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中消耗石油大概多少吨啊!!!!!
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石油是武器装备的动力源泉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武器装备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首先,石油是武器装备机动力的来源。武器装备的机动能都是由石油的化学能转化而来。没有石油,飞机上不了天,舰艇出不了海,坦克、汽车无法行驶。其次,石油是武器装备操作力和控制力的来源。装备操作与控制需要能量,而这种能量大都源自石油。因此,可以说石油已成了武器装备战斗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换句话说,离开了石油,武器装备的战斗力将无法发挥,甚至成为一堆废铁。1942年,英军严密封锁北非德军的油料供应线,造成德军500余辆坦克因断油、不能机动而被歼。1944年至1945年,苏联红军和同盟国军对德国80几个炼油厂和石油供应线进行了大规模战略轰炸,使德军油料供应严重不足,大批飞机、坦克不能作战。石油是战争的“血液”当人类战争进入机械化、摩托化乃至信息化时代,之所以大批先进的飞机、舰艇、坦克、战车、自行火炮驰骋在陆、海、空立体战场上,发挥着强大威力,一次次赢得战争胜利时,正是由于不停地给装备注入新鲜的“血液”,也正是石油这种特殊的“血液”在战场上流淌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石油消耗仅为3600万吨左右,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石油消耗已达3亿多吨,占各类作战物资消耗总量的38%。近几次局部战争中,石油的重要性体现得更为充分。1982年的马岛战争,英军消耗石油达60万吨,占作战物资消耗总量的60%;42天的海湾战争,美军消耗石油625万吨,占物资消耗总量的70%以上。
石油是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因素
战争特别是在现代战争中,石油绝不仅是简单的后勤保障问题,它已成为军队战斗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保障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近代战争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二战时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后,正当巴顿将军率领的第三集团军横穿法国腹地,准备全歼德军主力时,油料供应突然中断,机械化部队无法行进,使德军死里逃生。1945年8月,在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发动的远东战役中,由于战役准备阶段石油储备不足,加上缺乏运输车辆和储油容器,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的坦克集团军在战役第三天就几乎耗尽油料,其他机械化部队也严重缺油,使部队行动严重迟缓,直至日军宣布投降,苏军地面部队仍未到达预定位置。
石油是许多战争的起因和战争打击的目标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石油往往还成为战争的起因和一些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也成了战争打击与破坏的主要目标之一。1940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石油和控制石油资源。20世纪的四次中东战争,基本都是以石油为背景,为控制和夺取石油资源而发生的。海湾战争是因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石油资源之争而引起,而美、英等国的军事介入,主要动机就是为了控制海湾丰富的石油资源,以保证其经济利益。美国以反恐的名义积极发动阿富汗战争,除了打击以本·拉丹为首的恐怖主义、推进全球战略部署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准了中亚地区存在的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想借反恐之机在中亚地区建立军事存在,以达到控制全球和控制中亚地区石油资源的目的。
此外,现代战争中,作为战争重要潜力的石油,已成为敌对双方打击与破坏的重要目
标。1980年的两伊战争中,石油及其设施成了打击破坏的重点目标。双方都将对方的油田、油管、炼油厂、石油装运站及其他石油设施作为首要打击目标,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就伊朗而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为伊朗提炼2/3原油的炼油厂被夷为平地;152个储油罐全部被摧毁或损坏;石油日产量由战前的600万桶锐减到50万桶,直接经济损失达50多亿美元。伊拉克8个炼油中心一半遭受袭击;出口石油的两个主要港口被严重破坏,无法运营;境内的所有油库及油田均遭袭击,破坏严重;石油日产量由350万桶减到100万桶,出口全部陷于停顿,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美元。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为消除南联盟的战争潜力,对其油料生产、储存设施和交通运输系统进行了精确打击。仅4月13日一天,就轰炸了南联盟的7个油库。空袭结束时,南联盟的炼油能力全部丧失,炸毁或严重破坏了南联盟41%的军用油库和57%的民用油库,连接前后方的所有油料补给线被切断,南联盟的油料供应量减少了70%。
有人说,石油是黑色金子,是软黄金;还有人说,石油是大地之血,胜利之血;我认为,石油既是和平的血脉也是战争的血脉。
❷ 二战日本占领了印尼油田及东南亚丰富的矿藏资源,为何还是缺油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日本军方曾计划在两年以内从东印度——被称为“南方战区”——取得足够的石油,以弥补缺额。因为日本是在其石油储备足以维持两年的情况下投入战争的——或者说日本的决策者是这样设想的,所以两年之后,日本就必须依赖东印度的石油。其实这一目标已超额完成。战前的1940年,南方战区的石油产量为六千五百一十万桶。1942年,日本人只能生产二千五百九十万桶,但至1943年,他们使产量回升到四千九百六十万桶——1940年产量的75%。正如他们所计划的那样,日本人能够利用被占领的东印度来增加石油储备。
但这个计划有一个明确的弱点,日本的石油航运易受潜艇攻击。令人奇怪的是,日本的军事决策者几乎没有考虑到那种危险。他们低估了美国的潜艇及艇上的官兵。日本人认为美国人吃不起苦,贪图享受,无法忍受海底生活和作战的艰辛。事实上,美国潜艇在战争中表现得最为出色。一旦配备着改良的鱼雷,它们就是一种致命的武器,能够削弱乃至切断日本南方战区与本土各岛之间的重要航线。按照日本人对所有商船的称呼,这次时间拉得很长的冲突,被称为“丸之战”。但直至1943年末,日本人才开始认真注意保护其航运免受潜艇的攻击,包括建立护航队。他们的努力既不充分又不全面。
总的说来,其结果是毁灭性的。在日本战时的所有货运轮船中,大约有86%在交战中被击沉,另有9 %则受重创,直到战争结束时仍未能投入运行。这一战役——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加剧的禁运和消耗战——的成功,被一批日本经济学家称之为“对日本战时经济的致命打击”。而且油船是潜艇特别喜爱攻击的目标。从1943年起,被击沉的油船数目骤增。到1944年,被击沉的油船远远超过新造的油船。到1945年第一季度,南方战区向日本本土的石油已完全停止。
❸ 二战时期,日本发动战争的资源都是哪来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贫瘠的岛国,主要的战争资源石油、钢铁、橡胶、煤炭、稀土、铜矿、黄金乃至于民生息息相关的粮食日本都比较稀缺,那么日本是如何获得庞大的战争资源使他的战争车轮保持转动的呢?
石油资源
先说石油,石油是战争中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航行的全都趴窝。甚至可以说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就是源于美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
而日本是着名的贫油国家,日本国内石油生产只占石油消耗的7%,那日本二战中的石油是那来的呢?
先看一组数据:
1940年日本进口:石油2205万桶,成品油1511万桶
1940年底剩余石油储备:石油2086万桶,成品油2804万桶
1941年日本进口:石油313万桶,成品油524.2万桶
1941年底剩余石油储备:石油1235万桶,成品油2588万桶
1942年日本进口:石油814.6万桶,成品油237.8万桶
1942年底日本剩余储备:石油684万桶,成品油1849万桶
1943年日本进口:石油984.8万桶,成品油465.2万桶
1943年底日本剩余储备:石油235万桶,成品油1146万桶
1944年日本进口:石油164.1万桶,成品油333.4万桶
1944年底日本剩余储备:石油20万桶,成品油475万桶
(1)1941年美国禁运前的石油来源
从数据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940年的石油进口和石油储备是日本的巅峰,而这些石油进口大部分来自美国(美国提供了80%),另外一部分来源于荷属东印度群岛。所以在美国禁运日本前,日本的石油是主要来自于进口和日本之前的石油储备。
(2)1941年美国禁运后日本进口断崖式下跌
1941年6月日本占领越南后,美国宣布对日本禁运,英国和荷兰效仿,切断了对日石油供应,因此日本在1941年石油进口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只有313万桶,只占1940年14.2%。
所以禁运后的日本石油储备急剧减少,不得不做出了偷袭珍珠港冒险的抉择。
日本还大肆掠夺东南亚的特产橡胶和锡锭
❹ 二战时,东南亚的石油储量到底有多少,够日本用吗现在东南亚的
2战前日本还不大敢触及欧洲和美国等列强在东南亚的利益,所以基本是从2战开始,日本提出南进计划,目的夺取东南各岛群的重要战略物资,当时美国已经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包括钢材、石油、橡胶等等,如果日本不打下东南亚富油地区,以日本当时的石油储备仅够1年半之用。太平洋战争始于1941年12月8日,也就是偷袭珍珠港,几乎同时日本陆军和海军分兵多路,在不到半年内,侵占了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关岛、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彻底摧垮英国远东舰队,舰队司令战败随舰同沉。美国方面,麦大叔被业余剧作家本间雅晴从菲律宾轰到澳大利亚,日本在菲律宾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巴丹死亡行军。详细战役不讲了哈,都能查到。1942年6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获胜,取得海上主动权。美军经过三年苦战,夺回太平洋上日军占领各岛。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8月6日和9日,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使节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太平洋战争结束。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之一,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几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太平洋战争的失败等同于日本全面战败。理由显而易见,岛国在海战失势就等于完全战败。如果抛开自身能力那就没什么好讲了,物资的差异决定了战争的走向,战争期间,每个美国大兵身后是1吨的物资补给,日美造舰能力是1:4,造机能力是1:10。山本五十六曾经说过“我们最多是体面的战败,没有第2个结果”,可惜日本的决策层和大部分将领几乎没有这种冷静,珍珠港把他们刺激疯了,战术战略上最大的失败也就是这种盲目的自大。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条森蚺可以吞掉一只鳄鱼,然后消化1个月,但是当它想吞掉一头大象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会被大象踩死的问题,它最多是让大象感觉到疼痛可疼痛过后的反击是它所不能承受的。
❺ 现在东南亚国家陆地上有哪些大的油田它们的产量大吗二战时的产量如何
印尼石油探明储量43亿桶,石油输出国组织给印尼规定的石油生产配额是日产145万桶,印尼目前石油日产量110万桶,日消费量120万桶,仍需进口少量石油。印尼石油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准备引进更多的资金和设备,开发边际油田,如印尼政府免去了石油勘探生产设备的进口税。
马来西亚石油探明储量30亿桶,大部分油田分布在马来半岛沿海地区。由于马来西亚石油开采迅猛而勘探相对滞后,近年马来西亚石油储量呈下降趋势。为开拓海外石油市场,马来西亚国营石油天然气公司已在23个国家涉足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在海外29国石油业均有投资。
菲律宾石油产量不高,目前日产石油2.3万桶,产自深海油田。菲律宾石油日消费量33.6万桶,国产石油只能满足7%的需求。为防止石油产品价格暴涨,菲律宾政府对国内市场油品价格实行调控;为保护国内炼油企业,菲律宾对原油和成品油征收2%—3%的进口税。
越南探明石油储量6亿桶,近来石油日产量40万桶,日消耗石油33万桶。由于炼油能力有限,越南在出口原油的同时,进口成品油。越南已投产的油田有9个,现正在勇决建一座日加工原油14万桶的炼油厂,耗资将达25亿美元;在越南北部将建一座日加工原油15万桶的炼油厂,计划2010年开工;越南南方也在规划建一座新炼油厂
二战时期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斯兰等岛和巴布亚。几乎全部赋存在第三纪地层中。较大的油田有中苏门答腊的Minas, Duri, 和Bangko油田,苏门答腊 Rama, 油田、东加里曼丹的Bunyu,Handi 和 Bakapai油田,
另外提示你,
在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时期,当局曾派出大量专家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在寻找其他矿产资源的同时,也曾进行过油田的找矿工作。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八百米。不知道是否还有更深的钻探技术,总之是越深越困难,听说实际上并没有钻探。而且,大庆油田最浅的油层也有一千米深,还差不足两百米”。
实际上,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❻ 什么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石油是从那里来的
在珍珠港事变以前,日本的石油有三个来源:
从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进口,从美国、墨西哥进口,在中国东北的抚顺利用油页岩矿提炼人造石油(产量不多)。
当年正是因为美国、英、荷联合对日本石油禁运,迫使日本孤注一掷,发动太平洋战争。所以有人说,如果当年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就不会有珍珠港事变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从美国、墨西哥的石油来源断绝,但日本控制了印尼苏门答腊的油田。
❼ 二战时东南亚的石油储量到底有多少
东南亚是世界主要产油区之一。现已探明储量近20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年产量1亿吨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以上。是亚洲太平洋地区重要产油区
二战前夕,全区曾年产油1000万吨,为东方首屈一指的石油产地
尤其是印尼,被称为浮在石油上
❽ 日本本土不产石油,二战时日本的石油是从哪里来的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使得1973年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GDP增长率同比下降了10%。日本一旦没有了石油进口,其国内经济就很快崩溃了,在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1973年和1979年)之后,日本做出了努力,使能源资源多样化,以提高安全性。日本的国内石油消费量略有下降,从1980年代后期的每日约510万桶降至1990年的每天490万桶。尽管该国的石油使用量有所下降,但天然气使用却大幅上升。日本的一些行业,例如电力公司和钢铁制造商,日本从石油到煤炭和天燃气其中大部分是进口的。
❾ 二战日本南下后,东南亚过得多惨
1939年夏天,在中国边境一个叫“诺门坎”的地方,日本关东军和苏联军队发生了一场激战。当时世界被战争阴云笼罩着,很少有人会关注远东地区的一场小战役。但是诺门坎之战被认为是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在中国横行的日军在于战中被苏联打败,“北进”无望的日军只能南下,开始了侵略东南亚的序幕。
日本侵略东南亚始于1941年12月,此战是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日本在中国深陷战争泥潭,和数倍于己的中国军队在漫长的战线上对峙,还遭到敌后抗日武装的袭扰,国力已经接近透支。但此时日本执行“以战养战”的国策,不仅在中国掠夺资源,还将目光投向了西方人占领的东南亚。
四、失败前夜,日本却留下独立的种子
1942年到1945年这三年间,东南亚国家被日军疯狂压榨,当初“解放”的虚伪面纱已经摘下,东南亚人已经到了反抗的边缘。日本败相已显,这时他们开始扶持东南亚的独立运动,支持民族运动领袖,给钱给枪,让他们跟宗主国对抗。1945年败退前夜,日本几乎让整个东南亚全部独立,坚决不把这头“奶牛”再交给西方。
❿ 二战日本打太平洋战争,每天要消耗多少吨石油
二战时期消耗的室友真不多,以前的时候开开彩的不行,然后开发的不行,然后设备也少