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1934年印尼地震深度多少

1934年印尼地震深度多少

发布时间:2022-08-06 05:49:46

① 印尼旅游景点发生6点4级地震已致几人死亡

2018年7月29日,印尼旅游景点发生6点4级地震,已致3死亡。

当日,印尼旅游景点龙目岛发生规模6点4地震。地震深度约7.5公里,属于浅层地震。目前没有引发任何海啸。已经导致至少3人死亡。报道未明确提及遇难者国籍信息。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②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
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什么是地震?
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
3.什么是震源?
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4.什么叫震中?什么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苏拉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环太平洋深海沟地区最多,我国东北部有深源地震、台湾以东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动。
7.根据成因可将地震分为几种?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为构造地震?有何特点?
构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岩层断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地下5-30公里的地壳内。其特点是地震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并且有重复性。构造地震占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谓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震源深度不超过10公里。
10.何谓陷落地震?
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顶盖支撑不住岩层的重压崩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12.震级为尺度,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震级小于3级的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大地震。
13.什么是震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3倍。
14.何谓地震烈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那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样,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地址构造,地面建筑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关。
15.中国地震烈度表表述的各烈度的判别标准是什么?
16.何谓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产生于地球内部的弹性波,是地震释放能量的方式。
17.地震波的种类?有何特点?
地震波有体波和面波,体波有分为纵波和横波
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在地面上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地面上反映了上下跳动(颠、簸)的振动。二者相比,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地震发生后感觉到上下跳动,其次才是左右摇晃。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18.震级和烈度的含义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力多少有关,而烈度反映是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处不同,烈度不仅同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震中距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19.一年中地球上发生多少次地震,破坏性地震有多少?
全球每年有五百多万次,其中破坏性地震一千多次,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十几次。
20.世界那些地方地震多?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经我国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达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21.地震带发源于多深的地方?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地下5---30公里这一带。
2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目前记录到最大的地震还没有超过8.9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爾尔尔----哥仑比亚边界附近近海中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曾发生8.9级地震。
23.我国发生过多少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试举三例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现有资料统计发生8级以上地震17次,1679年9月发生在河北省三河的8级地震;1920年12月发生在海源的8.5级大地震;1927年5月发生在甘肃省古浪的8级地震;1950年8月发生在西藏察隅的8.5级地震,1972年1月发生在台湾东边海中的8级地震。
24.我省发生过几次7级以上的地震,举出四例
共发生过5次。1679年发生在三河的8级地震;1830年发生在磁县的7.5级地震;1966年发生在邢台的7.2级地震;1976年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1976年发生在滦县的7.1级地震.
25.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带?
我国东部的主要地震带有郯城-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中部为南北地震带,贯穿中国;另外还有台湾地震带,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
26.华北地区有哪些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震发生较多的又较强烈的地带,华北地区的地震带有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庐江地震带。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我国大致可分为20个地震带。
1.台湾带;2.闽粤沿海带;3.东北深震带;4.营口-郯城-庐江带;5.河北平原带;6.海原-松潘-雅安带;7.山西带;8.渭河平原带;9.银川带;10.兰州-天水带;11.河西走廊带;12.马边-巧家-通海带;13.冕宁-西昌-鱼鲊带;14.腾冲-澜沧带;15.哀牢山带;16.炉霍-乾宁带;17.花石峡带;18.拉萨-察隅带;19.西藏西部带;20.天山带。
27.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谁发明的?简述地震仪的发展概况?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在公元前132年,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叫做侯风地动仪。
近代的地震仪在18世纪90年代才制作成,其原理与侯风地动仪基本相似,地震仪发展很快,种类繁多,现有长、短周期等各种类型,并已实现了无线遥测、磁带记录、数字化等。灵敏度从放大几倍到千倍、万倍、十万倍乃至百万倍不等,周期范围从0.05秒到100秒.
28.什么是地震预报?分几种?
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
29.地震长期预报的内容是什么?
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几年到几十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包括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区划;建设规划及工程场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运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活动趋势大预测。
30.什么是地震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
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几个月到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几天到几个月内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是指几天之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或警报;
31.我国成功的预报了哪几次地震?
曾成功的预报了1971年3月23日、24日新疆乌恰县的两次地震;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潞西7.5 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3级地震。尤其是海城7.3级地震,全世界公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涟发生7.3级地震,云南省地震局7月11日向地、县干部会汇报,并请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大大减轻了损失,受到云南省政府及国家地震局的嘉奖。
32.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由哪一级领导批准,何时批准,国家地震局何时发布的?
由国务院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由国家地震局发布。
33.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的意义是什么?
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5.地震有前兆吗?
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次中强地震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条前兆异常。
36.地震前兆异常分几类?
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③ 地震资料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
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什么是地震?
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
3.什么是震源?
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4.什么叫震中?什么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苏拉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环太平洋深海沟地区最多,我国东北部有深源地震、台湾以东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动。
7.根据成因可将地震分为几种?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为构造地震?有何特点?
构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岩层断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地下5-30公里的地壳内。其特点是地震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并且有重复性。构造地震占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谓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震源深度不超过10公里。
10.何谓陷落地震?
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顶盖支撑不住岩层的重压崩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12.震级为尺度,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震级小于3级的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大地震。
13.什么是震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3倍。
14.何谓地震烈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那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样,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地址构造,地面建筑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关。
15.中国地震烈度表表述的各烈度的判别标准是什么?
16.何谓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产生于地球内部的弹性波,是地震释放能量的方式。
17.地震波的种类?有何特点?
地震波有体波和面波,体波有分为纵波和横波
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在地面上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地面上反映了上下跳动(颠、簸)的振动。二者相比,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地震发生后感觉到上下跳动,其次才是左右摇晃。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18.震级和烈度的含义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力多少有关,而烈度反映是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处不同,烈度不仅同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震中距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19.一年中地球上发生多少次地震,破坏性地震有多少?
全球每年有五百多万次,其中破坏性地震一千多次,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十几次。
20.世界那些地方地震多?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经我国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达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21.地震带发源于多深的地方?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地下5---30公里这一带。
2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目前记录到最大的地震还没有超过8.9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爾尔尔----哥仑比亚边界附近近海中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曾发生8.9级地震。
23.我国发生过多少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试举三例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现有资料统计发生8级以上地震17次,1679年9月发生在河北省三河的8级地震;1920年12月发生在海源的8.5级大地震;1927年5月发生在甘肃省古浪的8级地震;1950年8月发生在西藏察隅的8.5级地震,1972年1月发生在台湾东边海中的8级地震。
24.我省发生过几次7级以上的地震,举出四例
共发生过5次。1679年发生在三河的8级地震;1830年发生在磁县的7.5级地震;1966年发生在邢台的7.2级地震;1976年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1976年发生在滦县的7.1级地震.
25.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带?
我国东部的主要地震带有郯城-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中部为南北地震带,贯穿中国;另外还有台湾地震带,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
26.华北地区有哪些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震发生较多的又较强烈的地带,华北地区的地震带有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庐江地震带。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我国大致可分为20个地震带。
1.台湾带;2.闽粤沿海带;3.东北深震带;4.营口-郯城-庐江带;5.河北平原带;6.海原-松潘-雅安带;7.山西带;8.渭河平原带;9.银川带;10.兰州-天水带;11.河西走廊带;12.马边-巧家-通海带;13.冕宁-西昌-鱼鲊带;14.腾冲-澜沧带;15.哀牢山带;16.炉霍-乾宁带;17.花石峡带;18.拉萨-察隅带;19.西藏西部带;20.天山带。
27.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谁发明的?简述地震仪的发展概况?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在公元前132年,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叫做侯风地动仪。
近代的地震仪在18世纪90年代才制作成,其原理与侯风地动仪基本相似,地震仪发展很快,种类繁多,现有长、短周期等各种类型,并已实现了无线遥测、磁带记录、数字化等。灵敏度从放大几倍到千倍、万倍、十万倍乃至百万倍不等,周期范围从0.05秒到100秒.
28.什么是地震预报?分几种?
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
29.地震长期预报的内容是什么?
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几年到几十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包括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区划;建设规划及工程场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运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活动趋势大预测。
30.什么是地震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
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几个月到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几天到几个月内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是指几天之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或警报;
31.我国成功的预报了哪几次地震?
曾成功的预报了1971年3月23日、24日新疆乌恰县的两次地震;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潞西7.5 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3级地震。尤其是海城7.3级地震,全世界公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涟发生7.3级地震,云南省地震局7月11日向地、县干部会汇报,并请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大大减轻了损失,受到云南省政府及国家地震局的嘉奖。
32.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由哪一级领导批准,何时批准,国家地震局何时发布的?
由国务院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由国家地震局发布。
33.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的意义是什么?
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5.地震有前兆吗?
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次中强地震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条前兆异常。
36.地震前兆异常分几类?
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④ ·由地震引起的所有方面的影响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
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什么是地震?
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
3.什么是震源?
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4.什么叫震中?什么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苏拉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环太平洋深海沟地区最多,我国东北部有深源地震、台湾以东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动。
7.根据成因可将地震分为几种?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为构造地震?有何特点?
构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岩层断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地下5-30公里的地壳内。其特点是地震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并且有重复性。构造地震占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谓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震源深度不超过10公里。
10.何谓陷落地震?
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顶盖支撑不住岩层的重压崩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12.震级为尺度,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震级小于3级的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大地震。
13.什么是震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3倍。
14.何谓地震烈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那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样,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地址构造,地面建筑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关。
15.中国地震烈度表表述的各烈度的判别标准是什么?
16.何谓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产生于地球内部的弹性波,是地震释放能量的方式。
17.地震波的种类?有何特点?
地震波有体波和面波,体波有分为纵波和横波
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在地面上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地面上反映了上下跳动(颠、簸)的振动。二者相比,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地震发生后感觉到上下跳动,其次才是左右摇晃。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18.震级和烈度的含义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力多少有关,而烈度反映是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处不同,烈度不仅同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震中距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19.一年中地球上发生多少次地震,破坏性地震有多少?
全球每年有五百多万次,其中破坏性地震一千多次,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十几次。
20.世界那些地方地震多?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经我国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达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21.地震带发源于多深的地方?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地下5---30公里这一带。
2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目前记录到最大的地震还没有超过8.9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爾尔尔----哥仑比亚边界附近近海中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曾发生8.9级地震。
23.我国发生过多少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试举三例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现有资料统计发生8级以上地震17次,1679年9月发生在河北省三河的8级地震;1920年12月发生在海源的8.5级大地震;1927年5月发生在甘肃省古浪的8级地震;1950年8月发生在西藏察隅的8.5级地震,1972年1月发生在台湾东边海中的8级地震。
24.我省发生过几次7级以上的地震,举出四例
共发生过5次。1679年发生在三河的8级地震;1830年发生在磁县的7.5级地震;1966年发生在邢台的7.2级地震;1976年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1976年发生在滦县的7.1级地震.
25.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带?
我国东部的主要地震带有郯城-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中部为南北地震带,贯穿中国;另外还有台湾地震带,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
26.华北地区有哪些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震发生较多的又较强烈的地带,华北地区的地震带有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庐江地震带。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我国大致可分为20个地震带。
1.台湾带;2.闽粤沿海带;3.东北深震带;4.营口-郯城-庐江带;5.河北平原带;6.海原-松潘-雅安带;7.山西带;8.渭河平原带;9.银川带;10.兰州-天水带;11.河西走廊带;12.马边-巧家-通海带;13.冕宁-西昌-鱼鲊带;14.腾冲-澜沧带;15.哀牢山带;16.炉霍-乾宁带;17.花石峡带;18.拉萨-察隅带;19.西藏西部带;20.天山带。
27.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谁发明的?简述地震仪的发展概况?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在公元前132年,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叫做侯风地动仪。
近代的地震仪在18世纪90年代才制作成,其原理与侯风地动仪基本相似,地震仪发展很快,种类繁多,现有长、短周期等各种类型,并已实现了无线遥测、磁带记录、数字化等。灵敏度从放大几倍到千倍、万倍、十万倍乃至百万倍不等,周期范围从0.05秒到100秒.
28.什么是地震预报?分几种?
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
29.地震长期预报的内容是什么?
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几年到几十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包括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区划;建设规划及工程场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运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活动趋势大预测。
30.什么是地震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
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几个月到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几天到几个月内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是指几天之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或警报;
31.我国成功的预报了哪几次地震?
曾成功的预报了1971年3月23日、24日新疆乌恰县的两次地震;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潞西7.5 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3级地震。尤其是海城7.3级地震,全世界公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涟发生7.3级地震,云南省地震局7月11日向地、县干部会汇报,并请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大大减轻了损失,受到云南省政府及国家地震局的嘉奖。
32.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由哪一级领导批准,何时批准,国家地震局何时发布的?
由国务院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由国家地震局发布。
33.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的意义是什么?
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5.地震有前兆吗?
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次中强地震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条前兆异常。
36.地震前兆异常分几类?
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地震的类型

地震俗话说就是地动。是什么原因引起地震的呢?古代,人们对地球知识缺乏了解,以为人们脚下的大地是驮在一条大鲸鱼的背上,鲸鱼累了要翻身,便造成了大地震动。也有的说是“大地发怒”是对人的“抱复”等等。科学家告诉我们,地震不过是地壳急骤颤动的自然现象。由于引起地壳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我国和世界上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这种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多在60公里以内。大致70-300公里深的地震,称为中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直到700公里左右的,称为深源地震。震源在深处的一切地震带通常与远离南美洲及亚洲海岸线的太平洋深海海槽的走向相合。科学家们现在认为,海槽是地壳几块庞大移动部分相互碰撞、彼此积压的所在位置的标志,挤压相持一时期后,岩石开始变形,当岩层变形超过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时,就会突然发生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地震。这种看法是一种比较能说服人的见解。

不久前,美国加州地层研究学院的一位科学家提出地球表层经常出现的强大风力,可能是诱发地震的重要动力之一。在1986年9月及1987年10月,加州南部地区先后发生过几次4.5级的中度地震。这几次地震发生前,这位科学家对该地区风力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监察及记录。他发现,每当地震前的4-6个星期内,地震区都出现了一连串异乎寻常的强烈高气压,导致加州海岸附近数百里的太平洋上产生强风。他认为,这些高气压及强风引发了地震。不过,这只是一家之言。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做火山地震。这种地震是与爆裂式火山的猛烈喷发同时发生。他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如喀拉喀拉火山爆发时引起的火山地震,激起海浪高达30米,竟把150公里外的雅加达市的墙窗震裂。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往往是由洞穴的崩塌所引起的。例如,在石灰岩发育的喀斯特地区,溶洞的偶尔崩塌或大块岩石坠落,都可以造成小地震。盐丘和松软地层经地下水冲蚀后,也能发生塌穴。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有时在人为条件下,也可能引起陷落地震。例如地下矿体被采掘后,使周围的岩石失去支托,往往会引起崩塌而形成地震。这种地震有时也能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这种现象,在加拿大和南非等国家,特别是煤矿中常有发生。

地震,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可怕的"天灾",许多人一提到它就"谈虎色变"。其实绝大多数的地震都很小,只有灵敏的仪器才能察觉到。而那些人们能感觉出来的地震大多发生在人迹罕见的山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每年都要发生数百甚至上千次的地震,但像唐山地震那样破坏性大的强震,则平均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遇到一次。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依照成因的不同可分成几种类型。

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壳和地幔上部的刚硬岩石层受到地壳运动年产生的地应力的作用,发生断裂或者原有的断层重新活动而引起的。构造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很突然的,然而它的孕育过程却很漫长。在地应力作用的初期,岩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不马上断裂,随着地应力不断加大,到达一定限度,岩层断裂而发生地震。像这类因断裂或断层活动形成的构造地震占据了世界上地震总数的90%。其中一些强烈地震几乎都属于这种类型,如1960年智利南部的8级强震,以及我国1966年的邢台地震(7.2级)和1976年的唐山地震(7.8级)等。这类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

火山地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叫做火山地震。炽热的岩浆喷发前在地壳内聚集膨胀和喷发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都能造成岩层断裂或断层错动而引起地震。火山地震有它的特点:影响范围较小,而且以成群小地震的形式出现。1976年8月加勒比群岛的苏弗利埃火山爆发后的几天内,接连发生的小地震约达1000次之多。据统计,全世界约有7%的地震属于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时常会发生塌陷地震。这是因为易溶岩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形成了许多溶洞,洞顶塌落造成了地震。1981年1月广西玉林县南口乡的局部地区,人们曾听到地下发生隆隆的响声,不久就发生了塌陷地震,几天内连续塌陷了200多处,一些房屋和田地遭到破坏。不过塌陷地震影响围小,危害不大,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其它地震。许多人类活动,也能引起地震。一种是人类活动直接造成地震,像爆破、打桩以及重型车辆通过时都能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之为人工地震。这类地震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对那些要求有高精密度和高稳定度的仪器设备来说则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安装这些仪器设备时要设法消除人工地震这一不利因素。还有一种是人类活动触发或者说诱发的地震。例如进行地下核试验所产生的巨大冲力能引起断层活动;水库蓄水也能引发地震,这是因为水库大多建造在峡谷中,地下往往有断层。水库蓄水一方面增大了对那里地壳的压力,同时水渗进断裂带起了润滑剂的作用,减少了断层之间的摩擦力,使它们易于滑动。1962年3月广东新丰江水库蓄水后不久发生的6.4级地震,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之一。

无论哪一类地震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现在知道了各种地震的成因,就不会感到地震神秘莫测了。当然,由于有些地震对人类能造成巨大的危害,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地震的预兆
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一)地震的宏观异常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3、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4、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5、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6、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着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8、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
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9、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地震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尤其是短临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 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剌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政府或地震部门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2)地震的微观异常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异常称为地震的微观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 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 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 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定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⑤ 地震的资料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
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什么是地震?
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
3.什么是震源?
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4.什么叫震中?什么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苏拉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环太平洋深海沟地区最多,我国东北部有深源地震、台湾以东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动。
7.根据成因可将地震分为几种?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为构造地震?有何特点?
构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岩层断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地下5-30公里的地壳内。其特点是地震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并且有重复性。构造地震占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谓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震源深度不超过10公里。
10.何谓陷落地震?
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顶盖支撑不住岩层的重压崩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12.震级为尺度,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震级小于3级的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大地震。
13.什么是震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3倍。
14.何谓地震烈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那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样,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地址构造,地面建筑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关。
15.中国地震烈度表表述的各烈度的判别标准是什么?
16.何谓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产生于地球内部的弹性波,是地震释放能量的方式。
17.地震波的种类?有何特点?
地震波有体波和面波,体波有分为纵波和横波
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在地面上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地面上反映了上下跳动(颠、簸)的振动。二者相比,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地震发生后感觉到上下跳动,其次才是左右摇晃。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18.震级和烈度的含义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力多少有关,而烈度反映是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处不同,烈度不仅同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震中距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19.一年中地球上发生多少次地震,破坏性地震有多少?
全球每年有五百多万次,其中破坏性地震一千多次,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十几次。
20.世界那些地方地震多?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经我国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达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21.地震带发源于多深的地方?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地下5---30公里这一带。
2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目前记录到最大的地震还没有超过8.9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爾尔尔----哥仑比亚边界附近近海中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曾发生8.9级地震。
23.我国发生过多少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试举三例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现有资料统计发生8级以上地震17次,1679年9月发生在河北省三河的8级地震;1920年12月发生在海源的8.5级大地震;1927年5月发生在甘肃省古浪的8级地震;1950年8月发生在西藏察隅的8.5级地震,1972年1月发生在台湾东边海中的8级地震。
24.我省发生过几次7级以上的地震,举出四例
共发生过5次。1679年发生在三河的8级地震;1830年发生在磁县的7.5级地震;1966年发生在邢台的7.2级地震;1976年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1976年发生在滦县的7.1级地震.
25.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带?
我国东部的主要地震带有郯城-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中部为南北地震带,贯穿中国;另外还有台湾地震带,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
26.华北地区有哪些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震发生较多的又较强烈的地带,华北地区的地震带有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庐江地震带。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我国大致可分为20个地震带。
1.台湾带;2.闽粤沿海带;3.东北深震带;4.营口-郯城-庐江带;5.河北平原带;6.海原-松潘-雅安带;7.山西带;8.渭河平原带;9.银川带;10.兰州-天水带;11.河西走廊带;12.马边-巧家-通海带;13.冕宁-西昌-鱼鲊带;14.腾冲-澜沧带;15.哀牢山带;16.炉霍-乾宁带;17.花石峡带;18.拉萨-察隅带;19.西藏西部带;20.天山带。
27.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谁发明的?简述地震仪的发展概况?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在公元前132年,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叫做侯风地动仪。
近代的地震仪在18世纪90年代才制作成,其原理与侯风地动仪基本相似,地震仪发展很快,种类繁多,现有长、短周期等各种类型,并已实现了无线遥测、磁带记录、数字化等。灵敏度从放大几倍到千倍、万倍、十万倍乃至百万倍不等,周期范围从0.05秒到100秒.
28.什么是地震预报?分几种?
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
29.地震长期预报的内容是什么?
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几年到几十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包括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区划;建设规划及工程场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运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活动趋势大预测。
30.什么是地震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
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几个月到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几天到几个月内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是指几天之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或警报;
31.我国成功的预报了哪几次地震?
曾成功的预报了1971年3月23日、24日新疆乌恰县的两次地震;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潞西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3级地震。尤其是海城7.3级地震,全世界公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涟发生7.3级地震,云南省地震局7月11日向地、县干部会汇报,并请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大大减轻了损失,受到云南省政府及国家地震局的嘉奖。
32.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由哪一级领导批准,何时批准,国家地震局何时发布的?
由国务院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由国家地震局发布。
33.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的意义是什么?
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5.地震有前兆吗?
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次中强地震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条前兆异常。
36.地震前兆异常分几类?
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http://www.zjdz.gov.cn/news123/Article/Print.asp?ArticleID=142

⑥ 印尼地震的历次地震

主要统计2004年-2013年的地震: 5月27日,印尼日尔爾惹和中爪哇地区发生里氏5.9级地震,造成至少6234人死亡,4.6万多人受伤,约20万人无家可归。
7月17日,印尼爪哇岛西南海域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沿岸部分地区海啸,造成668人死亡,1438人受伤,287人失踪,约7.4万人无家可归。 3月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部巴东地区发生里氏6.3级地震,造成至少82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据雅加达3月6日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印度尼西亚代表处发言人达米恩·佩索纳兹6日晚在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巴东地区说,当日发生在这一地区的6.3级地震已导致至少82人死亡。
印尼气象和地球物理机构说,当地时间6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6日11时49分)发生的地震震源位于巴东市附近索洛克地下33公里处,震后数小时内还连续发生多次震感强烈的余震。
印尼美都电视台报道的画面显示,在受灾最严重的索洛克,数百幢房屋已成残垣断壁,路面严重开裂。由于担心医院建筑倒塌,几十名伤者选择在帐篷内接受护理。地震灾区的通讯和电力供应中断,当地政府已向西苏门答腊省政府和军方请求援助。
尽管印尼政府没有就这次地震发出海啸预警,但地震仍给当地居民造成很大恐慌。巴东地区的中小学、医院等公共场所的人员在震后被紧急疏散。巴东居民由于担心地震引发海啸,纷纷逃往附近地势较高的地区。 1月4日,印尼最东端的西巴布亚省马诺夸里地区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造成至少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2月12日,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发生里氏7.4级地震,造成至少17人受伤,众多的民宅、医院和宗教设施等建筑物损毁。
9月2日,下午2点55分,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附近印度洋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此后又连续发生两次余震。据当地官员3日表示,地震目前已造成45人死亡,救援人员仍在搜救幸存者,但死伤人数还可能继续增加。
印尼位于地球两条最活跃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界之处,可谓是地球上最“脆弱的地方”,而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有98%都发生在这两条地震带的交界之处。 4月7日6时15分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北纬2.4度,东经97.1度)发生7.8级地震。
5月9日13时59分42秒苏门答腊北部7.4级地震(北纬3.7度,东经95.9度)
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气象和地球物理机构说,25日晚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但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
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1点42分(北京时间22点42分),震中位于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县巴盖瑟拉丹乡西南78公里处,南纬3.61度,东经99.93度,震源深度为10公里。
在强震发生10分钟后,该地区又相继发生了里氏5.5级和5级两次余震。
当地时间25日19点5分,印尼北苏拉威西省发生里氏5.8级地震,但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 4月4日凌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的印度洋海域发生了里氏6.7级地震。而印尼地震学家给出的震级为里氏7.1级。
同时,印尼地震学家表示,海啸警报已经发布。
印尼气象和地质部门说,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凌晨4日3时06分,震中位于芝拉扎西北293公里处,深度为10公里。
来自震区的消息说,地震发生后当地许多居民逃出户外躲避。印尼首都雅加达、西爪哇和日惹等地也有较强震感。 当地时间4月6日13时42分(北京时间 12时42分),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地区发生7.1级地震, ,并未引发海啸预警。
印尼政府5日将此前遭受地震的爪哇岛地区的遇难者人数下调到了5782人,这是灾情评估小组对灾区进行了视察之后修改的遇难者人数。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的地震及海啸,给印度洋沿岸的国家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成为人类的大灾难。其中印尼不幸又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国家,整个苏门答腊岛西北沿岸数百公里被夷为废墟,据亲历灾区视察的联合国秘书长和美国国务卿称均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据印尼方面截至1月7日的统计,海啸遇难人数已经超过10万以上,流离失所的灾民更高达百万之巨。地震和海啸还摧毁了大量房屋,公共建筑、基础设施等,部分地区全部电力、通讯设施被毁,桥梁、公路短裂。据初步统计,130个乡村卫生所、3个大医院和卫生供水系统以及几百所学校造破坏。
这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是巨大的,相应的社会创伤是严重的,水泥厂等部分工业设施也造破坏。但所幸亚齐煤矿、铜矿、油气等重要支柱产业基本完好,亚齐不是印尼的重点旅游胜地,印尼旅游业基本没有受到冲击,而且亚齐的经济产值占印尼总产值仅约2%。从经济的角度看,地震和海啸对印尼整体经济并未产生多大影响,贸易基本也没有受到冲击。但重建亚齐需要资金,印尼财政部截至1月7日的初步估计,用于受灾地区修复与重建的资金需20万亿盾(约合21.5亿美金)。同时印尼财政部表示,由于灾情发生在去年尾,印尼政府2004年的预算只有545亿盾的紧急救灾款,而2005年预算的2万亿盾紧急救灾款也只能拨出一半来给亚齐和北苏门答腊两地。如果国际上不提供援助,将加大对国家预算的压力。目前日、德、英等主要债权国已表示准备允许印尼延期偿还到期债务。果真如此,将帮助印尼解决很大困难。
综上所述,此次印度洋地震和海啸,对印尼今年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大。如果国际援助能兑现,加上国际国内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等,可能对印尼经济发展还有所促进,预计今年印尼能实现GDP增长5-5.5%的目标。
2012年4月11日发生的大地震,许多专家认为印尼地震不会引发强烈海啸。英国地震学家苏珊·萨金特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这次地震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并非垂直运动,不会导致海床的明显变化,因而此次地震引发强烈海啸的几率不大。

⑦ 印尼塔劳群岛发生6.9级地震,印尼为何频发地震等地质灾害

印尼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国家,它位于几个构造板块交界处,周围火山环绕。该国的岛屿位于全世界最不稳定的一个区域。这周的火山爆发和由强震引发的海啸,显示印尼位于不稳定的地质构造上。作为全球最大的岛国(由1.75万座小岛组成),印尼坐落在世界上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世界第二大最活跃地震带——阿尔卑斯带之间。夹在这种地震多发带中间,意味着这个岛国会经历全球最强的地震和最猛烈的火山爆发。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说,环太平洋地震带学术上又称环太平洋带,是全球最强的一个地震带,它的一系列断层线从西半球的智利穿越日本和东南亚,一直延伸2.5万英里(4.02万公里)。

阅读全文

与1934年印尼地震深度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的海军有多少舰队 浏览:769
英国的皇家橡树是什么 浏览:644
英国人是怎么做生意的 浏览:463
意大利图片验证码怎么输入 浏览:473
印度有哪些药品是正品 浏览:184
印尼开斋节都干什么 浏览:458
拜登为什么打伊朗 浏览:34
英国死亡人员有多少 浏览:386
印尼生肖烟多少钱一包 浏览:382
10万伊朗币多少钱 浏览:902
在印度说元气周期爆棚是什么意思 浏览:205
意大利妹子教你怎么学习中文 浏览:400
越南留学生签证怎么办理 浏览:736
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的哪个小镇 浏览:517
在越南投资有什么优惠 浏览:877
印度人做鸡心怎么做 浏览:490
如何做英国的饼 浏览:317
越南约会吃什么 浏览:148
印度收视率为什么那么高 浏览:462
伊朗的波斯人信什么教 浏览: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