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盒饭的印尼语怎么说
印尼本身没有盒饭这个词,bento 本身是日语,是从日本的便当进来的词语。
但是印尼有 nasi bungkus
是以前还没有盒装的时候,卖饭的人都会用大的叶子比如香蕉叶来包装,所以 nasi 饭 bungkus 包、包装
的意思。现在用香蕉叶包饭的代表饭比如是 nasi uk 是用椰子浆煮的饭。也有已经改善的用食用纸来包装,比如 nasi padang 巴东代表的包饭
❷ 沙嗲怎么读
“沙嗲”的拼音:shā diē。
沙嗲是传统马来美食——腌好的牛肉、羊肉、鸡肉串成串以适度的火候炭烤后,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层厚厚的沙嗲酱一起入口。沙嗲酱由花生酱、椰酱、幼虾等调制而成,香醇无比,吃了肯定令人眷恋不已。享用一串串沙嗲的同时,再配以椰叶或班兰叶包裹的传统马来米饭、小黄瓜及洋葱等,入口的沙嗲味道更加分明。
(2)牛肉食品用印尼语怎么说扩展阅读
沙嗲酱是盛行于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的一种调料,原为印度尼西亚的一种风味食品,印尼文为“SATE”(沙嗲),原意为“烤肉串”。
它相当辛辣香咸,但其刺激口味不适合华人饮食结构,故潮汕华人厨师经历代琢磨创造,只取其富含辛辣的特点,改用国内香料和主料制作而成新的调味蘸酱,并取音译印尼文的“SATE”,称之为沙茶(潮语读“茶”为“嗲”音)酱,而后传往港澳台等地。自此,普遍意义上印尼马来本土的烤肉配料亦被称为沙嗲酱。
因为沙嗲酱是指广泛意义上的具有类似辛辣咸鲜的一类调制辣酱,所以其品种比潮汕沙茶酱多得多,比较着名的有印尼沙嗲和马来西亚沙嗲酱。
❸ 吃饭用印尼语怎么说
吃饭 是 makan
可以看作不及物动词 即后面不接宾语了 直接用makan表示吃饭的意思
也可以作为及物动词 即后面可以接吃的什么东西
❹ 印尼语的1到10分别怎么说
1=satu 撒度
2=a 杜瓦
3=tiga 地噶
4=empat 恩把(后面有个 t 作出口型不发音,舌尖顶住上颚,类似汉语拼音的 d )
5=lima 里马
6=enam 恩那 (后面有个 m 作出口型不发音)
7=tujuh 度朱 (朱不是汉语拼音的zhu,而是ju--)
8=delapan 得拉班
9=sempilan 森比蓝
10=sepuluh 色不路
❺ 沙爹味道是什么味
沙爹,又称作沙嗲(印尼语:Sate;马来语:Satay),是一种味道独特的烤肉串,主要起源于印尼,另外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也十分常见。食材经过腌制后穿在竹签之上,然后用炭火将其烤熟,吃的时候搭配加上辛辣的酱料和配菜,非常受当地人的欢迎。
东南亚的烤串儿,味美喷香的沙爹,融合了多种味道的下酒神器
在其起源地印尼,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村,街边小摊还是高级饭店,沙爹都是当地美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这主要是得益于印尼的多元种族文化和民族融合产生的混合烹饪艺术,它与中国的烤串、日本的照烧、欧美的卡博串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在2011年还在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中获得过第14名,对于一款街头小吃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东南亚的烤串儿,味美喷香的沙爹,融合了多种味道的下酒神器
马来西亚街头,正在烤沙爹的摊贩
根据历史记载,沙爹的原型是印度一种烤肉串,而后者最早来自于西亚地区。到了19世纪初,许多印度人和中东人士涌入荷属东印度,他们将本民族饮食习惯与当地食材进行结合,最终创造了沙爹这一美味。不久之后,荷属东印度的每个岛屿都出现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沙爹菜肴,19世纪末期,沙爹从荷属东印度开始向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传播,最终遍布东南亚各处。
东南亚的烤串儿,味美喷香的沙爹,融合了多种味道的下酒神器
1870年,爪哇售卖沙爹的摊贩与食客
受宗教习惯影响,印尼和大马的沙爹多以牛羊肉和海鲜为主。同时印尼当地的荷兰殖民者也将这款南洋美食带回了欧洲,后来这款又好吃又便宜的街边美食开始走进酒吧和饭馆之中,成为当地人最喜欢的下酒菜。
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也在下南洋务工后将这款美食的灵魂——沙爹酱,带回了中国国内。经过不断地改良与融合,最终诞生了另一款经典的佐餐调料,潮汕火锅的灵魂蘸料——沙茶酱。使用沙茶酱制作的牛肉、青菜也是潮汕地区人们喜爱的美味。
东南亚的烤串儿,味美喷香的沙爹,融合了多种味道的下酒神器
❻ 沙嗲牛肉干中的“沙嗲”是什么意思啊
沙嗲(不等于沙茶,沙茶有花生,沙嗲没有)是印尼爪哇的着名菜式,在东南亚一带很受欢迎。在马来西亚东岸,沙嗲是早餐;但是在马来西亚其他地方却当作晚餐。
沙嗲材料虽然因地而异,但常常包含很多香料例如黄姜粉、花椒、八角等等。沙嗲的菜式总有肉片,并且放在蕉叶或椰子叶上烧烤。(目前马来西亚的沙爹是直接放在烤架上烤,可以说是“用火烧”,并无用叶子之类的。)
传闻沙嗲是由当地华侨发明的,他们在街上卖烤肉,称为三叠(即厦门话:satay)。另有说法是由马来人受到阿拉伯的烤肉影响而发明的。第三个说法就是阿拉伯移民带入后,由华人改良,以猪肉鸡肉为主。
❼ 印尼人最忌讳什么中国人去印尼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风俗习惯
1、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把左手视为肮脏、0之手,认为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
2、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认为这是缺乏教养和污辱人的举止。
3、印度尼西亚巴杜伊人衣着色彩除了他们只崇尚的白色、蓝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色彩的衣服,甚至连谈论都不允许。
4、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止,并会招来幽灵。
5、印尼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低级动物,它给人以“丑陋”、“1”、“性”、“污辱”等极坏的印象。
6、他们忌讳老鼠,认为老鼠是一种害人的动物,给人以 “瘟疫”和“灾难”的印象。
7、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大多数人不饮酒。印尼人不喜欢吃带骨刺的菜肴。
8、指人或物时用大拇指,而不要用食指;在正式场合忌翘二郎腿或两脚交叉等。
9、在与印尼人谈话时,最好避开与当地政治、社会和国外对他们的援助等方面的话题。
10、印尼人对来访的客人并不一定要求非送礼不可。但出于礼节,可以送给主人一束鲜花,或最好说上几句感谢的话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印度尼西亚的风俗和信仰
❽ 印尼有怎样的风俗习惯
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历史上受中国、印度、中东、西方国家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加之岛屿分散,居民交流不便,使各地文化习俗差异较大,种类繁多。中国企业和人员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各种民风民俗,做到入乡随俗,按照当地的礼仪标准开展社会交往活动。
民族、语言和宗教
民族:根据印尼政府公布的数字,印尼有3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总数的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7.5%,华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超过1000万人。华人在印尼商贸和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言:印尼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官方语言为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
宗教:印尼约8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大多数是逊尼派。6.1%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6%的人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习俗礼仪
【服饰礼仪】印尼人在衣着上总体比较保守,在公开场合人们服装普遍十分得体。男性在办公时通常穿着统一工装或穿长裤、白衬衫并打领带。长袖蜡染衫(当地称“巴迪衫”)为印尼国服,在多数正式场合都可以穿着。妇女在办公室穿裙子和有袖的短外套,并避免色彩过于鲜艳。如果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比较裸露的衣服。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在巴厘岛,进入寺庙要在腰间束腰带。
【仪态礼仪】在印尼,当人们坐下来时,两腿不能交叉,如果非要这样做,要把一条腿的膝盖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面。在巴厘岛,坐下时两腿要平放在地板上。在印尼,打呵欠要用右手将嘴遮住,否则是不礼貌;不要嘲笑别人的错误,也不能模仿任何人的动作,否则会伤害他们的感情;不要在街上或走路时吃东西,也不要用左手与人握手、触摸别人;与人谈话或进入别人家,都要摘下太阳镜。
【相见礼仪】印尼人友善且容易接近。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作正式介绍时,对称谓要多加注意,多数中间阶层的印尼人有两个名字,而许多下层人民只有一个。富有者通常都有很长的姓和名,通常只选用一个短名和首字母缩写名。在称呼人时,只能使用他们的第一个姓,不能使用第二个。
【餐饮礼仪】印尼人饮食习惯上以大米为主食,副食品主要有鱼、虾、牛肉等,伊斯兰教徒忌食猪肉。印尼人习惯吃西餐。由于受当地华人的影响,他们普遍喜欢中餐。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外,一般都习惯用右手抓饭。他们在用餐时,有边吃边喝凉开水的习惯,也爱喝葡萄酒、矿泉水等,一般不喝烈性酒。
【商务礼仪】印尼人特别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名片文字用英文。印尼人喜欢平和的声调、不摆架子的姿态和寻求一致的良好愿望,与他们谈判应态度谦逊些并放低声音。拜访印尼商人时最好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对别人送的礼品要欣然接受,但不要当面打开包装。印尼商人喜欢宴请,作为客人,在回国前应以相同标准回报他人一次。
【主要禁忌】印尼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那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行为;忌讳老鼠和乌龟;与印尼人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❾ monopoly 用泰国语和印尼语怎么说
Monopoly (英语)
Monopoli (印尼语)
印尼有很多很多外来语的。基本上如果英语是 什么什么tion 或者 什么什么sion 的都可以把tion/sion换成si就是印尼语。
比如:
Television = televisi
Position = posisi
Immigration = imigrasi
Vovalila说的“mengangkangi(sendiri)/berkuasa sendiri atas”基本上在印尼是没有人这么说/用的。
❿ 印尼语中韭菜 、茶等词的用法
基本楼上的都说得差不多
韭菜kucai
茶teh
旗袍cheongsam,其实直接说qipao会更好
清明cengbeng
麻将mahjong
先生这个有很说法tuan是很正规的,比较少说。bapak是一般常说的,mas在口语用的比较多
红包正规的写法应该是angpau
元宵节应该是叫capgomeh,在印尼是有的,虽然本地人不过这个节日,但是华人都是会过的,而且街上都会贴着"selamatharirayacapgomeh"的标语。至于onde,没有这个东西,只有onde-onde和汤圆有点相似。就是图片上的东西,估计你也吃过
很多汉语的词语基本是从福建闽南话来的,直接问个会闽南话的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