就可定为新种,但在定为新种之前,你要查考《动物学记录》(ZoologicalRecord)。由此书找出某一类群的文献题目,再找原文核对鉴定。当你确定新种时,同时要选择模式标本,即新种描述所确定的标本。这种模式标本一般有正模标本(holotype)、副模标本(paratype)、综模标本(syntrpe)、选模标本(lectotype)、补模标本(neotype)等。当你提出发现新种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模式标本保存的地点、模式的种类,以便核对。新种定名要在种名之后附上sp.nov或n.sp,意为新种。
定种人是按照优先律,谁先创立就用谁的名字,如鲤鱼为林奈所鉴定,则标明Cyprinus Carpio Linnaeus。如果新种命名的发现者误将某新种列为另一属,或是某一属后来又分成若干属,甚至把该种移入另一属,这种原定名仍保留,但要将原建种人的名字放在括号内。例如梭鱼ugil haematocheila Temminck et Schlegel改为Liza haematocheila(Temminck et Schlegel)。在书写时,门、纲、目、科、属之第一个字母用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用小写。定种人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如果两个人合定一种,则在两个人的名字之间写一个et或&表示“和”的意思。
世界四大洋
地球上的陆地广布四方、彼此隔开,而海水则是四通八达、连成一体,这一连片不断的水体便构成了世界海洋。世界海洋是以大洋为主体,与围绕它所附属的大海共同组成。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主要的大海共有54个之多,如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罗的海、红海、南海等等。现在,就让我们对世界的四大洋作一番巡视吧!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处。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捕获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运特别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货运量约占世界货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岭。大部处于热带,水面平均温度20℃一27℃。其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丰富,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和开发的,是连接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货运量约占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运输居于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约为1479万平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面积3.6%;体积1698万立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体积的1.2%;平均深度1300米,仅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温度最低的寒带洋,终年积雪,千里冰封,覆盖于洋面的坚实冰层足有3~4米厚。每当这里的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随时随处可见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随波飘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庞然怪物,给人类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而且,北冰洋还有两大奇观。第一大奇观:就是那里一年中几乎一半的时间,连续暗无天日,恰如漫漫长夜难见阳光;而另一半日子,则多为阳光普照,只有白昼而无黑夜。由于这样,北冰洋上的一昼一夜,仿佛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见北极天空的极光现象,飘忽不定、变幻无穷、五彩缤纷,甚是艳丽。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观。
D. 渔业经济对环境的影响
海洋渔业是中国海洋经济中发展较早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最传统的基础产业,居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政策上的支持,科技上的进步,加之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海洋渔业得到迅猛发展,我国渔业产量已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然而,在海洋渔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大量物种濒临灭绝,赤潮、水母灾害不断,破坏海洋渔业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类从事的渔业活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
1过度捕捞对环境的影响
1.1海洋生态系统退化
2017年9月的一则新闻曾引发人们的评论——14.8万!50多厘米长4.9公斤的大黄鱼卖出一辆轿车价格。然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石首鱼出水能鸣”“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害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之”。据统计资料显示,1974年我国大黄鱼捕捞产量为19.72万吨,为历史上的最高产量,其后产量逐年降低。1986年仅有1.72万吨,仅为12年前的8.7%。短短二三十年,东海大黄鱼就被捕杀殆尽,令人惊愕。当初在我国产量极高的大黄鱼,曾经作为我国近海的“四大海产”之一——大黄鱼,如今,沧海桑田,销声匿迹了。大黄鱼的消失,可能让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压力。美国《科学》杂志在2003年曾公布:过度捕捞导致大西洋海域鲨鱼的数量锐减。最近几年,从黄海海域到日本海水域的水母数量大幅提升,海洋鱼类被过度捕捞就是原因之一。水母的暴发式增长,会影响到浮游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而且还影响到植食性桡足类数量减少,导致以硅藻为主的二次水华的发生,这无疑给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威胁。世华财讯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称,长期过度捕捞已经导致了海洋渔业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并且难以逆转。目前87%的世界鱼类被认为处于过度或完全开发状态。据联合国环境署2010年报告,如全世界继续以目前的速度捕捞,所有鱼类都可能在2050年前灭绝海洋近岸水母暴发的原因和影响。据文献统计,在全球中有1/5左右的海洋哺乳动物正濒临灭绝。由于食物链、食物网之间环环相扣,一种生物数量的锐减甚至生物的灭绝,必将导致该物种所在食物链上的某一环节断裂,又必然会导致与之相关的生物面临生存威胁,进而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最终将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2018年3月1日起,广西将施行史上最严珠江禁渔制度;贺州最严“禁渔令”,非法捕捞重可入刑;6月31日前,韶关三江水面禁止所有捕捞作业……等等一系列新闻报道,都充分说明了政府加大对捕捞的控制力度,旨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英国海洋生物学家保罗说:“大鱼,包括剑鱼和鲶鱼,正在消失。如果不加制止,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充满了没有人想吃,可怕的小东西的海洋。我们最终得到的可能是一个充满浮游生物的垃圾场。”
1.2“海洋垃圾带”的形成
在捕捞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垃圾,而大多数垃圾都被排放到海洋中。从事海洋渔业活动所产生的海洋塑料垃圾成为破坏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统计显示,全球每年通过河流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有115-241万吨,亚洲占全球总污染量的67%。污染最严重的20条河流大部分位于亚洲,超过90%的海洋塑料垃圾来自污染最严重的122条河流,其中有103条也位于亚洲。受东亚季风影响,每年74%的垃圾在5月到10月间经由河流入海。据英国《镜报》3月6日报道,英国45岁的前机械设计工程师理乍得•霍纳在美丽的印尼蓝梦岛海岸附近游泳时发现,水里全是瓶子、包装纸和袋子。昔日风景如画的巴厘岛如今海洋污染如此严重。
2近海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2.1水体资源富营养化以及海洋灾害频发
近海养殖产生的残饵和排泄物进入水体,残饵、粪便中所含的N、P营养物质以及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会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开始加速生长,形成了适宜的环境,为赤潮、水华等灾害提供了便宜条件。以赤潮为例,自2008年到2012年间,平均每年发生赤潮灾害66.6次,赤潮灾害面积约10556km2。
2.2破坏生物多样性及沿岸生态系统
在近海养殖对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养虾业对红树林有明显的影响。然而,红树林在大陆-沿岸水体交换过程中充当十分重要的缓冲剂。如深圳福田的红树林被破坏后,栖息和觅食鸟类的种类,数量都会减少,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害虫特别是鳞翅目的昆虫缺少天敌,虫害大量发生,甚至降低了水体的pH值,对多数水生生物都有着毒害作用,由此产生了很多环境的变化。可见,不合理的海洋渔业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导致海洋中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栖息地收到破坏,而且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科学的证据是无法驳斥的:地球的气候正在变化,整个地球上一直发生着奇奇怪怪的事情——珊瑚礁死亡、大型泥石流、不寻常的倾天大雨、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可以说,海洋生态系统参与了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全球的气候、水体、环境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海洋渔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称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致使海洋渔业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海洋垃圾泛滥、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海洋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下降、沿岸生态系统被破坏……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果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顾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信我国的海洋经济将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E. 印尼这个国家有什么特产
印尼地处热带、不产小麦,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类,尤其是大米更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欢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称为“克杜巴”。不过,印尼人也喜欢吃面食、如吃各种面条、面包等。
由于印尼人绝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绝大部分居民不吃猪肉,而是吃牛羊肉和鱼虾之类。印尼是一个盛产香料的国家,印尼制作菜肴喜欢放各种香料,以及辣椒、葱、姜、蒜等。因此印尼的特点,一般是辛辣味香。印尼人喜欢吃“沙爹”、“登登”、“咖喱”等。“沙爹”是牛羊肉串,制作方式讲究,先把鲜嫩的牛羊肉切成小块,然后浸泡在香料等的调料里,再用细竹条串起来,用碳火烤,边烤边用调料汁在串肉上撒滴,使串肉散发出阵阵的香味,烤熟后蘸辣椒花生酱一起吃,味道鲜美可口。“登登”是牛肉干,制作方式也很考究,先把鲜嫩的牛肉切成薄片,再涂上伴有香料的酱油、略放些糖,然后晒干。吃的时候,用油炸,味道也很美。
印尼盛产鱼虾,吃鱼虾也很讲究。除了煎、炸之外,有的鱼开膛后,在鱼肚里涂上香料和辣酱,然后烤熟吃。吃虾时,把活虾放在玻璃锅内,倒上酒精、点上火,盖锅盖,片刻便把活虾煮熟,然后蘸辣酱吃。 印尼风味小吃种类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团、鱼肉丸、炒米饭及各种烤制糕点。印尼人还喜欢吃凉拌什锦菜和什锦黄饭。什锦菜的做法是:先将喜欢吃的蔬菜洗净,切好后用各种佐料拌在一起,佐料以花生酱为主,这是印尼的大众菜。什锦黄饭的做法是:把姜黄洗净,然后在礤床上搓成末,对水榨出浓汁,加上椰汁、香茅草和小桔叶。将大米洗净,然后放入上述汁叶煮熟,出锅后即成黄米饭。吃时,饭上盖以肉丝、鸡蛋丝、炸黄豆和炸红葱等。印尼人视黄色为吉祥的象征,故黄米饭成为礼饭,在婚礼和祭祀上必不可少。
印尼人吃饭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时也喜欢用手抓饭。抓饭时,先把米饭盛在盘上,然后用右手指将饭捏成小团,送到嘴里一口一口地吃。饭桌边上要放一碗清水,边抓饭,边不时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饭沾粘在手指上。喜欢手抓饭的人,觉得这样吃很开胃。
由于印尼盛产咖啡,各种热带水果,尤其是香蕉品种多达几十种。根据香蕉的品种,吃法也不同。有生吃的、有煮吃的、有用油炸的、有用碳火烤的。用油炸的,一般是先将香蕉去皮、切成两半,用稀面裹上,再用油炸。用火烤的,一般是先把带皮的香蕉压偏,然后在碳火上烤熟、吃的时蘸糖酱一起吃。
资料来源:http://ke..com/view/2680.htm?from_id=11192216&type=syn&fromtitle=%E5%8D%B0%E5%B0%BC&fr=aladdin#11_2
F. 印尼医生虾和斯里兰卡医生虾有什么区别
脚的颜色不一样
印尼医生虾就是清洁虾,也叫印度洋白纹清洁虾,红清洁虾。医生虾喜欢钳食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皮屑而得名,在水族箱中清洁虾是一种饲养非常普遍的虾类。这种虾子是最受鱼友欢迎的,性格活泼,可以群养,颜色艳丽。
斯里兰卡医生虾可以在缸内整群饲养,以清洁出名,能帮助清除鱼类或其他生物身上的一些寄生虫或是一些有机污物。
G. 印尼有什么忌讳的事情
1、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
2、在印尼,进行裸体太阳浴是非法的,和他们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3、和别人谈话或进别人家里都要摘下太阳镜。
4、拜访印尼商人时要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
5、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
6、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在巴厘,进入寺庙必须在腰间束腰带。
7、印尼人忌讳夜间吹口哨,认为它会招来游荡的幽灵和挨打。
8、印尼人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东西给他们。
9、忌讳吃猪肉食品,忌饮烈性酒,不爱吃海参,也不吃带骨带汁的菜和鱼肚等。
(7)为什么去印尼养虾扩展阅读:
印尼的美食习惯:
印尼地处热带、不产小麦,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类,尤其是大米更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欢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称为“克杜巴”。印尼人也喜欢吃面食、如吃各种面条、面包等。
印尼是一个盛产香料的国家,印尼制作菜肴喜欢放各种香料,以及辣椒、葱、姜、蒜等。因此印尼的特点,一般是辛辣味香。印尼人喜欢吃“沙爹”、“登登”、“咖喱”等。“沙爹”是牛羊肉串。
印尼盛产鱼虾,吃鱼虾也很讲究。除了煎、炸之外,有的鱼开膛后,在鱼肚里涂上香料和辣酱,然后烤熟吃。吃虾时,把活虾放在玻璃锅内,倒上酒精、点上火,盖锅盖,片刻便把活虾煮熟,然后蘸辣酱吃。
印尼风味小吃种类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团、鱼肉丸、炒米饭及各种烤制糕点。印尼人还喜欢吃凉拌什锦菜和什锦黄饭。印尼人视黄色为吉祥的象征,故黄米饭成为礼饭,在婚礼和祭祀上必不可少。
印尼人吃饭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时也喜欢用手抓饭。抓饭时,先把米饭盛在盘上,然后用右手指将饭捏成小团,送到嘴里一口一口地吃。饭桌边上要放一碗清水,边抓饭,边不时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饭沾粘在手指上。
H. “越南虾王”在中国泛滥,中国能解决这次危机么
生物入侵这件事情并不是只有在电影中才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事情,尤其是在生态系统中,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还记得以前我们常说的澳大利亚为了解决粪便的问题将屎壳郎这种动物运到了自己的国家,但是这种动物虽然是解决了粪便问题,同时他们也泛滥成灾。
所以越南虾王在中国的出现可以说并不算是一个危机,也许对虾来说才是一个危险!
I. 【图】蓝魔虾怎么养蓝魔虾能吃吗
“蓝魔虾”,属于淡水龙虾类。最初的时候,它指的是原产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种外壳呈鲜亮蓝色的淡水龙虾,其在国外俗称为“Florida
crayfish”,即“佛罗里达龙虾”,进口商引进此品种时,将之称为“蓝魔虾”,这也是“蓝魔虾”这个词汇最初的由来。Florida
crayfish最初由美国出口到德国,作为观赏虾类。
蓝魔虾能吃吗
这个见仁见智吧,舍得吃么?
现国内基本上都是印尼或者国内玩家自己繁育的,分为人工和原生两种,其中以人工提纯繁育的天空蓝魔虾以其体色纯正备受水族爱好者喜爱。因其有着如天空般蓝色的体色,再配上硕大带有云纹的鳌钳,
极具观赏价值,在当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悦,所以越来越多的水族爱好者,把这种容易饲养,体色鲜艳的天空蓝魔虾做为了入门的首选。尤其在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这种宠物虾以后,国内玩家自行繁殖的虾苗供不应求,前景一片广阔。
蓝魔虾怎么养
1、水温
适宜生存水温4~32℃,适宜生长水温15~30℃,
最适生长水温20~28℃,短期内可以忍受的最低温度为1~4℃。溶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可以正常生长。最大个体可达500克。不过人工水族一般75-200克。水温偏低影响虾的生长,水温偏高容易导致蓝魔虾蜕壳时失败死亡,最佳水温是根据养虾者不断尝试得出的结论,最佳水温有助于虾的蜕皮和生长。
2、饲料
蓝魔虾食性较杂,可以吃鲜嫩草根、腐殖质、水生浮游生物及人工配合饲料!仅靠肥水和定期向水中沉放一些鲜草嫩草或种植部分水草也可以.虽然耐低氧,但是当水体溶氧达到4毫克/升以上时,更有利于提高生长速度。
3、水质
蓝魔虾在pH值6.5~9的环境中都能正常生存,但最好是在偏碱性水体中养殖,因为酸性水质不利于虾的蜕壳生长。水质过酸,不利于蜕壳,还会促使形成软壳,给虾的正常生活带来危害,所以pH值应控制在7.2~8之间。水的硬度控制在17-25之间最佳,硬度过低易使虾壳变软,硬度过高容易造成虾壳过硬导致蜕皮失败。
蓝魔虾价格
蓝魔虾的价格一般都是按尺寸决定的
人工天空蓝魔虾,纯人工天空苗,尺寸1.5-2厘米,售价20元。
人工天空蓝魔虾,尺寸2.5厘米,售价29元。
蓝魔虾寿命
天空蓝的寿命为15年,但由于饲养的环境,水质与原产地不同,所以寿命不到15年。天空喜弱碱性水质,所以建议底砂铺黑工砂配珊瑚砂。因为珊瑚砂能碱性水质,黑工砂能让天空受到环境的反射,变的更蓝。天空在水温24°生长最为迅速。繁殖水温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